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部真菌

合集下载

主要病原性真菌

主要病原性真菌

新形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分布:鸽粪;人类的体表、口腔、粪便 形态:圆形的酵母样细胞 外周有一层肥厚的胶质样荚膜 繁殖方式:芽生,无假菌丝 培养:沙保弱与血琼脂培养基 25℃和37℃ 酵母型菌落,粘稠, 乳白色---桔黄色---棕褐色 荚膜多糖:A、B、C、D 4个血清型 临床分离株:A,D型
深部感染真菌
发病率增加: 抗生素 皮质类固醇激素 免疫抑制剂 抗肿瘤药物 主要菌属: 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新形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曲霉菌(Aspergillus) 毛霉菌(Mucor) 镰刀菌属(Fusarium)
单击添加大标题
角层癣菌
腐生于表皮角质或毛干表面 病原性菌: 秕糠状鳞斑癣菌(糠皮孢子菌) (Malassezia furfur) 何德毛结节菌(Pieria hortai)
秕糠状鳞斑癣菌(Malassezia furfur)
疾病:皮肤表面:花斑癣(黄褐色)
只Hale Waihona Puke 美观好发部位:胸、背、腹、颈和上臂
培养特点:好脂性(培养基中加入橄榄油等)
菌落:酵母型
镜下所见:球形或卵圆形的酵母形细胞
菌丝(比白念珠菌的假菌丝及
皮肤癣菌的菌丝宽且短)
厚壁,球形,成群的孢子
何德毛结节菌(Pieria hortai)
毛干上硬的黑色结节(砂粒状)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种 类:着色真菌 孢子丝菌 侵入途径:外伤 感染部位:局部 扩 散:着色真菌:血行或淋巴管 孢子丝菌:淋巴管
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
侵犯部位:侵犯表皮、甲板,不侵犯毛发 疾病:体癣、足癣、手癣、股癣和甲癣 特征:1 菌落:蜡状―> 粉末状, 白色―> 黄绿色

