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美学内涵
森林的象征及其文学的意蕴
森林的象征及其文学的意蕴森林在文学作品中作为一种象征被广泛使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深刻的文学价值。
通过森林的象征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想法,从而把原著的含义发挥到最大的境界。
首先,森林的象征主要表达的是自然、神秘性。
森林本身既是一种自然的景观,更是神秘存在于人类审美之中的空间。
在文学作品中,森林通常具有神秘及封闭的意象,用以表达出一种未知的感受,如莎士比亚的尔王>中,国王在猎人引领下进入森林时,被描绘为对森林充满惊奇之情,而这种惊奇多半源自诸多神秘的含义,譬如永恒的存在、被限制的自由、生命的无常等等。
此外,在文学作品中森林还蕴含着一种隐喻的概念,即危险、敌意、缺乏等等。
森林既可以被用作一个友好的环境,也可以被用作一个危险的场所。
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森林不仅表现出神秘的一面,更表现出了危险的一面。
在这部作品中,森林被描绘成一个危险的地方,它充满着罪恶的气息,而这种危险的气息正是哈姆雷特暗藏的仇恨和报复的野心所带来的。
此外,在文学作品中,森林也可以被描绘成一个旷野的地方,象征着对自由的渴望。
在古希腊著名的神话阿波罗传说中,阿波罗被关在一个洞穴中,而这个洞穴就在一个无尽的森林里,表达了阿波罗对自由的渴望。
而在美国著名的《吸血鬼日记》中,当主人公到达米贾森林时,这里被描绘成一个象征自由的地方,充满着希望、梦想和追求的召唤。
最后,森林还有着生命、感性的象征。
在英国著名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森林是一个充满活力与生命力的地方,而这种生命力也表达出作者对丰富多彩人生的理解。
在德国诗人海涅的《海涅漫步》中,森林也把作者本人对欢乐、对勇敢、对感性的情感表达出来,如是歌颂着自然,提供一种深刻而美丽的文学表达方式。
总之,森林在文学作品中作为一种象征被广泛使用,表达作者的想法。
森林的象征主要表达的是自然、神秘性,也蕴含着一种隐喻的概念,如危险、敌意、缺乏等等;而且还可以被描绘成一个旷野的地方,象征着对自由的渴望;最后,森林还有着生命、感性的象征,而这些象征既可以被用来表达作者的想法,也可以拓展读者的想象。
森林中的审美体验
森林中的审美体验一、作为典型的森林如同海洋和天空,森林也是世界基础的典型之一。
它向进入它的人们呈现——或者更字面地说,向人们再次展现自然狂野的力量。
这种体验是对自然进行审美鉴赏的很好的例子和原型。
森林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永恒性特征。
它把历史上或史前的过去带到当下的邂逅中,这一时刻比大多数人意识到的奇妙得多。
但是那远古的过去潜意识地存在那里,面对森林中的巨型植物,我们意识到树木生长的时间尺度与我们人类完全不同。
它们对经历过的时间没有意识,但却持久地生存。
相较于人类以天和年来计时,森林中的时间以十年和百年计。
在一个森林中很少有头版的新闻——也许是一场大火或暴风雨——但是大多数的生命在一个更大的时间区间内持续存在。
树木不会在一夜之间长大。
新英格兰的大橡树在共和国成立时就存在了,太平洋西北部高耸入云的道格拉斯冷杉是在哥伦布航行时种下的幼苗,红衫则早于基督教的发端之时。
在这里时间变得纵深了。
从古生物学上讲,森林可以追溯到万万年之前,陆生植物最早出现于志留纪时期。
把最早的生命元素组织成树木这样坚固而又庞大的有机体,是相当长时间进化的成果。
高大挺直的植物需要细胞膜壁强韧,也需要向上输送水分和营养的维管系统。
干旱的季节和冬天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早些时候的生命形式中,使异花受精是在水中完成的。
澳大利亚和非洲森林中依然存在的蕨类和苏铁类植物,受精还是在水滴中发生。
只是到了后来的针叶树,才有了在空气中传花授粉的新方法——利用昆虫或借用风力。
这个问题的解决使森林自泥盆纪中期起便一直持续地存在了。
森林一直持续生长在热带气候的区域,假如雨水充足的话。
在温带和北温带北部森林区的气候中,森林延伸和消退追随着冰层踪迹,一千年又一千年过去了,森林一如既往地存在。
这种时间上的纵深向审美提出了一个挑战。
完全不同于对手工制作艺术对象的审美鉴赏方式——是新近制作的还是从古典时期幸存下来的——审美阐释所必须面对的是年代久远得不知多少倍的古迹。
森林景观美学思考
森林景观的美学思考摘要:“环境”与“美”都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森林作为人类活动环境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与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与传统的形式美审美方式不同的是,森林景观美学更加强调在自然、人工、地域、生态等多个方面寻求一种综合的美学平衡关系。
文章从美学观点出发,对美学、环境美学及森林景观美学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对人们进一步的认识森林景观和它的美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美;美学;环境;森林;景观;“环境”与“美”都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两者有着密切的关联与关系。
森林作为人类活动环境领域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与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身处闹市还是居于乡村,人们都喜欢游憩于广博深谧的森林,去欣赏、体会森林景观那无与伦比的美学韵味。
森林景观的审美价值,从美学的观点看,更多的是森林在特定区域内的自然与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呈现出来的特有风貌与多元化的美学形态,所以在进行森林景观相关规划与设计时,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在所工作区域内营造一种和谐统一的环境氛围和独具特色的美学风貌。
与传统的形式美审美方式不同的是,森林景观美学更加强调在自然、人工、地域、生态等多个方面寻求一种综合的美学平衡关系,进一步讲,森林景观美学讲求的不但是产出纯粹的美丽风景,更讲求对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的深层次思考,是以美为起点,对美学、环境美学、森林美学和森林生态景观营建等方面的综合深入的研究。
一.美学在经典美学著作《美学四讲》中,作者李泽厚认为美学一词较正确的中文翻译应为审美学,意指人们认识美、感知美的学科。
关于美学研究的范畴,东方与西方较为相似,东方为阳刚与阴柔之美,西方则为崇高与优美。
关于“美”的字面意义,在《说文解字》中,“美”的字源包括“羊”和“大”(古人以羊长的肥大为美),体现出了农耕文明一种淳朴朴素的形而下的审美取向;而在有些学者的研究中,也有“羊”和“人”的说法(人载着羊头跳舞为美,和原始祭典礼仪活动有关)(李泽厚),带有一定的社会性与精神性的形而上的审美取向。
论森林美的三个层次图景
论森林美的三个层次图景论森林美的三个层次图景摘要:森林美并非单层面图幅。
从审美角度看,森林美包括森林景观、森林意象、森林意境三个层次的图景。
森林景观是指自然本体,属现实世界、物质世界,给人审美感受是悦形;森林意象是指艺术本体,属艺术世界、情感世界,给人审美感受是逸情;森林意境是指哲学本体,属可能世界、理想世界,给人审美体验是畅神。
