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常见病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最新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最新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第二章出血性休克第三章过敏性休克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第八章AMI溶栓治疗常规第九章心律失常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第十一章脑出血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第二十一章急腹症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第二十五章脑复苏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五、清创缝合术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现场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治指南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治指南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治指南引言:急诊科是医院中最关键的科室之一,承担着处理各种急性疾病的任务。

为了提高急诊治疗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将总结和介绍急诊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指南,并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一、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心梗、脑卒中等。

针对这些疾病的急救和治疗,以下是一些建议:1. 短时间内发生心绞痛、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安排心电图检查,以便及早判断是否为心梗。

2. 对于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应尽快进行脑部CT或MRI扫描,以确定脑血管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3. 心肺复苏是心脑血管疾病急救的关键步骤之一,医务人员应熟悉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二、外伤和骨科疾病外伤和骨科疾病是急诊科的另一重要领域。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对于严重外伤引起的大出血,应迅速进行止血处理,包括正确使用止血带、冰敷、压迫等方法。

2. 对于骨折患者,应进行X线检查以确诊,必要时行骨科手术。

3. 严重脑外伤患者应立即进行CT或MRI扫描,以便早期发现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

三、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常常导致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心力衰竭引起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应及时使用抗心力衰竭药物,如利尿剂、洋地黄等。

2.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做好气道管理,可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氧气治疗等。

3.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可使用雾化吸入药物、肾上腺素、氨茶碱等治疗。

四、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急性胃炎、胆囊炎等。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急性胃炎患者应卧床休息,禁食或流质饮食,并予以胃黏膜保护剂治疗。

2. 胆囊炎患者需要行胆囊超声检查以确诊,必要时考虑胆囊切除手术。

3. 消化性溃疡病患者应禁食刺激性食物,并给予抑酸药物治疗。

五、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尿路感染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对于疑似肺炎的患者,应进行胸部X线检查和血常规检查,必要时行痰培养以确定病原体。

2. 对于尿路感染患者,除了口服抗生素外,还应提供充足的饮水,并适当排尿。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科临床诊疗指南目录1、人工气道及管理、氧疗2、控制出血及休克处理3、发热4、头痛5、胸痛6、腹痛7、呼吸困难8、昏迷9、基础生命支持10、高级生命支持11、脑复苏12、呼吸衰竭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14、急性心力衰竭15、急性胰腺炎16、上消化道出血17、急性肾衰竭18、过敏性紫癜19、脑梗死20、脑出血2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2、急性蜂窝组炎23、低钾血症24、代谢性酸中毒25、急性有机磷中毒26、百草枯中毒27、急性酒精中毒28、急性毒菇中毒29、急性镇静催眠药物中毒30、毒蛇咬伤3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32、淹溺33、过敏性休克人工气道及管理、氧疗【概述】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鼻或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用以辅助通气及治疗肺部疾病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间建立的有效连接。

此环节开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心肺复苏、脑血管意外、严重中毒、多发伤等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人工气道的种类:简易人工气道:口咽、鼻咽通气管,气管内插管(经口、经鼻),气管切开置管。

人工气道是重要的抢救治疗措施,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科学的管理是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保障和救治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氧疗是指将氧气以多种形式作用于患者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提高血氧饱和度和动脉氧分压,改善损伤组织的供血、供氧,恢复组织有氧代谢的功能并加速创面愈合的目的。

氧疗是使用氧气来纠正缺氧的一种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1,临床上需要建立紧急人工气道的常见危重病症包括深昏迷、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心搏骤停、严重气道痉挛、气道异物梗阻、镇静剂或麻醉剂作用、颅脑及颈部外伤、误吸或有误吸危险、意外拔管、大量难以控制的上呼吸道出血、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等。

建立人工气道无绝对禁忌证,关键在于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2.缺氧的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气促、发绀。

【诊断要点】1,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1)预防和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__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__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__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第二章出血性休克第三章过敏性休克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第八章AMI溶栓治疗常规第九章心律失常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第十一章脑出血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第二十一章急腹症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第二十五章脑复苏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五、清创缝合术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现场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急诊抢救预案 第5章 常见病诊疗规范

