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感染评价标准
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现场查看
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
3.病区设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各区之间界线清楚,标识明显。呼吸道传染病房应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各病室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5
现场查看
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
4.不同种类传染病人应分室安置,条件受限时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两病床间距应≥1。1米,室内设卫生间。
5
现场查看
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
3.必需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等。呼吸道发热病人外出检查时戴口罩.
5
现场查看
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
4.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除特殊感染病原体污染外,均应在标准预防的原则下先清洗后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后终末消毒,被服等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扎紧袋口并注明“传染"字样交洗浆房消毒后清洗.
5
现场查看
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
存在问题已向科主任□、护士长 □反馈,限天整改,写出书面整改措施及整改结果,申请医院感染管理科检查验收.
科主任签名:
护士长签名:检查者:日期:
30
实地查看
一项不合要求扣2分
传染病
管理
15分
1、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齐全、保存良好;
2、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准确,按时限报告;传染病漏报率为零。
3、法定传染病患者按规定转转科或专科医院治疗。
4、疑似传染病患者按规定隔离留观。
3
4
4
3
4
抽查门诊日志
执行不好
不得分
医疗废物管理
5
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处置.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污水处理系统消毒处理后排放,医疗废物、生活废物均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标准
附件:1.二级及以上医院无独立医院感染管理科。
2.医院无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3.二、三级医院未开展监测工作和评价,无监测资料未结合监测资料采取控制措施。
4.未将医院感染控制内容作为专项纳入医疗例会、医院行政办公会或者院长查房。
1.二、三级医院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主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结构合理;一级医院有院长或者主管医疗的副院长任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
2.委员会应制定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对医院感染突发或者重大事件有讨论。
3.委员会会议一年不少于2 次,会议应由主任委员主持,研究解决本院医院感染控制的实际问题。
并有会议记录和落实情况。
1.二级及以上医院设有医院感染管理科,直属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的领导;一级医院有人负责。
一级医院有基本办公场地和设施,二级及以上医院配备单独办公用房和电脑办公设施,三级医院有单独办公用房和电脑办公设施。
2.按要求合理配备感染管理科专职医、护、技人员,专职人员数量:每200-250 张实际床位配备1 名专职人员,专职人员3 人以上应配备专职临床医师或者预防医学医师、微生物、护理等专业人员,条件不够的二级医院设兼职医生,兼职医生每周在医院感染科工作12- 15 小时,工作根据医院感染科医生职责由医院感染科安排。
有医院感染控制专项经费(包114查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文件检查过去 1 年的会议记录查文件、档案及经费来源。
一项不合要求扣1 分一项不合要求扣0.5 分一项不合要求扣1 分。
含培训经费)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3.有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及各类人员责任制度4.有年度计划,工作总结、有信息反馈,。
5.有全院培训计划并开展培训工作,有总结及效果评价。
6.三级医院有专题研究1.医院感染管理应纳入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体系。
医务、护理部门应催促临床科室落实感染控制的各项诊疗护理操作规程及制度,并组织培训、考核和督导检查。
2017-2018年度福建省感染性疾病质控中心质控检查评价标准
3.医院抗微生物药物应用前标本送检率达50%以上,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使用前标本送检率达70%以上。
三级、二级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
【B】符合“C”,并
1.定期发布抗生素合理使用检查结果,纳入医院质量考核目标,实行奖惩管理;
2.感染科参与医院抗菌药管理情况;
2.感染科有定期自查,持续改进。
福建省感染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 负责人:陈愉生,联系人:衣利
挂靠单位:福建省立医院/福州市传染病院
5.丙型肝炎规范化抗病毒治疗的合格率达90以上。
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
【B】符合“C”,并
1.有对慢性HBV、HCV感染、艾滋病患者健康教育、长期随访,开展耐药监测;
2.有开展肺结核患者耐药监测、复发的管理; 3.肝硬化患者肝癌筛查比率达90%以上。
【A】符合“B”,并 1.医院有成立健康管理中心,对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随访;
2.综合医院感染科收治前5位疾病中应包含非传染性感染病。
三级、二级综合医院
【B】符合“C”,并
感染科收治前5位疾病种病原学送检率达95%以上。
【A】符合“B”,并
感染科收治前5位疾病种病原学诊断率达80%以上。
★五、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C】
1.有制定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及点评制度,医院有成立抗生素合理使用点评专家组;
三级、二级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
【B】符合“C”,并
1.在感染科连续工作大于等于3年及接受过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治培训的医师人数的医师人数占60%以上; 2.感染科行政主任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
3.护士长从事感染性疾病或与其相关的专业护理工作3年以上。
感染性疾病科卫生标准