人们需要物质世界,也需要情感世界,更需要梦和理想世界;但人类只能接近理想境界而永远到达不了彼岸,人类总要回到现实的物质世界,观照森林,感受自然给予的本色本真。
关键词:森林美;层次;图景森林是一幅画,是大地艺术的一部分。
依照人(主体)对森林的审美感受,可分为不同的层次图景。
一、森林美并非单层面图幅无论从何种角度出发,森林提供的绿色、阴凉、宁静都是现代人们所渴望和需求的。
一方面,森林能呈现多种内容的美,如森林景观美(提供森林观光旅游)、森林生态美(提供森林生态旅游)、森林文化美(提供森林文化旅游)、森林人文美(提供森林风俗民情旅游);另一方面,森林能呈现多层次图景,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图幅,而是一个动感的多层次的森林图景。
从森林景观、森林意象到森林意境,森林图景由浅入深,由外在到内涵全面展开,不同层次的图景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群调适心情、寄托情感、感悟人生的需求。
二、森林美的三个层次图景森林美一般指森林景观美,由形、色、声、味等美学因素组成,但如果深入分析,依照主体(人)对客体(森林)的距离和感受的差异,可呈现森林景观、森林意象、森林意境三个不同层次的森林图景。
(一)森林景观森林景观是指森林的形态、色彩、音韵、味感给人的视听和感官冲击,是人能感受到的真实的、活生生的自然。
不论是人工林还是原始森林,不论是热带雨林还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论是森林公园还是城市园林,森林中的“一茎小草,一朵鲜花,一颗果实,一株树木,一只飞鸟,它们的躯体组织,它们的色泽、形态是那么气韵生动、血脉通畅,和环境之间显得和谐无问,浑然天成”(张守仁《林中速写》)。
森林的美学内涵
森林的美学内涵
吴枝培;王长金
【期刊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25)006
【摘要】森林作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利用森林的同时也对森林产生了崇敬心理,并以之作为审美对象.从文化传承、生态意境、社会意义、文学及美学意象等视角,就森林自然美所蕴涵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森林既是人们欣赏自然美的主要对象,更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要素,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证.参21
【总页数】6页(P781-786)
【作者】吴枝培;王长金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05
【相关文献】
1.森林文化与森林美学在森林经营管理的应用初探 [J], 蒋勇
2.重新栖居的美学内涵和诗歌展演——论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生态美学一维 [J], 李应雪;罗卫华
3.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真”的美学内涵 [J], 卞波
4.森林文化、森林美学与森林经营管理 [J], 郑小贤
5.音乐中的美学内涵--评《音乐美学要义》(修订版) [J], 宋子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森林的美学内涵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6):781-786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森林的美学内涵吴枝培1,王长金2(1.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 2.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摘要:森林作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在利用森林的同时也对森林产生了崇敬心理,并以之作为审美对象。
从文化传承、生态意境、社会意义、文学及美学意象等视角,就森林自然美所蕴涵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森林既是人们欣赏自然美的主要对象,更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要素,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证。
参21关键词:森林;森林美;内涵;意象;自然景观;森林文化;人居环境;比德中图分类号:S7-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692(2008)06-0781-06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forestWU Zhi-pei1,WANG Chang-jin2(1.Chinese Depart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93,Jiangsu,China;2.School of Humanity,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Lin’an311300,Zhejiang,China)Abstract:As a very crucial element in hum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forest is closely linked with human’s existence.People start to show their respect to the forest during the process of exploitation and regard it as an aesthetic object.The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forest and its relevant issu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inheritance,ecological environment,social significance,literature and aesthetic imagery,evidence of social development.[Ch,21ref.]Key words:forest;beauty of forest;connotation;imagery;natural landscape;forest civilization;environment of man’s residence;comparing the nature of one ratural object to a person’s moral随着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以及生态文化和森林美学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森林中的美学因素分析
森林 资源是 一 个 综 合 性 资 源 , 有 多 重 属 性 和 具 效益 。对 森林 物质 资源 的开发 和利用 ( 济效 益 ) 经 和
