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监护仪生命体征监测及意义
ICU患者生命体征监护
![ICU患者生命体征监护](https://img.taocdn.com/s3/m/2ebb631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9.png)
ICU患者生命体征监护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在现代医院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ICU的目标是监测和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本文将讨论ICU患者生命体征监护的重要性、常见的监护项目以及相关的技术和设备。
一、ICU患者生命体征监护的重要性ICU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护对于及时发现并处理临床状况的变化至关重要。
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医护人员可以实时获取患者的生理状况并进行评估,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常见的生命体征监护项目包括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压和氧饱和度等指标。
1. 心率监护心率是衡量患者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监测患者的心率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绞痛或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
常用的心率监护方式有心电图监测和脉搏测量。
2. 呼吸频率监护呼吸频率是评估患者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20次。
呼吸频率的异常可能预示着呼吸衰竭、气道梗阻或胸腔感染等状况。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可以及时发现呼吸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体温监护体温是评估患者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在ICU中,患者可能出现低体温或高热等情况,这可能提示感染、低血压、神经系统疾病等发生。
监测患者的体温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体温异常。
4. 血压监护血压是评估患者循环系统状态的重要指标。
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器官功能紊乱或器官衰竭。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可以及时发现循环系统的异常,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氧饱和度监护氧饱和度是评估患者氧合情况的指标。
通过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可以及时发现氧合异常,采取相应的氧疗或其他治疗措施,避免组织缺氧导致的并发症发生。
二、ICU患者生命体征监护的技术和设备为了确保ICU患者生命体征的准确监测,医疗技术和各种设备得以广泛应用。
1. 心电图监护仪心电图监护仪是用于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的设备。
病人监护仪
![病人监护仪](https://img.taocdn.com/s3/m/3999c6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b.png)
病人监护仪病人监护仪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状况。
它在医院、急诊室、手术室等医疗场所中被广泛使用,为医生和护士提供及时的病情监测和干预提示。
本文将对病人监护仪的基本原理、功能和使用方法进行介绍。
病人监护仪主要由设备本体、传感器和显示屏组成。
设备本体通常是一个方便携带的小箱体,内部装有各种电子元件和信号处理器。
传感器用于采集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这些传感器通常是贴在病人的身体上,通过电缆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到设备本体。
显示屏则用于显示病人的生命体征的数值和波形,并提供报警和提示功能。
病人监护仪的主要功能是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通过连续的监测和记录,医生和护士可以及时了解病人的状况,并根据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处理。
例如,当病人的心率或血氧饱和度超出正常范围时,设备会发出报警提示,提醒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病人监护仪还可以提供定时自动测量功能,比如每隔一段时间自动测量一次血压,方便医护人员进行长时间观察。
在使用病人监护仪时,首先需要正确放置传感器。
不同的传感器有不同的放置位置和方法,一般需要根据设备的说明进行操作。
当传感器正确放置后,需要将传感器与设备本体连接,确保信号的正常传输。
然后,打开设备的电源开关,观察显示屏上的生命体征数据和波形是否正常显示。
