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分型及分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突变 功能蛋白异常 P型铜↑ 脑\肝\肾& 角膜铜沉积 自由基损伤 结构功能 改变
◙ WD基因位于 13q14-21 ◙ 多种突变型 ◙ 基因突变位点位 于ATP酶功能区
◙ P型铜转运ATP酶 (WD蛋白) 3个功能区 ◙ 金属离子结合区 ◙ ATP酶功能区 ◙ 跨膜区
病理
病变累及肝\脑\肾&角膜等 细胞脂肪变性\含铜颗粒增加\线粒体破坏 肝 肝细胞灶性坏死\纤维增生→结节性肝硬变 神经元显著减少\脱失, 轴突变性, 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脑 壳核病变明显, 苍白球&尾状核次之, 皮质 亦可受侵 缘后弹力层、内皮细胞浆内棕黄色细小铜 角膜 颗粒沉积
2.3扭转痉挛型: 占14.26%。HaIl曾建议将少儿期发 病、病程发展迅速、较短期内呈现典型扭转痉挛状 态为特征的患者,称作扭转痉挛型。Thomella、 Hall等曾认为本型接近于假性硬化型。但事实上扭 转痉挛型的表现以肌僵直为主征,早期临床表现与 典型肝豆状核变性型相似,但病程进展迅速且早期 出现四肢挛缩畸形、语言障碍。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分型及分 级
概念
◙ 也称Wilson病(WD), Wilson(1912)首先描述 ◙ 患病率0.5~3/10万, 我国较多见 ◙ 铜代谢障碍 →脑基底节变性&肝功能损害
◙ 临床特征: 神经系统表现: 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 角膜: K-F色素环 肝硬化\肾功能损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因&发病机制
2009年4月,印度学者对本病提出了一种新的全面评定 量表,该项量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肝脏、认 知和行为、运动和骨骼肌肉方面全面的评价,第二部 分为对神经系统症状行为异常较细致的评估,并通过 对30例WD患者进行检测,分析了该量表的可信度。 国内尚无此方面的报道,如何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WD 患者疗效评价的适合中国人的量表?
分级
疗效评定标准:肝豆状变性疗效标准 (据Goldestein ES).(Scienfic approaches to Clinical Neurology, Philadelphia, Lead & Febiger,1977:1033 ~1050)
0级: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和脑电图正常, 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Ⅰ级:言语清楚或稍缓慢,步态正常或稍欠稳,上 肢轻微震颤,肌张力轻度铅管样增高;或(及)轻 度肝、脾肿大,肝功能正常范围。能自理日常生活 及从事轻工作。
疗效评价
临床痊愈:经治疗后达0级者。
显效:治疗后达Ⅰ级,或改善达Ⅱ级以上者。
有效:治疗后达Ⅱ级,或改善达Ⅰ~Ⅱ级者。
无效及恶化:治疗后改善不足Ⅰ及,或加重者。
各种普适性量表在肝豆状核变 性患者中疗效评价的应用
国外:2007年,波兰、德国、英国、法 国等国家的学者,提出了对本病的神经系统 评分(Unified Wil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 a proposal for the neurological scoring of Wilson’s disease patients)。此后又对该量 表进行了部分的完善,增加了对肝脏及精神 症状的评价内容。