( ) 一 整体 意义 上 的森 林形 态 整体 意义上 的森 林 形 态 ,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的 整 指 体性或 森林 的整 体 景 观 , 森 林 远 景 、 含 中景 、 景 三 近 个层次 。森 林作 为 整 体 景 观 , 由 乔 木 组成 的 森 林 是 群落 , 是一个 活 生 生 的 、 化 中 的森 林 生 态 系 统 , 的生命 状 态 和生命 情趣 。但 是 , 般人进 人 森林 很 少 能 体 会 这 种 生 命状 态 和 情 一
趣 , 多感 觉到 的是 森 林背 景 的存 在 , 觉到 一种 屏 更 感
林可 以单 独存在 , 一 般 同 山水 等 因素 共 同构 成 人 但
中 图 分 类 号 : 52 3 J2 .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17 —16 20 ) 300 —4 6 1 1(06 - —0 10 6 0
An l ss o h s h tc Fa t r n Fo e t a y i n t e Ae t e i c o s i r ss
对森林 生 态资 源 的构 置 和发 挥 ( 态 效 益 ) 是 森 林 生 ,
资源 物质 性和生 态 性 的 社会 显 现 。同 时 , 林 又 作 森 为一种 社 会人文 资 源 , 现 的是 社 会 价 值 和 社 会 效 呈 益 。从 审 美角度 来讲 , 森林 是“ 理景 观 要素 ” 是 地 , 大地 艺术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 人 类 的 审 美对 象 。森 是
Ab ta t F r s e t ei e o re r mp ra tp r o h oe t n h y c nan f r sr c : oe ta sh tc rs u c s ae i o tn a ft e frssa d te o t i o ms, oos, o n s t c lr su d , s l a d t se ec.ti x cl h s et ei a tr h tfr h h rceitc frs iws.tc n e p n mel n a ts, t I se a t t e e a sh tcf cos ta o y m te c a a t rsi oe tve I a x a d te a sh t iin, mp o e te a sh tc e e a n , n e p p o l o a p e it h e t ei au b h e t ei vso i r v h e t ei tmp rme t a d h l e p e t p r cae t e a sh tc v le y c d s e tn h s et t a t r . is ci gt e e a shei fc os c
浅析园林中的森林文化与美学论文
浅析园林中的森林文化与美学论文浅析园林中的森林文化与美学论文森林文化,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课题,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的体系,影响并推动着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
作为建立新塑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重要载体,它几乎涵盖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
而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当然与森林踱步了干系。
它以堆山、叠石、理水作为主要手段,尽量做到有情有景,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廊引人随,步移景异,使游人的视觉跌宕多变,高低起伏,抑扬顿挫。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工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园林其浓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东方神韵,散发出回味悠长的醇香与历经弥久的魅力。
它旨在为人们创造一个回归自然的氛围与自我放松的意境。
无论是灵秀的江南园林,还是厚重的北方园林,都彰显着独特魅力,它们庄重而不失活泼,凝重而不失灵巧。
明代园艺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对开设园林提出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精辟之语,道出了中国古代园林崇尚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的思想精髓。
它既是造园者历来遵循的原则,又是观赏者长期形成的审美共识。
从某种意义讲,太自然中的山林泉石以及描写山林之美的诗词书画,影响并决定了中国园林的风格与流派。
正是由于人们对大自然、大森林的留恋与向往,才能从一盐清水、几块碎石、二三树桩的方寸之间产生置身于名山大川、古术丛林的快感;才能从山水、林木、花草、亭阁,错落有致的组合之中,感受到回归自然、拥抱森林的乐趣。
从古到今,无论哪种园林的经典之作,都十分讲究突出一个“景”字,其手段不外乎借景、聚景、障景、引景和对景等几种。
其中首推借景艺术,即在有限的造园空间,因地制宜,借景人园。
借景的手法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和应时而借之分。
营造森林的美学功能
森林除具有经济价值外,还具有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卫生功能、福利功能等,从环境功能和福利功能又引伸出对森林观赏性的美学评价,产生了森林的美学功能,它包括森林的树种结构、林相景观、季相变化以及林业生产循环过程中森林环境的稳定性等。
现今,在环境改造过程中,森林的美学功能逐渐得到重视,许多城市突破单纯的风景园林概念,都将森林作为环境美化的主体,兴建森林城,创造了一种优美的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营造森林美的基本原则构建森林的美学功能,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而要使客观规律和主观目的协调统一。
营造森林美要注意三个基本原则。
一要尊重森林的自然生长规律。
森林是一个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空气等构成的复杂有机体,它有着自身生长发育的内在机制和活动规律,充分认识和尊重这种规律,森林才能呈现健全的自然面貌,因此,在营造森林美时,必须和森林有机体的客观活动规律相一致,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要突出和开发森林自身的自然美,切忌森林的庭院化和公园化。
要尽量减少建筑物,特别是钢筋水泥材料的建筑物,以保持森林特有的壮观、宁静、野趣等自然面貌。
三要根据不同的森林类型采取不同的美化措施。
对于以林木经济利用为主的林分,其美化措施要和森林作业的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兼顾森林的美学功能;对于以生态保护为主的林分,应在保持森林特有的环境面貌基础上,建立理想化的森林美。
二、用材林营造森林美的方法用材林以木材生产为主要目的,这一类型的人工美化不能防碍其经济目的,美化活动要结合各作业环节进行。
①林区道路的处理:可在靠近林道的两侧和交叉路口以自然方式布置树群和单株,使视线所及的环境比较自然活泼,同时设计专供游览散步的自由曲线型游步道,游步道边的林相尽量有所变化,富于野趣,和环境取得和谐。
