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GMP变更管理规程(更新于2018年04月03日)
GMP标准文件管理规定
GMP标准文件管理规定为规范GMP文件的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分发、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的标准管理规程,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一条:文件的起草1使用部门负责组织起草或设计本部门的文件。
2当部门认为需要新建或修订文件时,应填写《文件新建(修订)申请审批表》,报质量管理部审核,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由申请部门负责人起草或者分派给本部门具备资格的人员起草。
3质量管理部接到《文件新建(修订)申请核准表》,根据现行文件情况,对上述内容进行核查,确定文件题目、赋予文件一个唯一的文件编号,经质量管理部QA审核,质量负责人批准后,质量管理部将其复印件返回文件起草部门,起草人起草文件。
原件质量管理部归档。
我公司的文件总体分为标准类文件、记录类文件和验证类文件,每一类文件的编码方法叙述如下:3.1标准类文件的编码标准类文件的编码原则为:标准类文件类型代码.文件次类别代码.顺序号。
代码、次类别代码、顺序号之间用英文的句号分开。
标准类文件类型代码:共分三类,分别为标准管理程序,代码为SMP;标准操作程序,代码为SOP;质量标准,代码为QS。
文件次类别代码:按文件的使用、执行或管理对象,划分为九类,并以两个大写英文字母给定代码。
文件次类别代码见下表。
顺序号:表示文件在该次类别下的顺序,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从001开始,如001为第一个文件,002为第二个文件,以此类推。
版本号: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从00开始,如00为第1版,01为第2版,以此类推。
例如:文件编号SMP.WS.001.00,表示生产部的第一个标准管理规程,此规程是第1版。
文件编码QS.QC.001.01,表示第一个质量标准文件,此文件是第2版。
产品工艺规程归属于技术开发部TD类,各岗位操作法归属于生产部WS类。
3.2记录类编码记录类编码原则:所属文件代码-次类别代码-顺序号-记录顺序号-版本号。
代码、顺序号与版本号之间用英文的减号分开记录顺序号为:记录在所属文件中的顺序号,用R加两位数字表示,如R01表示所属文件的第一个记录,以此类推版本号: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从00开始,如00为第1版,01为第2版,以此类推。
变更管理规程
目的:建立变更管理规程,确保任何变更处于受控制状态;保证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且符合注册标准及法规要求。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的新产品上市、现有产品撤市、原辅料、包装材料(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印刷性包装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厂房、设施、设备、仪器、相关责任人、物料供应商、被委托加工企业、生产工艺和计算机软件变更的申请、评估、审核、批准和实施。
职责: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正确执行本规程;主管质量、技术、生产、设备等的部门负责人进行所管理系统的变更的审批;质量保证部(QA)监督变更的实施过程及部分变更后的跟踪确认;质量管理部审核批准变更项目。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二百四十、二百四十一、二百四十二、二百四十三、二百四十四、二百四十五、二百四十六条。
内容:1定义和术语1.1 变更是指药品生产质量系统各要素的改变。
1.2 关联变更一项变更伴随或引发的其他变更称之为关联变更。
如法定标准的变更可能伴随或引发检验方法变更,或同时伴随药品包装材料的变更。
2变更的原则2.1 任何申请的变更都应评估其对产品质量或对产品验证状态的潜在影响。
2.2 相互关联的各项变更应按照技术要求最严格的变更类别进行控制。
2.3 对于需要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或批准的变更,在未得到批准前,该变更不能正式实施。
3 变更的分类根据药品管理相关法规的要求以及对产品质量或对产品的验证状态的影响程度,变更可分为次要(I类) 、中度(Ⅱ类) 和重大(III 类)变更三类。
3.1 I类:次要变更次要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基本不产生影响或影响不大。
这类变更由公司自已控制,不需要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或批准。
如:3.1.1公司机构和关键岗位人员的变更;3.1.2文件/记录的变更;3.1.3关键监控点的变更或工艺控制参数变更至更严格的范围;3.1.4生产工艺过程中检测项目的增加或采用新的准确度更高的中间体检验方法;3.1.5生产设备非关键零部件的改变(不包括直接接触药品的部件材质);3.1.6生产用容器规格的改变;3.1.7供应商的改变(不包括化学药原料供应);3.1.8由于药品各药典或国家标准升级改版而进行的更改;3.1.9中间产品检验标准或方法的变更;3.1.10实验室样品常规处理方法的互换;3.1.11生产及质量管理用的计算机软件的变更3.1.12色谱柱允许使用范围内的互换;3.1.13试剂或培养基生产商的改变;3.2 Ⅱ类:中度变更中度变更,需要通过相应的研究工作证明变更对生产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不产生影响。
变更管理规程
变更管理规程1、目的:建立变更管理规程,确保企业对所持有药品上市后的管理符合《药品管理法》(主席令第31号)、《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相关规定,保证药品研发、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可及。
2、范围:适用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变更进行管理和控制。
3、职责:质量管理部、药物研发中心、生产技术部、设备动力部、各生产车间对该文件的实施负责。
4、规程:4.1、本企业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依法对药品研发、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中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负责。
坚持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社会共治的原则,全面提升药品质量,保证药品研发、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可及。
4.2、企业应当建立变更控制系统,对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进行评估和管理。
需要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变更应当在得到批准后方可实施。
所有变更均应当申请并分析评估,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4.3、企业应当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变更,按照其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风险和产生影响的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根据《已上市药品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所涉及的变更划分为三类:重大变更、中等变更、微小变更。
