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任务的设置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反思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旨在通过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任务驱动教学进行反思,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二、任务驱动教学实践案例1. 教学背景本案例选取的是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中的“分数的加减法”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加减法,教师设计了以下任务:(1)观察生活中的分数现象,找出分数的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利用手中的分数卡片,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3)小组合作,探究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4)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分数吗?能举一些例子吗?”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分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分数卡片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展示与交流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4)巩固与应用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任务驱动教学反思1. 优点(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分数现象、利用分数卡片进行运算等活动,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 不足(1)任务设置不够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置难易适中的任务。
本案例中,部分任务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过于简单,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如何在数控专业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
如何在数控专业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作者:罗芳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11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人们对数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各职校在纷纷开设数控专业的同时,大都开设了数控专业英语课程。
面对入校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职校学生,如何改革创新数控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广大职校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
笔者在近几年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入了“任务型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定义任务驱动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
朗指出,“任务”其实是人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重复的各种活动。
但是,在外语教学中,特别是具体指任务型教学时,“任务”这一概念通常是指以真实世界为参照,以形式语言意义为主旨的活动。
由于任务型学习中的“任务”与真实生活中的任务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纽南根据任务的相似程度将其分为“真实世界的任务”和“教学任务”。
斯坎翰在《语言学习认知法》中综述了坎德林、纽南和朗的观点,较为客观地提出了“任务”的五个主要特征:意义是首要的;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与真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关系;完成任务是首要的考虑;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价任务的执行情况。
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理论框架及其设置原则1.理论框架威利斯提出了一个任务型教学实施的理论框架,即前任务(Pre-task stage):介绍主题和任务;任务环(Task cycle):任务、计划、报告;语言焦点(Language focus ):分析与练习。
“前任务”阶段有两个基本功能,即介绍和激发学习者对所选话题而设置的任务的兴趣与激活与话题有关的词汇、短语、句子,促进任务的完成。
校本课程开发基础知识
校本课程开发基础知识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需求,自主设计和开发的一种课程形式。
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介绍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知识,包括开发的步骤、原则和方法。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1.需求分析: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校的办学目标,明确开发的方向和重点。
2.设计目标: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确保所开发的课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3.编写大纲:根据设计目标,编写详细的课程大纲,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等。
4.制定教材:根据教学大纲,选取适当的教材,或开发相关教材,确保教材与课程目标相契合。
5.教学实施: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等。
6.评价反馈:通过评价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开发针对性强的课程,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任务驱动原则: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和问题,在学生的实践中促进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
3.探究式学习原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综合评价原则: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1.教师团队合作:由一支由多学科教师组成的团队共同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确保各学科的融合和协调。
2.学生参与设计: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过程,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3.多媒体技术支持: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吸引力。
4.教学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图书、网络、实验设备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5.持续研究与改进: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应积极参与研修和交流,不断改进和创新。
总结: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任务驱动阅读教学法的实践探究——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2课群文阅读为例
高中语文任务驱动阅读教学法的实践探究——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2课群文阅读为例海南省儋州市新州中学(571700)胡忠礼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571700)刘冬云[摘要]任务驱动阅读教学法过去已有,但一直不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教学法,所以当前教师要重视起来。
教师应围绕“四步”和“七读”构建高中语文任务驱动阅读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站上新台阶。
[关键词]高中语文;任务驱动阅读教学法;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2)01-0001-03任务驱动阅读教学法源于任务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结合阅读教学和“任务群”教学实际产生的一种教学法。
笔者尝试围绕“四步”和“七读”,探究高中语文任务驱动阅读教学法的实践之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任务驱动阅读教学法的起源与定义(一)任务型教学法是起源之一任务型教学法又称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法,最早由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基于语言教学而提出,是一种以完成语言交际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教学广泛采用这种教学法,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将其列入推荐使用的名单。
2015年,张开先生由任务型教学法衍生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一概念,其主要特征是在“要求”部分有明确的问题指令,相当于是材料作文和问答题的综合体。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起源之二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早源于信息技术教学,后广泛应用于工科领域,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以任务为中心、以问题驱动为导向、以创设情境为要义、以解决问题与完成任务为目标的互动式多维教学法。
