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新版.pdf
电除颤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

电除颤技术及操作规程心脏电除颤是用电能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亦称心脏电复律。
心脏电复律的方式有同步和非同步两种。
同步电复律是利用患者心电图中R波触发同步装置放电,使电流仅在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发放,避免诱发心室颤动,常用于转复心室颤动以外的各类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非同步电指复律不用同步触发装置,可在心动周期的任何时间放电,常用于心室颤动的转复。
【操作评估】1. 评估患者(1)病情状况:患者病情是否符合电除颤适应证,有无禁忌。
(2)意识状态:患者是否有心脏停搏、意识丧失。
(3)心电图状况:有无室颤波出现,要排除心电监测的电极脱落或心电波形受到干扰而产生的假性室颤波形。
(4)除颤部位:是否有伤口、潮湿,有无敷料。
如患者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cm。
2. 评估用物(1)使用前应检查除颤器各项功能是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完好,各种导线有无断裂和接触不良,同步性能是否正常。
对选择性电复律术前要特别检查同步性能。
(2)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和心肺复苏所需的器械,如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用品、心电监测设备、呼吸机等,并建立静脉通道。
3. 评估环境操作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4. 操作者自身评估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
【实施步骤】1. 迅速携除颤器及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至患者旁,向患者或家属解释。
2. 将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上,充分暴露胸壁。
3. 在电极板上涂以适量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涂抹均匀。
4. 监测患者心律,判断心律失常类型,确认电复律方式为同步或非同步,选择合适的能量。
5. 正确安放电极板位置,电极板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和心尖部,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压力适当。
6. 再次观察心电示波,确实需要除颤,大声嘱其他人员离开,充电后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
7. 放电后将电极固定原位片刻,观察患者心电图的改变。
8. 如复律未成功,立即重新选择能量充电,重复以上步骤。
心脏电除颤技术操作规程

心脏电除颤技术操作规程
一、患者准备
1.患者处于丧失意识、无呼吸或呼吸不规则的状况下,应考虑进行心脏电除颤。
2.心脏电除颤是一项高风险的操作,应综合评估患者病情,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确保操作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二、设备准备
1.心脏除颤仪的选择: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心脏除颤仪,确保设备完好,电极粘贴良好。
2.心电监护仪:准备心电监护仪,用于监测患者心电图情况。
3.一次性电极:确认电极的类型和规格,根据患者年龄和体表面积选择合适的电极。
三、操作步骤
1.执行无创心肺复苏(CPR):在进行心脏电除颤前,应先进行30:2的无创心肺复苏操作,确保患者的血氧供给和循环。
2.心律评估:将心电监护仪连入患者,评估心律,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除颤能量。
3.电极贴附: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电极贴附位置,将电极剥离背面的薄膜,贴附在患者胸部。
4.电击操作:确认无人触碰患者或与患者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清楚告知其他人保持远离患者,按下电击按钮进行电击。
5.CPR操作:在电除颤后立即继续进行CPR操作,每次电击后应继续进行CPR操作2分钟。
6.心律监测:电除颤后,立即继续监测患者心律,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电除颤。
四、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仔细阅读设备操作手册,熟悉操作流程和安全警示。
4.操作结束后,应及时记录操作时间、除颤能量和患者反应,以便后续病历记录和医学评估。
关于心脏除颤的流程

关于心脏除颤的流程
心脏除颤是一种用电击来恢复心脏正常跳动的治疗方法。
它通
常用于处理心脏停跳或快速心跳的紧急情况。
以下是心脏除颤的流程:
1. 识别心脏问题,心脏除颤通常是针对心脏停跳(心脏骤停)
或快速心跳(心室颤动)的情况。
医护人员会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和其他监测设备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除颤。