急诊抢救预案 第5章 常见病诊疗规范

第五章常见病诊疗规范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病毒或细菌引起的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

二、临床表现由于疾病发生的部位及病因不同,临床上可表现为不同的类型。

1.普通感冒发病时常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分泌物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轻度咳嗽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

2.病毒性咽炎和喉炎临床表现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咽部疼痛。

当有细菌感染时,常合并有扁桃体炎,咳嗽较浅且轻。

可有发热、乏力及周身不适。

体检见咽部充血和水肿。

3.疱疹性咽峡炎多于夏季发作,多见儿童发病,偶见于成人。

临床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1周。

特征性的是,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4.咽结膜热儿童多见,夏季易流行。

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和颈淋巴结肿大。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起病急,咽痛明显,发热、畏寒,体温可达39℃以上。

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三、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有核左移现象。

2.病毒、病毒抗体和细菌培养临床常用的是咽拭子培养。

四、并发症可并发急性鼻旁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

部分病人可继发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这是上呼吸道感染最严重的并发症。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外周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1)过敏性鼻炎。

(2)流行性感冒。

(3)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急性传染病前驱期。

(4 )白喉。

六、治疗原则目前对呼吸道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物,对细菌感染可选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急诊常见病规范

急诊常见病规范

沙雅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第一章第一节心脏骤停【病史采集】1. 心脏骤停是一种临终前状态,必须强调争分夺秒简要询问有无双眼上翻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等心脏骤停的先兆症状;2. 有无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触电、溺水、麻醉及手术等病史。

【检查】1. 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2. 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治疗原则】1. 院前急救(第一期复苏)(1)畅通气道:输氧。

(2)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3)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

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 院内急救措施(第二期复苏)(1)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压。

(2)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静注,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kg静滴;阿拉明每分钟静滴0.4mg;5%碳酸氢钠100ml静滴。

(3)心电图监测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电技术两方面:1)电击除颤:心室纤颤可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所需能量为200~360焦耳。

2)药物治疗: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硫胺、溴苄胺等;若由于洋地黄中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苯妥英钠静注。

3)对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静注治疗。

3.重症监护室处理(第三期复苏)心搏恢复后可进入ICU病房进行如下处理:(1)维持有效的循环: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处理心律失常;防治急性左心衰竭等等。

(2)维持有效呼吸:关键问题是要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也可用呼吸兴奋剂,自主呼吸恢复前,要连续使用人工呼吸机。

若气管插管已用2~3天仍不能拔除,应考虑气管切开。

急诊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

急诊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一、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又称出血性卒中,是指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

多为脑底穿动脉上微型动脉瘤破裂引起。

常见出血部位为基底核(占60%,多系豆纹动脉破裂出血)、其余依次为脑叶的皮层下白质内、丘脑、桥脑、小脑半球等。

高血压和脑动脉粥样硬化为本病发病的病理基础。

【临床表现】1.基底节出血: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同时有失语及意识障碍,甚至脑疝。

2.丘脑出血:偏听,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双眼凝视麻痹,精神症状等,侵犯下丘脑部时可引起高热、昏迷、消化道出血、高血糖等。

3.小脑出血:好发于小脑齿状核,突然后枕部头痛、眩晕、呕吐、肢体或躯干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强迫头位【诊断】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的中老年患者常见。

多在情绪激动,过量、剧烈体力活动时突然发病。

二、发病时迅速出现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脑局灶症状依出血部位而异,以基底节内囊部位出血所致的三偏征常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主侧半球出血时有失语。

三、脑脊液多呈血性。

可查到各型巨噬细胞,压力和蛋白含量多有增高。

四、CT,MRI,脑血管造影可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

五、脑出血后意识状态分级I级:清醒或嗜睡,伴不同程度偏瘫及/或失语。

II级:嗜睡或朦胧,伴不同程度偏瘫及/或失语。

III级:浅昏迷,偏瘫,瞳孔等大。

IV级:昏迷,偏瘫,瞳孔等大或不等。

Ⅴ级:深昏迷,去脑强直或四肢软瘫,单或双侧瞳孔散大。

【治疗】一、根据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情分级和血肿的部位,大小,年龄和全身情况选择手术。

