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上课用精品(公开课)
最新赤壁赋优秀公开课课件
最新赤壁赋优秀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赤壁赋》,主要详细讲解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包括对赋的文学形式的认识、苏轼的生平简介、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以及文章中关键字、词、句的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赤壁赋》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能够准确翻译并背诵重要句子。
2. 分析并感悟苏轼的文学艺术特色,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赋这种文学形式的理解,以及对苏轼运用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的关键字、词、句的解析,以及文章情感态度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赤壁古战场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课题。
2. 新课导入:介绍苏轼及赤壁赋的背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3. 课文精讲:详细讲解第一、二自然段,对关键字、词、句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翻译并背诵重要句子。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7.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赤壁赋》教学2. 板书内容:① 文章结构:第一、二自然段② 关键字、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③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赤壁赋》第一、二自然段。
(2)分析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具体句子进行说明。
2. 答案:(1)见课后注释。
(2)见课堂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2)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赤壁古战场,增强学生的历史感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结构6.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答案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赤壁赋》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讲解应着重关注文章的文学特色和历史背景。
《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
27
泛舟游赤壁之乐的体现:
1.行为表现: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
2.直抒胸臆: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
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
明确:一“诵”,一“歌”,一“扣”,把作者的悠闲 自得,乐以忘忧之态表露无遗。
讨论:一“诵”一“歌”仅仅展现了作者之乐吗?
-
2
二、导入: 见《高考调研》开卷有益
-
3
三、文学知识
“赋” 以楚辞为源头,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
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文心雕龙》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
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
文,指赋的形貌。赋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容
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
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 生僻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
小赋:抒情咏物
骈赋(魏晋南北朝):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 整。
律赋(唐):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 式对偶 外,还限制用韵,规定平仄配合,音律谐和。
文赋(宋):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
-
5
著名赋文
《闲情赋》陶渊明
13
‖背景介绍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
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 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 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 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 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 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 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赤壁赋》公开课 优秀课件 (精品)PPT
• 朗读第一段,注意用韵情况及骈散句式 本段韵脚为“间”、“天”、“然”、 “仙”。 散句有“举酒属客”、“少焉”,其余皆 为骈句或近似骈句。
注释补充
• 《诗经·陈风·月出》第一章:‚月 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 兮。‛这是一首‚月下怀人‛诗。 皎:皎洁光明。 佼人:美人。 僚:娇美的样子。 舒:缓,指女子举止从容闲雅。 窈纠:形容女子身材苗条,体态轻盈, 行步时柔美多姿的样子。 劳心:忧心。 悄:忧愁的样子。
苏轼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 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 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 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 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 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 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 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 《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东坡其人
苏轼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是中国文 化史上罕见的全才,诗、词、文、赋、书、画、 美学、哲学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第一流的水平。因 而他的散文往往兼有诗情画意,既蕴含美学兴味, 又具有哲理深度。记叙、抒情、议论总是融为一 体,很难截然分开。 苏轼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首先 是游记,而尤以前后《赤壁赋》最为脍炙人口。 《前赤壁赋》体现了早期汉赋中常用的主客对话 的方式,以眼前的景物对比,写出了两种不同的 人生观,合乎赋的讽喻之旨,也表现了作者的个 性特色。
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亦称赤鼻矶。位于黄冈市城西 门外。断岩临江,突出下垂,色呈赭赤,形如 悬鼻,故而得名。宋代诗人苏轼贬居黄州时, 常游此地,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生动地描绘了 赤壁的壮丽景色。实际上三国时周瑜击败曹操 大军的赤壁是在湖北省蒲圻qí县西北、长江南 岸。‚(东)坡非不知自有赤壁,故言‘人道 是’者,以明俗记尔‛(《萍洲可谈》)。为 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赤壁相别,清朝康 熙年间重修时定名为‚东坡赤壁‛。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精品教案精选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汉语》教材第四单元“宋词”章节,详细内容为《赤壁赋》。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东晋末年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壮丽场面,展现了作者对英雄豪杰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赤壁赋》的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难点句子。
3. 通过学习《赤壁赋》,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与翻译,如“旌”、“檄”等。
教学重点:分析《赤壁赋》的文学特点,如对仗工整、辞藻华丽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引出《赤壁赋》的学习。
2. 朗读:让学生齐读《赤壁赋》,感受其语言美。
3. 讲解: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如对仗、辞藻等,并对生僻字词进行解释。
4. 例题讲解:选取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翻译,解释翻译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中的其他句子,并进行点评。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2. 主要内容:作者:苏轼背景:赤壁之战文学特点:对仗工整、辞藻华丽重点字词:旌、檄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简述《赤壁赋》的文学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答案:(1)……(2)《赤壁赋》的文学特点为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被誉为“千古绝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赤壁赋》的文学特点掌握程度较好,但部分学生对生僻字词的翻译仍存在困难,今后需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有关赤壁之战的作品,如《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章节,加深对赤壁之战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与翻译。
