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讲义教案-第三章 社会化的发展.doc
第三章社会化的发展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定义及其分析(-)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socializatiori)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一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过程,是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稈。
每个人从来到社会的第一天起,就比人生活在一个具有某种关系(如阶级关系、亲属关系)的社会环境里,而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化的内容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规范与行为标准,对人们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剥削行为在资木主义社会被视为合法的行为,而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则是不允许的。
所以说,个体的社会化体现了社会的特点与时代的风貌。
社会环境对于人的煤响,是通过务种育接与间接的渠道进行的。
所以,个人对社会要求的认识与掌握可能是白觉的、积极的与主动的,也可能是不白觉的、消极的与被动的。
也就是说,个人的社会化有时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的,有时是无意识、潜移默化进行的。
总而言Z,社会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不管个人喜欢还是不喜欢,总是会在他身上实现的。
(二)社会化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的过程人,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个人,刚从母胎里分娩出来,就被置身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Z 屮。
任何时代的社会都会使川种种方法对个人施加影响,使其成为一个符合该社会要求的成员,使他憐得什么是正确的,是被社会所提侣与鼓励的;什么是错误的,是被社会所禁止与反对的。
与此同时,个人也随时随地对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其H身的独特方式做出种种反应, 反作用于环境,从而表现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由此可见,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一系列的社会化的过稈,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与道徳规范的过稈。
(三)只有经过社会化才能使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许多事实证明,儿童要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成员,不仅需要在身体上受到照顾,还需要与社会成员进行交往,发生感情上的联系,否则社会化就会受到损害。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一、社会化的概念(一)社会化社会化(socialization)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一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1.社会化的意义个人要通过社会化而得以适应社会并获得发展的基点。
社会则通过社会化而培养它的继承者,使得人类文化可以延续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2.社会化的内部条件人类素质(人类个体自身的学习潜力和人类存在独有的语言)客观地决定了人类独有的接受社会化的可能性。
3.社会化的本质社会化的本质是社会经验的传递。
人类社会特有的语言现象为这种传递提供了实现的条件。
由于语言的存在,人类祖先的经验得以积累下来,并直接构成后人赖以社会化的最为重要的文化环境。
4.社会化过程的特征(1)连续性。
人生每一阶段的社会化,都是以前一阶段的社会化为基础的。
前一阶段的社会化状况,会对后一阶段的社会化产生深远影响。
(2)无终点性。
科技的发展,文化的碰撞不断引导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迫使人们不断适应社会新的变化,不断进行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基本目标1.语言社会化语言社会化是社会化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
本质上人的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的,其他一切社会化目标的实现,也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掌握一种语言本身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一种社会的语言,也就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社会化。
2.社会角色的社会化一个人一生中的社会角色在不断变化,不同的阶段社会化的任务也不同。
社会化的一般结果是使人们适应特定社会的要求,获得特定社会角色的知识技能,并形成与特定社会角色相统一的自我概念。
(三)社会化与个性化1.个性化的含义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行为倾向独特性的过程。
个人的独特性通过高度带有个人色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稳定而特别的个人能力、气质和性格等特点得到显示。
2.个性化的过程个人的个性化是与社会化同步进行的,社会化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个性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化 青岛农业大学
社会化概念的三种理解角度
第一节 社会化的含义
一、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 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历程
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根据人的发展周期和各个 发展阶段的特点,可以把社会化分为3种:儿童期的社会化、青春期 与青年期的社会化、成人期的社会化,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继续社会 化与再社会化的概念。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指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 用的各种通信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书籍、杂志等。
电视、网络等媒体对 儿童社会化的正面影 响和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对社会化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 作用。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电视被社会学家称为儿童的“主要社会化力量”。
1938年2月6日,《纽约时 报》报道了美国宾州一座 农庄里一个六岁半女童的 故事。这个女孩叫安娜, 是个私生女,出生后,母 亲由于害怕社会的压力, 将孩子关在了二楼的储藏 室,不让她与任何人接 触……
人的社会发展与人的生理发展必须是同步的, 如果没有社会维度的发展,人的有机体发展就变得毫无意义。
家庭
几乎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 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家
庭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童年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期。儿童时期的智力水 平、个性特征、社会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后来的社会化有 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第二,儿童时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是对家庭以 来最强烈的时期。 第三,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儿童可以从中习得 各种社会关系。
社会心理学2-3社会化过程共20页文档
尊严、优越感的满足中自然而然实现的); (4)同辈群体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成人控制的反动,常会成为反
主流文化的背景,并在社会化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 应加以引导.