4.3.1、重大变更是指对产品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变更。
①重大变更一般需进行全面的研究和验证工作,包括变更前后的风险评估、工艺比对资料、质量比对研究试验资料、变更后连续生产3批产品的质量指标情况及稳定性研究资料、口服固体制剂需关注药物的溶化性或崩解时限、产品单一成分的溶出度研究资料,必要时应开展生物等效性研究。
②重大变更应当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4.3.2、中等变更是指对产品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可能有中等程度影响的变更。
制药公司变更控制管理规程
、、、、、、、、、、、、、、制药有限公司标题:变更控制管理规程编号:SOP-QM-- 页码:1/5制定人:审核人:批准人:颁发部门:GMP办公室日期:日期:日期:生效日期:分发部门:质量部、物料部、质检中心、各生产车间1.目的保证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的相关变更得到及时控制,特制订本规程。
2.范围适用于新产品上市、现有产品撤市、厂房的变更、设备和设施的变更、检验方法的变更、质量标准的变更、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和备案的技术文件的变更、生产工艺的变更、物料供应商的变更、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的变更、文件和记录的变更以及其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
3.责任变更经申请部门提出后,应由质量管理部门及受变更影响的部门评估、审核,质量管理部制订变更实施的计划,明确实施的职责分工,由受权人批准。
各部门负责根据受权人批准的实施计划和时限执行相关的任务。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实施情况并将所有变更的文件和记录归档保存。
4.程序4.1. 定义变更是指即将准备上市或已获准上市的药品在生产、质量控制、使用条件等诸多方面提出的涉及来源、方法、控制条件等方面的变化。
4.2. 变更的分类4.2.1. Ⅰ类:次要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基本不产生影响或影响不大。
这类变更由企业自己控制,不需要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或批准,如:1)文件的变更;2)中间产品检验标准或方法的变更;3)关键监控点的变更;4)实验室样品常规处理方法的互换;5)色谱柱允许使用范围内的互换;、、、、、、、、、、制药有限公司标题:变更控制管理规程编号:SOP-QM-- 页码:2/56)试剂或培养基生产商的改变;7)生产设备非关键零部件的改变(不包括直接接触药品的部件材质);8)生产用容器规格的改变;9)不影响药品质量的包装材料(如打包带)供应商的改变等。
4.2.2. Ⅱ类:中度变更,需要通过相应的研究工作证明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制不产生影响。
变更控制管理规程
管理标准类文件目的:制定变更控制管理规定,对所有的有可能造成产品质量变化和波动的因素加以控制,规范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变更管理。
适用范围:适用于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全过程的变更管理,变更控制主要包括下列方面的内容: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文件、厂房、设施、设备、仪器、生产工艺及计算机软件变更的申请,评估,审核,批准和实施。
责任人:变更部门负责人、QA、质量部经理、生产负责人、质量受权人内容:1.定义:变更指对已获准上市药品在生产、质控、使用条件等诸多方面提出的涉及来源、方法、控制条件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2.变更的分类:根据药品管理相关法规的要求及变更可能对生产工艺和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对变更划分为四类:2.1Ⅰ类变更:是指不涉及注册,对产品质量没有影响,由公司自己控制,不需要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或批准而直接进行的变更,如:生产用容器规格的改变;不影响药品质量的包装材料的供应商的改变等。
2.2 Ⅱ类变更:是指对产品质量会产生影响,由公司自己控制,不需要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或批准,可能需要通过相应研究验证工作来证明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不产生影响的变更,如:内部系统文件的变更;中间产品或待包装品检验方法的变更;关键监控点的变更;质量控制室样品常规处理方法的互换;色谱柱允许使用范围的互换;试剂或培养基生产商的改变;生产设备非关键零部件的改变(不包括直接接触药品的部件材质)等。
2.3 Ⅲ类变更:指需要通过相应的研究验证工作证明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不产生影响,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其他相关法令要求,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变更。
如:生产与质量的关键设备、设施的更换;原辅料的生产工艺或质量标准的改变:关键生产条件的变更;印刷类包装材料样式的变更;关键工序生产场地的变更等。
2.4 Ⅳ类变更:是指对中间产品或成品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变更,需要通过系列的验证、研究,检验比对工作证明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gmp变更管理指南
gmp变更管理指南英文回答:GMP Change Control Guidance.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 are a set of regulations enforced to ensure that products are consistently produced and controlled according to quality standards. Change control is an integral part of GMP, as it provide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managing and implementing changes to a manufacturing process or product.Purpose of Change Control.The purpose of change control is to:Ensure that changes are made in a controlled and documented manner.Asses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changes on productquality and safety.Minimize the risk of unintended consequences.Maintain regulatory compliance.Elements of Change Control.A comprehensive change control program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elements:Change Request: A formal request to implement a change, including