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康唑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临床对照研究

合集下载

氟康唑治疗真菌感染

氟康唑治疗真菌感染

氟康唑治疗真菌感染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真菌的传播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而氟康唑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真菌感染。

本文将介绍氟康唑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

一、氟康唑的药理作用氟康唑是一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阻断细胞膜的甾醇类合成,从而抑制了真菌细胞壁的合成。

此外,氟康唑还可以阻断真菌细胞的DNA和RNA合成,对多种真菌具有广谱抑菌作用。

二、氟康唑的临床应用氟康唑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疾病,如念珠菌感染、皮肤癣菌感染、毛发癣菌感染、肺真菌感染等。

此外,氟康唑还可用于防治反复发作的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和牛皮癣等疾病。

三、氟康唑的副作用尽管氟康唑在治疗真菌感染方面有显著的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部不适以及头痛等。

同时,氟康唑还可能影响机体的肝功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因此,在应用氟康唑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肝功能,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四、注意事项1. 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氟康唑,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疗程使用。

2.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有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慎用氟康唑。

3. 氟康唑与某些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如抗癫痫药物、降压药等,请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4. 对于使用氟康唑的患者,应定期检测肝功能和血常规,以及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总结:氟康唑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在临床治疗真菌感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和DNA/RNA合成,氟康唑可以有效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然而,在使用氟康唑时,我们需要注意副作用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在治疗真菌感染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氟康唑,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字数:444字)。

氟康唑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94例临床疗效观察

氟康唑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94例临床疗效观察

氟康唑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94例临床疗效观察
左娟;王月梅;张延屏
【期刊名称】《宁夏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3(025)008
【摘要】@@ 手足癣、股癣、体癣等浅部真菌感染是十分常见的皮肤病.随着全球气候的转暖,皮肤浅部真菌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扬子江药业公司生产的新型口服药氟康唑,对于皮肤浅部真菌病的治疗有显著抗菌作用.我科于2001年3月-2001年9月应用氟康唑片剂治疗94例皮肤浅部真菌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总页数】1页(P489-489)
【作者】左娟;王月梅;张延屏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银川,750001;宁夏海原县中医医院,宁夏,海原,756100;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银川,7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6.3
【相关文献】
1.氟康唑胶囊联合联苯苄唑溶液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J], 蔡云
2.氟康唑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临床对照研究 [J], 蒋亚辉;邓勇
3.氟康唑胶囊联合联苯苄唑溶液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J], 徐秀兰;蔡云
4.氟康唑胶囊联合联苯苄唑溶液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J], 于凤真
5.氟康唑胶囊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临床疗效观察 [J], 肖嵘;文海泉;苏玉文;戴若玲;颜兰香;谢志纯;李干群;周英;梁云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部真菌病诊断和治疗

浅部真菌病诊断和治疗
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长期 使用抗生素等人群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空气传播等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01 临床表现:皮肤瘙痒、红肿、 脱屑、水疱等
02 诊断方法:皮肤镜检查、真菌 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03 治疗方法:外用药物、口服药 物、物理治疗等
04 预防措施:保持皮肤清洁、避 免接触感染源、提高免疫力等
演讲人
浅部真菌病 诊断和治疗
2023-12-13
目录
01. 浅部真菌病的概述 02. 浅部真菌病的分类 03. 浅部真菌病的治疗方法 04. 浅部真菌病的预防措施
浅部真菌病的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真菌感染:由真菌引起的皮肤、毛发、指甲等浅部 组织的感染
发病机制:真菌在皮肤表面繁殖,引起炎症反应, 导致皮肤瘙痒、红肿、脱屑等症状
05
预防复发:注 意个人卫生, 避免接触真菌 感染源,提高 免疫力,降低 复发风险
浅部真菌病的分类
皮肤癣菌病
病因:皮肤癣菌 感染
症状:皮肤瘙痒、 红肿、脱屑
治疗:外用药物、 口服药物、物理 治疗
预防:保持皮肤 清洁、避免接触 感染源、加强锻 炼提高免疫力
非皮肤癣菌病
01
念珠菌病:由念珠菌引起的皮 肤、黏膜和内脏感染
02
孢子丝菌病:由孢子丝菌引起 的皮肤、黏膜和内脏感染
03
隐球菌病:由隐球菌引起的皮 肤、黏膜和内脏感染
04
组织胞浆菌病:由组织胞浆菌 引起的皮肤、黏膜和内脏感染
特殊类型浅部真菌病
甲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 起,表现为指甲增厚、变 色、变形等
足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 起,表现为足部皮肤瘙痒、 脱屑、水疱等
治疗原则和方案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在过去的几年里,马拉色菌毛囊炎已经成为皮肤科临床上常见的真菌感染疾病之一。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Malassezia furfur)引起的,这种真菌常见于人类皮肤表面,但在某些条件下,它可能导致皮肤感染。