2. 准备除颤器材,一旦确定需要进行除颤,医护人员会准备除
颤器材,包括除颤仪和电极贴片。
除颤仪会被设置成相应的能量水平,以适应患者的情况。
3. 确定适当位置,医护人员会确保患者的胸部和周围没有任何
导电物质,然后将电极贴片粘贴在患者的胸部上。
通常一个贴在胸
骨右侧,另一个贴在左侧胸部。
4. 发送电击,一旦一切准备就绪,医护人员会确保没有人和患
者接触,然后触发除颤器发送电击。
这个过程可能会重复几次,直
到心脏恢复正常跳动。
5. 后续监护,一旦心脏恢复正常跳动,患者会接受进一步的监
护和治疗,以确保心脏稳定并找出导致心脏问题的根本原因。
总的来说,心脏除颤的流程包括识别心脏问题、准备除颤器材、确定适当位置、发送电击和后续监护。
这一流程需要经过专业的医
护人员进行,以确保对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电除颤操作流程

五十七、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目的】纠正患者心律失常。
【用物准备】除颤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导电糊、电极片、纱布、弯盘、笔、表。
准备有关抢救物品及药物。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注意事项】1.除颤前要识别心电图类型,以正确选择除颤方式。
2.除颤电极板放置部位要准确,局部皮肤无潮湿、无敷料。
如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厘米。
距离医疗器械至少2.5cm以上。
3.导电糊涂抹均匀,两快电极板之间的距离10cm以上。
不可用耦合剂替代导电糊。
4.电极板与患者皮肤密切接触,两电极板之间的皮肤应保持干燥,以免灼伤。
5.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者间接与患者及病床接触。
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及病床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
6.操作者手上、电极板手柄、两电极之间胸壁上避免粘导电糊,避免潮湿,禁用酒精擦拭胸前皮肤。
7.若室颤为细颤,可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使之变为粗颤再行除颤,易于成功。
【相关知识】1.电除颤:心脏电复律是用电能治疗异位性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方法。
根据发放脉冲是否与心电图的R波同步,分为同步电复律和非同步电复律。
其中非同步电复律亦称除颤。
2.电除颤适应证: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维护与保养】1.用清水软布拧干后擦净除颤电极板,晾干归位备用2.机器表面及导线使用厂家建议的清洁溶液进行消毒处理。
3.除颤仪必须定位放置,每日检查。
4.电池保养:①除颤仪日常每日检查,保证电池饱和状态。
②为保证急救使用,24小时持续充电备用。
③按厂家建议,定期充放电维护电池或返厂维护。
【除颤相关应急预案】(一)值班护士应熟知除颤仪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二)除颤仪电池应随时处于饱和备用状态。
(三)除颤时无能量释放:检查以下可能原因并处理1.除颤能量选择后,未选择“CHARGE”充电2.除颤手柄与除颤仪未连接或连接有误3.使用起搏电极除颤时,起搏电极与除颤仪未连接或连接不当4.电除颤时,将同步键“SYNC”开启;同步电复律时,未连接除颤仪上的监护线5.除颤电极板使用后未清洁,导电糊干结。
电除颤 流程图

胸外心脏非同步电复律操作流程准备:1.预期目标:“通过电除颤,纠正、治疗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率。
”2.用物准备:①除颤仪(带电极板、心电监测导联线)处于完好备用状态,②导电膏,③清洁纱布数块,④棉签(在有效使用期内);⑤必要时备:电插板、急救药品3.“护士衣帽鞋穿戴整齐,指甲已修剪;”接触患者前以‘七步洗手法’洗手。
4.准备完毕,申请操作开始。
操作前:1.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心电监测仪显示心电示波为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患者发生室颤”2.检查电极片连接情况。
“电极片连接正确”3.判断患者意识:贴近患者,轻拍两侧肩部,并在耳旁重唤呼叫患者“你怎么了?你还好吗?”口述:“患者无意识”4.立即呼救:“快来人帮忙!推抢救车,取除颤仪。
”5.患者体位:①去枕平卧于硬板床,②不与金属物体接触,③取下活动性义齿假牙,④松解衣物暴露胸前区,⑤左臂外展。
除颤仪设置:1.备齐用物至床旁,打开除颤仪“电源”键,取下电极板,将导电膏均匀涂在电极板上。
(或垫盐水纱垫于除颤部位。
)2.选择电极板示波:模式为“非同步”状态。
“选择‘非同步’模式”3.选择合适的能量:单相波除颤仪每次除颤选用360J;双相波除颤仪首次除颤选150-200J;(小儿3——5J/kg)。
“调节能量为双向波200J”4.按下充电按钮,充电完毕。
电除颤:1.口述:“请大家离开”。
2.正确放置电极板:负极“ Sternum”——放置于患者胸骨右缘第2-3肋间(心底部),正极“Apex"——”放置于患者左腋前线第4-5肋间(心尖部),3.用合适的力按压电极板使其紧贴皮肤。
4.观察患者心电示波,判断为室颤心律。
“再次确认患者室颤。
”5.再次大声口述:“请大家离开”。
确认已离开床边。
6.两手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放电”键,放电结束后再松开按钮。
7.(除颤完毕,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观察评估心电示波是否恢复自主窦性心律,如心电示波仍为室颤,继续充电,再次予以除颤。