the rationale for the change and an assessment of its potential impact.Change Evaluation: A review of the change request to determine its feasibility, safety, and impact on product quality.Change Implementation: The execution of the change, including documentation and training of personnel.Change Verification: Post-implementation validation to confirm that the change has been implemented as intendedand is effective.Change Control Committee: A team responsible for reviewing and approving change requests, overseeing implementation, and ensuring regulatory compliance.Types of Changes.Changes subject to change control can be classifiedinto three categories:Minor Changes: Changes that have a minimal impact on product quality or safety, such as minor equipment adjustments or process parameter changes.Major Changes: Changes tha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roduct quality or safety, such as changes to raw material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r product formulations.Continuous Improvement Changes: Changes that areimplemented to enhance product quality or safety, such as process optimization or efficiency improvements.Regulatory Requirements.GMP regulations require that manufacturers establish and maintain a change control system.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may vary depending on the regulatory agency and the industry sector. Some key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include:US FDA 21 CFR Part 211.10 (c): Requires manufacturers to have a written procedure for change control and to document all changes that affect the identity, strength, quality, or purity of the product.EU GMP Annex 11: Outlines the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for change control, including risk assessment, documentation, and validation.ISO 13485:2016: Specifies requirements for managing changes to medical devices, including change evaluation,approval, and post-implementation review.Conclusion.Change control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GMP. By implementing a robust change control program, manufacturers can ensure that changes are made in a controlled and documented manner, minimizing the risk of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and maintaining regulatory compliance.中文回答:GMP变更管理指南。
变更管理规程1
变更管理规程1 目的是规范如何提出、批准和实施变更。
2 依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3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质量系统的变更、生产系统的变更、质控系统的变更、物料系统的变更、设施与设备系统的变更、包装与标签系统的变更。
4 职责质量管理部、厂办公室、相关职能部门、生产车间负责本标准实施。
5 程序概述变更的定义变更指以改进为目的而提出的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全过程中某项内容的变更。
生产条件的变动、技术改革、技术引进、工艺改进、设备的更新、改造等均属变更范畴。
变更的原则变更经审批才能执行,未审批不得进行变更。
变更应进行验证。
变更的分类(按系统分)变更可以分为六类,分别为质量系统变更、生产系统变更、质控系统变更、物料系统变更、设施与设备系统变更、包装与标签系统变更。
变更的级别分类重大变更重大变更是指对半成品或成品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变更,对质量影响分为降低,等同,提高。
重大变更须经所有部门及客户评价,并经总经理审核批准或否决。
如有必要需由相关客户或者政府部门评价、批准后,方可进行变更。
重大变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主要工艺路线及原料、辅料成份(原辅料配比)的改变;(2)使用的起始物料和关键原料的改变(包括关键供应商的变更);(3)生产设施和设备的改型;(4)产品内包材的变更;(5)关键工艺条件和参数的改变;(6)关键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过程产品的分析方法作重大的增补、删除或修改;(7)产品质量标准的变更;(8)产品有效期(复验期)的变更;(9)厂房或生产地址的变更(生产工艺不发生变化);(10)其他对半成品或成品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变更。
主要变更主要变更是指对产品的质量、性能、生产技术水平可能产生一般影响的变更。
主要变更须经公司内部相关部门评价,并经质量副总或质量总监审核批准或否决。
主要变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内容:(1)关键工序进行的同类型或相似的设备的变更;(2)非关键工艺条件和参数的变更,如原辅料、溶媒的调整以及加料顺序的改变等;(3)工艺控制参数变更至更严格的范围或采用新的准确度更高的半成品检验方法;(4)标签等外包装材料的变更;(5)生产辅助设备(动力中心、计量器械)的变更;(6)生产及质量管理用的计算机软件的变更;(7)产品的仓储条件及运送方法等的变更;(8)非关键原辅料供应商的改变;(9)原辅料、半成品、成品以及过程分析的分析装置的变更;(10)物料质量标准中新增加检验参数以及所增加检验项目的检验方法的变更或替代;(11)生产工艺中一般变更引起的或产品理化性质方面的变更;(12)其他对产品的质量、性能、生产技术水平产生一般影响的变更。
变更管理制度(2018年修订)