210944303_浅部真菌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医治疗对策

210944303_浅部真菌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医治疗对策

㊃继续教育㊃浅部真菌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医治疗对策方婷婷1何伊能1王慧1傅宏阳2李园园2曹毅2陶茂灿2(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310000;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杭州310000)ʌ关键词ɔ浅部真菌病;抗真菌药物;中医药;治疗对策ʌ中图分类号ɔ R756ʌ文献标志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23)18-0038-04浅部真菌病是主要由皮肤癣菌侵犯皮肤角质层㊁毛发和甲板等部位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㊁病程长㊁易复发等特点[1-2]㊂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抗真菌药物大致包括以下五种:唑类㊁丙烯胺类㊁棘白菌素类㊁氟胞嘧啶类和多烯类[3]㊂这些抗真菌药物虽然具有抗菌效果明确㊁疗效显著等优点,但也因耐药性㊁抗菌谱相对较窄㊁疗程长等问题,限制了它们在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广泛运用[4-5]㊂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资源宝库,治疗真菌疾病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广谱抗菌作用,且毒副作用小,不易耐药[6]㊂文章归纳了目前临床上治疗常见浅部真菌病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中医药在此方面的治疗思路及对策㊂1西药治疗常见浅部真菌病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浅部真菌病按发病部位可分为头癣㊁体癣㊁股癣㊁手癣㊁足癣㊁甲真菌病等[7]㊂临床上因发病部位及症状的不同,它们的具体用药方式也不尽相同,其中手足癣㊁体癣和股癣以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而头癣和甲真菌病则以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8]㊂虽然抗真菌西药为临床主流用药,但在具体治疗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现归纳总结如下㊂1.1手足癣外治疗效欠佳且易复发手足癣为门诊常见病,我国南方地区温度㊁湿度较高,发病率可达50%~60%,复发率达5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4313);浙江省中医院曹毅名中医工作室(G Z S2020022)作者简介:方婷婷,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E-m a i l:704335135 @q q.c o m通信作者:陶茂灿,E-m a i l:t a o m a o c a n@163.c o m ~80%[9]㊂根据临床表现及特点上的差异,手足癣主要分成3种类型:水疱型㊁鳞屑角化型和浸渍糜烂型[1]㊂目前临床上治疗手足癣主要选择外用抗真菌药物,然而常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疗效不理想㊂如单纯外用药疗程长,患者不能坚持按时涂药,而影响疗效,导致复发率居高不下[10];角化型手足癣皮损角化增厚,外用抗真菌药物渗透性差,导致真菌难以清除,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11];另外,大多数常见致病菌均对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因此长期使用抗真菌制剂治疗手足癣可形成耐药而致疗效下降[12-13]㊂1.2甲真菌病治疗疗程较长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㊁酵母菌及其他霉菌引起的甲板和/或甲下组织的真菌感染性疾病[1]㊂治疗上常因外用抗真菌药物不容易进入甲板,且甲生长速度缓慢,治疗效果差,故常给予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但存在治疗周期较长的现象㊂此外,长期系统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还受到了肝肾功能㊁患者基础用药㊁胃肠道反应等诸多因素的限制[14-15]㊂因此,研究如何促进甲周微循环以提高甲生长速度,从而达到缩短疗程的目的是目前治疗甲真菌病的难点㊂1.3头癣患儿用药依从性较差头癣是指累及头发和头皮的皮肤癣菌感染,多见于儿童,严重者可发展为脓癣,经久不愈[16]㊂其治疗原则是以系统药物为主,局部外用药物为辅[17]㊂然而在临床治疗中父母常因担心系统抗真菌药物的毒副作用,降低患儿对抗真菌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影响疗效㊂1.4外用抗真菌药对特殊部位皮肤存在一定刺激性体股癣常外用抗真菌软膏制剂治疗,但由于其㊃8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2月第18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23,V o l18,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发生部位皮肤较为薄嫩,如皮肤皱褶㊁阴囊及股部等,因而在使用软膏制剂时容易出现接触性皮炎[18]㊂浸渍糜烂型足癣伴渗出者常外用抗真菌溶液制剂治疗,临床中由于一些溶液制剂刺激性较大,疼痛明显,导致患者难以耐受[19]㊂2中医药治疗常见浅部真菌病的思路及对策中医学上对浅部真菌病的认识由来已久,并且在浅部真菌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㊂中医学称浅部真菌病为 癣 ,认为癣的病因在于风㊁湿㊁热㊁虫毒外袭人体,郁于腠理,淫于皮肤所致㊂治疗上包括外治法和内治法,总体以清热祛风除湿㊁杀虫止痒为主要原则[20]㊂其中外治法种类繁多,外用药物所使用的剂型多样,并且针刺㊁灸法等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中也发挥出重要作用,内治法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选方用药,针对不同中医证型则各有偏重㊂2.1中医药治疗手足癣疗效佳且可降低复发率中医认为手足癣主要病因为湿热虫毒,因湿邪粘滞而易致病情缠绵,反复难愈㊂治疗多以清热燥湿㊁杀虫止痒类外用药物为主,此类药物大多被证明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并且抗真菌中药的联用还可以提高疗效和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6,21-22]㊂在剂型上常使用醋剂和洗剂,应用方便,直达病灶,疗效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㊂谭城教授自拟的苦矾浸足方(主要成分有苦参㊁大黄㊁土荆皮㊁蛇床子等)具有清热解毒㊁杀虫止痒㊁燥湿收敛之功效,外洗治疗趾间糜烂型足癣见效快,疗效显著,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病例[23]㊂颜志芳等[24]研究发现醋泡方(主要成分为皂角㊁大枫子㊁地骨皮㊁明矾等)治疗角化型手足癣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特比萘芬乳膏组,且复发率低于特比萘芬乳膏组㊂药理学研究证实这几味中药均对皮肤癣菌有一定抑制作用,醋能软化皮肤角质层,促进药物吸收,又能改变局部微环境,使之不利于真菌生长㊂诸药合用可有效治疗角化型手足癣,并且能降低复发率㊂2.2中医药辅助治疗可缩短甲真菌病疗程目前中医治疗甲真菌病以外治为主,包括浸泡法㊁涂药法㊁拔膏法和针灸疗法等[25]㊂若外治效果差,病程日久,肝血亏虚,血不荣筋,应以补养肝血为法,处方中药内服,选用补肝汤或当归补血汤加减化裁,也可按病变部位加用引经药,如发于指甲可加用桂枝㊁姜黄,发于趾甲可加用牛膝㊁木瓜等,以此达到改善患者体质,促进甲的生长的目的[26-27]㊂徐光勇等[28]研究推测甲癣洗剂(主要成分为丁香㊁川椒㊁蛇床子㊁地肤子㊁葱白根等)在有效治疗甲癣同时还具有促进甲癣患者甲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丁香等辛温药物善于温阳通络,促进甲周微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从而加速甲生长㊂李世珍先生[29]认为爪甲秉肝之余气而生,赖肝之阴血所养,若肝阴亏虚可致爪甲缺乏濡养,则易生甲癣㊂治疗上取太冲(肝经原穴),三阴交(主阴血)㊁合谷(通经活络),诸穴共施可充养肝阴,故爪甲得养,手足甲癣得愈㊂王萍教授予补益气血类药物治疗甲癣,患者气血得充,甲局部环境也随之得以改善,病甲迅速痊愈[30]㊂中医药辅助治疗甲真菌病,可加速患者甲生长,缩短疗程,避免长期系统使用抗真菌药物对肝肾等脏器造成的损害,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㊂2.3中西药联用治疗头癣可提高疗效和患者依从性中医治疗头癣以外治为特色,常用方法为 