(完整版)电击除颤手术操作流程

(完整版)电击除颤手术操作流程电击除颤手术操作流程 (完整版)操作准备1. 确认患者的身份,确认患者为需要进行电击除颤手术的病人。
2.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防护眼镜和防护衣。
3. 验证除颤仪的可用性,确保设备工作正常并有足够的电量。
4. 准备好电击除颤电极,确保电极的贴合面干净,无损坏。
5. 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职责。
手术操作步骤1. 将患者转移到平坦、宽敞的操作场所,确保操作期间有足够的空间。
2. 解除患者的上半身衣物,清除胸部和腹部的毛发,以确保电极贴合面与皮肤充分接触。
3. 给予患者麻醉和镇静药物,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焦虑感。
4. 使用无菌草包或消毒液清洁电极贴合面和患者皮肤。
5. 将电极贴合面正确放置在患者胸骨右侧和左侧锁骨下1-2英寸的位置。
6. 将除颤仪连接到电极,并确保连接牢固。
7. 检查心脏仪显示屏上的电极位置图像,确认电极贴合是否正确。
8. 根据医嘱设置适当的能量水平和除颤模式。
9. 在操作人员的指示下,确保所在位置一致,以避免触摸患者或和患者连接的设备。
10. 在操作人员的命令下,释放电击按钮,向患者施加电击。
11. 检查除颤仪监控屏幕上的心律图,评估除颤效果和患者反应。
12. 根据需要,重复电击步骤,直到恢复正常心律或根据医嘱的指示停止。
收尾工作1. 断开电极和除颤仪之间的连接。
2. 清洁电极贴合面,确保其处于干净、无损坏的状态。
3. 将患者转移至恢复区域,继续监测和观察患者的状况。
4. 记录电击除颤手术的详细信息,包括操作时间、电击能量水平和患者反应等。
5. 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和反馈,分享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以上是电击除颤手术的操作流程,操作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和心律图变化,及时调整操作步骤和电击参数,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心脏电复律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经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一般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在心室颤动时的电复律治疗也常被称为电击除颤。
适应症电复律的一般原则是,凡快速型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诱发和加重心绞痛而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者均宜考虑电复律。
若为威胁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应立即电击除颤,称为紧急电复律。
而慢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则应在作好术前准备的基础上择期进行电复律,称为选择性电复律。
室颤为最严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室扑和室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基本相同。
室颤时,由于丧失了心脏的有效收缩,临床表现为心脏停搏,应按心肺复苏进行紧急抢救。
最关键的抢救措施之一就是除颤,首选方法就是电击除颤,而且刻不容缓。
室颤是电击除颤的绝对指征。
早期除颤是增加抢救存活的关键除颤是治疗心脏性猝死的唯一有效的疗法。
但现实中却有95%的心脏性猝死病人最终死亡,由于除颤时间延迟10分钟或更长。
在心脏性猝死发生后前几分钟除颤一般可成功转复,即电击越早疗效越好。
每延迟除颤时间1分钟,复苏的成功率将下降7~10%。
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而5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钟约30%,9到11分钟后约10%,而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
心脏停搏后前4~6分钟心脏未能复跳,病人将会出现不可逆性脑损害。
自本世纪七十年代建立CCU(包括ICU)以来,经过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及早地发现部分心室纤颤的预警心律,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对抢救成功具有极重要意义。
几乎所有医院赋予急诊及ICU护士除颤权,一些医院甚至赋予急诊和ICU护士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权。
护士实施紧急电除颤,为抢救生命争取了时间,为医生进行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
心脏电复律与电除颤

三二〇一医院急诊科 徐飞
概念
•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是用高 能电脉冲直接或经胸壁作用 于心脏,使多种快速心律失 常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区别
电复律:以自身的心 电信号作为触发标志, 同步瞬间高能放电以
是否同 步
终止某些异位心律失 适应证
常。
电除颤:紧急非同步 瞬间高能放电以终止 心室颤动或扑动。
判断 • 需要个人去选择能
量 • 需要个人去充电 • 需要个人去放电
• 能不能让除颤更简 单?