5.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 段. 电视的作用尤其突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5.反向社会化(文化反晡) 年青一代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年长一代
6.反社会化 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无理性型和有理性型)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2.个体内化(内在因素) 个体内化是指社会化的主体---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 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 反应模式的过程.
个体内化的社会心理机制:
(1)观察学习(班图拉) (2)认知加工(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想象、表象、思维等
认知活动,将外部世界的信息内部化) (3)角色扮演(综合性的学习过程) (4)主观认同(自居作用) (5)自我强化(达标后的自我满足)
美国学者布郎芬布伦那研究证实:学龄青年与同辈群体交往的时间是 与父母交往时间的两倍以上.
美国心理学学家米德更认为,在现代社会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达到改 变了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
2)基本特征:
(1)同辈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群体,有较强的心理认同感; (2)同辈群体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榜样、语言、交往方式、消
家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它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个体 社会化的第一课堂.
在个体社会化中,家庭的重要性在于:
(1)童年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而此时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 所;
《社会心理学》全套课件 第三章 社会化的发展
自居 ?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到了父母的各种道德观念
和行为模式,父母的各种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一般是 反映了社会上认可的行为与公认的价值观 人的发展过程(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 性器期 )
25
(二)新精神分析理论有关个体 社会化的论述
二、家庭父母的影响
(一)家庭双亲在子女社会化过程中的特 殊地位
父母对子女社会化的影响大于其他人(包 括教师)的影响
父母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对孩子的 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前期是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时期
17
(二)家庭双亲的影响反映了社会 文化的要求
父母总是把自身早已内化了的社会文化灌 输给子女,限制着子女的言行
任何时代的社会都会使用种种方 法对个人施加影响,使其成为一个符 合该社会要求的成员
个人也随时随地对当前的社会环 境以其自身的独特方式做出种种反应, 反作用于环境,从而表现出了人的主 观能动性
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一系列的社 会化的过程
6
(三)只有经过社会化才能使自然人变为 一个社会人
儿童要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 符合社会要求的成员,不仅需要在身 体上受到照顾,还需要与社会成员进 行交往,发生感情上的联系,否则社 会化就会受到损害
艾里克森 :不同意弗洛伊德的泛性生物学 观点,认为精神分析既要考虑生物学影 响,又要注意社会文化影响,主要集中 注意家庭、学校和文化给予儿童的影响
人格的发展继续到人的整个一生,也就是 说,社会化过程经历着整个一生
人格的发展是一个经历着许多阶段的过程
26
二、认识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观点 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多而不断发
社会心理学讲义3--社会化
至少可分为五类:
第3章
① 政治社会化 ——指正式负有教育责任的政治家和 教学机构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公民灌输政治信息、 价值观和政治信念的过程。
② 民族社会化 —— 自然人成为具有民族意识的人 的过程。 ③ 法律社会化 —— 人们学会用法律及其制度调节 自己的行为。
④ 性别角色社会化 —— 按照社会规定的男女性别 角色的要求学习支配自己的行为。 ⑤ 道德社会化 —— 将社会肯定的道德准则加以内 化,使公民形成合乎社会规范的道德行为过程。 第3章
性 格——是人格最鲜明的表现,是在社 会化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 应的习惯化的行为倾向。 性格是人格中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一旦 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 第3章
性格是有结构的:
◇
性格结构是多重矛盾的统一
◇
◇
性格结构具有确定性和变异性
性格结构具有复杂性和主导性
◇
性格结构具有表层性和深层性
3、社会角色的冲突 ① 同一社会角色内心的冲突 ② 新旧角色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③ 身兼几个角色时的内心冲突 ④ 角色规定人格与个体真实人格的冲突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就是既要学会担当社会 角色,又要不断解决角色冲突的过程,解决角 色冲突的过程本质上个体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
第3章
四、人格的形成 社会化使自然人变成社会人,便有了人格。 ① 什么是人格 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人格都作过论 述。奥尔波特曾综述过50种定义。 人格(personality)—— 是个体与其环境 交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 (扬国枢)。人格一旦形成,就构成人们之间 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它是人的心理-物 理个体性的多面综合,体现了一个人过去和现 在的全部特征。 第3章
第三章 社会化的发展
