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发展论文模板
生态农业论文范例(2018年优秀范文6篇)
生态农业论文范例(2018年优秀范文6篇)现代生态农业是依据生态学、经济学的原理,采用了当代科学技术成果和当代管理的手段,结合传统型农业的实践经验建立起来的,并能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建设是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平稳的发展、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农民生活水平质量得到显着提高的必经之路。
希望以下6篇态农业论文对你有所帮助。
范文第一篇题目: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支持研究摘要:从财政政策视角出发,通过各种财政方式增加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与支持力度,逐步改善我国农业生产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环境发展,不但可以推动"三农";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更好更快地促进新农村建设。
本文拟从财政政策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财政政策问题,探讨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支持路径,旨在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财政政策;惠农政策生态农业主要是依据生态发展规律与生态学原理,通过现代化管理方式、科技成果以及农业发展经验等构建起来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存的特征。
然而,影响生态农业建设的因素也很多,财政政策支持就是其中尤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针对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呈上升状态,但依然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与瓶颈问题。
由于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不完善,致使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困境,如财政观念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农业自身问题等。
因此,为加快推动生态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进而充分发挥国家的财政宏观调控职能。
一、财政政策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必要性(一)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要求。
根据商务部实际调查结果,我国近90%的农畜产品出口企业都不同程度受到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损失额度达到每年90亿美元。
当前国际市场通行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发起的保护农产品贸易的一种合法手段,目的是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建议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建议论文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建议论文1发展生态农业优势分析由于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三农”工作,农业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快速发展。
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基础条件。
1.1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菏泽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8.33万hm2,其中粮食作物63.47万hm2,瓜菜等高效经济作物64.86万hm2,粮经作物面积比例达到49.5:50.5。
饲草作物突破1.33万hm2,三元种植结构初步形成。
菏泽市有林地发展到19万hm2,农田林网72.13万hm2,林木覆盖率达到33.2%,居全省第一位;大牲畜存栏量82万头,羊存栏800万只,猪存栏267.5万头,禽存栏3244万只;“上粮下渔”、植藕面积分别达到2万hm2和2.13万hm2。
1.2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菏泽市优质小麦达到32.67万hm2,占小麦面积的88%;优质抗虫棉面积达到100%;优质花生面积达到90%以上;优质瓜菜面积进一步扩大,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1.3农产品质量逐步提高菏泽市建立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和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发展迅速,无公害农产品达到54个、生产基地发展到6万hm2以上。
1.4区域布局更趋合理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原则、菏泽市形成了集中连片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优质小麦专业生产乡镇达到83个,优质棉花25个、花生23个、西瓜18个、蔬菜62个、食用菌8个、蚕桑10个、中药材6个、花卉5个、杞条3个。
菏泽市10大类农作物生产基地面积达到53.33万hm2以上。
1.5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菏泽市复种指数达到186%,基地农作物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农作物反季节、保护地栽培面积超过30万hm2。
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逐步被广大农民接受,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1.6农业品牌数量明显增多有4个县区、10个单位的14种蔬菜产品获准进入北京五大农贸市场。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论文一、背景介绍农业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地的农业生态环境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对于人类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1. 农业生态环境的问题随着现代农业、化肥、农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威胁。
目前,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现象严重;•农田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问题已经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地利用方式单一,耕地面积减少,土地沙化加剧;•农田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日益严重;•农业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
这些问题已经给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1. 加强土地保护与恢复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和恢复土地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土地修复和治理力度,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2.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广耕作方式、种植方式、施肥方式等,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另外,加强农业废弃物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合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等。
3. 加强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要素,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农业节水和灌溉技术研究,降低农田用水率;•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提高水质。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一、青山镇生态农业建设成效1.以生态经济为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初见成效。
