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经前期综合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经前期综合征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经前期综合征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经前期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1-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

经前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反复在黄体期周期性出现以躯体、精神和行为改变等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中医称为“月经前后诸证”,包括“经行情志异常”、“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浮肿”、“经行发热”、“经行泄泻”、“经行口糜”等病证。

3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4-5]

该病特点是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常因家庭不和,或工作紧张而诱发,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多见于25-45岁妇女。

3.1.2症状(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6]

多于经前1~2周出现,经前几天加重,月经来潮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常见症状有紧张、焦虑、激动、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下降、工作效率低:社交障碍;失眠、嗜睡、眩晕、眼花;厌食、恶心、腹泻;心悸、盗汗、性欲改变;肢体肿胀、乳房胀痛、头痛等。所出现症状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出现,至少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症状的轻重有明显的个体性。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

3.1.3体征

一般全身及局部无明显体征,部分患者可有肢体肿胀或体重增加。

3.1.4辅助检查

3.1.

4.1BBT测定

大多为双相,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或不规则,或上升时程短,与黄体功能不足有关。

3.1.

4.2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7]

黄体期血清P水平低下或正常,E2浓度偏高。E2/P比值增高,可有PRL水平升高。

3.1.

4.3其他检查

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血浆蛋白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

3.2鉴别诊断

3.2.1精神病(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8]

精神病发病与月经周期无关。经前期综合征发病多随月经周期规律

性反复出现,月经过后诸症减轻或自然消失。

3.2.2乳房肿瘤(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9-10]

乳房疾病如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癌等,虽可出现乳房或胀或痛,但均有乳房肿块存在,一般不呈周期性发作,肿块在经后也不消退,肿块组织经活检可明确诊断。经行乳房胀痛每随月经周期而发,经后消失,检查多无器质性改变。乳房B型超声或红外线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3.2.3血管性头痛(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11]

血管性头痛又称偏头痛,多由于发作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以女性多见。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头痛的发生时间与血压波动及血管痉挛的程度有关,一般间隔数周复发,呈周期性发作,但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而经前期综合征有月经周期规律性反复出现特点,月经过后诸症减轻或消失。

3.2.4水肿(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6]

心、肝、肾疾病引起的水肿或营养缺乏性水肿常伴有内科疾病症状。血常规、尿常规、心肝肾功能检查或B型超声检查可鉴别。

4辨证

4.1辨证要点

症状多样,病情复杂,可根据临床表现,参考月经的量、色、质,结合脏腑辨证和气血辨证规律进行辨证施治,立法处方用药。

4.2证候(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12]

4.2.1肝郁气滞证

经前乳房、乳头胀痛,小腹胀满连及胸胁,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善叹息,或头晕失眠,或头痛剧烈;月经可伴先后无定或延后,经来不畅,色暗红;舌质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滑。

4.2.2肝肾阴虚证

经行或经后乳房作胀,乳房按之柔软无块,五心烦热,两目干涩,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或口舌糜烂,或潮热,盗汗;月经量少,色红;舌质红,少苔,脉细。

4.2.3脾肾阳虚证

每遇经前出现面浮肢肿,脘腹胀满,腰酸腿软,纳少便溏或经前泄泻,或经行前后头晕沉重,体倦嗜睡,胸闷泛恶;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舌质淡红,舌苔白滑,脉濡细或沉缓。

4.2.4心肝火旺证

经前或经期狂躁易怒,头痛头晕,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小便黄,大便干;经行不畅;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滑数。

4.2.5心脾两虚证

经前或经期心悸失眠,神疲乏力,多思善虑,面色萎黄,纳差懒言,或头晕头痛,或泄泻,自汗或盗汗;月经量少或多,色淡质稀;舌质淡红,舌苔白,脉细弱。

4.2.6气滞血瘀证

经前或经期头痛剧烈,或经行发热,腹痛,肢体肿胀不适;月经量少或行而不畅,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尖、边有瘀点,脉弦涩。

4.2.7痰火上扰证

经行烦躁不安,情绪不宁,甚或狂躁不安,心胸泛恶,痰多不寐,面红目赤,大便干结;月经量少或量多,色深红,质黏稠,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舌质红,舌苔黄厚或腻,脉弦滑而数。

5治疗(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13-14]

5.1治疗原则

根据每一病证的所属进行辨证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分别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为法,考虑月经周期发生的阶段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5.2分证论治

5.2.1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主方:逍遥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薄荷、炙甘草、煨姜。5.2.2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肾养肝,育阴调经。

主方:一贯煎(《柳州医话》)。

北沙参、麦冬、当归、地黄、川楝子、枸杞子。

5.2.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肾健脾,化湿调经。

主方:右归丸(《景岳全书》)合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鹿角胶、

附子、当归、肉桂;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5.2.4心脾两虚证

治法:养心益脾,补血调经。

主方:归脾汤(《济生方》)。

人参、黄芪、当归、白术、茯苓、龙眼肉、远志、酸枣仁、

木香、甘草。

5.2.5心肝火旺证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主方: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牡丹皮、栀子、柴胡、当归、茯苓、白芍、白术、炙甘草。

5.2.6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调经。

主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红花、当归、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