吉林奇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JXQF.GL.AQ-26-2018变更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防止因为变更因素发生事故,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奇峰公司各种变更的适时性动态管理。
3规范性引用文件《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导则》4 定义4.1 变更:是指工艺、设备、环境和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4.2 变更管理(Management of Changing 英文简写MOC):指对化学品、工艺技术、设备、程序以及操作过程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更进行有计划的控制,避免因变更风险失控导致事故的过程。
4.3 同类替换:是指符合原设计参数、规格型号、材质、生产工艺、操作方式和环境条件、管理标准相同的更换。
4.4 微小变更: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参数、设计参数等的改变,但又不是同类替换的变更,即“在现有设计范围内的改变”。
4.5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变更: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
5 职责5.1 各单位、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变更管理,各分管领导按照审批权限,负责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变更管理。
5.2 安全环保处:负责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方面的变更管理,建立完善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方面的变更管理台帐,定期监督检查各单位的变更管理执行情况,对变更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分析提供技术指导,组织公司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变更管理过程风险分析及对落实风险措施进行监督检查,每半年汇总各部门变更管理台帐及记录并向公司档案室存档。
5.3 生产处:负责组织生产工艺方面的变更管理及审批工作,对工艺变更进行风险分析及辨识,并建立完善统计生产工艺变更方面的变更台帐,负责生产作业区域等变更管理,每半年将生产工艺变更的台帐及记录向安全环保处备案。
GMP变更控制管理规程
标准管理规程1. 目的:本规程描述了变更控制原则及实际处理程序,确保所有变更提议或实际变更按规定的程序进行记录、审核(包括变更所有潜在的影响)、批准、授权实施和复核,确保整个变更流程符合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涉及到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的变更的申请、评估、审核、批准和实施。
3.责任人:3.1 变更发起人:提出变更申请,填写《变更申请审批表》(SOR-QA-045-00),说明变更理由、变更内容和变更前后的区别,可能涉及的产品或系统,变更后对产品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供技术支持性材料。
3.2 变更相关部门:对变更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需要采取的措施;按照变更实施计划实施变更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确认。
3.3 变更管理员:对申请人提交的变更申请进行初审,组织各相关部门展开变更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起草变更实施计划,跟踪变更实施,变更相关文件的分发、归档。
3.4 质量部QA主管:对变更进行初审,指定需要参加变更评估的部门,参加变更评估。
3.5 质量部经理:微小变更及一般变更申请的批准,变更的关闭。
3.6 总经理:重大变更的审核和批准,变更中其他事宜的协调和决策。
4. 正文:4.1 定义与分类:4.1.1 微小变更: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基本不产生影响或影响甚微,并且不影响注册的变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内容:4.1.1.1 增加生产工艺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或严格控制限度;4.1.1.2 缩小参数限度;实验过程微小变更;4.1.1.3 备品备件的更换;4.1.1.4 高效过滤器更换量<50%;4.1.1.5 外包材尺寸或其供应商的变更;4.1.1.6 不涉及质量风险的生产过程中的参数的轻微调整;4.1.1.7 其他对产品的质量不产生影响的变更。
4.1.2 一般变更: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会产生一定影响,可能需要向监管部门备案的变更,此类变更可能涉及验证或稳定性考察;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内容:4.1.2.1 关键工序进行的同类型或相似的设备的变更(包括生产、检验等仪器设备);4.1.2.2 非关键工艺条件和参数的变更(如溶媒的调整以及加料顺序的改变等);4.1.2.3 工艺控制参数变更至更严格的范围或采用新的准确度更高的中间体检验方法;4.1.2.4 生产辅助设施、设备(动力中心、计量器械)的变更(如增加工艺用水使用点、高效过滤器更换量≥50%);4.1.2.5 包材文字内容的变更;4.1.2.6 包装规格的变更;4.1.2.7 二、三级原辅料供应商和内包材供应商的变更;4.1.2.8 原辅料、中间体、成品以及过程分析的分析设备的变更;4.1.2.9 批量是原来三倍以下的增加或减少(仅限于减小或扩大生产的变更,如使用不同大小的设备);4.1.2.10 产品的仓储条件及运送方法等的变更;4.1.2.11 关键人员的变更:生产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转)受权人等的变更。
变更管理规程
变更控制管理规程颁发部门:Issued Dept.分发部门:Applicable Dept:1. Purpose 目的建立变更控制系统,防止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随意变更,防止变更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确保持续改进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保证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保证变更不会引发不期望的后果,便于产品质量追溯。
2. Scope 范围适用于与药品生产相关、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厂房、设施、设备、仪器、生产工艺等的变更。
3. Responsibilities or Foundation 职责生产部、质量控制部、设备工程部、质量保证部对本规定的实施负责。
4.References参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5. Procedure or Content 程序/内容5.1 变更定义变更管理指当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使用条件等诸多方面发生变化时,对这些变化在药品质量可控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法规的符合性5.2 变更分类5.2.1 Ⅰ类:为一般变更,指对产品质量没有影响的变更,可用确认或验证的结果支持的变更,微小变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内容:a.生产工艺过程中增加检测项目;b.由于药品药典或国家标准升级改版而进行的更改;c.修改非关键原料的分析方法;d.修订参数限度;e.实验过程微小的变更;f.设备备件结构、功能等的变更;g.质量保证体系等同或升级的变更;h.其他生产过程中可控范围的参数或质量内控标准的轻微调整。