青山镇积极引导现有农业资源向观光带集聚,发展壮大现有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与天健生物科技、省级生态农业科技园(新华生态)等农业龙头企业搭乘了观光带沿线发展种植基地的意向。
青山镇新华生态已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顾问,着力推广建立并完善了猪—沼—鱼—花、果、蔬等多项生态养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天健生物科技将打造200亩红豆杉药材基地等,起到了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作用。
2.着力引进现代农业项目,打下生态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采取土地流转和征购相结合的方式加大青福公路一期2公里沿线3000亩土地的招商力度,力求落户3~5家高科技含量的休闲旅游生态农业项目。
积极做好10公里农业观光带沿线项目引进,全力推进总投资1.5亿元的葡萄酒生产线项目建设,打造萍乡市首家集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于一体的制造基地;已签约的1000亩农业科技种植项目将重点打造千亩集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科技农业发展基地。
青山镇将通过招商引资打造科技含量高、覆盖范围广的农业产业基地,正形成以农业项目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新局面。
3.全力保护沿线生态环境,以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格局的农村生态体系初步显现。
注重观光带沿线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双重效果,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利用沿线区域内的显华庵、风龙森林公园、石硖冲水库等旅游资源,连片打造成以禅农、观光、休闲旅游为主的“生态硅谷”,大力发展农家乐、农田体验等休闲娱乐产业,既维护了观光带沿线的生态文明,又发挥了资源经济效益,形成以生态农业为主线的农村生态经济模式。
二、加快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在生态农业的建设方面,青山镇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1.缺少生态农业精品品牌,无法凸显品牌效益。
近几年,具有青山特色的农产品已基本形成规模化生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也正在快速发展,但在品牌战略的推广和实施中仍缺少生态农业精品品牌、特色品牌,无法打出品牌策略,凸显品牌效益。
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论文
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论文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论文生态农业是在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科的技术和原理,进行科学的统计,把当代的科学技术和传统的农业科学结合到一起,创建把农业种植生产、发展管理和环境保护治理有效的综合起来的具有可实施性、效益较高的新型农业综合体系,实现生活和生态上的有机统一,也是实现农业发展与水土资源及其环境之间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特别应对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人均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农业是一种前景很好的发展形式。
1.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1980年,在宁夏举办的农业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中,生态农业的第一次被提了出来,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马世俊先生开创了生态农业研究的先河,专注研究生态农业在各地的应用以及发展生态经济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我国目前的生态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基础上进行优选,尊重大自然规律,考虑环境承载力,提倡合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利益、生态保护的互相协调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以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骆世明教授也是生态农业领域中有非常有影响力的学者,提出了生态补偿制度,通过生态品牌、生态旅游发展生态农业,不仅保证了生态效益,还保证经济效益。
我国生态农业方面的发展不仅具有战略性,同时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它在包含不同类型的生态经济模式的同时,也包含了各种生态技术的发展模式。
2.常见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模式反映了生态农业的具体表现形式,生态农业的建立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脚踏实地的实践,不断的总结失败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土地现状、资源情况、气候条件,在不同地区,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发展适当的生态农业模式,逐渐形成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生态农业技术,使我国的农业发展更上一层楼,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1种养加功能复合模式集种植、养殖、加工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策论文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策论文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策论文摘要:结合生态农业的定义,分析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措施和主要方向。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是强调结合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点,把其充分运用到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中,克服传统农业的缺陷,寻求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构成有机物与无机物、生态环境内外部结合,实现农业体系中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生态农业要从地区的实际出发,合理搭配农林牧副渔等产业的比例,通过合理的投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提高。
1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1.1生态农业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我国现阶段是各行各业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发展在向现代化进程迈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急需解决的现实困难,例如滥用化肥、农药,农业污染等社会问题。
我国农业生产因大量使用化肥,引起了土地污染、水体污染,土壤生产力降低、农副产品质量低下。
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生产因大量使用农药,致使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农产品污染,农田的生产能力失调,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再生和人类的生活。
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要减少对自然的掠夺和滥用,有效保护自然资源,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为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2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长远发展生态农业是吸收传统农业在种植过程中的优势,发挥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即做到回归自然,又注重全面有效规划,就是在发展模式中合理分布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等大农业的思路,这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必须条件。
