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法加强古诗文记忆(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思维导图法加强古诗文记忆

思维导图,也即心智图,是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造的,是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众所周知,人的思维是发散性的,犹如叶脉一般会产生放射性条文,每根条文都牵动着不同的意识,通过具体的阅读,人们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一些奇思妙想。人的思维不断迁移,也会引发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

每个学生的记忆里都有不一样的载体,语文学习尤其离不开记忆。就高中阶段而言,语文学习不单单要把握有限的课内知识,还要积累和掌握各种与语文相关的内容。譬如博大精深的文化常识、灿若明珠的唐诗宋词、通达明智的各朝史册等等,文学的世界是流光溢彩的,而我们的思维也需要走进那一片浩瀚的海洋,方能解其意,明己智。

当一个人站在舞台的中央侃侃而谈时,他绝非只是单纯的背台词,他的记忆里定然有着与舞台相关的很多内容。当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篇幅冗长的文言文时,也须经过课前预习——教师导读——课堂讲解——课后复习——理解记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辅助学生有效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学生只有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记忆文本内容,并能复述文章的基本内涵。但是,记忆毕竟是大多数学生的困惑,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遗忘曲线已经证实了我们的记忆不可能长存。怎样才能让学生把高中三年的所学融会贯通,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思维导图记忆法。

本学期伊始,我向学生提出了思维导图法,居然有学生已经提前接触了这种方法,并且已经应用到了一些科目的学习中,我惊讶之余却发现大多数学生依旧对此比较陌生。于是,在讲解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后,我便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他们心中的“项脊轩”,学生们不乏丰富的想象力和基本的画图功力,他们拿起了各种色彩的笔,根据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开始绘制。有的学生画出了一棵树的形状,并在枝枝叶叶上加以标记;有的学生画出了一片雪花,在雪花的脉络中标出了关键字词;有的学生更是精妙的加以图画点缀,惟妙惟肖地概括了全文内容。之后,学生们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根据自己画出的思维导图复述了课文,整个课堂立刻“活”起来了,学生的心灵获得释放,他们说原来语文

不只是枯燥的文字,学习语文还可以像做游戏一般有趣。如下,是学生在课堂上绘制的《我心中的“项脊轩”》:

当然,我也意识到思维导图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理性的阅读方式与感性的知识体验毕竟很难融为一体,并且我们不能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尝试运用思维导图,这也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文本做出不同的记忆规划。

总之,语文教学应该尝试一些新方法,这样方能呈现出新气象,师生才有新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