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合集下载

超声医学

超声医学

超声医学[单项选择题]1、正常情况下脑室内的脉络丛为()。

A.均匀的强回声B.均匀的低回声C.无回声D.不均匀的强回声E.不均匀的低回声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2、中度侧脑室扩张指其测量值()。

A.1~3mmB.4~6mmC.7~10mmD.10~12mmE.>12mm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3、一新生儿出生时四肢青紫Apgar评分为3分,抢救2小时后Apgar评分为5分,该患儿经颅超声一般不会出现()。

A.弥漫性脑实质回声增强,回沟消失,脑室腔变狭小B.脑室周围呈高回声区C.脑实质内散在的高回声区D.局限性大片高回声区E.脑实质内局限性低回声肿块,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4、一孕妇产前检查胎儿双顶径12.2cm,剖宫产后胎儿经颅超声检查示胎儿脑室系统形态失常,第三脑室呈圆形,无回声区内未见光点群回声,脑组织受压变薄萎缩,脑室宽度为7mm,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出血B.脑积水C.脑肿瘤D.Dandy-Walker综合征E.HIE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5、左室后壁在M型超声上的表现是()。

A.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呈同向运动B.左室后壁运动幅度大于室间隔C.舒张期左室后壁向前运动,室间隔向后运动D.左室后壁因受膈肌影响,运动幅度小于室间隔E.左室后壁舒张期与二尖瓣前叶呈同向运动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在M型超声上,收缩期左室后壁向前运动,舒张期左室后壁向后运动。

[单项选择题]6、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的早期,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的改变(E/A)与二尖瓣环运动(Ee/Aa)的改变()。

A.E/A升高,Ee/Aa升高B.E/A降低,Ee/Aa降低C.E/A升高,Ee/Aa降低D.E/A降低,Ee/Aa升高E.E/A不变,Ee/Aa降低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7、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不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左房增大B.二尖瓣舒张期高速血流C.左室肥厚D.右心扩大E.以上均可出现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8、二尖瓣血流跨瓣压差的变化与通过瓣口的血流量及瓣口面积密切相关,可反映()。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矫治术的循证护理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矫治术的循证护理
≯ 、
杨俊茹 : 女, 本科 , 主管护师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8 — 2 6
低 了感染 风险 , 减少 了手术 中及术后护理工作量 , 减 少了患者痛
理[ J ] . 当代护士( 下 旬刊 ) , 2 0 1 1 , 4 : 7 4— 7 6 . [ 2 ] 姚娅玲. 综 合 护 理 干 预 在 腹 腔 镜 小 儿 疝 气 围 手 术 期 护 理
术区 , 减轻家属及 护理工作量 , 提 高了患者满意度 , 为腹 腔镜手
1 临床资料
的或潜 在的循证 护理问题 ( 吻合 口出血 、 术 中低 体温 、 术 中压疮 等) 进行分析 , 结合本科 现有设 备和技 术 , 制 定新生儿 大动 脉错
位行大动脉转位矫治术的手术 配合方法。 2 . 1 吻合 口出血
2 0 1 2年 6月 一2 0 1 6年 6月本 院行完全性 大动 脉转位矫 治
鉴方 法, 值 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 新生儿 ; 大动 脉 转 位 矫 治 ; 大 动 脉错 位 ; 循 证 护 理
中图分类 号 : R 4 7 3 . 7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6 4 1 1 ( 2 0 1 7 ) 0 4 — 0 0 6 0 —0 3 室 间隔缺损及房 间隔缺损 2例 。所 有病例肺 充血 明显 , 肺 动脉
苦, 提高 了患者满意度 , 并增加了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针对缺
乏自主配合能力的患儿采用简单易行的灌肠法, 无副作用; 避免
术中膀胱充盈妨碍操作而采取 导尿 时会 增加 患儿 的痛苦 、 增加 手术室护士工作量 , 延长手术 时间 。采用 开塞露灌 肠可 避免术 中麻醉后患儿肛门括约肌松弛排便污染术区 , 可 降低感染风 险 , 同时延缓了患儿术后第一次 排便 时间 , 避 免术后 过早排便 污染

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转位大动脉转位为复杂的先天性畸形,其主要特征为主动脉和肺动脉口与左右心室的连接关系异常或/和这两根大动脉相互之间的关系位置异常。

凡有下列任何一种情况者,即可诊断。

(1)两根大动脉与心室的连接关系不协调,不论瓣口前后、左右的关系是否倒转。

(2)两根大动脉的瓣口,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倒转,不论与心室的关系是否协调。

(3)主动脉瓣下与二尖瓣前瓣无纤维延续,不论主动脉瓣下有无肌性圆锥。

一、分类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可分为单纯型,解剖矫正型,功能矫正型及解剖功能矫正型。

部分型大动脉转位:可分二型,即右室双出口(DORV)含Taussing-Bing畸形及左室双出口(DOLV)。

二、病理生理1、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由于两大动脉与心室呈生理性连续,因而机体不能得到氧供,婴儿存活的条件是必须有心内的双向分流,分流量越大,血液混合越充分,存活可能性越大。

2、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虽然心室与大动脉连接不协调,但血流的生理功能正常,即在功能上进行了矫正,也称功能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3、右室双出口为主动脉与肺动脉均出自形态右心室,必须有巨大的VSD才能维持生命。

4、这些病变的常见合并畸形为卵圆孔未闭或ASD、VSD、肺动脉瓣狭窄、三尖瓣畸形等。

因此临床上、出现紫绀的严重程度,为基本病变与合并畸形综合产生的结果。

肺静脉畸形引流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TAPVC)为全部肺静脉和体静脉血引流入右房的一种畸形。