目前,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作为广谱抗真菌药物,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种药物在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让我们了解一下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表现。

马拉色菌毛囊炎通常表现为红色丘疹、脓疱和瘙痒,好发于胸部、背部、头皮和面部。

病情严重时,可导致皮肤疼痛、红肿和发热等症状。

由于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症状与痤疮和湿疹等皮肤疾病相似,因此在诊断时需要仔细鉴别。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真菌药物、抗菌药物和抗皮脂激素等。

其中,抗真菌药物是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关键。

近年来,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属于三唑类抗真菌药。

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从而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

伊曲康唑的特点是口服吸收良好,组织分布广泛,半衰期较长。

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中,伊曲康唑通常用于口服给药,每日剂量为200mg,连续服用7日至21日。

临床研究显示,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率为80%左右。

氟康唑也是一款广谱抗真菌药物,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

它的作用机制与伊曲康唑类似,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从而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

氟康唑的特点是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组织分布广泛。

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中,氟康唑通常用于口服给药,每日剂量为200mg,连续服用7日至21日。

临床研究显示,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率为70%左右。

虽然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抗真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为了减少这些问题,医生在开具抗真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

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

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

方法:分别观察患者口服氟康唑胶囊治疗指、趾甲癣的疗效,并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氟康唑治疗186例表皮癣菌感染的甲癣患者,取得显著疗效。

结论:口服氟康唑胶囊治疗甲癣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值得廣泛应用。

标签:氟康唑;甲真菌病;不良反应我院2007年4月~2008年12月采用口服氟康唑(由南京新港联合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易宝)治疗186例甲真菌病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入选病例标准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真菌学镜检和培养阳性,肝功能检查正常的甲真菌病患者,愿意与医生合作者。

1.1.2 排除病例标准①真菌培养念珠菌阳性者;②近期已采用其他抗真菌药内用或外服者。

1.1.3 剔除病例标准因故不能完成全疗程及全程随访者。

1.1.4 患者基本情况186例甲真菌病患者,男69例,女117例;年龄21~63岁,平均(36.56±23.76)岁;病程4个月~18年,平均(19.59±27.84)个月;其中,指甲癣62例,趾甲癣58例,指甲癣合并趾甲癣66例;共有指甲癣的病甲692个,每位患者平均(4.22±1.36)个,趾甲癣的病甲714个,每位患者平均(4.84±1.44)个。

每位患者选择一个感染最严重的指和(或)趾甲作为靶甲,其中,指甲癣的病甲128个,趾甲癣的病甲124个。

138例患者同时伴有手、足、股、体癣。

186例患者直接镜检均为阳性,真菌培养取材于靶甲,结果显示红色毛癣菌82例,石膏样毛癣菌27例,絮状表皮癣菌4例,73例阴性或为污染菌。

1.2 治疗方法指甲癣患者口服氟康唑胶囊150 mg,每周1次,连续12周;趾甲癣患者服药方法同指甲癣患者,只是疗程延长至16周。

指甲合并趾甲感染者,按趾甲癣患者的疗程服药。

分别观察疗效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氟康唑联合特比奈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氟康唑联合特比奈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氟康唑联合特比奈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我科自2008年2月~2010年12月间口服氟康唑联合特比奈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并与特比奈芬乳膏进行分组对照观察,其疗效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8例均为门诊患者,男78例,女30例,年龄19~68岁,平均37.65岁,平均病程9.65个月。

均有典型临床表现,并经真菌涂片或培养确诊。

病种:手足癣31例,体股癣46例,花斑癣25例,糠秕子菌毛囊炎6例。

同时排除以下患者:2个月内口服过抗真菌药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有心、肝、肾病、糖尿病及严重胃肠道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46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氟康唑胶囊150毫克每周一次,连用4周,特比奈芬乳膏每日早晚各1次外用连用4周,对照组特比奈芬乳膏每日早晚各1次外用连用4周。

在治疗后每周复诊一次,详细观察记录皮疹、临床症状变化及副作用,并作真菌镜检或培养。

1.3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皮损完全消褪;自觉症状消失,真菌镜检阴性;显效:皮损消褪>65%有所好转,真菌镜检阴性;有效:皮损完全消褪20%-65%,自觉症状有所好转,真菌镜检阴性;无效:皮损消褪<20%,自觉症状轻度或未好转,真菌镜检阳性。

