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畅园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园林设计讲求“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
中”。陈从周教授在《说园》中说到: “中国 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 个综合艺术品, 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 成‘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境界”, 这话说 得非常贴切。众所周知, 园林历来是人们亲近 自然的一种介质, 对于生活在都市的人来说, 更是大多数人闲暇放松的乐土。寄畅园就是 这样的一个园林, 它的文化含量丰富, 个性特 征鲜明,同时又多彩多姿, 极具艺术魅力, 在中 国古代园林中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
A
9
寄畅园是无锡锡惠公园的“园中园”, 而秉礼堂又被看做是寄畅 园的“园中园”。这种把园林的大空间分隔为若干小空间, 在每一个 小空间中作精心布置, 造成主次分明又互相流通的手法, 在古代造园 中被经常采用, 如苏州的拙政园、北京的圆明园等,使得在有限的面积 中求得了无限的美感。秉礼堂这组庭园, 面积不到一亩, 却非常整洁 精雅, 庭院内的水池、石峰和花木显得生动活泼。向着庭院的一排漏 窗关起来使厅堂静缢安详, 开开来鸟语花香。室内布局秩序井然, 室
外别有洞天。倚坐在窗边低头看池中的游鱼嬉戏、抬眼望盛开的花草 争齐斗艳,那真是再惬意不过的了。更为巧妙的是山水相映、人在画 中的那种意境,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 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都能够尽 情领略到艺术的神韵。秉礼堂对面有一排碑廊, 碑刻很丰富, 共有217 方,统称《寄畅园法帖》。法帖的原碑, 刻于清嘉庆六年( 1801年) , 现 在展示的是根据原碑拓片重刻的, 从这些碑刻上, 我们仿佛可以触摸 到寄畅园深远的历史与文化脉搏, 可以聆听到寄畅园悠长的清音。这 些稀世珍宝是寄畅园景色的绝妙点缀, 它使寄畅园于自然美中更增添
了人文美、历史美与艺术美。这排碑廊与整个庭院在一起孕育了寄畅 园的品味与生命, 体现了建筑与人文、自然环境的高度和谐。如今, 它已成为寄畅园中一道光彩夺目的人文风景线。
A
10
园中园
园中园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手法,也是藏景的一种, 多见于皇家园林中,也见于少数私家园林。园中园一般藏在 园中的僻静处,游人往往容易漏掉。例如,颐和园中的杨仁 风、画中游、谐趣园,北海中的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都 是园中园,在圆明园中的园中园更是达到了极致,现开放的 有别有洞天,狮子林等。
江南之秀
——寄畅园
组员:汪若男
黄洲
刘林峰
蔡超玥
A
彭夏春
1
寄畅园坐落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
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寄畅
园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1988年1月13日国
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至2000
年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锡惠名胜区对在太
平天国战争期间毁坏的寄畅园东南部进行了修复,
神韵与历史的芳香。在寄畅园, 你可以邀上一壶茶, 静下心来感受、去品 尝, 这其中不乏诗情与画意,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似乎都经过了仔细推敲。 众所周知, 江南私家园林的主人一般都是归隐的达官贵人, 具有较高的文 化修养与审美趣味, 对自然的美丽较为敏感, 同时又有丰富的游历经验, 因此, 他们常如吟诗作文般对待其园林创作, 因地制宜地处理景物之间的 关系。郁盘、知鱼槛就是主人吟诗作对、下棋博弈的地方, 他们不仅要从 中寻求生活的乐趣, 而且要讲求环境的优美与内心的感受, 这就是文人趣 味的直接体现。吟诗做画、诗词歌赋, 都需要在空间设计的布局中进行考 虑与安排。陈从周教授就曾精辟地论断: 研究中国园林, 首先应从中国诗 文入手。寄畅园的设计里文人趣味是比较浓厚的, 其字画陈设,包括匾额、 楹联、挂屏、字画、刻石等装饰构成要素和家具、陈设等, 都可谓集自然 美、工艺美、书法美和文学美于一身, 集中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精雅文化的 艺术特征。寄畅园中轩窗边、几案上、墙壁上, 放置的都是古雅之“韵 物”, 诸如古书画、古瓶、雅石等, 或罗列布置在室内博古架上, 或陈列 在厅堂、镌刻在墙壁上, 既可随时得以摩玩舒卷, 也能营造出优雅的艺术 氛围。