②混交树种的选择和混交方式的确定:混交树种的选择,除遵循适地适树、种间互补互助的原则外,还要考虑森林景观的美,注意不同树种在同一季节的色彩、树形、花期的对比和配置,不同季节的林相变化。
森林元素设计理念
森林元素设计理念森林元素设计理念森林元素设计理念是一种在室内外设计中运用自然森林元素的创意理念。
它通过运用森林中的自然元素和色彩,营造出一种丰富而和谐的环境氛围。
森林元素设计理念的核心在于创造一个带有自然、宁静、平和的感觉,让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放松身心,恢复活力。
森林元素设计理念的核心原则包括自然美、可持续性和平衡感。
首先,自然美是森林元素设计理念的基础。
它强调自然的植被、动物和地理元素,如树木、花朵、草地、鸟类等。
这些元素通过在室内外空间中的装饰、摆设和材料选择中的运用,使空间充满自然的美感。
其次,可持续性是森林元素设计理念的重要特点。
它强调使用可再生的材料、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空气质量和保护自然环境。
森林元素设计理念通过使用木材、竹材等可再生材料,使用低碳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最后,森林元素设计理念还强调平衡感。
它要求在设计中均衡运用各种色彩、纹理和比例,使空间感觉和谐、平衡和统一。
通过运用不同色彩的植物与自然元素的巧妙搭配,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空间氛围。
森林元素设计理念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包括住宅、商业、办公和公共空间。
在住宅设计中,可以通过使用落地窗、绿色植物和木质家具来打造一个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生活空间。
在商业和办公空间中,可以通过运用绿色植物、自然光源和自然材料,为员工和顾客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
在公共空间中,可以通过营造一个充满自然元素和氛围的休闲区域,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
森林元素设计理念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使人们可以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找到放松和平静的感觉。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提醒人们保护和珍惜身边的环境。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运用合适的材料和元素,并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空间进行灵活的设计。
同时,要考虑到实际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使设计理念能够真正落地并为人们带来实际的价值和体验。
总结起来,森林元素设计理念通过运用自然元素和色彩,创造出一个自然、宁静和和谐的环境。
森林_美学与旅游
森林:美学与旅游!张培栋森林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从美的本质上而言森林美就是自然美的体现。
森林树木的结构错落有致,最上层为枝繁叶茂的林冠层,起阻滞太阳辐射和截留降水的作用。
往下是灌草层,其中生活生长着大量的动植物,有些是濒危物种。
下层的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是微生物活动的场所,不断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为土壤补充了充足的养分,是森林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蓄积库。
森林和森林的特殊气候共同形成了一个有机体,森林中的自然物和这些自然的组合层次是森林美的物质基础。
!"森林的美学特征森林美学和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都有关系,审美过程中的知觉、感觉、认知和联想都是心理现象,森林对人的审美感受能力和情感,都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审美实践来体现。
首先,森林规模宏大,内外部都可以形成不同的景观,是主体、客体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森林内外景观都可以作为欣赏对象,内部是遮天蔽日的绿荫和各种鸟兽、地下植被,林外大面积的土地被绿色覆盖,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森林内外景观不同,给人的美学感受也就有着很大的差别,森林既是欣赏对象又是欣赏环境。
其次,森林的美具有易变性和多样性。
森林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观赏点的变换转移而呈现出很多新形象,每一次,每一步的移动都是一次独特的心灵感受,这是一个拥有复杂结构的特殊世界。
景色在四季更迭和寒暑交替中给自然增添着缤纷的色彩,对人类而言是一种视觉艺术。
第三,森林具有功利性和美学相统一的特性。
功利性表现在旅游观光方面,是以美学为基础的,它们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人们在游览中观赏美、欣赏美,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标准,让美无处不在,强化了森林美。
#"森林旅游以森林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业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有效保持森林,改善人类生活环境而兴起的。
森林旅游已经成为了世界旅游发展的一个热点,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其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森林的生理功能为旅游环境带来了清新、宁静、安详、舒适的自然体验,镶嵌于森林中的湖泊、瀑布、溪流、堤坝和小径更造就了森林的独特景观,是森林美的源泉。
一棵树的自然美学
一棵树的自然美学摘要:1.树的自然美学的概念2.树的自然美学的体现3.树的自然美学的价值正文:1.树的自然美学的概念树的自然美学,是指自然界中的树木所展现出的美的形态和内涵。
这种美学价值源于树木本身自然的生长过程和生物特性,与人类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无关。
在自然界中,树木以其独特的形态、线条、色彩和质感展现了自然的魅力,让人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2.树的自然美学的体现(1)线条美:树木的生长过程中,树干、树枝、树叶等元素形成了优美的线条。
这些线条有曲有直,有疏有密,构成了一幅幅自然的画卷。
线条美是树的自然美学的重要体现,让人们在观赏树木时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韵律和和谐。
(2)形态美: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形态。
有的树冠如伞,有的树干曲折,有的树枝垂如帘。