感染性疾病科卫生标准一、前言感染性疾病科卫生标准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保障患者、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感染性疾病科卫生管理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管理、运行和监督。
二、感染性疾病科设置与管理2.1 感染性疾病科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应具备独立的开阔空间,并根据医疗机构规模和服务需求设置床位。
科室内部应合理划分诊疗区、留观区、隔离区等功能区域,并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设施。
2.2 感染性疾病科管理2.2.1 感染性疾病科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感染性疾病的管理、预防、控制、监测、报告等工作流程。
2.2.2 感染性疾病科应设立感染性疾病管理组织,明确职责,负责本科室的感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2.2.3 感染性疾病科应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感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和技能。
2.2.4 感染性疾病科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2.2.5 感染性疾病科应定期对环境、设备、物品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并做好记录。
三、感染性疾病科诊疗操作规程3.1 接诊3.1.1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初步判断和分类。
3.1.2 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3.2 诊断与治疗3.2.1 医务人员应按照诊疗规范进行病原学检查、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确保诊断准确。
3.2.2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
3.2.3 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3 留观与隔离3.3.1 医务人员应对疑似或确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实行留观或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3.3.2 医务人员应做好留观区、隔离区的环境消毒和防护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四、感染性疾病科监测与报告4.1 感染性疾病科应建立感染性疾病监测制度,定期收集、分析、报告感染性疾病发生情况。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 (2018版)
• 其结果对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决策提供支 持作用。
2 .目标性监测要求
•1 )应有针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人群与高 风险因素的监测计划与控制措施,并落实。 • 2 )有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 • 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等主 要部位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 • 3 )对目标性监测工作有定期(至少每季度)检 • 查、自查,对监测资料有定期(至少每季度)总 结、分析与反馈,能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职责与落实
1 .有年度工作总结与计划,工作计划有效 落实。 2 .开展的工作内容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 法》的要求和医院工作的需要。 3 .专职人员每年参加医院感染管理及相关 学科知识医院感染管理职责与落实
1 .医务科的医院感染管理职责与落实, 包括以下内容:
• 5 )相关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 处 置预案知晓率达100%。
• 6 )有对存在问题所采取的改进措施和成 效 进行追踪。
•7 )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与控制,遵循WS/T • 524的要求。
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院感暴发
•什么是院感暴发:院感暴发是指在医疗机 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 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一、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个案追踪
医院现场评价所使用的一种方法,即采用真实患者分析 医院所提供治疗、护理和服务的过程,以评估各学科、科 室、项目服务之间相互关系,以及他们所提供的治疗和服 务中的重要功能,旨在追踪某一患者在医院接受诊疗服务 的全过程。
感染性疾病科考核质量标准(新)
14、肠道门诊有专用厕所,并能正常使用。
5
15、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5
10实地Βιβλιοθήκη 核及现场提问一次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2、有健全的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且职责明确。
5
3、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防护制度、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等。
10
4、严格执行预检分诊与转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到隔离诊室诊治,并及时消毒,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有去向登记,确诊的传染病人要及时转出
感染性疾病科感染管理考核质量标准
考核对象
质量标准
分值
考核方法
评分标准
感
染
性
疾
病
科
1、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设置:独立挂号收费、呼吸道(发热)和肠道疾病患者各自的候诊区和诊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药柜)、专用卫生间、处置室和抢救室等。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要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区清楚,有感染性疾病患者就诊流程,便于患者就诊,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5
10、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清洁干燥保存。
10
11、医务人员采取标准预防,掌握传染病传播途径并针对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备有一定数量的个人防护设施。
10
12、留观床位间距至少1米,儿童和成人输液场地应分开。
5
13、肠道门诊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
10
