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部真菌病

合集下载

210944303_浅部真菌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医治疗对策

210944303_浅部真菌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医治疗对策

㊃继续教育㊃浅部真菌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医治疗对策方婷婷1何伊能1王慧1傅宏阳2李园园2曹毅2陶茂灿2(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310000;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杭州310000)ʌ关键词ɔ浅部真菌病;抗真菌药物;中医药;治疗对策ʌ中图分类号ɔ R756ʌ文献标志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23)18-0038-04浅部真菌病是主要由皮肤癣菌侵犯皮肤角质层㊁毛发和甲板等部位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㊁病程长㊁易复发等特点[1-2]㊂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抗真菌药物大致包括以下五种:唑类㊁丙烯胺类㊁棘白菌素类㊁氟胞嘧啶类和多烯类[3]㊂这些抗真菌药物虽然具有抗菌效果明确㊁疗效显著等优点,但也因耐药性㊁抗菌谱相对较窄㊁疗程长等问题,限制了它们在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广泛运用[4-5]㊂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资源宝库,治疗真菌疾病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广谱抗菌作用,且毒副作用小,不易耐药[6]㊂文章归纳了目前临床上治疗常见浅部真菌病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中医药在此方面的治疗思路及对策㊂1西药治疗常见浅部真菌病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浅部真菌病按发病部位可分为头癣㊁体癣㊁股癣㊁手癣㊁足癣㊁甲真菌病等[7]㊂临床上因发病部位及症状的不同,它们的具体用药方式也不尽相同,其中手足癣㊁体癣和股癣以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而头癣和甲真菌病则以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8]㊂虽然抗真菌西药为临床主流用药,但在具体治疗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现归纳总结如下㊂1.1手足癣外治疗效欠佳且易复发手足癣为门诊常见病,我国南方地区温度㊁湿度较高,发病率可达50%~60%,复发率达5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4313);浙江省中医院曹毅名中医工作室(G Z S2020022)作者简介:方婷婷,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E-m a i l:704335135 @q q.c o m通信作者:陶茂灿,E-m a i l:t a o m a o c a n@163.c o m ~80%[9]㊂根据临床表现及特点上的差异,手足癣主要分成3种类型:水疱型㊁鳞屑角化型和浸渍糜烂型[1]㊂目前临床上治疗手足癣主要选择外用抗真菌药物,然而常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疗效不理想㊂如单纯外用药疗程长,患者不能坚持按时涂药,而影响疗效,导致复发率居高不下[10];角化型手足癣皮损角化增厚,外用抗真菌药物渗透性差,导致真菌难以清除,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11];另外,大多数常见致病菌均对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因此长期使用抗真菌制剂治疗手足癣可形成耐药而致疗效下降[12-13]㊂1.2甲真菌病治疗疗程较长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㊁酵母菌及其他霉菌引起的甲板和/或甲下组织的真菌感染性疾病[1]㊂治疗上常因外用抗真菌药物不容易进入甲板,且甲生长速度缓慢,治疗效果差,故常给予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但存在治疗周期较长的现象㊂此外,长期系统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还受到了肝肾功能㊁患者基础用药㊁胃肠道反应等诸多因素的限制[14-15]㊂因此,研究如何促进甲周微循环以提高甲生长速度,从而达到缩短疗程的目的是目前治疗甲真菌病的难点㊂1.3头癣患儿用药依从性较差头癣是指累及头发和头皮的皮肤癣菌感染,多见于儿童,严重者可发展为脓癣,经久不愈[16]㊂其治疗原则是以系统药物为主,局部外用药物为辅[17]㊂然而在临床治疗中父母常因担心系统抗真菌药物的毒副作用,降低患儿对抗真菌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影响疗效㊂1.4外用抗真菌药对特殊部位皮肤存在一定刺激性体股癣常外用抗真菌软膏制剂治疗,但由于其㊃8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2月第18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23,V o l18,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发生部位皮肤较为薄嫩,如皮肤皱褶㊁阴囊及股部等,因而在使用软膏制剂时容易出现接触性皮炎[18]㊂浸渍糜烂型足癣伴渗出者常外用抗真菌溶液制剂治疗,临床中由于一些溶液制剂刺激性较大,疼痛明显,导致患者难以耐受[19]㊂2中医药治疗常见浅部真菌病的思路及对策中医学上对浅部真菌病的认识由来已久,并且在浅部真菌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㊂中医学称浅部真菌病为 癣 ,认为癣的病因在于风㊁湿㊁热㊁虫毒外袭人体,郁于腠理,淫于皮肤所致㊂治疗上包括外治法和内治法,总体以清热祛风除湿㊁杀虫止痒为主要原则[20]㊂其中外治法种类繁多,外用药物所使用的剂型多样,并且针刺㊁灸法等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中也发挥出重要作用,内治法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选方用药,针对不同中医证型则各有偏重㊂2.1中医药治疗手足癣疗效佳且可降低复发率中医认为手足癣主要病因为湿热虫毒,因湿邪粘滞而易致病情缠绵,反复难愈㊂治疗多以清热燥湿㊁杀虫止痒类外用药物为主,此类药物大多被证明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并且抗真菌中药的联用还可以提高疗效和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6,21-22]㊂在剂型上常使用醋剂和洗剂,应用方便,直达病灶,疗效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㊂谭城教授自拟的苦矾浸足方(主要成分有苦参㊁大黄㊁土荆皮㊁蛇床子等)具有清热解毒㊁杀虫止痒㊁燥湿收敛之功效,外洗治疗趾间糜烂型足癣见效快,疗效显著,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病例[23]㊂颜志芳等[24]研究发现醋泡方(主要成分为皂角㊁大枫子㊁地骨皮㊁明矾等)治疗角化型手足癣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特比萘芬乳膏组,且复发率低于特比萘芬乳膏组㊂药理学研究证实这几味中药均对皮肤癣菌有一定抑制作用,醋能软化皮肤角质层,促进药物吸收,又能改变局部微环境,使之不利于真菌生长㊂诸药合用可有效治疗角化型手足癣,并且能降低复发率㊂2.2中医药辅助治疗可缩短甲真菌病疗程目前中医治疗甲真菌病以外治为主,包括浸泡法㊁涂药法㊁拔膏法和针灸疗法等[25]㊂若外治效果差,病程日久,肝血亏虚,血不荣筋,应以补养肝血为法,处方中药内服,选用补肝汤或当归补血汤加减化裁,也可按病变部位加用引经药,如发于指甲可加用桂枝㊁姜黄,发于趾甲可加用牛膝㊁木瓜等,以此达到改善患者体质,促进甲的生长的目的[26-27]㊂徐光勇等[28]研究推测甲癣洗剂(主要成分为丁香㊁川椒㊁蛇床子㊁地肤子㊁葱白根等)在有效治疗甲癣同时还具有促进甲癣患者甲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丁香等辛温药物善于温阳通络,促进甲周微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从而加速甲生长㊂李世珍先生[29]认为爪甲秉肝之余气而生,赖肝之阴血所养,若肝阴亏虚可致爪甲缺乏濡养,则易生甲癣㊂治疗上取太冲(肝经原穴),三阴交(主阴血)㊁合谷(通经活络),诸穴共施可充养肝阴,故爪甲得养,手足甲癣得愈㊂王萍教授予补益气血类药物治疗甲癣,患者气血得充,甲局部环境也随之得以改善,病甲迅速痊愈[30]㊂中医药辅助治疗甲真菌病,可加速患者甲生长,缩短疗程,避免长期系统使用抗真菌药物对肝肾等脏器造成的损害,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㊂2.3中西药联用治疗头癣可提高疗效和患者依从性中医治疗头癣以外治为特色,常用方法为 剪㊁洗㊁涂㊁敷 ,治疗顺序当先剪除头发,洗净痂皮后涂油剂,再外敷膏剂或散剂[31]㊂其中临床单验方有鲜苦楝子熬油涂搽;露蜂房研末后,猪油调膏涂搽;槐花花蕾微炒研末,食油调搽等[25]㊂经验复方制剂有复方土槿皮洗剂(主要成分有土荆皮㊁苦参㊁野菊花㊁生百部㊁蛇床子等)和复方苦百洗方(主要成分有苦参㊁明矾㊁艾叶㊁川椒㊁黄连等)[32]㊂孙晓莉等[33]采用复方土槿皮酊外搽治疗小儿头癣疗效满意,总有效率高㊂另外,相关临床研究还证实了中西药联用(如黄柏洗剂联合复方酮康唑软膏)治疗头癣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复发,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34]㊂由此可见,中药治疗头癣疗效确切,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更佳,还能减少系统抗真菌药物的用药量和毒副作用,因而有助于提高头癣患儿临床用药的依从性㊂2.4中药外治对皮肤刺激性小中药外治常用剂型有水煎剂㊁散剂㊁混悬剂㊁油剂和软膏等,临床上根据发病部位和皮损症状灵活选用不同剂型的中药,可减少皮损处的皮肤刺激反应[20]㊂张昌秦等[35]研究发现外用六一散加枯矾治疗足癣效果显著,能够加速创面愈合,且对皮肤刺激性小,可使皮损处皮肤干燥舒爽㊂王东等[36]研究发现中药塌渍洗剂(主要成分为黄连㊁黄柏㊁马齿苋㊁双花等)对细菌㊁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均有较好的㊃9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2月第18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23,V o l18,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抑制和杀灭作用,同时该洗剂还具有改善皮肤循环㊁清洁肌肤的疗效,作用温和,对于薄嫩部位真菌感染(如股癣)没有明显刺激性㊂2.5中药对西药有增效作用中药㊁西药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㊂例如麝香草酚与氟康唑联合使用可降低氟康唑对烟曲霉和红色毛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 I C)[37];覆盆子醇提物与唑类药物单独外用时对耐药念珠菌的抑菌作用均较弱,但两者合用后对耐药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增强[38];黄连解毒汤与特比萘芬㊁伊曲康唑㊁氟康唑联用,显著降低了这三种西药对须癣毛癣菌和白念珠菌的平均M I C值,并且分级抑菌浓度(F I C)指数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与西药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39]㊂目前研究发现较多中药活性成分㊁单味中草药及中药复方制剂与西药联用均可产生协同作用,加强抗真菌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40]㊂3结语中医药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不易耐药;外用剂型多样,皮肤渗透性强,刺激性小;与西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疗程,降低复发㊂现代医学将抗真菌中药分为中药单药㊁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复方制剂,经实验研究表明这些抗真菌中药的作用机制主要为破坏真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抑制真菌芽管和生物膜的形成,干扰真菌细胞的能量代谢,影响蛋白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41]㊂近年来,抗真菌中药制剂已广泛应用于浅部真菌病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中药成分较为复杂,大部分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深入研究中药抗真菌的作用机制,并开发出更多具有抗真菌作用的新药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42]㊂参考文献[1]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84,87,89.