通过心房间的交通,混合血液进入左房至全身循环。

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PAPVC)为肺静脉的部分分支发生的异位连接。

常见与ASD并存,但单独发生率较少。

F4F4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心病,占先心病的10%——15%,在紫绀型中占首位。

解剖要点:1、肺动脉狭窄:包括右室流出道狭窄或同时合并肺动脉狭窄,也可能合并肺动脉主干及分支狭窄。

2、VSD3、主动脉骑跨:主动脉根部位置比正常偏右,骑跨于室间隔之上,(骑跨大于50%称右室双出口)。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误诊为右位心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误诊为右位心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误诊为右位心孙卫卫;崔英凯;李向农;曹雪滨【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2页(P77-78)【关键词】心血管畸形;误诊;右位心【作者】孙卫卫;崔英凯;李向农;曹雪滨【作者单位】071000 河北保定,解放军252医院心内科;071000 河北保定,解放军252医院心内科;071000 河北保定,解放军252医院超声科;071000 河北保定,解放军252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6.21 病例资料男,15岁。

因间断胸骨后疼痛6 个月,再发9 h来诊。

6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胸骨后疼痛,9 h前再发胸痛就诊我院。

既往体健。

查体:体温36℃,脉搏58/min,呼吸 20/min,血压 143/88 mmHg。

心、肺及腹部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叩诊心浊音界大致位于右侧胸腔;心率58/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12 导联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69/min;Ⅰ导联QRS 波倒置,aVR QRS 波向上,aVL QRS 波向下,aVF 导联PQRS-T 波正立,V1~V5导联R波比例逐渐减小,STT 改变,见图1。

拟诊右位心。

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位于左侧胸腔,心房反位,心室右袢,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前方,二者平行排列,主动脉发自解剖右心室,肺动脉发自解剖左心室,呈右心房-解剖左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解剖右心室-主动脉连接关系;右侧房室增大,右室壁增厚(≤14 mm),三尖瓣开放好,关闭不良,可见中量反流信号,见图2。

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orrected 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CTGA)。

腹部超声检查示肝、胆、脾位置异常,脾位于右上腹,肝右叶及胆囊位于左中上腹,存在内脏转位。

复查心电图无动态变化。

冠状动脉螺旋CT 血管造影(CTA)检查示左侧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旋支及右侧冠状动脉管腔未见狭窄。

2-3-8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2-3-8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第六节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1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病例一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患者,男,17岁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2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病例一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左图为心尖四腔心切面(动态图像):显示心房正位,心室左襻,即解剖右室位于左 侧,解剖左室位于右侧;房室连接不一致。
病例一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上图为心尖四腔心切面CDFI (动态图像):显示收缩期源于解剖三 尖瓣的以蓝色为主五彩镶嵌的反流束。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心动图学基础与临床》
6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心动图学基础与临床》
4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病例一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左图为胸骨旁非标准切面(动态图像):显示主动脉和肺动脉呈平行排列。 右图为同一切面(静态图像):显示主动脉和肺动脉呈平行排列。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心动图学基础与临床》
5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右图为同一切面(静态图像):显示解剖右室位于左侧,解剖左室位于右侧;房室连 接不一致。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心动图学基础与临床》
3
病例一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左图为胸骨旁非标准切面(动态图像):显示肺动脉下圆锥、主肺动脉及其左、右分 支,肺动脉与解剖左室相连。
右图为同一切面(静态图像):显示肺动脉下圆锥、主肺动脉及其左、右分支,肺动 脉与解剖左室相连。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讲解模板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讲解模板
③如房间隔组织片不够大, 则用冠状静脉窦片加宽,这 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应用 长弯钳经窦口放入并切开冠 状静脉窦,利用冠状静脉窦 四周心房组织制成冠
状静脉窦片(图6.32.2-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
手术步骤:
间,做冠状静脉窦片尖端与 左心房组织褥式缝合,并将 冠状静脉窦片和房间隔片缝 在一起覆盖左
2.在完全性大动脉调转位合并大的室间隔 缺损的病例,其肺血管阻力>10Wood单位, 可做姑息性心房内调转术,并保留大室间 隔缺损开放。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
适应证:
3.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的手术适用于完 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一侧心室发育不全、 房室瓣骑跨和房室隔缺损型室间隔缺损的 病例,在生后4~6个月选用双向腔肺动脉 分流术,2~4岁施行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 接。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
手术步骤:
过腔静脉流入通道经房间隔 缺损和二尖瓣进入左心室。
⑥右心房前缘的上下端分别 向前延伸1.0~1.5cm,约等 于上下腔静脉周径的1/4~ 1/2(图6.32.2-6),如此 可增加右心房切口前缘的长 度,防止缝合产生张力不均。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
手术步骤:
(1)Senning手术:此手术是用心房壁和 房间隔组织制成心房内体、肺循环静脉两 个通道分连接至相应的心室,恢复正常串 联的血流动力学。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
手术步骤:
①建立体外循环前, 分别测量上腔和下腔静脉周径。缝好4个 标记线。在房间沟缝两针标记左心房切口 上和下端;在右心房侧壁缝两针标记右心 纵切口上下端,其上端在终嵴前1cm, 下端至左心房切口下端标记线之间距离为 下腔静脉周径的2/3,至少在终嵴前1.5cm (图6.32.2-1)。在心脏停跳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再次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经验参考模板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再次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经验参考模板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再次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经验【关键词】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体外循环;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2008年11月我院成功为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再次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其经验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患者,男,13岁,身高149 m,体重37 kg。