病理
HLD患者体内铜的异常沉着过程,众 说 纷坛,近代经Deiss、Sternlieb和Shikata等分 别长期研究,按各年龄组患者的病理改变和临 床表现,提出了病程分期的概念,对HLD的各 种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发生的复杂多样的临床 表现,作了比较合理的解释。故试以Deiss分期 法为主,结合其他各家分期法,对比综述如下
评价内容
1.患者主观症状改善——通过各种量表检查
2.客观指标与体征改善——临床检验指标与体 检结果。
主观评价——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量表是进行生存质量研究的主要工具和手 段。目前报道的生存质量量表就有数百种之多,其 适用的对象、范围和特点各异。 生存质量量表根据测试的目的不同,生存质量测试 量表通常分为普通量表和特异性量表两类。疾病特 异性量表(disease specific instrument)用来评估某一 种疾病或某几种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通量表 (generic instrument)则适用于评估某一类疾病。
2.5精神障碍型: 占2.07%。 精神障碍型HLD是指以 严重精神病样的精神症状起病或为主征,而神经症 状和肝症状缺如或不明显的HLD患者。主要表现为 狂躁或抑郁、有丰富幻觉或/及妄想、发生拒食、 毁物、自伤、伤人等。 2.6 其他不自主运动型: 据文献记载个别HLD患者、 初发症状和主要临床表现为肌阵挛或投掷运动等不 自主运动。本组以肌阵挛发作为主征者仅1例(0.21 %)、投掷运动l例(0.21%)。一般均将后者归属于 舞蹈-手足徐动型。
I期 (肝铜蓄积期):主要是游离铜在肝脏内逐渐缓慢 地蓄积,弥散地分布于肝细胞浆内,而进入溶酶体 内则较少。肝组织出现脂肪浸润和单小叶纤维增生, 并可能产生无症状性或隐袭性肝硬变。 II期 (肝铜饱和释放期):此期大多发生于5~10岁以 上,游离铜在细胞浆内自轻度逐渐增至中等度的蓄 积,并从细胞浆渐进入胞浆的溶酶体内,引起肝细 胞弥散性坏死和显著的肝纤维组织增生。临床上可 能出现代偿性肝硬变表现,也可能发生活动性坏死 后肝硬变的征候。
Ⅱ级:言语缓慢,口齿稍欠清晰;四肢轻度挛缩, 有较明显震颤或舞蹈样不自主运动;中~轻度肌僵 直或肌张力减低,动作笨拙,吃饭、端水易洒落。 或(及)肝、脾轻~中度肿大,肝功能正常或轻度 损害。能在别人协助下料理部分日常生活。
Ⅲ级:发音偏低,语调平,无抑扬,但能准确表达 内容;吞咽稍慢,能喂饲半流汁或软食;四肢中度 挛缩畸形,肌力Ⅳ_°~Ⅴ°。能扶持下站立及短距 离行走,能独坐或半卧;四肢肌僵直显著或高度震 颤。或(及)中度以上肝脾肿大、轻~中度腹水, 中度肝功能损害。能在轮椅上生活,日常生活大部 分或全部需人协助。 Ⅳ级:发音低微,预言含糊不清,仅能讲几个单词 或不连贯短句,家属可理解其部分内容;吞咽缓慢, 能喂饲流汁或半流汁饮食,有时反呛;四肢重度挛 缩畸形,肌力Ⅰ°~Ⅲ°。严重肌僵直或震颤,呈 扭转痉挛状态。或(及)中度或高度脾肿大、腹水, 严重肝功能损害。卧床不起,一切日常生活包括翻 身在内全部需人协助。 Ⅴ级:植物人状态或肝昏迷。不能言语,四肢重度 挛缩畸形,无主动动作;或高度腹水,严重肝功能 损害。
5.脊髓型:HLD引起的脊髓型多见于10~20岁发病, 临床以进行性两下肢对称性痉挛性截瘫为特征,少 数呈四肢瘫;浅感觉一般正常,少数并发末梢神经 病变,则呈现四肢末端套样浅感觉减退及远端肌萎 缩,偶见震动觉、位臵觉等深感觉减退。 肝性脑脊髓病型: 脊髓型HLD,多数伴发不同程 度慢性肝-脑综合征,亦可称为肝性脑-脊髓型。本 型1949年才被发现,文献报道极少。 6. 骨-肌型:占2.07%。本组骨-肌型患者特点为:① 发病年龄5~20岁,平均11.18岁;②病程进展缓慢, 入院时平均病程4.81年;③早期较少并有神经症状 和肝症状,以佝偻病样骨骼改变和肌病样表现为主 征,随病程进展可出现锥体外系症状。