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

1.5 真菌学疗效评价标准采用清除,未清除2级标准评定。

清除为真菌镜检阴性;未清除为真菌镜检阳性。

2 结果2.1 经X2检验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

2.2 不良反应 108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烧灼感,皮肤干燥症状,3例出现胃部不适反应,未作处理继续治疗全部病例在停药后不良反应消失,治疗过程中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

3 讨论氟康唑是一种唑类抗真菌药物,作用于麦角固醇合成阶段中细胞色素P450抑制真菌的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并具有高度选择性,且水溶性良好,口服后生物利用度高,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比较研究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比较研究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比较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将56例甲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

观察组采用伊曲康唑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康唑治疗,分析两组的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近期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能获得与氟康唑相似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应选择两者中更为经济的药物推广使用。

【关键词】甲真菌病;伊曲康唑;氟康唑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6例,男33例,女23例,年龄18~62岁,中位年龄38.2岁;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典型,经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和(或)培养阳性。

其中全甲破坏型32例,远端侧位型24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二组患者的病程、性别、甲损部位和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伊曲康唑治疗,200 mg,2次/d,早饭和晚饭后立即口服,连用1w,停药3w为一个疗程,指甲真菌病用两个疗程,趾甲真菌病用三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氟康唑治疗,150 mg,1次/w顿服,指甲真菌病服3个月,趾甲真菌病服4个月。

1.3 疗效判定[1]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甲完全消退;显效:病甲消退≥70%;有效:病甲消退≥25%。

无效:病甲消退<25%。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29%。

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7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胃肠道反应l例,头痛2例;对照组胃肠道反应1例,转氨酶轻度增高1例。

3 讨论氟康唑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色素P450失去酶活性,导致真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合成受阻,同时还通过抑制过氧化酶和色素氧化酶,引起真菌内过氧化物蓄积,导致真菌死亡。

氟康唑胶囊治疗皮肤真菌病217例.docx

氟康唑胶囊治疗皮肤真菌病217例.docx

氟康唑胶囊治疗皮肤真菌病217例氟康唑胶囊治疗皮肤真菌病217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年第4期第31卷药物与临床作者:刘次伟陈伟雄赖维谢明侯显增翁智胜李其林单位:510120 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刘次伟陈伟雄);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性病科(赖维);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谢明);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侯显增);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翁智胜);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皮肤科(李其林)1996年5~9月,我们应用氟康唑胶囊(商品名三维康,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治疗各种皮肤真菌病21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217例中,男171例,女46例。

体股癣119例,手足癣53例,花斑癣39例,指甲真菌病2例,皮肤念珠菌病4例。

年龄15~75岁。

病期7天至30年。

所有病例均为各协作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全部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并经涂片(部分经培养)找到真菌确诊。

所有患者1个月内未用过系统抗真菌药,半个月内未用过外用抗真菌药。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或对咪唑类药物过敏者均不入选本试验。

对其中101例患者做了治疗前后真菌培养对照。

疗前分离出致病菌株96株,培养阳性率95.05%,其中红色毛癣菌60株,须癣毛癣菌9株,断发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及絮状表皮癣菌各1株,糠秕孢子菌21株,白念珠菌3株。

(二)给药方法:每周口服氟康唑胶囊1次(150mg)。

各病种疗程分别是:体股癣连服3周,手足癣、花斑癣及皮肤念珠菌病连服4周,甲真菌病连服12周。

(三)临床疗效评定方法及标准:分别在用药前及停药1周后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按0~3级评分法评分,即0=无;1=轻;2=中;3=重。

以停药1周后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指数作为评定依据判断疗效。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指数(%)=(用药前总积分-用药后总积分用药前总积分)/(用药前总积分)×100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4级:痊愈为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显效为症状和体征好转>60%;进步为症状和体征好转20%~60%;无效为症状和体征好转<20%。

氟康唑对抗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氟康唑对抗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氟康唑对抗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氟康唑对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恶性血液病合并IFI45例,分两组,治疗组用常规计量氟康唑25例,处理组用制霉菌素治疗者13例,咪康唑3例,酮康唑2例,克霉唑2例。

观察和疗效判定。

结果治疗组25例中21例有效,有效率84%,对照组20例中有6例达到临床和真菌转阴,有效率为30%(P<0.0001)。

用氟康唑治疗明显优越于对照组。

氟康唑治疗剂量的毒副作用不明显。

结论氟康唑对免疫力低下的血液肿瘤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治疗有效,不良反应也相对较轻,可作为真菌感染一线治疗选择的药物。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氟康唑近二十多年来,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而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来说,由于T细胞功能障碍、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化疗或骨髓移植后粒细胞减少等因素,更易患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并且是恶性血液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氟康唑是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广谱的抗真菌作用,耐受性好,毒性低的特点[1]。