这些独特的形态展现了树木的自然美学,让人们在欣赏树木时能够体验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色彩美:树木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春天的嫩绿、夏天的翠绿、秋天的金黄,以及冬天的枯黄,都让树木成为自然界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色彩美是树的自然美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让人们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领略到了生命的变迁。
(4)质感美:树木的质感美主要体现在树皮、树叶、树枝等组成部分的触感和视觉感受上。
树皮的粗糙与光滑、树叶的柔软与坚硬、树枝的坚韧与柔软,都让人们在触摸和观察树木时能够体验到自然界中的质感美。
3.树的自然美学的价值树的自然美学价值不仅仅在于人们的观赏和欣赏,还在于它对人类精神和情感的启迪。
树木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让人们明白了生命力的顽强和生命的周期性。
当我们在欣赏一棵树的自然美学时,也在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树的自然美学也为人们提供了艺术创作的灵感,如绘画、摄影、文学等艺术形式,都离不开树的自然美学的启示和影响。
一棵树的自然美学
一棵树的自然美学在大自然中,树木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存在,它们承载着生命的力量,为我们提供氧气、提供食物,也给我们带来美丽的景色。
一棵树的自然美学正是体现在它的形态、色彩、纹理和生长环境等方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棵树的自然美学。
首先,树木的形态展现出了独特的美感。
不同种类的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树形,有的高大挺拔,有的繁茂茂密,有的婆娑柔美。
树木的树干、树枝、树叶的形态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美丽的轮廓,犹如大自然的雕塑艺术品。
一棵树的形态美学不仅体现在树木的外表,也展现在它的根系、树冠等隐藏部分,完美的结合展现出了大自然的奇妙之美。
其次,树木的色彩也是它美学的一部分。
在四季更替中,树木的颜色也在不断变化,春天嫩绿的嫩叶,夏天深绿的浓叶,秋天金黄的叶子,冬天光秃的树干,每一个季节都展现出了树木不同的色彩魅力。
树木的色彩丰富多彩,也让大自然的景色更加绚丽多彩,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让人沉浸在大自然的美丽之中。
此外,树木的纹理也是它的美学之一。
树木的树皮纹理各异,有的树皮光滑细腻,有的树皮粗糙凹凸,有的树皮色彩斑斓,有的树皮深浅交错,每一种树木的树皮纹理都展现出了独特的美感。
树木的树叶、树花的纹理也各有千秋,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瑰丽纹理美学,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细腻与丰富。
最后,树木的生长环境也是它的美学的一部分。
树木的树种、树龄、树高、树形的不同,树木的生长环境的不同,都会影响树木的美学表现。
一棵树在阳光的照射下,风的吹拂中,土壤的滋养下,展现出了生机勃勃的美丽,树木的生长环境也成为树木的美学的一部分,让树木的美感更加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一棵树的自然美学体现在它的形态、色彩、纹理和生长环境的多方面,树木的美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人类的美的享受。
让我们珍惜大自然的树木,感受树木的美学之美,与树木共同生长,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愿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树木的美丽,树的美学也是我们的美的追求的一部分。
森林美学价值概念浅析
2020年第24期现代园艺1森林美学价值的概念和内涵森林具有美学价值,有人强调美是一种主观感受,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和情感决定的;有人认为美是由客观事物自身属性决定的,如认为美是指事物具有均衡、对称、和谐和多样的。
而当下较流行的观点是认为美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李泽厚等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实践活动和客观自然的规律性的统一,叫做自然的人化,以此来概括美的本质[1]。
”陆兆苏指出森林的美学价值源于人的精神需求,是森林以其独特构成结合人的记忆通过逻辑加工而形成的新感受[2]。
所以森林的美学价值是由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审美客体森林以自身独有的生态特质通过主体的感官系统将各种信息输送至大脑,结合人们的兴趣、情感、经验,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浮现出新形象,产生喜悦感,使美的感受进一步深化。
人在感受森林美学价值时,是由于森林客观存在美的因素激发了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通过对客体的美学因素进行再加工,满足主体的内心需求。
同时主体将本身的情感、观念、认知等主观思想再投射到森林,这种人内在的外化,引发人精神的满足,从而产生愉悦的感觉,最终形成美的认知。
2森林美学价值的层次2.1森林美学价值的层次差异森林美学价值是森林审美主体人和审美客体森林彼此作用产生,但其实现还需通过审美活动来链接。
审美活动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森林客体提供的美学元素,另一方面源于审美主体的需要、审美素养、知识储备及当时的情感状态,只有当审美主体有了审美需要,对客体发生审美注意,并最终发生审美活动,才能真正实现森林的美学价值。
这其中审美主体起决定性作用,而主体由于在审美素养、知识构成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对森林的美的感知必然存在差异性,如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到:对同一棵古松,木商看到是木材,植物学家看到是根茎叶果等具体特征,而画家更多关注的是沧桑美感。
对森林美学价值的感受,恰是这种差异,使同一片森林变成了不同人的不同森林。
这种不同的审美层次,不同学者有着不同观点,陆兆苏认为森林美应分为直觉性美感和思维性美感。
森林形式美的一般法则和特殊法则
森林形式美的一般法则和特殊法则
森林是大自然中最美丽的自然景观之一,它们有着特别的魅力和吸引力。
森林的形式美可以被归纳为一般法则和特殊法则两类。
一般法则是指适用于所有森林的美学原则和规律,包括:
1. 韵律感:森林中的树木和植被以及地形地貌的排列有一定的韵律感,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节奏感。
2. 对称感:森林中的树木和植被通常呈现出对称的形态,这种对称感能够给人带来一种平衡和安定感。
3. 重复感:森林中的植被和地形地貌的重复和复制给人一种连续性和一致性的感觉。