[2]潘桂娟.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喻昌[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17.[3]B H A T T A C H A R Y A S,S A E-T I A S,F R I E S B C.C a n d i d i a-s i s a n d m e c h a n i s m s o f a n t i f u n g a l r e s i s t a n c e[J].A n t i b i o t i c s(B a s e l),2020,9(6):312.[4]B O O NM E P,K A E W B A N J O N G J,AMN U A I K I T T,e t a l.M i c r o e m u l s i o n a n d m i c r o e m u l s i o n-b a s e d g e l s f o r t o p i c a l a n-t i f u n g a l t h e r a p y w i t h p h y t o c h e m i c a l s[J].C u r r P h a r m D e s,2016,22(27):4257-4263.[5]L A G U S B,Y E J E L L A R P,B H A N D A R E R R,e t a l.D e-s i g n,s y n t h e s i s,a n d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a n d a n t i f u n g a l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n o v e l t r i f l u o r o m e t h y l a n d t r i f l u o r o m e t h o x y s u b s t i t u t e d c h a l-c o n ede r i v a t i v e s[J].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s(B a s e l),2020,13(11):375.[6]高璐,吴建美,刘登宇,等.中药合剂对皮肤浅部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36(1):32-36.[7]何晓玥,余霞,秦嘉,等.皮肤镜在皮肤真菌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微生物与感染,2021,16(6):403-408.[8]K O V I TWA N I C H K A N O N T T,C H O N G A H.S u p e r f i c i a lf u ng a l i n f e c t i o n s[J].A u s t J G e n P r a c t,2019,48(10):706-711.[9]王爱平,高露娟,席丽艳,等.足癣患者治疗现状调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9(6):335-338.[10]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科普版2022)[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2):89-93.[11]张璐璐,沈永年,王晓红,等.藿黄浸剂对角化过度型足癣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体外抗真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4):217-219.[12]盛艺婕,刘瓦利.中药外治法治疗角化过度型手足癣研究现状[J].北京中医药,2014,33(10):791-793. [13]杜霞.真菌耐药机制及治疗对策的研究进展[J].感染㊁炎症㊁修复,2022,23(1):61-64.[14] G U P T A A K,P A Q U E T M,S I M P S O N F C.T h e r a p i e s f o r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J].C l i n D e r m a t o l,2013, 31(5):544-554.[15]余进,朱红梅.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1):1-7.[16] N G U Y E N C V,C O L L I E R S,M E R T E N A H,e t a l.T i n e ac a p i t i s:A s i n g l e-i n s t i t u t i o n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r e v i e w f r o m2010t o2015[J].P e d i a t r D e r m a t o l,2020,37(2):305-310. [17]余进,朱敏.中国头癣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修订版)[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14(1):4-6.[18]陈雪雯,陈裕充,温海.部分新型外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1): 55-58.[19]闫隽,李文彬,赵一丁,等.皂白散治疗足癣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20,26(14):67-70.[20]陈红风,秦国政,陈明岭,等.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48-149,159.[21]王海亮,景瑛.中药癣酊联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手足癣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4):84-86.[22]孙国琳,阎雪莹.中药抗真菌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5,28(2):295-297.[23]李媛媛,刘霞,张乐其,等.中医有关趾间型足癣的论述及苦矾浸足方经验分享[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7,12(5): 298-300.[24]颜志芳,沈冬,盛艺婕,等.醋泡方外用治疗角化型手足癣120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刊,2017,52(2):74-78.[25]禤国维,范瑞强.中医皮肤性病科治法锦囊[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119,125-127.㊃04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2月第18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23,V o l18,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6]佘远遥.中医特色治疗皮肤病[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38.[27]李红毅,陈达灿.皮肤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68.[28]徐光勇,周春英,孙龙,等.甲癣洗剂对正常指甲生长速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10): 938-939.[29]李世珍.手足甲癣案[J].中国针灸,2002,22(5):66.[30]张会娜.王萍扶正法治疗甲真菌病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6):3407-3409.[31]蒋岚,孙丽蕴.中医古代文献对于头疮的病名释义及证治述要[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123-127. [32]肖国士,潘开明.皮肤病名医医案精选[M].北京名医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7:28-29.[33]孙晓莉,李宗民.中药酊剂外搽治疗小儿头癣85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3):91. [34]张丽丽.黄柏洗剂联合复方酮康唑软膏治疗小儿头癣22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5):70-72. [35]张昌秦,陈逸梦,林雪娟.六一散加枯矾治疗脚湿气50例[J].光明中医,2015,30(7):1446-1447.[36]王东,王强,任凯芳.中药塌渍合并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治疗股癣6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0):21-22.[37] K H A N M S,A HMA D I,C AM E O T R A S S.C a r u m c o p t i-c u m a nd T h y m u s v u l g a r i s o i l s i n h i b i t v i r u le n c e i n T r i c h o-p h y t o n r u b r u m a n d A s p e r g i l l u s s p p[J].B r a z J M i c r o b i o l, 2014,45(2):523-531.[38]张石群,林辉,苗琦,等.覆盆子提取物联合唑类药物抗真菌活性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1):4-7. [39]陶茂灿,夏修蛟,曹毅.黄连解毒汤体外抗真菌活性及其与西药的联合药敏试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3):585-587.[40]王莉,茅伟安,吴建华.药用植物源抗真菌药增效剂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9(4):248-251. [41]夏雅静,吴永卓,雷佳银,等.我国中草药抗真菌的回顾性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9,41(1):26-29. [42]王玉连,吴建华.中药抗真菌作用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8,39(9):638-642.[收稿日期]2022-04-30[本文编辑]卫凤莲(上接第23页)[6]A G A RWA L G,G A B R A N I R.A n t i v i r a l p e p t i d e s:i d e n t i f i-c a t i o n a nd v a l i d a t i o n[J].I n t J Pe p t R e s T h e r,27(1):149-168.[7]M E R C E R D,T O R R E S M,D U A Y S,e t a l.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t e s t i n g o f 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p e p t i d e s t o b e t t e r p r e-d i c tef f i c a c y[J].F r o n t C e l l I n f e c t M i c r o b i o l,2020,10:326.D O I:10.3389/f c i m b.2020.00326.[8]C H E N C,L U T.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c h a l l e n g e s o f a n t i m i c r o-b i a l p e p t i d e s f o r t T h e r a p e u t ic a p p l i c a t i o n s[J].A n t i b i o t i c s(B a s e l),2020,9(1):24.[9]黄小建,李跃龙,戚南山,等.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J].动物医学进展,2020,41(12): 115-119.[10]李云香,姚倩,任玫,等.抗菌肽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9,40(9):98-103.[11]徐珂,张丽萍,张园园,等.微生物源抗菌肽表达系统研究进展及改造策略[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9,40(5): 454-460.[12]陈亮,李瑞静,黄亮,等.微生物抗菌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杂志,2017,53(2):15-19. [13] P I S O S C H I A,P O P A,G E O R G E S C U C,e t a l.A n o v e r-v i e w o f n a t u r a l 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s r o l e i n f o o d[J].E u r J M e dC h e m,2018,143:922-935.D O I:10.1016/j.e j m e c h.2017.11.095.[收稿日期]2021-08-02[本文编辑]陈雪红㊃14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2月第18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23,V o l18,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皮肤病知识及用药ppt课件