任务驱动,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有明确的任务意识,且学习行为受任务动机的驱动。
(三)任务驱动阅读教学法定义任务驱动阅读教学法是以完成明确的任务项目为目标、以文本阅读为基础、以范例教学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以跨媒介混合式自主学习为手段的一种阅读教学法。
二、任务驱动阅读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一)有明确的任务任务是一个体系,包括大任务和小任务。
常用教学法辨析——任务驱动法与项目教学法★
常用教学法辨析——任务驱动法与项目教学法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尝试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究、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其中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是用得非常多的方法。
这两种教学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法,二者同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又称实践导向、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行动引导型教学法,它包括: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现场辩论法、现场汇报法、媒体展示法、引导课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加以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符合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又符合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
它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的学习精神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完成任务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困惑、讨论交流,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其任务可以是撰写一篇文章、描绘一幅图形、设计一张表格、制定一份计划、撰写一份调查报告,也可以是制作一个展示作品,。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任务驱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任务设计
1. 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任务驱动模式注重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 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通过设置具体实践性的任务,学生可以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4. 培养合作能力:任务驱动模式通常是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5. 个性发展:任务驱动模式倡导个性化学习,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来设置任务,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缺点:
1. 任务难度控制:任务驱动模式在设置任务时需要考虑任务的难度,有可能出现任务难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
2.5 任务驱动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模式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欲望。
2. 注重实践能力:任务驱动模式强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实践能力。
3. 综合性发展:任务驱动模式涉及多种语言技能的综合发展,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培养。
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任务设计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价值,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思路。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任务驱动模式,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改变。
3.2 研究展望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演变,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将任务驱动模式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任务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更详细地研究和实践,从而为教师提供更多可操作的教学策略。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智能教育平台和虚拟实验室,来支持任务驱动模式的实施,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开展跨学科和跨文化的研究,探讨任务驱动模式在不同背景下的适用性和效果,以推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通过这些努力,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将会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化和有效,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中学物理的教学原则是
中学物理的教学原则是1.基础先行原则:中学物理是基础课程,学生需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教学应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
2.归纳与演绎结合原则: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既需要归纳总结,又需要通过演绎推理来加深理解。
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从具体实例中归纳出规律,然后运用规律解决其他问题。
3.兴趣激发原则: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应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趣味的实验和有趣的故事来引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5.实践与理论结合原则:物理学习需要注重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结合,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和实践操作,从中感受和理解物理实际问题,并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6.个性化与差异化原则: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
7.细节与整体结合原则:物理学习既需要关注知识的细节和具体问题,又要理解和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和系统性。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上理解和处理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和问题分析能力。
8.学科与生活结合原则:物理学习应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原则:物理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实验精神,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10.任务驱动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以任务驱动为核心,将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
教师应通过任务的设置,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中学物理的教学原则是以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出发点,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操作的训练,通过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提供真实的、有目的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定义、原则以及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
定义和原则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该方法重视学习的实践性和真实性,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和自我调控能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核心原则包括:1.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设计任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设置任务,使任务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提供真实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目的和必要性。
3. 强调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
