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经典园林案例
![经典园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839b5b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d.png)
经典园林案例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孕育了众多经典园林案例。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园林案例。
1.苏州拙政园:苏州拙政园是中国文化名城苏州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也是乾嘉时期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精巧的建筑而闻名于世。
整个园林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气势恢宏。
园内的建筑、山石、水池和植物等都布局得非常合理,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精神空间。
苏州拙政园以其细腻的触感和富有表现力的景观而闻名,成为古代园林的经典案例。
2.汤显祖祖宅园林:汤显祖祖宅位于江苏盐城市,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故居,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私家园林之一。
整个园林坐北朝南,以建筑和园林为一体,建筑内设桂花厅、茶花厅、茶底厅、茶楼等,园林内有荷园、竹林、假山、池塘等。
汤显祖祖宅园林的布局非常合理,每一个建筑和景观都与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明代园林的魅力与精彩。
3.扬州何园:扬州何园是明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设计最精湛的明代建筑群之一。
何园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卓越的艺术价值而著名。
园内建筑精美,风格独特,有"小儿夭夭,如留名博画园”之称。
何园将建筑与美景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空间,让人流连忘返。
4.杭州西湖:杭州西湖是中国最著名的园林景点之一,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代表。
西湖拥有美丽的湖泊、曲折的石崖、古老的楼宇和翠绿的植被,每一处景观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在杭州西湖,人们可以欣赏到传统的园林景观,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人文的魅力。
西湖以其独特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世人推崇。
在中国的园林艺术中,还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如南京夫子庙、成都武侯祠等。
这些园林案例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卓越的艺术价值,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风貌,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些经典园林案例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园林形式美法则举例分析案例
![园林形式美法则举例分析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29c669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1.png)
园林形式美法则举例分析案例案例:北京颐和园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园林之一、它位于北京西郊,占地面积约290公顷,由湖泊和山丘组成。
颐和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多次修复和扩建,如今已成为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
1.亭台楼阁:颐和园中有各种形式的亭台楼阁,如十七孔桥、卧佛堂、寿皇殿等。
这些亭台楼阁以其精美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造型给人一种壮观和优美的感觉。
这符合园林形式美法则中“造型美”的要求。
2.山水景观:颐和园中的山水景观融合了南方和北方的风格,如山明水秀的苏州园林和平泽秀丽的北方庄园。
其中的青泥洼桥、长廊等景观以其秀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形式给人一种舒适和宁静的感觉。
这符合园林形式美法则中“景观美”的要求。
3.协调统一:颐和园整体布局上,各个部分相互协调统一,整体上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
无论是建筑物的布局还是景观的设计,都符合园林形式美法则中“整体美”的要求。
4.空间布局:颐和园中的空间布局合理,通过园林元素的巧妙安排,创造出一种开阔、深远的空间感。
无论是湖泊、山丘,还是建筑物、花坛,都给人一种流畅而连贯的感觉。
这符合园林形式美法则中“空间美”的要求。
5.材料环境:颐和园中广泛使用了石、木、水以及各种植物作为园林材料,通过它们的组合和搭配,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园林环境。
无论是石雕、木构建筑,还是花草树木,都给人一种自然、生动的感觉。
这符合园林形式美法则中“材料美”的要求。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北京颐和园的园林设计运用了园林形式美法则,使得园林具有了独特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园林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使得颐和园成为了一座兼具自然与人文的艺术园林,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与自然结合的案例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与自然结合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f09e17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b.png)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与自然结合的案例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而闻名于世。
下面列举了10个以建筑与自然结合为特点的中国古典园林案例。
1. 苏州拙政园苏州拙政园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园内建筑布局精巧,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例如,园内的“深秋忆岳阳楼”将建筑与水景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别具一格的山水画。
2. 扬州瘦西湖扬州瘦西湖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古典园林,其建筑与水景相互融合,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园内的小桥、流水、廊亭等建筑与湖泊、荷花等自然景观相映成趣。
3. 成都武侯祠成都武侯祠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刘备的纪念堂,也是一座典型的古典园林。
