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4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目标解读1.了解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基本史实。

2.掌握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3.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重大史实商帮、会馆、资本主义萌芽、“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1.农耕经济的繁荣

(1)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2)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

(3)农业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2.手工业

(1)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易错点拨】中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手工业产品,主要是官营手工作坊生产的。

(2)成就

①制瓷业:明代烧制了带有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根据欧洲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②丝织业: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3)产品享誉世界

①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②西汉时开通“丝绸之路”,丝绸远销亚洲、欧洲,赢得“丝国”的誉称。

③瓷器大量出口,中国被称为“瓷器大国”。

3.商业

(1)城镇商业繁荣

①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增强。

③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和晋商。

【知识拓展】明清时期商帮出现的原因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传统重土亲乡观念的影响。

③商人借助群体的力量维护商业利益和自身安全。

(2)商业市镇发展: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发展成为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的发展。

(2)出现: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逐渐产生。

(3)特点:地区性和不平衡性严重;发展缓慢。

(4)影响:促进了明清经济的发展和儒家思想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以小说为代表的市民文学的繁荣。

【问题思索】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是,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并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5.“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明清时期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评价

①封建社会初期的积极作用:保护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地主阶级政权。

②消极作用: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6.“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考点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曲折发展,明中后期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种类繁多,工艺先进,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5)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步。

(6)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的转移相应变化。

(7)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史论结合】

史料1 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

——《礼记·王制》

史料2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解读 (1)史料1主要叙述了周代的手工业劳动者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他们既不可兼作他事,也不能改变行业。这体现了手工业劳动者的地位低下,世代为官府服务的特点。

(2)史料2体现了景德镇制瓷业中从明初官窑占据主导地位到明末民窑占据主导地位的变化,其原因之一是官窑管理模式的陈旧、腐败,成本高昂。

问题 综合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2.私营手工业艰难经营的原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手工业的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私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其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私营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史论结合】

[2018·安徽宿州质检]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这一现象反映了()

A.明清两代统治者主动放弃了传统的经济政策

B.资金来源和产品投放的差异导致了经营的不同结果

C.江南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普遍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D.苏州丝织业引领了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潮流

解读明清时期属于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一个转型期,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差异明显。对这些材料的解读,一要把其放在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中认识、理解;二要区分明清时期不同的政策、措施及其发展成果的差异。

考点二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五大特点

(1)经济功能不断增强。自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宋代以后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景德镇等。

(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市场不断繁荣。汉唐时期对“市”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唐长安的市已发展为常设的商业区。到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都市商业繁盛。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4)对外贸易发达。明代以前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史论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