出生后即发现口唇及四肢紫绀,一岁就诊时即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omplete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CTGA)。

2002年4月23日患者7岁时因先CHD CTGA,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右室流出道狭窄(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septum,RVOTS),在全麻体外循环(cari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右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吻合术(Glenn)。

术后两年患儿活动后乏力,气促,紫绀加重而于2008年7月再次入院。

入院诊断:CHD、CTGA、VSD、肺动脉狭窄、永存左上腔静脉、慢性肾病、肾性高血压、Glenn术后。

体检示:患儿营养不良,高血压(20/13.3 kpa)。

术前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22.9 g/L,红细胞比容0.687,凝血酶原时间25.9 s,肌酐46.0 mmol/L,尿蛋白定量1.125 mg/24 h。

SpO2 70%。

于11月13日在全麻CPB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otal cavo pulmonary connection,TCPC)。

采用Jostra人工心肺机,Medos1000膜式氧合器,预充基础液为勃脉力A,加入血浆300 ml,25%人血白蛋白50 ml,甲基强的松龙100 mg,5%碳酸氢钠20 ml,肝素20 mg及肾毒性较小的抗生素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1 g。

生理性矫正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内畸形矫正术

生理性矫正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内畸形矫正术

生理性矫正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内畸形矫正术1. 适应症1、解剖矫治手术:此手术包括心房内调转术和大动脉调转术或Rastelli手术,又称双调转术。

此手术是将体循环静脉血流通过三尖瓣、右心室到肺动脉;肺静脉血流通过二尖瓣、左心室到主动脉,从而生理性矫正大动脉转位获得解剖上矫正。

双调转术的基本要求为左心室/右心室收缩压比值>0.7 0,左心室发育和功能正常,肺动脉发育良好和(或)冠状动脉分布可以移植。

(1)室间隔缺损:新生儿时有巨大室间隔缺损和肺血过多者先做肺动脉带缩术,待生后12个月进行双调转术;无肺部血流过多者,则在生后3~12个月手术。

此时右心房够大,易于施行心房内调转术。

婴儿时出现心力衰竭者,经心导管检查发现肺血管阻力逐步上升,应尽早施行双调转术。

(2)同时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流出道阻塞:应在5岁后施行心房内调转术和Rastelli手术。

少数小的婴儿有严重肺动脉流出道阻塞或肺动脉闭锁者,因室间隔缺损可以变小,应尽早施行双调转术。

成人有右心室功能障碍和中到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产生心力衰竭者,应择期施行双调转术。

双调转术后右心室成为肺循环血泵,右心室功能得到改善,三尖瓣关闭不全明显减轻,这是传统心内修复手术无法比拟的。

合并Ebstein心脏畸形者,术中同时施行三尖瓣置换术,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消失。

双调转术是一种新开展的手术,其手术适应证仍在不断扩大,临床上已应用双调转术和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治疗此畸形合并右心室发育不全,双调转术治疗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加用Damus-Kaye-Stan sel治疗较小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等。

2、传统心内修复:先天性矫正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流出道堵塞和(或)小的室间隔缺损,无法进行双调转术,则应用左心室到肺动脉心外管道。

少数仅有肺动脉瓣狭窄,应用肺动脉瓣切开术。

2. 禁忌症1、少数先天性矫正大动脉转位合并主动脉闭锁,往往伴有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类似Ebstein心脏畸形的薄壁心室和右心室功能不全,不适合心内修复和Damus-Kaye-Stansel手术,应考虑心脏移植。

婴幼儿大动脉转位矫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婴幼儿大动脉转位矫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婴幼儿大动脉转位矫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摘要】目的分析Switch术(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关键。

方法应用Switch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7例。

采用深低温停循环结合深低温低流量(DHCA+DHLF)技术,所有患者采用PH稳态结合α稳态的血气管理方法,术中均采用平衡超滤(ZUF)结合传统超滤(CUF)方法,术毕行改良超滤法(MUF)。

结果本组手术死亡1例,心脏自动复跳率100%。

结论体外循环中采用综合性管理措施是取得Switch手术成功的保障。

【关键词】体外循环;婴幼儿;大动脉转位矫治术大动脉转位矫治术(Switch术)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以及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缺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现将我院近3年开展Switch手术体外循环管理技术方面做回顾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共开展Swith手术7例。

手术年龄7 d~3个月;男6例,女1例;体质量3.2~6.45 kg。

1.2 ECC方法全组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经鼻插管,采用JOSTRA 人工心肺机,DIDECO901希健婴儿膜式氧合器,东莞血液超滤器,国产宁波菲拉尔婴儿型动脉微栓过滤器和管道。