5、有职能部门间协调机制和协调流程,共同支持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5
医院传染科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
1.查阅规章制度等有关资料、实地查看工作流程。
1.未设感染性疾病科不得分。
2.无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任一项扣5分。
3.建筑设计布局不符合要求扣5分。
4.不同传染病人做不到分开病室安置扣5分。
5.病区、病房内未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液扣6分。
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科)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
考评内容
分值
考评办法
评分方法
得分
整改建议
落实部门
1.二级以上的医院应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
2.二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
已达标治疗室、护士站、患者用后的物品、医疗器械等的处理室、内走廊等。
污染区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理室等。
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
已达标
感染病科
4.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1m。
感染病科
7.严格限制非医务人员的探视,确需探视的,应穿隔离衣、鞋套,戴帽子和口罩,严格手卫生。
现场查看
无制度扣3分,人员出入有1人不符合要求扣1分。
管理不严格
感染病科
8.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病人就诊流程。
科室应有感染管理防控小组,遵守无菌操作、环境卫生、消毒灭菌与隔离、职业防护、手卫生、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医疗废物处理等规定。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规范
感染性疾病诊疗规范第一节轮状病毒感染【诊断要点】1.流行病学:流行季节北方以寒冷季节1~3月份为主,南方以春夏季为主,可以通过水污染暴发流行,亦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2.临床表现:潜伏期数小时至一周。
(1)起病急,腹泻为主,黄色水样便,无粘液及脓血便,腹泻每天5~10次不等,伴恶心,呕吐,腹痛及乏力。
(2)腹部压痛,肠鸣音增强,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脱水。
(3)体温正常或低热,病程数日或稍长,预后良好。
3.实验室检查(1)常规检查血白细胞大致正常或稍偏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大便外观稀水样便,镜检多无异常,少数可见少量白细胞。
(2)粪便中病毒抗原检测。
1)电镜检查:粪便作免疫电镜检查可检出轮状病毒颗粒。
2)单克隆法或免疫斑点试验检测粪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后者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强。
3)用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恢复期有4倍以上的增高则有诊断价值。
4)病毒核酸电泳图分析:提取病人粪便中的病毒核酸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电泳图谱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其他腹泻性疾病鉴别。
【治疗原则】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预防】隔离病人,防止食物和水的污染,加强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第二节手足口病【诊断要点】1. 流行病学:多发于4—9 月份,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可有密切接触史。
2. 临床表现:可有发热,手足口臀部红色斑丘疹,疱疹,部分重症患儿可有易惊,肢体抖动,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阳性,肺出血,呼吸循环衰竭等。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大多数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
部分患儿可有白细胞升高,血糖升高。
,,,—升高等【治疗原则】1. 行消化道,呼吸道隔离1—2 周,卧床休息。
流质,半流质饮食。
皮肤粘膜皮疹护理。
2. 可用病毒唑抗病毒治疗5—7 天,根据病情酌情应用痰热清,喜炎平,甘利欣等。
重症患者根据病情应用甘露醇,加强龙,丙种球蛋白等。
3. 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防治细菌感染,不能进食者给予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等输液对症治疗。
江西省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评价标准
1.5病历记录符合《病历书写规范》要求;甲级病案率大于90%。
2
查看病历记录等
甲级病案率小于90%,每降1%,扣0.5分;有丙级病历不得分。
1.6规范侵入性操作管理,完成侵入性操作后及时完整书写,有操作者亲笔签名。
2
查看资料,抽查病历
缺一项扣0.5分
1.7认真执行护理操作规范;熟悉并准确评估病情,护理措施得当。
3.3至少每月有一次以上专科业务学习并有记录。
1
查看文件、记录
缺一次记录扣0.2分
二、设施与设备(20分)
1.建筑布局
(9分)
1.1科室设置地点合理,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比如医学影像学科、检验科和输血科(血库)等转运。
1
现场查看
一项不达标扣0.5分
1.2合理设置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设置不同的进出通道;感染病的整体布局分为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等区域,明确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各区相对独立,洁净度相同的空间集中布置,减少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有效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
5
查相关文件
无专职科主任不得分,不符合任职要求扣2分
1.3医院根据临床实际需要,设立专科病房。专科病房医务人员、条件、配备及设施等应按标准执行,并接受感染性疾病科专业人员业务指导。
2
查相关文件,现场检查
专科病房一个不达标扣0.5分
1.4三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床位数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占医院病床总数的2-8%或40张床,床位使用率以85%为宜,至少保留1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全年床位使用率超过85%时必须扩大规模。
1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13、 床上用品每周更换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更换,禁止
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的被服.
