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之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之比较

摘要苏轼、辛弃疾都属于豪放词风的典型代表,其词作品都是以豪放见长,完全脱离了当时词曲写作声律方面的束缚,词作品选择的题材和体裁比较广泛,音域广阔丰富,运用的词语气势恢弘、不拘一格,在宋代乃至中国词坛上处于独树一帜的显著位置,由其代表的“豪放派”也逐渐被文学界所关注。因此,对于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文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苏东坡、辛弃疾作为宋代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虽然属于同一个派别风格,但是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细微差别。主要区别表现在,苏东坡的诗词比较侧重于向光明的目标去奋斗,要将身边不可忽视的痛苦和困难作为追求光明的一个过程和手段,主张从苦难中实现解脱和超拔。而辛弃疾则侧重于表达和发泄对现实苦难的一种谴责和摆脱的激情,表达一种愤怒的激情。总而言之,东坡是旷选,而稼轩则是悲愤。辛弃疾的风格在创作上呈现多形式、多形态,继承苏东坡的豪放风格。

一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形成的人生经历比较

与此同时,在实际学术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的对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词风进行比较研究,“豪放”的风格作为词风的基本特征,同时两者在词作品的感情色彩、思想风格、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不同之处。以词的本色出发,较之有一定的

发展和继承。在书面文本的基本思想层面,作者的爱国之情、自身的忧郁之情都凝结在一起。而在表现的手法之上,则较多的运用曲折的比兴等手法,营造较好的诗词意境。纵观苏东坡和辛弃疾的这一生,坎坷之途不断。苏东坡年轻之时即具备极大才华,进入仕途之后就被卷入了宋朝官宦内部的内耗斗争中,受到屡次的排挤和打击,多次被贬官下放,甚至有生命危险,几乎不得完身。辛弃疾除了诗词方面的显著成就之外,还显露了优异的军事指挥才能,但是在军队实现南渡之后却实现不了当时统治者的重用和信任,多次遭到奸人诬陷和免职,在野外赋闲时间有二十余年。这样在政治仕途上的独特遭遇和经历,使他比别人多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这反映在他们的诗词创作上有了很深远的影响。在两人的诗词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胸怀大志却无从实现的特点。表现不同之处的也有,苏东坡有一种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展示了以为伟大政治家的豁达胸怀和志向。而辛弃疾的作品中很少有这种豁达的态度和超然的感觉,表达更多的还是精神层面的抑郁之情,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悲愤之情。两者的作品中,大量对抒发的感情进行表露,要么怀古、要么超越时空和历史,要么面对现实,以古喻今。只要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比较容易总结得出的。辛弃疾具有较为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是人生际遇使得他总是处于壮志不遂、报国无门的地步,将对于人生的各种感慨、悲壮沉郁等诸多因素共同蕴藉在辛弃疾的词中,从不同的角度来抒发一个英雄对祖国的热爱和宽广的怀抱,全词中都充满着慷慨激昂的豪壮情怀。同时,辛弃疾在词中将自己的

