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高考二轮】第2讲 化学与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对题必练——中国传统古文化描述(解析、强化版)[文]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对题必练——中国传统古文化描述(解析、强化版)[文]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对题必练——中国传统古文化描述(解析、强化版)1/ 18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对题必练——中国传统古文化描述1.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中含硅酸盐B.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司南中的“杓”含Fe 3O 4C. 对敦煌莫高窟壁画颜料进行分析,其绿色颜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铜D. “石胆最上出蒲州……色青,见风久则绿,击破其中亦青。

”石胆指的是CuSO 4·5H 2O2.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关于KNO 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目的古代文献说明 A 使用“凡研消(KNO 3)不以铁碾如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天工开物》(KNO 3)能自燃B 鉴别区分硝石(KNO 3)和朴硝(Na 2SO 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本草经集注》利用焰色反应C 提纯“(KNO 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溶解,蒸发结晶D 性质“(火药)乃焰消(KNO 3)、硫磺、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餇诸药者”《本草纲目》利用的氧化性A. AB. BC. CD. D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在“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中,星桥铁锁开涉及到化学变化B.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的熔点低于纯铁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这种对青蒿素的提取方法属于化学变化D. “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高价金属硫化物4.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书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合理的是A.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质品)谓之为纸”,这里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 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C. 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D. 生物柴油与从石油中分馏得来的柴油都属于烃类物质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一传统文化与STSE课件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一传统文化与STSE课件

题点一 题点二
化学与传统文化
真题诊断 必备知识 对点演练
1.(2019·全国Ⅰ,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答案:A 解析:氧化铁为红棕色,因此瓷器的青色不是来自氧化铁,A项错 误;陶瓷是以黏土(主要成分为含水的铝硅酸盐)为主要原料,经高温 烧结而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酸、碱和氧气等反应,B、C、D 三项正确。
题点一 题点二
真题诊断 必备知识 对点演练
1.(2019·辽宁大连二模)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 明创造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发生了燃烧反应,燃烧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古代的蜡烛多
是由动物油脂制造,动物油脂属于高级脂肪酸酯,但高级脂肪酸酯
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故选D。
题点一 题点二
真题诊断 必备知识 对点演练
特别提醒古代“蜡炬”的成分容易受现在蜡炬成分——石蜡(主要 是烷烃)的影响,而以为D项叙述中为“高级脂肪酸酯”是错误的,实 际上D项的错误在于油脂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化学与传统文化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7 化学与传统文化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环境

2020届高考化学人教版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强化训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学知识(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人教版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强化训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学知识(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人教版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强化训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学知识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相关的化学知识,古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A.英文的“中国”(China)又指“瓷器”,说明我国很早就应用化学技术制作陶瓷B.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C.《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D.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答案 B解析B项,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不是碘的升华;C项,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鉴别KNO3和Na2SO4;D项,明矾中的Al3+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2、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著称。

下列关于陶瓷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品质的白瓷晶莹剔透,属于纯净物B.瓷器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因此陶瓷属于金属材料C.氮化硅陶瓷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D.“窑变”是高温下釉料中的金属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颜色的变化答案 D解析白瓷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A项错误;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错误;氮化硅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错误;“窑变”时,高温下釉料中的金属化合物由于还原程度的不同,形成不同颜色的低价态化合物,D项正确。

3、《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洧水”的使用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的描述,对上文进行的某些分析中正确的是( )A.“洧水”的主要成分是油脂B.“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煤油C.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D.烟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答案 C解析考查物质的主要成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020年高考化学高频专题考点: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解析版)

2020年高考化学高频专题考点: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解析版)

2020年高考化学高频专题考点: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解析版)考点1 化学与传统文化1.中国古代化学的工艺简介(1)炼制陶器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它的基本原料是黏土。

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高温烧制时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物质。

(2)冶炼青铜冶炼青铜的过程大致是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入炼炉内,点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弃去炼渣得初铜。

初铜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

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

(3)造纸以我国古书《天工开物》卷中所记载的竹纸制造方法为例,步骤如下:①斩竹漂塘:将新砍下的嫩竹放入池塘中,浸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的青皮。