14、 六项指示卡黏贴在病历上。
15、 MDRO 病人无法单独安置时,同种病原体病人同室
隔离,用物固定,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到位,有自查记
录.
分值 38 分
扣分标准 一处 不符合 扣2分
手卫生
一次性 医疗用品 医疗废物
1、 无过期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消毒剂,一次性医疗用品移 现场查看
除外包装后方可入无菌物品橱内。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随 看资料
用随开,使用前先检查有无破损、漏气、有效期等.
2、 一次性医疗用品(如针管)无重复使用现象。
3、 医疗废物就地处置,分类收集,防止二次污染,不得混
入生活垃圾.
4、 在适当的位置和高度放置利器盒,并规范使用,无盖底
洗手正确率 100%,依从性≥95%。
提问
2、 规范配置与使用速效手消毒液,出库单顺序归档.
3、 水龙头、皂盒等设施清洁无污垢,肥皂干燥,清洁存放,
提倡使用洗手液.
4、 现场查看接触不同病人或为不同病人操作时洗手或手
消毒.
5、 正确使用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6、 工作时间手部无饰品,不留长指甲,无美甲.
分离现象。锐器直接放入(防渗漏、防刺伤)利器盒内,
注明开启时间,外加黄袋。
5、 医疗废物包装袋或容器标识、标签、封口、装载量等符
合要求。感染性废物日产日清,损伤性废物不超过 48 小
时.
6、 科室医疗废物交接回收记录完整,月底及时交总务科.
1、 散发病例 24h 内填报感染病例报告卡,出现流行趋势、 现场查看
医院 感染 监测
16、 不同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室安置,床间距≥1。1m。
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和评价表汇总
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和评价表汇总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综合检查每季度由医院感染控制中心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和评价结果采用A、B、C、D四档评定方式,对应相应分值范围,遵循PDCA循环原理,P即p1an,D即do,C即check,A即act,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及组织实现的过程,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
判定原则是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先符合“C-合格”档的要求,要到“A-优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
评分说明的制定由于标准条款的性质不同,结果及对应分值见下表。
20项评分标准中每项分值为5分,发现该项中问题根据情况轻重逐条扣0.5・5分,总分折算成100分,例:病房最终得分=Io0*实际得分/病房总分。
临床各科室每月常规医院感染管理检查细则见下列附表,科室日常自查可参照执行:
普通病房(病房)检查评分细则
内镜室检查评分细则
(一)基本要求项目及要求分值考评要点扣分
检验科及实验室检查评分细则
说明:
1、检查只记扣分,评分以各科总分Ioo分记,实得分=IOO分-扣分。
根据实得分情况评价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2、检查中发现的较严重的单项问题,将参照医院考评条例进行考评。
3、新生儿科病房评分参照普通病房扣分条目,按新生儿科特殊要求对应扣分。
感染性疾病门诊感染控制质量评价标准
特殊感染患者按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标识。
5分
七、传染病管理(20分)
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齐全、保存良好。
5分
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准确,按时限报告;传染病漏报率为零。
5分
法定传染病患者按规定转专科或专科医院治疗。
5分
接诊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患者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5分
八、医疗废物管理(5分)
2分
棉签开启后注明时间,有效期24小时。
皮肤粘膜消毒剂注明开启时间,每周更换2次。
3分
1分
1分
五、手卫生(5分)
手卫生设施配置齐全、功能完好。留观病人每床配置手消毒剂。
1分
能够规范洗手或手消毒,手卫生时机正确;知晓手卫生知识。
2分
手卫生依从性调查有记录。
2分
六、操作规程管理(10分)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分类防渗放置,锐器入利器盒。
2分
医疗废物容器周围清洁,没有超量盛装,封口方式正确。
2分
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
1分
九、标准预防实施及职业防护(5分)
工作中自觉实施相应的标准预防措施。
2分
职业暴露处置箱配置符合要求。
1分
发生意外职业暴露,按程序处理、上报。
感染性疾病门诊Leabharlann 染控制质量评价标准时间:评价项目
分值
扣分
备注
一、组织管理(5分)
每月科内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学习,要求有记录,签名。
2分
提问时能够正确回答学习内容。
3分
二、病人管理(5分)
不同种类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一室。
感染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