后其曾孙秦耀于万历年间大修,改建成“寄畅
园”。
A
2
寄畅园整体上可分为5 个区块:山水区、入口区、卧云堂
区、嘉树堂区和湖石假山区,主园路贯通这5 个区。山水区
占整个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二,是在基址原有地势地貌基础上,
通过“因高堆山,就底挖池”的造园手法塑造而来,是对基
址环境的理性利用和回应,也是寄畅园根据基址环境特征表
先后修复了凌虚阁、先月榭、卧云堂等建筑,恢
复了其全盛时期的园林景观,使整个古园气机贯
通,充满雅致。
寄畅园,初名凤谷行窝,又名秦园,位于惠山寺北
侧。元时为僧舍。明正德间,历任两京户、吏、工、
兵部尚书的秦金(秦金,自号凤山,又作诗云:
“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之句,乃名凤谷行
窝),买元代僧舍构建别墅园林,名“凤谷行窝”。
须根据园林规模、空间尺度来安排其体量、造型等。风景绚 美固然是园林建筑建设的重要标准, 但还有个重要因素,那就 是要注重整体的协调性, 无论建筑多寡, 都要与山、水、花木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寄畅园就是一个较好的范例, 它将浓郁的
自然美、建筑美和人文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规模上、 布局上还是规划经营上, 都具有精美的气派。同时, 寄畅园围 绕南北长、东西短的锦汇漪, 布置北堂、东廊、南树、山, 曲 折自由, 而且使用假山、小院、漏窗作屏障, 适当阻隔游客视 线, 使人有曲径通幽之感, 意境也更加含蓄深远, 从造园艺术 上应该说是苦心经营的结果。寄畅园建筑物所占的比重较少, 而是以山水为主。下面, 从园中有代表性的建筑———秉礼堂 入手分析其呈现出的意蕴。
A
Leabharlann Baidu
13
“形神兼备”也是寄畅园造园的宗旨, 寄畅园的山石景观并非是对 自然物的简单模拟或翻版, 而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 它追求的 是“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标准。寄畅园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意 境美, 同时也包含了与天地亲和的理想美、与环境互动的生活美以及
与情感共鸣的融合美。以水体为纽带的山、水、建筑组合关系不仅大 大丰富了园林艺术手段, 而且促进了山、水、建筑及植物景观间更复 杂的穿插、渗透与映衬。
A
5
寄畅园的空间布局的艺术特征
寄畅园西靠惠山, 东南是锡山, 园的总体布局抓住这个优越的自 然条件, 以水面为中心, 西、北为假山接惠山余脉。东部以水池、 水廊为主, 池中有方亭, 相互对映。园的面积虽不大, 但近以惠山为 背景, 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 空间感、秩序感极为强烈。 园内池水、假山是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中的黄石做成, 所以, 寄 畅园在借景、选址上都相当成功, 处理简洁而效果丰富, 水平甚高。 在路线的组织上, 寄畅园运用了江南园林常用的疏密相间手法。从 现在西南角的园门入园后, 是两个相套的小庭院, 走出厅堂, 则视线 豁然开朗, 一片山林景色。在到达开阔的水面前, 又必须经过山间 曲折的小 路。这种分割空间和景色的处理手法, 造成了对比效果, 使人感到 园内的景色生动和多彩。寄畅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艺术的杰出 代表,
A
8
二·建筑与环境的巧妙结合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寄畅园就 具有这种灵性,它的灵性是通过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合一的空 灵绝配而造成的。通常, 山石、水体、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 的基本元素, 他们的组成与结合反映了园林的外观形象。一般 来说, 建筑作为人工景观, 其造型、色彩、体量都是非常考究 的, 尤其是园林建筑, 因为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所以, 首先必
A
12
四·意境深远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 就在于
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 它追 求的是“象外之象”, 即所谓的“意境”。寄畅园的空间艺术 创作中“意境”的产生与中国的哲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中 国古代哲学讲究“实中见虚、虚中见实”的虚实相生的思想 意境。在寄畅园的空间布局上, 有许多地方运用了这种手法。 例如, 穿过含贞斋, 来到九狮台,始有山穷水尽之感, 然而从九 狮台处一折而变的豁然开朗, 锦汇漪由此映入眼帘, 从而造成 “虚中见实”之效。而且, 还有些地方处理为开门于不通之处, 映于竹石, 有“实中见虚”之意。