园内的建筑以传统的四合院形式为主,与周围的树木和花草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4. 北京颐和园北京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园内的建筑主要依山傍水,与山水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例如,园内的“万寿山”上建有建筑群,与山势相融合,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5. 苏州留园苏州留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古典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效果。
园内的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与园内的水景、花木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宜人的氛围。
6.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和古典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
园内的建筑主要以亭台楼阁为主,与湖泊、山岳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7. 成都锦里古街成都锦里古街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街市,也是一座典型的古典园林。
街道两旁的建筑以传统的四合院为主,与周围的花草树木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8. 青岛栈桥青岛栈桥是一座位于海边的古典园林,建筑与大海完美结合。
栈桥上的建筑风格独特,与海水、海岸线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宜人的景观效果。
9. 南京夫子庙南京夫子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孔子的纪念堂,也是一座典型的古典园林。
园内的建筑以传统的四合院为主,与周围的树木和小桥流水相得益彰,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案例分析以颐和园为案例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案例分析以颐和园为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c53e30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d.png)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案例分析,以颐和园为案例
结论
颐和园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和文化遗产 ,其组成要素丰富多样且各具特色。除了在 园林艺术、建筑美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外 ,颐和园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社 会价值。通过对颐和园的分析和研究,我们 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和中国 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颐 和园在历史传承、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等方 面的挑战和发展方向,为未来的发展和保护 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案例分析,以颐和园为案例
建筑元素
颐和园的建筑元素丰富多样,包括宫殿、亭台、楼阁、长廊等。这些建筑在布局上遵 循"依山就水"的原则,既满足了使用功能,又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例如,万寿山上 的佛香阁是整个园林的标志性建筑,其造型独特,气势磅礴。长廊则是颐和园中最长 的建筑之一,全长达728米,通过壁画、诗词等形式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案例分析,以颐和园为案例
植物配置
颐和园的植物配置注 重四季变化和空间感 。在春季,各种花卉 争奇斗艳;在夏季, 树木茂密形成凉荫; 在秋季,枫叶红艳如 火;在冬季,松柏挺 拔苍劲。同时,通过 乔木、灌木、花卉的 搭配,形成了丰富的 空间层次感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案例分析,以颐和园为案例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案例分析,以颐和园为案例
地理位置与历 史背景
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 市海淀区,占地面积 约290公顷。颐和园 原为皇家园林,始建 于公元1750年,历经 多次扩建和修缮,成 为清代皇家园林的代 表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案例分析,以颐和园为案例
山水布局
颐和园以昆明湖为主体,通过巧 妙的布局和设计,将自然山水与 人工建筑融为一体。昆明湖广阔 的水面与周围的山峦形成对比, 增加了园林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同时,水体的形态、大小、深浅 都经过精心设计,形成了丰富的 水景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作业)
![中国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7e4b5df9102de2bd96058896.png)
中国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留园江南园林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论从它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意境,还是从它所体现的设计过程和手法上来说,都具有极好的研究价值。
苏州的留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它在园林空间素质、建筑布局、叠石理水、植物配置等园林构成上的处理都代表了江南园林艺术的精华。
留园紧邻于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
三区备具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
东区以建筑取胜。
如今。
西区已较荒疏,中区和东区则为全园之精华所在。
下面从园林的四个特别分别论述: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如翔如舞,如伏如跧;秀逾灵璧,巧夺平泉。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
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出。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练、典型的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这样的创作又必需合乎自然之理,方能获致天成之趣。
否则就不免流十矫揉造作,犹如买椟还珠、徒具抽象的躯壳而失却风景园林的灵魂。
从假山尤其是山石的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上,既能看到天然山岳构成规律的概括、提练,也能看到诸如“布山形、取峦向、分石脉”、“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等山水画理的表现,乃至某些笔墨技法和皴法、矾头、点苔等的具体摹拟。
可以说,叠山艺术把借鉴于山水画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写意方法在三度空间的情况下发挥到了极致。