②煮徨足火: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利用石灰的碱性脱脂、杀死微生物等。

③舂臼:把上述处理的竹子,放入石臼中打烂,形同泥面。

④荡料入帘:将被打烂的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

⑤覆帘压纸:将竹帘反过来,使湿纸落于板上。

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叠积上千张湿纸后,加木板重压以挤去大部分的水。

⑥透火焙干:将湿纸逐张扬起,生火焙干。

(4)黑火药主要成分:硝酸钾、木炭和硫黄。

反应原理:2KNO3+S+3C=====点燃K2S+N2↑+3CO2↑。

(5)酿酒先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分解(水解)为葡萄糖,称为糖化;再用酵母菌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

(6)染色染色是一个很古老的工艺,即用染料使物品着色。

2.常考经典史籍材料归纳(1)《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2)《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3)《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是K2CO3。

(4)《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19张)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19张)
专题一 选择题突破(二)
1 高考必备
中国古籍中化学知识小结 1.物质的鉴别 (1)真假黄金 《旧唐书》提到唐朝武则天,一次赏给她一个臣子许多黄金,那臣子 放在火焰上灼烧后证明是假的,因为铜的焰色绿色,而黄金入火“百炼不消”、金 入猛火“色不夺金光”;另外试金石的利用,我国也可能是最早的国家之一,明朝 李时珍有《本草纲目》中剖析得最明确不过了,“金有……,和银者性柔,试石则 色青(七青八黄九紫十赤):和铜者性硬,试(金)石则有声。” (2)真假焰硝 晋朝的皇甫士安(251~282年),已提出纯硝石概念;南北朝医学家陶 弘景为了鉴别真假焰硝,他研究发现“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用 现在的化学知识知道钠黄钾紫的焰色反应特性。真焰硝对可燃物还能“火上加油”, 加速燃烧(助燃),而假焰硝(芒硝)则否,硝酸钾(真焰硝)可知。
“……先将蜡六两熔化作汁,以重绵滤去滓,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熔,数
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取蜡称用。”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 C.干馏
B.升华
√D.重结晶
解析 “……先将蜡六两熔化作汁,以重绵滤去滓,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 熔,数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取蜡称用。”涉及用到加热的方法,将被提纯 物质熔化、过滤、用酒精溶解、冷却结晶的过程,为重结晶操作,故选D。
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 硝酸
C.醋
D.卤水
解析 根据题意,“强水”能溶解大多数金属和矿物,所以为硝酸。
1234
3 模拟预测
1.(2019·吉林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可逆反应

2020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必练----传统文化知识点总结

2020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必练----传统文化知识点总结

1.5 二轮题型必练----传统文化知识总结考向 1 考查物质成分1.《神农本草经》说“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

《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 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 )A.氯化物B.合金C.硫化物D.氧化物【答案】D1.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

其中的“ 硇水” 指()A .醋酸B .盐酸C .硝酸D .硫酸【答案】C2.我国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 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

” 中药材铁华粉指()A .铁粉B .醋酸亚铁C .冰醋酸 D. 食盐【答案】B 3.《本草纲目》中的“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每百引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甚获利也”。

这里的“石碱”是指()A .KOHB .KAl(SO 4 ) 2C .KHCO 3D .K 2 CO 3【答案】D4 .古代药学著作《本草经集注》共七卷,其中对“ 消石” 的注解如下:“… 如握雪不冰。

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 …” 。

这里的“ 消石” 是指()A .氢氧化钙B .硝酸钾C .高锰酸钾 D. 硝酸钠【答案】B5.《物理小识》中有如下叙述:“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

“青矾厂气”指的是()A. CO 和CO 2 B. SO 2 和SO 3 C. NH 3 和NO D. NO 2 和H 2 S【答案】B6.《后汉书·。

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

” ” 《酉。

阳杂俎》一书:“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

”这里的“石漆”“石脂水”是指()A .油脂 B .油漆 C .石油 D .煤焦油【答案】C考向 2 考查实验操作7.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 种,其中“ 烧酒” 条目下写道:“ 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 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2020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必练传统文化练习带答案

2020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必练传统文化练习带答案

1.7 二轮题型必练——传统古文化联系(1)1.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中含硅酸盐B.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司南中的“杓”含Fe3O4C. 对敦煌莫高窟壁画颜料进行分析,其绿色颜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铜D. “石胆最上出蒲州… …色青,见风久则绿,击破其中亦青。