5.2.2 Ⅱ类:主要变更,指对产品质量、性能、生产技术水平可能产生一般影响的变更。
一般变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内容:a.关键工序变更同类型或相似的设备;b.非关键工艺条件和参数的变更,如原辅料、溶媒的调整、设备拆装顺序以及加料顺序的改变等;c.工艺控制参数变更至更严格的范围或采用新的标准更高的中间体检验方法;d.产品外包材的变更;e.标签的变更;f.生产辅助设备(动力设施、计量器具)的变更;g.生产及质量管理使用计算机软件的变更;h.产品的仓储条件及运送方法等的变更;i.非关键物料供应商的改变;j.原材料、中间体、成品以及过程分析的分析装臵的变更; k.厂房或生产地址的变更(生产工艺不发生变化); l.批产量超过原设备产能计算范围的增加或减少(仅限于减小或扩大生产的变更,如使用不同产量的设备);m.物料质量标准中新增加检验参数,及变更或替代所增加检验项目的检验方法; n.生产工艺中一般变更引起的杂质或产品理化性质方面的变更; o.其他对产品质量、性能、生产技术水平产生一般影响的变更。
变更控制管理规程
目的:为确保持续改进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高度保证变更不会引发不期望的后果。
范围:适用于所有与质量有关的变更。
责任者: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与变更有关的人员。
内容:1定义1.1变更:指即将准备上市或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生产、质量控制、使用条件等诸多方面提出的涉及来源、方法、控制条件等方面的变化。
包括原辅料、供应商、规格、检验方法、质量标准、设备设施、处方、工艺、操作规程、包装材料、标签、计算机软件、文件、清洗剂、生产场地、产品批量等的变更。
1.2 变更控制:对变更进行评估、审核、批准和跟踪确认的管理活动。
2变更的类型:根据变更对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可分为重大变更、一般变更和微小变更。
2.1重大变更对产品的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变更,需通过系列的研究工作证明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企业必须按照法规要求报药监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一般包括下列内容:2.1.1 主要工艺路线及原料、辅料成份(原辅料配比)的改变;2.1.2 使用的起始物料和关键原料的改变(包括关键供应商的变更);2.1.3 生产设施和设备的改型;2.1.4 产品内包材的变更;2.1.5 关键工艺条件和参数的改变;2.1.6 关键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品及成品以及过程产品的分析方法作重大的增补、删除或修改;2.1.7 产品质量标准的变更;2.1.8 产品有效期的变更;2.1.9 厂房或生产地址的变更(生产工艺不发生变化);2.1.10 其他对中间产品、待包装品及成品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变更。
2.2 一般变更:指对中间产品或成品的质量、性能、生产技术水平没有影响或影响微小的变更。
必要时,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变更进行相关的同步验证。
一般变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内容:2.2.1 关键工序进行的同类型或相似的设备的变更;2.2.2 非关键工艺条件和参数的变更,如原辅料、溶媒的调整以及加料顺序的改变等;2.2.3 工艺控制参数变更至更严格的范围或采用新的准确度更高的中间产品及待包装品的检验方法;2.2.4 标签等外包装材料的变更;2.2.5 印刷类包装材料样式的变更2.2.6 生产辅助设备(动力供应、计量器械)的变更;2.2.7 生产及质量管理用的计算机软件的变更;2.2.8 产品的仓储条件及运送方法等的变更;2.2.9 关键原辅料供应商的改变;2.2.10 原辅料、中间成品、待包装品及成品以及过程分析的分析装置的变更;2.2.11 物料质量标准中新增加检验参数以及所增加检验项目的检验方法的变更或替代;2212 关键人员的变更,如企业负责人、质量受权人、质量受权人、生产负责人等。
变更控制管理规程
变更控制管理规程1定义:变更是指为改进之目的而提出的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全过程中某一项内容的变更。
2本规程适用于下列方面的变更控制:2.1原辅料变更及供应商的变更;2.2质量标准和包装规格的变更;2.3分析方法变更;2.4厂房、设备与设施的变更;2.5工艺变更;2.6外包装材料及标签的变更;2.7其它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
3职责3.1总体职责3.1.1制造部:对生产工艺变更的提出,包括相关SOP、产品工艺规程、工艺布局、工艺用水系统的变更申请;相关变更的审核;3.1.2工程部:对厂房、设施与设备等变更的提出,包括空气净化系统、生产设备、灭菌设备及相关SOP的变更申请;相关变更的审核;3.1.3供应部:对供应商变更和相关SOP的变更的提出;对仓库变更、仓储设施和相关SOP的变更申请;相关变更的审核;3.1.4办公室:对公司机构和人员变更的提出,包括质量负责人和生产负责人的变更申请;相关变更的审核;3.1.5销售部负责向产品销售客户提供变更的有关信息;3.1.6 质保部:对质量标准变更的提出,对所有变更的审核,变更台帐的登记,变更的定期评估;对分析方法、仪器设备及相关SOP等变更的提出,以及对所有变更数据的分析支持;在质保部质量标准变更申请批准后,实施检验操作规程的变更,对相关操作SOP、仪器设备变更的提出;3.1.7质保部经理:对所有变更的审核;3.1.8总经理:批准最终实施。
3.2 具体职责3.2.1 变更申请部门3.2.1.1 向主管部门提出变更申请;3.2.1.2 负责提供变更申请所需的支持性材料;3.2.1.3 变更批准后,实施变更前培训及执行变更;3.2.1.4 变更实施后的跟踪;3.2.1.5 收集相关的数据并送质保部归档。
3.2.2 变更所属系统主管部门3.2.2.1 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变更前的对比试验及评估;3.2.2.2 填写评价报告;3.2.2.3 负责变更项目的审核;3.2.2.4 变更批准后,监督执行部门进行变更的实施;3.2.2.5 组织进行变更实施后的再评价。
制药GMP变更管理程序
变更管理程序1. 目的:规范本公司在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变更的发生、申请、审评、批准、执行,确保产品质量。
2. 范围:公司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可能影响中间产品、原料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所有变更。
3. 职责:3.1 技术人员或岗位人员:负责变更的申请、方案的研究。
3.2 变更部门负责人:审核变更申请和变更方案,组织实施变更,组织评价变更实施效果。
3.3 QA:判断变更性质,参与重大变更申请的评审。
3.4 QA经理:组织人员评审变更申请,组织人员跟踪、监督变更实施;负责一般变更的批准。
3.5 质量保证部经理:批准重大变更。
4. 程序4.1变更的定义:本程序所说的变更是指在原料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发生有计划的改变现行的标准或已验证的状态的过程,可能会影响中间产品、原料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4.2变更的范畴:涉及到原料生产质量管理全过程发生的变化内容,包括工艺、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人员或岗位、生产场地等等的变更。
