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8年-硕士生招生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专业学位型)-837草地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8年-硕士生招生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专业学位型)-837草地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37 考试科目:草地学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草地学基础知识,掌握草地经营管理、牧草生产加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具有较强的草畜平衡、牧草生产实践的应用能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报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农艺与种业领域草业方向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内容由草地学基础知识和草地学应用技术两部分组成。

四、考试大纲
(一)草地学基础知识
1.草业概念与背景知识
2.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
3.草地植物的生态学基础
4.草地资源
(二)草地学应用技术
1.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2.草地的放牧利用
3.牧草的生产与加工
4.草地退化与恢复。

《草地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草地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草地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67英文名称:Grass Protection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草业科学专业必修3.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昆虫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和了解草业上重要的病、虫害种类,掌握草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预测预报以及综合治理的的原理和方法。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2.学时为325. 建议先修课程动物学、草业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牧草栽培学、牧草遗传育种学等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草地昆虫学(第二版).刘光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2)牧草病理学(第二版).刘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参考书目:(1)普通昆虫学.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梁广文,宋敦伦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2)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3)植物病理学.范忠怀,王焕如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4)草坪病虫害及其防治.商鸿生,王凤葵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5)草坪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张祖新,郑巧兰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7.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室内实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辅之于讨论、自学、提问等形式,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草地保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有关牧草病、虫害防治的新理论、新成就、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教学过程中还将讲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病、虫害发生的最新动态。

(3)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和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提倡自学。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基本技能培养。

除室内教学实验外,还将安排田间调查实验,并配合综合性实验与病、虫害发生动态的教学实习来巩固课堂内容。

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成绩评定:课程总成绩评定标准为:考试总评=卷面成绩×70%+实验成绩×30%9. 课外自学要求(1)根据教学进展情况,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讲课内容,并查阅相关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扩大知识面。

北京林业大学805草坪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805草坪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2020年考研805草坪学考试大纲 一、大纲综述 《草坪学》是草学学科的核心课程,也是草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教育部授权的各草学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实践分析及综合运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绪论 草坪的概念、草坪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草坪发展简史、草坪学的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第二章 草坪学基础 1.气候对草坪草生长的影响; 2.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草坪草生长的影响; 3.草坪草形态特征与生长发育 4、草坪生态及影响草坪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与胁迫适应性 第三章草坪植物 1.草坪草的分类特性、一般特性、坪用特性; 2.禾本科草坪草的特征; 3.冷季型草坪草的一般特性、主要冷季型草坪草种类、学名、特征、培育特点、使用特点;。

4.暖季型草坪草的一般特性、主要暖季型草坪草种类、学名、特征、培育特点、使用特点。

5.禾本科以外的草坪草的主要种类及使用特点。

第四章草坪建植工程 1.建坪地的基况调查内容与方法; 2.坪床制备的方法、程序,酸碱性土壤的改良方法; 3.草坪草种选择的依据、原则及要点,草种组合类型; 4.草坪建植方法,种子繁殖与营养繁殖建坪方法、作业程序; 5.幼坪的养护方法、养护内容。

第五章草坪养护管理 1.草坪养护管理技术; 2.特殊草坪的养护管理; 第六章草坪保护 l.杂草的概念、分类、危害、防除方法,我国常用的三类草坪除草剂(2,4-D 类,西玛津、扑草净和敌草隆类,草甘膦、百草枯类); 2.草坪病害的概念、发生机制、致病过程、草坪病害防治方法、几种常见草坪病害(褐斑病、腐霉枯萎病、夏季斑枯病、币斑病、锈病、白粉病、蘑菇圈)的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3.草坪线害的危害与防治方法,草坪虫害的分类及种类,常用杀虫剂,常见草坪地上害虫与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

第七章草坪质量评定 l.草坪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 2.草坪质量的综合评价步骤与数理统计方法。