术中采用动脉端连续压力监测,静脉连续血氧饱和度监测和红细胞比积监测,鼻咽温度、肛温监测。

预充液采用复方林格液,20%人血蛋白,冰冻血浆,根据患儿术前红细胞比积适当加入新鲜库血。

在预充液中加入5%碳酸氢钠15~20 ml,甘露醇2.5 ml/kg,甲基泼尼松龙30 mg/kg。

全组均采用深低温技术,术中行传统超滤复合零平衡超滤,停机后行改良超滤使患儿HCT达100~110 kg/L。

1.3心肌保护方法本组采用的停跳液以复方林格液为基底液,除加入10%氯化钾、25%硫酸镁、5%碳酸氢钠外还加入适量白蛋白。

首次灌注剂量为20 ml/kg,隔30 min再灌注首剂的半量1次。

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

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

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刘延华;梁志强;何发明;郑向阳;宋鹏;王磊;王平凡【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 CTGA)患者行形态三尖瓣置换的手术适应证及术后效果.方法 2007年至2012年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CCTGA患者6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8~47(34.0±5.2)岁,术前心功能Ⅱ级1例、Ⅲ级5例(NYHA分级),术前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房颤1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Ⅰ°房室传导阻滞2例.术前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49.0±13.2)%.6例患者均施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术后随访患者心功能、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随访13~72个月,1例患者术后41个月因主动脉夹层死亡,余5例均存活.人工瓣膜功能正常,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时心功能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1例(NYHA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48.0±5.6)%,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TGA患者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手术效果满意,能够防止形态右心室功能的进一步损害.【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14(012)002【总页数】3页(P109-111)【关键词】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形态三尖瓣置换;形态右心室功能【作者】刘延华;梁志强;何发明;郑向阳;宋鹏;王磊;王平凡【作者单位】450008 郑州市,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450008 郑州市,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450008 郑州市,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450008 郑州市,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450008 郑州市,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450008郑州市,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450008 郑州市,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2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ongenitally corrected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CCTGA)是一种心房与心室连接不一致、心室与动脉连接不一致而血流方向正常的复杂畸形[1],常合并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等,目前多主张早期行双调转术以达到解剖矫治,并已取得良好效果[2]。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伴发畸形矫治术后护理查房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伴发畸形矫治术后护理查房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伴发畸形矫治术后护理查房大动脉转位伴发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需要通过手术进行矫正。

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以下是一个关于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伴发畸形矫治术后护理查房的1200字以上的文档。

病房号:xxxx姓名:xxx性别:男/女年龄:xx岁术后住院天数:x天主述:患者术后x天,精神可,表情自然,和他人交流正常,无明显不适。

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红肿,切口清洁、干燥,无渗液。

术后未发生不良事件。

体征:1.生命体征:体温:x.x℃脉搏:xx次/分,规则、有力呼吸:x次/分,自主规则,无明显困难血压:收缩压xxx mmHg,舒张压 xxx mmHg2.皮肤与黏膜:皮肤:无黄疸,色泽自然,湿疹、红斑等皮疹;无皮肤出血点、瘀斑等;干燥,无湿疹。

黏膜:无紫绀,口唇红润,无口腔黏膜炎。

3.心肺:胸廓:对称,无畸形,无畸形、病理性音位。

心率:心界无扩大,心率 xx次/分,心音有力。

呼吸音:清晰,无干、湿罗音。

4.胸部CTCT:xx年x月x日胸部CTCT显示术后无明显异常,心脏大小正常,无积液、积气等。

饮食与排泄:1.饮食:患者神志清楚,饮食状态良好,无呕吐、恶心,可耐受正常饮食。

饮水量适当,喂食过程无吞咽困难。

2. 排尿:患者自觉排尿正常,小便量xxxx ml/次,尿色黄稳,无血尿、白带等异常。

疼痛评估与镇痛:患者术后x天,术后疼痛评估可,自觉无疼痛,无需镇痛药物。

其他问题:1.导尿管:术后导尿管已拔除,并有自主排尿。

2.羊水清宫:无异常流血,羊水清宫无异常。

3.精神状态:术后二级护理,患者与亲属交流良好,配合治疗。

4.心理护理:对家属做好术后护理的交流工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少焦虑和恐惧。

医嘱:1.继续观察生命体征,定期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

2.定期查房、观察手术切口情况,注意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3.继续护理术后创面,保持切口清洁,防止感染。

4.帮助患者早期活动康复,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和功能训练,避免长时间卧床以免发生并发症。

老年先天性矫正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临床护理

老年先天性矫正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临床护理

常血流信号 。超 声 诊断 : 先 天 性心 脏 病 : 正型 大 动脉 转 ① 矫 位 ; 三尖瓣 反流( ② 中到重度 ) ③心 功能不 全。人 院诊断 : ; 先
天性心脏病 : 冠 心
力等症状 。记录每小时及 2 4h尿量 , 保持 出量大于人量 。
告 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率影 响明显 。血压 心率是 基本 生命体 征 , 变化 不合适 易 引起
严重后果 , 应密切观察。本 患者应 用硝普钠 、 巴胺 、 多 毛花苷 C 等药物 。硝普 钠 、 巴胺 首 次 给 药 后 2~6 h内 , 隔 5~ 多 间
3 i ̄ 血压 、 0m n t ] 心率 1次 ; 次调整 剂量 , 每 均需 测血 压 , 做好 并 记 录; 待给药达到 目标剂量后 , 需按时测 血压 。用药 宜从 小 仍
听诊区可闻及 3 6级 收缩期 杂音 。查 血心肌 损伤标 志 物 ( / 肌 钙蛋 白、 磷酸肌酸激酶 同工酶 )均增 高 ; 部正侧位 片示双肺 胸
淤血改变心影明显增大 ; 电图: 度房 室传导阻滞 , 心 I 完全性 左 束支传导阻滞 , 和 a F导联 呈 Q I V s型。超声 心 动 图 : 心房 正 位 , 主动脉位于肺动 脉前方 , 源于解 剖右 室 ( 能左 室 ) 升 起 功 ; 肺动脉位于主动脉后方 , 源于解剖左室 ( 起 功能右室 ) 房 室间 , 隔连续完好 ; 左房及解剖右 室内径明显增大 , 室壁 活动动 度减 弱, 射血分数 约 5 % ; 0 三尖瓣位于左心 , 连于功能 左室 , 尖瓣 二 位于右心 , 于功 能右 室 , 连 三尖瓣 回声 增强 、 关闭不全 。C F : DI 收缩期三尖瓣 口见 中到大量 反流信 号 ,心 内房 室水平未 见异