生态农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土地的利用效率、资源的利用效率,继而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的经济效益。
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因重复、合理的使用资源、促进物质和能力的转换,而显著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
在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农业产品时,满足人们日益多样的生活需求。
可以说,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有序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
1.3生态农业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生态农业发展中集合了我国传统农业的优势,吸收了国外农业发展的精华,在将农业本土化的进程中,按照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方法和要求,遵循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生产,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生态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摘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环境的恶化,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耕作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生态农业的定义、原则、技术及其与传统农业的比较进行探讨,并分析生态农业对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
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农业模式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农药的过度使用、土地的过度开垦和水资源的浪费等问题已经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耕作方式,被视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生态农业的定义和原则生态农业,顾名思义,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一种农业模式。
它旨在最大限度地模拟和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以保持土壤的健康、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减少土地的侵蚀和水资源的浪费。
生态农业的原则包括保护自然生境、尊重生物多样性、促进循环利用和保持土壤的质量。
三、生态农业的技术为了实现生态农业的原则,农民们采用了各种技术和方法。
首先,他们利用有机肥料代替化学肥料,从而减少土地污染和农药残留。
其次,他们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例如引入天敌来控制农田中的害虫。
此外,他们还通过轮作和间耕等措施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最后,他们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高效灌溉技术来节约水资源。
四、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比较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生态农业可以显著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和结构,从而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此外,生态农业还能够保护农田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并促进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生态农业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生态农业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生态农业减少了对地下水的污染,保护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生态农业通过减少土地的侵蚀和水资源的浪费,保护了土壤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此外,生态农业通过保护农田周围的生物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论文(全文)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论文(全文)1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内涵现代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的农业发展的模式主要是可以更好的建立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而且同时是以人工干预的方法来使得一定范围内的农业生态系统有了一定程度的良性循环的发展,从而实现了农业资源方面的高效的利用,这样可以有效的使得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得到完善。
现代可持续、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是更好的成立相对而言比较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而且同时凭借人工干预的方法更好的保持小范围内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化利用,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业规模化以及产业经济化的发展模式,而且同时其最大的目的是现行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下出现了耕地的资源有很多的荒漠化以及贫瘠化的问题,这样就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转型。
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环境的需要以及占用后代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型模式”,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对农业生产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高效化,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农民的收入和经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慢慢的实现资源的节约型、环境的友好相处,这样更好的促进农业可持续化发展模式的良性发展,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2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2.1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对环境的污染进行降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是现代化科技技术成功和传统的农业精华进行有效的结合。
它可以充分的重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共生,将间作套中就似乎恶化立体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有效的利用,并且将空间进行多次多层的利用,降低系资源的有效投入;同时,还必须要将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的使用原料,并且有效的变废为宝,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转化率和农业废弃的再生循环,有效的对资源的有效性和农业生产发展之间的需求的增加之间的矛盾有效的环节;对于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还必须要重视对新技术的改进,通过使用生物肥料和化学、物理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技术的使用,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农业的发展。