4. 比例感:森林中的树木和植被的大小、高度和间距等都要符合一定的比例规律,这样才能呈现出一种协调美。
特殊法则则是指适用于某些特定类型森林的美学规律,包括: 1. 混合感:落叶森林和针叶森林的混合感能够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同时也能够带来丰富的色彩和纹理。
2. 层次感:森林中的不同层次的树木和植被能够形成一种层次感,这种层次感能够给人的视觉带来一种更加深刻的印象。
3. 纹理感:森林中的树皮、树枝和树叶的纹理和质感能够给人一种自然纹理的美感。
总之,森林的形式美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它们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视觉和感官体验,同时也能够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
树木鉴赏与森林美学
树木鉴赏与森林美学
树木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
树木不仅为我们提供氧气和清新的空气,还能净化环境、保持水源和土壤的良性循环。
此外,许多树木能够提供优良的木材,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建筑需求。
除了树木的实用价值,它们还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树木四季变幻的外貌和姿态,都是自然界中的瑰宝。
春天的树木嫩绿欲滴,夏天的树木郁郁葱葱,秋天的树木金黄火红,冬天的树木骨架清晰,都能带来视觉上的愉悦和享受。
在森林中,树木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景观。
森林中的树木根根相连,组成了一个自然的长城,它们共同构成了林间迷宫,浓密的枝叶形成了树冠,犹如一道绿色的天幕。
在森林中远离城市喧嚣的静谧环境下,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丽,沉浸在树木与自然的美妙交互之中。
因此,树木与森林的美学价值不仅是个人感知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环境教育和文化传承意义。
通过积极地饱览和体验树木和森林的美丽,不仅可以提高人们保护树木和森林的意识,也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的自然美学和文化。
森林文化与美学
1.举例说明文化与森林、森林文化的关系2.举例说明森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3.举例说明文明进步与森林兴衰的关系4.举例说明艺术领域的森林文化5.举例说明技术领域的森林文化6.举例说明森林美及其感受7.专业学习中的森林文化与森林美学现象、内容8.林学与森林文化、森林美学9.学习本课程的评课意见、建议和改进。
一、举例说明艺术领域的森林文化艺术领域包罗万象,但归根结底来源与自然,森林作为自然的一大部分,其在艺术领域的作用不言而喻。
森林文化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森林文化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它以人为本,以物为载体,以情作浆,寓意其中,力求达到物随人意,人物相通的境界。
这里所讲的“物”,不仅泛指森秫中的一切生物,而且还把与森林相连的山石泉瀑等森林自然景物也囊括其中。
人类对森林的认识,最早是从对物的利用开始的,而后在相依相融之中。
逐渐发展到以物拟人、喻物抒情的境地。
因此,森林的人格化和人格化的森林,是森林文化的核心与本质。
它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更多的是物的形态,如竹文化、花文化、茶文化、园林文化等等,同时,又赋予物以深刻的文化内涵。
应该说,森林文化本身包含着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活,而这种生活的积累与提炼,正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不竭之源。
中国文学艺术里面含有很多森林内容。
我国的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团演义》、《水浒》《红楼梦》等作品中的许多故事情节,都离不开森林和园林的环境。
千姿百态的森林景观、花草树木成了他们笔下借物抒情的工具,并融人其名篇佳作之中。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是以草木花果作为传递感情之信物,如折杨柳以送捌,插莱萸以思亲,借餐草喻忘忧,托红豆寄相思等等;以飞禽走兽的啼鸣引发幽思愉悦之情,如猿啼凄凉、杜鹃啼血、鸳鸯戏水、莺歌燕舞等等。
打开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可以看到无数文学艺术大师被雄奇秀丽的山林泉石之美所陶醉。
他们的情感在森林之美、自然之美的熏陶之中得到净化与升华,创作出多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和流芳百世的水墨丹青。
森林美学的可能与基础
森林美学的可能与基础作者:周国文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1期摘要:森林美学作为人们认识森林之美、感知森林之美的新兴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森林,它的学科界域是美学,具体地说是自然美学。
讨论森林美学的可能,首先须关注美学的产生与定义,特别需要挖掘作为自然典范重要表现的森林之美的存在。
森林之美能否作为自然美学的范本,取决于是否从哲思的角度对森林之美进行全面发掘、细致分析与系统提升,更决定于森林美学作为自然美学的分支学科及代表性范式能否在观念共识的意义上成立。
分析不同样态的森林美学之概念的可能,它体现为作为词源的森林美学、作为对象的森林美学、作为学科的森林美学、作为价值的森林美学与作为属性的森林美学。
因此,作为自然美学之支撑的森林美学,从形象直觉的层面表现出森林是自然界的主要地理地貌。
而从抽象思维的层面,森林如能成为环境美学的研究对象,这是与人类生活的历史过程紧密关联的。
森林之美是森林美学的主体领域,它在最具象的环节表现着森林美学的內容与载体。
森林这个广阔领域在呈现美的形式与本质的层面包含着诸多美的基因,它体现着本真之美、绿色之美、集体之美、景观之美与生态之美的独特样态。
森林之美以语义背后的美之内涵实在、在特征实存的层面支撑了森林美学作为统合知识的可能。
关键词:美;美学;森林之美;森林美学森林进入美学,并不是一种意识的偶然。
作为感官愉悦的观念发现,在主观经验凸显客观视野的森林之美,既是自然美学研究的重要载体,也是森林文化思辨不可或缺的支撑。
森林美学是关于森林存在的美学内涵、意蕴与价值,是研究森林作为自然之美独特表现的理论学说。
若森林属于自然是确定的,森林之美归于自然之美是无疑的,但自然是否属于美学研究的对象,自然之美是否属于美学研究的范畴,自然之美是否与艺术之美一样属于美学的表现形态,这些问题都曾是美学发展进程中的藩篱。
一、森林美学的可能:作为自然美学的一种支撑森林美学作为人们认识森林之美、感知森林之美的新兴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森林,它的学科界域是美学,具体地说是自然美学。
森林: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美学诉说
Forest:An Aesthetic Statement of Life Community 作者: 苏祖荣