第三章社会化的发展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定义及其分析(一)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socialization)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过程,是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每个人从来到社会的第一天起,就比人生活在一个具有某种关系(如阶级关系、亲属关系)的社会环境里,而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化的内容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规范与行为标准,对人们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剥削行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被视为合法的行为,而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则是不允许的。
所以说,个体的社会化体现了社会的特点与时代的风貌。
社会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通过各种直接与间接的渠道进行的。
所以,个人对社会要求的认识与掌握可能是自觉的、积极的与主动的,也可能是不自觉的、消极的与被动的。
也就是说,个人的社会化有时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的,有时是无意识、潜移默化进行的。
总而言之,社会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不管个人喜欢还是不喜欢,总是会在他身上实现的。
(二)社会化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的过程人,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个人,刚从母胎里分娩出来,就被置身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
任何时代的社会都会使用种种方法对个人施加影响,使其成为一个符合该社会要求的成员,使他懂得什么是正确的,是被社会所提倡与鼓励的;什么是错误的,是被社会所禁止与反对的。
与此同时,个人也随时随地对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其自身的独特方式做出种种反应,反作用于环境,从而表现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由此可见,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一系列的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的过程。
(三)只有经过社会化才能使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许多事实证明,儿童要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成员,不仅需要在身体上受到照顾,还需要与社会成员进行交往,发生感情上的联系,否则社会化就会受到损害。
社会化课件
第三章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第二节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第三节社会化的历程和结果第四节自我概念及其发展2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主要问题:一、什么是社会化二、社会化的基本特性三、社会化的作用四、社会化的类型五、社会化的内容六、社会化的基本途径3zuo社会化诱导社会成员去做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是使社会和文化得到延续的手段。
弗洛姆4赖兹蒙(L.S.Wrightsman)指出:没有任何一个儿童是在完全的真空状态中成长起来的。
从婴儿出生的时候起,他就是受着各式各样的人物和事件所包围,而这些人和事是会塑造他对世界的认知的。
个体意识到他所属的社会的各种价值并把它们都吸收进去的过程,一般就称为社会化。
5社会化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个体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
安德列耶娃6我国社会心理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社会化是人在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中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是人们能动地参与社会生活中,吸收社会价值文化和发展、丰富自己个性的过程。
还有一些社会心理学者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化进行了讨论:沈德灿等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指出,社会化是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时蓉华等从社会文化传承角度来看社会化,把社会化看成是“文化的继承”,是使社会发挥维持与继承的作用。
7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一、什么是社会化8二、社会化的基本特性社会化的社会强制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化的毕生持续性9从社会方面分析,个体的社会化是社会延续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文化承继和创新的前提。
从个人方面分析,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前提。
三、社会化的作用10四、社会化的类型(一)早期社会化(二)预期社会化(三)发展社会化(四)反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五)再社会化11早期社会化早期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基本的社会化。
第三讲 人的社会化
——1940 年,美国发现了一个“在 被隔离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 。这也是 一个女孩,名叫安娜,被发现时已6岁。 由于她是个私生女,她的外祖父坚持把 她藏在顶楼上的一个房间里,不许她见 人。她只能得到最起码的身体上的照顾 和关心,而丝毫没有与人交流沟通的机 会。人们发现她时,她不会讲话,不会 走路,不会保持个人清洁,也不会自己 吃东西;她感情麻木,表情呆滞,对人 毫无兴趣。
这是一栋外观雅致的独栋别墅,三层,傍 河而建,草青水缓。屋内全套红木家具, 墙壁饰以孔子画像,学童诵读孔孟书声朗 朗。 这就是金石真和他的11个小伙伴目前的学 习环境。他们最大的12岁,最小的4岁, 《论语》、《孟子》等经书为其学习的主 要内容。
“孟母堂”,这家被媒体称为“上海第一家全日 制‘私塾’”的现代“私塾”,于2002年在上海 松江创建。2006年,因没有国家认可的办学资质、 收费违规、家长未把适龄儿童送入国家批准的教 育机构接受义务教育,违反义务教育法,“孟母 堂”被上海有关部门叫停。但事实上,在之后两 年多时间里,“孟母堂”不仅没有停办,且规模 不断扩张,先后在广州、厦门等地相继开办多个 连锁学堂,一直到2009年再次被叫停。
每一个人、每一个个体的 成长都是同社会化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 一般来说,生命个体都会 成长为正常的人,但也存在例 外。古今中外都有不少这方面 的个案:
6/8/2014 5
——我国明朝时,燕王朱棣为了夺 取帝位,发动了史称“靖难之役”的政 变,明惠帝被打败后从地道逃出,改换 僧装,流浪各地。燕王夺取帝位后,为 了防止明惠帝的儿子朱文圭长大后与乃 父联络,“兴风作浪”,把他严密地软 禁起来,使其与外界完全隔绝。当时朱 文圭只有 2 岁,待几十年后放出来时, 他已经长大了,但却不是一个正常的人, 而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白痴。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社会化