剪㊁洗㊁涂㊁敷 ,治疗顺序当先剪除头发,洗净痂皮后涂油剂,再外敷膏剂或散剂[31]㊂其中临床单验方有鲜苦楝子熬油涂搽;露蜂房研末后,猪油调膏涂搽;槐花花蕾微炒研末,食油调搽等[25]㊂经验复方制剂有复方土槿皮洗剂(主要成分有土荆皮㊁苦参㊁野菊花㊁生百部㊁蛇床子等)和复方苦百洗方(主要成分有苦参㊁明矾㊁艾叶㊁川椒㊁黄连等)[32]㊂孙晓莉等[33]采用复方土槿皮酊外搽治疗小儿头癣疗效满意,总有效率高㊂另外,相关临床研究还证实了中西药联用(如黄柏洗剂联合复方酮康唑软膏)治疗头癣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复发,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34]㊂由此可见,中药治疗头癣疗效确切,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更佳,还能减少系统抗真菌药物的用药量和毒副作用,因而有助于提高头癣患儿临床用药的依从性㊂2.4中药外治对皮肤刺激性小中药外治常用剂型有水煎剂㊁散剂㊁混悬剂㊁油剂和软膏等,临床上根据发病部位和皮损症状灵活选用不同剂型的中药,可减少皮损处的皮肤刺激反应[20]㊂张昌秦等[35]研究发现外用六一散加枯矾治疗足癣效果显著,能够加速创面愈合,且对皮肤刺激性小,可使皮损处皮肤干燥舒爽㊂王东等[36]研究发现中药塌渍洗剂(主要成分为黄连㊁黄柏㊁马齿苋㊁双花等)对细菌㊁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均有较好的㊃9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2月第18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23,V o l18,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抑制和杀灭作用,同时该洗剂还具有改善皮肤循环㊁清洁肌肤的疗效,作用温和,对于薄嫩部位真菌感染(如股癣)没有明显刺激性㊂2.5中药对西药有增效作用中药㊁西药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㊂例如麝香草酚与氟康唑联合使用可降低氟康唑对烟曲霉和红色毛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 I C)[37];覆盆子醇提物与唑类药物单独外用时对耐药念珠菌的抑菌作用均较弱,但两者合用后对耐药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增强[38];黄连解毒汤与特比萘芬㊁伊曲康唑㊁氟康唑联用,显著降低了这三种西药对须癣毛癣菌和白念珠菌的平均M I C值,并且分级抑菌浓度(F I C)指数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与西药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39]㊂目前研究发现较多中药活性成分㊁单味中草药及中药复方制剂与西药联用均可产生协同作用,加强抗真菌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40]㊂3结语中医药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不易耐药;外用剂型多样,皮肤渗透性强,刺激性小;与西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疗程,降低复发㊂现代医学将抗真菌中药分为中药单药㊁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复方制剂,经实验研究表明这些抗真菌中药的作用机制主要为破坏真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抑制真菌芽管和生物膜的形成,干扰真菌细胞的能量代谢,影响蛋白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41]㊂近年来,抗真菌中药制剂已广泛应用于浅部真菌病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中药成分较为复杂,大部分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深入研究中药抗真菌的作用机制,并开发出更多具有抗真菌作用的新药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42]㊂参考文献[1]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84,87,89.[2]潘桂娟.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喻昌[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17.[3]B H A T T A C H A R Y A S,S A E-T I A S,F R I E S B C.C a n d i d i a-s i s a n d m e c h a n i s m s o f a n t i f u n g a l r e s i s t a n c e[J].A n t i b i o t i c s(B a s e l),2020,9(6):312.[4]B O O NM E P,K A E W B A N J O N G J,AMN U A I K I T T,e t a l.M i c r o e m u l s i o n a n d m i c r o e m u l s i o n-b a s e d g e l s f o r t o p i c a l a n-t i f u n g a l t h e r a p y w i t h p h y t o c h e m i c a l s[J].C u r r P h a r m D e s,2016,22(27):4257-4263.[5]L A G U S B,Y E J E L L A R P,B H A N D A R E R R,e t a l.D e-s i g n,s y n t h e s i s,a n d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a n d a n t i f u n g a l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n o v e l t r i f l u o r o m e t h y l a n d t r i f l u o r o m e t h o x y s u b s t i t u t e d c h a l-c o n ede r i v a t i v e s[J].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s(B a s e l),2020,13(11):375.[6]高璐,吴建美,刘登宇,等.中药合剂对皮肤浅部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36(1):32-36.[7]何晓玥,余霞,秦嘉,等.皮肤镜在皮肤真菌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微生物与感染,2021,16(6):403-408.[8]K O V I TWA N I C H K A N O N T T,C H O N G A H.S u p e r f i c i a lf u ng a l i n f e c t i o n s[J].A u s t J G e n P r a c t,2019,48(10):706-711.[9]王爱平,高露娟,席丽艳,等.足癣患者治疗现状调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9(6):335-338.[10]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科普版2022)[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2):89-93.[11]张璐璐,沈永年,王晓红,等.藿黄浸剂对角化过度型足癣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体外抗真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4):217-219.[12]盛艺婕,刘瓦利.中药外治法治疗角化过度型手足癣研究现状[J].北京中医药,2014,33(10):791-793. [13]杜霞.真菌耐药机制及治疗对策的研究进展[J].感染㊁炎症㊁修复,2022,23(1):61-64.[14] G U P T A A K,P A Q U E T M,S I M P S O N F C.T h e r a p i e s f o r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J].C l i n D e r m a t o l,2013, 31(5):544-554.[15]余进,朱红梅.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1):1-7.[16] N G U Y E N C V,C O L L I E R S,M E R T E N A H,e t a l.T i n e ac a p i t i s:A s i n g l e-i n s t i t u t i o n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r e v i e w f r o m2010t o2015[J].P e d i a t r D e r m a t o l,2020,37(2):305-310. [17]余进,朱敏.