浅谈生态农业发展建议论文
浅谈生态农业发展建议论文浅谈生态农业发展建议论文1清镇市生态农业的成效与创新1.1取得的主要成效1.1.1初步构建了清镇保供蔬菜周年生产的基地体系2011年至今,以各乡镇区域气候、生态条件为基础,结合贵阳市保供蔬菜品种需要,初步形成了蔬菜周年生产上市格局。
重点在贵黄沿线和321国道沿线的红枫湖镇、站街镇和卫城镇交通方便、生产基础好的区域布局构建大宗蔬菜常年保供专业蔬菜基地,在暗流镇布局夏秋以辣椒、白菜为主的周年保供蔬菜基地,在新店镇鸭池河低海拔区域和高海拔区域布局以豌豆品种为主的梯次周年生产基地,形成了不同生产基地周年生产衔接模式和同一基地不同海拔层次周年生产衔接模式。
如红枫湖镇大冲村、右七村、簸箩村等就形成了速生叶菜周年多茬生产的种植模式(如青梗菜/生菜/油麦菜/芥菜/苋菜等)。
1.1.2初步构建了农业高效生态化栽培技术体系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基本要求,推广露地节水灌溉、高厢覆膜、微蓄微灌等配套技术,以杀虫灯、色板、性诱剂、生物制剂等绿色防控措施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如在“两湖一库”保护区红枫湖镇大冲村、右七村等建立了新型生态环保农业投入品综合应用绿色蔬菜示范基地200hm2。
通过这些生态环保投入品的配套综合应用,绿色蔬菜核心基地每667m2可减少农药施用4~6次/a,用药量下降50%以上,土壤有效成分也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国家绿色食品规定,蔬菜产品农残也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1.1.3探索了新形势培植新型农业产业的机制和农业投入机制探索了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形势下,面对市场培植新型农业产业的机制和农业投入机制。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逐步认识到农业部门工作的方向性和工作方法的重要性,相应加大了综合配套投入,有效促进了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加快了产业培植和发展的速度。
如贵阳市交通局、移民办与水利局等部门的项目资金逐步向农业生态化基地倾斜,3a用于蔬菜生态种植项目基地的沟渠、路、大棚和喷灌等设施的综合配套建设就达2000多万元,有效促进了新形势下新产业培植和发展机制及农业投入机制的建设。
生态农业发展思考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思考论文1生态农业的特点1.1生态农业是以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产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组织为原则进行生产;要以大力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为手段,促进各种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提升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
1.2生态农业是以现代工业和高新科技为基础生态农业是在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充分发挥和利用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土壤肥力、持续增产、持续协调、持续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来实现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1.3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生态农业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1.4生态农业是一个现代农业体系生态农业通过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2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过量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资农业增产增收,一靠科学、二靠化肥、三靠农药来保证。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污染了环境和产品,而且造成土地板结,不能维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造成作物品质下降,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2.2生态破坏现象较突出一是农村大修大建损坏了天然植被,导致山体滑坡;二是农业综合治理忽视了生态保护,导致田埂山坡“遍山红”;三是大力发展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破坏自然环境,如坡面杂草一扫而光等。
2.3废异物处理技能有待提高废异物如垃圾、工业废品、养殖场粪便残渣等污染较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亟需处理。
2.4废物处理资源化技术有待提高当前,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新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技术体系不健全,使环境污染不仅将“小污”变为“大污”,而且“小污”酿成“大害”。
生态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篇一: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
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中国这样长期困扰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成为左右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持久因素。
中国究竟应选择怎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构成了中国如何迈向 21 世纪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
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
这样,就要求我们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留发展后劲,以促进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不断完善、进步。
1 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1.1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找到一条根本途径生态农业吸取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我国国情出发遵照生态学的原理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和加速农业现—2011 年 12 月1.2 生态农业现基本内容。
一、生态环境与农业的发展一国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农业长期有效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水、空气、生物群落等自然要素,也离不开生产者和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科学。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农业生产、农业社会、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因此,无论在任何发展阶段,农业和生态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动态关系: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给农业提供有力的支撑,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对环境产生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遵循自然规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能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反之,违背自然规律,无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我国生态农业论文(全文)
我国生态农业论文一、进展生态农业的意义1、进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进展的必定选择。