4. 注重学习的自主性和自我调控: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调控能力,教师应该通过指导和引导,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应用于不同学科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不同学科的任务设计和情境设置有所不同,但核心原则是一致的。
在语言学习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可以通过真实的语言交际任务来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餐厅点餐的情境,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对话技巧来完成任务。
在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可以通过问题解决任务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群文读写结合的任务驱动四步教学法
GUANG DONG JIAO YU广东教育·综合2019年第2期群文读写结合的任务驱动四步教学法文/东莞市常平镇振兴中学刘雯实践群文读写结合教学,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本为范例组织文章群,以读悟写、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任务驱动四步法,能够促进群文读写教学的深度融合,发挥群文阅读对写作的示范、导引作用,提高群文读写教学的实效性。
一、群文读写任务设置原则1.准确而真实在设置学习任务时,注意要贴合学生当前所学的知识内容,并符合初中生的基本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以保证其能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展开自主探究。
例如,作为起始学段,结合初一学生的学情,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选编了《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几篇课文,并把“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作为写作的训练目标,因此,可以把“从锤炼词语和赏析句子的角度来学习写景状物”作为一个读写结合训练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
2.合理且可操作在布置任务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直接呈现任务内容,让学生完全自主地完成任务,也不能对学生在任务探索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过于细致的安排,而要基于学生的基本特点,对学生在任务中所进行的讨论进行必要的指导,且学习任务应从学生群体的基本特点出发,避免出现任务太难或太易的情况。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选编了《秋天的怀念》《散步》两篇饱含深情的亲情故事,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的景物描写,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点来设置如下三个任务:(1)跟我学:教师示范课文中某处经典的景物描写句子;(2)你来找:找出你最喜欢的描写景物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3)一起试:假如要运用到你的习作中,你如何进行仿写?3.分层次循序渐进在设计任务时,要将任务分为不同层次,如分为“基础型任务”和“提高型任务”。
此外,任务的设置要形成一个系统,让学生的任务和知识具有系统性,并注意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保证任务切实发挥驱动作用。
二、任务驱动四步教学1.课内选点引路语文课文就在学生身边,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也是学生最熟悉的。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学习目标和任务完成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达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要特点,通过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实际任务中主动探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设定具体、有挑战性的任务,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能力。
1.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了解互联网的使用方法,以及掌握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这些都是他们未来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技能。
信息技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可以学会运用科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将信息技术教学纳入小学课程并重视其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竞争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设立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提升,通过实际操作任务的完成,学生将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协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试论化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
学 习任 务的设计者 、 学 Nhomakorabea习资源的提供者 、 习活动 的组织者和学 习方 学
法 的 指 导 者 。任 务 驱 动 教 学 法 一 个 很 显 著 的 特
凌链讽 : 任务驱动 聿法 | 教
||
●
<
点 是 学 分 由 成了 习的 体, 一个 任务, 学生 逐个 成, 学生 就 给了 生充 的自 , 学 主 个 让 来 完 那么, 就
}教 学 目标 。 勺
为什么蔗糖溶液 的液面高度上 升?
c.改 用不 同浓 度 的蔗糖 溶液 重 复渗 透 实 验, 观察结果。尝试学 生 自己总结渗透现象 的产 生条件 及渗透方 向。 D. 用什 么方法能 阻碍液 面高度 的上升 ?并
l穗 譬 帮等 圜
地 魁 教 鍪 l 掣 师 学
●
●
f ● ● l 学生撵索任务并完成 l 教撵分析学幸蜜段 ≤
任 务驱 动教学法 中的任务就是 让学生 去做
一
设计 七个任务把关 键知识点都 包含进 去 ,通过 对这 七个任务 的探 究 ,不仅完 成了学科 教学 目 标, 而且较好地 实现 了培养学生科 学精神 、 科学
3处 理 好 师 生 之 间 的 角 色 关 系 。 教 学 中教 . 在
勾基础和提 高两 个任务 ,大部分 学生可 以完成
B .观察蔗糖 溶液 与水的渗透 实验 的现象 ,
师起 主导作用 , 学生是教学 的主体。
基础任务 , 学有 余力的学生能够做 好提高任 务 ,
壬 |务的分层是分层教学的一种形式 。 3任务要形成 一个系统 。 务的设 置要注意 . 任 个知识点之 间的联系 ,设计任 务的时候 要处 塑好局部和整体 的关系 ,保证很好 的实现最 终
提出了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
提出了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是基于活动学习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出的原则,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17条教学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鼓励他们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决策和规划,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2.兴趣引导原则: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学习的投入度,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3.情景营造原则:创设符合学科特点和学习目标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真实体验原则:提供真实且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5.任务驱动原则:通过设置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6.合作学习原则: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7.自主探究原则:提供探究性学习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8.创新与创造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9.多元评价原则: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0.反馈及时原则: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给予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11.探究与实践结合原则:通过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2.个性发展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情感情绪平衡原则: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情感教育和情绪管理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14.实用性原则:强调学习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15.反思与总结原则: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效果。
16.典型案例引导原则:通过典型案例及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7.知行合一原则: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去,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用任务驱动学习——中学音乐学科教学如何设计学习任务