在监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时关注病人的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处理。
病人监护仪的使用对于保护病人的生命安全非常重要。
它能够及时发现病人的异常情况,并提供相应的警报提示。
同时,病人监护仪还可以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在使用病人监护仪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数据的准确记录。
除了在医院等医疗场所中使用,病人监护仪也可以在家庭中使用。
对于那些有慢性疾病或需要长期监测的病人来说,家庭监护仪能够提供更为便捷和经济的监测方案。
家庭监护仪一般具有小巧轻便、易于操作和数据传输等特点,方便病人或其家属在家中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
常用监护仪及相关监测指标意义
![常用监护仪及相关监测指标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225fac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a.png)
常用监护仪及相关监测指标意义1.心电图监测:常用心电图监测能够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波形,进而观察和分析心脏的节律和功能。
它能够提供心率、心电图波形、心率变异性等指标,用于评估心脏功能、监测心律失常和缺血等。
心电图监测也可用于识别心脏病变和心脏骤停情况,并触发警报以促使及时处理。
2.呼吸监测:呼吸监测可通过胸部传感器或鼻氧导管等方式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通气量等呼吸参数。
呼吸监测能够提供呼吸模式的图形展示,辅助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识别呼吸困难、控制通气和人工通气的需要等情况。
3.血氧浓度监测:血氧浓度监测通过探头夹在患者的指尖、耳垂或额部等部位,测量氧气在血液中的饱和度。
血氧浓度监测常用于监测患者的氧合状态,判断血红蛋白的饱和度,并触发警报以表明氧合水平过低或太高,提示生命威胁。
4.体温监测:常用监护仪可通过皮肤贴片或导入导管等方式监测患者的体温。
体温监测可提供连续和准确的患者体温数据,用于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和评估发热或低体温状态等。
5.血压监测:血压监测通常包括无创性动脉血压测量和有创性动脉内血压测量两种方式。
无创性动脉血压测量通过胳膊上或腿上的乳头动脉测得血压值,提供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等参数。
而有创性动脉内血压监测通过在动脉内插入压力导管,测得更准确的血压值,并能提供更详细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心率等指标。
血压监测能够提供关键的循环状态信息,如血压下降或升高的趋势,用于发现和干预生命威胁。
此外,常用监护仪还常常具备以下功能和附加指标:氧合指数(如P/F比值)、心输出量(通过有创或无创方式)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等。
这些指标在监测和评估患者病情、反应治疗以及预测预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常用监护仪及相关监测指标提供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和生理功能的连续、定量、动态监测和评估。
通过这些监测指标,医护人员能更及时地发现并干预患者的异常情况,提高患者的安全与生存率。
心电监护仪监测指标临床意义及报警值设置
![心电监护仪监测指标临床意义及报警值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d2f140d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b.png)
身体不同部位、运动、其他:情绪激动、紧张、 吸烟等
各年龄组的血压平均值
年龄
1个月 1岁
6岁
10-13岁
血压mmHg
84/54 95/65
105/65
110/65
年龄
14~17岁 成年人
血压mmHg
120/70 120/80
老年人 140~160/80~90
不能低于50次/
根据病情
分
仅供参考
心率监测中的护理
➢ 安放监护电极时,必须留出并暴露病人的心前区,以不影响在除 颤时放置电极板。
➢ 安放电极前将人体的5个具体位置用电极片上的砂片擦试,然后 用75%的乙醇进行测量部位表面清洁,目的清除人体皮肤上的角 质层和汗渍,防止电极片接触不良。
➢ 定期更换电极片安放位置,防止皮肤过敏和破溃,电极应与皮肤 紧密接触,出汗时电极易于脱开,应根据波形图象显示的清晰程 度随时更换。
正确的掌握生命 体征的观察技能 与护理是临床护 理中极为重要的
内容之一
心电监护仪的临床应用
➢ 及时反映病人的瞬间电生理变化 ➢ 持续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 帮助临床准确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保证病
人生命安全
信息区
心电监护仪的结构
波形区
电源开关 POWER
充电灯 CHARGE
参数区 操作菜单栏
心电监护报警的处理流程
➢ 选择好合适的袖带。对成人、儿童和新 生儿是有区别的,必须使用不同规格的 袖带;
➢ 松紧程度应以能够插入1~2指为宜。过 松可能会导致测压偏高;过紧可能会导 致测压偏低;
➢ 不要在有静脉输液或插导管的肢体上安 装袖带.