4.脑-内脏型 但须注意以神经症状发病,晚期出现肝 性脑病临床表现者仍应归属于肝豆状核变性型,而 不用脑-内脏型。 * 肝-脑型:占6.61%。多数患者在隐袭起病的 食欲不振、黄疸、腹水或脾功能亢进等肝脏损害症 状进行加重过程中,渐渐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甚 至出现肝性脑病,称作肝-脑型。 * 肾-脑型:脑型HLD患者病程中出现肾脏损害 症状,如蛋白尿或/及肾功能障碍者称作此型。 * 肝-肾-脑型:占2.21%。肝-脑型患者同时有肾 症状等,可称作肝-肾-脑型,这两型都属脑-内脏型 范畴。 * 肝-心-脑型:占1.43%。肝-脑型或脑型HLD 患者,病程中同时合并心脏肥大、阵发性心动过速、 Ⅱ° 房室传导阻滞等明显心脏损害征候者称此型或 心-脑型,亦属脑-内脏型。
分型
1.潜伏型:占2.02%。又称无症状型、症状前期 型。一般为先证者的一级亲属,在进行铜代谢 筛选检查时发现。 2. 脑型:占85.33%。以锥体外系症状起病,或病 程中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 2.1典型肝豆状核变性型:占29.34%。又称wilson 型。发病年龄较轻,大多于7~15岁起病。临 床以明显的肌僵直及较轻的震颤,并伴有较明 显的肝脏损害为特征。本型患儿常有幼年一过 性黄疸史,由于锥体外系征突出而肝症状易被 忽略。晚期往往发生黄疽、中-高度腹水和严 重肝功能损害。
3 肝型或内脏型: 3.1 腹型肝豆状核变性: 占2.27%。本型以肝症状发 病,症状急剧进行性加重,常在神经症状未出现前, 于起病后2~4w内死于肝功能衰竭,临床难以与重 症病毒性肝炎相区别,同胞中无本病患者时,常误 诊为暴发性肝炎而难获确诊。 3.2 肝型:占7.26%。隐袭起病,表现为食欲不振、黄 疸、腹水或脾功能亢进等肝脏损害症状,患者可较 长时间仅有肝症状而无神经症状,但病程进展缓慢, 有别于腹型,故称作肝型 3.3 肾型:占1.9%。以下肢浮肿、尿蛋白增多为首发 症状而无神经症状及肝症状,属内脏型范畴。
生存质量量表是进行生存质量研究的主要工具和手 段。目前报道的生存质量量表就有数百种之多,其 适用的对象、范围和特点各异。 生存质量量表是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的工具,根据测 试的目的不同,生存质量测试量表通常分为普通量 表和特异性量表两类。疾病特异性量表(disease specific instrument)用来评估某一种疾病或某几种 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通量表(generic instrument)则适用于评估某一类疾病。
分型
WD由于铜沉积引起的病变在体内各脏器分布极 为广泛,但无论是起病急缓、各脏器受侵的先后顺序 和损害程度,不仅在不同的种族、家族其表现不一 致,而且在同一家族的同胞之间也可截然不同。为便 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必要对不同临床表现的患 者进行归纳、分型。杨任民教授(1983)通过对200例患 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资料的 系统研究,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本病提出新的 分型方法;1993年,对494例WD进行了归纳、分型, 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的分型方法。
2.2假性硬化型: 占36.16%本型是由 Westphal(1883)与Strü mpell(1896)首先描述。 故又称Westphal-Strü mpell假性便化型,本型 起病年龄较迟,大多数患者于20~35岁始出现 症状,通常以震颤为主征,幅度较大。以四肢 为最多见,并可侵犯头、下颌及躯干,震颤多 为姿位性震颤,也可为并有意向性或静止性的 混合性震颤。可伴有构音障碍,而肌僵直相对 较轻。肝症状也较轻,一般至末期才出现较为 明显的肝脏损害症状。