它既是园林里面复现大自然的重要手段,也是造园之因画成景的主要内容。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东区的西部仅占全国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左右,却是园内建筑物集中、建筑密度最高的地方。
这部分的规划,利用灵活多变的院落空间创造出一个安静恬适、仿佛深邃无穷的园林建筑环境。
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edce6e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d.png)
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文档1: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1. 苏州拙政园苏州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
该园始建于明代,曾多次修缮和扩建。
拙政园以其精巧的布局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园内有假山、池塘、亭台、廊宇等,每一处都展示了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
2. 北京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
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壮丽的景观而闻名。
园内有山水、宫殿、寺庙等,构成了一幅宏伟而和谐的画面。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设计的杰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3. 杭州西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
它以其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而闻名。
西湖周围有山峦、湖泊、岛屿和古建筑等,构成了一幅美丽而令人心醉的画卷。
4. 苏州留园留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园内有曲水流觞、亭台楼阁、花坛和假山等,每一处都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湛技艺和雅致氛围。
5. 北京天坛天坛位于北京市,是中国古代皇家祭祀的场所之一。
该建筑群以其宏伟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细节而闻名于世。
天坛包括圜丘、祈年殿、皇穹宇等建筑物,每一处都彰显着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6. 苏州狮子林狮子林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这座园林以其独特的奇山怪石和精巧的水系而著名。
园内有石径、水泉、假山和廊亭等,构成了一个精心布置的景观。
7. 杭州灵隐寺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
寺内有古建筑、佛塔和群山等景观,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
灵隐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建筑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
8. 北京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典范之一。
它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美的建筑艺术而闻名。
故宫包括乾清宫、中和殿、宜和宫等建筑物,每一处都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高度发展和不朽魅力。
9. 苏州虎丘虎丘是苏州的著名景点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虎丘以其陡峭的山峦和古老的建筑而著名。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15e463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2.png)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的布局和精致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座,其建筑巧妙地结合了南方的水乡特色和北方的山水意境。
其主要景点有大荷花池、垂虹桥和太湖石园等。
拙政园的设计精湛地运用了地形地貌、建筑和植物等要素,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空间感。
留园是苏州园林中最早建成的一座,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之一、留园的设计注重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静态与动态的对比。
该园内有著名的别墅、错角轩和观山台等,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但其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完美地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该园内有几十个小亭子,彼此相连,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
这种设计风格被誉为“小品园林”。
另一个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是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其建筑和景观设计充分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风采。
颐和园分为前半山和后半山两个部分,前半山主要是湖泊和建筑群,后半山主要是山体和庙宇。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万寿山、长廊和宝石山等。
颐和园的设计注重表现自然的美,充分运用了水、石、植物等元素,创造出一个宏大而又细致的空间。
园内的建筑群也采用了中国古典风格,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静态与动态的对比。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活的品味要求。
另外,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还注重空间的变化和细节的处理。
通过运用传统的建筑、园林和艺术技巧,园林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和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技巧对现代园林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很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从传统园林中汲取灵感,将传统的设计理念与现代的审美要求相结合,创造出一些别具一格的园林作品。
例如,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感和氛围经常被现代园林设计师所借鉴,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和氛围。
著名园林案例总结(推荐5篇)
![著名园林案例总结(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a2452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f.png)
著名园林案例总结(推荐5篇)第一篇:著名园林案例总结中国古典园林史名总结一、总纲西苑(隋唐)艮岳(两宋)沧浪亭(两宋)畅春园(清初)承德避暑山庄(清)圆明园(清)颐和园(清)拙政园个园留园余荫山房狮子林网师园二、总结要点:时间,设计师,特征,时期,所属分类1、承德避暑山庄时间:始建于一七零三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