近年来,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也在不断挤压农业用地,致使我国人均土地越来越少,我国虽地大物博,但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耕地资源严峻不足,造成对土地的过度耕垦、放牧、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与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也就是说,我国农业进展中人和自然、生态和经济存在不协调的情况。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农业自然资源存在着相对稀缺。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对农业生产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安全、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进展、无公害进展、循环进展,努力走出一条代价小、公害少、效益好、可持续的进展之路。
2、进展生态农业是促进农村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众所周知,现代农业在促进农业大进展的同时也显露出了它的弊端,如大量消耗了能源和资源,并且造成了严峻的环境污染,这些问题使农业的可持续进展受到影响,对人类社会的进展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要保持农业的可持续进展,从粗放型增长模式向可持续进展模式转变,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进展评价体系,由环境污染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3、进展生态农业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迫切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保障RM群众的身心健康.随着人们温饱问题的解决,他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过去“求温饱”,现在“盼环保”。
现在人们不仅要求吃饱,,使人均占有的粮食、油、蛋、奶等食品有较大增加;更要吃好,对营养丰富、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要求更加迫切。
我们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大力进展新型高效生态农业,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我国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我国生态农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这些年的进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进展的障碍。
论文范文—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要本文首先提出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定义,结合当前农业和农村现状,论述生态农业产业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分析我国当前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绿色农产品产业化入手,对我国推行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提出几点建议。
一、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定义生态农业就是实现农业生产系统良性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相协调,形成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的高效农业,使农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生态农业产业化就是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约束下,通过种、养、植、深加工、农工贸并举和产加销一条龙形式,促使生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产业群体,这个产业群体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前提,围绕区域化支柱产业,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和多元化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和基地连农户形式,逐步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使农业走上一条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生态动态平衡轨道,促进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产业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
随后农业部制定出若干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继续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并决定从2006年起,启动并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等“九大行动”。
农业产业化的优劣不仅维系着12亿中国人的生存空间问题,更关系着12亿人在合理的生存空间内的衣食住行的根本问题。
因此,当前确立和落实中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解决“三农”问题,将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走生态农业产业化道路”。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开发模式与发展摘要:介绍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运行和经营现状,探讨了倘甸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以及生态开发模式,对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与管理策略,以期为实现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可持续1引言生态农业观光园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有效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的功能,使现代农业不仅具有农业生产性功能,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功能,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便产生了。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把农业、生态以及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的经营模式,吸引游人前来观赏、体验、度假、购物、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的新型旅游目的地。
2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开发模式倘甸镇洗勺村村民历史上世世代代以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生活方式。
然而随着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园区的成功开发和运营,在改变其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注入现代新农村的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吸纳大量的本地居民作为参与本项目运营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采用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当地村民的经济增长。
在以社区为主体的多方参与下,逐步转变社区现有劳动力资源现状,促进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通过签署合作协议,明确政府、公司、社区群众三方的责任和义务,让社区民众广泛参与到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之中,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司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
2.1政府主导政府的决策和定位是与农业发展有关的关键变量。
生态农业的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人类基本的生存和文明进步问题的必然选择,政府应担当起更为积极的角色。