中国头癣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修订版)[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14(1):4-6.[18]陈雪雯,陈裕充,温海.部分新型外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1): 55-58.[19]闫隽,李文彬,赵一丁,等.皂白散治疗足癣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20,26(14):67-70.[20]陈红风,秦国政,陈明岭,等.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48-149,159.[21]王海亮,景瑛.中药癣酊联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手足癣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4):84-86.[22]孙国琳,阎雪莹.中药抗真菌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5,28(2):295-297.[23]李媛媛,刘霞,张乐其,等.中医有关趾间型足癣的论述及苦矾浸足方经验分享[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7,12(5): 298-300.[24]颜志芳,沈冬,盛艺婕,等.醋泡方外用治疗角化型手足癣120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刊,2017,52(2):74-78.[25]禤国维,范瑞强.中医皮肤性病科治法锦囊[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119,125-127.㊃04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2月第18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23,V o l18,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6]佘远遥.中医特色治疗皮肤病[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38.[27]李红毅,陈达灿.皮肤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68.[28]徐光勇,周春英,孙龙,等.甲癣洗剂对正常指甲生长速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10): 938-939.[29]李世珍.手足甲癣案[J].中国针灸,2002,22(5):66.[30]张会娜.王萍扶正法治疗甲真菌病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6):3407-3409.[31]蒋岚,孙丽蕴.中医古代文献对于头疮的病名释义及证治述要[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123-127. [32]肖国士,潘开明.皮肤病名医医案精选[M].北京名医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7:28-29.[33]孙晓莉,李宗民.中药酊剂外搽治疗小儿头癣85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3):91. [34]张丽丽.黄柏洗剂联合复方酮康唑软膏治疗小儿头癣22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5):70-72. [35]张昌秦,陈逸梦,林雪娟.六一散加枯矾治疗脚湿气50例[J].光明中医,2015,30(7):1446-1447.[36]王东,王强,任凯芳.中药塌渍合并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治疗股癣6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0):21-22.[37] K H A N M S,A HMA D I,C AM E O T R A S S.C a r u m c o p t i-c u m a nd T h y m u s v u l g a r i s o i l s i n h i b i t v i r u le n c e i n T r i c h o-p h y t o n r u b r u m a n d A s p e r g i l l u s s p p[J].B r a z J M i c r o b i o l, 2014,45(2):523-531.[38]张石群,林辉,苗琦,等.覆盆子提取物联合唑类药物抗真菌活性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1):4-7. [39]陶茂灿,夏修蛟,曹毅.黄连解毒汤体外抗真菌活性及其与西药的联合药敏试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3):585-587.[40]王莉,茅伟安,吴建华.药用植物源抗真菌药增效剂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9(4):248-251. [41]夏雅静,吴永卓,雷佳银,等.我国中草药抗真菌的回顾性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9,41(1):26-29. [42]王玉连,吴建华.中药抗真菌作用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8,39(9):638-642.[收稿日期]2022-04-30[本文编辑]卫凤莲(上接第23页)[6]A G A RWA L G,G A B R A N I R.A n t i v i r a l p e p t i d e s:i d e n t i f i-c a t i o n a nd v a l i d a t i o n[J].I n t J Pe p t R e s T h e r,27(1):149-168.[7]M E R C E R D,T O R R E S M,D U A Y S,e t a l.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t e s t i n g o f 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p e p t i d e s t o b e t t e r p r e-d i c tef f i c a c y[J].F r o n t C e l l I n f e c t M i c r o b i o l,2020,10:326.D O I:10.3389/f c i m b.2020.00326.[8]C H E N C,L U T.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c h a l l e n g e s o f a n t i m i c r o-b i a l p e p t i d e s f o r t T h e r a p e u t ic a p p l i c a t i o n s[J].A n t i b i o t i c s(B a s e l),2020,9(1):24.[9]黄小建,李跃龙,戚南山,等.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J].动物医学进展,2020,41(12): 115-119.[10]李云香,姚倩,任玫,等.抗菌肽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9,40(9):98-103.[11]徐珂,张丽萍,张园园,等.微生物源抗菌肽表达系统研究进展及改造策略[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9,40(5): 454-460.[12]陈亮,李瑞静,黄亮,等.微生物抗菌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杂志,2017,53(2):15-19. [13] P I S O S C H I A,P O P A,G E O R G E S C U C,e t a l.A n o v e r-v i e w o f n a t u r a l 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s r o l e i n f o o d[J].E u r J M e dC h e m,2018,143:922-935.D O I:10.1016/j.e j m e c h.2017.11.095.[收稿日期]2021-08-02[本文编辑]陈雪红㊃14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2月第18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23,V o l18,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fungal infection常见释义