分类:皇家园林特色: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为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充分利用了原有自然山水的景观特色,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融南北园林风格于一炉, 传统自然山水园, 追求自然情趣,以水取胜平面图(P530)2、圆明园时间:清分类:皇家园林特色:圆明园总体上是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这三座相互连通、实为一体的园林组成的。
三园可各自划分为数十个景点,每个景点都以一组建筑为中心,并搭配若干山形水系而形成。
景点中的每组建筑都包括了若干个院落,而每一个院落又分别有几幢建筑。
这种园中有园、层层嵌套的格局是圆明园的一个重要特征。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
汲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平面图(P514)3、颐和园时间:清分类:皇家园林特色:颐和园,主要有万寿山和昆明湖所组成, 全园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
具有浓重的江南园林特色,被誉为“园中之园”。
具有皇家园林特, 实用性和艺术性并存的建筑之, 真山似假便奇、水因桥而幻的山水之, 方方胜景、区区殊致的空间分割.平面图(P553)4、拙政园分类:私家园林特色:全园分分东区(原归田园居)、中区(原拙政园)、西区(原补园)和住宅四部份。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ae213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9.png)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以寄畅园为例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
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畴——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从根本上来说,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自然美寄畅园在市惠麓惠山横街。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兵部尚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
金殁,园归族侄瀚及其子布政使梁。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梁卒,园改属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燿。
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燿因座师居正被追论而解职。
回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
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296def336c1eb91b375d02.png)
1 最高
次高 1
从寄畅园平面可以看的出来,水体是
整个园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了这块水体, 整个园林的景致在水面映衬之下活了起来, 天光云影和四季变换都融进了园子里,在进 行基地分析的时候,应将水景的应用考虑进 去。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在水面的映衬下,秋色尽收眼底
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 的 水 色 之 美
先月榭和嘉树堂是寄畅园 最佳观景点,即园眼。到 达这两处的路线也是最多 的,我们的设计可以参考 园眼这个思路,设计一个 最佳观景点
寄畅园内不同的空间变化丰富,在这 样有限的空间内能营造出一种山水的意境 来,这点值得学习。
北京运河岸上的院子
当我们的国家实力与日俱增,人们素质相对提升,没落的传统文化等待 我们将其开启。新中式景观设计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它展现了古典景观的魅力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山水区是在基址原有地势地貌基础上,通过“因高堆山,就底 挖池”的造园手法塑造而来,是对基址环境的理性利用和回应,也 是寄畅园根据基址环境特征表达园林主题的集中体现。山水区 处园中心位置,以鹤步滩为中心,构成一个南北向长轴约100m,东 西向短轴约60m的椭圆,控制着其他景点的尺度和布局。
-4-空间变化的丰富
-5-视线变化丰富
知鱼槛视线分析知鱼槛三面通透,向西北方向看,在60° 水平视角内,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景观层次,但虚实变化不是很分 明。
向西,景观由于体量和细节处理上轻重有别,山外有山的视 线设计,使游人产生静坐于山麓之下的错觉。
向东南方向观赏,各景点分布疏密有致,有集中,有留白,使观 赏视线富有远景变化的同时具有节奏感。
静街深巷、古树高墙、门庭赫奕,传统院落建筑文化复兴在“运 河岸上的院子”的设计中,将“院”的围合概念加以纯粹表现。 其庭院设计加大了居住的利用率,使空间能够一直延伸到私家庭 院之中,从而将生活的范围和足迹从室内空间释放出来,室内与 庭院空间相交融,使居住环境变得开发流通。庭院设计也给室内 多个空间带来了丰富的对景景观,是庭院成为了视线的焦点与落 点,人与自然也更加贴近。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与实例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与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a7d14bdd7f1922791688e8ca.png)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实例一、抑景豫园赏狮穿廊绕墙而入为游廊,是进入大假山的通道,跨于池上。
廊间设方亭,有匾曰“渐入佳景”。
匾下有一太湖石,状似美女柔腰顾盼,名“美人腰”。
颐和园中的勤政殿后的山丘,通过小径先阻挡视线穿过假山看见宽阔的昆明湖突然眼前豁然开朗。
二、透景绕过仁寿殿南侧,通过一条窄道步入前湖区,看到一碧平湖景象,同时在工艺品商店与岸边之间的一排排松树也映入眼帘,这些树栽于此处实际起到透景的作用三、添景当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这里的柳丝就是添景。
四、夹景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被两岸起伏的山石和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多夹持,构成明媚动人的景色。
五、对景颐和园昆明湖上的南湖岛和十七孔桥,是万寿山的对景。
要是以南湖岛和十七孔桥为主体,万寿山就成了对景。
六、障景颐和园内谐趣园的东侧围墙紧邻车水马龙的街道,设计者为把街景隔开,沿东墙体堆积土山,并高过墙头,且栽植苍松翠柏。
七、框景沿万寿山东路攀登,在西麓的“湖山真意”、“画中游”或偏南的“山色湖光共一楼”、“鱼藻轩”向西望去,近景的昆明湖、西堤,远景的玉泉山、玉峰塔,更远的重峦叠嶂的西山群峰都被摄收到一个画框中,绝佳一幅美妙的风景画。
八、漏景豫园内有8幅精美的泥塑漏窗,积玉水廊北端左侧墙上有一幅中间是松鹤图案,四边为回文“福禄寿喜”四字。
九、借景1.远借:颐和园借玉泉山及西山,无锡寄畅园借锡山,苏州沧浪亭登见山楼可远借农村景色。
2.邻借:苏州沧浪亭,园内缺乏水面,而园外却有河滨,因此在沿水面河滨处设假山驳岸,上建复廊及面水轩。
无封闭围墙,透过复廊上面的漏窗,使园内外景色融为一体,在不觉之间便将园外水面组织到园内。
3.仰借:北京北海公园借景山,南京玄武湖公园借钟山。