二、家庭父母的影响 1、家庭环境 父母对子女社会化的影响大于其他人的影响。父母的行为是孩子学习榜样,对孩子起到 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是儿童社会化过程最重要的因素。人若早期缺乏与父母亲密的关怀关 系,对儿童后来的情绪与社会行为发展有深渊的影响。 2、父母文化素质 父母的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父母的理想、情操、家庭关系、生活方式、对子女 的骄阳方式。父母的文化素养对处在童年期子女社会化的影响已被许多学者所证明。 3、父母教养方式
1、早期社会化 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基本的社会化。它主要指儿童掌握语言、学习本领,使儿童将社会 规范和价值标 准内化,与周围人建立感情,了解他人的思想和观点,以使儿童与其周围环境保持平衡。 2、预期社会化 是引导人们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例如,学校里进行的教育。 3、发展社会化 是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并须有个体产生新的期待、承担新的任务、扮演新的 角等。在比较顺利的社会过程中,新近学到的东西对原来已经学到的东西加以补充、改组、 并融为一体。如职业培训、成人教育等。 4、反向社会化 是指年青一代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年长的一代。如在移民家庭里。 5、再社会化 是个体舍弃过去接受的一套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重新学习社会所要求的社会规范与行 为方式的过程。如生活在新兵训练所、军舰、监狱、精神病院和传统的寄宿学校等机构里的。
《个体社会化》课件
个人的个性化是与社会化同步进行、同时实现的。社会化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个性形成或个性化的过程。个人随着身体的成熟和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角色的变化,其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增加。一方面,对于整个同辈群体而言,无论是学前儿童、各阶段的学生还是成人,社会对于一个特定群体有着相对一致的期望和对待,这样,在同一个特定群体中生活的人们,会有着系统化的共同社会生活。这种社会生活经历的共同性折射到他们心理内部就是经验的共同。正因为如此,人们可以发展起社会要求的共同的、与社会期望一致的观念、情感、思维和行为方式,使社会的社会化目标得以实现。没有共同的社会生活、共同的经验,就谈不上社会化中共同性的形成。
01
02
3、社会角色的社会化— 常常容易被分析者忽视的另一个系统的社会化目标,是社会角色的社会化。我们知道,更多的观念、态度、行为规范与社会技能都是与一个人的社会角色相联系的。随着人们的社会角色不同,社会也有着高度不同的期望与要求。通常情况下,人们的观念、态度、行为规范与社会技能是对应于某一社会角色而被系统化的。社会在对一个人的这些方面进行评价时,所选择的主要参照系首先是这个人所担负的社会角色。一个人从出生到年老,一生中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在不断变化,相应地,社会对于他的期望与要求也随着其社会角色的变化而改变。人生在不同的阶段社会化的任务也不同。因此,脱离开人们的社会角色笼统地讨论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技能的社会化是没有意义的。社会化的一般结果,应当是使人们适应人生某一阶段的特定社会要求,获得成功履行特定人生阶段各种社会角色的知识、观念与技能,并形成恰当的、与特定人生阶段的社会角色相统一的自我概念,为后一阶段的发展准备良好的条件。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阿威龙的野男孩
关于被遗弃在森林里长大的小孩,其中最 有名的,就是1797年法国大革命时代,猎 人从森林里找到了一个17岁的男孩,由于 长久隔绝于人类社会之外,找到他时已变 成“野兽般的孩子”。这一发现曾引起学 术界的广泛注意,并进行了多方面的科学 研究。这个野男孩死于40岁。据说经过长 期人为的训练,他终于被“驯化”了, “失尽了他的动物行为”。1976年出版的 《阿威龙的野男孩》一书,介绍了这个野 男孩被发现的概况。 2016/7/4 kangyanping@
2016/7/4 kangyanping@
(二)不同学科对社会化的理解 1 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学家的观点
偏重社会化过程中人与社会的互动,关注社会规范的内 化及社会角色的形成。
文化人类学家的观点
偏重社会化过程中文化的传承,关注一个民族代代相传 的文化模式对其成员共有人格及社会行为的影响,又把社 会化叫做文化濡化或文化熏染。
第三章 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第三节 社会化的影响源 第四节 社会化的理论
第五节 社会角色
2016/7/4 kangyanping@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socialization)通常指个体在社会 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技能, 建立社会经验,并通过自身不断的选择和建构, 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 社会成员的过程。
2016/7/4
kangyanping@
4、野孩
野孩或兽孩是指从很小时便与人类隔绝 的孩子,他们从未或很少经历人类的关 怀、爱护等情感和社交行为,更至关紧 要的是不会讲话。兽孩是由人类所生, 由动物带大,从小生活在与世隔绝的野 外,迄今报道的兽孩已超过100例 ,下 面是其中最典型的几个野孩: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考点:社会化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考点:社会化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考点: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于人的始终的过程,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下面店铺带来的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考点:社会化。
一、社会化(一)概述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社会化涉及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
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时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内容(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3)教导社会成员明确生活目标,树立人生理想。
(4)培养社会角色。
(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人从出生一直到独立生活,有一个比较长的对父母或监护人的生活依附期。