fungal infection常见释义

fungal infection常见释义
Fungal infection,即真菌感染,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种类繁多,其中一些真菌可以感染人体并引起疾病。

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真菌感染可以分为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感染主要指皮肤、毛发和指甲等部位的感染,如脚气、股癣、甲癣等。

这些感染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但会给患者带来不适。

深部真菌感染则是指侵犯人体内部器官的感染,如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这些感染往往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常见的真菌感染病原体包括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等。

这些病原体通常通过空气、水源或接触传播,尤其是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中更容易引起感染。

例如,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真菌感染的风险增加。

为了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首先需要了解其症状和传播途径。

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有时还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

在治疗方面,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污染水源等措施也有助于预防真菌感染的发生。

总之,Fungal infection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

了解真菌感染的传播途径、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同时,加强个人卫生和增强免疫力也是预防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真菌感染的分类及症状

真菌感染的分类及症状

真菌感染的分类及症状真菌感染性疾病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4类: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前二者合称为浅部真菌病,后二者又称为深部真菌病。

浅部真菌(癣菌)仅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而深部真菌能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组织和内脏,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肠道即表现为真菌性肠炎,可独立存在如婴儿念珠菌肠炎,或为全身性真菌感染的表现之一,如艾滋病并发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1.浅表真菌病感染仅仅局限于皮肤角质层的最外层,极少甚至完全没有组织反应,感染毛发时也只累及毛发表面,很少损伤毛发。