”石胆指的是CuSO4 · 5H2O2.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关于KNO3的A. AB. BC. CD. D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在“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中,星桥铁锁开涉及到化学变化B.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的熔点低于纯铁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这种对青蒿素的提取方法属于化学变化D. “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高价金属硫化物4.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书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合理的是A.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质品)谓之为纸”,这里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 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C. 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D. 生物柴油与从石油中分馏得来的柴油都属于烃类物质5.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国的圆珠笔头一直需要进口笔尖钢,经过5 年数不清的失败,2016 年9 月,中国太钢集团利用家常和面原理在钢水中加入添加剂试验成功,造出圆珠笔头,可完全替代进口,由此信息可知笔尖钢为合金,且具有良好的切削性。

B. 工业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C. 《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硫化物D. 中国蓝是古代人工合成的蓝色化合物,其化学式为BaCuSi4O10,可改写成BaO · CuO · 4SiO26.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

新高考化学二轮配套课件专题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PPT

新高考化学二轮配套课件专题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PPT

1 2 3 4 5 6 78
8.(2019·全国卷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 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 误的是( )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新 高 考 化 学 二轮配 套课件 专题化 学与ST SE、传 统文化 PPT【P PT实用 课件】
1
2
3
4
5
6
7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H3COI 是反应中间体 B.甲醇羰基化反应为 CH3OH+CO===CH3CO2H C.反应过程中 Rh 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 D.存在反应 CH3OH+HI===CH3I+H2O
O2
2SO3,SO3+H2O===H2SO4;SO2+
H2O
H2SO3,2H2SO3+O2===2H2SO4;2NO+O2===2NO2,3NO2
+H2O===2HNO3+NO
雾霾
大气中大量的 SO2、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与雾气结合 后形成的混合物
光化学烟 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NO2 等)和碳氢 雾 化合物等在光照条件下生成的复杂的污染物
-和
-中
Rh 的成键数目为 6,
新 高 考 化 学 二轮配 套课件 专题化 学与ST SE、传 统文化 PPT【P PT实用 课件】
-中 Rh 的成键数目为 5,
新 高 考 化 学 二轮配 套课件 专题化 学与ST SE、传 统文化 PPT【P PT实用 课件】
1
2
3
4
5
6
78
-中 Rh 的成键数目为 4,反应过程中 Rh 的成键数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考点专题必练——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共30题逐题精编 答案+详解】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考点专题必练——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共30题逐题精编  答案+详解】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考点专题必练——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共30题逐题精编答案+详解】1.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A.诗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该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B. 庾信的《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从化学成分分析现实生活中“飞絮”“鹅毛”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C. 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 东晋葛供《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操作与“渍”和“绞”原理相近的是浸泡、过滤【答案】B【分析】本题以古诗词为载体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难度较易,注重知识的积累。

【解析】A.铁杵磨成针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鹅毛主要成分为蛋白质,飞絮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B错误;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火药爆炸为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故C正确;D.“青蒿一握,以水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包括了浸泡和过滤操作,与“渍”和“绞”原理,故D正确。

故选B。

2.“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笔”——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用的是羊毫还是化学纤维B. “墨”——用松烟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C. “纸”——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D. “砚”——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性质和鉴别、碳的性质、物质的成分等,注意习题中的信息分析物质的性质,把握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鉴别方法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会产生特殊的气味,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羊毫的真伪,故A正确;B.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不易反应,所以用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故B正确;C.纸的原料是木材,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则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故C正确;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STSE课件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STSE课件

