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学案1浙科版必修2
高一生物:第三章《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案3(浙教版必修2)
第三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2、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3、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结论:只有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NA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三、RNA也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结论:RNA是遗传物质。
四、生物的遗传物质对整个生物界来说,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七、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深入展开的;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丰富的学习材料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沉浸在探求生命奥秘的乐趣中,并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
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学习,能够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完美统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遗传学经典实验,在现有学校的实验室条件下无法完成,因此,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后,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
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落实。
本节课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挖掘了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探究内涵,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渗透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育,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附: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导学提纲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肺炎双球菌(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者:格里菲思。
2、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
3、实验原理:S型菌使小鼠患败血症。
4、实验过程及结果(1)将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小鼠不死亡。
(2)将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小鼠死亡,小鼠体内有S型活细菌。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总结
• 1、DNA通常只在核中的染色体上找到(但线 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 。 • 2、同一物种的每个细胞核的DNA含量基本相 同,即质和量都是恒定的。而且精子的DNA 含量正好是体细胞的一半。 • 3、各类生物中,能改变DNA结构的化学物质 都可引起突变
(三)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实验设计]
①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R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 察DNA(RNA)的作用 ②都遵循了对照原则
DNA的分布
主要在染色体上
(所以说,染 色体是DNA的 主要载体)
细胞质内
例:紫茉莉 叶色的遗传
细胞核遗传
细胞质遗传
生物的遗传
核酸在不同生物体内的种类、分布、作用
种 类 病 毒
DNA或RNA
关键思路: 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 观察,确定唯一变量
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
用什么生物作实验材料?
蛋白质 核酸 内有核酸 内有 核酸
蛋白质
蛋白质
烟草花叶病毒
腺病毒
大肠杆菌噬菌体
实验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T2噬菌体是一 种专门寄生在 细菌体内的病 毒,它的头部、 尾部的外壳都 由蛋白质组成 的,头部内含 有一个DNA分 子。
分
布
作 用
均是遗传物质 DNA是遗传物质 D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外壳内
DNA:核区 RNA:细胞质 DNA:核、细胞器 RNA:细胞质
原核生物 DNA和RNA
真核生物 DNA和RNA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酸 氨基酸 标记
32 32
R型菌
(粗糙、无毒性)
S型菌
(光滑、有毒性)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案(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DNA主要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有少量DNA,它们都有复制和遗传的自主性。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的含量基本相等。
3.所有诱发DNA结构变异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遗传突变。
4.蛋白质不具备以上这些特征。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原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T2噬菌体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行大量繁殖。
(2)过程:①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②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③在噬菌体大量繁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检测。
(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1)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过程:①R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②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④S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结论: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使小鼠死亡。
(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①过程:S型菌DNA+R型菌R型菌+S型菌;S型菌蛋白质+R型菌R型菌;S型菌荚膜物质中的多糖+R型菌R型菌;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R型菌。
②结论: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4)结论:由(2)(3)实验可知DNA是遗传物质。
思考:人和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什么?提示:主要是DNA。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①TMV A RNA感染TMV A病毒;②TMV A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③TMV B RNA感染TMV B病毒;④TMV B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⑤TMV A RNA+TMV B蛋白质感染TMV A病毒;⑥TMV B RNA+TMV A蛋白质感染TMVB病毒。
2.结论:在RNA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思考:T2噬菌体、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提示:T2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课时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
第11课时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考点一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b/b)1.T 2噬菌体(1)结构:T 2噬菌体(如图)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无细胞结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内含有DNA 。
(2)代谢特点:只能寄生在细菌体内,不能独立地进行新陈代谢。
(3)遗传特点:T 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2.实验方法(1)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用35S 和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
(2)标记程序:3.实验过程及现象4.实验结果(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来遗传的。