皮肤病知识及用药ppt课件
21
皮肤病---浅部真菌病---体股癣
• 临床表现:见附图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皮肤病---浅部真菌病---体股癣
• 治疗原则 一、以外用单方软膏为主。 二、效果不理想,可以二种单方外 用药交替使用。 三、对于感染面积较大,反复发作 者,可加用口服抗真菌药品。
花粉、宠物等 • 主动控制不要搔抓皮肤 • 温水洗浴不超过20分钟 • 忌用肥皂,特别是碱性皂外洗。
45
皮肤病---荨麻疹 ---概述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 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 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46
皮肤病---荨麻疹 病因及发病机理:
常见病因:有食物、药物、感染、、冷、 热、日光、磨擦等以及动物、精神因素、 内脏和全身疾病等。有大部分患者找不 到病因。
34
皮肤病---浅部真菌病---花斑癣
病因及发病机理 :
一、本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青壮年多发。 二、皮损为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斑,,形态 可为点状、钱币状或融合成片。 三、 发病较缓慢,有时皮损可呈现多种颜色 如灰白色、淡黄色、淡红色、褐色或肤色, 状如花斑,如雨滴状分布。四、一般无自觉 症状,部分有痒感。常持续数年,冬轻夏重 。
痒,夜间加剧,抓破后可引起感染。但容易转为慢性, 且反复发作。
二、亚急性期:皮损部位出现水疱,不同程度的皮
肤 增厚,伴有严重瘙痒.(亚急性期常是急性期缓解 的过程或是向慢性过度的表现)。
三、慢性期:皮肤有结痂、脱屑,伴有严重瘙痒.
常可急性发作,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
43
皮肤病---湿疹、皮炎
治疗原则:
5