现将我院用氟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合并IFI的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按照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制定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2]。

45例中确诊IFI8例,临床诊断IFI25例,拟诊IFI12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15例、多发性骨髓瘤(MM)6例。

1.2诊断方法按“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3]”参考EORTC标准[4]:(1)确诊病例:有真菌感染易患因,具有感染的临床或影像学表现(肺部主要特征有曲菌球、空洞、晕征及半月征,次要特征有炎症的其他表现);痰或鼻腔分泌物培养或肺组织活检证实有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研究新进展

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研究新进展

manyic d g() h y te cme o s () h t cueo t zt nadmo ict n ()h e eo me t o il l i 1 tesnh t t d ;2 tes tr pi ai n df a o ; 3 tedv l nun i h u r mi o i i p ns f spa l ua hmir dspa lclr rg ;4 te eerh s f l ia me ia o . h ese t e fh u rmoe lr e s ya rmoeua u s()h sace i cl dct n T e rp ci s e c c t n u d r ocn i p v ot
( Sh o o C e s ya dC e cl n ier g S uh et nvri , h n qn 0 7 5 1 co l f h mir hmi gnei , o tw s U iesy C o g ig 0 1; t n aE n t 4 2Sh o f hr cui l c ne, h d layMe i l iesyC o g ig 0 0 8 c o l P a o ma et a S i c sT i i r dc vri , h n qn 0 3 ) c e r Mit aUn t 4
aeb c mi gice sn l cie Co iigwi u e e rh sa drfrigt t e u l h dl eau e e e t r e o n r aigy a t . mbn n t o r sa c e n eern oh rp b i e tr trsi r c n n v h r o s i n
f r s e b ef t r f l c n z l r lo p e e t d h p n a e v sasi l n o e f rh r e e o m e t f o e e a l u eo u o a o e a e as r s n e , o i g i c n s r ea t u F t mu a t rt t e v l p n f h u d o

各类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与氟康唑合理应用精选课件

各类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与氟康唑合理应用精选课件
氟康唑PK与PD (四)
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十九)
氟康唑PK与PD (四)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十九)
氟康唑播散性念珠菌病和其它侵入性念珠菌感染,常用剂量为第一天400毫克,随后每天200毫克.根据临床疗效,每日剂量可增加到400毫克。疗程根据临床治疗反应而确定.但对隐球菌脑膜炎,疗程一般至少为6—8周 可口服给药。也可以以不超过10毫升/分钟的速度静脉滴注,氟康唑注射液由0.9%氯化钠溶液配制而成(每瓶200毫克/100毫升)
氟康唑
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一)
氟康唑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一)
当前氟康唑合理应用的问题
剂量给药方案
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二)
当前氟康唑合理应用的问题剂量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二)
氟康唑合理应用关注点
PKPDPK / PD相关性
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三)
氟康唑合理应用关注点PK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三)
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二十三)
伊曲康唑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
消除半衰期单剂给药伊曲康唑和活性代谢物羟基伊曲康唑半衰期分别为21和12hr多剂达稳态后长达35-64hr达稳态后活性代谢物羟基伊曲康唑长达27-56hr血腹透均不能清除本品
伊曲康唑 药动学特点
伊曲康唑 药动学特点
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二十二)
伊曲康唑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
排泄总体清除率 381ml/分肾:静脉注射剂剂型中赋形剂:80-90%经尿排出。非活性代谢物40%经尿排出胆汁:55%剂量7天内经胆汁排出
伊曲康唑 药动学特点
_____________
普通真菌
<1ug/ml
_____________
伊曲康唑---药动学特点

氟康唑胶囊联合联苯苄唑溶液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氟康唑胶囊联合联苯苄唑溶液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 临床研究 •73氟康唑胶囊联合联苯苄唑溶液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疗效观察于凤真(兖矿集团总医院皮肤性病科,山东 邹城 273500)【摘要】目的 探讨氟康唑胶囊联合联苯苄唑溶液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94例皮肤浅部真菌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给予氟康唑胶囊联合联苯苄唑溶液治疗,每周随访患者,疗程满时进行复诊,镜检皮损处真菌并观察临床疗效,及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本组294例患者,毛囊炎痊愈率70.00%(28/40);花斑癣痊愈率91.67%(66/72);手足癣痊愈率84.85%(56/66);体股癣愈率91.38%(106/116);平均愈率87.07%(256/294)。

本组294例患者有10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有4例局部有灼烧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14/294)。