赤壁赋全省一等奖公开课精品课件
赤壁赋全省一等奖公开课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赤壁赋》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本节课主要围绕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字词解释、句式分析、文章主题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赤壁赋》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领悟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句式的理解和分析,艺术特色的领悟。
教学重点:字词解释,文章主题的把握,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赤壁古战场的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苏轼,讲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3.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4. 字词解释:讲解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5. 句式分析:分析文章中的特殊句式,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6. 主题探究: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句,把握文章主题。
7. 艺术特色:分析文章的艺术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8.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典型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9.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2. 主要内容:作者:苏轼背景介绍:赤壁之战字词解释:略句式分析:略主题:怀古咏史,抒发感慨艺术特色:借景抒情,对比映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下列词语:赋、对仗、排比、夸张、比喻。
分析文章中的对比映衬手法。
体会作者的情感,用自己的话表述。
2. 答案:解释词语:略分析对比映衬:文章通过对比赤壁战场的今昔景象,映衬出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体会情感:作者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历史沧桑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苏轼《赤壁赋》公开课精品教案课件
壬戌年秋天,七月中旬,我同客人乘船游于 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举杯 叮嘱客人,让他们先朗诵“明月”诗,后吟唱窈窕 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星和牛星 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汽横越江面,波光与星空 连成一片。纵使一叶扁舟,也要越过那茫茫江面。 多么辽阔,像凌空飞去,不知将停在何处;多么 飘逸呀,宛若离开人世,飞登仙境。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面对眼前的山水和明月,苏轼心里有 一丝慰藉,有一点感悟。那么,苏轼的心 情有着怎样的变化呢?现在,请同学们找 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乐甚 ——愀然——悲——喜而笑
乐————悲———— 乐
赏“乐”之景
请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之处:
壬戌年秋天,七月中旬,我人,让他们先朗诵“明月”诗,后吟唱窈窕 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星和牛星 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汽横越江面,波光与星空 连成一片。纵使驾一叶扁舟也要越过那茫茫江面。 多么辽阔,像凌空飞去,不知将停在何处;多么 飘逸呀,宛若离开人世,飞登仙境。
香草美人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赤壁赋(公开课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
赤壁赋(公开课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赤壁赋研究目标:1.研究文言知识。
2.体会感情,领悟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先看一组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沧海一粟、遗世独立、不绝如缕、正襟危坐、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水光接天。
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如此多的成语竟然出自同一篇文章——《赤壁赋》,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生命力之旺盛。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篇文章。
二、诵读:1.让我们在朗朗书声中走进文本,要求标画出体现感情变化的字眼,同时标画出和你产生共鸣或者电到你的句子。
2.学生交流自己标的句子,读给同位听,之后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老师作出点评,同时告诉大家诵读的几个层次:读准字音——学会断句(语法结构、句首句末语气词)——控制语速——融入感情。
3.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背诵第二段。
前三个层次只是技术层面的,最后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需要心灵的参与,让我们更加接近苏轼,走进心灵。
三、感情概况:刚才大家已经把有关情感的字眼标画了,是哪几个词语呢?乐——悲——喜(考验大家的筛选能力)。
这里有赋的写法:往往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内心的一种斗争,或者为了便于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感。
那么为何而乐,为何而悲,又为何而喜呢?四、赏析“乐”:1.为何而乐?赏到了美景如何表达自己的乐?喝酒、吟诵、唱歌。
2.大家选取一句表现“乐”的句子先解释,之后赏析给同位听。
沟通交流,达到悟读。
3.文言知识:纵……凌……:替代法翻译。
4.指导赏析的角度:翻译、内容、字词的表现力(语言)、情感、联想(诗词、东坡其人、自己经历体会)。
老师示范赏析: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写出了喝酒唱歌的场面,一个“甚”字写出了自己快乐的程度,而扣舷的动作则表现了沉醉其中的心情。
这让我忽然就想到了《笑傲江湖》里面的一个场景,一群人围坐篝火旁齐唱“沧海一声笑”。
当时看了非常感动,沧海?为何还笑?那种经历江湖一切险恶之后笑看苍生的心态体现了出来。
内容完整赤壁赋优秀公开课课件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注意语言清晰、准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汇。
2.语调抑扬顿挫,突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关注。
3.适当运用停顿,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二、时间分配
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阅读全文:10分钟,让学生熟悉文本。
3.词汇解析、句式分析、修辞手法探讨:25分钟,详细讲解重点、难点。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段落,涵盖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2.难度适中,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3.有一定的开放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2)答案:
教师在提供答案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答案的准确性,确保翻译符合原文的意思。
2.答案的规范性,使用标准的现代汉语表达。
3.答案的指导性,指出学生翻译中的错误,提供修改建议。
2.课堂提问环节,未能关注到所有学生的参与度。
3.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反馈关注不够,未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改进措施
1.调整时间分配,保证每个环节的充分开展。
2.关注全体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
3.加强课堂互动,及时了解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4.注重课后反思,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句式分析、修辞手法探讨。
重点:全文阅读、词汇解析、主旨提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PPT、黑板、粉笔。
2.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赤壁古战场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阅读全文:学生齐读《赤壁赋》,感受古文的韵味。
3.词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文中生僻词汇,理解句意。
统编版新教材《赤壁赋》公开课精品课件1
统编版新教材《赤壁赋》公开课精品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统编版新教材《赤壁赋》作为教学内容。
该文选自教材第二单元“文言文阅读”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苏轼生平简介、赤壁之战历史背景、赋文学特点以及文本深入解读。