浅部真菌病治疗及护理

浅部真菌病治疗及护理

饮食调理
增加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
01
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辛辣、油腻、
02
高糖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保持饮食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
03
病从口入 适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
04
助于身体新陈代谢和毒素排出
心理疏导
01
02
03
04
Hale Waihona Puke 倾听患者的心声, 了解他们的心理
x
浅部真菌病 治疗及护理
目录
01 浅部真菌病的概述 02 浅部真菌病的治疗方法 03 浅部真菌病的护理措施
1
浅部真菌病的 概述
发病原因
01
皮肤损伤:皮肤破 损、擦伤、抓伤等
02
03
接触传染:与患者 或携带者直接或间
接接触
04
环境因素:潮湿、 高温、通风不良等
免疫力低下:营养 不良、疾病、长期
使用抗生素等
3
浅部真菌病的 护理措施
皮肤清洁
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 温水和温和的沐浴露清 洗皮肤,避免使用刺激 性较强的清洁产品。
01
定期更换毛巾:毛巾容 易滋生细菌,建议定期 更换,并保持毛巾干燥。
03
02
避免过度清洁:过度清 洁可能导致皮肤干燥、 敏感,反而不利于皮肤 健康。
04
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 与他人共用毛巾可能导 致交叉感染,增加浅部 真菌病的风险。
STEP4
临床症状:观 察患者皮肤、 毛发、指甲等 部位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 进行真菌培养、 镜检等检测
皮肤活检:对 可疑部位进行 皮肤活检,观 察真菌形态
影像学检查: 如X光、CT等, 排除其他疾病 可能

蟹黄肤宁软膏:治疗浅部真菌效果好

蟹黄肤宁软膏:治疗浅部真菌效果好
中颇为 多见 。病 因虽多 ,但 大 多是 气血 运行不 畅 ,形 成气滞 血 瘀 ,冲任 失 调所 致 。 “不通 则 痛 ”.故 本 处 方 立 足 于 气 调
则血行 ,血行则 气顺 ,用药 多 淡褐 ,加 炮姜 6克 ,乌药 12克 ; 入肝 、脾 二经 。以香燥理 气之 小腹 两侧 刺痛 ,血 色鲜 红 ,加 香 附 、木 香 、延 胡索入肝 、脾 丹 皮 、 焦 山栀 各 1O克 ,去 大 安 以行 气止 痛 ;川 芎、红花 、赤 桂 ;血量 多,加 艾叶炭 ,去红 芍、丹参、泽兰多入肝经,均 花;经血有紫块 ,加莪术;经 为 行 血 活 血 之 品 , 血 行 则 气 色 淡 , 加 制 香 附 片 ; 经 后 隐 调 ,疼痛 自缓 ;大安 桂为 肉桂 痛 ,量 少质淡 ,加 炙黄 芪、补 中之 佳 者 ,皮 厚 、 油 重 、 气 骨脂各 12克 ;空痛腰 酸 ,加 巴 浓 ,能 温经 通脉 ,调 理 冲任 。 戟 天、菟丝子各 10克 ;经血淋 而且 香 附 、 延 胡 索调 血 中之 漓不畅 ,加 桃仁 12克 ;胁痛乳
国家 中药OTC甲类药蟹黄肤宁软膏,作为治疗 浅部皮肤真菌病的中药软膏剂 ,对于浅部皮肤真菌 病 ,尤其真菌感染反复发作者 ,疗效 肯定 。蟹黄肤 宁软 膏含有 螃蟹壳 、黄柏 、苦参 、昆布等 有效成 分 ,具有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的作用。经 国家 四大 临床药理基地严格测试 ,一般用药 2天后瘙痒即会减 轻 ,3~8天后红斑 、丘疹、水疱 、渗出、糜烂 、脱 屑等症状会得到 明显改善,2周即可痊愈。

气;丹参、红花行气中之血, 胀 ,加 川 郁 金 1O克 ,柴 胡 8 四 药为伍 ,并行不悖 。 临床 应 克 ,路路 通 12克 。 用 , 尚 须 结合 辨 证 ,灵 活加 减 ,每获 良效。

《2024年浅部真菌病及深部真菌病分离菌株细胞外水解酶活性测定》范文

《2024年浅部真菌病及深部真菌病分离菌株细胞外水解酶活性测定》范文

《浅部真菌病及深部真菌病分离菌株细胞外水解酶活性测定》篇一一、引言真菌病,根据感染深度可分为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

这两类疾病均由不同种类的真菌引起,其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各异。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细胞外水解酶活性的测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对浅部及深部真菌病分离菌株的细胞外水解酶活性进行测定,以期为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1)菌株来源:本研究所用菌株均为临床分离的浅部及深部真菌病病原菌。

(2)试剂与仪器:各种生化试剂、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显微镜、酶标仪等。

2. 方法(1)菌株培养与分离:将临床标本接种于特定培养基上,进行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2)酶活性检测:采用酶活性检测试剂盒,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细胞外水解酶活性的测定。

