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香菱学诗导学案(学生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主题:课文用对比的手法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三、达标测评见同步作业
四、拓展延伸
①.你怎么看封建社会的科举?你又怎么看现在的高考?两者有区别吗?
明确:可以从社会制度(注意:要注意范进所生活的时代的特点)、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延续1000多年,有其合理性,不能一味否定)、科考目的、科考科目等方面考虑
②.请你用对比的手法写一段表现人物前后心态变化的文字
学后反思:
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导学案
设计:崔云周审核: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明确:香菱向林黛玉学作诗。
香菱如痴如醉地学习作诗。
2、品读一下,宝钗和黛玉对香菱写的三首咏月诗怎么评价?
(学生讨论,完成练习,然后交流。)
3、第三稿写成后,众姐妹称赞说:“这首诗不但写得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见,香菱作诗成功了。那么,香菱作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4、请各用一句话评论香菱、黛玉。
三、延伸阅读、探究练习(二选一
2、析人物。
①众多的人物中,想一想谁是小说的主人公?(范进)
②他在中举前后有哪些变化?跳读文章,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范进
中举前
中举后
语言
行为
生活情况
③从以上变化中你认为范进是个怎么样的人?
④教师总结:
封建科举制使落第者贫困潦倒,同时也使及第者飞黄腾达,范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封建科举制任意摆布读书人的命运,造就了一大批精神空虚、人格沦丧的人,甚至毒化了整个社会。一个缺乏良知与真诚支撑的社会是令人恐怖的,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的人物的性格、命运注定是扭曲的,这或许就是范进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所在。
科举博物馆中的进士厅接下来是科举的正式考试,它也有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即在子、卯、午、酉这四个年中的八月举行乡试。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按清代的科举制度规定,举人可以到吏部注册,可以取得一定官职,可以当县官了。当然这个职位很少,每年大概就40人到130人的名额。举人的名额很少,那么举人当中候补做官的人就更少了,这样就往往有候补官。这是第一种乡试。接下来是会试。会试是紧接着乡试,在第二年的二月份举行。乡试是头年的八月份考完,第二年的二月是春天,到京城考试,叫“春试”,这就是会试。会试如果考中了,称为贡士,贡士每年的名额大概有300名左右。会试考完以后还要进行第三场考试殿试,在会试以后的第二个月,大概在4月份前后。殿试是皇帝在太和殿亲自考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清代科举
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两个阶段,一个是科举的初步考试,一个是科举的正式考试。科举的初步考试有这么三种,一种叫童试,一种叫岁试,一种叫科试。童试,一般又叫做“小考”。凡童子开始应初试的时候称做“童生”,童生经过一定的考试选拔,在县里面选拔了以后到督学进行考试,督学考试合格就可以称做“秀才”了。范进是多年的童生,最后终于考上秀才了。秀才每一年考一次,这也是一个选优的过程,这叫“岁试”。每三年还要参加一次大的考试,叫“科试”。每三年考一次,主要是为了推举举人考试的资格,通过这个考试的提名,便有资格参加举人的考试。范进刚好赶上童试这一年也是科试的同一年,他考上了童试的第一名秀才,自然就有资格参加举人的考试。这是科举的初步考试。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品手法
教师导入语:讽刺艺术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等,今天,我们以胡屠户为例来赏析本文的讽刺艺术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中举前百度文库
中举后
对范进称呼
说话态度
礼品
嫁女解释
相貌评价
才学评价
连线作者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但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三、拓展延伸
1、联系时代背景及上下文,你认为范进发疯可能吗?作者对这个人物是同情呢?
还是讽刺?
2、作者借一个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这种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很打他一个嘴巴,这里作者安排有什么深意?
