咏华山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小学语文《咏华山》公开课教案 (一)
小学语文《咏华山》公开课教案(下载)《咏华山》公开课教案 1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
认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布置: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示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
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3、课件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同学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5、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
自由读,指名读。
6、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同学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二类字比较难认。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引入形式:开火车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7、吟诵诗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9、齐读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
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四、质疑五、小结教学后记:同学能从学习课文从中去学习诗,更容易让他们理解诗的大意。
《咏华山》公开课教案 2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2 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3 理解课文内容,使同学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同学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图片(华山)、小黑板、录音一、谈话导入:1、谈话:小朋友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小沉香劈开大山,救出了自身的妈妈,还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吗?板:华山2、说一说华山的特点:(高)板:(简笔画)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声:要求: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2)读通每句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咏华山》的课堂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咏华山》的课堂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1课时教材:《语文》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华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华山美景的兴趣。
(2)运用朗读、默写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华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境的把握和描绘。
(2)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华山美景的兴趣。
2. 朗读教学法:运用朗读、默写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华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华山美景。
(2)提问:你们听说过华山吗?华山有哪些特点?2. 诗歌学习(1)引导学生朗读《咏华山》。
(2)讲解诗歌内容,解释生字词。
(3)讨论:诗人为什么赞美华山?你们觉得华山美吗?为什么?3. 诗歌鉴赏(1)让学生默写《咏华山》。
(2)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引导学生学会描绘画面。
4. 课堂小结(2)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5. 课后作业(1)背诵《咏华山》。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华山的小作文。
五、教学步骤六、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件中展示了华山的图片,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华山美景,激发学生对华山的好奇心和兴趣。
《咏华山》的课堂教案设计
《咏华山》的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咏华山》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和表达手法的分析。
(2)对古诗词的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咏华山》,掌握诗文内容、意象和表达手法。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咏华山》,了解诗文内容。
(2)收集有关华山的图片或资料,加深对华山景观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要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华山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咏华山》,感受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享各自的感悟和理解。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华山景观的感悟,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
5. 巩固练习:(1)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2)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提高运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咏华山》。
2. 写一篇关于华山景观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华山之美的感悟。
3. 收集其他有关华山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咏华山的优秀教案
咏华山的优秀教案咏华山的优秀教案咏华山的优秀教案设计理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感悟是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前提,感悟是训练语感的重要文法。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本课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从而学会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
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课前活动:背诵关于山的古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竖起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生写课题)2.复习生字,认读词语(1)听写词语:中间古代七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都还记得吗?下面我来检查一下,拿出生字本,坐正写字姿势,准备听写。
学生听写——出示正确的词语——学生对照检查(2)复习读词师:小寇准登的是华山,小朋友,我们就登词语山,有信心登上去吗?那我们就开小火车来读读这些词语吧!课件出示:寇准沿着艰难山顶吟诵情不自禁(学生开火车认读)师:老师建议,女生读一个,男生读一个,一起登上山去。
(男女生合作读)2..检查读文师:词语读得这么棒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读得正确又流利。
《咏华山》语文教案
《咏华山》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华山雄伟壮丽的景象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华山景象的赞美之情。
难点:(1)诗中意象的分析与理解。
(2)诗歌表达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文、注释、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介诗人杜甫及其作品《咏华山》。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诗歌品鉴(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景,感受诗人对华山雄伟壮丽的景象的赞美之情。
(2)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分享心得。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景观,珍惜自然资源。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总结并强调环保意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的美景及其背后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咏华山》。
2. 结合课下注释,深入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 写一篇关于《咏华山》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朗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咏华山》教案
《咏华山》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咏华山》,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及自然景观,并能理解和诵读诗歌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山水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咏华山》,激发学生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咏华山》的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 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及自然景观。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人通过描写华山展示的自然景观表达出的情感。