本程序指的变更不包括文件的变更,文件的变更可参照《文件管理程序》执行。
4.3变更的分级:为了便于变更的管理,我们对变更实施分级管理,按照变更对中间产品、原料药生产和控制影响程度的大小,可以将变更分为重大变更和一般变更。
4.3.1对原料产品质量可能有重大影响的,必须由质量保证部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审核及评估,质量保证部经理批准的变更,我们称之为重大变更。
重大变更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变更:●原料药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包括溶剂、催化剂的变更;●投料量/生产批量的变更导致工艺的重现性较差;●工艺路线的变更(变更反应条件、某一步或几步反应、整个合成路线,包括将原合成路线中的某中间体作为起始原料的工艺变更),可能对原料药质量产生较显著的影响;●原料药生产场所包括场地、车间发生变更;●起始原料供应商变更,可能导致原料的杂质定性或定量上的变化;●原料(包含溶剂/试剂/原料/起始物料/催化剂等等)供应商的工艺路线发生变更,可能导致原料的杂质定性或定量上的变化;●放宽或删除原料生产工艺中的过程检测和限度,可能对原料全面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起始原料、中间产品、原料药的检测方法的完全变更,方法完全不同(比如原来用含量滴定,改为液相外标);●放宽原料药检测限度;●放宽起始物料、中间产品的检测限度,可能对原料药全面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删除原料、中间产品、原料药的检测项目,可能对原料药全面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其他可能对原料药质量的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种变更。
GMP计算机化系统变更控制管理规程
计算机化系统变更控制管理规程目的:建立计算机化系统变更控制管理规程,为涉及计算机化系统的任何技术变更提供申请和审批程序。
范围:适用于计算机化系统变更控制工作。
责任:质量受权人、质量保证部、变更申请部门及相关部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内容:1. 计算机化系统变更的定义:计算机化系统变更是指即计算机化系统在硬件、软件(程序、版本)、使用权限等诸多方面提出的涉及所有计算机系统化等各方面的变化。
2. 变更控制范围:2.1 硬件变更2.2 软件变更(包括程序、版本升级等)2.3 数据中软件关键参数变更2.4 使用权限变更2.5 其他3. 职责3.1总体职责:3.1.1 生产部:对生产过程中使用计算机系统的人员,使用权限发生变更时,提出变更申请,并对和生产部相关的变更作审核。
3.1.2 设备部:对与生产设备相关的计算机化系统的软件程序、版本变更提出申请,并对和设备部相关的变更作审核。
3.1.3 质量控制部、研发技术中心:对与检验仪器相关的计算机化系统的软件程序、版本变更提出申请,并对和检验仪器相关的变更作审核。
3.1.4 采购部:对计算机化系统供应商的变更提出申请;并对和采购部相关的变更作审核。
3.1.5 物料部:对仓储设施计算机化系统的变更提出申请,并对和物料部相关的变更作审核。
3.1.6 信息部:对所有涉及计算机化系统的变更做审核。
3.1.7 质量保证部变更控制专员:变更执行过程的协调及相关档案的整理、归档。
3.1.8 变更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变更提出审核意见及对变更实施结果进行评价。
3.1.9 质量保证部经理:负责对所有变更的审核及变更实施结果的评价。
3.1.10 质量受权人:批准变更实施前的审批及最终实施审批。
3.2 具体职责:3.2.1变更申请部门:(1)提出变更申请,确定变更范围、变更项目、变更类别,写明变更依据、变更原因、变更内容、变更涉及部门、列出变更实施计划;(2)负责提供变更申请所需的支持性材料;(3)变更批准后,实施变更前培训及执行变更;(4)收集相关的数据并送质量保证部归档;(5)申请部门负责人,负责对所提出的变更进行初步质量风险预测,交相关部门审核、评估。
变更管理规程
变更管理规程主题内容本规程规定了变更申请、评估、审核、批准、实施、后续跟进及回顾等过程的基本要求。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为了改进的目的而提出的对药品生产和管理全过程的某项内容的变化。
3 职责变更申请人:负责填写《变更审批单》,详细注明变更理由和初步变更方案,参与本部门具体的变更实施工作。
车间/部门经理:确认变更项目,包括变更理由和变更方案等。
监督本部门具体变更实施工作。
QA现场检查员:确认车间/部门变更申请,并参与、监督变更实施,确保按批准的变更计划实施,并对变更实施情况及结果进行确认。
相关部门及系统负责人:负责在变更评估阶段对变更进行评估;在变更获得批准后按变更计划实施涉及本部门的变更,并对实施结果进行确认、审核。
QA部经理:审核变更的内容及变更的合理性、可行性。
质量部变更管理员:综合各部门的建议和评估意见,对提出的变更进行总评,界定变更分类、制定、完善变更计划,明确实施分工,并监督、跟踪变更实施,及时对变更效果进行评价,反馈变更信息。
常务副总经理:协同批准变更。
质量总监(质量受权人):根据相关部门和质量总评意见,批准变更申请;根据变更计划实施结果批准变更用于常规生产。
4 概述4.1 定义:变更是指以改进为目的、针对准备上市或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生产、质量控制、使用条件等诸多方面而提出的涉及来源、方法、控制条件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影响到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它包括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产品使用整个药品生命周期内任何与原来不同的规定和做法。
验证方法的变更也应包含。
4.2 目的:保证所有潜在影响物料、产品质量的变更处于控制状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性、有效性不会因变更受到影响;产品适用于预定的用途;保证产品质量可靠,并且符合注册标准;确保变更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4.3 原则4.3.1 企业应建立变更控制系统,对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进行评估和管理,以保证整个生产质量体系各方面处于受控状态,保持企业GMP实施水平不下滑,达到最大限度降低药品质量风险的目的。
2018年GMP变更管理规程(更新于2018年04月03日)
目的:建立变更控制系统,对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进行评估和管理,确保系统处于验证状态。
范围: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生产环境、厂房、设施、设备、仪器、公用系统、、清洁和消毒方法、生产工艺和计算机软件变更。
责任:涉及药品生产及GMP管理的所有人员。
内容:1.名词解释:1.1变更控制:是由变更机构对可能影响厂房、系统、设备或工艺的验证状态的变更提议或实际的变更进行审核的一个正式系统;对于起始物料、产品组分、工艺设备、工艺环境(或地点)、生产或检验方法的变化或任何其他影响产品质量或工艺重现性的变化,应有书面规程描述所应采取的行动;所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工艺重现性的变更应提出正式的申请,并记录和认可,应经过评估,包括风险分析和批准;应确定是否需要再确认和再验证以及再确认和再验证的程度。
2.变更管理机构2.1 变更管理小组(专家组)组成:总经理、质量受权人、生产、质量、品控、药物警戒、设备、供应等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必要时聘请医药领域内相关学科专家。