结论 氟康唑胶囊联合联苯苄唑溶液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氟康唑胶囊;联苯苄唑溶液;皮肤;浅部真菌病中图分类号:R5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19-0073-02皮肤浅部真菌病简称为“癣”,是常见的皮肤病疾病[1],遍布世界各地,临床一般采用系统治疗、局部治疗等方法[2],但单纯的内在或外在用药效果并不如意[3],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对收治的294例皮肤浅部真菌患者给予氟康唑胶囊联合联苯苄唑溶液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94例皮肤浅部真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存在典型的临床表现,其中男178例,女116例;年龄15~70岁,平均(32.44±3.57)岁;病程2周~10年,平均(9.1±0.8)年;40例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72例花斑癣,66例手足癣,116例体股癣。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评估研究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评估研究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评估研究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

该病主要表现为红色丘疹、脓疱和瘙痒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

本研究主要关注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两种抗真菌药物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效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100名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

一组患者使用伊曲康唑治疗,另一组患者使用氟康唑治疗。

治疗周期为2周。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观察了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了真菌学检查。

治疗结束后,我们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使用伊曲康唑治疗的患者中,有42人(84%)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真菌学检查结果显示有38人(76%)的真菌清除。

而使用氟康唑治疗的患者中,有36人(72%)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真菌学检查结果显示有32人(64%)的真菌清除。

我们还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

使用伊曲康唑治疗的患者中,有2人(4%)出现了轻微的胃肠道不适,但无需特殊处理。

使用氟康唑治疗的患者中,有4人(8%)出现了轻微的头痛,也无需特殊处理。

本研究表明,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但相比之下,伊曲康唑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因此,我们认为伊曲康唑是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更优选择。

然而,本研究仅为一项临床观察,仍需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来验证伊曲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优势。

同时,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因此,在推广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之前,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

在探索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时,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两种抗真菌药物的比较,我们期望找到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症状并根除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研究设计了一种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了100名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

氟康唑片应用于浅部真菌病中的效果分析

氟康唑片应用于浅部真菌病中的效果分析

陆亚彬 , 任延 豆 , 张春燕 , 等. 五水头孢 唑啉钠 致不 良反应 6 例分 析 . 人民军医 , 2 0 1 2 , 5 5 ( 4 ) : 3 4 6 .
rL rL
尤其 是基层 医务人员 : ①必须谨 慎询 问是否有药物过敏 史 ,
r} rL

]j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复方苯甲酸软膏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820治疗患者外搽该软膏于患处l2次d连续用药10d有浸渍糜烂患者先采取01雷佛努尔溶液湿敷每5分钟更新一次纱布待糜烂部位好转后再使用复方苯甲酸软膏外搽
中国现代 药物应 用2 0 1 5 年6 月第9 卷第 1 l 期
C h i n J M o d D m g A p p l , J u n 2 0 1 5 , V o 1 . 9 , N o . 1 1

1 6 5・
上, 不 同程度 的痛苦 。一般 五水头孢唑啉钠 引起 的 胃肠道反 不 良反应者 , 必须立 即停止使用 , 进行 对应处理措施 ; ⑥对 应 可通 过有效的 、必要 的干预措施 避免。但不是所有患者均 会 引起 胃肠道反 应 , 其往 往与个人体质有关 。之前 的相关报
【 关键 词 】 氟康唑 片 ; 复方苯 甲酸软膏 ; 浅部 真菌病 ; 效 果
D O I :1 0 . 1 4 1 6 4 / j . c n k i . e n l 1 - 5 5 8 1 / r . 2 0 1 5 . 1 1 . 1 0 8
真菌病 可以根据感染 的层 面分为全身 、皮 下与浅表 , 临
氟 康 唑 片 应 用 于浅 部 真 菌 病 中的 效 果 分 析
李 忠 明 孙凯 亮 周春 红

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ICU真菌感染的有效性

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ICU真菌感染的有效性

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ICU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富丽【摘要】目的:对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ICU真菌感染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50例。

两组均行氟康唑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证明为真菌感染后开始抗真菌治疗,观察组在真菌干扰早期开始抗真菌治疗。

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调整用药,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0%,对照组总有效率58.0%,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ICU真菌感染的治疗,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的效果更好,能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值得推广。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1页(P111-111)【关键词】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ICU真菌感染;有效性【作者】富丽【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朝阳1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5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其不仅具有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还更容易受到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以成为ICU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之一,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

真菌干扰临床上不易确诊,确诊后用药的疗效也欠佳,相关的研究表明,早期经验性治疗ICU真菌感染能提升氟康唑的有效性,为了验证上述观点,本文特以100例ICU真菌感患者为例开展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下面为本次研究的具体报道。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例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