(3)数据分析:将所得数据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菌株的酶活性差异。

三、实验结果1. 浅部真菌病菌株的酶活性通过酶活性检测,我们发现浅部真菌病菌株主要产生蛋白酶和脂酶。

其中,某些菌株的蛋白酶活性较高,可能与其对皮肤角质层的破坏能力有关;而某些菌株的脂酶活性较高,可能与其在皮肤表面寄生和繁殖的能力有关。

2. 深部真菌病菌株的酶活性深部真菌病菌株主要产生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

这些酶在真菌侵入机体组织时,有助于其破坏宿主细胞,从而在体内繁殖。

我们发现不同菌株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各菌株的致病力和毒力有关。

3. 酶活性与菌株致病力的关系通过对比浅部与深部真菌病菌株的酶活性,我们发现深部真菌病菌株的酶活性普遍较高,这可能与它们在体内更强的生存和繁殖能力有关。

此外,我们还发现某些特定酶活性的菌株具有较高的致病力,这为今后研究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讨论本文通过对浅部及深部真菌病分离菌株的细胞外水解酶活性进行测定,了解了各菌株的酶活性特点及其与致病力的关系。

然而,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不同区域浅部真菌病及致病菌调查比较分析

中国不同区域浅部真菌病及致病菌调查比较分析
摘要 : 浅部真 菌病的致病菌的生态和流行 处于动 态变化过程 中, 国内外对浅部真 菌病致病菌种 的鉴 定、 临床诊 断 与治疗、 以及流行病学方面的研 究也越来越 多, 们将 近十几年 问国 内学者在 中国大陆不同 区域的所作病原 茵的变 我
迁 、 区动 态情 况和 具 体 疾 病 的研 据优势地 位。王冬 云等【 4 ] 对西安 19 9 9年一2 O 04 年问就诊 的浅部 真菌病 患者进行研究 , 共分离 出浅部致病真
菌 12 0株 , 中须 癣 毛癣菌 3 6株 ( 55 , 0 其 0 2. %) 红色 毛癣 菌
张 雅 沽 等 于 深 圳 地 区 19 一 2 0 年 5年 间 1 4 对 9 7年 01 2 6
4 华 南地 区
牛桃香 等[ 8 1 对兰州 地区 2 0 0 2年一 2 0 问的 1 4 o 3年 3例 4 临床标本进 行研究 , 结果发 现浅部真菌病 中, 以足癣 2 0例 3 (87 为 主 , 次 为 甲真菌 病 15例( 78 , 癣 8 3. %) 其 6 2. %)手 0例 ( 3 %)而 在致 病真菌 中则 以红色毛癣 菌 9 ( 3 %) 1. , 5 7株 4 . 为 9 主, 其次为须癣 毛癣 菌 6 5株(94 , 2 .%)念珠菌 3 株 (40 , I 1. %)
流行均处于动态变化过程 中 , 要求对浅部真菌病致病菌快速 准确的诊断与鉴定 , 以指导临床用药 、 防治复发和再感染 , 并 且 积累浅部真菌病流行病学资料 , 以利于深入研究。因此 对 浅部真菌病 的防治 日益受到人 们的重视 ,对致病菌种 的鉴 定、 临床诊 断与治疗 、 以及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 针对浅部真菌病 的地域性研究 , 中国医学科 学院吴绍熙 等【 2 0世纪 1 8 于 9 6年 、9 6年两 次在全 国 2 个 省 、 、 19 5 市 自 治区 4 0多个有 代表性的单位 对临床或现场确定 的致 病真菌 进行 了动态研究 。就病原菌的变迁 、 区动态情 况和具体 疾 各 病做 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发现与世界范围内流行趋势相符。 继吴 氏调查之后 全 国各地 学者也 开展 了一系列 的地区性浅 部真菌病及病原菌 的流行病学调查。

皮肤真菌病

皮肤真菌病
20/100
白癣
21/100
黑点癣(black-dot ringworm)
儿童及成人,以儿童为主。 皮损初起为丘疹,渐大成小片状灰白色鳞屑斑。
➢紫色T斑疹小,炎症轻。 ➢断发T斑疹大,炎症重。
毛发渐失去光泽、弯曲以至折断,病发刚出头皮经摩
擦即折断(低位断发) ,残发留于头皮内呈黑点状(故
名) ,镜检可见发内孢子,无菌鞘。
黄癣(tinea favosa)
黄癣俗称“瘌痢头” ,农村儿童多见。许兰氏T(癣 菌) 典型皮损为红斑、丘疹或小脓疱伴黄癣痂(硫磺色双 凹碟形痂,鼠尿臭,2~5mm,中央断发穿过)。 头发干枯、细黄、弯曲,断发参差不齐。黄癣菌溶组 织作用破坏毛囊常遗留萎缩性瘢痕,或黄癣痂压迫造 成毛囊萎缩,导致永久性秃发。发际边缘皮肤与毛发 多不受累,可有一正常发带。自觉轻度瘙痒。 广泛黄癣痂伴耳后淋巴结肿大。 黄癣菌侵犯面、颈、躯干称体黄癣。 黄癣菌侵犯指(趾)甲称甲黄癣。
24/100
脓癣
25/100
脓癣
26/100
诊断和鉴别诊断
镜检:黄癣发内菌丝,黄癣痂可见孢子和鹿角 菌丝。白癣菌鞘断发,可见发外密集成堆小孢 子。黑癣可见发内链状孢子。脓癣可见发内发 外孢子。
培养:病发、鳞屑或脓痂接种沙博培养基。黄 癣许兰黄癣菌生长,黑癣紫色毛癣菌、断发毛 癣菌生长,白癣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 偶见铁锈色小孢子菌生长。
42/100
足癣
43/100
足癣
44/100
浸渍糜烂型
45/100
足癣角化过度型
46/100
足癣鳞屑角化型
47/100
足癣水疱型
48/100
脚癣不是病,痒起来真要命
49/100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与常用药物介绍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与常用药物介绍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皮肤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及深部二大类。

浅部真菌病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等,临床很常见。

深部真菌病主要是皮下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限局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

这类外用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等。

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还有吗啉类阿莫罗芬和环吡酮胺等。

水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

剂型有乳膏、软膏、散剂、凝胶剂、溶液剂等(关于制型的选择)。

为了防止复发,治疗在感染症状消失后需再维持1~2周。

为了减轻炎症反应,抗真菌外用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成复合制剂,如益康唑曲安奈德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由于并用的是中效至强效激素,因此此类复方制剂不能用于皮肤薄嫩处,更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