心电监护仪监测指标临床意义及报警
![心电监护仪监测指标临床意义及报警](https://img.taocdn.com/s3/m/3d3d4c53e518964bcf847cf8.png)
要求病人指甲不能过长,不能有任何染色 物、污垢或是灰指甲。
有良好脉搏搏动的血管床部位都可作为测 量部位
婴儿可以测量脚 成人一般情况下手指是最常用部位
SPO2报警设置
下限 上限
100%
备注
正常
95%
异常
不低于90%
100%
根据医嘱,病情 (C理流程
心率/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正常心率:60-100次/分
年龄
性别
体型
活动、情绪
饮食、药物
脉率的正常范围与平均脉率
年龄 正常范围(次/分) 平均脉率(次/分)
出生~1个月
1~12个月 1~3岁 3~6岁 6~12岁 男 12~14岁 65~105
70~170
80~160 80~120 75~115 70~110 女 70~110 男 85
≥180 ≥140
和(或)
和(或) 和
100~109
≥110 <90
血压监测的护理
每次测量时应将袖带内残余气体排尽, 并保证血压袖套和监护仪的充气管通畅 ,不能缠结。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选择好合适的袖带。对成人、儿童和新 生儿是有区别的,必须使用不同规格的 袖带;
松紧程度应以能够插入1~2指为宜。过
中国高血压分类标准(2010版)
分级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收缩压(mmHg)
<120 120~139 ≥140 140~159 和 和(或) 和(或) 和(或)
舒张压(mmHg)
<80 80~89 ≥90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生命体征监护仪
![生命体征监护仪](https://img.taocdn.com/s3/m/2f6c7e4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7.png)
• 减少误诊、漏诊的可能性 • 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 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02
生命体征监护仪的组成与功能
生命体征监护仪的主要组成部 分
• 生命体征监护仪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传感器:用于检测生命体征指标 • 信号处理电路:将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处理 • 显示器:显示生命体征数据 • 控制器:控制监护仪的工作状态,如报警、数据存储等
生命体征监护仪的发展前景广阔
• 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 •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监护仪的性能将不断提高,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生命体征监护仪的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生命体征监护仪的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化技术、 远程医疗技术等
• 智能化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 现自动分析监测数据,提高诊断准确性 • 远程医疗技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 实现远程监护,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04
生命体征监护仪的常见故障与排除
生命体征监护仪的常见故障及原因
生命体征监护仪的常见故障包括传感器故障、显示 器故障等
• 传感器故障:如无法正常检测生命体 征指标 • 显示器故障:如无法正常显示数据或 显示错误数据
常见故障的原因可能有设备质量问题、 使用不当等
• 设备质量问题:如传感器灵敏度下降、 信号处理电路故障等 • 使用不当:如传感器连接错误、设备 工作环境恶劣等
生命体征监护仪故障排除实例分析
以传感器故障为例,分析故障排除方法
• 分析故障现象:传感器无法正常检测生命体征指标 • 判断故障原因:可能是传感器损坏或连接错误 • 采取排除措施:更换传感器或检查传感器连接是否正确
以显示器故障为例,分析故障排除方法
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功能和使用指南
![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功能和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e5a118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a.png)
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功能和使用指南医用电子监护仪是现代医疗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医生监测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从而指导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功能以及使用指南,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正确使用该设备。
一、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功能医用电子监护仪主要用于监测患者的重要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图、血压、体温、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以下是医用电子监护仪常见的功能:1. 心电监测:医用电子监护仪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并能够检测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
通过心电图的分析,医生可以判断患者心脏是否正常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血压测量:医用电子监护仪可以准确地测量患者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这对于评估患者的循环功能以及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等疾病非常重要。
3. 体温监测:医用电子监护仪可以测量患者的体温,并能够实时显示体温的变化趋势。
通过监测患者的体温,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发热等症状,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4. 呼吸监测:医用电子监护仪可以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判断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等问题。
5. 血氧饱和度监测:医用电子监护仪可以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即血液中氧气的含量。