2. 怎样使诗歌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课程(5分钟)教师介绍:华山被誉为中国西岳、五岳之一,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
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咏华山》正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倾情赞美华山的一首诗。
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华山?它在哪个省?有没有去过华山?大家对于华山有什么样的印象?2. 导入课文(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并让学生进行默读,同时请学生注重诗歌的格律。
3. 理解诗歌意境(15分钟)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描写,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以及它的自然景观。
4. 分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你认为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描写华山的景色?2)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与诗人感受有什么异同?5. 给学生展示华山的图片和视频(15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放一些华山的风景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华山的壮丽景色,进一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6. 背诵《咏华山》(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并就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行指导。
7. 反思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反思总结,让学生表达对于课文和华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发现和欣赏我们周围的自然美。
五、拓展延伸1. 给学生推荐其他描写华山的诗歌,让学生进行对比鉴赏。
《咏华山》教案
《咏华山》教案教案:咏华山【教学目标】1.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2.培养学生欣赏和赏析古代咏华山的诗词;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用诗歌形式表达对华山的感受。
【教学重点】1.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2.赏析古代咏华山的诗词;3.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理解和表达诗词中的形象和意境;2.用诗歌形式表达对华山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对华山的兴趣。
二、探究华山的奇峰险岭(15分钟)1.播放华山风景视频,让学生了解华山的自然景观;2.分享华山历史文化,介绍华山的人文历史;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华山的奇峰险岭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这么说?(教师引导学生从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两方面展开讨论)三、赏析古代咏华山的诗词(20分钟)1.呈现古代咏华山的诗词选段,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牧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等;2.教师指导学生仔细品味诗词中的意境、形象和感情表达;3.开展诗词学习小组交流,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词,进行解读和讨论。
四、写作实践(20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对华山的认识和感受,准备写一首咏华山的诗;2.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构思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3.学生互相交流,互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4.选出几首优秀的诗歌进行诵读和分享。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回顾本课学习内容,让学生回答:你对华山有了怎样的了解?你能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华山的感受?2.展望下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名山古迹值得我们去咏诗?【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深入了解华山的相关知识;2.结合课堂学习,学生可以组织一次华山实地考察活动,加深对华山的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通过赏析古代咏华山的诗词,培养学生欣赏和赏析诗歌的能力,并通过写作实践,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咏华山》教案设计
《咏华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华山雄伟壮丽的景象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华山的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华山雄伟壮丽景象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咏华山》全文、图片、相关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华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华山的特点。
(2)学生分享对华山的第一印象。
(3)教师简介华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朗读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咏华山》。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3)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情况。
3. 理解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华山的高、险、奇等。
(2)学生分享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3)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4. 欣赏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诗中的表达手法。
(3)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华山之巅,感受其雄伟壮丽。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教师总结,强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复述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写一篇关于华山的小作文,可以是描绘华山的景色,也可以是表达对华山之美的感悟。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课文《咏华山》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华山的壮丽景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课文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华山的壮丽景色。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和难读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
(2)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咏华山》的文本和译文。
2. 与华山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生僻字和难读字的拼音和解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向学生介绍华山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
(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华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组织学生进行背诵,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出来。
3. 理解与讨论:(1)解释课文中的生僻字和难读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汇报与展示:(1)邀请学生进行汇报,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鼓励学生运用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
五、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咏华山》,注意生僻字的书写。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描写自然景观的短文。
3. 预习下节课文,准备进行课堂讨论和展示。
六、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评估他们对课文《咏华山》的熟悉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生僻字和难读字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如:1. 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是否到位?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深刻?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他们亲自体验华山的美景。
《咏华山》语文教案5篇
•••••••••••••••••《咏华山》语文教案5篇《咏华山》语文教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华山》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华山》语文教案1咏华山(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 学会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本课新词。