三、血肿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分为壳核出血,混合型出血(内外囊扩展到内囊丘脑),丘脑出血,桥脑出血,脑室出血和小脑出血。

I-III级病人经内科治疗无效或好转后又恶化,出现颅内压增高者:经CT扫描确诊为壳核出血,脑叶出血,血肿量>30mI;小脑出血,血肿量>10m1均应及早手术。

脑室出血宜行脑室持续引流术。

Ⅴ级病情的病人或脑干出血急性期不适于手术治疗。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__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__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1】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第二章出血性休克第三章过敏性休克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第八章AMI溶栓治疗常规第九章心律失常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第十一章脑出血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第二十一章急腹症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第二十五章脑复苏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五、清创缝合术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 :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现场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__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__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第二章出血性休克第三章过敏性休克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第八章AMI溶栓治疗常规第九章心律失常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第十一章脑出血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第二十一章急腹症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第二十五章脑复苏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五、清创缝合术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一) 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2. 生命体征:(1) 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 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现场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引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引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感染性休克第二章出血性休克第三章过敏性休克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第八章AMI溶栓治疗常规第九章心律失常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第十一章脑出血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第二十一章急腹症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第二十五章脑复苏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五、清创缝合术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感染性休克【诊断】1、病史:患者有局部化脓性感染灶或胆管、泌尿道、肠道等感染史。

2、临床表现特点:①、症状:急性起病,以恶寒或寒战、高热起病、伴急性病容、消化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等,年老体弱者体温可不高。

②、体征:呼吸急促、脉搏细弱、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

3、实验室检查特点:外周血白细胞增多,伴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且核左移,中毒颗粒出现。

血、痰、尿、粪、脑脊液、化脓性病灶等检出病原菌。

4、诊断要点:①、临床上有明确的感染灶。

②、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6曲5)的存在。

③、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原基础血压下降的幅度超过40mmHg至少1小时,或血压需依赖输液或药物维持。

④、有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如少尿(<30!^4)超过1小时,或有急性神志障碍。

⑤、血培养常发现有致病性微生物生长。

【治疗】1、一般治疗:①、体位:头胸部与下肢均抬高30°,或半坐卧位于平卧位相交替,而将下肢抬高至30°。

②、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不应作远距离搬运。

2、补充血容量:如患者无心功能不全,首批输入100001,于1小时内输完最理想,可两路静注,一路快速输入右旋糖酐500ml,另一路输入平衡盐液500ml,继后输注5%碳酸氢钠250—300ml,测试尿液PH,如PH<6示有代谢性酸中毒存在。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感染性休克第二章出血性休克第三章过敏性休克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第八章 AMI溶栓治疗常规第九章心律失常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第十一章脑出血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第二十一章急腹症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第二十五章脑复苏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五、清创缝合术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感染性休克【诊断】1、病史:患者有局部化脓性感染灶或胆管、泌尿道、肠道等感染史。

2、临床表现特点:①、症状:急性起病,以恶寒或寒战、高热起病、伴急性病容、消化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等,年老体弱者体温可不高。

②、体征:呼吸急促、脉搏细弱、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

3、实验室检查特点:外周血白细胞增多,伴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且核左移,中毒颗粒出现。

血、痰、尿、粪、脑脊液、化脓性病灶等检出病原菌。

4、诊断要点:①、临床上有明确的感染灶。

②、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存在。

③、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原基础血压下降的幅度超过40mmHg至少1小时,或血压需依赖输液或药物维持。

④、有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如少尿(<30ml/h)超过1小时,或有急性神志障碍。