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在58~72岁,平均年龄(62±1.50)岁。

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在59~74岁,平均年龄(64±0.50)岁。

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ICU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ICU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药 物与临床 ・
中 国 医 药 导 报2 0 1 4 年 9 月 第1 1 卷 第 2 5 期
氟康 唑早期经验性治疗 I C U 真菌感染 的临床效果
鄢 雯
邢 书生 。
0 1 3 0 0 ; 2 . 解放 军第 二六 一 医院 , 北京 1 0 2 2 0 2 1 . 首都 医科 大学 燕京 医学 院生 化教研 室 , 北 京 1
临床证 据证 明为真 菌感 染后 给予 氟康 唑行抗 真 菌治疗 , 观察 组患 者在 真 菌感 染早 期 即行抗 真 菌治 疗 。两组 患者
治疗 均应用 氟康 唑 , 时 间为 1 4 d , 治 疗过程 中根 据 患者 肾功能 情况 调整 用药 剂量 。 对两 组 患者治 疗 的总有 效率 进 行 比较 。 结 果 对 照组 、 观察 组 的抗 真菌 感染 总 有效 率 分别 为 5 9 . 3 8 %、 9 1 . 4 3 %, 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义 ( P<0 . 0 5 ) 。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e v l a u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 f F l u c o n a z o l e i n e a r l y e mp i i r c a l t r e a t me n t o f f u n g a l i n f e c t i o n .
【 摘 要】目的 评 价氟 康 唑 早 期经 验 性 治 疗 I C U真 菌感 染 的临 床 效 果 。 方 法 回顾 性 分析 解 放 军 第 二六 一 医 院
2 0 1 0年 1月~ 2 0 1 2年 1 2月收 治 的真 菌感 染患 者 6 7例 的 临床 资料 , 将 患者 分 为对 照组 和观 察组 。对 照组 患 者在

口服氟康唑胶囊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495例.docx

口服氟康唑胶囊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495例.docx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Kaposi肉瘤组织中类疱疹病毒DNA聚合酶链反应检测Kaposi肉瘤组织中类疱疹病毒DNA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年第4期第31卷论著摘要作者:夏建新占部和敬堀嘉昭单位:130041 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皮肤科(夏建新);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皮肤科教室(占部和敬堀嘉昭)近年来,国外许多研究结果认为Kaposi肉瘤与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6型、乙肝病毒、支原体等感染有关[1]。

Chang等[2]发现Kaposi肉瘤患者皮损有类疱疹病毒(HHV-8),并测定出其碱基排列顺序。

为此,我们用一针对HHV-8基因的引物进行扩增,以研究HHV-8感染与Kaposi肉瘤发病的关系。

一、材料和方法(一)标本来源: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皮肤科及病理科近10年明确诊断为Kaposi肉瘤1例(抗HIV抗体阳性),临床可疑Kaposi肉瘤2例(1例抗HIV抗体阳性,另1例阴性),血管肉瘤、化脓性肉芽肿各1例。

(二)实验方法:1.模板DNA的制备:将标本切成10μm厚度,移至1.5ml的微离心管中,用二甲苯脱蜡、无水乙醇脱二甲苯后真空干燥20分钟,取含200μg/ml蛋白酶K的50mmol/L TE缓冲液100μl加入标本中,37℃过夜,混匀后95℃加热10分钟灭活蛋白酶K,然后15?$000r/min 10分钟,PCR反应时取上清液10μl。

2.寡聚核苷酸引物[2]:引物1:5′AGCCGAAAGGATTCCACCAT3′,引物2:5′TCCGTGTTGTCTACGTCCAG3′,这对引物扩增的片段为233bp。