主要包括:花斑癣、掌黑癣和毛结节菌病。

2.皮肤真菌病感染累及皮肤角质层和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甲板等,能广泛破坏这些组织的结构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宿主免疫反应;这类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皮肤癣菌病,其他真菌引起的感染还包括皮肤念珠菌病等。

皮肤癣菌病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可以分为足癣(俗称“脚气”)、手癣、体癣、股癣、甲癣以及头癣等各类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是最常见的真菌性疾病,发病率高。

3.皮下真菌病感染皮肤、皮下组织,包括肌肉和结缔组织,一般不会经血液流向重要脏器播散;但有些感染可以由病灶向周围组织缓慢扩散蔓延,如足菌肿等;也有些则沿淋巴管扩散,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

免疫受损患者的皮下真菌具有潜在的播散全身的危险。

4.系统性真菌病除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累及组织和器官,甚至引起播散性感染,又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

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技术以及外科其他介入性治疗的深入开展,特别是AIDS的出现,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系统性真菌病日益增多,新的致病菌不断出现,病情也日趋严重。

主要包括念珠菌病、曲霉病、隐球菌病、接合菌病和马内菲青霉病等。

后二者为深部真菌病,其感染危害最大,也是院内感染类型之一,其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缺乏有效诊断工具,病程进展快,预后差,预防性治疗和经验性治疗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浅部真菌的菌落形态

浅部真菌的菌落形态

浅部真菌的菌落形态
浅部真菌的菌落形态多种多样,具体取决于不同的真菌种类。

一般来说,它们可能出现为圆形、不规则形状、弥漫性或局部的生长。

菌落的颜色也有很大的变化,可以是白色、黄色、褐色、绿色、红色等等。

有些真菌的菌落表面光滑,有些可能具有颗粒状、绒毛状、液滴状等特殊结构。

此外,菌落的大小也有所差异,因种类而异,可能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

需要注意的是,准确描述浅部真菌的菌落形态需要结合专业的真菌学知识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与常用药物介绍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与常用药物介绍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皮肤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及深部二大类。

浅部真菌病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等,临床很常见。

深部真菌病主要是皮下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限局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

这类外用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等。

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还有吗啉类阿莫罗芬和环吡酮胺等。

水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

剂型有乳膏、软膏、散剂、凝胶剂、溶液剂等(关于制型的选择)。

为了防止复发,治疗在感染症状消失后需再维持1~2周。

为了减轻炎症反应,抗真菌外用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成复合制剂,如益康唑曲安奈德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由于并用的是中效至强效激素,因此此类复方制剂不能用于皮肤薄嫩处,更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

如伊曲康唑一日100mg,连续15日,或100~200mg/次,一日2次,连续7天。

也可用特比萘芬250mg/日,1~2周。

头癣及其药物治疗头癣(tinea capitis)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

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性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以及脓癣。

头癣应采取综合治疗,即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剃发消毒联合应用。

各项措施需配合进行,不可偏废,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口服药物灰黄霉素为首选药,儿童一日15~20mg/kg口服,成人0.6~0.8g/日,分3次口服,连续服药3~4周。

若对灰黄霉素过敏或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采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口服。

伊曲康唑成人一日100~200 mg,儿童一日3~5 mg/kg,,餐后立即服用,疗程4~6周。

特比萘芬成人一日250mg,儿童体重小于20kg者,一日62.5mg,体重20~40kg,一日125mg,疗程4~6周。

浅部真菌病的健康教育

浅部真菌病的健康教育

浅部真菌病的健康教育浅部真菌病是一类常见的真菌感染疾病,主要包括指甲菌病、足癣、股癣等。

虽然这种病不会威胁生命,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和困扰。

因此,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预防和识别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对于浅部真菌病,我们需要了解它的传播途径。

这类疾病主要通过与感染者的皮肤或者是其精神、衣物、床被等日常物品的接触等途径传染。

因此,为了预防这种疾病,我们需要注意日常个人卫生,不与生病的人共用毛巾、洗脚盆、鞋袜等物品。

使用公共设施时,务必注意穿上鞋子,防止感染足癣等疾病。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这类疾病的症状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和诊治。

浅部真菌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剥脱,出现小水疱和瘙痒等症状,指甲菌病则会使指甲变形、变色且厚硬掉落。