3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华山的雄伟。
教学准备:华山景色的录象、文字投影片、词语投影片、实物投影仪、录音磁带、用于学生摆放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复习本课生词华山沿着山顶除了更与齐回首七岁艰难显得咏登山腰情不自禁吟诵称赞寇准2 复习诗句,说说诗的意思。
3 教师小结:这首诗写的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他的名字叫华山。
4 教师板书:华山(提醒学生注意“华”的写法)5 学生描红:华6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诗人用一首诗来吟诵华山,赞美华山,这就叫咏华山。
教师板书:咏7 欣赏华山录象,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过渡:这么美的华山,不但我们喜欢,而且古时候的人也喜欢。
(出示图片、文字)2 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 过渡:华山那么高,这一老一小,爬山容易吗?那么,他们爬上山顶了吗?在山顶又看到了什么?2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 提问:他们爬上山顶了吗?从哪句话看出?4 指名读第一句。
思考:爬山容易吗?从哪里看出来?5 指导读词:艰难(读出艰难的感觉)6 指导朗读第一句。
7 出示第二、三句话,指导朗读。
教师:华山高吗?小孩没想到华山有那么高,非常惊讶,所以这儿连续有两个感叹号。
哪个小朋友用朗读来表现出那个小朋友的惊讶。
8 教师:站在高高的山上,小孩又看到了什么?(出示文字,自由朗读)9 说说读了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教师圈示:除了都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朵朵白云相机板画:(见课后板书)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现象呢?板书:高10再读句子:啊!华山真高哇!11齐读2—5句话。
《咏华山》的课堂教案设计
《咏华山》的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人对华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
(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学会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了解各自的表现手法和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3)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华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介华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提问:你们对华山有什么了解和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咏华山》,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描绘:(1)让学生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华山美景的感悟和体会。
(2)引导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咏华山》。
2. 分析其他诗人描写华山的诗歌,了解各自的表现手法和风格。
3. 写一篇关于华山美景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描绘和情感体验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咏华山》这首诗歌。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咏华山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咏华山》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中的意思。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受华山的美丽和壮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我国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咏华山》的朗读和背诵。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描写和修辞手法。
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中的意思。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华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华山的好奇心和兴趣。
提问学生对华山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咏华山》。
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3 课文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修辞手法。
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中的意思。
3.4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作业内容:抄写课文《咏华山》中的生词和短语。
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华山的短文。
4.2 作业要求:生词和短语的抄写要求工整、规范。
短文的写作要求语句通顺、表达清晰。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对课文《咏华山》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对生词和短语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5.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抄写和写作。
5.3 评价结果: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
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对需要改进的地方给予指导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咏华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6.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华山的美丽和壮观。
《咏华山》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咏华山》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华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3)学会通过景色描写来表现一种气势或特点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和修辞手法。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和体验华山的壮美。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3)通过景色描写来表现一种气势或特点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景色描写。
(2)如何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和体验华山的壮美。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华山的壮美。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和修辞手法。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课文《咏华山》的相关背景资料,如华山的图片、视频等。
(2)准备生词和重点句子的解释和翻译。
(3)准备朗读和背诵的音频或视频材料。
2.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咏泰山》,了解泰山的雄伟壮观。
(2)提问:“你们听说过华山吗?华山有什么特点?”(3)引入新课《咏华山》。
3.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重点句子的读音和意思。
(2)让学生自主思考,尝试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含义。
4. 合作探讨:(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和修辞手法。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讲解与示范:(1)对生词和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和翻译。
《咏华山》语文教案
《咏华山》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咏华山》,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自然景观。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并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咏华山》诗歌内容的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感受华山的壮丽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通过学习杜甫的诗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咏华山》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杜甫的写作背景和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
2.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杜甫的诗歌意境,感受华山的壮丽景色。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将诗歌中的景象与实际景观相结合。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悉《咏华山》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