自动除颤器
手动除颤器
自动除颤器
自动体外除颤器
• 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
• 可以自行选择全自动或半自动
AED使用流程
有语音 提示
AED
• 穿戴式除颤器(WCD)
ICD
• ICD:埋藏式(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Implantable Cardiac Defibrillator)
ICD作用模式
• ICD可以自动识别心律失常类型:分层治疗 • 发生室速时,首先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
治疗 • 无效或检测到室颤时,再行除颤治疗 • 转复后心动过缓时,可起搏治疗
骨正中线 • 电极与皮肤间不能留气泡
3. AED除颤
• 电极贴好,语音提示“不要触摸病人,正在进行分析” • 检测到室颤,语音提示“建议电击除颤,不要触摸病
人,按下除颤键”
复律与除颤
• 电复律是计划事件,因此宜谨慎,把伤害或副作用降到 最小。
• 室颤或室扑是突发事件,不立即除颤很快会有生命危险。 • 因此电除颤是随机事件。 • 看到心脏骤停、猝死、突然倒地,鼓励盲目除颤,积极
电除颤技术操作流程简述

电除颤技术操作流程简述本文档旨在简要介绍电除颤技术的操作流程,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使用和操作电除颤设备。
1. 准备设备在进行电除颤之前,务必确保以下设备已准备就绪:- 除颤仪:确保除颤仪已充电并处于工作状态。
- 除颤电极:检查电极的表面是否清洁,确保黏贴表面无损伤或腐蚀。
- 消毒液和纱布:用于清洁患者皮肤和电极黏贴表面。
- 导联线:将除颤电极与除颤仪连接。
2. 准备患者在开始电除颤之前,请执行以下步骤准备患者:- 将患者移至平坦的地面上,并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 检查患者是否意识丧失,是否需要紧急心跳复苏。
- 确定患者胸部没有湿润物体或电导物(如电极)。
3. 电除颤操作流程遵循以下步骤执行电除颤操作:1. 打开除颤仪电源,并确认仪器已启动。
2. 将电极连接到导联线上,并确保连接稳固。
3. 从患者上衣中暴露出胸部,并清洁患者胸部皮肤以确保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
使用消毒液和纱布进行清洁,并确保皮肤干燥。
4. 将电极粘贴在患者胸部上。
一个电极放置在患者右锁骨下方,另一个电极放置在左胸前侧。
5. 确保电极与患者皮肤牢固黏附,并正确连接导联线与除颤仪。
6. 针对患者心律情况选择合适的电能级别。
通常,消除心室纤颤或心室扑动需要较高的电能水平。
7. 在确认一切准备就绪并保证操作安全后,按下除颤仪上的扳机按钮以释放电能。
8. 在释放电能后,确保观察患者反应。
如果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重复电除颤操作。
9. 在完成电除颤后,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恢复自主循环。
如有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4. 操作注意事项在使用电除颤技术时,请谨记以下注意事项:- 确保自身和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远离水、金属物品等可能产生危险的物体。
- 严格遵守操作电除颤设备的制造商指南和相关法规要求。
- 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与团队成员保持有效的沟通,确保操作协调和流畅性。
- 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冷静和专注,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操作策略。
以上为电除颤技术操作流程的简要概述。
电击除颤流程

非同步电击除颤流程
心脏电复律:又称心脏电除颤,以释放电能,短时间内使大部分心肌纤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兴奋灶或打断折返环,恢复窦性心律。
一、准备用物:
除颤仪,导电糊或生理盐水,纱布,电极贴(3片)。
二、操作流程:
判断意识(呼唤病人)——大声呼救,喊人协助求助他人,通知医生“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去枕平卧——掀开棉被——摆体位(平卧)——解开衣服及裤带,暴露胸部——接除颤仪电源——接胸前导联——打开开关,选择除颤能量(300—360焦耳)——电极板涂导电糊(过度消瘦病人可垫盐水纱布),充电——确定除颤位置(胸骨右缘2—3肋间,左腋前线第5肋间心尖部,两间距不小于10cm)——手持电极板紧贴皮肤——(确定周围人员未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请旁人离开,喊1、2、3,放电,双手拇指同时按下放电按钮——观察患者反应及心电示波变化——报告恢复窦性心律,除颤成功——(待病情平稳后可改为心电监护)擦净皮肤,整理衣裤,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关机,整理用物。
三、注意事项:
1、检查除颤器性能,及时充电。
2、导电糊涂抹要均匀,防止皮肤灼伤等并发症。
3、放电除颤时,注意病人和其他人、物绝缘。
4、儿童能量选择:首次2.5 J/Kg,第2次2-4J/Kg,第3次4J/ Kg
备注:
1、成功的电除颤是指电击后5秒钟内无室颤,电击后瞬间心搏停止或无室颤电活动均可称为除颤成功。
2、除颤并发症:
⑴心律失常;⑵低血压,急性肺水肿,栓塞;⑶心肌损伤;⑷其他:皮肤灼伤。
3、RA代表右上 RL右下 C中间(无关电极)
LA左上 LL左下。
(完整版)电除颤术操作流程

电除颤术操作流程及相关知识一、定义指在严重快速心律失常时(室颤),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二、目的:通过电除颤纠正、治疗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三、适应症1、心室颤动、心室扑动。
2、室性心动过速伴有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变并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等,房颤、房扑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可首选。