如伊曲康唑一日100mg,连续15日,或100~200mg/次,一日2次,连续7天。

也可用特比萘芬250mg/日,1~2周。

头癣及其药物治疗头癣(tinea capitis)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

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性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以及脓癣。

头癣应采取综合治疗,即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剃发消毒联合应用。

各项措施需配合进行,不可偏废,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口服药物灰黄霉素为首选药,儿童一日15~20mg/kg口服,成人0.6~0.8g/日,分3次口服,连续服药3~4周。

若对灰黄霉素过敏或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采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口服。

伊曲康唑成人一日100~200 mg,儿童一日3~5 mg/kg,,餐后立即服用,疗程4~6周。

特比萘芬成人一日250mg,儿童体重小于20kg者,一日62.5mg,体重20~40kg,一日125mg,疗程4~6周。

浅部真菌病的健康教育

浅部真菌病的健康教育

浅部真菌病的健康教育浅部真菌病是一类常见的真菌感染疾病,主要包括指甲菌病、足癣、股癣等。

虽然这种病不会威胁生命,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和困扰。

因此,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预防和识别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对于浅部真菌病,我们需要了解它的传播途径。

这类疾病主要通过与感染者的皮肤或者是其精神、衣物、床被等日常物品的接触等途径传染。

因此,为了预防这种疾病,我们需要注意日常个人卫生,不与生病的人共用毛巾、洗脚盆、鞋袜等物品。

使用公共设施时,务必注意穿上鞋子,防止感染足癣等疾病。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这类疾病的症状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和诊治。

浅部真菌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剥脱,出现小水疱和瘙痒等症状,指甲菌病则会使指甲变形、变色且厚硬掉落。

患者在发现这类症状后,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正规的诊治,切勿盲目使用药物,以免造成自身药物过敏反应。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这类疾病的治疗方法。

浅部真菌病除了定期保持身体卫生外,还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一般有外用和口服两种,其中外用药物主要用来治疗病灶较小的浅部真菌病,口服药物一般用于治疗病灶较广或病情较严重的疾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物必须要有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购买和使用。

最后,要坚持日常的预防行为。

除了定期保持身体卫生和勤洗澡换衣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预防措施,比如避免潮湿环境的长时间处于艰难地劳动和运动,不要穿过于密闭的鞋子,以免制造有利于真菌生长的环境。

此外,我们还要定期检查身体皮肤和指甲的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以避免疾病扩散和加重。

总之,浅部真菌病的健康教育应该加强。

通过对这类疾病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提高我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增强身体免疫力,防止疾病的侵袭。

真菌感染治疗

真菌感染治疗

真菌感染的治疗淮河医院骨科武豪杰真菌 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微生物。

不含叶绿素,大都能形成硬的多糖细胞壁。

属于真核生物,包括真菌门和黏菌门等。

真菌感染的分类⏹1.浅部真菌感染:浅部真菌(癣菌)仅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2.深部真菌感染:深部真菌能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组织和内脏,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

真菌感染的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治疗:⏹1.抗真菌霜剂治疗(咪康唑、克霉唑、益康唑和酮康唑等)⏹2.保持感染部位清洁、干燥⏹3.如果并发细菌感染则涂敷抗生素霜剂或口服抗生素常见深部真菌病:念珠菌病, 隐球菌病、曲霉病、毛霉病、孢子丝菌病、马内菲青霉病、组织胞浆菌病、副球孢子菌病和皮炎芽生菌病等。

⏹1.人口老龄化⏹2.广谱强效抗生素的大量应用⏹3. 恶性肿瘤的放、化疗⏹4. 导管插管⏹5.器官移植⏹6.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等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1.医院真菌感染率从1993 年至1996 年的13.9%上升至1998 年至1999 年的17.1%, 1999 年至2000 年的24.4%。

⏹2.白色念珠菌是引起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念珠菌,院内念珠菌感染最多仍为白色念珠菌, 其余依次为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1.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该发热突出表现为对所有的抗生素均无效。

⏹2.辅助检查。

⏹3.不同器官及组织感染相应的体征。

两性霉素B制剂常用剂量是0.5—0.7mg/kg/d,最大1mg/kg/d。

不良反应:肾毒性,近50%的病人在用药后会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三唑类药物(吡咯类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

⏹这类药物对于多数念珠菌属菌株具有抗真菌活性,对于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活性稍差。

⏹氟康唑:给予负荷剂量(800mg,或12mg/kg),随后给予维持剂量(400mg/d,或者6mg/kg/d)。

⏹氟康唑穿透进入脑脊液、玻璃体的能力作强⏹伊曲康唑:常被用来治疗粘膜念珠菌病,尤其氟康唑治疗失败者⏹口服制剂的成人给药方法为:200mg,3次/d,3天,随后,200mg,1—2次/d。

5真菌性皮肤病

5真菌性皮肤病
手癣图2足癣来自1足癣图2足癣图3
足癣图4
治疗与预防 • 1.局部治疗:各种癣药水与软 膏:益康唑癣药水、克霉唑癣 药水、孚琪乳膏、达克宁霜、 环利软膏、123醑、水甘醑、复 方土槿皮酊、派瑞松、皮康王 (酮康唑)等。
• 2.全身治疗:适用于病情顽固 者。可口服:伊曲康唑(0.2/d., 餐后顿服,连用一周) • 3.预防:讲究卫生,勤洗手足 与袜子,不与 他人共用拖鞋浴 具等,必要时定期消毒鞋袜。
第二节 手癣和足癣
• • • • • • 病原体: 1.红色毛癣菌(90%以上) 2.絮状表皮癣菌 3.须癣毛癣菌 4.石膏样癣菌 传染途径:接触传染(直接或间接接触均可) 如:共用拖鞋毛巾等。手癣足癣共患者往往 是先患有足癣,经抓痒传染到手部引起手癣。 (要不要抓脚后再抓手?)
• • • • • • •
• 3.黑点癣:儿童和成人均可感染。 皮损内毛孔多留有病发残根,呈黑 点状,低位断发,(病发刚出头皮 即折断)。少数患者留有绿豆大瘢 痕,形成永久性秃发斑。 • 4.脓癣:多见于儿童。由白癣或黑 点癣发展而成。
头癣图片:黄癣图1
黄癣图2
白癣
脓癣
• 实验室检查 • 1.真菌镜检: 黄癣:黄癣痂,可见鹿角状菌丝及 孢子。 白癣:病发根周可见成堆孢子。 黑癣:病发内有链状排列孢子。 • 脓癣:可在发内或发外找到孢子。
临床分类: 1.手癣:(祖国医学称为鹅掌风) 2.足癣:(脚气、香港脚)又分3型: ⑴间擦型(浸渍糜烂型) ⑵水疱型 ⑶角化过度型 3.癣菌疹:(又称疹型反应)常见有汗疱疹 型、苔癣样丘疹型、丹毒样型。
实验室检查:直接镜检找到菌丝或 培养出真菌。
•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实 验室检查诊断不难。如癣菌疹(癣菌素试 验阳性) 手癣图1