患者在发现这类症状后,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正规的诊治,切勿盲目使用药物,以免造成自身药物过敏反应。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这类疾病的治疗方法。

浅部真菌病除了定期保持身体卫生外,还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一般有外用和口服两种,其中外用药物主要用来治疗病灶较小的浅部真菌病,口服药物一般用于治疗病灶较广或病情较严重的疾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物必须要有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购买和使用。

最后,要坚持日常的预防行为。

除了定期保持身体卫生和勤洗澡换衣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预防措施,比如避免潮湿环境的长时间处于艰难地劳动和运动,不要穿过于密闭的鞋子,以免制造有利于真菌生长的环境。

此外,我们还要定期检查身体皮肤和指甲的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以避免疾病扩散和加重。

总之,浅部真菌病的健康教育应该加强。

通过对这类疾病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提高我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增强身体免疫力,防止疾病的侵袭。

第二十二章 致病性真菌

第二十二章 致病性真菌
第二节 深部感染真菌
深部或系统性感染真菌是能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以及全身的真菌。感染大多系外源性,致病性较强,能引起慢性肉芽肿样炎症、溃疡和坏死等。其中以新生隐球菌病比较常见。其它如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芽生菌以及副球孢子菌等则仅出现于南北美洲等某些局部地区,故有称之为地方流行性真菌。在我国极为少见,仅有个别病例报道。
三、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引起皮下组织感染的真菌主要有着色真菌和孢子丝菌。感染常发生于真菌侵入的创伤部位。感染最初发生于真皮深层、皮下组织或骨,逐渐扩展,最后可达到皮表下。感染一般只限于局部,但也可缓慢扩散至周围组织。
着色真菌是一些在分类上接近、引起的疾病症状近似的真菌的总称。感染都发生在暴露部位,病损皮肤变黑,故称着色真菌病(chromomycosis)。在我国主要有卡氏枝孢霉(Cladosporiumcarrianii)和裴氏着色芽生菌(Fonse-ceeapedrosoi)。着色真菌的分生孢子有3型:①树枝型:菌丝末端有分生孢子柄,柄端分叉长出孢子;②剑顶型:围绕菌丝末端或菌丝横隔处长有一圈分生孢子;③花瓶型:在菌丝分隔处长出花瓶状的分生孢子柄,在瓶口长出成丛的小分生孢子。在裴氏着色芽生菌中3型孢子均有。卡氏枝孢霉主要有树枝型,偶见花瓶型。这类真菌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常需数周。菌落棕褐色,表面有极短的菌丝。在人体主要侵犯肢体皮肤。潜伏期约一个多月,长者数月乃至1年。病程可长达几十年。早期皮肤患处发生丘疹,丘疹增大形成结节,结节融合成疣状或菜花状。随病情发展,原病灶结疤愈合,新灶又在四周产生。日久疤痕广泛,影响淋巴回流,形成肢体象皮肿。免疫功能低下时亦可侵犯中枢神经,或经血行扩散。
一、新生隐球菌
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neoformans)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主要传染源是鸽子,在鸽粪中有大量存在。鸽自身有抗此菌的能力。人因吸入鸽粪污染的空气而感染,特别是免疫低下者。主要引起肺和脑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肺部感染后可扩散至皮肤、粘膜、骨和内脏等,故实则也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
• 生物学特性:在组织中呈圆形或卵圆形,直 径一般在4~6μm,外周有宽厚荚膜,荚膜较 菌体大1~3倍,折光性强,一般染色法不易着 色而难以发现而得名。常采用墨汁负染色 法,在黑色背景下可镜检到透亮菌体和宽厚 荚膜,非致病性隐球菌无荚膜。
新生隐球菌(墨汁负染色)
生物学性状
• 酵母型菌、荚膜、不形成 假菌丝。非致病性隐球菌 无荚膜
• 在沙氏培养基中可见白色、棕黄色或黄褐 色、粉末或绒毛状菌落。镜下可见梳状、球 拍状或结节状菌丝,卵圆形小分生孢子、厚 壁梭形(纺锤形)大分生孢子。
小孢子癣菌:菌落为 灰色、橘红色或棕黄 色,厚壁大分生孢子, 菌丝有结节状、梳状 和球拍状
深部感染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
• 深部感染真菌是指能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及 全身的真菌,主要有假丝酵母菌、隐球菌、 曲霉、毛霉、组织胞浆菌和卡氏肺孢菌等, 其中以隐球菌感染较常见。
球菌在25℃和37℃孵育的可生长,而非病原性隐球 菌在37℃时不生长。培养2~5d后观察菌落形态特 点,并取菌落作印度墨汁负染色镜检。
新生隐球菌菌落
新生隐球菌微生物鉴定
1.酚氧化酶试验:将菌接种L-多巴枸橼酸铁和咖啡酸 培养基中,培养2~5d,新生隐球菌呈棕黑色菌 落。用已知新生隐球菌和浅白隐球菌分别作阳性和 阴性对照。
毛癣菌属
• 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目 -丛梗孢菌科,有20余种,其中14种能引起人和动 物的感染。
• 临床上常见的有 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 须癣毛癣菌(T.mentagrophytes,又称石膏样毛癣菌) 许兰毛癣菌(T.schoenleinii,又称黄癣菌) 紫色毛癣菌(T.violaceum) 断发毛癣菌(T.tonsurans)