艺术教育 |用任务驱动学习——中学音乐学科教学如何设计学习任务□尹梦童/文任务驱动学习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教学模式之一,它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将知识运用和技能培养有机融合。
中学音乐课程具有知识理论与实践活动并重的特点,旨在发展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中学音乐教学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任务驱动学习模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做中学”与知识技能的获取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本文探讨了任务驱动学习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设计原则和实施路径,旨在为音乐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设计思路。
1 任务驱动学习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1.1 培养音乐实践能力音乐学习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任务驱动学习通过设置真实的音乐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并培养相关技能。
任务驱动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音乐实践场景,使音乐教学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真正落实到音乐实践中去。
此外,任务驱动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在音乐实践任务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1]。
1.2 增强音乐学习兴趣任务驱动学习通过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音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原创校园音乐剧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剧本主题、分配角色、编创歌曲、策划舞台效果等,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学生共同探讨,分工合作,积极发挥创意,展现个性特长。
任务驱动学习倡导学习过程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参与有趣的音乐实践任务,学生可以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体验,从而增强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 中学音乐学习任务设计的原则2.1 任务真实性和开放性任务驱动学习强调将真实的情境引入课堂,通过设置贴近实际生活的音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
高职项目课程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以“delphi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个个任务 的完成最终实现总体 的教学 目标 ,从而 性循 环 ( 图 2 。即通 过掌 握 系统 的知识 , 见 ) 培养学 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 系。
( ) 一 强调 学生 的主体 性—— 任 务要 吸 引 学生 生 在工 作 中 的能 力 , 并提 升 学生 良好 的个 人 素质 ;
通过素质的提升 , 会增加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 主动
吸取更 多 的知识 。三 者 的 良性循 环 , 有力 的促进 了
( ) 务要 体 现真 实性 和合 理性 四 任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 教学是发展性 的教学 , 据 自身需求 自主提出, 只有这样 , 任务才能符合每
个学 生 的兴趣 和个 l 要 。 dlh 程序设 计 ” 生需 在“epi 课
当前 , 新 时期 我 国社 会 经 济发 展 的形 势下 , 在 高 职教 育 快速 发 展 过程 中产 生 了人 才 培养 质 量 与
就是每个项 目的学习都 以典型产品的设计为载体 来进行教学活动 没计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
社 会 需 求 之 间 的系统 性 偏 差 和结 构 性 矛盾 ,而 课 论与实践 , 实现理论与实践 的一体化 , 在项 目课程
教学 研究
2 1 第6 珂 翔通 0年 期 ' 1
高职项 目课程 中任务驱动法 的应用
— —
以“ e h 程序设 计” 程为例 dl i p 课 李 丽
( 宁波城 市职 业技术学院 职业技 术教育 学院 , 浙江 宁波 35 0 ) 1 10
摘
要 :以 “ e h 程 序 设 计 ” 程 为 例 , 任 务 驱 动 法 的 概 念 入 手 , 述 了任 务 驱 动 法 的 任 务 设 置 原 则 以 及 构 建 dl i p 课 从 描
任务驱动在分层次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在分层次教学中的运用摘要: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教学方法的运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次引导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线索,通过分层次引导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技能。
本文举例如何在word教学中设计一个个小任务将这部分内容图文并茂、精彩绝伦。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分层次教学法;word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引言计算机基础是高等院校的公共必修课。
通过这门功课的学习可以为学习和使用其他软件打下基础。
目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我院主要任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培养技术型人才。
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当前乃至将来必须紧抓的教学任务。
上海市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涵盖的知识内容很广,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网页制作等。
在教学中面临内容多、课时少、同班级学生计算机水平存在差距、学习态度和兴趣都存在差异,这些问题都急需解决。
如何利用好的教学方法提高一节课的接收率是很多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
为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尝试在教学中运用了基于任务驱动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与分层次教学整合起来,则更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
在使用的过程中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什么是任务任务就是需要通过某种活动完成的某件事。
在计算机基础课中,“任务”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完成的一些事。
例如,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幅图形、一张表格、一个小动画等,也可以是一个调查报告,一个幻灯片演示作品,还可以是一个网站。
2、什么是“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
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 Instruction, TBI)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它鼓励学生在解决真实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并设定具体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参与。
本文将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将学习者置于实际交际的语境中,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
任务可以是真实的、现实的或虚构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对话、演讲、写作、朗读等。
通过任务,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会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遇到新的语言问题,从而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语言。
任务驱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适当的任务,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倡导学习者参与度高、合作学习的教室环境。
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完成任务,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学会互相帮助和合作。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动机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语境,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学生在实际任务中体验语言的应用,会感到知识的实用性,增强学习的动机。
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学习者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通过实际任务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