3.PCR扩增:采用50μl反应体系,其中包括0.5μl Taq DNA聚合酶(5U/L),4μl dNTPs(每种dNTP 0.2mmol/L),0.5μl的引物1及引物2(0.4nmol/L),10μl模板DNA,10×PCR反应缓冲液5μl(含MgCl2、KCl、Tris-Cl、Triton X-100),无菌双蒸水29.5μl,混匀后其表面覆盖一滴石蜡油,在PCR自动循环仪上按下列条件进行循环:①94℃5分钟,58℃5分钟,72℃2分钟;②94℃1分钟,58℃1分钟,72℃1分30秒,共38个循环;③94℃1分钟,58℃1分钟,72℃1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真菌学疗效 :真菌学清除为真菌镜检和培养呈阴性 ,未清 . 6
除为真 菌镜检 和培 养呈 阳性 。
2 结果
2 两 组患者 治疗 效果 比较 :见表 1 . 1 。
表 1两组患者Biblioteka 疗效果 比较 ( ) 例 ① 皮 肤 浅部 真 菌病 患 者 ;② 无 严 重 肝 肾功 异 常 者 ;③ 无 精 神 障
47 6
观察 组 7 患 者表 现 为 腹胀 、腹 痛 ,4 患 者 表 现 为轻 度 腹 例 例 泻 ,3 患 者表 现为 轻度 皮疹 。对 照组 2 患 者表 现为 用药 局部 灼 例 例 热 ,对 症处 理后 消失 ,未影 响 继续 治疗 。
皮 质 激素 ( C H )反应 。本 研究 结 果 显示 ,观 察组 采 用 氟康 A T 唑 胶 囊 内 服 的 同时 ,加 用 萘 替 芬 酮康 唑 乳 膏 外 用 治 疗皮 肤 浅 部 真 菌病 ,总有 率 为8 .0 7 %。 比单纯 外 敷用 药 ,疗 效 明显 提高 ( 5 P <0 5 . ),且 治疗 疗 程 明显 缩短 ,差异 有 统计 学 意义 。但 是 不 良 0
萘替 芬酮 康唑 乳膏 ,局 部涂 擦病 轻 柔 片刻 ,1 /。 1 为 1 疗 次 d 5d 个
程 。对 照组 采用萘替 芬 酮康唑 搽患 处并 轻揉 片刻 ,2 , ,1 为  ̄/ d 5d 1 个疗程 。观 察组定 期检 测肝功 能 。
表2患者起效时 间、治疗疗程及不 良反应发生率 ( 毒 )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显著性 比较采用 x 检
验 ,以P . 为差 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00 5
个 月 。其 中手 足 癣 4 例 , 体股 癣 4 例 ,花斑 癣 3 例 。对 照组 7 3 8 18 2 例患者 ,其 中男 8 例 ,女4 例 ;年 龄 1 6 岁 ,平均 ( 41 2 6 2~ 8 3.
JA I NG ah  ̄ NG o gDemaoo yC nr l s tl Y- u DE Yn ( r tlg , e t Hopi a a
o i u n un gS h a S i n 2 0 0 fS h a S i n , c u n u i c i i n g6 9 0)
Ab ta tOb et eT i u s h l ia c r v f c f u o a oetea ys i h l w fn u . to s rt s et es d s g sr c: ici ods s eci c l uNiee et c n z l rp knsal g s v c t n of l h o u Meh d er p ci t yui A o v u n
46 6
吉林医学2 1年1 0 月第3卷第3 1 2 期