这个依附期受文化传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每个人有所不同,大致持续13至25年。
生活依附期的社会化是个体未来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
2.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人脑的神经网络构成了自然界最神奇、最完备的信息加工系统,不仅能使人掌握语言,进行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而且使人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
没有脑的智能作为基础,个体的社会化是很难顺利完成的。
(四)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1.家庭家庭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位置独特、作用突出。
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期。
2.学校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严格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化的主体
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一系列个人、群体和机构,其中最重要的和最有 影响力的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 家庭
1
大众传媒
2
5
学校
社会化的主体
工作单位
3
4
同龄群体
第二节 社会化的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
如果仅仅具备了人的遗传素质,没有适当的社会条件,
个人的社会化将无法实现,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
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和计算机网络。
社会化概念的三种理解角度
第一节 社会化的含义
一、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 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历程
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根据人的发展周期和各个 发展阶段的特点,可以把社会化分为3种:儿童期的社会化、青春期 与青年期的社会化、成人期的社会化,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继续社会 化与再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的类型
社会化类型
基本社会化
预期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
逆向社会化
再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是相对初级社会化而言的。并且是在初级社会化的基础上进 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 程。
逆向社会化
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 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 识和规范给长辈。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 识给长辈就是逆向社会化。
三、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化的内容相当广泛,如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性别角色 社会化等。
早期社会化
儿童期社会化 主要进行的是初级社会化
早期社会化
青年期社会化
主要进行的是预期社会化
初始社会化
初始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 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 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 要求。
第二节 社会化的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意指父母的生理、心理特征经过受精作用传递给
子女的一种生理变化的过程。遗传对个体的发展决定了以
下三件事,即:①基本特征 ②男女性别③是单胎还是多 胎 。
社会化的生物及社会条件
语言能力 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
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语言能力
人类所具有的语言能力是人类个体接受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语言是 客观事物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表象、概念和思想的外部表现,是人类表达思 想和感情所使用的工具和符号。
人类不具备其它动物的生物性本能
珍妮在18个月的时候,被锁在一个小屋子里,发现她 时,她已经有13岁。她童年的许多时光是在一个小便 桶椅上度过的,她父亲把她捆在一个椅子上,一呆就 是许多昼夜。没有被捆在椅子上时,她就被放在婴儿 床上,置在一个没有窗户的房子里。她的瞎子母亲被 允许给她喂食,但其父不允许他们在屋子里发出任何 杂声。她的父亲、哥哥不与她说话,确切点说,他们 像对狗一样对待她。到被发现时,珍妮已是一个消瘦 憔悴、情感受滞的少女,她既不会站也不会说话,医 生发现她没有任何生理上的缺陷。于是心理学家分析 认为,由于长期的社会隔离,剥夺了她说话的能力。 珍妮后来被带到医院接受治疗,在那里,她似乎懂了 一些单词,但呆了一年后,她还不能产生自我。尽管 在许多方面,她都取得了进步,例如学会了使用厕所, 但她从未掌握说出一个完整句子的技能。
性别社会化:从娃娃开始
典型案例:人类学家M.米德对新几内亚3个部落的研究 阿拉佩什部落:性格温和、待人热情;反对侵犯、竞争; 少有占有欲。男女皆有典型的女性特征。 蒙杜古莫部落:吃人肉,凶暴,具有攻击性。女性害怕怀 孕,不喜欢带孩子。 昌布里部落:女性专横跋扈,精力充沛,是家庭经济的支 柱;男人喜欢艺术,饶舌,富于情感,在家照顾孩子。
尼尔· 波兹曼的著作
家庭
几乎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 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家
庭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童年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期。儿童时期的智力水 平、个性特征、社会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后来的社会化有 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第二,儿童时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是对家庭以 来最强烈的时期。 第三,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儿童可以从中习得 各种社会关系。
儿童进入学龄期后,学校成为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学校教育的系统化; 学校机构的独特性; 学校活动的专门化。
