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
2.特征:一、在规定的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最基本的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的原则等。
二、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
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要经过区别普通法律的特别的程序。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原因或是表现是什么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原因或是表现是什么?(或问:青少年为什么要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答案: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①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②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原因或是表现是什么?(或问:青少年为什么要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答案: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①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②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原因或是表现是什么?(或问:青少年为什么要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答案: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①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②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原因或是表现是什么?(或问:青少年为什么要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答案: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①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②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引言概述:
治国安邦是每一个国家领导者的重要使命,也是确保国家繁荣稳定的关键所在。
一个成功的治国安邦总章程能够为国家提供清晰的发展方向和指导原则,使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长期稳定发展。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1 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1.2 倾听人民的声音
1.3 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
二、建设法治社会
2.1 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
2.2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2.3 推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三、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3.1 加大科技投入
3.2 哺育创新人材
3.3 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4.1 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
4.2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4.3 扩大对外开放
五、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
5.1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5.2 提升国防实力
5.3 建设强大的国家安全体系
结语: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惟独坚持正确的发展思想,建设法治社会,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才干确保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希翼各级领导者能够认真贯彻执行总章程,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十六课时 _维护宪法的权威
让法治精神和公民意识留在春天里
• 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由于翻唱 汪峰的《春天里》走红。 • 旭日阳刚的经纪人黎冬透露, 他收到了《春天里》原唱者汪 峰方面打来的电话,被明确告 知旭日阳刚今后不能以任何形 式演唱《春天里》。 • 有人说汪峰小气,自己的歌自 己没有唱红,别人唱红后要求 别人不能再唱,又有人说,旭 日阳刚为汪峰扬名,汪峰该感 谢他们才对。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第十五课时 维护宪法的权威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乐谱有何用?
一个国家需要一个怎样 的章程,以便更好地管 理国家?
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
宪法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治国安邦 的总章程
灾难中迸发的公民意识令人欣慰
• 7月23日晚,在浙江温州双 屿下岙路段,D301次列车 与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 故。这次事故已经造成数 十人死亡。 • 霎时天崩地裂,人们都沉 浸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余悸之中。然而,我们在 悲痛之中,也看到了许许 多多的普通公民,用自己 的朴素行动,诠释着一个 公民的责任与担当。
不要叫我老百姓,请叫我公民!
• 什么叫“老百姓”? 在封建帝王时代, 相对于统治阶级以 外的人民,被称为 百姓或者老百姓。 • 与“老百姓”这个 封建概念相对应的, 是现代“公民”概 念。公民是个法律 概念,公民就是国 家的主人。
不要叫我老百姓,请叫我公民!
• 中国人到底是老百姓还是公民?当然是公民!法律上, 把我们的自由和权利规定得清清楚楚。 • 老百姓是骂人的话。不要叫我老百姓,请叫我公民!