肝细胞中
Cu++
P 型 铜 转 运 ATP 酶
铜作为辅基参与 多种生物酶合成
白蛋白
Cu++
α-2球蛋白
P型铜, 结合疏松 容易沉积在组织中 临 床 症 状
肝脏
铜蓝蛋白, 结合紧密 氧化酶活性, 呈蓝色
Cu++
Cu++ WD蛋白 缺陷 WD基因 13q14-21突变
肾脏
角膜 脑
病因&发病机制
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 人群杂合子频率1/100~1/200, 家族史达25%~50%
2.4舞蹈-手足徐动型: 占5.37%。 是指以舞蹈或舞蹈手足徐动样运动为初发症状和主要表现,而早期无 显著肝症状和震颤、肌僵直等其他锥体外系征的本 病患者。本型多于儿童期起病,出现原本熟练的日 常生活动作变得笨拙,并往往还出现挤眉、弄眼、 扭鼻、咂嘴似扮鬼脸样面部不自主运动;或/及四 肢多部位扭转、舞动等异常运动,睡眠后消失,酷 似舞蹈病的表现。肌张力常减低,但亦可有轻度肌 僵直。可单独表现舞蹈样动作,也可杂以手足徐动 样不自主运动。
III期 (脑症状潜伏期) 铜在肝脏外各组织尤其是脑内 和角膜弹力层逐渐、缓慢地蓄积,临床呈现角膜色 素环,但一般并不出现明显的神经精神症状。 IV期 (脑症状期) 脑内铜沉积显著,临床出现缓慢进 行的、以锥体外系统为主的各种脑症状。角膜色素 环阳性,血清CP显著降低,尿铜排泄显著增加及胆 汁铜排泄显著减少。 V期 (终末期)通过确切的、系统的强力驱铜治疗, 临床症状缓解或显著缓解,称治疗后铜相对平衡期: 或因治疗不当,肝、脑等重要脏器严重损害,进入 终末期。
◙ WD基因位于 13q14-21 ◙ 多种突变型 ◙ 基因突变位点位 于ATP酶功能区
◙ P型铜转运ATP酶 (WD蛋白) 3个功能区 ◙ 金属离子结合区 ◙ ATP酶功能区 ◙ 跨膜区
病理
病变累及肝\脑\肾&角膜等 细胞脂肪变性\含铜颗粒增加\线粒体破坏 肝 肝细胞灶性坏死\纤维增生→结节性肝硬变 神经元显著减少\脱失, 轴突变性, 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脑 壳核病变明显, 苍白球&尾状核次之, 皮质 亦可受侵 缘后弹力层、内皮细胞浆内棕黄色细小铜 角膜 颗粒沉积
2.3扭转痉挛型: 占14.26%。HaIl曾建议将少儿期发 病、病程发展迅速、较短期内呈现典型扭转痉挛状 态为特征的患者,称作扭转痉挛型。Thomella、 Hall等曾认为本型接近于假性硬化型。但事实上扭 转痉挛型的表现以肌僵直为主征,早期临床表现与 典型肝豆状核变性型相似,但病程进展迅速且早期 出现四肢挛缩畸形、语言障碍。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分型及分 级
概念
◙ 也称Wilson病(WD), Wilson(1912)首先描述 ◙ 患病率0.5~3/10万, 我国较多见 ◙ 铜代谢障碍 →脑基底节变性&肝功能损害
◙ 临床特征: 神经系统表现: 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 角膜: K-F色素环 肝硬化\肾功能损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因&发病机制
2009年4月,印度学者对本病提出了一种新的全面评定 量表,该项量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肝脏、认 知和行为、运动和骨骼肌肉方面全面的评价,第二部 分为对神经系统症状行为异常较细致的评估,并通过 对30例WD患者进行检测,分析了该量表的可信度。 国内尚无此方面的报道,如何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WD 患者疗效评价的适合中国人的量表?