当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论文
当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论文1江北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和特点1.1发展现状江北区现有耕地约6700hm2,山林4000hm2,是宁波市老三区唯一被誉为“米袋子、菜篮子”的区。
全区农业人口8.7万人,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2家。
尽管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进展较快,但受传统种、养殖习惯影响,目前全区种植、养殖业仍呈现规模较小、数量较多的状况。
2008年粮食复种考核面积6700hm2;葡萄、梨、柑橘、杨梅、西瓜等水果种植面积超过2000hm2,其中慈城产的白茶、微型盆景与洪塘产的葡萄、蜜梨等林特产品知名度较高;蔬菜种植面积近1333hm2,专业从事蔬菜种植和销售的专业户涉及全区19个村700多户;拥有各类畜禽养殖大户400多家,年产生猪6.5万头,存栏奶牛700多头,生产各类家禽200多万羽。
2008年种养殖业产值达4.86亿元,是全区农民纯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主要特点1.2.1常规农业的重心逐渐向西部地区集中,规模户不断出现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全区种养殖业逐渐向慈城的乍山、妙山和庄桥的费市片集中。
仅慈城和庄桥的水稻种植面积就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90%以上;平原水果和花卉苗木则主要集中在洪塘和慈城;养殖业也基本集中在了这些区域。
随着城郊结合部一大批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小规模养殖场先后被关闭,规模化万头猪场也随之诞生,并配套建成了沼气池、有机肥料加工厂,使昔日废弃的排泄物得到综合利用。
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5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负责人,逐步成为全区农业生产的骨干和领头人。
1.2.2现代农业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害虫非农药防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是现代生态农业的一大亮点。
通过将杀虫灯、防虫网、性信息素、色板应用于蔬菜等作物害虫防控,改变了农民大量使用农药的种植习惯,是农业害虫防控技术的一大突破。
另外,以大棚、滴灌技术为重点的设施农业,既增强了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提高了农业产出水平。
与此同时,随着各级政府不断加大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涉农投入,一大批山、水、林、田及沟、渠、路、河道经过综合维修和整治,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抗灾能力大大提高。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论文(全文)
基于可持续进展的生态农业论文一、唐山市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进展中的作用生态农业是以生态为基础、以经济进展为导向、以社会效应为目标,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进展。
生态系统的基础性、目标性和导向性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因此,只有先理解了生态农业的特点,才能理解它在农业经济可持续进展中的作用。
(一)唐山市生态农业的特点唐山市生态农业的特点是:综合性、多样性和高效性。
1.综合性。
生态系统的综合性,主要是坚持以农业整体为中心,协调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效益,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再生,以达到调节整个农业产业结构的目的。
2.多样性。
生态农业的核心是科学技术,通过生态模型的技术方式来实现特定经济作物的增值生产,以生态工程的技术手段来平衡各地区的区域优势,将技术与社会需要、当地实际协调,形成区域农业多样性进展。
3.高效性。
生态农业凭借其循环、再生的综合性,通过对物质的深加工和能量的循环再利用,提高了农民的增值收益,加快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改变了局部农业产业结构。
(二)唐山市生态农业的作用唐山市生态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实现唐山市农业经济可持续进展中的作用。
第一,综合作用。
唐山市自身耕地面积少但农业资源丰富,生态农业利用其综合性的特点,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地区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济作物交叉经营和交替治理的模式,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有效转换。
第二,多样性作用。
生态农业利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在唐山市不同区域设立不同生态模式和生态工程,按照地区经济的增长需要,进展多样性的区域农业经济。
第三,高效作用。
生态农业继承发扬了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优点,摒弃了传统农业效率低产量少的弊端。
同时弥补了现代农业高污染、高投入、低回报的缺陷,将现代农业提升至生产密集化、资源循环化、技术科学化、进展持续化的高效率高收益生产经营模式。
二、唐山市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进展中的问题唐山市在生态农业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中,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让人诟病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
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1.生态农业的基本介绍环中。
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
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
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
生态农业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
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
20世纪70年代主要措施是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等;80年代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鱼、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
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
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2.生态农业的特点a.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b.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c.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d.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4. 我国生态农业的几种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
目前,我国生态农业的实验和研究正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许多生态农业试验点不断涌现,并创造出较为理想的生态农业模式。
基塘式水陆结合模式以我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典型代表。
这里地势低洼,常受水淹。
农民就把一些低洼田挖成鱼塘,挖出的土将周围的地势垫高,并将各个池塘隔开,叫做基。
在基上种果树、蔬菜、甘蔗,分别称为果基鱼塘、菜基鱼塘和蔗基鱼塘。
在基上种桑养蚕,形成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基上的桑树是生产者,蚕以桑叶为食,是第一级消费者,生产丝、茧、蛹,排出蚕粪。
塘里的鱼是第二级消费者,为充分利用各种饲料和立体空间,施行不同鱼种分层放养,上层鱼吃剩的残余物及粪便成为下层鱼的饲料,鱼类的排泄物和其他动植物的残骸又被微生物分解为含氮、磷、钾的简单物质,混入塘泥。