我们都相信“黑幕”
• 中国社会流行“黑幕说”,一 碰到事,人们习惯性的就要问: 有路子没有?这种社会不信任 的普遍存在,无疑会加大社会 运行的成本,伤害国家的发展。 • 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是由 于整个社会缺乏公信力,另一 方面就是来自公民意识的不足。 • 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追本寻 源一探究竟,以法律为依据真 相,而不是靠揣度这种不靠谱 的方式来伤害规则。
宪法日主题内容大全
宪法日主题内容大全
宪法日的主题内容可以围绕宪法和法治的重要性和价值展开,具体内容如下:
1.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 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权威。
4. 坚持依宪执政,推进法治建设。
5. 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7. 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8. 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
9. 学习宣传宪法,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10. 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如需更多关于“宪法日”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律师。
法制知识宣传内容
法制知识宣传内容
法制知识宣传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 宪法知识宣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向公众宣传宪法知识,有助于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2. 法律知识宣传:包括各种法律法规的宣传,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
让公众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 行政法规宣传: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宣传行政法规有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
4. 司法制度宣传: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律师制度等。
让公众了解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作方式,增强司法公正性和公信力。
5. 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的重要保障,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有助于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6. 反腐败宣传:反腐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宣传反腐败政策有助于增强公众对反腐败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反腐倡廉氛围。
7. 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民族宗教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问题,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
8. 安全防范宣传: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9. 社会公德宣传: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宣传社会公德有助于提高公众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10. 反恐怖主义宣传:反恐怖主义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宣传反恐怖主义政策有助于增强公众对反恐怖主义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宪法的基本内容
宪法的基本内容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1、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4、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对我们的意义
宪法对我们的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宪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宗教自由等基本权利,以及劳动权、教育权、婚姻家庭权等基本义务。
这些规定确保了每个公民的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为建设一个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奠定了基础。
其次,宪法促进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宪法是国家的基础制度之一,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通过实施宪法,国家可以确保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推动国家的繁荣和强大。
最后,宪法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宪法不仅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政策,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遵守宪法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维护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宪法对我们的意义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总则1.1 本章程旨在确立治国安邦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指南,为国家的长期稳定、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提供指导。
1.2 本章程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治国安邦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领域。
二、国家治理原则2.1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主体意志和创造力,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
2.2 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法治体系,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普及,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2.3 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党始终成为最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政治建设3.1 建立健全民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和参与权。
3.2 反腐倡廉:加强反腐败工作,建立健全反腐败体系,严惩腐败分子,营造廉洁政治的良好氛围。
四、经济建设4.1 坚持发展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升。
4.2 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4.3 保障民生: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五、社会建设5.1 促进文化繁荣:加强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和传播。
5.2 优化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普及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3 加强社会治理:建立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社会治理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保护人民的安全和权益。
六、生态文明建设6.1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6.2 加强生态保护: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维护人民的生存环境和健康权益。
七、国防和军队建设7.1 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国家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宪法手抄报内容
宪法手抄报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一、宪法的历史我国现行宪法是 1982 年宪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制定了四部宪法,分别是 1954 年宪法、1975 年宪法、1978 年宪法和 1982 年宪法。
1982 年宪法经过了多次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二、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这一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例如,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3、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它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障。
三、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或者那种宗教的自由。
4、人身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监督权和获得赔偿权: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6、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等。
7、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受教育权、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四、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宪法小短文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基本权利和义务,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
同时,宪法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它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在现代社会中,宪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而且也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宪法的作用,加强宪法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让宪法真正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引言治国安邦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任务,它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旨在明确国家治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提供指导。
二、目标1. 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安全。