感染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试行)一、本标准分5个部分,实行量化900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2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4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35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190 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为三级医院,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所在医院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 所在医院认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并取得明显效果;4.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5.专科积极实施临床路径管理;6.专科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除人员队伍为申报时的情况外,无特别注明,其他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涉及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八、本标准中所指论文(包括SCI论文、中文期刊论文等)、科研项目或课题、科研成果等,均指临床应用方面的论文、项目、课题或成果。
第 1 页共14 页第 2 页共14 页第 3 页共14 页第 4 页共14 页第 5 页共14 页第 6 页共14 页第7 页共14 页第8 页共14 页第9 页共14 页第10 页共14 页第11 页共14 页第12 页共14 页第13 页共14 页第14 页共14 页。
医院院内感染质量控制评分标准
医院院内感染质量控制评分标准感染控制是医院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疾病的复杂化,院内感染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为了确保医疗机构的安全性和质量,制定院内感染质量控制评分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标准一:感染发生率医院院内感染质量控制评分标准的第一项是感染发生率。
这一指标用于衡量医院内感染的程度。
感染发生率应该根据不同科室、不同疾病和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进行分类计算,以便更加准确地了解感染的流行情况。
评分标准二:感染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实施感染预防措施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的关键所在。
因此,医院院内感染质量控制评分标准的第二项是感染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这包括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方面的措施。
医院应制定详细的感染预防准则,并确保所有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评分标准三: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要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第三项评分标准是监测和报告机制的有效性。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并确保所有感染事件都得到及时记录和上报。
此外,医院还应定期对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进行评估和改进。
评分标准四:培训和教育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环节。
因此,第四项评分标准是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情况。
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策略和操作的认知水平。
此外,医院还应定期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有效地执行感染控制措施。
评分标准五:设施和设备的合规性设施和设备的合规性对院内感染的控制至关重要。
因此,第五项评分标准是医院设施和设备的合规性。
医院应根据感染控制标准建设和维护医疗设施,并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操作、维护以及清洁等符合规范要求。
评分标准六: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反映了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感染控制水平。
因此,第六项评分标准是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医院应针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感染控制措施的感受和评价,以及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医院应根据患者的反馈进行改进,并定期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9890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蠕等所引起的疾病均可称为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
感染的概念感染由微生物入侵繁殖或机体自身菌群的异位,比例失调对机体所造成的损害而发生的一种炎症反应叫做感染。
感染发生中的微生物因素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入侵门户等。
单以数量而言,其致病数量经口途径,伤寒杆菌为105个菌体,志贺菌属则10个菌体即可,霍乱弧菌为108个菌体;吸入1~10个结核杆菌可使人受到感染,一般来说,病原体的数量愈大,引起感染的可能性愈大,一旦大量病原体侵袭人体时,潜伏期一般较短,病情较重,反之则潜伏期长而病情较轻,或不发病。
致病力是指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能力,这种能力时病原体粘附于宿主体表、侵袭组织、产生毒性物质和抗拒、逃避宿主防御的各种能力总和。
现分叙如下:1、粘附病原体能否粘附于表皮细胞,能否引起感染的第一环节,如导致尿路感染的大肠杆菌菌株带有P-1菌毛,可与泌尿道上皮细胞的糖脂结合。
2、侵袭组织和在体内繁殖扩散某些病原体对组织侵袭力弱,附于粘膜后并不侵袭粘膜上皮细胞,仅在局部生长反之,产生毒素致病,如霍乱弧菌、产毒素大肠杆菌。
某些病原体侵入粘膜,孳生反之,产生毒素,破坏粘膜和粘膜下层组织,形成病灶或溃疡,但不进入血流,如志贺菌属、非伤寒沙门菌属、侵袭性大肠杆菌、白喉杆菌等。