四、操作流程(一)操作前1、评估:1)、患者的心律、神志、年龄、体重、除颤部位皮肤情况,去除金属物品。
2)、除颤仪的性能、蓄电池充电情况。
3)、环境温度、光线适宜、电源插座配套。
2、准备:1)、护士:衣帽整齐,动作敏捷、迅速、准确。
2)、物品:除颤仪,治疗盘(导电胶一支或生理盐水纱布,治疗碗1个,纱布2块、弯盘)、电源插座、心电监护仪。
3)、患者:卧于硬板床,(可模拟患者心电监护在位,已建立静脉通道)。
(二)操作中1、一看:护士发现患者心电监护显示室颤,二喊:呼喊患者的姓名判断意识,患者无意识,看时间,立即呼叫医师“X医师,X床病人出现室颤”,同时呼救另一名护士推抢救车,三摆体位:去枕平卧,解开衣襟,暴露除颤部位。
告知病情,请家属离开。
2、连接电源线,打开除颤仪开关,观察心电监护显示,再次判断除颤指征。
3、选择合适模式(同步或非同步),选择电极板(成人直径10-13cm,儿童4-5cm)。
4、均匀涂导电膏于电极板表面。
5、选择电击能量:成人单向波360J,双向波150J,儿童首次2J/kg, 随后用2-4 J/kg, 并充电。
6、正确握持电极板,左手为:Sternum,paddle,右手为Apex,paddle,正确放置电极板,右手电极板在心尖部,上缘平左乳头,电极板中心位于左腋前线,左手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电极板紧贴皮肤加压10-20kg。
7、再次观察心电示波确需除颤,大声喊“你离开,我离开,大家都离开”,(提示操作者及其他人员,切记勿碰到病床或任何连接到病人身上的设备),环视四周,放电。
(完整word版)电除颤操作流程

电除颤一、定义用电能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二、组成电除颤需要:除颤电源装置;同步触发装置;电极板;心电示波器;同步触发装置:可控制放电时间,使电击脉冲刚好落在心电图心室除极波(R波)降支,此时心肌处于绝对不应期,因而可避免放电击中心室易颤期(T波顶点前20—30MS)而引起心室颤动的可能.用于转复室颤以外的各种类型的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三、电复律与电除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电转复和电除颤的适应证主要包括两大类:各种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以及各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总的原则是,对于任何快速型的心律失常,如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心绞痛发作加重,而且对药物不能起反应者,均应考虑电复律或电除颤。
但是对于异位兴奋灶(自律性增强)性快速型心律失常,例如伴有或不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房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和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等,对电复律的反应较差,并有可能增加自律性和触发激动,所以一般不主张电转复。
(一)适应症首选:室颤、室扑、房颤、房扑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次选:室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先用药物或其它方法,无效或伴有显著血流动力障碍时用电复律.(二)禁忌症1.左房大(大于47mm)伴高度或完全性AVB的房颤、房扑;2.有栓塞发生的高危险性的患者;3.低血钾和洋地黄中毒者;4.伴SSS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5.不能耐受转复后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者.四、电极板放置位置(一)胸前位心尖部:避开胸骨,左锁骨中线第四、五肋间沿心脏长轴(心尖部电极板中线与腋中线齐).心底部:胸骨右缘2—3肋间.(二)前后位心尖部:左锁骨中线第四、五肋间。
心底部:左背部(肩胛下避开椎骨) 。
(三)要求1.两电极间隔大于10cm。
2.佩带起搏器时,电极板绝不可放其上,最少要隔10cm 。
3.力度:电极板紧贴皮肤, 用约9-13kg的力量下压.4.次数:择期电复律一般不超过3次,对于室颤次数没有限制。
电除颤 操作流程Microsoft Word 文档

电除颤技术电除颤亦称心脏电复律,是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一、电除颤技术流程(一)非同步电除颤技术[迅速评估与准备]1、操作者着装规范2、核对需电除颤患者的姓名、床号、医疗诊断等。
3、评估患者的年龄、体重、意识状态,颈动脉博动,心电图状态。
取患者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检查并除去金属及导电物。
4、评估环境是否安全,有无电源插座及吸氧、吸痰装置。
5、用物准备:除颤仪各一台、导电糊(或生理盐水纱布)电插板、急救用物、快速消毒剂,乙醇纱布等。
[实施要点]1、迅速携除颤仪至病人床旁。
2、松开衣服纽扣暴露胸部,建立心电监护,确认存在室颤。
3、电极板均匀抹导电糊。
4、选择合适的能量:将能量选择钮调至360J(2005年以前标准成人首次200J,第二次300J 第三次360J)。
5、充电:按充电按钮或充分键(charge),等待充电指示灯亮。
6、将电极板分别放置心底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APEX电极板放置心尖部(左腋前线第五肋间),并与皮肤轻轻摩擦,并以10至12kg压力按压紧除颤电极。
7、清场:大声嘱其他人员离开患者、病床。
8、确定充电完成,两手大拇指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放电键。
9、立即观察患者的心电示波,视病情是否需要除颤。
10、操作完毕,将能量开关回复至零位,监测心率、心律,并遵医嘱用药。
11、清洁皮肤,整理床单位,助患者取于舒适的卧位。
12、清洁电极板,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并接上交流电使除颤仪充电备用。
13、洗手,记录。
(二)同步电除颤技术[评估]1、核对医嘱:核对需电除颤患者的姓名、床号、医疗诊断等。