分级
疗效评定标准:肝豆状变性疗效标准 (据Goldestein ES).(Scienfic approaches to Clinical Neurology, Philadelphia, Lead & Febiger,1977:1033 ~1050)
0级: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和脑电图正常, 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Ⅰ级:言语清楚或稍缓慢,步态正常或稍欠稳,上 肢轻微震颤,肌张力轻度铅管样增高;或(及)轻 度肝、脾肿大,肝功能正常范围。能自理日常生活 及从事轻工作。
疗效评价
临床痊愈:经治疗后达0级者。
显效:治疗后达Ⅰ级,或改善达Ⅱ级以上者。
有效:治疗后达Ⅱ级,或改善达Ⅰ~Ⅱ级者。
无效及恶化:治疗后改善不足Ⅰ及,或加重者。
各种普适性量表在肝豆状核变 性患者中疗效评价的应用
国外:2007年,波兰、德国、英国、法 国等国家的学者,提出了对本病的神经系统 评分(Unified Wil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 a proposal for the neurological scoring of Wilson’s disease patients)。此后又对该量 表进行了部分的完善,增加了对肝脏及精神 症状的评价内容。
病理
HLD患者体内铜的异常沉着过程,众 说 纷坛,近代经Deiss、Sternlieb和Shikata等分 别长期研究,按各年龄组患者的病理改变和临 床表现,提出了病程分期的概念,对HLD的各 种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发生的复杂多样的临床 表现,作了比较合理的解释。故试以Deiss分期 法为主,结合其他各家分期法,对比综述如下
评价内容
1.患者主观症状改善——通过各种量表检查
2.客观指标与体征改善——临床检验指标与体 检结果。
主观评价——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量表是进行生存质量研究的主要工具和手 段。目前报道的生存质量量表就有数百种之多,其 适用的对象、范围和特点各异。 生存质量量表根据测试的目的不同,生存质量测试 量表通常分为普通量表和特异性量表两类。疾病特 异性量表(disease specific instrument)用来评估某一 种疾病或某几种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通量表 (generic instrument)则适用于评估某一类疾病。
2.5精神障碍型: 占2.07%。 精神障碍型HLD是指以 严重精神病样的精神症状起病或为主征,而神经症 状和肝症状缺如或不明显的HLD患者。主要表现为 狂躁或抑郁、有丰富幻觉或/及妄想、发生拒食、 毁物、自伤、伤人等。 2.6 其他不自主运动型: 据文献记载个别HLD患者、 初发症状和主要临床表现为肌阵挛或投掷运动等不 自主运动。本组以肌阵挛发作为主征者仅1例(0.21 %)、投掷运动l例(0.21%)。一般均将后者归属于 舞蹈-手足徐动型。
I期 (肝铜蓄积期):主要是游离铜在肝脏内逐渐缓慢 地蓄积,弥散地分布于肝细胞浆内,而进入溶酶体 内则较少。肝组织出现脂肪浸润和单小叶纤维增生, 并可能产生无症状性或隐袭性肝硬变。 II期 (肝铜饱和释放期):此期大多发生于5~10岁以 上,游离铜在细胞浆内自轻度逐渐增至中等度的蓄 积,并从细胞浆渐进入胞浆的溶酶体内,引起肝细 胞弥散性坏死和显著的肝纤维组织增生。临床上可 能出现代偿性肝硬变表现,也可能发生活动性坏死 后肝硬变的征候。