作者机构: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353000
出版物刊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36-4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森林;生命;美学
摘要:森林是陆地上最庞大的生态系统,既包括乔、灌、草等不同层次的植物群落,也包括动、植、微等不同层级的生物种群,从生物学视域,森林是一个由诸多生命组成的生命共同体。
因而,从一定意义上,森林呈现的美是生命之美。
笔者认为,从生命美学角度,从森林生态同自然天地
之间联结的周期变化(节奏),森林生态自身的调节(律动),以及森林生态在成长中的脆弱性(缺陷)和必然性(消融),无一不是一种生命的美学诉说。
森林因生态而存在,也因生命而精彩。
森林生命的这种的精彩在与人的生命一气流通中显现。
论森林审美的范畴
5 ・ 3
林业勘察设计
( 福建 ) 2 1 00年第 2期
有水 体的烘 托 , 的柔情 和灵 气 , 水 才能构 成优美风景 。 优 美 的表现形 态多种 多样 。① 秀美 。杭州 的西 湖 , 可称 得上秀美 的典型 , 山体 均称 , 寸适 中 , 尺 树木 苍 茂, 湖光 山色 , 配置恰 到好 处 。济南 的大 明湖 、 扬州 的瘦西 湖 、 京 的颐 和 园、 北 苏州 的 拙政 园 、 园等 , 属 留 均 秀丽之美 。② 奇秀 。典型 的如黄 山。黄 山以峰奇 、 云奇 、 石奇 、 松奇著 称 。武夷 山有 秀 甲东南 之称 , 曲溪 九
约认为优美源于喜爱。他说 :在生物中‘ “ 秀美 ’ 的动作总是伴着两种相邻 的情感 , 一是欢喜 , 一是珍爱” 。 意大利美学家立普斯把优美视为无意识和无意志的美 , 是没有硬性 、 锐度和粗犷性的美 , 是富于生机地、 自 我展 现 的美 。德 国美学 家伏 尔盖认 为优 美是 由于感 性 和精神 的调 和或均衡 而产 生 的一种 美 的形 态 。 优美的森林 , 必需具备以下条件 : 一是地形尺度适中; 二是森林植被茂盛、 绿色苍郁、 充盈生气 ; 三是要
方面 , 承认审美客体 ( 森林 ) 对审美主体 的( ) 人 的规定性 和制 约性 ; 另一方 面, 要看到 审美 主体 ( ) 人 对审 美 客体 ( 森林 ) 的关 注 和 唤 醒 的作用 。被誉 为 “ 学之 父 ” 美 的鲍 姆 嘉 通认 为“ 学 是感 性 认 识 的 美 科 学 。 把 美学 界定 为 :美 的思维 艺术 ,而且 是 “ ” “ ” 与理 性相类 似 的思维 艺 术 ” 。这 实 际上 就 把美 的思 维 同 逻辑 思维 严格 区分 开来 。美 学追 求 的是 审美 上 的真 , 科学 追求 的是逻 辑上 的真 。审美 上 的真 , 感 性 意 即“ 识的完善就是现象充分地 , 直接的显现 出来 ” 。而这种显现 , 在具备审美客体之后 , 重要是 审美主体对审 美客体 的关 注和唤醒( 美感) 通过主体性的张扬 , , 森林这一 自然美的本来面 目 才得以感性地显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6):781-786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森林的美学内涵吴枝培1,王长金2(1.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 2.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摘要:森林作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在利用森林的同时也对森林产生了崇敬心理,并以之作为审美对象。
从文化传承、生态意境、社会意义、文学及美学意象等视角,就森林自然美所蕴涵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森林既是人们欣赏自然美的主要对象,更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要素,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证。
参21关键词:森林;森林美;内涵;意象;自然景观;森林文化;人居环境;比德中图分类号:S7-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692(2008)06-0781-06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forestWU Zhi-pei1,WANG Chang-jin2(1.Chinese Depart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93,Jiangsu,China;2.School of Humanity,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Lin’an311300,Zhejiang,China)Abstract:As a very crucial element in hum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forest is closely linked with human’s existence.People start to show their respect to the forest during the process of exploitation and regard it as an aesthetic object.The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forest and its relevant issu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inheritance,ecological environment,social significance,literature and aesthetic imagery,evidence of social development.[Ch,21ref.]Key words:forest;beauty of forest;connotation;imagery;natural landscape;forest civilization;environment of man’s residence;comparing the nature of one ratural object to a person’s moral随着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以及生态文化和森林美学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态文化以人类自身的生存过程和生态环境为对象,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生态效应。
森林美学隶属生态文化,是关于森林美的学说。
森林是以林木为主,包括与其相互作用的林地、其他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等因素的有机总体。
这些森林自然物的形象和属性,是构成森林自然美的物质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森林美的形象性及其思想的、社会的人文内涵和美感反映,有过精辟的表述,是中国丰富的森林文化中的瑰宝。