转,又是一组造型别致的庭院。西侧一个小天井,一株老藤,
一段曲廊,颇富江南园林的风味。东部的“锦汇漪”,宽仅
三亩,南北狭长,波光潋滟,形成园中开朗明净的空间。池
中有一座九脊飞檐的方亭,名“知鱼槛”,游人可倚栏观赏
鱼藻。池的周围山石嶙峋,建筑林立,各种景物点缀配置,
勾勒出了曲折窈窕的水面轮廓A 。
3
A
A
6
一·崇尚自然、妙造自然
寄畅园的造园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法自 然”的思想观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 寄畅园之所以崇尚自然、 追求自然, 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 而在于对潜在自 然之中“道”与“理”的追求。寄畅园为山麓园, 景物皆面山而 构, 纳寄畅园为山麓园, 景物皆面山而构, 纳园外山景于园内。在 营造建筑、山水与植物上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则, 并竭力追求顺应 自然的天成之美。因此,寄畅园在形式上呈现出来的是不规则、 不对称的布局, 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 姿态自然天成, 不受人工 约束。在寄畅园的设计中虚实关系表现为山为实, 水面为虚; 近景 为实, 远景为虚; 景物为实, 倒影为虚等许多景致的对比, 这是受
寄畅园中漏窗的运用也是比较成功的, 漏窗在园林中的功能是漏光、 透气、聚景。漏的是阳光、月光、灯光, 诡谲变幻, 晨昏不一, 昼夜分 明, 四时异调, 那普照大地、四处弥漫的光线, 经由漏窗进入庭园, 就成 了人为之光、艺术之光。漏窗“聚景”, 人们可以通过遮挡物的透空 之处, 隐隐约约地看见探窗的红杏、临风的红枫; 可以嗅到桂花的浓烈、 香樟的幽香; 可以闻听知了的鸣叫、黄莺的啼声。漏窗使景致相互渗 透, 使不同的景区气息交流, 浑然一体。窗框中映出佳景, 成为天然图 画, 这也正是寄畅园在空间布局上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具 体表现。
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及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在山水、 植物等自然景物之外, 园林又引进了建筑、文学等各门艺术,把人 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 它也是受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 想以及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创造出了“崇尚自然而妙造 自然”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A
7
锦汇漪( 见图2) 就是一个较好利用水环境的例子, 锦汇漪位于寄畅园的中 心, 因为汇集着园内绚丽的绵绣景点而得名。锦汇漪水面南北纵深, 池岸中部 突出鹤步滩, 与鹤步滩相对处突出了知鱼槛, 二者把水面划分为两部分, 若断 若连。池北又有七星桥连接陆地, 似隔还通, 层次丰富。寄畅园的景色, 也主 要是围绕着锦汇漪而展开, 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树影、花影、鸟影, 尽 汇池中。从池北的嘉树堂向东看, 又见“山池塔影”, 将锡山龙光塔借入园中, 空间层次丰富多姿, 使之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借景的楷模。横跨锦汇漪的“七星 桥”, 不用江南水乡常见的拱桥, 而是平桥, 缩短了桥与水面的距离,表现出池 水的溢漫丰盈。七星桥后面的廊桥, 又遮挡了锦汇漪尾水的去向, 让人产生无 穷的意境。
园林作为直观艺术,景物不藏则不深,不深则不奥,不 奥则不幽。园中园的建造,使游人在宏大的园林中看到小巧 精美的建筑,为园林的美增添趣味;同时游人站在园中园里, 观赏大园的主景、中景,则又能借主景为远景,借中景为邻 景,使园林景色更加丰富,更加深厚多姿。
A
11
三·充满文人趣味
优秀的园林像画也像诗, 需要适时地停下来品尝一番, 品尝那远古的
A
14
A
15
A
16

江南园林的布局特色
A
17
一.立意与布局
在古典造园中,人们通过园林这种形式来表
达自身的情感和意义。根据具体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真实的景象被转化为概念
达园林主题的集中体现。山水区处园中心位置,以鹤步滩为
中心,构成一个南北向长轴约100 m,东西向短轴约60 m的
椭圆,控制着其他景点的尺度和布局。东部以水池、水廊为
主,池中有方亭;西部以假山树木为主。大门正对着惠山寺
的香花桥,其门匾为乾隆皇帝亲笔所题。穿过门厅后,是一
个大天井,尽头一间敞厅,四壁挂满了名家字画。从敞厅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