4.俯借:登杭州六和塔展望钱塘江上景色,登西湖孤山观湖上游船及湖心亭、三潭印月等。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d5cc5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5.png)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目录1.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2)1.1 历史背景 (2)1.2 园林的定义与特点 (4)1.3 园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5)2. 典型案例详细分析 (6)2.1 拙政园分析 (8)2.1.1 园林设计理念 (9)2.1.2 园林布局与结构 (10)2.1.3 山水园林的处理手法 (12)2.2 颐和园分析 (13)2.2.1 园林历史沿革 (15)2.2.2 园林的皇家园林特色 (15)2.2.3 建筑与园林的结合 (17)2.3 周庄古镇园林 (18)2.3.1 江南水乡特色 (20)2.3.2 传统的居住与园林融合 (21)2.3.3 水网与园林的关系 (22)3. 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 (23)3.1 园林的规划布局 (25)3.2 园林中的植物运用 (27)3.3 园林中的建筑艺术 (28)3.4 园林中的山水艺术 (30)4.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保护与传承 (31)4.1 保护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32)4.2 保护措施与规划 (34)4.3 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35)1.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璀璨一页,其独具特色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深深影响着世界园艺的发展。
纵观漫长的历史,自先秦时期开始,中国园林便已展现出独特的魅力,经历了纵横布局的皇家园林、以山水为本的私人园林、以及文人雅士的隐逸园林等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体系完整的园林艺术,并最终演变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赏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以“借景”和“虚实相生”为核心概念,通过巧妙的布局设计,将自然景物和人工建造物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意境和空间体验。
无论是亭台楼阁,还是山川池塘,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符号,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秩序和精神境界的独特追求。
从广阔遼闊的圆明园到精致秀美的拙政园,每一个中国古典园林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析。
1.1 历史背景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已有王室与贵族营建私家园林的做法。
园林案例分析——狮子林
![园林案例分析——狮子林](https://img.taocdn.com/s3/m/cf9118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2.png)
建筑
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 为 元代园林代表作 。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 转 ,怪石林立 ,水池萦绕 。依山傍水有指 柏轩、真趣亭 、问梅阁 、石舫、卧云室诸 构 。主厅燕誉堂 ,结构精美 , 陈设华丽, 是典型的鸳鸯厅形式;指柏轩 ,南对假山, 下临小池 ,古柏苍劲 ,如置画中; 见山楼, 可览群峰 , 山峦如云似海; 菏花厅雕镂精 工; 五松园庭院幽雅;湖心亭 、暗香疏影 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 ,耐人观赏 。园内 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 ,名家 书法碑帖条石珍品70余方 ,至今饮誉世间。
水景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根据需要可酌 情增减文字 , 以便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植物1
狮子林的植物配置 , 东部假 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
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 银杏为主 。配植色香态俱佳 的花木 ,疏密相间,错落有 致 ,不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 气氛 。更使山石、建筑、树 木溶合一体 ,而成为真正的 “城市山林 ”。
• 以皱、瘦、漏、透的太湖石 ,建起了立体的仿自然的迷宫 。狮子林不仅给人以静态的观赏 ,还能然人在石洞得穿行中得到乐趣。
• 以中部水池为中心 ,叠山造屋 ,移花栽木 ,架桥设亭 ,使得全园布局紧凑 ,富有“咫足山林 ”意境。
狮子林的文化
狮子林的文化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 名 、匾额 、楹取 、书条石 、雕刻、
四 、狮子林造园手法
狮子林造园 手法
追求空间美 设定一定主题 采用组景手法
追求空间美
园林的风景 ,建筑和游 人共同组成了欣赏环境。 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
21个洞口 。横向极尽 迂回曲折 ,竖向力求回 环起伏。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自动保存的)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自动保存的)](https://img.taocdn.com/s3/m/457f833658fafab069dc02bc.png)
护妙
拙政园中、西部分平面图(正南为八旗直奉会馆,西南、东南均为住宅)。
拙政园,数易其主,南部为八旗直奉会馆及住宅,为一大型私家园林。可分中、西、东三部分,并各具相对的
独立性,中、西两部分其空间组成尤富变化。
1.1.
1.某建筑物或“景”与周围其它景物的关系,从视觉上讲就是一种互为看与被看的关系。
2.即使一亭一榭,只有巧妙地满足看与被看的要求,才能充分的体现出各种视觉关系的制约性。其中的扇面亭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留听阁: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塔影亭:在留听阁,回头望塔影亭,顿觉美妙致至。攒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宛如宝塔,端庄怡然,不失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案例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eb4150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09.png)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案例那我就来说说苏州拙政园的植物配置案例吧。
一、拙政园概况。
拙政园那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大明星。
它就像一个绿色的大舞台,植物们在这儿各显神通。
二、植物配置妙处。
1. 以水为中心的植物搭配。
你看那水边,种了好多垂柳。
就像一个个长发飘飘的姑娘在水边梳妆呢。
垂柳细长的枝条垂到水面上,风一吹,那画面就像在给水面挠痒痒,水波跟着笑个不停。
而且垂柳的绿色和水面的波光粼粼搭配起来,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除了垂柳,水边还有大片大片的荷花。