Ⅱ级:言语缓慢,口齿稍欠清晰;四肢轻度挛缩, 有较明显震颤或舞蹈样不自主运动;中~轻度肌僵 直或肌张力减低,动作笨拙,吃饭、端水易洒落。 或(及)肝、脾轻~中度肿大,肝功能正常或轻度 损害。能在别人协助下料理部分日常生活。
Ⅲ级:发音偏低,语调平,无抑扬,但能准确表达 内容;吞咽稍慢,能喂饲半流汁或软食;四肢中度 挛缩畸形,肌力Ⅳ_°~Ⅴ°。能扶持下站立及短距 离行走,能独坐或半卧;四肢肌僵直显著或高度震 颤。或(及)中度以上肝脾肿大、轻~中度腹水, 中度肝功能损害。能在轮椅上生活,日常生活大部 分或全部需人协助。 Ⅳ级:发音低微,预言含糊不清,仅能讲几个单词 或不连贯短句,家属可理解其部分内容;吞咽缓慢, 能喂饲流汁或半流汁饮食,有时反呛;四肢重度挛 缩畸形,肌力Ⅰ°~Ⅲ°。严重肌僵直或震颤,呈 扭转痉挛状态。或(及)中度或高度脾肿大、腹水, 严重肝功能损害。卧床不起,一切日常生活包括翻 身在内全部需人协助。 Ⅴ级:植物人状态或肝昏迷。不能言语,四肢重度 挛缩畸形,无主动动作;或高度腹水,严重肝功能 损害。
5.脊髓型:HLD引起的脊髓型多见于10~20岁发病, 临床以进行性两下肢对称性痉挛性截瘫为特征,少 数呈四肢瘫;浅感觉一般正常,少数并发末梢神经 病变,则呈现四肢末端套样浅感觉减退及远端肌萎 缩,偶见震动觉、位臵觉等深感觉减退。 肝性脑脊髓病型: 脊髓型HLD,多数伴发不同程 度慢性肝-脑综合征,亦可称为肝性脑-脊髓型。本 型1949年才被发现,文献报道极少。 6. 骨-肌型:占2.07%。本组骨-肌型患者特点为:① 发病年龄5~20岁,平均11.18岁;②病程进展缓慢, 入院时平均病程4.81年;③早期较少并有神经症状 和肝症状,以佝偻病样骨骼改变和肌病样表现为主 征,随病程进展可出现锥体外系症状。
4.脑-内脏型 但须注意以神经症状发病,晚期出现肝 性脑病临床表现者仍应归属于肝豆状核变性型,而 不用脑-内脏型。 * 肝-脑型:占6.61%。多数患者在隐袭起病的 食欲不振、黄疸、腹水或脾功能亢进等肝脏损害症 状进行加重过程中,渐渐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甚 至出现肝性脑病,称作肝-脑型。 * 肾-脑型:脑型HLD患者病程中出现肾脏损害 症状,如蛋白尿或/及肾功能障碍者称作此型。 * 肝-肾-脑型:占2.21%。肝-脑型患者同时有肾 症状等,可称作肝-肾-脑型,这两型都属脑-内脏型 范畴。 * 肝-心-脑型:占1.43%。肝-脑型或脑型HLD 患者,病程中同时合并心脏肥大、阵发性心动过速、 Ⅱ° 房室传导阻滞等明显心脏损害征候者称此型或 心-脑型,亦属脑-内脏型。
分型
1.潜伏型:占2.02%。又称无症状型、症状前期 型。一般为先证者的一级亲属,在进行铜代谢 筛选检查时发现。 2. 脑型:占85.33%。以锥体外系症状起病,或病 程中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 2.1典型肝豆状核变性型:占29.34%。又称wilson 型。发病年龄较轻,大多于7~15岁起病。临 床以明显的肌僵直及较轻的震颤,并伴有较明 显的肝脏损害为特征。本型患儿常有幼年一过 性黄疸史,由于锥体外系征突出而肝症状易被 忽略。晚期往往发生黄疽、中-高度腹水和严 重肝功能损害。
3 肝型或内脏型: 3.1 腹型肝豆状核变性: 占2.27%。本型以肝症状发 病,症状急剧进行性加重,常在神经症状未出现前, 于起病后2~4w内死于肝功能衰竭,临床难以与重 症病毒性肝炎相区别,同胞中无本病患者时,常误 诊为暴发性肝炎而难获确诊。 3.2 肝型:占7.26%。隐袭起病,表现为食欲不振、黄 疸、腹水或脾功能亢进等肝脏损害症状,患者可较 长时间仅有肝症状而无神经症状,但病程进展缓慢, 有别于腹型,故称作肝型 3.3 肾型:占1.9%。以下肢浮肿、尿蛋白增多为首发 症状而无神经症状及肝症状,属内脏型范畴。