《赤壁赋》以其精妙文言、深厚文化底蕴、独特艺术魅力,展现我国古典文学瑰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赤壁赋》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及赋文学特点;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引导学生领悟文本中审美情趣和哲理思想,提升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本深入解读,理解苏轼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技巧掌握,文本分析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赤壁赋》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赤壁古战场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作者生平简介:介绍苏轼生平事迹,为学生理解文本奠定基础;3. 文本阅读:带领学生通读全文,讲解赋文学特点;4. 例题讲解:选取文中典型句子,分析文言文阅读技巧,如词义、句式等;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文本分析:深入解读《赤壁赋》,分析苏轼思想感情;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2. 内容:作者:苏轼背景:赤壁之战文学特点:赋重点句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文中重点句子;(2)分析《赤壁赋》文学特点;(3)谈谈你对苏轼思想感情理解。
2. 答案:(1)重点句子翻译见附件;(2)文学特点:赋为文体,骈散结合,文辞华美;(3)苏轼思想感情:抒发对历史兴衰、人生哲理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赤壁赋》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及赋文学特点。
课后,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有关苏轼作品,深入解其人其文,拓展知识面。
2024年赤壁赋公开课课件
2024年赤壁赋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赤壁赋》全文解读,重点分析苏轼的写作背景、文章结构、修辞手法、思想内涵等方面。
具体章节为:《赤壁赋》第一至第四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赋中所表达的情感。
2. 分析《赤壁赋》的篇章结构,掌握赋的写作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赤壁赋》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赋的写作特点,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赤壁古战场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同时注意字音、词义等方面的掌握。
3. 课文分析:a. 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赋中所表达的情感。
c. 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并举例分析。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赤壁赋》的典型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一道关于修辞手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2. 内容:a. 作者:苏轼b. 篇章结构:起、承、转、合c. 修辞手法:对偶、排比、设问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赤壁古战场的短文。
2. 答案示例:赤壁,一处历史悠久的古战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赤壁赋》的内容和修辞手法。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赤壁赋》高中语文公开课ppt(教学课件)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 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方:当 舳舻:指战船 酾酒:斟酒 横槊:横持着长矛
当他攻破荆州,夺得江陵,顺流东下的时候战舰千 里相接,旌旗遮天蔽日,面对大江酌酒豪饮,横握长 矛吟诗时,那本是一代了不起的英雄啊!可是如今在 什么地方呢?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七日,我与客人泛舟在赤 壁下的江面游览。这时清风徐来,江上风平浪静。举 起酒杯一边向客人敬酒,一边朗诵《明月》的诗篇, 吟起“窈窕”的篇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 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 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白
纵露
凌 万
一横 苇江
倾 之
之水 所光
茫 如接
然天
1、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此时作 者心情如何?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 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 一般。
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 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一、良辰:七月既望
二、美景:
乐在 何处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 知识,提高理解文言文文本能力。 2、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 观的精神。
3、把握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 作特色,感受语言运用的妙处。
4、体会本文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 系。
苏
• 苏轼,字子瞻,
轼
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
东坡”。北宋著
朗读课文
三、文本研习
(一)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6课《赤壁赋》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6课《赤壁赋》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 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 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 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 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的知识。
2、把握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 清行文思路。
3、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理解作者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4、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人生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过一位古人:“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大文豪, 大书法家, 创新的画家, 造酒试验家, 一个工程师, 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 一个瑜珈修行者, 佛教徒, 巨儒教育家, 一个皇帝的秘书, 酒仙, 厚道的法官, 一位专唱反调的人, 一个月夜徘徊者, 一个诗人, 一个小丑8222;8222;”——《苏东坡传序》(投影展示)这里描述的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是苏轼, 一个曾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人。
然而, 恰恰是黄州成就了他, 使他在文学上“成熟”了。
在这里, 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名篇光耀千古。
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文“三苏”“八大家”“欧苏”, 诗“苏黄”, 词“苏辛”, 书“宋四家”“乌台诗案”后, 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
这对苏轼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可对中国文艺来说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因为这段时间苏轼的创作达到了巅峰。
《念奴娇赤壁怀古》, 前后《赤壁赋》。
三、回顾“赋”的文体知识。
(随机请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苏轼是——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 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 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 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
你认为当时真有 这样一场主客问 答吗?他们所表 现的人生态度有 什么不同?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 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学习目标
• 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文学常识。 • 反复诵读,提高诵读能力,体 会作者情感变化。 • 感悟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诵读感悟
对照注音,结合注释,自由阅读 ,把握文章大意。
10、酾酒( shī ) rénxū) 2、桂棹( zhà ) 11、横槊( shuò ) o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 ) qiá ) o 4、幽壑( hè ) 13、扁舟(piān ) lí ) o 5、嫠妇( 14、匏尊( pá ) 6、愀然( qiǎo) 15、蜉蝣(fú u yó ) 1、壬戌(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 自己的人生感悟。本段的感情变为 喜悦。
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 出来?
(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 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 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有时永恒的。 (2)物个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 越之心。 (3)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 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
白 纵露 一横 苇江 之水 所光 如接 天