3.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咏华山》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学生可以提前查阅一些关于华山的相关资料,对华山有一定的了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华山的图片或者播放华山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华山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为学生学习《咏华山》诗歌做好铺垫。
4.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咏华山》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华山美景的感受和想象。
5.2 作业布置: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可以包括写一篇关于华山的想象作文,或者选择其他诗人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进行鉴赏。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知识介绍:教师可以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咏华山》诗歌。
咏华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
咏华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咏华山》教学设计篇一课时目标1、学生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岁、齐、华”。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赏华山风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描写华山高的句子,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简笔画(华山)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背课文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出示课件)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
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3、比我们还小呢!小小年纪就会写诗啦!瞧,这就是他写的诗,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4、指名读。
5、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二、创设情境,细读课文过渡:看,这就是华山。
(课件出示华山图) 它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你们想看看吗?1、捧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1)自由读。
指名回答。
是啊!小寇准的感觉就和你们一样,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 啊!华山真高哇!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请小朋友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读一读。
(1)自由读。
(师行间巡视)(2)生找句子。
讨论:(出示课件)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讨论)你们想不想看看华山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录像,加解说语。
)看完了录像,再读读这两句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自由读一读。
(3)指导朗读。
指名读,评价(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指导朗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华山巍峨峻秀,高入云霄,你们想不想把这两句话背下来?生自由准备。
指名背。
《咏华山》教案设计
《咏华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华山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古诗,培养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尝试创作咏物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咏华山》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习和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欣赏古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创作咏物诗。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咏华山》的文本。
2. 与华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古诗欣赏的相关资料。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华山的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华山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咏华山》,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老师请教,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4. 欣赏与借鉴:(1)学生欣赏其他咏物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互相交流。
5. 写作练习:(1)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咏物诗,如《咏松》、《咏梅》等。
(2)学生互评互改,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7. 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咏华山》。
(2)完成一篇关于华山的作文,可以是写景、抒情或议论文等形式。
(3)收集其他咏物诗,准备下一节课的交流分享。
六、教学活动:1. 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咏华山》的结构,讲解诗句的意义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华山的美景和历史文化。
课文《咏华山》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华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3)了解华山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拓宽知识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对美景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3)了解华山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如何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对美景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游览华山的心得体会。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咏华山》,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查找华山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欣赏和模仿。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 写一篇关于华山美景的作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学到的表达方式。
3. 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游览华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小学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2、学会3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设想:本课主要让学生在老师巧妙的点拨、指导下,借助生活经验、直观演示,自觉产生情感体验,读中自悟,以读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
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3、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4、寇准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师画华山图),他们艰难地爬上了山顶(贴人物图于山顶上),你们看看图,觉得华山怎么样?(出示:啊!华山真高哇!)二、学习第二段1、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小朋友们一边听一遍找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很高?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
)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997米高,500多个咱们这个教室那么高。
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你能换一个说法来表示华山的高吗?啊!!华山那么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呢?老师这有几个,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
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
)过渡:华山很难爬,但爬上去以后会看到一番美景,是什么呢?C: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齐读师画远远近近的山,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山,有的远,有的近,有的高,有的低,错落有致,此起彼伏,谁来读好这个词?指读,齐读学到这儿呀,宋老师有个疑惑了:这些远远近近的山原来也是很高的,为什么在这儿就变得矮小了呢?交流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再次体会一下华山的高大!指读整句,齐读D: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咏华山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咏华山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