⑤、血培养常发现有致病性微生物生长。

【治疗】1、一般治疗:①、体位:头胸部与下肢均抬高30°,或半坐卧位于平卧位相交替,而将下肢抬高至30°。

②、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不应作远距离搬运。

2、补充血容量:如患者无心功能不全,首批输入1000ml,于1小时内输完最理想,可两路静注,一路快速输入右旋糖酐500ml,另一路输入平衡盐液500ml,继后输注5%碳酸氢钠250~300ml,测试尿液PH,如PH<6示有代谢性酸中毒存在。

急诊常见病诊疗指南

急诊常见病诊疗指南

急救诊疗规范莒南县人民医院急诊科2014年8月目录第一节心脏骤停 0第二节心律失常 (7)第三节急性心肌梗塞 (13)第四节急性左心衰竭 (14)第五节高血压急症 (16)第六节休克 (17)第七节呼吸衰竭 (21)第八节上消化道出血 (24)第九节急性肾功能衰竭 (27)第十节糖尿病昏迷 (30)第十一节脑血管意外 (34)第十二节癫痫持续状态 (38)第十三节急性中毒 (39)第十四节电击伤 (46)第十五节溺水 (47)第十六节脑损伤 (48)第十七节胸部损伤 (54)第十八节腹腔内脏器损伤 (60)第十九节泌尿系损伤 (66)第二十节烧(烫)伤 (73)第一节心脏骤停一、心脏骤停的定义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1、心室颤动: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段与T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

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五环生存链心肺复苏: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循环、人工呼吸、电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它包括三个环节: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急诊常见病诊疗指南

急诊常见病诊疗指南

急救诊疗规范莒南县人民医院急诊科2014年8月目录第一节心脏骤停 0第二节心律失常 (7)第三节急性心肌梗塞 (14)第四节急性左心衰竭 (16)第五节高血压急症 (17)第六节休克 (19)第七节呼吸衰竭 (23)第八节上消化道出血 (26)第九节急性肾功能衰竭 (30)第十节糖尿病昏迷 (32)第十一节脑血管意外 (37)第十二节癫痫持续状态 (41)第十三节急性中毒 (42)第十四节电击伤 (49)第十五节溺水 (51)第十六节脑损伤 (52)第十七节胸部损伤 (59)第十八节腹腔内脏器损伤 (66)第十九节泌尿系损伤 (72)第二十节烧(烫)伤 (79)第一节心脏骤停一、心脏骤停的定义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1、心室颤动: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段与T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

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五环生存链心肺复苏: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循环、人工呼吸、电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它包括三个环节: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诊疗规莒南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2014年8月
目录
第一节心脏骤停 (1)
第二节心律失常 (10)
第三节急性心肌梗塞 (18)
第四节急性左心衰竭 (20)
第五节高血压急症 (22)
第六节休克 (24)
第七节呼吸衰竭 (29)
第八节上消化道出血 (33)
第九节急性肾功能衰竭 (37)
第十节糖尿病昏迷 (40)
第十一节脑血管意外 (46)
第十二节癫痫持续状态 (51)
第十三节急性中毒 (52)
第十四节电击伤 (61)
第十五节溺水 (62)
第十六节脑损伤 (64)
第十七节胸部损伤 (72)
第十八节腹腔脏器损伤 (81)
第十九节泌尿系损伤 (88)
第二十节烧(烫)伤 (96)
第一节心脏骤停
一、心脏骤停的定义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
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
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
1、心室颤动: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段与T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
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

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
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
心肺复的五环生存链
心肺复: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循环、人工呼吸、电
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它包括三个环节: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将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一、早期识别与呼叫
二、早期心肺复
三、早期除颤/复律
四、早期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五、新增环节——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一、早期识别与呼叫
二、早期心肺复
2010年新指南心肺复操作顺序发生了变化:由A-B-C改为C-A-B,即:(一)C(compression)胸外按压
(二)A(airway)开放气道
(三)B(breathing)人工呼吸
(一)胸外按压
只要判断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1、体位:患者仰卧位于硬质平面上。

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

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3、按压方法:按压时上半身前倾,双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一只手的掌跟放在患者胸骨中下部,然后两手重叠,手指离开胸壁,双臂绷直,以髋关节为轴,借助上半身的重力垂直向下按压。

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并应随时注意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