胸心外科学专业实践能力-1_真题-无答案

胸心外科学专业实践能力-1_真题-无答案

胸心外科学专业实践能力-1(总分45,考试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经皮穿刺肺活检,最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A.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其他有创检查,而又不能除外恶性肿瘤的肺周围结节B.肾癌术后两年,双肺散在多发球形病灶C.病人身体状况良好,直径小于1cm的肺周围型结节D.中心型肺癌E.病人身体状况良好,高度可疑恶性肿瘤的肺周围结节2. 男性,40岁,在锅炉爆炸事故中被气浪掀倒,出现呼吸困难,咳血性泡沫痰。

关于该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因肺内压力剧变造成肺毛细.血管破坏,属闭合性胸部损伤B.临床体征有上半身紫绀C.病理改变是肺泡、小支气管及毛细血管破裂,肺出血和肺水肿D.临床表现常症状重而体征轻,可伴有多脏器损伤E.治疗以静养,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保守措施为主3.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左房粘液瘤的临床表现A.下肢动脉栓塞B.荨麻疹C.消瘦D.肺栓塞E.晕厥4. 单纯大动脉转位一期动脉调转术的最佳年龄段是A.6~12个月B.生后2~3周C.2~3个月D.6个月E.大于1岁5. 左乳内动脉最常用于哪一支冠脉的旁路移植A.锐缘支B.后降支C.钝缘支D.前降支E.右冠状动脉6. 二尖瓣替换术后最为凶险并发症是A.左室破裂B.血栓形成C.感染性心内膜炎D.晚期心包填塞E.溶血7. 对转移性肺癌的治疗原则是A.不能行手术治疗B.行放射治疗C.行化疗D.在身体状况允许条件下,在估计可以根治的情况下行手术切除E.尽量行手术切除8. 下列哪项检查不常作为肺癌的辅助检查手段A.胸部MRI检查B.支气管造影检查C.胸部PET检查D.胸部X线片检查E.胸部CT检查9. 下列哪项检查对咯血的诊治最有价值A.支气管动脉造影检查B.肺静脉造影检查C.冠状动脉造影检查D.肺动脉造影检查E.支气管造影检查10. 最易造成血栓形成的瓣膜病是A.二尖瓣狭窄B.主动脉瓣狭窄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D.二尖瓣关闭不全E.三尖瓣狭窄11. 以下何种表现是开胸探查手术的指征A.左侧胸壁存在反常呼吸B.呼吸困难,气管向右移位,左侧肋间隙增宽,呼吸音消失C.左前侧胸壁开放性伤口D.胸片显示胃泡疝人左侧胸腔内E.胸片显示左侧肺门水平气液平面12. 下列有关张力性气胸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严重呼吸循环障碍B.伤侧和健侧肺均受到严重挤压C.严重皮下气肿形成D.纵隔左右摆动E.较大较深的肺裂伤,裂口形成活瓣13. 有关食管憩室,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含有食管壁全层结构的称为假性憩室B.Zenker憩室好发于Killian三角C.牵引型憩室好发于气管隆突水平D.食管中段憩室大多无症状E.膨出型憩室多有食物存留14. 以下哪种术式不易引起胃食管反流A.Heller术B.贲门癌支架植入术C.交感神经切断术D.贲门成形术E.贲门癌切除术15.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超声影像表现A.右心房室增大B.房水平左向右分流C.左心房室增大D.房水平右向左分流E.三尖瓣回流16. 最多见的冠状动脉瘘是A.左冠状动脉-左房瘘B.左冠状动脉-右房瘘C.右冠状动脉-右房瘘D.左冠状动脉-右室瘘E.右冠状动脉-右室瘘17. 与传导系统最近邻的室间隔缺损是A.多发肌部室间隔缺损B.心尖部室间隔缺损C.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D."脊内"室间隔缺损E.膜周部室间隔缺损18. 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是A.平滑肌瘤B.腺瘤C.息肉D.纤维瘤E.血管瘤19. 以下哪项不是术后乳糜胸的特点A.胸腔积液涂片找到细菌,胸穿液蒸馏水震荡试验絮状反应阳性B.胸腔穿刺或引流液的外观为淡红色,透明微混,量达800~2000mlC.进食含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后,引流液变为乳白色D.胸腔积液苏丹Ⅲ染色镜下可见脂肪球E.胸腔积液镜检可见大量淋巴细胞20. 下列哪项不是心包压塞征象A.颈静脉怒张B.心尖搏动消失C.奇脉D.静脉压下降E.心音低钝、遥远21. 男性,60岁,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钡餐发现食管胸中段长约8cm充盈缺损,则最佳治疗方案为A.根治性放疗B.化疗C.先放疗后手术D.先化疗后手术E.手术切除22. 做右室双出口心内隧道矫治术时,哪个解剖因素影响手术的难易度A.三尖瓣与室间隔缺损的距离B.主动脉瓣与室间隔缺损的距离C.主动脉瓣与二尖瓣的距离D.二尖瓣与肺动脉瓣的距离E.室间隔缺损与二尖瓣的距离23. Taussing-Bing畸形是指A.主动脉发自左室,肺动脉骑跨在室间隔上B.主动脉发自右室,肺动脉骑跨在室间隔上C.肺动脉发自左室,主动脉骑跨在室间隔上D.肺动脉发自右室,主动脉骑跨在室间隔上E.两个大动脉均发自左室24. 食管癌弓上吻合术后第6天,体温39.5℃,心率120次/分,伴胸闷憋气,胸片发现左侧液气胸,应首选哪种检查以确诊A.钡餐造影B.纤维食管镜C.胸部CT检查D.胸部B超检查E.口服美蓝后胸穿25. 主动脉关闭不全杂音的听诊部位首选A.主动脉第2听诊区B.心尖部C.胸骨右缘第2肋间D.主动脉第1听诊区E.胸骨左缘第四肋间26. 肺癌的新辅助化疗是指A.与放疗同时进行的化疗B.术中化疗C.对某些分期的肺癌病人,手术前进行化疗,以提高疗效D.对手术病人进行化疗E.使用最新的药物进行化疗27. 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中,被累及最多的瓣膜为A.二尖瓣B.主动脉瓣C.肺动脉瓣D.三尖瓣E.肺动脉瓣+三尖瓣28. 二尖瓣狭窄的杂音A.向左腋下传导B.向颈部传导C.不传导D.沿胸骨左缘向下传导E.向锁骨下传导29. 心上型肺静脉畸形引流X线平片的特有征象是A.右上纵隔影增宽B.右心房室增大C.心房双重影D.全心增大E.心影"雪人征"30. 女性,25岁,发热、咳嗽、咳脓痰及痰中带豆腐渣样物1天。