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首先,《咏华山》一文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很容易登堂入室,进入诗境,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难为易,为儿童学习古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次,《咏华山》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必须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助短文研究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收到读文、学诗一箭双雕的功效。
再则,学生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势必要以文诗对照进而比较学习,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索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从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综合效应。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习本课1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对课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愉快呢?在整个充满灵性感悟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情为上,情愈浓,感悟愈深;读为主,情、理、法尽在读中悟出,在读中体现。
教师只需当一名导游,引导学生游历于诗文的意境中,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之美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咏华山
教学思路:
《咏华山》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
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的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首先,《咏华山》一文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很容易登堂入室,进入诗境,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难为易,为儿童学习古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次,《咏华山》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必须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助短文研究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收到读文、学诗一箭双雕的功效。
再则,学生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势必要以文诗对照进而比较学习,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索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从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综合效应。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习本课1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愉
快呢?在设计整个充满灵性感悟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情为上,情愈浓,感悟愈深;读为主,情、理、法尽在读中悟出,在读中体现。
教师只需当一名导游,引导学生游历于诗文的意境中,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之美妙。
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在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导入时我说: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几句话就让学生都做个局内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感,使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愉快。
(二)学习第2段
学习这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首先,整体感知。
我们都知道这一程序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的,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这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让他们说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让学生初步感知华山的高,并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第三段的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啊!”和既是描述华山的高大,又是下文古诗意思的两句话。
然后循文明像,体情悟道。
自然过渡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到山顶上去看一看,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你站在山顶上看到什么?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较,借助图文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了。
再精读品味。
人类的学习一般都经过形象一-抽象--形象,具体--概括--具体,语言--思维--语言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感悟华山的高后,这时再引导学生读出感觉。
这个过程的设计就要学生在已有经验参与下,对语言文字描写的具体事物
进行理解、加工,当他想象出画面又把自己体会出的情感抒发出来时,这时的形象是高层次,而此时学生抒发的感情也就与课文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了。
接着背诵积累。
如果说培养语感是学习语言的前提和关键,那么积累语言则是学习语言、积累语感的基础和目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学生入情入境之时,我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把这几句话背下来,真正达到让学生话记乐背。
在指导背诵时,则是按照提供拐杖(看图)到去掉拐杖让学生练习熟读成诵,积攒语言。
最后诗文对照,读懂诗句。
本课的文意即诗意,没有必要将诗剖开分析。
我便将前文的两句话与古诗放在一起,提醒他们这首诗有两句话,这里也有两句话,联系起来,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再一齐说说诗句的意思。
在指导朗读背诵时,我引导学生移情入境,将自己想象成小寇准,练习吟诵古诗,并且让他们自己做动作读,增加了情趣,更调动了气氛。
(三)学习第3、4段
3、4两段通俗易懂,我同样引导学生换位来读,让学生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同时自然地悟出小寇准语文学得认真又好,我们都要向他学习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还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一起去登华山。
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2、指名说。
3、出示:啊!华山真高呀!
学生读一读,读出华山的高来。
4、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1)自由读读,边读边想:你在华山顶上看到些什么?
(2)指名说。
(3)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我们脚下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
(4)(出示投影)你们看,登上了山顶,我们看到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只有蓝天在头顶上,这是因为华山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高了,所以太阳才会显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一朵朵白云都飘在山腰间。
(5)指导朗读。
5、小朋友们站在山顶上,看到这幅美景,一定会跟小寇准一样,
会从心底发出惊叹:出示:啊!华山真高呀!
(1)齐读。
(2)指导:惊讶的声音是从心底发出的。
读得轻一些。
6、练习背诵这三句话。
7、游戏:山顶来电。
8、出示古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
低。
(1)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
(2)指导学生理解诗意。
(3)学生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首读写得太好了!小朋友们知道小寇准那年几岁?
2、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难怪先生听了连连点头称
赞。
我们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
3、这首读写得多好呀,老师想,小寇准的语文一定学得很好,很
认真,小朋友们都要向他学习呀!
四、总结
刚才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收获真不小。
下面我们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朗读一下,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景。
五、作业
把华山上看到的美景讲给身边的小朋友听。
教学反思:
1、课堂一开始可以让学生展示他们课前搜集的有关华山的图片,使学生脑海中形成华山险、高、峻的整体印象,由古语“自古华山一条路”导入正文,为学生更好地随课文入境做好铺垫。
2、在进行游戏“山顶来电”时,应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练习,做到生生互动,不应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小组活动时,老师可以进行指导,使学生的说话练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训练。
3、课堂上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都十分到位,如果再加入让学生抄一抄第二段里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或古诗,这样,整堂课既有朗朗的读书声,又有写字、抄词训练,读一读、写一写,使学生整堂课十分充实。
解码: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