化学与资源开发
(1)常规能源与新能源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能源是向人类提供电能、热能、 机械能等一切自然资源的总称。根据开发和使用情况,能源又可分为: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常规能源。 ①常规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 ②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和生物质能 等。 (2)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 ①一级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以现成情势提供的能源,例如:天然气、 煤、石油、水能、太阳能、风能; ②二级能源是指需要依靠其他能源(也就是一级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 能源,例如:电能、一氧化碳等。
常考与化学有关的经典史料、诗词分类讲析
(4)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 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 “巴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KAl(SO4)2。 (5)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 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CaO。 (6)《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 “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 (7)《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 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 这里的“鼻冲水”指的是氨水,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化学与常见材料
材料
天然纤维
棉、麻
蚕丝、羊毛
橡胶
塑料
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
合金材料
硅材料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 料
玻璃 水泥
陶瓷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组成或性质 富含多糖纤维素,只含C、H、O三种元素
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可水解 天然橡胶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是线型高分子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常见的有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热固性塑料,如酚醛树脂。 将天然纤维(木材、甘蔗渣)经过化学加工处理后得到的产品 以石油、煤、天然气和农副产品作原料加工制得单体,单体经聚合反应制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六大纶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熔点比各组分的低 晶体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题型复习课件—— 化学和传统文化、STSE(共36张PPT)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题型复习课件—— 化学和传统文化、STSE(共36张PPT)
19
2.酿酒
《说文解字》上说:“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从禹 时算起,酒在中华已有五六千余年的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 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质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豌豆等,其酿造 过程大体分为两步:第一步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称为 糖化过程;第二步由酵母菌再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 到白酒和酒糟。
(11) 气,使肥效降低
草木灰和硫酸铵不能混合施用
(12)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二氧化硫可用于制作葡萄酒的食品添加 剂
14
(13) 氦气化学性质稳定、密度小 可用于填充飞艇、气球
(14) 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可用于冶炼钛、锆、铌等金属
(15)
NaHCO3 受热分解生成 CO2, 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胃酸中和剂 能与酸反应
22
第三步——析题:找到需要的信息后,需进行分析。分析时要从大脑信息库中迅速 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并使思维从新情境回归到课本、回归到平时的学习中来。 第四步——解题:解题时要注意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相应问题。如果是简答题一定 要言简意赅,即一定要做到联系化学原理,切入点正确,分析、说理层次清晰,要 点全面。
K2FeO4 是强氧化剂,还原产物铁离 (33)
作新型净水剂
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17
(34) CuSO4 使蛋白质变性 误服 CuSO4 溶液,喝蛋清或豆浆解毒
铁与电源负极相连,铁被 铁闸门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保护铁闸
(35)
保护

BaSO4 不溶于水,不与胃 在医疗上进行胃部造影前,BaSO4 用作
12.白色污染
指各种塑料垃圾对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

2020年高考化学与传统文化

2020年高考化学与传统文化

解密01 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考点1 化学与传统文化1.中国古代化学的工艺简介(1)炼制陶器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它的基本原料是黏土。

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高温烧制时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物质。

(2)冶炼青铜冶炼青铜的过程大致是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入炼炉内,点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弃去炼渣得初铜。

初铜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

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

(3)造纸以我国古书《天工开物》卷中所记载的竹纸制造方法为例,步骤如下:①斩竹漂塘:将新砍下的嫩竹放入池塘中,浸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的青皮。

②煮徨足火: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利用石灰的碱性脱脂、杀死微生物等。

③舂臼:把上述处理的竹子,放入石臼中打烂,形同泥面。

④荡料入帘:将被打烂的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

⑤覆帘压纸:将竹帘反过来,使湿纸落于板上。

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叠积上千张湿纸后,加木板重压以挤去大部分的水。

⑥透火焙干:将湿纸逐张扬起,生火焙干。

(4)黑火药主要成分:硝酸钾、木炭和硫黄。

反应原理:2KNO 3+S +3C=====点燃K 2S +N 2↑+3CO 2↑。

(5)酿酒先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分解(水解)为葡萄糖,称为糖化;再用酵母菌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

(6)染色染色是一个很古老的工艺,即用染料使物品着色。

2.常考经典史籍材料归纳(1)《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2)《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3)《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是K 2CO 3。

(4)《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 3。

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 专题考向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

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 专题考向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
考向1 化学与传统文化
(2020·全国卷Ⅱ)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 ①,烹胆矾则成铜 ②。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③”。下 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胆矾的化学式为 CuSO4 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B.诗中句“折燃戟沉烧沙铁的未销现”中的象金属无在常关温下,能溶故于浓A硝酸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是
【解析】滴定终点时草酸根将高锰酸根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会显无色,滴定终点
环境温度对植物影响的自然现象,主要体现了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故 B 正确;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5 min时,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0.8+0.8+0.2+0.6) mol]∶[(1+1) mol]=6∶5,则5 min时,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时的65,A项错
2.高考常考经典史籍材料归纳
史籍名称 《汉书》 《抱朴子内 篇·黄白》
《本草纲目》
记载内容 高奴县有洧水,可燃
曾青涂铁,铁赤如铜
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 取碱浣衣
解释 “洧水”指的是石油 “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碱”是K2CO3
《天工开物》
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
《神农本草经》
水银……熔化还复为丹
的是H2,当戊室收集到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则电路中转移2 mol电子,通过甲室阳膜的离子为阳离子,既有+1价的离子,又有+2价的离子,所以物质的量不是2 mol,故D错误。
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描述的是雷雨天发生的自然现象,雷雨天大气中氮 能为160 kJ·mol-1,比N2的键能低,容易转化为N2,放出能量,所以可以制炸药