矫正型大动脉错位护理业务学习课件

矫正型大动脉错位护理业务学习课件
心理支持
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 来的压力。
可组织家属参与,增强患者信心。
如何实施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的教育。
教育内容应包括药物管理、复诊安排及生活方式 调整。
护理效果评估
护理效果评估
跟踪观察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病情变化及护理效果 。
随访应包括问诊、体检及必要的检查。
为什么需要护理干预?
预防并发症
有效的护理可以帮助减少心脏病相关的并发症, 如心力衰竭和感染。
护理干预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和定期评估心脏功能 。
为什么需要护理干预?
提升生活质量
通过护理干预,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 心理支持。
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应提供心理辅导和教育。
为什么需要护理干预?
促进术后恢复
此病症通常伴随其他心脏畸形,如病因
该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与遗传因素和环境 因素可能有关。
母亲在妊娠期间的健康状况可能影响胎儿心脏发 育。
什么是矫正型大动脉错位?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紫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症状 。
早期识别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为什么需要护理干预?
矫正型大动脉错位护理业务 学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矫正型大动脉错位? 2. 为什么需要护理干预? 3. 何时进行护理评估? 4. 如何实施护理措施? 5. 护理效果评估
什么是矫正型大动脉错位?
什么是矫正型大动脉错位?
定义
矫正型大动脉错位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特 征是主动脉和肺动脉的位置交换。
手术后的护理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率。
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和早期活动。

矫正型大动脉错位疾病研究报告

矫正型大动脉错位疾病研究报告

矫正型大动脉错位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所属部位:胸部就诊科室:心脑血管,外科,心胸外科病症体征:气急,肺部感染,心肌缺氧,心力衰竭,紫绀疾病介绍:矫正型大动脉错位是怎么回事?正常原始心管的弯曲突向右,故名右翼,使右心室位于右侧靠前,而左心室位于左靠后,如在发育过程中心管弯曲不是向右而是向左,即称左襻,则解剖学右心室位于左后方,成为动脉系统的心室,而解剖学左心室位于右前方,成为静脉系统的心室,此时,动脉干仍分隔旋转,但位置颠倒,主肺动脉位于右后方而升主动脉位于左前方,尽管大血管位置有倒转,但肺动脉仍与静脉心室相连,而主动脉与动脉心室相连,血液方向得到生理上的纠正,故称为纠正性大动脉错位,房室传导束之左,右分支仍分布至与之相应的解剖心室,但周心室位置相反,故传导束亦相反症状体征:矫正型大动脉错位有什么症状?1、左向右分流组:伴室间隔缺损,常有气急、活动量降低、体重不增、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

体征类似室间隔缺损。

2、右向左分流组:伴肺动脉狭窄,常见紫绀和缺氧性发作。

3、左房室瓣关闭不全组:室间隔完整,杂音位于胸骨旁第4肋间最响而不在心尖区,常有心律失常。

化验检查:矫正型大动脉错位要做什么检查?矫正型大动脉错位的检查主要为以下四种:一、胸片检查:心脏左上缘存在一个稍斜的升主动脉阴影,缺少肺总动脉阴影。

心脏位置异常,如右位心而内脏位置正常或中位心或左位心伴内脏转位。

二、心电图检查:房性心律失常和心室除极方向异常为其主要特征,房室传导阻滞约占1/3病例,尚见房室分离,交界处心律失常,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等。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方房室瓣(三尖瓣)和半月瓣之间不连接,半月瓣位于一个左前和一个右后方向的平面,收缩时间间期可提示前面大动脉连接于体循环,后面的大动脉流入肺内。

四、右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可显示出心室、大动脉的轮廓、位置和相互关系、分流情况而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矫正型大动脉错位的诊断方法有哪些?1、左向右分流组与大型室间隔缺损混淆临床症状很难鉴别,主要决定于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右心导管,心血管造影来确诊。