(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1.(2015·10月浙江选考改编)下列关于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子代噬菌体的DNA控制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B.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外壳都含35SC.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DNA都不含32PD.子代噬菌体中可检测到32P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DNA控制下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外壳都含35S,A、B正确;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还有来自亲代噬菌体的DNA,所以子代噬菌体中可含有32P,C错误,D正确。
答案 C2.(2017·温州选考模拟)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不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适当时间后对标记物质进行检测,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的是( )A.3H标记B.32P标记C.35S标记D.32P和35S标记解析用32P标记噬菌体,实际上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将DNA注入细菌,经离心后随细菌一起形成沉淀物,B正确。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3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 (2)
预习检测
1.判断题。 (1)1952年,遗传学家用35S和32P同时标记T2噬菌体,证明了T2噬菌体的
遗传物质是DNA。( × ) (2)DNA和RNA都可作为遗传物质。( √ )
(3)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的普通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可标记噬菌体
的DNA。( × )
(4)S型肺炎链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有毒;R型肺炎链球菌无荚膜,菌落
自主预习 一、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1.肺炎链球菌
类型 菌落
S 型菌株 ①光滑
菌体
③有荚膜
有无毒性
⑤有毒
R 型菌株 ②粗糙 ④无荚膜 ⑥无毒
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和现象 ①S型肺炎链球菌 小鼠→患病致死; ②R型肺炎链球菌 小鼠→存活; ③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 小鼠→存活; ④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R型肺炎链球菌 小鼠→ 患病致死。 (2)结论:在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一定有一种物质(“转化因子”) 能把某些R型菌转化为S型菌。
为什么S型活菌能使小鼠死亡? 提示:S型菌的菌体外面有多糖类的胶状荚膜,使菌体不易受 到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破坏,可迅速繁殖、扩散,使小鼠患败 血症致死。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 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 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在头部内含有一个 DNA分子。 3.实验过程及结果 (1)被35S标记的噬菌体+细菌 35S主要在悬浮液中。 (2)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细菌 32P主要在沉淀物中,新噬菌 体中又检测到32P。
标记大 含35S的培养基+无标记的大肠杆 含32P的培养基+无标记的大
肠杆菌 菌→含35S的大肠杆菌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课后习题 第三章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1浙江1月学考)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4个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B.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D.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通过果蝇伴性遗传实验又一次证明了孟德尔定律的正确性,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将特定基因定位到特定染色体上的科学家,A、B两项错误;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项错误;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D项正确。
2.某人模拟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①用含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②用含14C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以上两组实验经过适宜时间保温后进行搅拌、离心等操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组实验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是由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获得的B.①组实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含3H、35SC.②组实验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D.②组实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14C,可以直接用培养基培养,要想获得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应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获得,A项正确;①组实验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H标记,但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进入大肠杆菌,而大肠杆菌用35S标记,故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只含35S,B项错误;②组实验中14C可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用14C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在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DNA侵入大肠杆菌,也含有放射性,所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C项错误;③用14C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含14C,D项错误。
高中生物:3.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案(1)浙科版必修2
第1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2.了解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概念;3.理解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点;4.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及示意图,明确核酸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5.了解RNA也是遗传物质,明确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能力训练点1.从生殖过程、染色体化学组成以及遗传物质存在部位划分来分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为例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遗传、变异是生命最重要的特征,且遗传的物质主要是核酸,也有RNA,这就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了解实验研究的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1〕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点;〔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与实验结论。
[解决方法]〔1〕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点的内容,先让学生用阅读的方法去感知,再用讲解的方法去强调遗传物质必须具有的特点中“相对稳定性〞中的相对,“自我复制〞中的自我,“指导蛋白质合成〞中的指导,“可遗传变异〞中的可遗传。
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的理解。
最后,通过布置作业的方法去让学生巩固这部分内容。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与实验结论的内容,先让学生用目标学习的方法,边看图、边看书去感知,再用反馈点拨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最后通过例题和作业布置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解决方法]〔1〕采用先行组织者的方法讲清噬菌体的结构和细菌的结构。
〔2〕让学生用目标学习的方法,边看书,边看图去感知,再用反馈点拨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如何理解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物质。
[解决方法]列表展示三、课时安排1课时。
高中生物第3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节核酸是遗传物质学案浙科版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 分子上。