《草地学》考试大纲

《草地学》考试大纲

《草地学》考试大纲
(2016年)
一、大纲综述
《草地学》考试是草学专业硕士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教育部授权的各草学专业硕士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试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草地学》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草地生物学、草地资源学、草地类型学、放牧管理学、牧草种植生产加工等相关基础知识和实践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
《草地学》考试测试以下内容:
1、草业概念与背景知识;
2、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
3、草地类型及其划分依据;
4、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5、草地的放牧利用;
6、牧草的生产与加工;
三、考试要求
1、透彻理解草地学的有关概念和定义;
2、理解并注重草地的类型及其划分依据、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放牧地和割草地的合理利用、牧草的生产与加工及其在草原畜牧业中的应用等内容。

四、试题结构
1、名词解释(约占30分)
2、填空题(约占30分)
3、简答题(约占50分)
4、论述题(约占40分)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

六、主要参考书
《草地学》(第三版),韩建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草地培育学》,孙吉雄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许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草地学与饲料生产学—考试资料

草地学与饲料生产学—考试资料

草地学与饲料生产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4'*5)1、光补偿点:一种植物在某种光强度下,叶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所放出的CO2量,这种光强度即为该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所需光强度的“补偿点”。

2、光饱和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愈大,光合能力愈大,但超过一定范围,光合强度不再增加。

强光对叶绿体有破坏作用,因而光合强度反而降低。

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3、种子用价:也叫种子利用率,是指供检验品种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数占供试样品的百分率。

种子用价(%)=净度×发芽率/1004、田间持水量:当土壤含水百分率达到毛管悬着水最大量时称为田间持水量。

5、木质化:随植物的成长成熟,细胞壁上生成木质素,并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紧密结合,使植物组织变地牢固结实,这种现象称为木质化。

6、牧草丰富度:指一种草在草群中产量的大小,可以用各种草占总产草量的百分数表示。

7、牧草出现率:指植物出现的频度,即一种草在草地分布的广泛程度。

8、忌牧期:春季牧草萌发,完全依靠贮藏的营养物质,直到草类开始发育15~18天后,消耗的营养物质才能得到补充,这段时间称为牧草发育的临界期,放牧上称为“忌牧期”。

9、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0-25℃,空气流通,水分充足,有光照),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所占的百分率就是发芽率。

10、有害植物:本身不含有对家畜有毒的物质,可以为家畜所采食,但在植株上具有芒刺,能造成家畜的机械伤害,或体内含有某些化学成分,虽对家畜无毒害,但能使畜产品变质的,都属有害植物。

二、选择题(1'*10)1、2、土壤水分运动包括汽态水运动、毛管水运动和重力水运动。

3、我国的土壤分为八个土壤大区4、N、P、K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缺氮症状:叶片渐黄,植株小,生长慢,籽粒不饱满。

过多造成徒长。

缺磷症状:叶色变暗绿转紫红或红褐色,使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严重时影响繁殖器官形成。

缺钾症状:光合作用减弱,生长受到抑制,茎杆的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倒伏,淀粉含量降低,籽粒减少,严重时叶尖叶缘枯焦变成黄褐色。

《草地学》教学大纲

《草地学》教学大纲

《草地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与任务《草地学》是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的主要专业课。

其任务是通过讲授草地及其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理论基础,学习各类草地的合理利用和培育改良的理论与方法,熟悉优质高产饲草通过动物生产过程有效地转化为人类需要的畜产品的流程,同时使草地生态条件不断地得以维持和改善的一门科学。

通过该课程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的业务打下基础。

2.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草地和草地牧草的主要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群落地理学的特性和理论;天然草地的形成、发展和演替规律;草地资源的分类及培育、经营利用和调查规划等方法;基本草地建设方法和草业生产相关知识;草地生产能力的评定方法及草地季节畜牧业的原理和实施办法。

使学生掌握畜牧业或草业生产中草地生产工作中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为将来从事相关的业务打下基础。

3.适用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本科)。

4.前期相关课程要求草地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动物生产与植物生产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一方面论述草地植物生产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介绍植物产品转变为动物产品的各个转化节。

在教学中,与草地学课程相关的课程有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动物生产学、草地生态学、气象学、牧草栽培学、动物营养学等。

5.教学方式、主要环节与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70学时,其中授课37学时,课堂讨论3学时(3次)。