2、评估患者(1)、全身情况:患者的年龄、体重、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情况。
(2)、局部情况:心率、心音、心律失常类型。
(3)、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恐惧感,是否合作。
(4)、健康知识: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电除颤操作作用的认知程度。
心脏电复律与除颤操作规范

心脏电复律与除颤操作规范心脏电复律与除颤操作规范体外心脏电复律是以患者自身心电信号为触发标志,在体外经胸壁同步瞬间发放高能电脉冲,使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
体外心脏电除颤则是应用瞬间高能电脉冲对心脏进行紧急非同步电击,以终止心室颤动(包括心室扑动),恢复心脏搏动。
【基本原理】在极短暂的时间内给心肌通以髙能电脉冲,使大部分心肌纤维(约75%以上)同时除极,抑制心肌内各种异位起搏点及边界电流,阻断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折返途径,从而使心脏起搏传导系统中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得以重新控制整个心脏电活动,恢复窦性心律。
体外同步电复律时高能电脉冲的发放必须以患者自身心电信号为触发标志,同步发放在R波降支或S波起始后30ms的心室绝对不应期,从而不在心室的易损期中发放高能电脉冲,避免引起心室颤动等并发症。
为确保体外电复律/除颤的安全性和减小对心肌组织的损伤,均采用直流电为电能。
【适应证】任何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而且药物不能及时有效控制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例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或颤动。
心房颤动是直流电复律治疗中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须根据患者的病因、病程、心脏功能和心房大小等因素,判定是否是电复律治疗的适应证或禁忌证。
心房颤动的电复律适应证:1、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房颤动持续时间<1年,心功能I?II级(NYHA),X线胸片的心胸比例<55%,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内径<45mm。
2、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药物治疗无效,加重或诱发心力衰竭或心肌缺血。
3、去除或有效控制心房颤动的基础病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梗死、肺炎等)后,心房颤动持续存在。
4、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外科行二尖瓣置换术3?6个月后,左心房内径已明显减小,但仍有持续心房颤动者。
5、阵发性心房颤动经房室旁路快速传导,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禁忌证】1、慢性心房颤动,病程>1年。
2、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左心房内径>45mm,或严重心功能不全。
最新电除颤的使用及操作操作

电除颤的操作流程电除颤:又称电复律,是用除颤器释放高能量电脉冲通过心肌,使心肌同时除极,终止异位心律,重建窦性心律的方法。
适应症非同步除颤用于:室颤、室扑。
同步除颤用于:房颤、房扑、室上速、室速。
禁忌症⑴洋地黄中毒所致心律失常。
⑵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者。
⑶风湿活动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者。
⑷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合并心律失常者。
⑸房扑、房颤或室上性心律失常伴高度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
⑹心脏明显扩大及心功能不全者。
⑺高龄房颤者,高血压性或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长期持续房颤者,心室率特别缓慢者。
⑻慢性心脏瓣膜病,房颤已持续一年以上者。
⑼风湿性心脏病术后,一个月以内的房颤及甲亢症状未控制的房颤。
⑽最近发生过栓塞者。
(一)评估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二)操作前准备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
(三)操作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
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
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3.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4.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VM”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
“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腋中线第四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5.充电、口述“请旁人离开”。
6.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心脏电复律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在心室颤动时的电复律治疗也常被称为电击除颤。
适应症电复律的一般原则是,凡快速型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诱发和加重心绞痛而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者均宜考虑电复律。