生存质量量表是进行生存质量研究的主要工具和手 段。目前报道的生存质量量表就有数百种之多,其 适用的对象、范围和特点各异。 生存质量量表是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的工具,根据测 试的目的不同,生存质量测试量表通常分为普通量 表和特异性量表两类。疾病特异性量表(disease specific instrument)用来评估某一种疾病或某几种 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通量表(generic instrument)则适用于评估某一类疾病。
分型
WD由于铜沉积引起的病变在体内各脏器分布极 为广泛,但无论是起病急缓、各脏器受侵的先后顺序 和损害程度,不仅在不同的种族、家族其表现不一 致,而且在同一家族的同胞之间也可截然不同。为便 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必要对不同临床表现的患 者进行归纳、分型。杨任民教授(1983)通过对200例患 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资料的 系统研究,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本病提出新的 分型方法;1993年,对494例WD进行了归纳、分型, 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的分型方法。
2.2假性硬化型: 占36.16%本型是由 Westphal(1883)与Strü mpell(1896)首先描述。 故又称Westphal-Strü mpell假性便化型,本型 起病年龄较迟,大多数患者于20~35岁始出现 症状,通常以震颤为主征,幅度较大。以四肢 为最多见,并可侵犯头、下颌及躯干,震颤多 为姿位性震颤,也可为并有意向性或静止性的 混合性震颤。可伴有构音障碍,而肌僵直相对 较轻。肝症状也较轻,一般至末期才出现较为 明显的肝脏损害症状。
肝细胞中
Cu++
P 型 铜 转 运 ATP 酶
铜作为辅基参与 多种生物酶合成
白蛋白
Cu++
α-2球蛋白
P型铜, 结合疏松 容易沉积在组织中 临 床 症 状
肝脏
铜蓝蛋白, 结合紧密 氧化酶活性, 呈蓝色
Cu++
Cu++ WD蛋白 缺陷 WD基因 13q14-21突变
肾脏
角膜 脑
病因&发病机制
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 人群杂合子频率1/100~1/200, 家族史达25%~50%
2.4舞蹈-手足徐动型: 占5.37%。 是指以舞蹈或舞蹈手足徐动样运动为初发症状和主要表现,而早期无 显著肝症状和震颤、肌僵直等其他锥体外系征的本 病患者。本型多于儿童期起病,出现原本熟练的日 常生活动作变得笨拙,并往往还出现挤眉、弄眼、 扭鼻、咂嘴似扮鬼脸样面部不自主运动;或/及四 肢多部位扭转、舞动等异常运动,睡眠后消失,酷 似舞蹈病的表现。肌张力常减低,但亦可有轻度肌 僵直。可单独表现舞蹈样动作,也可杂以手足徐动 样不自主运动。
III期 (脑症状潜伏期) 铜在肝脏外各组织尤其是脑内 和角膜弹力层逐渐、缓慢地蓄积,临床呈现角膜色 素环,但一般并不出现明显的神经精神症状。 IV期 (脑症状期) 脑内铜沉积显著,临床出现缓慢进 行的、以锥体外系统为主的各种脑症状。角膜色素 环阳性,血清CP显著降低,尿铜排泄显著增加及胆 汁铜排泄显著减少。 V期 (终末期)通过确切的、系统的强力驱铜治疗, 临床症状缓解或显著缓解,称治疗后铜相对平衡期: 或因治疗不当,肝、脑等重要脏器严重损害,进入 终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