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永和县政协调研组

(2011年9月)

县委、县政府:

围绕永和县委“脱贫致富、增进福祉”千方百计谋跨越的要求,按照主席会议安排,由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负责牵头,县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于今年8月中旬至9月初,就全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先后深入全县阁底、南庄、桑壁等七个乡镇13个乡村旅游点深入调研。9月2日召开县政协八届2次常委会议进行专题协商讨论,形成政协建议案如下:

一、发展现状

通过调研,常委们看到,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型的朝阳产业,正在我县悄然兴起,显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一)优势突出,旅游开发潜力巨大。一是地理条件优越。我县邻近吉县壶口瀑布、延安革命圣地、隰县小西天、大宁黄河仙子祠等知名旅游目的地,位于山西“黄河旅游经济带”中段区域的重要节点,加之已建成通车的“沿黄干线公路”、“沿黄扶贫公路”以及正在兴建的霍永高速公路和中南铁路,立体交通网络逐渐形成。二是生态环境良好。我县地处吕梁山脉南端,山峦起伏,

梁峁层叠,沟壑纵横,呈千沟万壑之貌,造林绿化森林覆盖率达37.6%,生态改善,环境宜人。三是旅游资源丰富。除了拥有以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为重点的红色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重点的黄河文化游这两个等级较高的特色旅游景区外,更有望海寺、楼山、永和关等极具吸引力的景区景点亟待深度开发打造。与此同时,黄河中游的山河地貌、逶迤幽静的三北防护林、如诗如画的乡村田园、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以及热情好客的农民朋友,都是以绿色产品采摘为主的生态旅游极好的乡村旅游资源。四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县古来素有“民风淳厚”“永和为贵”之美誉,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境内出现过伏羲、女娲、刘和、刘训等重要历史名人,存有县城文庙大成殿、红军崖、朝阳寺等珍贵历史文物,剪纸鞋垫、家用小吃、草竹编织、刺绣布艺等民间艺术发扬光大,红军文化、黄河文化饮誉全国。这些优势资源,使我县乡村旅游极具发展潜力和空间。

(二)党政重视,旅游投入逐年加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把旅游工作纳入全县克难攻坚工作目标,纳入责任单位年度综合目标和单项目标考核,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统筹推进的工作局面,旅游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

的效果。一是编制完成了《永和县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发展三年执行计划》。二是整合旅游、文化、林业、交通、以工代赈、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等项目资金,打捆投入到改善旅游可进入性工程,全力打造“一馆一湾”,积极建设“一关一山”等景区景点建设,完成了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启动了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景区起步建设工程,完成地质博物馆主体建设工程,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黄河乾坤湾被列为全市十大特色景点之一。三是出版发行了《红军东征在永和》、《大晋商》等反映红军东征、永和风情的系列纵书,旅游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

(三)规模初具,旅游发展势头看好。我县围绕红色(革命老区)、黄色(乡土禀赋)、绿色(生态家园)“三色”旅游发展,坚持把乡村旅游发展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及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生态、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我县以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为重点的红色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重点的黄河文化旅游、以绿色产品采摘为主的生态旅游的格局初步形成,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相融互动的发展路子。

(四)精品迭出,乡村旅游已具雏形。通过近几年的精心打造,我县旅游业从无到有,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旅游品牌。一是形成了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深度挖掘红军文化、佛教道教文化、枣乡民俗文化、黄河风情文化,“一馆一湾”国家特品级旅游景区已具雏形。永和红枣以核小、皮薄、肉厚、天然无虫、无公害、无污染而久负盛名,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有机红枣产品认证,是全国无虫红枣第一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称号。二是形成了生态农业旅游品牌。坚持乡村旅游发展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连片推进产业园和旅游景点建设,在实施西峪沟、榆林则等6条水土保持坝滩联治工程的基础上,成功打造了白家崖小流域综合治理精品工程,治理经验在全省推广,被评为“全省水保工作红旗县”,获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最高奖——“禹王杯”,全省水土保持精品工程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整合涉农项目进入芝河、桑壁河流域,整理开发土地2万亩,栽植各类苗木50万株,农业综合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这两大现代农业园区有望建成生态农业旅游景区。三是形成了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打造了大寨岭、永和关、沿黄公路、东征旅游沿线等大批荒山绿化精品工程,成功召开了三北防护林科技推广现场会,先后被评为“全

国三北防护林突出贡献单位”、“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获国家三北局优质工程奖。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发展方兴未艾,势头看好,但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资源还未能真正形成产业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容忽视。

(一)重视程度不够,主体作用不足。我县乡村旅游处于起步阶段,乡村旅游发展还没有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一些部门和经营者对乡村旅游的内涵、发展重点发展目标方向等等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狭义、片面的理解。部分干部群众片面地认为旅游只应在风景名胜区和城镇,乡村没什么可游的,对发展乡村旅游没有积极性。还有的人对乡村旅游特征和内涵缺乏正确认识,忽视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有效地保持“乡村性”和“乡村意象”,出现建筑、业态城市化等趋向,人为破坏乡村生态环境行为时有发生。以上种种错误认识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二)缺乏统一规划,乡村特色不浓。规划的滞后意味着资源配置的滞后和政府统筹指导的滞后,导致景区内乡村旅游形式单一、布局分散、特色不强、水平不高。很多人以为乡村旅游“就是耍农家乐,就是在乡下

吃饭打麻将”,反映出我县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品位不高,深度开发不够。旅游产品仅仅局限于吃“农家饭”和打牌娱乐,而乡村住宿、农事体验、田园观光、民间文艺展演、民间工艺品展示、销售购物等系列旅游产品缺乏设计和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尚未形成紧密联系的产业链条,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需要,也无法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资源整合薄弱,功能配套不够。目前我县乡村旅游资源规模小,较为分散,各个为政,缺乏合力,还没有形成集中集群的旅游产品体系。缺乏参与乡村旅游营运的旅行社,星级旅游饭店和宾馆数量严重不足,旅游运输车辆档次不高,旅游商品专卖店、地方名特小吃不成规模,旅游公路等级低,旅游专线公路路况差。在一些旅游点,道路不畅,停车场、卫生间、座椅、指示牌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等条件差,适应不了发展旅游的需要。

(四)景点管理滞后,服务水平较低。我县乡村旅游景点管理滞后,服务质量普遍不高。环境卫生状况不好,“脏、乱、差”现象大量存在。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力度不够,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服务质量难以让游客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