2.2.职责:2.2.1. 变更管理管理小组:按照变更管理流程对变更进行分类、评估,审核、批准,确定适当的检验、验证和文件水平和科学依据。
2.2.2.质量部:QA承担变更系统管理员,对变更进行日常管理,审核、监控,保存所有变更文件。
2.2.3.质量受权人:对质量变更文件(申请、评估)批准。
3.变更分类根据变更的性质、范围和对产品质量潜在的影响程度以及变更是否影响注册、变更时限等,将变更分类如下:3.1主要变更:对产品关键质量特性可能有潜在的重大影响,并需要主要的开发工作(如:稳定性试验、对比试验和再验证等)以确定变更的合理性。
(A类)3.2次要变更:对产品的关键质量特性不大可能产生影响,亦不会使生产工艺发生漂移,因而无需主要的开发工作便可批准执行的变更。
(B类)3.3涉及注册的变更:超出目前注册文件的描述,需要报告或报送药品监督部门批准的变更。
GMP中的变更控制
GMP中的变更控制1.变更的概念:变更:任何对已确定的产品、工艺、工艺环境(或场所)、物料、设施、设备、标准、检验方法、 GMP文件、计算机系统等各项内容的修改行为;它有可能定性或定量的影响产品组成、质量、外观、功能或稳定性。
也就是说,只要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任何方面发生变化都是变更,根据影响产品质量的严重程度,确定变更的类型(主要变更和次要变更),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
2.法规要求:第二百四十条企业应当建立变更控制系统,对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进行评估和管理。
需要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变更应当在得到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百四十一条应当建立操作规程,规定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厂房、设施、设备、仪器、生产工艺和计算机软件变更的申请、评估、审核、批准和实施。
质量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变更控制。
第二百四十二条变更都应当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
企业可以根据变更的性质、范围、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将变更分类(如主要、次要变更)。
判断变更所需的验证、额外的检验以及稳定性考察应当有科学依据。
第二百四十三条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变更由申请部门提出后,应当经评估、制定实施计划并明确实施职责,最终由质量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变更实施应当有相应的完整记录。
第二百四十四条改变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以及其他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时,还应当对变更实施后最初至少三个批次的药品质量进行评估。
如果变更可能影响药品的有效期,则质量评估还应当包括对变更实施后生产的药品进行稳定性考察。
第二百四十五条变更实施时,应当确保与变更相关的文件均已修订。
第二百四十六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当保存所有变更的文件和记录。
法规对变更的范围、类型、职责、实施都做了阐释,接下来我们对变更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3.为什么要进行变更控制QA 是变更的组织者和记录者,而变更的发起者可能是任何岗位的任何人员。
目前的现状是很多变更 QA 都不掌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二: 1 是大家不了解变更控制的重要性,主观上忽略; 2 是因为变更的流程负责,特别是需要进行验证或稳定性试验,需要药监备案或批准的变更,所以大家就默默地变更了,但是没有按照流程进行变更控制。
中国GMP指南-变更管理
ICHQ10 代表了最新的管理理念。强调变更管理应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基于知识和风险 的评估方法和变更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以下是各主要法规关于变更管理规定的摘录: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修订版:
各种 GMP 法规和指南对变更管理规定的详略程度、侧重点有所不同。下表比较了世界 上主要 GMP 和指南在变更管理规定上的异同点。以中国最新 2010 版 GMP 为主线,对比其 他各主要法规,存在不同或比国内法规要求更严格的,则总结性地列出,内容基本一致的, 仅保留法规条目号。
251
4 变更管理
质量系统 GMP 实施指南
4 变更管理
4 变更管理
【背景介绍】
药品生产在很多方面是依赖稳定、一致和持续的可控的状态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性 和有效性的。例如:企业建立标准的操作规程和对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是为了确保所有操作 是以可控的方式进行的;对生产过程进行验证是为了证明工艺是可控的并且能持续稳定的生 产出符合预定质量标准的产品的;对所用的设备进行确认是为了确保它能始终如一地正常运 行。一旦所建立起来的规程、设备和工艺发生了变化,无疑会引发人们对产品质量的担心。 但是如果能够预先对变更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评估,尽量降低风险,实施有效的变更 管理,这些顾虑是可以消除的。
第二百五十条 任何申请的变更都应评价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企业可以根据变更的 性质,范围,对产品质量潜在的影响程度将变更分类(如主要,次要变更)。判断变更所需的 验证,额外的检验以及稳定性考察应有科学依据。
第二百五十一条 任何与本规范有关的变更经申请部门提出后,应由质量管理部门评估, 审核和批准,制定变更实施的计划,明确实施的职责分工,并监督实施。变更实施应有相应 的完整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建立变更控制系统,对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进行评估和管理,确保系统处于验证状态。
范围: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生产环境、厂房、设施、设备、仪器、公用系统、、清洁和消毒方法、生产工艺和计算机软件变更。
责任:涉及药品生产及GMP管理的所有人员。
内容:
1.名词解释:
1.1变更控制:是由变更机构对可能影响厂房、系统、设备或工艺的验证状态的变更提议或实际的变更进行审核的一个正式系统;对于起始物料、产品组分、工艺设备、工艺环境(或地点)、生产或检验方法的变化或任何其他影响产品质量或工艺重现性的变化,应有书面规程描述所应采取的行动;所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工艺重现性的变更应提出正式的申请,并记录和认可,应经过评估,包括风险分析和批准;应确定是否需要再确认和再验证以及再确认和再验证的程度。
2.变更管理机构
2.1 变更管理小组(专家组)
组成:总经理、质量受权人、生产、质量、品控、药物警戒、设备、供应等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必要时聘请医药领域内相关学科专家。
2.2.职责:
2.2.1. 变更管理管理小组:按照变更管理流程对变更进行分类、评估,审核、批准,确定适当的检验、验证和文件水平和科学依据。
2.2.2.质量部:QA承担变更系统管理员,对变更进行日常管理,审核、监控,保存所有变更文件。
2.2.