学时安排详见表1。

另外,有实验10学时,1周实习20学时,共70学时。

表1 《草地学》学时安排章节名称学时教学方式第一章绪论 2 讲授,讨论第二章草地发生发展的诸因素 6 讲授第三章草地类型与草地分类 4 讲授第四章饲用植物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 4 讲授,讨论第五章草地生产能力的评定 4 讲授第六章草地的调查与规划 6 讲授第七章草地的培育与改良 6 讲授第八章草地的合理利用 4 讲授,讨论第九章基本草地建设和草地围栏 2 讲授第十章草地季节畜牧业 2 讲授第十一章实践教学:实验(5个实验)实践教学:实习1周10 20合计学时706.考试考核办法基于课程的性质,草地学考核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

北林考研大纲-草坪学

北林考研大纲-草坪学

草坪学一、考试大纲的性质草坪学是草业科学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林学、环境、农学等专业的选修课,也是报考草业科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草业科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1.草坪的概念与发展简史(1)草坪与草坪草的概念。

(2)草坪对人类社会的主要贡献。

(3)草坪发展简史。

2.草坪学基础(1)草坪与环境,包括气候、土壤与生物对草坪草生长的影响。

(2)草坪草生物学,草坪草的形态特征与生长发育特点。

(3)草坪生态。

3.草坪草生物(1)草坪草的一般特性与坪用特性。

(2)草坪草的分类方法,冷季型草坪草与暖季型草坪草及其一般特性,常见的冷季型草坪草种及其主要特点和应用范围,常见的暖季型草坪草种及其主要特点和应用范围。

4.草坪建植工程施工(1)坪床准备的程序与方法。

(2)草坪草种选择的依据与方法。

选择草坪草种应重点考虑的要素,草坪单播、混播、混合播种的概念及优点与缺点。

理解草种混播的原则、依据与混播结构。

(3)草坪建植的种子直播与营养繁殖过程及方法。

(4)幼坪养护的措施、方法与注意事项。

5.草坪养护管理技术(1)草坪管理基本措施,即修剪、施肥、灌溉。

(2)草坪管理辅助措施,即表施土壤、滚压、草坪疏松作业、退化草坪的修复、草坪交播、放火烧草等。

6.草坪保护(1)草坪病害及其防治。

草坪病害发生的机制,致病过程,病害发生与流行的条件,防治病害的杀菌剂及其分类,利用管理措施防治草坪病害的方法,常见草坪病害如腐霉枯萎病、褐斑病、夏季斑枯病、币斑病、白粉病、仙环病、线虫等的发生规律(发生的适宜条件)、感染的草坪草种、典型症状、栽培防治及化学防治方法等。

(2)草坪虫害及其防治,食根昆虫、食枝条昆虫和掘穴昆虫的种类、对草坪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3)草坪杂草及其防治,草坪杂草的含义、杂草对草坪的危害、草坪杂草的分类方法、常见草坪杂草种类、常用的除草剂及其种类、草坪杂草的物理与化学防除方法。

草地资源学的试题与参考题答案

草地资源学的试题与参考题答案

草地资源学一、草业科学:是研究以维持系统健康和获得草地农业系统持续服务功能为目的,从草地资源到草地农业系统的科学。

它由3类因子群、3个主要界面和4个生产层组成〔任继周,2004栽培草地:利用综合农业技术,在完全破坏天然草地的基础上,通过人为的播种建植的新的人工草本群落。

畜产品单位〔APU:用于评价草地最终生产力的一种指标,1个畜产品单位相当于中等营养状况的放牧肥育肉牛1kg的增重,其畜产品形态为1kg中等肥度的牛、羊胴体,其平均能量消耗相当于110.8MJ消化能、94.14MJ 代谢能或58.15MJ 增重净能。

生态系统服务:是由自然生态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和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提供的直接福利。

荒漠:以超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肉质刺灌丛为主构成的植被类型。

分布于热、亚热、温和寒带以及冷洋流海岸荒漠等。

以植被稀疏和大部分为裸露或不毛之地为显著外貌特征。

草原: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和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

二、3草地资源调查的一般步骤与内容?准备工作:调查任务与成果要求;组织准备;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计划和技术规程制定;物质准备。

外业工作概查:对调查区的自然、经济、社会、草地资源总貌的全面概括了解;携带地形图、遥感影象图,确定调查路线,记载草地类型-建立影象与草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确立解译标志和预判成图的分类系统,优势植物标本采集,实地观察和访问;日记、阶段总结和全面总结。