药 物 与 临床 ・
氟康 唑治 疗皮 肤浅部真 菌病 临床 对照研 究
蒋亚辉 , 邓 勇 (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皮肤科 ,四川 遂宁 690 ) 200
【 要】 摘 目的:探讨氟康唑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氟康唑治疗的18 2例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的临 床资料 ,并以同期采用萘替芬酮康唑治疗的1 8 2 例患者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 、疗程、临床疗效及不 良反应。结果 ;两
者 ;⑦ 合 并艾 滋 病 等其 他 严 重 疾病 的 ;⑧病 程 超 过 1 个月 的患 2
者。
注 :两 组 比 较 ,P<00 . 5
2 两组患者起效时间 、治疗疗程及不 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 , 2
表2 。
1 治 疗 方 法 :观察 组 采 用 氟康 唑胶 囊 口服 ,05g 1 d . 2 . , 次/ ;
为 :浅 表 、皮下 和全 身 。浅 部真 菌病 流行 颇广 ,遍 布在 世 界各 地 区。浅 表真 菌病 涉及 表皮 、毛发 和 甲的感染 ,由小 孢子 菌 、毛 癣 菌 、念珠 菌和 马拉 色菌感 染 引起 】 床多 采用局 部用 药 治疗 , 。 。临
但 是效果并 不 理想 。
在肝。 肾功能损伤者仍非禁忌 ,而。 肾功能下降者可按肌清除率适
碍 等 影 响治 疗 的疾 病 ;④ 均 为初 次 治疗 病 例 。排 除标 准 :①就
诊 前 1 月 内有 系统 内服 和局 部 用 过 抗 生 素 者 ;② 继 发细 菌 感 个 染 者 ;③ 妊 娠 哺乳 期 妇 女 ;④ 咪 唑 类及 丙 烯 胺类 药 物 过 敏者 ;
⑤ 合 并 皮 炎 、湿 疹 或 泛 发性 皮 肤 病 者 ;⑥ 不 能坚 持 用 药及 随访
反 应 的 发 生率 明显 提 高 ,应 引 起 临 床 的 足够 重 视 。不 良反 应 :
3 讨 论
浅部真 菌病 是皮 肤科 常见 病 ,病情 易反 复 。根据 感染层 面分
在 皮 肤 真 菌感 染 中 , 由于 使 用 剂量 小 、疗 程 不 长 ,氟康 唑 极 少 出现 不 良反应 。其 不 良反 应 主 要 为 胃肠 反 应 及 个 别 引起 皮 疹 ,
>00 ) u te bev t ngo pa vre e c o t e 曲e a a o c n o go pt iee cs e ent o p r s t t a y . . t sra o u e a t n ae w r h rh n h t f o t l ru , e f r e t e e ru s e t i i l 5B o h i r d sr i r s e i t t r hd n b w h g a asc l s n c n P . ) o c s nT esm i f o o io e i n rl pc l a f c v l i rv esi s a o n u ,u te i i a t <0 5 . n l i h a e n o mp sinm d ie a yt i re et e o et n h l w f g s t h g f ( i 0 C u o k d c t c o l o acl i y mp h k l u B
当调 整 用量 ,也 仍安 全 。
氟 康 唑 是新 一 代 的三 唑抗 真 菌 素 药 ,对 真菌 的麦 角 固 醇 的 生 物合 成 抵 制 力 强 大 ,并 具 有 高 度 选 择 性 ,且 水 溶 性 良好 ,可 口服及 静 脉 推 注 。 口服后 的生 物 利 用 度甚 高 ,体 内外 抑 真 菌 力
e e t n ea v rerat n . sls wogo p f ains ewentea et f c o tt t al sg i cn i eec o tat ru ( f c dt d es ci s ut T ru s p t t t e rp ui e e t t aii l inf at f rn ec nrs o p 尸 a h e o Re o e b h c n s sc y i d g
a v rer a to aewilic e s , o l r u ee o g atn in. d es e cin rt l n ra eSh u da o s n u h t to e
Ke wor : u o a o eN a htae eSkn s al w u g ; nr le lnc l e e r h y dsFlc n z l; p h ln ; i h lo f n usCo to ldci ia sa c r
组患 者治 疗效 果组 问 比较 ,差异无 统 计学 意义 ( >O 5 P . )。但是 观察 组不 良反 应发 生率 明显 高 于对照 组 ,组 间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0 尸
<O0 . 5)。结论 :应用同一种成分药物内服加外用可有效提高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疗效 ,但是不 良反应发生率也会大幅增加 ,应引起临
1 疗效判定 :治愈 :症状 、体征完全7 失 ;显效 :症状、体 . 4 肖
征明显改善 ≥6 %;好转 :症状 、体征改善 ≥3 %;无效 :症 0 0 状、体征改善<3%。百分率计算方法 : ( 0 治疗前总分一 治疗后总
分 ) 治疗 前总 分 ×10 / 0 %。
1 统计 学方 法 :采用 S S 1 统 计处 理 软件 对所 得数 据进 行 . 5 P S1, 0
i o a o et rp f1 8c s so p t n s t s n s al f g i c ln o ma o , s a hh ln ei n in k t n e l f c n z l e a yo 2 a e f ai t wi i h l w n i l ia f r ti nByu ig n p t ae 9p r d a dt eF n eo eh at u h e h k o u cn i n o h h f r e t ame t f1 8p in sa o t l r u , h o aio f wo g o p f ain s n e t n fe t cig p ro ,l ia c r t e o e t n 2 a e t sc nr o p T e c mp r n o r u so t t, d t a h t r o t og s t p e a r me t fc - t ei dci c l u a i e a n n v
1 监 测 指标 及 方法 :用 药时 记 录患 者 症状 和 体 征及 真菌 镜 检 . 3
情 况 ,每周 复诊 1 ,观察 记 录症 状 、体征 、不 良反 应 。停药后 1 次 周 和4 周后 进 行疗 效判 定 。记 录两 组 患 者 的起效 时 间 、治疗 疗 程
吉林 医学2 1年 1 0 1 月第 3卷 第3 2 期
±37 )岁 ;病 程2 ~l个 月 ;体股 癣 5 例 ,手 足癣 3 例 ,花 0d 2 1 7 斑 癣4 例 。所 有 病 例症 状 典 型 ,皮 损 多 表现 为 红 斑 、丘 疹 、水 0 疱 、鳞 屑 、浸 渍 、糜 烂 、结痂 、苔 藓 样 变 、部 分 有脱 屑 及 色 素 沉 着 ,瘙 痒 ,部分 有 疼 痛 ,真菌 学 镜 检确 诊 阳性 。入 选 标 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