1.概述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以及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尝试寻找证据解释现象,学会运用证据解释现象的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一、DNA是遗传物质1.染色体的化学本质以及发挥作用的过程(1)染色体由DNA(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和少量RNA(核糖核酸)组成,其中蛋白质又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2)研究表明,虽然DNA和组蛋白都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而且含量大致相等,在染色体行使功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DNA更加具备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特性.2.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观点此前人们普遍认为DNA是相当小的分子,四种碱基在DNA分子中等量地存在,并简单重复.人们考虑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巧妙适应性,以及发育过程和途径的极端复杂性,DNA这样简单的小分子不可能发挥出如此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比较而言,含有20种氨基酸的蛋白质大分子倒是能够提供无限数量的排列组合。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DNA是遗传物质被揭示思路当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时,DNA是遗传物质的确切证据就逐渐被揭示出来了。
2.肺炎链球菌的类型及其致病性肺炎链球菌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有几种类型,它们的毒性是不同的.在众多的肺炎链球菌菌株中,光滑型(S)菌株是唯一能够引起肺炎或败血症的类型.这种菌株在培养基上能长成光滑的菌落.S型细菌的菌体外面有多糖类的胶状荚膜,使菌体不易受到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破坏。
另外一些菌株的外面没有荚膜,不会引起病症,长成粗糙型(R)菌落。
3.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1)人物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首先进行了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2)图示实验过程(3)实验推测在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一定有一种物质能把某些R型菌转化为S型菌。
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3.1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设计 浙科版浙科版高一生物教案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设计理念《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建构主义的理论也告诉我们,知识的构建是一个不断由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组织有效的教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来达到上述目的。
生物学科的许多知识直接从生活或科学实验中来,例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这节内容围绕控制生物遗传的真正遗传物质是什么而展开,教材给出了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和探索过程,从怀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到确定遗传物质是核酸,经历一系列重大发现,最后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核酸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充分展现了人类探知未知世界的艰难历程,正因如此,本节是我们进行科学史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教育的绝好资源。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育人的丰富内涵,充分准备相关的教学背景资料,合理的组织教学资源,为学生的知识构建搭好平台,学生能感悟知识的诞生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与魅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之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和调节自己的经验建构。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也强调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进行角色的调整,通过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依据建构主义理念,本节课将利用一些实验器材和教学视频,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学生锻炼自己的观察发现能力以及提高思考归纳能力;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能力。
在整节课中,将充分注重学生的观点,以探究式学习和演示式教学为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STSE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把知识、技术、社会与环境联系起来,最终学生增强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的分析“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节是新课标教材浙科版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有关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案 浙科版必修2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习目标] 1.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
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3.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模型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染色体的化学成分⎩⎪⎨⎪⎧DNARNA蛋白质⎩⎪⎨⎪⎧组蛋白非组蛋白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材料:T 2噬菌体。
①结构⎩⎪⎨⎪⎧蛋白质构成的外壳DNA 分子位于头部内②特点: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
(2)实验思路: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直接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3)实验过程(4)实验说明及结论亲代噬菌体宿主细胞内标记元素 子代噬菌体内标记元素实验结论35S 标记蛋白质无 无 DNA 是遗传物质32P 标记DNA有有归纳总结1.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2.该实验不能标记C、H、O、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3.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4.搅拌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经过离心,噬菌体颗粒到了上清液中,细菌留在沉淀物中。
5.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①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随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案浙科版必修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b 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b b烟早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a a 课时要求1.通过“活动:资料分析一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
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3.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冋模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 课堂导入--------------------------------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亲属之间在某些方面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遗传。
其实,早在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中就记载着“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正是生物的遗传特性,才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那么生物之间的这种相似性是由什么物质起作用,而在亲子代之间连续传递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生物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基础梳理DNARNA1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蛋白质组蛋白非组蛋白台曲的超人岂刚终収脳胎楸捋二代的附了-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 实验材料:噬菌体。