金葡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可产生透明质酸酶、溶纤维、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多种酶,有利于其进入表层下组织后进一步蔓延,并侵犯附近入血流向全身扩散。
3、抗拒宿主防御机能肺炎球菌、肺炎克雷白菌(肺炎杆菌)的荚膜、链球菌属胞壁成分M-蛋白质、革兰氏阴性菌“O”抗原均有抗吞噬作用。
4、毒素一般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前者是细菌繁殖时分泌的蛋白质或多肽,可直接损伤组织。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杆菌胞壁的脂多糖。
有病原体虽然是感染性疾病必备的条件,但是否致病,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力,只有在病原体数量大、毒力强、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才会致病,也受外界干预因素影响,如抗菌治疗,侵入操作,气候变化等。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
护理部;各临床科室
3.严格基础操作
不在皮肤出现红肿和渗液的部位进行穿刺操作。
无菌吸痰一次一管,静脉穿刺操作一巾一带一针一管一持针器。
胃管、尿管、引流袋/瓶按规定时间更换,有标识。
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遇有血液、体液污染等情况,应及时更换。
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培训计划、内容与记录;演练计划、内容与记录;现场模拟突发事件紧急处理。
应急小分队组建情况。
应急物资储备。
现场应急处理及时、到位。
查阅应急预案与培训、演练方案
查阅应急小分队组成的文件及人员名册;
查看应急物资储备方案、品种、数量、保管制度、责任部门、责任人;
现场查看应急物资储备地点,评估固定性、安全性、便利性、完好性、即时应用性能;
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
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具备洁净医疗用房的医院,应每季度对其主要性能进行监测,并开展日常维护工作。
检查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内容及次数
检查结果与医院质量综合考核挂钩情况
无现场检查记录者扣5分
有,并有原始记录
质控科;
护理部
(二)监测与反馈
1.医院感染监测(病例监测)
有,并有原始记录
质控科
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
查监测资料
未开展的扣2分
有,并有原始记录
查阅监测资料。
未开展的扣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无制度扣2分;无终末消毒登记扣2分;是否建立预检分诊流程,并做登记,引导患者到指定的诊室诊治,无流程扣2分。
4.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执行标准预防原则。(3分)
4.医务人员诊疗工作中是否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如隔离衣、防护服、外科口罩、N95口罩、手套等;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纸。一项不合格扣2分。
2.为了合理使用有限的资源,可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4分)
2.患者通道与医务人员通道分开、发热门诊患者通道与其他门诊患者通道分开;各门诊的部分功能可以合理合并,如挂号收费、配药、化验等,医务人员可以共用,而患者不能交叉,必须有不同窗口为患者提供服务,公共区域内的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与手卫生;实行挂号、诊疗、收费、配药、化验与隔离观察等“一条龙”服务模式,对场地受限暂不能实行的医院,可配备专人为患者送样、配药、交费等提供服务;发热门诊内成年人患者与儿童患者应分为诊疗室、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均应设立临床疑似病例的专用单人隔离观察室,室外有缓冲时内容要求
评价方法
得分
感染性
疾病科
20分
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要相对独立,内部结构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清楚,便于患者就诊,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二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三级综合医院还应设置处置室和抢救室。(6分)
1.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区;设单独入、出口和入院处理室: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1m;病房应通风良好,自然通风和安装通风设施;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应设有医务人员和病人分别使用的单独通道和出入口,清洁区、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标识明确,有实际的隔离屏障;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值班室、更衣室、休息室与库房,半污染区为治疗室、药房(或药柜)、医护人员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区等,污染区为挂号收费室、候诊室、诊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等。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5.严格执行医疗废物、污水管理制度。(2分)
5.感染性疾病科患者产生的生化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双层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密封;各门诊设独立的卫生间,污水纳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一项不合格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