超声心动图中节段法对于大血管转位的诊断应用

超声心动图中节段法对于大血管转位的诊断应用

4.其它
1.5 ASO+左心室流出道扩大术 该手术方法仅适用 于肺动脉瓣下狭窄、而肺动脉瓣发育良好的患 者,具体能否施行该术式往往要根据术中情况 判断、决定。流出道扩大通过肺动脉瓣进行, 包括切除心内膜垫、瓣下纤维组织、异常肌束 以及异常的房室瓣组织等。该手术如果指征掌 握得当、梗阻解除完全,血流动力学纠正效果 较其他几种手术方式更好。但是通常只有极少 数的患者有条件行该种手术。
3.节段法
VSD的位置大小与动脉骑跨度的问题
Taussig-Bing畸形和双出口的问题
3.节段法
命名方法
4.其它
合并畸形
4.其它
冠状动脉
肺动脉的发育 与完全型 TGA的分型
矫正型和完全 型远期的自 然预期
4.其它
4.其它
4.其它
4.其它
手术 Banding B-T shunt Blalock-Hanlon(房间隔切开术) Switch Nikaidoh Rastelli Double-Switch(术中进行Mustard或Senning)
3.节段法
心室: 二三尖瓣:瓣叶 高低,瓣叶数 目,特例 左手法则,右手 法则 d-loop,l-loop 心室形态 粗糙度 隔缘肉柱
3.节段法
大动脉 1、 判断主动脉和肺动脉 2、两个动脉的位置关系 3、走行
3.节段法
大动脉 1、走行 2、两个动脉 的位置关系 3、判断主动 脉和肺动脉
D-TGA L-TGA
4.其它
4.其它
4.其它Βιβλιοθήκη 4.其它Mustard
4.其它
Senning
4.其它
1.3 Nikaidoh手术 1984年,Nikaidoh首先采用该手术方法纠治TGA/VSD,PS 获得成功。该术式摒弃了Rastelli和Lecompte手术重建左心室流出道的方法, 把主动脉连同瓣环以及自体冠状动脉一起切下,作为一个整体移植到原来肺 动脉瓣环所在的位置;剪开圆锥隔扩大VSD,采用补片连续缝合关闭VSD和 主动脉下方的空间,从而同时扩大了左心室流出道和右心室流出道;最后把 肺总动脉后壁和右心室切口上缘直接缝合,前壁用心包补片扩大。以后有作 者对该手术做了一些改进,包括采用Lecompte调转使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交叉 换位,以避免右心室流出道梗阻,采用同种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以 消除术后的肺动脉反流,以及使用冠状动脉移植的方法,以避免异常的冠状 动脉解剖走行或过度牵拉导致术后冠状动脉缺血等。 1.4 Yamagishi手术 Yamagishi等于2003年报道了该手术方法。Mair等随后报道 用该手术方法治疗了3例患者均获成功。该手术将主动脉和肺动脉瓣环作为一 个整体切下,进行180°调转和冠状动脉移植,把原来的主动脉瓣环转换到 左心室流出道上,而肺动脉瓣环转换到右心室流出道上,然后在瓣环下方切 开圆锥隔,切除所有瓣下的异常肌束和纤维组织,补片修补VSD,最后重建 主动脉、肺动脉与各自对应心室流出道的连续性。重建后的双心室流出道最 大程度地接近正常心脏的解剖结构,避免了远期再狭窄的发生。

XX医院矫正性大动脉转位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XX医院矫正性大动脉转位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XX医院矫正性大动脉转位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矫正性大动脉转位手术适应证主要是针对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者以及出现中度以上房室瓣反流或解剖右心室功能不全者。

【禁忌证】单纯cTGA无需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术前进行充分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评价左右心的血流动力学和心室的形态,房室瓣的情况以及室间隔缺损的特征和冠状动脉的解剖等。

制定手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心脏传导系统的易损性,房室瓣是否有畸形以及右心室承担左心室功能时远期的不良预后。

【操作方法及程序】矫正性大动脉转位的手术方法大致有解剖矫治和功能矫治,部分婴幼儿早期由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需要进行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

解剖矫治是手术恢复正常的房室大动脉连接关系,同时矫治合并畸形。

功能矫治是仅修复合并畸形,手术后解剖右心室仍与体循环相连,承担体循环泵的功能。

但功能矫治的远期疗效存在疑虑,主要是右心室功能的衰退和三尖瓣的反流。

解剖矫治主要是技术复杂,手术风险较大,但远期效果好。

1.功能矫治手术(1)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又称为经典手术。

根据室间隔缺损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径路,如经右心房、形态右心室或左心室以及经肺动脉或升主动脉径路。

合并肺动脉狭窄时同时矫治。

(2)房室瓣反流的矫正:通常是指三尖瓣的反流。

2.解剖矫治类手术(1)双调转手术(double switch procedure)包括:心房调转+动脉调转,心房调转+心室调转或心房调转+Nikaidoh手术。

①心房水平调转:如Mustard手术或Senning手术。

②动脉水平调转。

③心室水平调转:有多种手术方式,取决于合并肺动脉瓣或瓣下有无狭窄和室间隔缺损的大小、位置。

④Nikaidoh手术:将主动脉根部连同其上的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瓣一并游离,然后转移,与左心室流出道连接。