到了夏天啊,那荷花一朵朵地冒出来,有白的像雪,有粉的像霞。
荷叶呢,就像一个个大盘子,托着那些娇艳的荷花。
荷花和荷叶把水面遮得严严实实的,你要是划个小船在里面,就感觉自己像钻进了一个绿色和粉色的童话世界。
而且荷花的清香啊,弥漫在整个园子的空气里,闻着就叫人心里舒坦。
2. 庭院中的植物组合。
在拙政园的庭院里,常常能看到竹子和芭蕉的搭配。
竹子嘛,直直地挺立着,就像一个个守卫园子的士兵,节节高升,有着一种坚韧不拔的劲儿。
芭蕉呢,它的叶子又大又宽,就像一把把大扇子。
下雨的时候,雨滴打在芭蕉叶上,滴答滴答的,就像在演奏一场大自然的音乐会。
这竹子和芭蕉一刚一柔,放在一起特别和谐。
还有梅花树也常常出现在庭院里。
冬天的时候,别的花都谢了,梅花却迎着寒风盛开。
那一朵朵小小的梅花,红的像火,白的像玉,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在古色古香的庭院建筑映衬下,梅花就像一个冷艳的佳人,给园子增添了一份高洁的气质。
3. 不同季节的植物变换。
春天的时候,拙政园里的桃花开了。
那满树的桃花,就像天边的云霞落到了园子里。
桃花树下还常常搭配着一些小草花,像荠菜之类的,星星点点的小花和艳丽的桃花相互映衬,充满了生机。
到了秋天,园子里的银杏树叶变黄了。
那满树金黄的银杏叶就像一把把小扇子在空中飞舞,落在地上就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旁边的枫树呢,叶子红得像火,红与黄交织在一起,就像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美不胜收。
拙政园的植物配置就是这么巧妙,通过不同植物的搭配,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景,就像一个永远不会落幕的自然大戏台。
以“拙政园”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以“拙政园”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2225fbf0680203d8cf2f243e.png)
以“拙政园”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听老师讲完中国古代建筑后,我对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非常感兴趣,联系到自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发现她们之间有很多的互通之处,整理一下老师讲课的内容和课间放的“苏州园林“的视频,再到网上搜寻了一些资料,整合出这篇文章,作为对课程的些许收获。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 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独特哲学思想上的一门艺术性很高的建筑门类, 有着丰富的艺术特色。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
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 是两千年来士这个阶层的价值观念、社会理想、道德规范、生活追求、和审美趣味的结晶。
要研究它, 还得主要从自然美的发现和田园生活的意境两方面入手, 而田园生活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思想内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师法自然!, 不但是在园林的形式上模仿自然的景观, 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自然的生活。
士主要是通过追求自然的生活才对自然的美有所会心的。
园林是作为自然的生活的场所环境, 才被要求自然的风格。
从拙政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这些风景园林的构景要素中可以体现出这一观点。
园林中假山都是真实的山体的抽象化、典型化。
李渔在《一家言》中强调垒石叠山必须要以园林的艺术情调为基准, 体现文人的清隽清韵。
园林中各种水体也是自然界中河、湖、海、池、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 根据园内地势和水源的具体情况, 或大或小, 或曲或直, 或静或动, 用山石点缀岸、矶, 堆岛筑桥, 以营造出一种岸曲水洞, 似分还连的意境。
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全貌。
这就是“一勺则江湖万里”园中植物的基调主要以白、蓝或墨绿色等冷色调为主,园中还多用常绿之植物, 如四季常青的翠竹、苍松等, 这些植物的青绿色彩正适合表达清朗明净、闲适的心境和飘渺的意境。
中式园林案例分析报告
![中式园林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39e3c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5.png)
中式园林案例分析报告中式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在建筑设计中,中式园林以其独特的造园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人们追求自然、和谐、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
下面将对一些中式园林案例进行分析。
第一个案例是北京颐和园。
颐和园是我国最大的历史建筑园林,也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之一。
它的建筑和设计集中展现了我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精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内的各个建筑和景点,如长廊、花坛、湖泊等都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颐和园给人以宁静、恬淡、和谐之感,既展现了中式园林的独特魅力,又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丰富内涵。
第二个案例是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佼佼者,也是苏州园林中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其精巧、精湛的园林布局和精美的园林造景而闻名于世。
拙政园以水为主题,运用了池塘、溪流、石桥等元素营造出了极具水乡特色的园林景致。
在园林造景方面,拙政园注重景点的错落有致,以及阳光、雨水等自然环境的利用,使园林景色更加丰富多样。
拙政园展现了江南园林建筑的高超技艺,以及对自然景观的善于利用。
它的许多设计理念和手法对后来的园林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个案例是杭州西湖。
西湖是中国著名的湖泊风景区,也是中式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
西湖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精美的园林建筑而着称。
西湖的园林布局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将山、水、树木和建筑物有机结合在一起。
西湖的园林建筑多采用了传统的建筑样式和手法,如仿古建筑、曲廊回廊等,给人一种古朴、典雅之感。
同时,西湖的景点和景观多样化,使其成为了中式园林中的杰作。
综上所述,中式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在中式园林建设中,良好的园林设计、布局和景观造景对于营造自然、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一些中式园林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式园林的设计思想和艺术特色。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式园林文化。
拙政园建筑案例分析
![拙政园建筑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28a95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2.png)