学
校
学校作为社会化的社会环境条件之一,其特点主要有:首先,学校是专 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定的学习机构;其次,学校是一个有组织群体机构。
同
辈
群
体
什么是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的特点: 青春期同辈群体的特点分析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指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 用的各种通信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书籍、杂志等。
电视、网络等媒体对 儿童社会化的正面影 响和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对社会化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 作用。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电视被社会学家称为儿童的“主要社会化力量”。
家庭主男
代沟问题
代沟是指社会的不同时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 隔阂甚至冲突。 社会变化越快,世代之间的代沟也就越深。
对于代沟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方面,代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 现象;另一方面,对于代沟的性质要做具体 的分析。
中国的代沟
工作狂基本上都是70后的。 80后,拒绝加班! 90后:拒绝上班! 70后喜欢穿七匹狼或者猛龙牌子的衣服。 80后喜欢G-Star之类的。 90后:乞丐服,越花越好,越破越好..一个洞时尚,两个洞潮流,三个洞个 性„ 70后唱k的时候只会? ─例如2002年的第一场雪,然后就拼命拉着你喝酒,不 让你唱。 麦霸一般是80后。 90后:我们不止会唱,还会跳! 70后的话题除了工作就是股票。 80后的话题更多,有英超、魔兽„„ 90后:QQ等级,QQ秀„
道德规范的学习
道德社会化的学习也就是社会成员通过学习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并 用规范和道德规范知道自己行动选择的过程。 道德规范是社会规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动员、整合 和控制等重要功能。 社会分工的发展将会破坏以强烈集体意识为特征的道德规范,使社会出现 “失范”状态,严重者更会导致“社会解组”。
热心人只敢帮这位老人翻个身
性 别 角 色 社 会 化
个人学习自己所属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即为性别 角色社会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实质上为角色期待和角色分化过程。 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导致性别角色特征的不同。性别角色特 征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通过各种文化中的性别行为模式 的学习、模仿和认同后形成的。
从狭义到广义的社会化
在社会学中,“社会化”概念的内涵经历了一个从狭义到 广义的发展过程。
狭义社会化
广义社会化
主要以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个体 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 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的 转变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 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口头语言
语言
书面语言
形体语言
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征,也是人类个体能够接受社 会化、适应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生物基础条件。
形象思维
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
逻辑思维
学习能力
人所特有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具有其 他动物所不可比拟的学习能力。
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 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 照顾、监护的时期。这个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预期社会化
预期社会化是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人 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 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成人继续社会化
成人的社会化主要是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的发展社会化或继续社会 化。 现代社会变迁速度快,而且程度剧烈,继续社会化问题就显得非 常突出,它不但关系到个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转型能 够顺利完成。 在成人期内,继续社会化设置可能包括再社会化,一是因为个体 所处的环境发生根本变化,如移民到文化反差巨大的社会;二是个 人在基本社会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偏差或失败。
典型案例:赫斯与托尼的调查研究
心理学家赫斯与托尼曾就国家意识问题对一万二千名美国 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儿童的国家意识依3个连续阶 段逐渐发展。 国家象征期:国旗、国歌、国家领袖 抽象国家观念期:国家、政治群体 国际组织系统期:国际观念的形成
道 德 社 会 化
道德规范的逐渐内化的过程即为道德社会化。道德的基本 概念。 道德社会化的基本表现:关心他人;对道德问题做出判断; 行动表现。——美国学者R.赫什的研究。参见《道德教育 的模式》,美国朗曼出版社1980年英文版,第25页。 道德社会化的6种模式:“建立理论基础”模式; “思考” 模式; “明确价值标准”模式; “价值分析”模式; “社会行动”模式; “认识的道德发展”模式。
家庭中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和 家庭气氛。所谓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训练、 哺育的社会化方式,具体包括教养态度、教养行为。 教养方式的四种类型:宠爱型、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缺损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出生顺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学
校
一是强调研究个体的社会化对于整个社会良性运行和协 调发展的意义等,二是扩大“个体”的概念范围,社会 意义上的一个群体或单位也可称为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