四、达标测评
见《同步作业》
第二课时
一、自主预习
1、从文中找出胡屠户等人的句子
2、找出本文的修辞方法(对比、夸张、反语等)
重难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学法指津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浅近,人物形象鲜明,因此本文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合作交流来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欣赏作品塑造人物的高超的方法。进一步明确鉴赏人物的方法。
资料链接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受尽欺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作者写她学诗,也可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范进中举》导学案
设计:崔云周审核: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班级组别姓名学后评价
【学习目标】
1、感受并积累词语
2、.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学习重点】
1.感知人物象,理解范进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2.体味对比手法和讽刺艺术
【学习难点】
1.理解文章主题。
2.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刻画人物的手法
对不同的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在讽刺的手法上,吴敬梓往往借喜剧性的情节,揭示悲剧性的内涵,令人笑中带泪,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在描写的过程中,小说词义婉曲,叙述含蓄冷静,常常是用白描的笔触,“不尚夸张,一味写实”,让生活的真实来显现讽刺的力量。鲁迅先生用“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来概括其艺术风格,的确十分恰当
《儒林外史》
是中国小说史上少有的几部出类拔萃的巨制之一,是唯 一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讽刺小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儒林外史》的评论,至今看来,仍是最准确、最切中肯綮的:“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儒林外史》长达五十六回,却没有一个贯穿全书的故事情节,实际上是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串联而成的。但吴敬梓在创作此书时,却有一个完整的创作思路,即以对待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的态度为中心,贬抑批判士人中的假儒士和假名土,褒扬推崇真儒士和真名士,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他入木三分地刻划了周进、范进、马二先生这类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陋儒、假儒、迂儒形象,满怀热情地描绘了庄尚志、迟衡山、虞博士这样洁身自爱、崇尚礼乐、襟怀冲淡的真儒贤人。同时,他还写了一大批不学无术、道德败坏却自命风雅、装腔作势的所谓名士,如娄家公子、杨执中、权勿用之流。与之相对比,吴敬梓着力塑造了“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杜少卿,作为真名士的典型,他尊重个性,轻财好义,追求恣情任性、自由不羁的生活。而真正体现吴敬梓理想的,则是小说第一回中塑造的“隐括全文”的人物王冕,他性格恬淡,远离功名,天性孝悌,才华横溢,这是一个兼俱真儒士和真名士精神品格的理想人物,得到了吴敬梓最热烈的赞美。
1、香菱学诗的精神感染了我们,相信大家也是欲欲跃试吧,这里老师给大家
出一幅上联,大家结合本文内容对下联如何?
上联:黛玉循循善诱乐授徒;
2、香菱学诗取得了成功,你和她是否有过相同的经历,能说一说,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3、你认为学习或做事成功,还需要哪些条件,能举自己或名人的事例来证明一下吗?
四、课堂小结
【自主预习案】
1、看一看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记一记。
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诵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1)、给下列加点横线的字注音。
作揖()带挈()腼腆()星宿()
兀自()长亲()桑梓()忌讳()
(2)、解释下列词语。
带挈、倒运、腆着、舍与、商酌、桑梓
3.范进中举前后各方面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导入课文:有这样一幅对联“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这样天翻地覆的人生际遇究竟是为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范进中举》去寻求答案。
能否考中
亲家母称呼
(二)悟主题
1、读一读:
范进是作者浓墨重彩刻画的一个人,你认为文章中关于范进的描写中,哪个情节最精彩?
明确:范进喜极而疯
3.想一想:
作者是怎么刻画的?(小组合作解决)
明确: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3.悟一悟:
(1)、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2)、小说除了围绕范进中举前后自身的变化,除了胡屠户、还写了张乡绅、众乡邻等人,有什么意义?
一、自主预习
1、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
仄声()应瑒( )阮()庾()鲍()请柬()
蘅芜苑()()()三昧()暧暧()胡诌()颦()嘟哝()姊()妹怔怔()暖香坞()鳏()
2、香菱学诗的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3、香菱一共写了几首诗?请结合课文简单评价一下香菱的几首咏月诗。
二、合作探究
1、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这篇文章,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故事
1、想一想。
①小说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②围绕这个中心事件,作者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写了哪两个时间段的情况?
2.讲一讲
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复述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二)析人物
1、寻人物
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跳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你认为刻画的比较好的人物。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儒林外史》最主要的艺术成就,是它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又极具个性的讽刺艺术。它彻底摆脱了以往小说中善恶报应的世俗迷信和迂阔陈腐的道德说教,而是完全坚持自己的生活观点,利用切身的经历和体验来看待世界,评判士林,把严肃的写实和诙谐的讽刺结合起来。塑造人物时,吴敬梓能秉持公心,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进行讽刺,不虚美,不隐恶,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3]》)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最初的《红楼梦》是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只有前八十回(学者研究实为79回,今存第80回本是79回后半,后人割裂以足八十整数;另有学者认为今本79、80二回均为续作混入)。此后,《红楼梦》续作纷纷出笼,据统计,《红楼梦》续书种类高达百余种。最为红学界关注的版本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种种不调和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