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缺氧等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或治疗措施。
二、医用电子监护仪的使用指南正确使用医用电子监护仪对于患者的健康和医生的诊断非常重要。
以下是使用医用电子监护仪的一些建议和指南:1. 选择适合的设备: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医疗环境选择适合的医用电子监护仪。
不同类型的设备适用于不同的监测需求,例如心电监护仪、多参数监护仪等。
2. 安装设备:在使用医用电子监护仪之前,确保设备的正确安装和连接。
医用电子监护仪通常包括传感器、导电贴、电缆等部分,正确连接这些部件对于保证监测准确性至关重要。
3. 仔细操作:在使用医用电子监护仪时,需要仔细按照设备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ICU患者生命体征评估
![ICU患者生命体征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8f5c54c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d.png)
ICU患者生命体征评估ICU(重症监护室)作为医院内最关键的医学部门之一,负责监测和管理病情危重的患者。
在这其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有效准确的评估,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护理和治疗措施。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生命体征评估的重要性、常用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一、ICU患者生命体征评估的重要性ICU患者生命体征评估的目的是监测患者的生理状况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情况。
通过对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评估,我们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同时,生命体征评估也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因此,ICU患者生命体征评估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常用的生命体征评估指标1. 体温体温是一项重要的生命体征指标,反映了患者的新陈代谢情况、炎症反应和感染情况。
常用的体温测量方法有口腔测温、腋下测温、直肠测温等。
正常成人的体温范围在36.5°C至37.5°C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体温都可能提示患者存在某种异常情况。
2. 呼吸呼吸频率是评估患者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在每分钟12到20次之间。
通过观察患者的胸廓起伏以及数点每分钟呼吸次数,我们可以判断患者的呼吸状态,并发现异常情况,如呼吸困难、快速浅表呼吸等。
3. 心率心率是评估患者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人的心率一般在每分钟60到100次之间。
通过观察患者的动脉搏动或使用心电图监测,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率情况,如心动过缓、心率过快等,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血压血压是评估患者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数值。
正常成人的收缩压通常在90至140mmHg之间,舒张压在60至90mmHg之间。
通过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循环状况,发现患者是否存在低血压、高血压等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常用监护仪与相关监测指标重要意义
![常用监护仪与相关监测指标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3bf14a65fbfc77da269b1b6.png)
常用监护仪与相关监测指标的重要意义
2.定期更换电极片安放位置,防止皮 肤过敏和破溃。1~2天
3.报警系统应始终保持打开,出现报 警应及时正确处理。
4.安放监护电极时,必须留出一定范 围的心前区,以不影响在除颤时放 置电极板。
5.对需要频繁测量血压的病人应定时 可松解袖带片刻,以减少因频繁充 气对肢体血液循环造成的影响和不 适感。必要时应更换测量部位。4h
常用监护仪与相关监测指标的重要意义
一、监护仪的临床应用
• 1、循环系统:心率、心律、血压、心输 出量 (这些参数从不同侧面反映人 体心脏泵血功能的好坏)
• 2、呼吸系统:呼吸频率、呼吸力学肺功 能、血氧饱和度、呼末CO2、麻醉气体 浓度
• 3、神经系统:脑电图、肌松等 • 4、其他系统:体温、血气分析
血压计袖带、SpO2传感器、电源转换器、 电极片、75%乙醇棉球、监护记录单等。 四、流程 1.核对病人,解释目的。 2.安置舒适体位。 3.连接监护仪电源,打开主机开关。
常用监护仪与相关监测指标的重要意义
4.无创血压监测: ·选择合适的部位,绑血压计袖带;有标志的箭 头指向肱动脉搏动处。 ·按测量键(NIBP—start); ·设定测量间隔时间(time intervel)。 5.心电监测: ·连接心电导联线 暴露胸部,正确定位(必要时放置电极片处用 5%乙醇清洁),粘贴电极片; ·选择P、QRS、T波显示较清晰的导联; ·调节振幅。
心电监护仪监测指标临床意义和报警
![心电监护仪监测指标临床意义和报警](https://img.taocdn.com/s3/m/25312e17e2bd960591c67712.png)
(2)五电极 右上 (RA,白) :放右锁骨下第二肋间,靠右肩(避开除颤部位) 左上 (LA,黑) :放左锁骨下第二肋间,靠 左肩;
左下 (LL,红) :左锁骨中线肋缘下面。 右下 (RL,绿) :右锁骨中线肋缘下面。
中间 (C, 棕)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监护I、II、III、aVR、aVF、aVL、V
不能低于50次/
根据病情
分
仅供参考
心率监测中的护理
安放监护电极时,必须留出并暴露病人的心前区,以不影响在除 颤时放置电极板。
安放电极前将人体的5个具体位置用电极片上的砂片擦试,然后 用75%的乙醇进行测量部位表面清洁,目的清除人体皮肤上的角 质层和汗渍,防止电极片接触不良。
定期更换电极片安放位置,防止皮肤过敏和破溃,电极应与皮肤 紧密接触,出汗时电极易于脱开,应根据波形图象显示的清晰程 度随时更换。
血压 高
遵医嘱
年龄、基础血压
过 实际测量值 140或遵医嘱 根据病情、既往史、
低 /遵医嘱
年龄、基础血压
仅供参考
血压报警的处理流程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呼吸电极的位置
原理:两个电极之间的阻抗
呼吸的生理变化
正常呼吸:16-20次/分 生理变化:
年龄: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新生儿44次/分 性别:女性较男性快 活动:剧烈活动加深加快;休息减慢 情绪:紧张、恐惧等加快 血压:血压升高,呼吸减慢 其他:环境温度升高,呼吸加深加快
报警值设定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基础状况、
医嘱或医生目标值来设置;原则:必须保证病 人安全;
及时发现并处理报警;
请谨慎地使用报警关闭的功
能!!!!