再次,任务驱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可以提升学习的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然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以确保任务的设置和指导合理有效。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任务和反馈。
任务驱动_精品文档
任务驱动1. 简介任务驱动是一种管理工作和提高效率的方法论。
它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合理安排和分配任务,使团队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
任务驱动的核心思想是明确任务目标、制定合理计划、合理分配资源、监督任务进展和及时反馈。
2. 任务驱动的原则任务驱动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下面是其中几个核心原则:2.1 明确任务目标在任务开始之前,必须明确任务目标和预期结果。
任务目标应该能够量化和可操作,以便后续的任务监督和反馈。
明确的任务目标有助于团队成员明确工作重点,并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2.2 制定合理计划制定合理的任务计划是任务驱动的关键步骤。
合理的计划应该考虑到工作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同时充分利用和平衡团队成员的能力和资源。
计划中的时间节点和里程碑也应该合理安排,以帮助监督任务进展。
2.3 合理分配资源任务驱动需要合理分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合理分配资源可以确保任务的高效完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冗余。
此外,适时调整资源的分配也有助于应对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和变动。
2.4 监督任务进展监督任务进展是任务驱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监督任务的进展,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监督任务的方式可以通过日常沟通、会议、报告等方式进行。
2.5 及时反馈及时反馈是任务驱动的关键要素之一。
通过及时反馈,可以让团队成员对任务进展和质量有清晰的了解,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反馈应该及时、具体和准确,以便团队成员能够根据反馈结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3. 如何实施任务驱动实施任务驱动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和方法。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实施任务驱动的方法:3.1 确定任务目标首先,需要明确任务的具体目标和预期结果。
任务目标应该可以量化和可操作,以便后续的任务监督和评估。
在确定任务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和团队成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沟通,以获得更全面和科学的目标设定。
3.2 制定详细计划制定详细的任务计划是任务驱动的关键步骤之一。
计划中应该明确任务的起止时间、项目里程碑、资源分配等内容。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文/龚琦安传统的体育教学有着很多的弊端,体育课效率不高,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与技能。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提出,不仅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丰富了创新教育的内容,而且为体育教学创造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
二、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1.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突出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锐意改革,破除单纯追求运动技能的学科体系,突出身体锻炼的实践性和培养学生竞争、对抗与合作等思想,有利于指导学生身体锻炼的实践;有利于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为学生探究式学习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完成任务为媒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应用知识或信息去完成任务,并以展示与交流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校准的要求。
2.体育学科基础相对于其他学科,体育教学是一个自由度较大的动态系统。
这是运动技术这种知识特性决定的。
运动技术学习是动态的操练而非静态的学习。
因为它不囿于课堂的限制,而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内容,以室外活动为主要形式。
因此,体育教学也就对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任务驱动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启发式、探究式的学习引导策略,凸显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地思考问题、探索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改变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被动思考、被动学习的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任务,以任务的形式把课堂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一、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意义很多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比较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在信息技术课上能接触计算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并不感兴趣。
这种状况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没有学习到信息技术知识,对信息技术的一些操作方法也没有掌握,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无效的。
教师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在课堂上给学生设置有趣的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愿投入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知识。
通过自主探究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能增强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
教师把教学内容与任务结合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能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进而强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原则1.布置的任务要贴近生活信息技术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是比较常见的,运用的频率也较高,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实用性。
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把信息技术知识与日常生活融合,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者事件,结合生活经验利用自己的思维完成。
教师让学生把生活与信息技术知识结合,便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学生把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任务驱动”法中任务设计的原则教学方法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它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就学校的课堂教学层面而言,由三个要素组成:教学主体,认知主体,设计原则,这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方式形成教学方法这一系统工程。
教师教学时所设计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组成教学主体,学生学习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学习手段、学习内容等组成认知主体。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信息技术学科有着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必须而且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必须不断追求创新,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步伐。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任务”的设计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就显得非常关键,必须兼顾全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任务”设计的目标要明确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关键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把教学的总目标进行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把信息素质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几个项目上,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项目要求的实践和探索,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第一、“任务”要有层次感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让我学”变成“我要学”,由此产生的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