1森林与生活,森林美的文化传承中国是古老的农耕民族,对森林的认识和利用是先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提到的植物有100多种,仅在篇名中标出的木本科就有桃(《桃夭》《园有桃》)、棠(《甘棠》)、梅(《摽有梅》)、檀(《伐檀》)、刺榆(《山有枢》)、椒(《椒聊》)、赤棠(《唐风·杕杜》《小雅·杕杜》《有杕之杜》)、白榆(《东门之枌》)、杨(《东门之杨》)、棣(《常棣》)、桑(《隰桑》《桑柔》)、白桵(《域朴》)等等。
最能从植物生长及时序更替中体现先民生活规律的是《诗经·七月》。
该诗讲的是农事与劳作生活,收稿日期:2008-01-24;修回日期:2008-06-15基金项目:浙江省林业厅重点资助项目(200703)作者简介:吴枝培,教授,从事古典文学等研究。
通信作者:王长金,教授,从事传统文化等研究。
E-mail:zl-wcj@782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年12月其中提到桑树、枣树和樗树。
枣树的果实同稻米一样都是酿酒的原料,可为老年人补养身体(“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樗树可作燃料(“采荼薪樗”)。
桑树讲得最多,先是一般地讲采桑养蚕(“爰求柔桑”),然后几乎是叙述了养蚕、采桑和染丝的全过程:“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1]4108月割下茂盛的芦苇,准备来年做养蚕的蚕箔。
3月开始养蚕,要采桑叶,长得又高又大的枝叶需用专门的斧头把它砍下来,那些小桑树就只采点叶子。
然后待到8月织成了麻布,就把丝织品一起染成了鲜亮的红颜色。
可见蚕桑枯荣,农事更替,树木的合理利用已成为农耕文明的特征,表明人类已由臣服于自然跨越到了利用、控制自然的社会形态。
林木与人的密切关系还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根据森林树木的物性特征和实用价值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质。
梓、杞、桑:梓木生长较快,木质轻软耐朽,故常用作雕刻印书的木版,引申为印刷,如付梓。
古人又称木工为梓匠、梓人,柳宗元有《梓人传》,后世亦称建筑工人为梓人。
梓还是儿子的代称,父亲称乔,乔梓即指父子。
杞也是优质木材,杞梓常被比作优秀人才,《晋书·陆机陆云传》:“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
”[2]984梓和桑都是古时家宅旁常种的树,出门在外的人见此二树容易引起对家乡的思念,故乡亦称桑梓。
柳宗元《闻黄鹂》:“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3]3957梨枣:因木质坚硬,旧时刻书也用梨木或枣木,故而梨枣为出版的代称,如:付之梨枣。
劣质文章或滥印发行无价值的书,称为灾梨祸枣。
楮:楮树皮可制桑皮纸,因以楮为纸的代称,楮墨指纸和墨。
宋时印发的纸币叫楮币。
椿萱: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
《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4]11大椿长寿,后以椿为父的代称,以“椿龄”为祝寿辞。
牟融《送徐浩》:“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
”[3]5317桂宫:传说月中有桂树,故别称月为桂宫,亦称桂魄。
沈约《八咏诗·登台望秋月》:“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
”[5]1663苏轼《念奴娇·中秋》:“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6]425桃符:古时习俗,元旦用桃木板写神荼、郁垒二神(传说中能治服恶魔的神,画像丑怪凶恶),悬挂门旁可以压邪,即桃符。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7]6685楸枰:楸树端直,木材细致耐湿,旧时多用它制棋盘,称楸枰。
苏轼《席上代人赠别》:“莲子擘开须见忆,楸枰著尽更无期。
”[7]9178檀口、樱唇、梨涡、桃脸、柳眉、柳腰:檀木呈浅绛色,檀口是形容红艳的嘴唇,唐末韩偓《余作探使以缭绫手帛子寄贺因而有诗》:“黛眉印在微微绿,檀口消来薄薄红”[3]7825;樱唇,比喻美女的嘴,因其小而红润如樱桃;梨涡是指女子脸上的酒涡或笑靥;桃脸,形容女子脸面如桃花色好看;柳眉,形容女子眉毛修长秀美像柳叶;柳腰,形容女子腰枝像柳条一样柔软,韩偓《频访卢秀才》:“柳腰莲脸本忘情”[3]7828。
杏林:相传三国时吴人董奉为人治病,不受报酬,只要求病愈的人为他种杏树数株,几年后蔚然成林(事见葛洪《神仙传》)。
后世常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来称颂医家。
在中国丰富多彩的成语中,也有很多是跟树木花草有关的,如:树大根深、盘根错节、本末倒置、拔树寻根、寻枝摘叶、缘木求鱼、一叶知秋、节外生枝、蚍蜉撼树、守株待兔、移花接木、草木知威、竹苞松茂、指桑骂槐、李代桃僵、桃李满天下等。
2森林与人居,森林美的生态意境2.1绕屋树扶疏的人居环境人们对林木的基本认识,一般停留在对它的实用价值上,如盖房子,打家具。
另如王安石《桃源行》说的:“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7]6503即食其果实,燃其枝叶,采其花以食用或药用。
作为“绿色金子”的森林,既为人类提供物质产品,保存物种多样性,又有平衡生态、净化空气等保健作用,怡情养性,使人感到身心舒畅。
人类最初的审美效应可能就是从这里生发的,对此,陶渊第25卷第6期吴枝培等:森林的美学内涵783明有过亲身的体验。
王安石辞归故里的第2年,写了5首著名的《归园田居》诗,抒发他的归耕隐居之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8]76这是一幅充满自然淳朴和恬静安谧之美的淡墨画,榆、柳、桃、李、桑等树木营造了一个优雅的人居环境。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8]144“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8]393鸟因有枝叶繁茂的树木庇护而欢欣,我因草屋而有所依托,屋因有众树环绕而受到荫庇,所以我爱我的草庐。
2.2关于“荫”的情结在陶渊明的笔下,“荫”不仅是荫蔽、荫翳(遮阳乘凉)的意思,更有荫庇的含意,比喻大自然保护人类就像长辈照顾晚辈,祖宗保佑子孙一样。
《止酒》云:“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
”[8]286他把“闲坐在高树浓荫之下”同“散步在柴门里边”及“园中蔬菜好味道,稚子承欢太高兴”等并列,作为闲居城郊,逍遥自得的重要条件和内容,即所谓“坐止于树荫之下,则广厦华堂吾何羡焉?”[9]287《与子俨等疏》云:“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8]529读书有得,废寝忘食,固然是人生乐事,而树木荫鸟,变更鸣声之自然景观,又何尝不令人心旷神怡!因此他构建的理想社会“桃花源”中也少不了“桑竹垂余荫”的意境。
陶渊明表现“荫”的思想,通常用飞鸟归林来作比说明。
《归鸟》首章云:“翼翼归鸟,晨去于林。
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和风不洽,翻翮求心。
顾俦相鸣,景比清荫。
”[8]53晨出晚归的鸟儿,庇护它们身影的是林木的清荫。
诗人以鸟喻己,他辞归后虽生活清贫,却精神悦安,这是得益于他住处的优良的生态环境。
同样,他又以失群之鸟自比,以孤松有荫为喻:“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