2020年高考化学与传统文化

2020年高考化学与传统文化

2020年高考化学与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此同时,高考作为中国学生进入大学的重要关卡,也是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

在2020年的高考中,化学科目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与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2020年高考化学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首先,化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化学的发展历程中。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化学相关的内容,例如《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丰富的草药知识,而草药的提取与化学的分离技术密切相关。

此外,古代的炼丹术也是化学的一种形式,其中包括了许多化学实验和反应的应用。

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和技术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了解化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化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还体现在化学知识的应用中。

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材料和工艺与化学的知识紧密相关。

例如,古代的瓷器制作需要掌握陶瓷材料的性质和烧制工艺,而这些都与化学的材料科学和热力学有关。

另外,传统的染色工艺也需要了解染料的性质和反应原理,这同样与化学的有机化学和反应动力学有关。

因此,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中的材料和工艺,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化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还体现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

传统文化中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课题。

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科学,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例如,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型的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化学可以设计和改进能源转化和利用的过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因此,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中的环保理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化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还体现在道德和伦理教育中。

传统文化中强调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而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也需要遵守科学伦理和道德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化学与传统文化
【考纲点击】
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化学内涵。

如四大发明、陶瓷文化、制醋酿酒、医药炼丹及冶金文化等。

1.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内涵
(1)传统文化中的物质
如《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硝石”指KNO3;如《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如《本草纲目拾遗》中有关“强水”的叙述:“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硝酸。

(2)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变化
如成语“火上浇油”(主要是化学变化)、“百炼成钢”(主要是化学变化),古诗词“千锤万凿出深山”(主要是物理变化)。

(3)传统文化中的实验操作
1
如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

2.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质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豌豆等,其酿造过程大体分为两步:第一步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称为糖化过程;第二步由酵母菌再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

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

1.(2019·课标全国Ⅰ,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解析“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与氧化亚铁有关,而氧化铁显红
色,A项错误;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B项正确;陶瓷以
2
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属于人造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项正确;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中硅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D项正确。

答案 A
2.(2018·天津理综,1)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
解析谷物的主要成分为淀粉,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主要包括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酸,因此酿造过程中涉及水解反应和氧化反应,A项错误;后(司)母戊鼎为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属于铜合金
制品,B项正确;陶瓷的主要原料为黏土,C
项正确;青蒿素易溶于乙醚,而不
易溶于水,因此,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包括萃取操作,D项正确。

答案 A
3
1.(2019·湖北十堰一模,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木与木相摩则然(燃)”的“然”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B.“司烜氏,掌以夫遂(青铜凹镜),取明火于日”的“夫遂”是单质
C.“著作酒醴(甜酒),尔惟曲蘖(酒曲)”的“曲蘖”是催化剂
D.“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瓷”是硅酸盐产品
解析A项,燃烧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正确;B项,青铜属于合金,为混合物,错误;C项,“曲蘖”是酶,为催化剂,正确;D项,“瓷”是硅酸盐产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

答案 B
2.《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砂粘土而为之”,“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窖中燃薪举火”,“浇水转釉(主要为青色),与造砖同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薪举火”使粘土发生复杂的物理变化
B.沙子和粘土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和碳酸钙
C.烧制后自然冷却成红瓦,浇水冷却成青瓦
D.粘土和石灰石是制作砖瓦和陶瓷的主要原料
4
解析A项,燃薪举火使粘土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错误;B项,沙子的主要成分为SiO2,粘土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错误;C项由“浇水转釉”可知
浇水可变为青色,正确;D
项,粘土为烧制砖瓦、陶瓷的原料,错误。

答案 C
题后悟道
专题强化练1 物质组成、分类、变化、化学用语、传统文化
1.(2019·河北武邑中学月考)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其反应原理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5
解析铁的冶炼过程中,铁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存在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碳酸氢钠作发酵粉,为碳酸氢钠的分解,不存在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天然气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 C
2.(2019·浙江宁波联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3116P
B.Na+的结构示意图:
C.葡萄糖的实验式:C6H12O6
D.Na2O的电子式:
解析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正确的表示为3115P,A错误;Na+的结构示意图为
,B错误;葡萄糖的实验式是CH2O,C错误;Na2O的电子式为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