若为威胁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应立即电击除颤,称为紧急电复律。
而慢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则应在作好术前准备的基础上择期进行电复律,称为选择性电复律。
室颤为最严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室扑和室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基本相同。
室颤时,由于丧失了心脏的有效收缩,临床表现为心脏停搏,应按心肺复苏进行紧急抢救。
最关键的抢救措施之一就是除颤,首选方法就是电击除颤,而且刻不容缓。
室颤是电击除颤的绝对指征。
早期除颤是增加抢救存活的关键除颤是治疗心脏性猝死的唯一有效的疗法。
但现实中却有95%的心脏性猝死病人最终死亡,由于除颤时间延迟10分钟或更长。
在心脏性猝死发生后前几分钟除颤通常可成功转复,即电击越早疗效越好。
每延迟除颤时间1分钟,复苏的成功率将下降7~10%。
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而5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钟约30%,9到11分钟后约10%,而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
心脏停搏后前4~6分钟心脏未能复跳,病人将会出现不可逆性脑损害。
自本世纪七十年代建立CCU(包括ICU)以来,通过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及早地发现部分心室纤颤的预警心律,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对抢救成功具有极重要意义。
几乎所有医院赋予急诊及ICU护士除颤权,一些医院甚至赋予急诊和ICU 护士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权。
护士实施紧急电除颤,为抢救生命争取了时间,为医生进行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
在紧急情况下,值班护士单独完成电除颤是必要的。
设备电复律机也称除颤器,是实施电复律术的主体设备。
使用前应检查除颤器各项功能是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充足,各种导线有无断裂和接触不良,同步性能是否正常。
除颤器作为急救设备,应始终保持良好性能,蓄电池充电充足,方能在紧急状态下随时能实施紧急电击除颤。
对选择性电复律术前要特别检查同步性能,即放电时电脉冲是否落在R 波下降支,同时选择R波较高的导程来触发同步放电。
电复律术时尚需配备各种抢救和心肺复苏所需要的器械和药品,如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用品、血压和心电监测设备,及配有常规抢救药品的抢救车等,以备急需。
电极除颤器均应配有电极板,大多有大小两对,大的适用于成人,小的适用于儿童。
体外电复律时电极板安放的位置有两种。
一种称为前后位,即一块电极板放在背部肩胛下区,另一块放在胸骨左缘3~4肋间水平。
有人认为这种方式通过心脏电流较多,使所需用电能较少,潜在的并发症也可减少。
选择性电复律术宜采用这种方式。
另一种是一块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2~3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前线内第5肋间(心尖部)。
这种方式迅速便利,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
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10cm。
电极板应该紧贴病人皮肤并稍为加压(5kg),不能留有空隙,边缘不能翘起。
安放电极处的皮肤应涂导电糊,也可用盐水纱布,紧急时甚至可用清水,但绝对禁用酒精,否则可引起皮肤灼伤。
消瘦而肋间隙明显凹陷而致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者宜用盐水纱布,并可多用几层,可改善皮肤与电极的接触。
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持干燥,避免因导电糊或盐水相连而造成短路。
也应保持电极板把手的干燥,不能被导电糊或盐水污染,以免伤及操作者。
当心脏手术或开胸心脏按摩而需作心脏直接电击除颤时,所需专用小型电极板,一块置于右心室面,另一块置于心尖部,心脏表面洒上生理盐水,电极板紧贴心室壁。
电能的选择电复律所用电能用J表示。
电复律时电能的选择很重要。
能量大复律效果好,但易造成心脏损害;能量小则疗效欠佳,而且还可能诱发室颤。
故电复律电能量的选择应以有效低限为原则。
电复律电能选择的有关因素包括心律失常类型,病人的年龄、体重和体质,心脏大小,心功能状态,病程长短,心脏病的种类和心肌状态。
室颤一般主张用较大能量,以争取一次电击复律成功,若第一次电击选用能量太小而需作两次甚至多次电击时,反而延误抢救时机。
体外除颤时主张用200~400j,瘦小者用较小能量,体重重者宜用较大能量。
如果首次电击复律未奏效,可加大能量再行电击。
但也有人主张不提高电能进行第二次电击。
因为一次电击后室颤阀值下降,胸壁阻抗减少,这时不提高电能也有望复律成功。
顽固性室颤在反复电击除颤的同时应立即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合理应用肾上腺素等复苏措施,以提高除颤成功率。
开胸作心脏直接电击除颤时所需电能,成人为20~100J,儿童为5~25J。
若无效,可加大能量后再次电击。
操作步骤1、作好术前准备,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
2、病人平卧于木板床上,开放静脉通道,充分暴露胸壁。
3、术前常规作心电图。
完成心电记录后把导联线从心电图机上解除,以免电击损坏心电图机。
4、连接除颤器导线,接通电源,检查同步性能,选择R波较高导联进行示波观察。
5、按要求麻醉。
6、按要求放置电极板。
7、选择电能剂量,充电。
所有人员不得接触病人、病床以及与病人相连接的仪器设备以免触电。
8、放电。
9、电击后即进行常规导联心电图,并进行心电、血压、呼吸和意识的监测,一般需持续ld。
10、室颤时,不作术前准备,不需麻醉,尽快实施非同步电击除颤。
并发症及其处理(一)心律失常电击后心律失常以期前收缩(早搏)最常见,大多在数分钟后消失,不需特殊处理。