蛋白质构成的外壳①结构DNA分子位于头部内②特点: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
实验思路: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直接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实验过程;@—八一口一H—甘上她會故射性物质| 早 & U d沉诧翰:几耶不含放射性物质沁培养A乙质(4)实验说明及结论亲代噬菌体宿主细胞内标记元素子代噬菌体内标记元素实验结论35S标记蛋白质无无DNA是遗传物质32P标记DNA有有i可题探究理解升华巫購透析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分析:1 •标记噬菌体时,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和32P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T2噬菌体?答案噬菌体营活细胞寄生生活,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学案4浙科版必修2
第1节核酸是遗传物质(二)1.实验设计思路的学习2.实验结果的分析重点:实验设计思路的学习、实验结果的分析难点:实验结果的分析1.肺炎双球菌实验的设计思路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思考肺炎双球菌实验的设计思路【答案】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将S型和R型分开研究。
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将DNA和蛋白质等分开研究。
2.查阅资料,了解噬菌体的结构和元素组成噬菌体的结构:。
噬菌体的元素组成:。
【答案】噬菌体的结构:DNA和蛋白质。
一种DNA病毒,也是一种细菌(大肠杆菌)病毒,无细胞结构,寄生(宿主细胞),没有独立的新陈代谢能力。
DNA(C、H、O、N、P)和蛋白质(C、H、O、N、S)。
1.如何对噬菌体进行标记①方法②标记部位③实验分组【答案】①同位素示踪法②噬菌体的成分简单,仅包含DNA(C、H、O、N、P)和蛋白质(C、H、O、N、S),而31P的同位素为32P,32S的同位素为35S,32P、35S都有放射性,可以追踪DNA和蛋白质的去向。
③细菌+含35S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细菌+含32P的培养基→含32P的细菌第一组:用含35S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第二组:用含32P 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2.查阅资料,了解RNA病毒的相关知识①RNA病毒的结构②RNA病毒的种类【答案】①RNA病毒包含RNA和蛋白质。
②植物病毒,除少数例外(如花椰菜花叶病毒),几乎都是RNA病毒。
RNA病毒有自我复制和逆转录两种复制方式。
常见的RNA病毒有:艾滋病病毒(为逆转录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全部流感病毒,鼻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登革热病毒,轮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SARS 病毒,MERS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一小部分噬菌体(大部分噬菌体都是DNA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
1.核酸在遗传上的重要地位的确立,凝结了几代科学家的奋力拼搏,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5S 标记实验中通过搅拌减少了沉淀物中的放射性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 的纯度和细菌的转化效率呈正相关C.TMV 的感染实验中单用病毒 RNA 也可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都是将有机物分开研究【答案】B【解析】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把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宿主细胞分离,32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在离心时保留在上清液中,减少了沉淀物中的放射性,A正确;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没有证明DNA 的纯度和细菌的转化效率的关系,B错误;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A的RAN和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型病毒,说明RNA是TMV的遗传物质,C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的原理都是将各有机物分开单独的研究,D正确。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教案(3)浙科版必修2
4.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热点问题,如基因编辑技术、基因治疗等,激发学生对核酸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5.适时提供辅导资料和参考文献,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6.组织课堂提问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核酸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核酸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核酸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核酸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2)核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学生难以理解核酸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
(3)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学生难以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师可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模型教具,直观展示核酸的结构和功能,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2.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核酸在遗传变异中的作用,强化对核酸功能的理解。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核酸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6.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操作等方式进一步探索核酸的相关知识。
版高中生物第3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案浙科版必修2word版本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
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3.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模型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实验方法:1 它的,不能独立生存,病毒它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噬菌体2T :实验材料.2分子。
DNA 头部内含有一个,构成的蛋白质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 3.实验过程及结果 。
S 35没有子代噬菌体中――→培养细菌标记的噬菌体+S 35被)(1 。
P 32有子代噬菌体中――→培养标记的噬菌体+细菌P 32被)(2 4.实验结果分析留在细菌细胞外。
蛋白质外壳而,进入细菌细胞中DNA 只有,噬菌体侵染细菌时)(1 来遗传。
DNA 代亲通过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2 是遗传物质。
DNA 结论:.5[合作探讨]探讨1: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 和32P 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T 2噬菌体?提示:因为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只有在细菌体内才能进行增殖,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而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探讨2:能否用14C 和18O 标记噬菌体?能否用32P 和35S 同时标记噬菌体?提示:不能,因为DNA 和蛋白质都含C 和O 。
不能用32P 和35S 同时标记噬菌体,因为放射性检测仪只能检测放射性的位置,不能检测是哪种物质发出的放射性。
探讨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沉淀物中含有的物质主要是什么?提示: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思维升华]1.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1)吸附:用尾部的末端(六根尾丝)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