人生沉浮以及进退荣辱都写进去了,同时将自己的昂扬激愤的情绪也写进了词中,在宋词研究领域被誉为豪放悲凉的“爱国交响曲”。

二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形成的意象形态比较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中的微观比较就是意象形态领域的比较,与从整体上对比苏轼、辛弃疾的词风不同的是,两者多习惯采取一些现实物质的比较和寓意,比如在词作中更多的采取鸟、菊、酒等意象形态,进一步抒发苏轼、辛弃疾的内心雄心壮志,以及对于时事政治的失望,还有些许存在的避祸心理意识。例如,苏轼的《卜算子》中,将自己想象成为一只高洁、孤独的仙鹤,在词中寄托出浓郁的哀伤之情,但是仍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没有被世俗的悲愁所掩盖,仍然怀着古代文人的坚贞高情。在《水调歌》中,将自己比喻成为飞鸿,天马行空任性逍遥,表现出苏轼对于人世间的际遇偶然等方面的悲悯和彻悟,体现出作者的高洁和孤寂。在具体的词作当中,甚至可以看出苏轼所面临的进退两难的人生境地,对于飞鸟或者仙鹤来说都属于高洁的生物,但是对于尘世仍然怀有艳羡之情,也反映出苏轼一方面在仕途生涯的艰难险阻,同时又无可奈何的参悟。这种感情会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进一步升华变化,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像飞鸟和仙鹤那样来去自由,任性逍遥人世间,表现出苏轼对于人世间各种食物的充分理解和超脱。从辛弃疾的词风来比较,其更加注重将飞鸟比喻成对于人世间自由的渴望,以及自己一心想脱离羁身尘世的内心苦闷。在《沁园春》中,辛弃疾充分表达出一种对于人世间离别和对于故土难返的一种强烈的愁恨

之情,将这种感情寄托在飞鸟的身上。从辛弃疾的多个词作品中来看,辛弃疾对于飞鸿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较为显著的代表就是辛弃疾思想特征中鸥和鹭的意象。因此,从表面上来看,这两种飞鸟均为白色,从一个方面可以反映出辛弃疾有超尘脱俗的向往和韵味。对于超凡脱俗,辛弃疾内心渴望与信心不足并存着,因为从其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辛弃疾对于自己能够超越世俗的羁绊仍然没有信心,因此,在词中会具有一定成分的哀愁意味和象征,这也是辛弃疾想要摆脱痛苦的所在。同时,辛弃疾并不是十分情愿承认鸥鸟上的白羽是因为烦闷所致,而是更加强调出自己没有悲愁的情绪,而这种表现方式能够更加说明其内心的悲苦,一种想要极力挣脱世俗羁绊的渴望。简而言之,苏轼和辛弃疾各具千秋,各具慧眼,各有所爱。

三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形成的相似方面比较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具有艺术风格的相似性,也是宋词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时对于词的看法比较偏激,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苏轼就是扭转风气的成功者。将词的风格由以往的那种男欢女爱、离愁别绪等方面的题材转变为豪放的风格,并且多加入了一些积极上进的意境,进一步提升了宋代词的层次和境界。同时,积极摆脱乐曲谱写歌词的目的,冲破原有的词存在的传统状态,进而发展成为一种独立存在和发展的新型文学体裁。在宋代词的语言风格方面,苏轼坚持创新原则,切实改变以往的“花间词人”等之类的镂金错采风格,积极融合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

著名诗人对于诗句的理解将其融入到词的创作之中,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说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清新、朴素的全新感受。苏轼的词在宋词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其作用体现在不仅仅是创世豪放派词风,同时也是将宋代词从相对狭小的范围之中予以解放出来,进一步拓展了宋词所能够表达出的感情,促进了宋词内容的多样化发展。同时,南宋的辛弃疾,对于宋词的影响重点体现在充实、完善、巩固、提升、发展等方面,是建立在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的基础之上的。与苏轼不同的是,辛弃疾更加擅长塑造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形象和表现形式,经常采取浪漫主义的想象手法或者是具有较强象征意味的方式来烘托和渲染“豪放”词风的色彩。辛弃疾思维方式敏捷,经常采取跳跃、顿挫等诸多方式和手法促进感情起伏的增强,在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内发挥想象力,将最为凝重的感情融入到词的开头或者结尾。纵观苏轼和辛弃疾两者的豪放类词,已经清楚的感受到两者为推动宋词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不仅在于他们对词的题材的选择范围扩大了,同时还将宋词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与诗歌相同的高度,在中国诗词歌赋的发展历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辛弃疾的词中更多的采用比兴的手法,从《离骚》中汲取的营养和传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辛弃疾豪放宋词之中还蕴含着细腻婉约风貌,表达了对于当时投降派的痛恨、斥责和对国家发展趋势的高度关注。品味辛弃疾的这些词,都会有一番意思寄托在内。

四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形成的差异方面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