详查:概查基础上,对调查区草地资源全面系统详细地调查、测定过程;对预判图进行现场检查验证,解决判读疑难问题、现场查漏补缺及修正;草地类型样方测定,样品、标本采集;了解利用现状和基本建设布局;日总结,当场解决问题。

访谈:访谈提纲、访谈内容、规划建议、访问区域等内业工作资料整理、分析与总结;图件的编制4载畜量的估测方法载畜量是评价草地生产力的一种指标。

草地培育学考试重点

草地培育学考试重点

草地培育学考试重点(农大)草地培育学:是以草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为理论来利用和培育改良天然草地、建设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及其经营管理、组织和技术方法的综合措施与理论的一门学科.生活型:是植物有机体(营养器官)对环境适应的表现形式,是自然地区特定生物气候作用下的产物,是指植物长期适应外界环境而表现出的外貌特征。

分蘖:指地表或地下分蘖节、茎节、根茎、根蘖上的芽形成枝条并产生不定根的现象。

草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亚系统,由非生物因素(大气、土地)、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及生产劳动因素(人类经济活动)所组成的开放系统。

草地演替:草地上一种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所代替的变化发展过程。

超补偿生长:放牧后许多植物光合面积减少,但由于改善了未被采食部分的光照、水分和营养供给,或由于单位面积光合速率的提高、休眠芽的激活及光合产物地上地下比例分配的改变而加快生长的现象。

季节性畜牧业:在草地植物大量生长,牧草供给充足,营养价值高的时期,饲养比较多的家畜,而在饲草数量少,品质差的时期,大大减少饲养的家畜数量,其核心是组织肥羔生产,秋季屠宰肥羔和淘汰其它不必要过冬的牲畜. 载畜量:以一定的草原面积,在放牧季内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也可适当配合割草),在放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间和放牧头数.通常用hm2/头·日表示.放牧:家畜在草地的一种牧食行为,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

放牧强度:放牧草地表现出来的放牧轻重程度.划区轮牧:又叫计划放牧,首先把放牧地分成若干个季节放牧地,再在每个季节放牧地内分成若干轮牧分区,按照一定次序逐区轮回利用的一种放牧制度。

牧草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采食后重新生长的特性.再生强度:牧草被利用后,单位时间内牧草增加的干物质重量。

再生速度:单位时间内生长的速度。

再生次数:在生长期内,牧草能忍受刈割或放牧利用的次数.放牧制度:是草地用于放牧时的基本利用体系,制度规定了家畜对放牧草地利用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通盘安排。

草地学复习资料

草地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光补偿点:一种植物在某种光强度下,叶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所放出的CO2量,这种光强度即为该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所需光强度的“补偿点”。

2.光饱和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愈大,光合能力愈大,但超过一定范围,光合强度不再增加。

强光对叶绿体有破坏作用,因而光合强度反而降低。

3.种子用价:种子用价也叫种子利用率,是指供检验品种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数占供试样品的百分率。

4.田间持水量当土壤含水百分率达到毛管悬着水最大量时。

植物的有效水分调萎系数到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分。

田间持水量可作为灌水定额的依据,有效利用水资源。

5.木质化:随植物的成长成熟,细胞壁上生成木质素,并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紧密结合,使植物组织变地牢固结实,这种现象称为木质化。

6.牧草出现率:指植物出现的频度,即一种草在草地分布的广泛程度。

7.牧草丰富度:指一种草在草群中产量的大小,可以用各种草占总产草量的百分数表示。

8.忌牧期:春季牧草萌发,完全依靠贮藏的营养物质,直到草类开始发育15~18天后,消耗的营养物质才能得到补充,这段时间称为牧草发育的临界期,放牧上称为“忌牧期”。

9.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0-25℃,空气流通,水分充足,有光照),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所占的百分率就是发芽率。

10.有害植物:本身不含有对家畜有毒的物质,可以为家畜所采食,但在植株上具有芒刺,能造成家畜的机械伤害,或体内含有某些化学成分,虽对家畜无毒害,但能使畜产品变质的,都属有害植物。