拙政园建筑案例分析
总结
拙政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建筑案例 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拙政园的建筑 案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拙政园的建筑注重 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在材料选择上以木材 为主;在结构形式上采用传统的抬梁式和穿 斗式结构;在装饰手法上注重雕刻和彩绘等 ;在文化内涵上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底蕴 。这些特点使得拙政园成为中国古代园林艺 术的典范之一
建筑特色
木结构建筑
拙政园建筑案例分析
拙政园中的建筑多采 用木结构,以传统的 抬梁式和穿斗式结构 为主。这种结构具有 抗震性能好、承载能 力强等优点,同时也 符合古代中国的建筑 审美观念。在建筑细 节方面,拙政园的建 筑注重雕刻和彩绘等 装饰手法,使得整个 建筑显得更加精美和 典雅
拙政园建筑案例分析
-
谢谢观看
拙政园建筑案例分析
倒影楼是拙政园中一座具有特色的建筑,它位于园区的水池旁。倒影楼的建筑风格独特, 以青砖和琉璃瓦为材料,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倒影楼的底层设有大厅和餐厅,供 游客休息和用餐。上层则设有阳台和长廊,可以俯瞰整个园区的美景。在倒影楼的倒影中
,整个园区的景色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拙政园建筑案例分析
山水园林景观
拙政园的建筑与园林景观融为一 体,通过假山、水池、花木等元 素创造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相融合 的景观。在建筑设计中,注重与 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使得整个园 区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同时,通过运用借景、对景等手 法,使得整个园区的景色更加丰 富多彩
拙政园建筑案例分析
文化内涵丰富 拙政园的建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和使用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建筑名称都 取自于古代文人的诗句或典故,如"芙蓉榭"、"雪香云蔚亭"等。这些名称不仅体现了古代 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拙政园中的许多 建筑还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社会风俗和文化传统,如庭院布局、家具陈设等都体现了古代中 国的文化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之蜿蜒曲折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之蜿蜒曲折](https://img.taocdn.com/s3/m/6c75f11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6.png)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之蜿蜒曲折中国古典园林在格局上忌平直而求曲折,不像宫殿、寺院等建筑需营造肃穆气氛,常按中轴线笔直排列建造。
中国古典园林,为了引人入胜,求得景的瞬息万变与意境的幽深,在布局上无不极尽蜿蜒曲折之能事。
古典园林的曲折性主要是通过各种要素相互之间的组合形成的。
廊,作为一种专供连接建筑的要素,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长、可短、可折、可曲,借由它的连接便可使极简单的单体建筑组合成为极其曲折的建筑群。
典型的例子如离宫中的万壑松风建筑群,由六幢建筑所组成,相互平行排列,就每一幢建筑而言可谓雷同单调至极,但正是借助于廊的连接,却形成了变化极为丰富曲折的建筑群。
万壑松风建筑群再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所有的建筑均环绕着一个不规则水面的周边排列,建筑体形虽有一些变化,但是流于单调,难以形成统一的整体。
折廊和曲廊的巧妙运用,不仅连接了单体建筑,与水面紧密结合为一体,还避免了单调,显得曲折而饶有变化。
谐趣园江南园林由于廊的形式不拘一格,特别是“之”字形曲廊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则更显得曲折不尽。
廊的曲折,不仅意味着流线的曲折,也意味着空间的曲折。
它的形状,同样的也起到了分隔空间的作用。
江南园林所独具的曲折多变的空间形式,多半也是借由廊的分隔形成的。
例如留园中拙政园的水廊便因如此而富有了组合的曲折性。
拙政园水廊除去游廊之外,少数园林建筑借助于建筑物的直接衔接,特别是使其空间交错穿插,从而给人曲折回环和不可穷尽的感觉。
苏州留园的几处建筑便是如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留园除建筑外,构成园林的其它各种要素如山石、洞壑、水池、路径、桥、墙垣……等,也无不极尽曲折蜿蜒之能事。
苏州环秀山庄,园的规模有限,但由于构成园的各种要素的如此排列,也使得整个园显得格外幽邃。
环秀山庄杭州黄龙洞,作为寺院园林,进入山门后不仅有弯曲的山径通往后园,而且沿山径的一侧还有曲折的墙垣作为陪衬。
黄龙洞拙政园东部枇杷园,作为园中园其一侧用“云墙”所围成,由于本身起伏转折,在起分隔空间的作用外,还具有良好的景观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以无锡寄畅园为例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
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从根本上来说,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自然美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
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秦梁卒,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
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
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
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众所周知,中国的园林是以自然写意山水园的风格著称的。
寄畅园之所以能这样吸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要从人性的本原来寻找原因。
在社会与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节奏与生存环境均受到了极大地破坏,因此在闲暇之余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就成了人们的一种追求与奢望。
中国园林设计遵循的也正是“法天象地”的自然法则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园林是大自然的艺术,从大自然中摘取自然元素是造园的基本要求。
寄畅园的造园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法自然”的思想观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寄畅园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而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道”与“理”的追求。
寄畅园为山麓园,景物皆面山而构,纳园外山景于园内。
在营造建筑、山水与植物上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则,并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的天成之美。
因此,寄畅园在形式上呈现出来的是不规则、不对称的布局。