监护类医疗器械如心电监护仪血氧仪等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监护类医疗器械如心电监护仪血氧仪等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08fdcb5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d.png)
监护类医疗器械如心电监护仪血氧仪等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监护类医疗器械如心电监护仪、血氧仪等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监护类医疗器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些器械,如心电监护仪、血氧仪等,具有重要的功能,可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帮助他们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心电监护仪心电监护仪是一种常见的监护类医疗器械,通过电极贴附在患者身上,采集患者心电图信号,实时显示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心电监护仪在手术室、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多个临床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监测心率、心律、心电波形等指标,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病情,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血氧仪血氧仪是又一款常见的监护类医疗器械,它可以快速、非侵入性地检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脉搏率。
血氧仪通过一个夹在患者手指上的传感器,通过红外线技术测量出血液中的氧气饱和度。
这对于患者的肺功能、循环系统功能的评估非常重要。
例如在麻醉过程中,血氧仪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氧气供应情况,保证手术安全;同时,血氧仪也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三、监护类医疗器械的优势监护类医疗器械作为医疗领域的重要工具,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它们非侵入性,对患者的身体没有伤害。
其次,监护类医疗器械可以提供即时的、准确的指标数据,为医生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此外,这些器械还可以记录和存储患者的生理指标数据,方便医生进行长期观察和分析。
四、监护类医疗器械的应用展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监护类医疗器械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监护类医疗器械将会更加智能化、便捷化。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期待监护类医疗器械具备更强的智能分析和诊断能力,能够自动检测和警示患者病情的变化,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心电监测注意事项
• 2、电极导线应从颈前引出后连接示波器,不要从腋下引 出,以免患者翻身时拖拉电极、折断导线,影响心电监测。 • 3、选择显示P、QRS、T波较清晰的导联。一般选Ⅱ导联。
4、准确调节振幅。
• 心电监测注意事项
• 5、准确设置报警限,报警系统始终保持打开,出现报 警及时正确处理。
• ★ 血压是反映心脏后负荷、心肌氧耗与作功、 周围循环的指标之一
• 血压测量方法
•
无创血压监测
•
有创血压监测
• 影响血压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 1、袖带过大或过小 • 2、袖带放置位置不正确 • 3、测量时病人的移动 • 4、病人处于严重休克、低体温状态 • 5、测量期间病人的血压急剧变化
• 无创血压监护注意事项
• 影响血氧饱和度因素
• 1、连续长时间监护同一部位。
• 2、与血压计袖带在同一手臂上,动脉导管或者腔内管路 的肢体上使用。
• 3、强光环境对信号的干扰:当强光照射到血氧探头上 时,可使接收器偏离正常范围,造成测量不准确。
• 影响血氧饱和度因素
• 4、末梢循环差:如休克、手指温度过低:都会导致测量部 位动脉血流减少,使测量不准或测不出。
• 血氧监护时注意事项:
• 4、血氧饱和度探头应与测血压手臂分开,因为在测血压 时阻断血流,测不出血氧饱和度。
• 5、因为探头为红外线或红射线,照蓝光患儿应将探头覆 盖,以免损伤探头。
• 6、严重低血压等末梢循环灌注不良和皮肤角质过厚、涂 指甲油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六、呼吸监测