填空1.在生育期中,消化率由高到低明显下降的转折点,在禾草为抽穗期、其他牧草多在盛花期,这是由于牧草细胞壁部分从此时开始木质化而引起。

2.牧草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水分的变化:第一阶段散失游离水,迅速、匀速;第二阶段散失结合水,豆科50-55%,禾本科40-45%,速度慢。

营养物质的变化:饥饿代谢时期;自体溶解时期。

3.植物的有效水分指调萎系数到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分。

2019年长江大学860草业科学概论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9年长江大学860草业科学概论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附件5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草业科学概论科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草业科学概论考试涵盖草地生态、草坪绿化、草地资源管理和草地畜牧业、牧草栽培和饲草加工利用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草地生态 45分草坪绿化 45分草地资源管理和草地畜牧业 35分牧草栽培和饲草加工利用 25分4、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40分(20小题,每小题2分)填空题 20分(10空,每空2分)简答题 40分(4小题,每小题10分)综合应用题 50分(2小题,每小题25分)三、考查范围(一)草地生态1、草业系统的3类因子群2、草地农业系统的3个主要界面3、草地农业系统的4个生产层①前植物生产层①-1前植物生产层的涵义①-2前植物生产层生态系统服务概述①-3前植物生产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原则①-4前植物生产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②植物生产层的生态系统行为②-1栽培草地的意义及功能②-2栽培草地的类型②-3建立栽培草地的几项原则②-4混播草地草层结构的时空分布③动物生产层③-1动物生产层的草业科学涵义③-2草业科学中动物生产层的涵义③-3动物生产层在草业生产中的作用③-4动物生产层在草业科学中的环境功能④动物生产层的生态系统行为④-1草食动物对牧草生长的作用④-2草食动物对种群动态的作用④-3草食动物对草地群落的作用④-4草食动物对土壤的作用④-5草食动物对生态系统的作用④-6放牧的社会经济作用⑤动物生产层的结构类型⑤-1动物生产层的类型与草畜互作⑤-2动物生产系统的演化⑤-3动物生产系统的分布特征⑥后生物生产层⑥-1后生物生产层的内涵⑥-2后生物生产层⑥-3后生物生产层的评价方法⑥-4目前我国后生物生产层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⑦后生物生产层的结构类型⑦-1草类种子业⑦-2草产品加工业⑦-3畜产品初加工业⑦-4其他相关产业4、草业系统耦合①概念、理论依据及意义②节草地农业系统耦合的类型③草地农业系统耦合中的系统相悖(二)草坪绿化1、草坪植物草坪植物①草坪建植②草坪养护管理2、运动场草坪概述①草坪运动场的概念和特征②运动场草坪的功能与要求③草坪运动场规划与建植④运动场草坪的质量评价3、足球场草坪①足球运动的发展历史②足球场草坪规划设计③足球场草坪建植④足球场草坪的养护4、高尔夫球场草坪①高尔夫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②高尔夫球运动概述③高尔夫球场的草坪建植④高尔夫球场草坪的养护和管理⑤高尔夫球场景观植物的配置⑥球场量度和等级评估(三)草地资源管理和草地畜牧业1、草地的植物生产管理①草地的植物生产意义②草地植物生产力的测定③天然草地的特性及其植物生产的管理④饲料地的特性及其植物生产管理⑤影响草地农业系统植物生产的因素⑥提高草地植物生产水平的途径2、自然保护区管理①管理体制和部门分管状况②自然保护区法制建设③管理机构建设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3、放牧家畜的牧食行为①牧草选择性采食的指标②放牧家畜生理特征的影响③植物和群落特征的影响④后天学习技能的影响4、放牧地生产能力的评定与管理①放牧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形成②放牧生态系统生产力评价③放牧地管理④划区轮牧5、可持续放牧管理①基本概念②载畜量③适宜放牧率(四)牧草栽培和饲草加工利用1、牧草调制与储藏①干草①-1干草的特点及种类①-2干草的调制①-3干草的储存与利用①-4干草品质的鉴定干草品质的鉴定②青贮饲料与半干贮饲料②-1青贮饲料②-2半干贮饲料②-3青贮和半干贮饲料添加剂③压缩干草及青贮设备③-1概述③-2固定作业式打捆机③-3田间捡拾打捆机③-4青贮草捆包膜机③-5压块机③-6制粒机2、草类植物种子①草种子形成与生产①-1草种子及其重要性①-2种子的发育与成熟①-3种子产量的构成因素及划分①-4种子田管理①-5种子收获②草种子加工与储藏②-1种子干燥②-2种子清选②-3种子包衣②-4种子储藏参考书目:1.《草叶科学概论》,任继周,科学出版社,2014。