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姿态自然天成,不受人工约束。
在寄畅园的设计中虚实关系表现为山为实,水面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实,倒影为虚等许多景致的对比,这是受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及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
在山水、植物等自然景物之外,园林又引进了建筑、文学等各门艺术,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它也是受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创造出了“崇尚自然而妙造自然”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郭熙说过:“水,活物也。
”造园必须有水,无水难以成园。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在造园过程中总是不会忘记设计水系。
在现代社会,人们整日呆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玻璃空间里,面对着现代科技产物,在思想上与精神上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因此,人们渴望亲近自然,亲近水,因为水能给人带来清新、舒畅的感受。
亲水区的设置与设计也是现在设计师在进行景观或环境设计时所普遍重视与运用的一种元素。
寄畅园的水的处理也很成功,锦汇漪就是一个较好利用水环境的例子,锦汇漪位于寄畅园的中心,因为汇集着园内绚丽的绵绣景点而得名。
锦汇漪水面南北纵深,池岸中部突出鹤步滩,与鹤步滩相对处突出了知鱼槛,二者把水面划分为两部分,若断若连。
池北又有七星桥连接陆地,似隔还通,层次丰富。
寄畅园的景色,也主要是围绕着锦汇漪而展开,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树影、花影、鸟影,尽汇池中。
从池北的嘉树堂向东看,又见“山池塔影”,将锡山龙光塔借人园中,空间层次丰富多姿,使之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借景的楷模。
横跨锦汇漪的“七星桥”,不用江南水乡常见的拱桥,而是平桥,缩短了桥与水面的距离,表现出池水的溢漫丰盈。
七星桥后面的廊桥,又遮挡了锦汇漪尾水的去向,让人产生无穷的意境。
2、空间美建筑与环境的巧妙结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寄畅园就具有这种灵性,它的灵性是通过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合一的空灵绝配而造成的。
通常,山石、水体、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基本元素,他们的组成与结合反映了园林的外观形象。
一般来说,建筑作为人工景观,其造型、色彩、体量都是非常考究的,尤其是园林建筑,因为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所以,首先必须根据园林规模、空间尺度来安排其体量、造型等。
风景绚美固然是园林建筑建设的重要标准,但还有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要注重整体的协调性,无论建筑多寡,都要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寄畅园就是一个较好的范例,它将浓郁的自然美、建筑美和人文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无论在规模上、布局上还是规划经营上,都具有精美的气派。
同时,寄畅园围绕南北长、东西短的锦汇漪,布置北堂、东廊、南树、西山,曲折自由,而且使用假山、小院、漏窗作屏障,适当阻隔游客视线,使人有曲径通幽之感,意境也更加含蓄深远,从造园艺术上应该说是苦心经营的结果。
寄畅园建筑物所占的比重较少,而是以山水为主。
下面,从园中有代表性的建筑——秉礼堂人手分析其呈现出的意蕴。
寄畅园是无锡锡惠公园的“园中园”,而秉礼堂又被看做是寄畅园的“园中园”。
这种把园林的大空间分隔为若干小空间,在每一个小空间中作精心布置,造成主次分明又互相流通的手法,在古代造园中被经常采用,如苏州的拙政园、北京的圆明园等,使得在有限的面积中求得了无限的美感。
秉礼堂这组庭园,面积不到一亩,却非常整洁精雅,庭院内的水池、石峰和花木显得生动活泼。
向着庭院的一排漏窗关起来使厅堂静缢安详,开开来鸟语花香。
室内布局秩序井然,室外别有洞天。
倚坐在窗边低头看池中的游鱼嬉戏、抬眼望盛开的花草争齐斗艳,那真是再惬意不过的了。
更为巧妙的是山水相映、人在画中的那种意境,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都能够尽情领略到艺术的神韵。
秉礼堂对面有一排碑廊,碑刻很丰富,共有217方,统称《寄畅园法帖》。
法帖的原碑,刻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现在展示的是根据原碑拓片重刻的,从这些碑刻上,我们仿佛可以触摸到寄畅园深远的历史与文化脉搏,可以聆听到寄畅园悠长的清音。
这些稀世珍宝是寄畅园景色的绝妙点缀,它使寄畅园于自然美中更增添了人文美、历史美与艺术美。
这排碑廊与整个庭院在一起孕育了寄畅园的品味与生命,体现了建筑与人文、自然环境的高度和谐。
如今,它已成为寄畅园中一道光彩夺目的人文风景线。
3、意境美意境深远。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象外之象”,即所谓的“意境”。
寄畅园的空间艺术创作中“意境”的产生与中国的哲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古代哲学讲究“实中见虚、虚中见实”的虚实相生的思想意境。
在寄畅园的空间布局上,有许多地方运用了这种手法。
例如,穿过含贞斋,来到九狮台,始有山穷水尽之感,然而从九狮台处一折而变的豁然开朗,锦汇漪由此映入眼帘,从而造成“虚中见实”之效。
而且。
还有些地方处理为开门于不通之处,映于竹石,有“实中见虚”之意。
“形神兼备”也是寄畅园造园的宗旨,寄畅园的山石景观并非是对自然物的简单模拟或翻版,而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它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标准。
寄畅园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意境美,同时也包含了与天地亲和的理想美、与环境互动的生活美以及与情感共鸣的融合美。
以水体为纽带的山、水、建筑组合关系不仅大大丰富了园林艺术手段,而且促进了山、水、建筑及植物景观间更复杂的穿插、渗透与映衬。
寄畅园中漏窗的运用也是比较成功的,漏窗在园林中的功能是漏光、透气、聚景。
漏的是阳光、月光、灯光,诡谲变幻,晨昏不一,昼夜分明,四时异调,那普照大地、四处弥漫的光线,经由漏窗进入庭园,就成了人为之光、艺术之光。
漏窗“聚景”,人们可以通过遮挡物的透空之处,隐隐约约地看见探窗的红杏、临风的红枫;可以嗅到桂花的浓烈、香樟的幽香;可以闻听知了的呜叫、黄莺的啼声。
漏窗使景致相互渗透,使不同的景区气息交流,浑然一体。
窗框中映出佳景,成为天然图画,这也正是寄畅园在空间布局上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具体表现。
寄畅园是一个注入了历代造园者太多智慧和心血的巅峰之作,一个完全可以传之百代永远被人阅读的精品。
而更重要的是,寄畅园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一个有灵性、有情感的生命体,我们必须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它。
综观寄畅园的空间布局,不难发现,其特点鲜明,个性化强,充满了文人趣味与意境,同时也达到了空间美、意境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给现今的园林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今天的许多园林,只是一味地模仿或追求西方现代派的园林样式,从而失去了其作为传承地域文化与艺术载体的作用。
如何把人文、历史、环境因素更好地融入现今园林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