常见浅部真菌的标本采集及初步鉴定-无视频

常见浅部真菌的标本采集及初步鉴定-无视频

常见浅部真菌的鉴定
• 二、小孢子菌属
• 犬小孢子菌(Microsporum canis)

又称羊毛状小孢子菌,亲动物型,我国白癣的首位病原菌
常见浅部真菌的鉴定
• 二、小孢子菌属-犬小孢子菌(Microsporum canis)
• 培养特征:

生长快,开始较扁平,有少数白色绒毛状菌丝,两周后羊毛
状菌丝充满斜面,正面橘黄色,背面为棕黄色。
常见浅部真菌的标本采集及初步鉴定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检验科 张伟铮
浅部真菌病
• 定义:浅部真菌病( Superficial mycosis)是
指由致病真菌或条件致病真菌感染人体皮肤、 毛发和甲等浅表组织而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 上常见有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及癣 菌疹等。
浅部真菌病
• 主要致病菌种:
毛癣菌属 小孢子菌属 表皮癣菌属 念珠菌属 曲霉菌属 暗色真菌
标本采集
• 一、标本需要量 • 皮屑:刮取尽量多 • 甲屑:尽量多 • 毛发:约15根 • 耳道:2拭子或尽量多刮取 • 眼角膜:2拭子,2~3滴眼分泌物或尽量多刮取 • 组织:适量
标本采集
• 二、采集的注意事项 • 皮屑:
1、检查前一周,皮损部位不应使用任何抗真菌药物, 取材前局部用75%酒精消毒; 2、取材选取皮损边缘处,阳性率高; 3、指趾间皮损以第4、第5指趾间阳性率最高; 4、取部分皮屑置载玻片上,滴一滴5~10%KOH,盖 上盖玻片后直接镜检,另取部分皮屑接种于含氯霉素的 沙氏斜面培养基,置28℃培养两周,隔天观察。
常见浅部真菌的鉴定
• 一、毛癣菌属 • 毛癣菌属包括22个种,其中11个种与人类的体股癣、
足癣、头癣和甲癣有关。有4个种仅能从动物分离,其 余为人畜共患

表浅真菌病的诊治常规

表浅真菌病的诊治常规

表浅真菌病的诊治常规一、花斑癣(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本病由嗜脂酵母菌一圆形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

这是寄生于正常人体皮肤的常见菌群之一,寄生于浅表角质层的细胞外和细胞内,头皮及胸背部的检出率可达74%~100%,属条件致病菌,仅在多因素的特殊条件下,如家族易感性、表皮更替时间延长、局部多脂多汗、高温潮湿、营养不良、慢性感染等,糠秕孢子菌寄生密度增加可由腐生性酵母型转化为致病性菌丝型而致病。

2.糠秕孢子菌在体外能产生二羟酸,该物质具有抑制酪氨酸酶和黑色素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从而可引起花斑癣损害的色素减退。

(二)临床表现1.初起损害为围绕毛孔的圆形点状斑疹,以后逐渐增大至甲盖大小,边缘清楚。

邻近损害可融合成环状或不规则大片形,而周围又有新的斑疹出现。

表现附有少量极易剥离的灰色或褐色糠样鳞屑。

2.皮疹颜色与患者肤色和日晒程度有关。

可呈肤色、淡黄色、灰白色、淡红色或褐色。

有时多种颜色混杂共存,状如花斑。

皮疹无炎症反应,偶有轻痒。

3.好发于胸背部,也可累及颈、腋、腹部、四肢近心端和其他部位,婴幼儿的面部也可以发生。

以青壮年男性多见。

病程慢性,冬季皮疹减轻或消失,遗留脱色斑,夏季可复发。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刮取皮屑做真菌直接镜检,可见弯曲或弧形菌丝和簇状圆形厚壁孢子,以及皮损在滤过紫外线灯下呈黄色荧光等,诊断不难。

应与白癜风、玫瑰糠疹、红癣相鉴别。

(四)治疗1.外用药物2%克霉唑霜、1%特比萘芬霜外用(该药不经汗腺分泌,口服无效);1%奈替芬霜,2.5%硫化硒霜或洗剂、1%联苯苄唑霜或2%酮康唑洗剂(采乐洗剂)等。

以上治疗均有良效,一般用药2~4周可临床治愈。

治疗期间应减少洗澡次数,以保持药物停留在皮肤上的浓度和时间。

内衣应煮沸消毒。

治愈后仍须继续用药2周以防复发。

2.内服药物伊曲康唑每日200mg,饭后服,连服7d:或酮康唑400mg,饭后服,每周1次,连服2次;或氟康唑每周150mg,连服3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甲真菌病
(onychomycosis)
甲真菌病:指由各种真菌(皮肤癣菌、
酵母菌、霉菌)所致的甲板 或甲下组织感染。 而甲癣(tinea unguium)特指由皮肤癣 菌引起的甲感染。
32
病因学(Etiology)
甲感染真菌的趋向可能与遗传、糖尿
病、局部动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等有关。 甲真菌病病原菌: 皮肤癣菌 酵母菌 霉菌
鳞屑接种在含橄榄油或菜子油的
培养基中长出酵母样菌落。
46
治疗(Treatment)
原则:以外用为主。
5%-10%硫磺软膏或咪唑类及丙烯胺 类霜剂,1-2次/日 2.5%硫化硒,每晚一次,连用2周。 甲乙双溶液:40%硫代硫酸溶液 4%稀盐酸 内 服 伊 曲 康 唑 : 200-400mg/d , 24weeks
47
4
真菌的传染方式:
1、直接传染:直接接触患者和已感染的动物如
狗猫等;
2、间接传染:接触被患者污染的衣物、用具;
3、自身传染:
5
真菌病的实验诊断
1、真菌直接涂片检查 2、真菌培养检查 3、组织病理检查 4、荧光检查 Wood灯 白癣—亮绿色 黄癣—暗绿色 花斑癣—黄褐色