草地学考试复习资料

草地学考试复习资料

1.草地(Grassland)简单定义:草地是草及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土地是环境,草是构成草地的主体,也是人类经营利用的主要对象。

现代草地定义:草地是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或稀疏树木,可以为家畜或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活场所,并可以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

三、草地学1.定义:研究从草地上获得高产、优质饲草进行畜牧业生产,而草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得以维持的科学。

2.内容:生物学基础、生态学基础、饲用价值、草地类型及分布规律、草地资源、草地利用、草地培育、人工草地的建植、牧草加工、草地经营等。

3.任务:研究和应用现代草业科学理论和技术,为草地畜牧业和草地农业的发展建立巩固的饲草料基地,提供充足的优质饲草料,提高草畜转化效率,生产满足人民需要的高质量的畜产品,并通过技术措施有效保护草地,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服务。

草地主要植物及其特征根据草地植物的经济价值分为4种经济类群:禾本科草类豆科草类莎草科草类杂类草类(外部形态、生物学特征、经济价值)禾本科草类的经济价值(1)从营养的成分来说,富含无氮浸出物(NFE)(2)适口性好,大多数禾本科草无论放牧或调制干草,家畜都很喜欢吃;(3)在天然草地上的出现率和丰富度较高;(4)禾本科特别有价值的特性是调制干草或运输时叶子不易脱落,长期贮存产生的草末很少,也不易霉烂,是最好的调制干草的原料;(5)禾本科草有很强的耐牧性,再生力强。

因此,禾本科草的经济价值居首位。

豆科草类的经济价值(1)从营养的成分来说,蛋白质量高(18~24%),含钙丰富(>0.9%);(2)适口性好,家畜都很喜欢吃;(3)豆科草开花期长,营养成分下降没有禾本科迅速;(4)豆科草的根部具有根瘤,有固氮作用,能增加土壤中氮含量;(5)豆科草叶片干燥时容易脱落,调制干草时养分容易损失。

因此,豆科草的经济价值居第二位。

多年生草类的生长发育时期(物候期)1.萌发(返青期):鉴别萌发再生的标准是50%的植株返青为萌发返青期。

贵州大学草地培育学期末考试

贵州大学草地培育学期末考试

贵州大学草地培育学期末考试一;名词解释:1、生活型定义:指植物长期适应综合的外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表现的类型。

2、分蘖:指枝条地表或地下茎节、根茎、根蘖上的芽形成枝条现象。

3、营养繁殖:从植物体的某一营养器官获得一株完整的植物叫营养繁殖4、营养更新:是恢复以某种方式被损失或枯死的个体部分。

5、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被家畜采食后,重新生长的特性叫牧草的再生性;这种重新生长的能力叫再生能力;它包括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再生强度。

6、再生速度:是指牧草被利用后,单位时间内生长的高度。

7、再生次数:是指在生长期内牧草能忍受刈割或采食的次数。

8、再生强度:是指利用后,单位时间内生长的干物质重量。

9、草地杂草: 在草原管理中,这些家畜不食的和有毒、有害的植物,统称为草地杂草。

10:青贮料:是指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保存的青绿多汁饲料。

11:草地利用:率就是适宜载畜量所代表的放牧强度。

12:放牧强度:就是草地放牧利用的轻重程度13放牧时期(放牧季): 放牧草地从适当放牧开始到适当放牧结束的这一段时期称为放牧时期(放牧季)二:填空(有选择)1:植物在同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正在生长的器官,另一部分运送到贮藏器官贮藏起来,供植物在饥饿时或制造养分受到障碍时利用的营养物质,称为贮藏营养物质也称为可塑性物质。