• 监测指标:
• 呼吸频率 • 呼吸幅度与节律
• 呼吸测量注意事项
• 呼吸监护不适应于活动幅度很大的病人,因为能导致错误 的报警。
• 应避免肝区和心室处于呼吸电极的连线上,可避免心脏覆 盖或动脉血流产生的伪差。
小结
临床上用于监测的手段非常多,各种监测设备也在日新 月异的发展。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生命体征监测。合理应用、 正确分析、及时反馈从而保证抢救成功率。
常用监护仪生命体征监测 及意义
招远市人民医院ICU 刘廷芳
一、目 的
• 1、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 2、为评估病情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二、监测的指标
• 心电监测 血压(BP) • 血氧饱和度(SpO2) • 呼吸
三、心电监测
• 心电监测临床意义
• 1、心率监测: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
引起心率增快的原因:
增宽(左房肥大)。
•
QRS—正常、异常增宽、异常增高或可见异常Q波
(宽大提示心肌梗死)。
• 心电监测临床意义
• 3、心电图分析: • S-T段—正常、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包炎)或下 移(伴T波倒置心肌缺血、心室肥大、室内传导障碍或地 高辛效应)。
• 心电监测临床意义
• 3、心电图分析:
• T波—正常、低平或高尖(低平或高尖伴 QT间 期延长或缩短提示电解质紊乱)
• 心电监测注意事项
• 1、正确安放电极位置:
• (1)三电极
•
右锁骨中点下缘或靠右肩
•
左锁骨中点下缘或靠左肩
•
剑突下偏左或左小腹上
• 心电监测注意事项
• 1、正确安放电极位置:
• (2)五电极 右上(RA):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或靠右肩
• 左上(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或靠左肩 • 右下(RL):右锁骨中线与与剑突水平交叉处或右小腹 • 左下(LL):左锁骨中线与剑突水平交叉处或左小腹 • 胸导(C或V):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
缺氧、发热、血压早期下降、失血、疼痛、 药物、运动。
•
引起心率减慢的原因:
•
极度缺氧、心肌缺血、心脏抑制药物中毒、病情危重、 室颤、
停搏、 传导阻滞、高钾血症
• 心电监测临床意义
• 2、心律监测:
• 心跳的规律性,即每次心跳的周期间隔 是否相等。
• 心电监测临床意义
• 3、心电图分析:
•
P波--正常、异常抬高(高尖右房肥大)或异常
• 5、测压手臂不易同时用来测量血氧,会影响血氧数值的 准确。
五、血氧饱和度
• Spo2是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经皮测得的动脉血氧 饱和度值。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是利用氧合血红蛋 白和还原血红蛋白吸收光谱不同设计而成。
• 测量原理
• 方法:用一定波长的红光(660nm)和红外光(940nm) 透过被测组织,在脉搏经过被测组织时,通过测量脉搏波 峰和波谷的吸光度变化来计算出SPO2.
• 1、选择合适的血压计袖带。
• 2、袖带应缠绕在病人肘关节上1-2cm ,有 标志的箭头指 处向肱动脉 动处。松紧程度以能够插入1-2指为宜 过松可 能导致测压偏高:过紧可能会导致测压偏低。
• 3、手臂应和人的心脏保持平齐,血压袖带充气时应嘱咐 病人不要讲话或乱动。
• 无创血压监护注意事项
• 4、测压手臂不应有补液通路或有恶性创伤,否则会造成 血液回流或伤口出血。
心电监测常见故障排除
(2)有心电波形但监护仪不显示心率 • 原因:振幅设置过大或过小不足以触发心率计数。 • 解决方法:据实际情况设置振幅,过高→设0.5倍振幅;
过低→设1.5倍或2倍振幅。
四、血压监测
•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 ★ 血压的形成与心排血量、血容量、周围血管 阻力、血液粘稠度和动脉壁弹性均有关系
• 6、每 1-2天更换电极片安放位置,防止皮肤过敏和破溃。
• 心电监测常见故障排除
• (1)无心电波形,屏幕显示“电极脱落”或 “无信号接 收”或“较大的心电干扰”。
检查方法 :检查电极片是否与人体接触不良→导联 线是否断路→心电模块与主机是否接触良好
解决方法:正确安放电极→保证导联线完整各个接 口连接紧密→保证心电模块安放正确。
• 5、同侧手臂测血压或同侧侧卧压迫:影响微循环。 • 6、指甲涂指甲油:会影响光的透过,导致测量困难。 • 7、静脉注射染色药物:如亚甲蓝。
• 血氧监护时注意事项:
• 1、保证血氧饱和度探头各个连接处连接紧密。
• 2、病人指甲不能过长,不能和染色物、污垢或是灰指甲。
• 3、病人和医护人员不应碰撞及牵拉探头和导线,以防损 坏而影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