常见浅部真菌的标本采集及初步鉴定-无视频

常见浅部真菌的标本采集及初步鉴定-无视频

常见浅部真菌的鉴定
• 二、小孢子菌属
• 犬小孢子菌(Microsporum canis)

又称羊毛状小孢子菌,亲动物型,我国白癣的首位病原菌
常见浅部真菌的鉴定
• 二、小孢子菌属-犬小孢子菌(Microsporum canis)
• 培养特征:

生长快,开始较扁平,有少数白色绒毛状菌丝,两周后羊毛
状菌丝充满斜面,正面橘黄色,背面为棕黄色。
常见浅部真菌的标本采集及初步鉴定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检验科 张伟铮
浅部真菌病
• 定义:浅部真菌病( Superficial mycosis)是
指由致病真菌或条件致病真菌感染人体皮肤、 毛发和甲等浅表组织而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 上常见有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及癣 菌疹等。
浅部真菌病
• 主要致病菌种:
毛癣菌属 小孢子菌属 表皮癣菌属 念珠菌属 曲霉菌属 暗色真菌
标本采集
• 一、标本需要量 • 皮屑:刮取尽量多 • 甲屑:尽量多 • 毛发:约15根 • 耳道:2拭子或尽量多刮取 • 眼角膜:2拭子,2~3滴眼分泌物或尽量多刮取 • 组织:适量
标本采集
• 二、采集的注意事项 • 皮屑:
1、检查前一周,皮损部位不应使用任何抗真菌药物, 取材前局部用75%酒精消毒; 2、取材选取皮损边缘处,阳性率高; 3、指趾间皮损以第4、第5指趾间阳性率最高; 4、取部分皮屑置载玻片上,滴一滴5~10%KOH,盖 上盖玻片后直接镜检,另取部分皮屑接种于含氯霉素的 沙氏斜面培养基,置28℃培养两周,隔天观察。
常见浅部真菌的鉴定
• 一、毛癣菌属 • 毛癣菌属包括22个种,其中11个种与人类的体股癣、
足癣、头癣和甲癣有关。有4个种仅能从动物分离,其 余为人畜共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章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一节浅部真菌
浅部真菌主要为皮肤丝状菌(Dermatophytes),侵犯皮肤、毛发、指甲等角化组织引起癣症,又称癣菌(Ringworm),分为三属,共37个种在沙保氏培养基孵育1~3周,可生成丝状型菌落,产生各种孢子和菌丝。

根据菌落形态与色泽,菌丝的构造与形态,大分生孢子的形态和小分生孢子的有无及排列形式等,可作为鉴别种属的重要依据(见表20-2、图20-1)。

表1 癣菌的种类及侵犯部位
表2 癣菌的培养特征
癣菌主要由孢子散播传染,常由于接触患癣的人或动物(狗、猫、牛、马等)及染菌物体而感染。

在临床上同一种癣症可由数种不同癣菌引起,而同一种癣菌因侵害部位不同,又可引起不同的癣症。

(见表20-3)
表20-3 癣菌与癣病的关系
我国头癣的病原菌:农村主要是许兰氏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等;城市为堇色毛癣菌,铁锈色癣菌等。

手足癣、体癣股癣及甲癣的病原菌以红色毛癣菌最常见,其次为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