3.质量受权人:对质量变更文件(申请、评估)批准。
3.变更分类
根据变更的性质、范围和对产品质量潜在的影响程度以及变更是否影响注册、变更时限等,将变更分类如下:
3.1主要变更:对产品关键质量特性可能有潜在的重大影响,并需要主要的开发工作(如:稳定性试验、对比试验和再验证等)以确定变更的合理性。
(A类)
3.2次要变更:对产品的关键质量特性不大可能产生影响,亦不会使生产工艺发生漂移,因而无需主要的开发工作便可批准执行的变更。
(B类)
3.3涉及注册的变更:超出目前注册文件的描述,需要报告或报送药品监督部门批准的变更。
(C类)
3.4不涉及注册的内部变更:注册文件中无描述或在注册文件描述的范围内,无需报送药品监督部门批准的变更。
(D类)
3.5永久变更:批准后将长期执行的变更。
(E类)
3.6临时变更:因某种原因而作出的临时性的改变,但随后将恢复到现有状态。
(F类)
4 变更管理程序
4.1变更应经过下列程序
4.1.1变更申请
4.1.2 变更评估
4.1.3 变更批准
4.1.4 跟踪监控变更的执行
4.1.5 变更效果评估
4.1.6 变更关闭
4.2 程序操作说明
4.2.1:申请变更
变更发起人变更通常由变更发生的部门发起。
变更发起人起草变更申请,交质量部。
质量部系统管理员对变更申请文件进行编码、登记和形
式审核,合格后组织变更管理小组进行传阅、评估。
变更申请内容主要包括:变更描述,变更理由,受影响的文件和产品,受影响的供应商、销售商(客户),支持变更的依据和文件及需要追加的文件,实施计划及需要进行的验证,变更发起人签字。
4.2.2 变更评估
变更申请应由变更管理小组进行评估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并确定应采取的行动,评估内容如下:
4.2.2.1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方法验证、稳定性研究、生物等效性研究、小规模和(或)试验批生产、工艺验证、杂质概况、其他
4.2.2.2对法规的影响
是否影响注册、是否需要GMP 认证
4.2.2.3对EHS(环境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 的影响
4.2.2.4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标签和包装、计算机系统、培训系统、文件系统、质量协议、通用工程系统、物料管理、其他。
各部门的专业人员应负责评估变更对本领域可能带来的影响。
变更管理小组应制定预期可接受的评估标准。
可接受的标准应根据产品质量标准、结合相关的验证、稳定性、溶出对比等通用指南而制定,并应在研究方案中描述并经过质量和相关部门的批准。
可以使用质量风险管理系统来评估变更,评估的形式和程度应与风险水平相适应。
另外还应评估变更是否会对注册产生影响,评估的结果应由质量受权人批准。
4.2.3 变更的审核和批准
变更控制系统的管理人员(质量部)应负责变更申请文件的形式审查,确保表格填写齐全,内容准确,所附资料完整,符合规程的要求。
批准变更至少要提供如下信息:
开发性工作所产生的所有支持数据
需要的其他文件和信息
变更批准后应采取的行动(例如:修改相关文件、完成培训)
行动计划和责任分工
变更必须得到变更管理小组成员审核并签署意见,最终由质量受权人批准。
变更如果影响到其他供应商、销售商和客户等,则应通知外部并获得其认可。
4.2.4变更执行
只有得到书面批准后,方可执行变更。
质量部及相关部门应建立追踪监控体系以保证变更按计划实施。
对于不影响注册内容的内部变更,批准后即可执行变更。
4.2.5 变更效果的评估
变更执行后质量部应组织进行效果评估,以确认变更是否已达到预期的目的,未产生不良后果。
对于次要或明显的变更评估可以作为变更执行过程的一部分。
但是,对于影响和范围较大的变更,评估要在得到了适当数据的基础上进行。
对于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变更,变更实施后至少要对三个批次的药品质量进行评估。
4.2.6变更关闭
当变更执行完毕,相关文件已被更新,重要行动已经完成,后续的评估已进行并得出变更的有效性结论后,变更方可关闭。
5 凡变更影响产品质量或改变注册内容时,应通过药监部门批准。
变更程序相应内容应完善并得到变更管理小组批准。
6.变更申请书编号:XXXX-BGXXXX。
前四个X表示年份,后四个X表示顺序号,BG字母表示变更。
7.变更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