1、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此时作 者心情如何?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 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 一般。 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 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
一、良辰:七月既望
二、美景:
乐在 何处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 壁 赋
苏 轼
• 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后,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
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 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 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 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 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 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 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 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2)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 主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 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 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 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 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如 泣舞怨 孤幽如 舟壑慕 之之, 嫠潜如 妇蛟泣 如 诉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洵、苏辙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三苏
唐宋八大家 (文) 苏辛(词) 苏黄米蔡 (书法)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辛弃疾 黄庭坚 米芾( fú ) 蔡襄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 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 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 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 ,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 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 ,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 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 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 ——余秋雨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 都感到短暂悲哀。
1.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4. 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 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第四段
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听任天命,随遇而安
达穷 则则 兼独 济善 天其 下身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 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第五段
2.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 头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 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 畅饮,兴尽酣睡。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 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怀 ?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 、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 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 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 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 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 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 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 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 家思想。
liá ) o lú 8、舳舻千里( zhú )
7、山川相缪(
9、旌旗(
16、无尽藏(zà ) ng
17、狼籍( 18、枕藉(
jīng )
jí ) ) jiè
三、文本研习
(一)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
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乐甚——愀然——喜而笑
凌 万 倾 之 茫 然
人生几度风雨
屈原…… 陶渊明…… 李白……
他
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运多舛,
生活坎坷。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 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 李定、舒亶(dǎn,忠厚老实)、何正臣等 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 所作诗句,以谤讪(bàng shàn)新政的 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 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 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 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 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 诗案”。
水
变
逝者如斯
月
盈虚如彼
人
生老病死
不变
未尝往也卒莫消长来自代代相承3.讨论: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 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 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适应现实, 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 怀抱中。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 致斗志的消减。 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 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 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
而 自 身 渺 小
天 地 阔 远
长 而 江 人 无 生 穷 短
暂
情 怀 阐 发
对比: 古今人物——曹操,吾与子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 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 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比喻: 人生短暂,感触生悲 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 生) 羡(长江)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现实:不可乎骤得
2.(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 悲从何来?
(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 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 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 的哀愁。 (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 声 。
香草美人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明确: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 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 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 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第三段
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什么? 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 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
为何而悲?
何英 况雄 吾业 辈绩 渔今 樵安 者在
2、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 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 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 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 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 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