在主动脉转移的过程中,切开室间隔,与室间隔缺损贯通,修补室间隔缺损,使室间隔缺损补片成为加宽后的解剖左心室流出道的一部分。

超声心动图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儿二期双调转术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心动图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儿二期双调转术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心动图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儿二期双调转术中的应用价值吴力军;刘贻曼;董怡;陈丽君;张玉奇【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年(卷),期】2024(26)5【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患儿二期双调转术(DS)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于外科行二期DS的17例CTGA患儿,分析超声心动图对其肺动脉环扎(PAB)术前诊断情况,比较PAB术前、后左心室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DS术前、后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果 17例CTGA 患儿,PAB术前超声心动图准确诊断15例(88.24%);误诊2例(11.76%),均误诊为房室连接不一致型右心室双出口。

PAB术后肺动脉内径、三尖瓣反流束宽均缩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室间隔舒张期厚度、左心室质量及肺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大,反流程度减轻,与PAB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DS术后左心室心肌做功指数(MPI)明显增大,右心室MPI、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减低,与DS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例合并心功能不全(3例死亡,3例随访中)患儿中,室间隔完整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缺损直径分别为0.13 cm、0.15 cm、0.18 cm);11例心功能正常患儿室间隔缺损直径平均(0.37±0.18)cm。

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诊断CTGA,CTGA患儿PAB术后左心室质量明显提高,可行DS;DS术后近期易合并心功能不全及主动脉瓣反流。

【总页数】5页(P360-364)【作者】吴力军;刘贻曼;董怡;陈丽君;张玉奇【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超声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超声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5【相关文献】1.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诊断中的价值2.超声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术中的临床价值3.超声心动图评价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术中左心室血流动力学4.超声对双调转术治疗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内畸形的临床研究5.双调转术治疗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狭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先天性矫正大动脉转位解剖矫治术早期疗效初探

儿童先天性矫正大动脉转位解剖矫治术早期疗效初探
t n p s i f ra at is( T A r soio o e t r r a t n g e e c G )w t h a n m l i h d e . to s Fo p l 0 2 t O t e i er a o a n c i r Meh d : rm A r 0 o c b r h t y l n i2 o
死亡原因为低心排 出综合征( 心排 ) 低 和左心功能衰竭。早期主要并发症有低心排 、 房室分离各 1 , 例 胸 腔积液和低蛋白血症 2例。随访 2— 4个月 , 复良好 , 2 恢 复查多普勒超声心动 图、 心电图和 x线胸片显
示, 窦性 心律 1 例 , 1 结性 心 律 1例 , 功 能均 为 I 。 结论 :L 心 级 S L型 病 例 采用 改 良 Sn i enn 房 内调 转 手 g心
临 床 论 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儿 童 先 天 性 矫 正 大 动 脉 转 位 解 剖 矫 治 术 早 期 疗 效 初 探
韩宏光 汪 曾炜 张南滨 朱 洪玉 王辉 山 方敏 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先 天性矫正大动脉转位 (T A) cG 解剖矫治术早期疗效 。方法 :0 2年 4月 20
术效果优于 S ni en g和 M s r n utd手术。双调转手术可 以达到解剖矫治 c G a T A合并心 内畸形 , 早期 手术病
死率 低 , 、 期 心 功 能效 果 良好 。 中 远
【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 矫正大动脉转位 ; 双调转手术 ; 病死率 [ 中图分类号] l 11 4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0 2 2 1 ) 2180 0756 (0 0 0 -1- 4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紫绀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紫绀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紫绀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王武军;高尚志;林道明;涂仲凡;胡浩
【期刊名称】《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年(卷),期】1996(3)1
【摘要】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合并的心内畸形多为室间隔缺损。

而合并紫绀四联症者更为少见。

【总页数】1页(P31-31)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紫绀;外科手术
【作者】王武军;高尚志;林道明;涂仲凡;胡浩
【作者单位】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心血管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
【相关文献】
1.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 [J], 何忠良;何晓雯;陈如坤;程海峰;张昌铭
2.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其它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效果[J], 夏明钰;王浩;叶赞凯;熊辉;王旭
3.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 [J], 李温斌;陈宝田;张健群;周其文
4.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解剖学左心室退化的外科治疗中期结果 [J], 马凯;潘湘斌;花中东;杨克明;张浩;王德;闫军;陈求名;李守军
5.成人紫绀型法洛四联症患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J], 张玉威;朱鲜阳;韩秀敏;王淑范;邓东安;盛晓棠;全薇;王琦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导语:大动脉转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动脉对于我们来说,可以直接对我们的生命产生威胁,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手术治疗方式,可以分为多种,
大动脉转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动脉对于我们来说,可以直接对我们的生命产生威胁,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手术治疗方式,可以分为多种,对于患者来说,应该详细的了解这两种治疗方法,对病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下面我们就讲解一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内科治疗
主要控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但疗效不大。

2.外科治疗
根据畸形情况而定,包括室间隔缺损修补,若有严重发绀、缺氧性发作,可施行体-肺分流术。

单纯性左侧房室瓣关闭不全可施行瓣膜修复或人工瓣膜替换术,有Ⅱ度房室传导阻滞需置永久性人工起搏器。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有传统手术和解剖矫正手术两种。

近年来,解剖矫正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最常进行的是双调转术,包括心房内调转术和大动脉调转术或Rastelli手术。

心房内调转术常采用Senning手术或改良Senning手术;肺动脉瓣正常和无瓣下肌肉狭窄者施行大动脉调转术,合并较大的VSD和肺动脉狭窄者应做Rastelli手术。

双调转术有望成为治疗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首选术式。

以上就是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但不同的治疗方式,都存在于一定的副作用和危险性,所以要慎重的选择治疗方法,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不要盲目的选择。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