国家治理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全和国土安全,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2. 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国家治理的核心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3. 保障人民的权益与福祉。
国家治理的根本目标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提供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和幸福。
三、原则1. 依法治国。
国家治理应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2. 人民至上。
国家治理应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满足人民的合理需求,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
3.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家治理应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 公正廉洁。
国家治理应坚持公正廉洁的原则,加强反腐败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国家治理的公信力和有效性。
四、方法1. 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国家治理应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加强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2. 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应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互动与协调。
3. 加强社会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应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和社区自治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 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家治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国际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实现共同发展。
五、总结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框架和指导原则,它旨在实现国家的稳定与安全、繁荣与发展,保障人民的权益与福祉。
在实践中,国家应根据具体国情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以适应国家治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推动国家的长期发展和进步。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以及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以及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宪法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宪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宪法的定义、性质和作用,以及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宪法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案例分析,探讨如何运用宪法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整理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运用宪法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宪法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宪法知识点的讲解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宪法博物馆或相关法治教育基地,加深对宪法的了解。
2. 开展宪法知识竞答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邀请法学专家或律师进行宪法讲座,提高学生的宪法素养。
宪法知识辩论赛辩题(3篇)
第1篇一、辩题背景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在现代社会,宪法不仅保障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还促进了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宪法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是否依然稳固,成为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本辩论赛旨在探讨宪法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以期为我国宪法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辩题内容正方观点:宪法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依然稳固。
反方观点:宪法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有所动摇。
三、辩论赛规则1. 辩论双方各设正、反两辩,共4人。
2. 辩论赛分为三个阶段:立论阶段、质询阶段、总结陈词阶段。
3. 立论阶段:正方先发言,反方后发言,双方各限时10分钟。
4. 质询阶段:正方质询反方,反方质询正方,双方各限时5分钟。
5. 总结陈词阶段:正方总结陈词,反方总结陈词,双方各限时5分钟。
6. 辩论赛结束后,评委根据双方表现进行评分,得分高的一方获胜。
四、辩题阐述正方立论: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其核心地位不容动摇。
2. 宪法保障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的重要基石。
3. 宪法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引导作用,引导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
4. 宪法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制约作用,制约国家机关和公民的行为,保障宪法权威。
反方立论:1. 随着社会的发展,宪法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有所动摇。
2. 社会变革使得宪法在部分领域面临挑战,如互联网、隐私权等。
3. 宪法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无法及时应对社会发展的新问题。
4. 部分国家机关和公民对宪法的认识不足,导致宪法权威受到冲击。
五、辩论赛流程1. 开场白:主持人介绍辩论赛规则、辩题背景及双方阵容。
2. 立论阶段:正方、反方依次进行立论陈述。
3. 质询阶段:正方、反方依次进行质询。
4. 总结陈词阶段:正方、反方依次进行总结陈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认宪法价值,明确宪法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理念,领会宪法精神。
2.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宪法是治国安邦总章程的原因,掌握宪法具有组织国家机构,规范权力运营的作用。
正确理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原因,掌握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
3.能力目标:能够做到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教学重难点】
如何组织国家机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如何规范权力的运行。
【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
展示图片,提问: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答: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问:人民是如何行使权力的?
小结: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进一步深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构的关系:
展示图片:人民政府:执法权
人民法院:审判权
人民检察院:检察权
小结:
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二、环节二
1.问: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
2.宪法规定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三、环节三
阅读“探究与分享”,回答问题。
案例分析:余远辉,原南宁市委书记。
2017年3月,湖南、黑龙江检察机关依法对余远辉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2017年4月28日,余远辉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余远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企业经营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友经营活动谋取利益,挥霍浪费公款,公车私用。
其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企业经营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财物问题涉嫌犯罪。
问:从余远辉事件中,请你说说为什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小结:为什么要制约和监督权力的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原因)
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租住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
四、环节四
展示:2017年7月3日上午,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举行首批367名员法官宪法宣誓活动。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首席大法官周强领誓。
问: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要对宪法宣誓呢?
小结:
(我国宪法和法律)如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
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
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法无授权不可为)
展示图片:国家机关简政放权。
阅读“探究与分享”,并思考: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是一项惠民工程,李某作为该项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为什么被追究刑事责任?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小结:
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展示图片:我国法律严禁采用刑讯逼供和其他非法收集证据的行为,这不符合法定程序,同样是违法行为。
案例分析:
2009年1月28日,李荞明因涉嫌盗伐林木,被云南晋宁县公安局刑事拘留,羁押于晋宁县看守所。
2月12日,经送医院抢救无效的李荞明死亡。
晚11时,调查组通报:2月8日下午放风时,死者与狱友在天井玩“躲猫猫”游戏,由于死者抓到同监狱友普某某,而引起普某某不满,
最终两人发生争执。
争执中普某某先踢了死者一脚,随后又朝其头部击打一拳,死者由于重心不稳摔倒后,头部与墙壁和门框夹角碰撞,最终受伤。
这一答案引发网友强烈质疑,“躲猫猫”立即成为流行词语。
2月27日下午,云南省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公布了“躲猫猫”事件调查结论:李荞明系因同监室在押人员殴打、拳击头部后撞击墙面,导致受伤、死亡。
问:为什么会有躲猫猫事件的发生?
小结:
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