6
体癣和股癣
浅部真菌病
SUPERIFICAL MYCOSIS
1
病因学(Etiology)
真菌病(mycosis)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真菌(fungi)是一类有细胞核、细胞器,但没有叶绿 素的真核生物,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 基本形态结构为菌丝和孢子 。
浅部真菌 致病性真菌 深部真菌 系统真菌病 皮肤、毛发、指(趾)甲 皮肤深部真菌病
2
浅部真菌的生理特点:
最适生长温度:22-25℃ 最适生长湿度:70-80% 营养物质:以角蛋白作为碳源和氮源 (亲角质性)
3
皮肤癣菌(dermatophyte): 浅部真菌的主要病因 毛癣菌属(trichophyton):红色毛癣菌、 须癣毛癣菌
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羊毛状小孢子菌、锈 色小孢 子菌 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絮状表皮癣菌
35
36
37
38
39
诊断(Diagnosis)
临床表现,甲屑真菌镜检及 培养、甲病理查及真菌可确诊。
40
治疗(Treatment)
局部治疗: 削甲是关键,局部用抗真菌药 物。
41
内服抗真菌药: 伊曲康唑:冲击治疗 200mg,bidx7为一个疗程, 2-3 疗程(指2-趾3 ) 特比萘芬:连续治疗 250mg/d,共12-16周 氟康唑: 间歇疗法 150mg/w,12-16周 注意监测肝功!
13
14
15
诊断(Diagnosis)
临床表现 真菌检查
16
17
18
手癣和足癣
(Tinea Manus andTinea Pedis)
手癣:皮肤癣菌感染手指屈面、指间 及手掌侧皮肤称手癣。 足癣:感染足趾间、足底、足跟、足 侧缘称足癣。 有时手足癣会向手背足背蔓延,此 时称为体癣,其皮损也表现为体癣的 特征。
1、部位:除头皮、毛发、掌跖、甲板 以外的平滑皮肤,如面部、躯干、四肢; 2、皮损特点:初发为丘疹、丘疱疹、 水疱,逐渐向四周发展,形成中央炎症消退, 边缘为丘疹、丘疱疹、水疱的、境界清楚的环 形或多环型损害 3、自觉症状:瘙痒。 4、夏秋季初发或症状加重,冬季减轻。
9
10
11
12
股癣:
体癣的特殊类型 ,炎症反应重,发 展快(股部温暖潮湿)。 1、部位:腹股沟、会阴、肛周和 臀部皮肤,常双侧发病,也可单侧发病 2、皮损特点:同体癣 3、自觉症状:剧烈瘙痒。
19
பைடு நூலகம்因

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毛癣 菌、 絮状表皮癣菌等。
20
手癣?
21
临床表现(Clinical forms) 临床一般分为四型: 丘疹鳞屑型: 多见于趾间,以丘疹、鳞屑为主。
22
水疱型: 在掌心、指趾侧面、足底、足侧缘发生针头 至绿豆大的深在性水疱,疱壁厚,不易破裂,水 疱干燥后形成白色点状及环形鳞屑,瘙痒剧烈。
42
花斑癣
(Tinea Versicolor)
花斑癣俗称汗斑,是由马拉色菌 侵犯皮肤角质层所致的皮肤慢性浅表 真菌感染,常无自觉症状。
43
病因学(Etiology)
马拉色菌又称糠批孢子菌,属嗜脂性 酵母,国际上分为7个种,花斑癣由其中 的圆形马拉色菌引起。 易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人群或热带地 区发生,与表皮细胞更替时间延长有关。
44
临床表现(Clinical Forms)
1、皮损特点:色素沉着斑和色素减
退斑相间,色素沉着斑上覆少许细糠状鳞
屑。无炎症反应。
2、好发部位:皮脂腺丰富部位如胸、
背、颈、上臂、腋窝、腹部。
3、自觉症状:无或轻微痒感。 4、冬轻夏重。
45
诊断(Diagnosis) 临床表现:
真菌检查: 鳞屑在镜下可见孢子和菌丝。
23
24
角化过度型:
常在手的虎口周围、足跟、足侧缘,角质层弥
漫性变厚、粗糙、脱屑, 易形成裂隙时疼痛。
25
26
浸渍糜烂型:
发生于指趾间尤第三、四趾和第四、五趾缝间,皮 肤浸渍发白、糜烂、渗液,剧烈瘙痒。
27
诊断(diagnosis)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真菌镜检和培养 可确定诊断。
28
治疗(Treatment) 治疗原则:外用抗真菌剂及剥脱剂为主。
苯甲酸酊 1%-2%咪糠唑霜、 1%联苯苄唑霜 1%特比萘芬软膏等。 每日用药1-2次,疗程在2周以上,建议4周。
29
必要时内服抗真菌药: 伊曲康唑,100-200mg,bid,7d
特比萘芬250mg, qd,7d
30
足癣并感染: 先抗细菌感染,再治疗真菌感染。
局部使用1/8000-1/5000的高锰酸钾 溶液浸泡,口服或静滴抗菌素。
33
临床表现(Clinical forms) 基本损害为 1、甲变:色黄、变白; 2、混浊、增厚、甲下角质堆积; 3、变脆、缺损、甲板分离。
34
甲真菌病临床分四型:
(1)白色浅表型:甲板表面点片状的浑浊。
(2)远端侧位甲下型:远端和侧缘受累
(3)近端甲下型:从甲的近端开始感染
(4)全甲营养不良型: 整个甲板受损
(Tinea Corporis and Tinea Cruris)
体癣是除头皮、毛发、掌跖、甲板以外 的平滑皮肤上的皮肤癣菌感染。 股癣是发生于腹股沟、会阴、肛周和 臀部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是体癣的特殊 类型。
7
病因

主要有: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 絮状表皮癣菌等。
8
临床表现(Clinical forms) 体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