2:贮藏的营养物质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按用途可分为两大类①结构物质:戊糖酐、纤维素、半纤维素等②营养物质: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3:贮藏营养物质作用①供牧草春季萌发,放牧、刈割后再生②在干旱地区的夏季休眠和冬季休眠时维持生命活动③植物强烈生长期,需大量营养物质因此,贮藏营养物质的积累,在牧草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规律,对我们在草地的合理利用,管理等方面是个基础理论知识。

4:营养物质贮藏的部位⑴、一年生植物:贮藏在果实、种子中,⑵、两年生植物:头一年贮藏在地下器官,第二年贮藏在种子中,⑶、多年生植物贮藏的部位:主要贮藏在地下器官:包括:①根系、②根茎、③茎的基部,分蘖节(根颈)、鳞茎、块茎等5:在以上器官中,根系中的营养物质贮藏量相对值(即百分比)少,但根系量大,故绝对值最大,其次是根茎,第三位是分蘖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学》考试大纲
绪论
1.主要内容
一、草地的概念
二、草地的重要性及功能
三、我国草地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草地学》的学科性质、内容和任务
2.重点难点
重点:草地的概念;草地的功能;草地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

难点:国内外不同时期草地的概念与意义。

3.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4.教学要求
了解草地的相关用语,掌握草地的概念及草地的功能;理解《草地学》的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和任务;了解我国草地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第一章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
1.主要内容
第一节草地主要植物及其特征
一、禾本科草类
二、豆科草类
三、莎草科草类
四、杂类草
第二节草地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繁殖
一、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二、植株的营养生长
三、牧草的生殖生长
四、牧草的营养繁殖
第三节草地植物生长发育期间的物质动态
一、生长季内牧草干物质的变化
二、牧草生长季内化学物质的动态变化
三、多年生草类的贮藏物质
第四节多年生牧草的寿命及再生性
一、多年生牧草的寿命
二、多年生牧草的再生
2.重点难点
重点:草地植物的经济类群;禾本科、豆科牧草的生长发育;多年生牧草贮藏营养物质和干物质动态;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更新与再生。

难点:禾本科、豆科牧草的生长发育;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更新与再生。

3.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4.教学要求
掌握草地饲用植物各经济类群的主要饲用特点及其特征;全面了解和理解禾本科草类、豆科草类的生长发育特点;掌握多年生草类的物候期;掌握牧草生长发育时期的物质动态;掌握牧草的分蘖(分枝)和营养繁殖方式;理解多年生牧草的寿命及再生性。

第二章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
1.主要内容
第一节草地植物与环境
一、草地植物与光照
二、草地植物与水分
三、草地植物与温度
第二节草地植物的生活型
一、乔木
二、灌木
三、半灌木
四、多年生草类
五、一年生草类
六、苔鲜类
七、地衣类
第三节草地植物群落与演替
一、植物群落的概念
二、植物群落的形成
三、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四、草地植物群落演替
第四节草地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一、草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二、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
三、草地生态系统中的能流
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五、草地生态平衡
2.重点难点
重点:草地植物与五种生态因子的关系;草地植物的生活型;草地植物群落;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规律。

难点:草地植物与五种生态因子的关系;草地植物群落与演替。

3.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4.教学要求
理解光照、温度、水分因子对草地植物的生态作用,掌握草地植物的生态适应类型;掌握土壤结构、质地与植物的关系;掌握草地植物的生活型;掌握植物群落的概念、形成和特征,理解草地演替规律;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掌握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规律。

第三章草地植物的饲用价值
1.主要内容
第一节牧草的化学成分
一、概述
二、牧草化学成分的特点
三、牧草化学成分的评价方法
四、影响牧草化学成分的因素
第二节牧草的能量
一、概述
二、牧草能量价值指标的基本概念
三、影响牧草能值的因素
第三节牧草的消化率
一、概述
二、牧草消化率的评定方法
三、影响牧草消化率的因素
第四节牧草的适口性
一、概述
二、影响适口性的因素
三、适口性评定等级的划分
四、评定适口性的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牧草化学成分、牧草的适口性、牧草消化率的因素。