(2)注入:释放出溶菌酶,破坏大肠杆菌的局部细胞膜,噬菌体DNA通过尾管进入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3)复制、合成: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以大肠杆菌体内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噬菌体DNA,以大肠杆菌体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2021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染色体由DNA、蛋白质(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和少量RNA组成,其中DNA和组蛋白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有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前者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后者只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3.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证明DNA或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共同设计思路是:别离出可能是遗传物质的DNA(或RNA和蛋白质),分别直接地、独立地观察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
5.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即DNA或RNA。
但凡细胞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6.没有任何实验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试内容必考加试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bbabb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1)噬菌体的构造:(2)噬菌体的生活方式:活细胞寄生。
3.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2)侵染细菌:4.实验结果分析分组结果结果分析比照实验(相互对照) 含32P噬菌体+细菌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32P—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含35S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无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面5.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1.科学家为什么把T2噬菌体作为研究DNA是遗传物质的材料?科学家是如何进展研究的?提示:由于T2噬菌体只由DNA和蛋白质两种化学物质组成,DNA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而蛋白质除含有C、H、O、N,有的还含有P和S等元素。
科学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展研究。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准备中,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和32P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T2噬菌体?提示:因为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只有在细菌体内才能进展增殖,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而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教案(1)浙科版浙科版高一生物教案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1)该部分内容是必修二的第三章节,是整个必修三部分的基础及铺垫部分。
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如下:概述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和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说明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阐明DNA分子复制过程、特点和意义;概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阐明遗传密码及其在遗传信息表达中的作用;说明中心法则及其发展;举例说明表观遗传现象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尝试寻找证据解释现象,学会运用证据解释现象的科学思维方法认识建立物理模型表征DNA分子结构的重要方法,通过尝试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学会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通过探究DNA的复制过程,尝试运用证据解释现象,学会运用证据解释原理的科学思维方法在此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任何生物(除病毒)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有共同的起源,自然界的生命可以说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善待生命,保护护生命,维系地球1.教学重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教学难点: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原理和过程分析PPT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的活动1通过PPT,通过自然中的遗传现象,提出问题,究竟谁是控制遗传的物质?通过科学家的一步步研究,将遗传物质定位在染色体上学的活动1观察、学习教师活动2染色体的组成物质中,谁又是遗传物质呢?DNA还是蛋白质?学生活动2自己记录,学习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学习教的活动4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介绍肺炎链球菌学的活动4 记录,学习教的活动5如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的呢?学的活动5分析、回答教的活动6你能否通过该实验的过程,提出一种假设,认为?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学的活动6学生一起,学习、记录、分析教的活动7思考:“转化因子”到底是什么?你如何用实验去证实呢?学的活动7分析,回答介绍(1)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2)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自己分析,解答最终证实了遗传物质是DNA该部分内容是第三章的基础知识的铺垫,需要养成任何结论的产生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的,在此过程中,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的过程较好理解,但是对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实验设计理念和培养过程,较难理解分析,需要学生仔细理解,才能有较好的分析能力的养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1)
1.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尝试寻找证据解释现象,学会运用证据解释现象的科学思维方法
认识建立物理模型表征DNA分子结构的重要方法,通过尝试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学会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通过探究DNA的复制过程,尝试运用证据解释现象,学会运用证据解释原理的科学思维方法在此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任何生物(除病毒)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有共同的起源,自然界的生命可以说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善待生命,保护护生命,维系地球
学习目标确定
掌握肺炎链球菌实验的过程,理解其实验的设计理念,
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白其培养原因,其侵染细菌的过程
掌握生物的遗传物质为核酸
2.学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教学难点: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原理和过程分析
【温顾知新】课前完成
1.染色体是由和组成
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的
4.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基因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答案】1.DNA 蛋白质
2.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线性排列
3.遗传因子在
【课堂探究】重、难点突破
1.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那谁是遗传物质呢?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transformation)实验(Frederick Griffith)
肺炎链球菌分为①_____________特点:
和②
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答案】S型有荚膜,有致病性 R型无荚膜,无致病性2.
3.格里菲思提出一种假设:
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
+
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
4.转化因子是?如何通过实验验证?
结论:
5.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6.体内体外转化实验最终证明了
【答案】5.DNA可以引起细菌转化,而且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
6.DNA是遗传物质
针对性练习
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要实现这一设计思路,需要具备怎样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