若为严重的室性期前收缩并持续不消退者,应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若产生室速、室颤,可再行电击复律。
电击后也可能发生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
轻症能自行恢复者可不作特殊处理,必要时可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以提高心率,个别病人可能需要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二)低血压、急性肺水肿、栓塞血压下降多见于高能量电击后,若仅为低血压倾向,大多可在数小时内自行恢复;若导致周围循环衰竭者,应及时使用升压药。
急性肺水肿发生率不高,老年人和心功能差者容易发生。
一旦发生,应按急性肺水肿抢救。
栓塞的发生率国外报道较高,而国内报道不到1%。
可为体循环栓塞,如脑栓塞等,也可为肺栓塞。
抗凝和溶栓治疗的评价仍在研究中。
(三)心肌损伤电击,尤其是高能量电击可引起心肌损伤,心电图上出现ST-T波改变,血心肌酶升高,约持续数小时到数天。
个别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心电图,持续时间也较长。
(四)其他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连续电击、高能量电击有可能引起皮肤灼伤。
麻醉剂可能引起呼吸抑制,一旦发生应气管插管作人工辅助呼吸。
除颤波形的评价评价一种除颤电击波形是否有效,要求采集标准的除颤当时和放电后的的心律描记图形。
临床研究人员在评估某种除颤波形时,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采集波形统一。
除颤不等与电击,除颤的含义是终止室颤,不能与复苏的其它结果混淆,如恢复灌注性心律,住院或存活等。
这些研究终点可能是其它复苏措施的结果,如CPR或药物治疗,其中包括发病至电击及其它抢救措施的时间。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成功的电除颤是指电击后5秒钟内无室颤,这一定义被认为是除颤成功的标准之一。
电击后瞬间心搏停止或无室颤电活动均可称为除颤成功,因为室颤已被终止。
这一时间的规定是根据电生理研究结果而定的,成功除颤后一般心脏室颤停止的时间应为5秒钟,临床比较易于检测。
并且在这一时间内,电击对室颤作用不会受到放电后其它各干预措施的影响,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以及药物等。
第一次电除颤后,在给予药物和其它高级生命支持前,监测5秒钟心律,可对除颤的效果提供最有价值的依据。
此外,监测电击后第1分钟的心律可提供其它信息,如是否恢复规则的心律,包括室上性节律和室性自主节律,以及是否为灌注后心律。
电除颤早期进行电除颤的理由:①室颤是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致死性心律失常,在发生心跳骤停的病人中,约80%为室颤引起;②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电除颤;③除颤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或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7%~10%;④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跳。
因此,尽早快速除颤是生存链中最关键的一环。
心脏除颤器能释放高能量短时限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心肌纤维同时除极,中断一切折返通道,以消除异位心律,重建窦性心律,急救时主要是用非同步除颤消除心室纤颤。
因此,对室颤病人的抢救极为重要。
有人提出对心脏停搏患者可实施“盲目电击除颤”。
其理由如下:①室颤的电击除颤成功率与发病时间密切相关。
若在1min内电击,则基本上有望除颤成功;如在2min以上再电击,则除颤成功率明显下降。
若要明确心脏停搏的心电类型,必须进行心电图检查,但是这些时间往往耽误不起。
②心脏停搏患者中以室颤比例最高,约占2/3。
所谓“盲目电击除颤”实际上用于室颤患者的机会仍较多。
③即使非室颤的心脏停搏,电击一次也无多大不良影响,随后仍可采用药物或起搏治疗。
因此,在非心电监测条件下发现的心脏停搏可考虑先行电击除颤一次。
当然,同时也应尽快进行心电图检查。
室颤时影响电击除颤成功率的首要因素是时间,因此要求专业人员训练有素,能熟练地操作除颤器,能对心脏停搏和室颤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
一旦确认为室颤,能当机立断在最短的时间内给病人进行电击除颤。
缺氧、酸中毒等因素可影响除颤效果,因此,迅速开放气道、人工加压给氧是确保除颤成功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之一。
窒颤波纤细者除颤效果差,肾上腺素能使室颤波增粗并提高电击除颤成功率。
肾上腺素用量为每次1~5mg,必要时可重复使用,首选静脉注射,也可气管内滴入或心内注射。
电击除颤是否同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尚有争议。
有人认为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或溴苄胺可提高除颤效果,但也有人认为抗心律失常药此时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在统计资料中,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的存活率低于不用者。
1. 除颤波形和能量选择除颤器释放的能量应是能够终止室颤的最低能量,能量和电流过低则无法终止心律失常,能量和电流过高则会导致心肌损害。
目前自动体外除颤仪(AEDs)包括单相波和双相波两类除颤波形。
不同的波形对能量的需求有所不同,单相波形电除颤:首次电击能量200 J,第二次200~300 J,第三次360J。
双相波电除颤:早期临床试验表明,使用150 J即可有效终止院前发生的室颤。
低能量的双相波电除颤有效,而且终止室颤的效果与高能量单相波除颤相似或更有效。
2. 除颤效果评价近来研究表明,电击后5秒钟心电图显示心搏停止或非室颤无电活动均可视为电除颤成功。
这一时间的规定是根据电生理研究结果而定的,成功除颤后心脏停止跳动的时间一般为5秒钟,临床比较易于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