“任务驱动”正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关键是要注意如何选择合适的任务作为目标,总的原则是,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知识层次等客观因素来综合考虑。
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要“任务”要有层次感。
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
例如:在教四年级学生第一册《信息技术》的“画图”时,我就发现有的学生在家里就已经学过一些相关知识了,而有的学生到了四年级刚接触到。
这一内容共12课,如果按步就搬地从第一节开始这样顺序学习,就会造成一些学生上课时不想听,上机时无事可干。
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就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出不同的“子任务”,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
具体办法是:对于一些从没有学过的学生,我就要求他们先学会画简单基本的图。
我布置的“任务”相对容易些,让他们先学会画教学楼,通过画教学楼这个任务,学生就掌握了如何使用画图的一些工具,如何改变颜色。
对于那些学过一些基本知识的学生,我布置的“任务”难度就稍微大一些,要求学生设计出一张自己喜爱的贺卡,打印出来,然后还进行年级评比。
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致和想象力。
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任务也就轻松完成。
第二、“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
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
“任务”设计其实也是一个实施过程。
如“任务”太难,学生无疑会产生畏惧心理,望而却步,无形中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任务”太容易,学生的探索过程又会显得平淡,无新鲜感。
教师要注意做到“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所以老师应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的了解,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如“曲线”是学习画图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我对“学好曲线”这个阶段目标细分了“认识曲线”、“掌握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画一处、两处弯曲的曲线”、“找找、想想、画画图形中的曲线”等四个课堂任务。
(1)在完成“认识曲线”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学会了判断曲线的起点、终点和最高点(或最低点)、以及“一处曲线”和“二处曲线”的异同。
(2)在完成“画一处、两处弯曲的曲线”任务时,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多种形状的一处曲线和两处曲线,得出①曲线的起点、终点、最高点或最低点位置不同,曲线的形状也不同,②在一处曲处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双击、在二处曲处的最高点、最低点分别单击,才能把曲线画好。
(3)在完成“找找、想想、画画图形中的曲线”的任务时,我出示了一些小动物、小植物的图形,让学生在整图中发现曲线、然后想想它该怎么画、接着自己练练。
在这一步步实践操作的经验积累下,学生对曲线不再陌生、看到复杂的曲线不会感到无从下手,而是会仔细观察、分析思考、动手实践。
“任务”驱动法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的可操作性要好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则可谓“百闻不如一练”,用“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方法教学是不可行的。
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
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
知识点也能得到及时地强化。
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一,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解决问题多元化。
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
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例如,在学习如何退出WORD程序时,可以用右上角的“关闭”按钮,此时也提出还可以用其它方法来退出,一是让学生明确还有退出程序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
二是明确退出程序方法的多样化,防止学生思想僵化,做到会思考、会创新、会实践,就会“条条马路通罗马”。
第二,在“任务”设计时要关注任务的可思考空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所以,“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是开放性的、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功能都学到,也没必要这样做。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正好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
例如,在WORD制作贺年片,插入图形时,一般学生只用书上讲的方法,而此时,我们就应给学生一个思考空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插入图片,有的学生琢磨能否将自己的具有个性绘画插入,也有同学想出网上的精美图片,甚至提出自已的照片要输入电脑,更有学生提出用其它工具软件来制作更具有个性特色的的作品。
第三,在任务设计时要关注完成任务的时间。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任务,完成时间不宜太长。
如果,长时间完不成任务,学生对任务的兴趣降低,学生无疑会产生畏惧心理,望而却步,无形中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例如,在学习“输入文章”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输入一段短文并保存起来”,这个任务实际包含了“输入”和“保存”两步操作,主要考虑不要让学生把大量的上课时间花在输入文字上,又能够独立完成。
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并且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
三、“任务”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第一,任务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选择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我们可以推测知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总之,他们必须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俗话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
面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迅猛发展,学校的计算机等设备无法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很难超前或与社会同步。
学生学习到的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往往就会过时。
因此,信息技术课在介绍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等相对稳定的内容的同时,应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第二,任务设计要关注学生团体协作能力的培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
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共同协作完成。
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产生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未来的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一个人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与技能或单独完成一个工程。
只有依靠团体的智慧和力量。
因此,学生团体协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例如,在学习WORD时,可以先示范WORD的强大功能,如表格制作、艺术字、排版等,同学们马上被吸引,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马上提出任务:一四人小组为单位,编辑一份课程表,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课程表进行边框和底纹的修饰,给文字加上颜色等,然后让全班同学进行比赛,看谁的速度最快和版面最美观,通过多媒体网络的功能,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
在这个过程中,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即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重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观念、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例如传统教育中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背诵大量的DOS命令,没有充分的时间上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