难点:牧草消化率的评定方法。

3.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4.教学要求
了解草地植物的饲用价值的评价依据;了解影响牧草能值的因素,理解牧草消化率的评定方法;掌握影响牧草的化学成分、消化率、适口性的因素。

第四章草地资源
1.主要内容
第一节草地资源概况
一、世界草地资源
二、中国草地资源
三、河北省草地资源
四、草地资源的特性
第二节草地分类
一、中国草地的分类方法
二、中国草地分类的原则和系统
三、国外草地的分类方法
第三节中国草地类型(18类)
2.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草地资源的特点、特性;主要草地类型的特点。

难点:中国草地的分类方法;中国草地分类的原则和系统;主要草地类型的特点。

3.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4.教学要求
了解世界草地资源概况,掌握中国、河北省的草地资源概况;了解中国草地分类的原则和系统,理解中国草地的分类方法;掌握草地资源的特点与特性;掌握中国主要草地类型及特点。

第五章草地调查
1.主要内容
第一节草地调查概述
一、草地调查的目的
二、草地调查的工作程序
三、草地调查时间
第二节草地调查方法
一、样地调查
二、路线调查
三、样方测定
2.重点难点
重点:草地调查的工作程序;草地的调查方法。

难点:草地的调查方法。

3.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4.教学要求
了解草地调查的程序,掌握草地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第六章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1.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工草地的建植
一、人工草地的主要类型
二﹑优良牧草品种筛选
三、人工草地播种前准备
四﹑草地建植
第二节人工草地田间管理
一、施肥
二、灌溉
三、杂草防除
四、病虫害防治
五、冬前管理
六、人工草地收获
第三节草田轮作
一、草田轮作的概念和意义
二、草田轮作的主要类型
2.重点难点
重点:播种前种子的处理的;人工草地建植技术;牧草混播的原理;冬前、返青期管理;人工草地收获。

难点:牧草混播的原理与混播牧草组合的选择;病、虫、草害的防治。

3.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4.教学要求
从总体上掌握人工草地建植的技术体系。

具体:了解人工草地的类型、掌握人工草地的概念及建植意义;理解人工草地播种前土壤耕作的作用,掌握播种前种子处理的方法;掌握人工草地的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掌握草田轮作的概念,理解草田轮作意义。

第七章草地退化与恢复
1.主要内容
第一节草地退化原因
一、草地退化的概念
二、草地退化的原因
三、草地退化的现状
第二节草地退化类型与特征
一、草地退化类型
二、草地退化的特征
第三节退化草地恢复技术
一、草地复壮
二、草地补播
三、草地水分条件的改善
四、草地施肥
五、草地有毒、有害植物的防除
六、草地鼠、虫害的防除
2.重点难点
重点:草地退化原因;退化草地恢复技术。

难点:草地退化本质;退化草地恢复技术原理。

3.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4.教学要求
了解草地退化的现状、类型,掌握草地退化的概念、特征及原因;掌握草地封育技术;掌握草地补播技术;了解草地灌溉的方法;理解草地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和作用,掌握肥料的种类及其施用,掌握草地施肥特点和制度;掌握有毒、有害植物的概念,了解有毒有害植物、草地鼠、虫害的危害及其防除。

第八章牧草的生产与加工
1.主要内容
第一节牧草的收获
一、牧草的收割时间
二、牧草的收割及调制
三、牧草的留茬高度与再生
第二节干草的调制与加工
一、优质干草应具备的条件
二、干草的调制
三、半干草的贮藏
四、牧草干燥过程中养分的损失
五、草产品加工
第三节牧草的青贮
一、常规青贮
二、半干青贮
2.重点难点
重点:牧草适宜的收割时间;牧草干燥时从植物体内散发水分的规律;优质干草应具备的条件;干草的调制方法;青贮的意义及原理;青贮饲料的制作、品质鉴定。

难点:半干草的贮藏,牧草干燥时的生理、生化过程;青贮及半干青贮的原理。

3.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4.教学要求
掌握干草、青贮饲料的概念;了解牧草的收获时间、牧草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掌握干草的调制及草产品加工技术;理解常规青贮的意义、基本原理、青贮的主要发酵过程,掌握青贮饲料的调制技术与品质鉴定方法;掌握半干青贮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