这种塘泥肥力高、肥效长,又有抗旱和防止杂草滋生的作用,是施用于桑基的好肥料,从而进入新的循环。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水陆相互联系、动植物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和能量层层利用的农业生态系统,形成“桑茂、蚕壮、鱼肥大,鱼肥、泥好、桑茂盛”的有机联系。
基塘生态系统不仅资源利用率高,生产率也很高,经济效益也非常显著。
种养加综合利用模式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是世界闻名的生态村。
全村按照生态学能量流动原理,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为了充分利用秸秆,重点发展了饲养业,先后建立起奶牛场、鸡场、鸭场、猪场和养鱼场。
与此同时,为农业服务的饲料厂、面粉厂、食品厂也相应建立起来。
逐步形成一个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种养加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
留民营村以农作物秸秆和粮食加工产生的米糠、麸皮作为饲料送到饲养场,牲畜粪便和部分秸秆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供农民作生活燃料。
沼气渣和水,一部分送至农田,一部分送至鱼塘,一部分沼气渣加工后又是好饲料。
鱼塘的塘泥又是农田果园的好肥料,豆制品厂的下脚料用来喂奶牛和猪。
鸡粪既用做肥料,发酵除臭后又是猪的好饲料。
通过这样的综合利用,不仅促进了系统内粮食、牲畜生产的发展,增加了经济效益,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还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使初级生产的光能利用率、能量转换率和秸秆还田率都大大提高,从而促进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增加了农业发展的后劲。
稻萍鱼共生模式我国湖南省湘潭县农技站建立的稻、萍、鱼共生模式,是在同一块田里种稻、繁萍、养鱼,充分利用土、水、肥、气、热等自然资源。
其做法是:起垄栽培水稻,垄面湿润养萍,垄沟养鱼;或大小行栽种水稻,在大行内挖沟养鱼,水面养萍,形成稻—萍—鱼立体结构。
这种立体结构充分利用了稻、萍、鱼的互利关系,并根据它们不同的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巧妙地组合在一块水田里,从而使其有较高的物质、能量利用率和转化率,而且减少了用工,降低了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生态农业的现状及问题目前,虽然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一、理论基础尚不完备。
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
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
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要素之间的耦合规律、结构的优化设计、科学的分类体系、客观的评价方法方面。
这种研究应当建立在对现有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必须超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应当是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需要多种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需要建立生态农业自身的理论体系。
二、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
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
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这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
但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三、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
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
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
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生态农业政策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在有些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农民不能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四、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有时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
因为对于比较贫困的人口来说,食物的安全保障可能更为重要;但对于那些境况较好的农民来说,较高的经济效益,可能会成为刺激他们从事生态农业的基本动力。
五、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能适应要求。
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服务与技术是同等重要的。
但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在一些地方,还无法向农民们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服务。
例如,信贷服务对于许多地方生态农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民们来说,盈利可能往往在项目实施几年之后才能得到,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服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以外,信息服务也是当前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有效的信息服务将十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要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另外,尽管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十分需要的,但生态农业应当更趋向于开发一种机制,以使农民们自愿参与这一活动。
要想动员广大的农民自觉自愿并能够自力更生地通过生态农业发展经济,能力建设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对于更为重要的基层农民来说,很少得到高水平的培训与学习的机会。
六、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
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在中国的许多农村地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目前生态农业的实际情况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因为在一些地方,仅仅依靠种植业的发展,难以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益。
中国加入WTO,既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之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生态农业的发展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而其中,农业的产业化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据估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
土地资源相对短缺,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而人口在继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通过在生态农业中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来实现。
七、组织建设存在着不足。
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组织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
正如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所指出的那样,新的挑战和问题的综合与相互依赖的特征,与当前的组织机构的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这些机构往往是独立而片面,与某些狭隘决策过程密切相关。
中国当前的生态农业,也同样存在这种组织建设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