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针阔混交林
谈针阔混交林栽培技术及对策
谈针阔混交林栽培技术及对策发表时间:2014-09-01T08:32:50.76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5期下供稿作者:曹仲冬[导读] 针阔混交林栽培技术;问题及对策黑龙江省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
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白杨木林场曹仲冬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东北地区重点林区之一。
针叶树种是黑龙江省造林树种,在人工造林中占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针叶树种栽造成地力衰退、造林树种单一、经营环境恶化,严重地影响针叶树种林分的质量。
本文分析了针叶树种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为针叶树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维持合理的针叶树种群体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针阔混交林栽培技术;问题及对策黑龙江省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拥有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余脉,素有“绿色金库”之称。
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木材产量均居东北三省前列,针叶树种资源丰富。
长期以来,认真贯彻“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营林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果。
1.针叶树种人工林经营存在的问题1.1 针叶树种生长质量下降由于针叶树种诸如红松、红皮云山、樟子松等经济效益高,山区林农又具有栽植针叶树种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许多林场针叶树种采伐后又继续种植针叶树种,一些林场至今已是第3 代、第4 代连续栽针叶树种。
于是出现了新问题,第1~2 代针叶林长势呈现蓬勃旺盛、郁郁葱葱的景象,在第3~4 代针叶林则生长不良、未老先衰、低矮发黄。
针叶林生长量一代不如一代,地力逐渐衰退。
根据调查,在针叶林多代连栽地,出现造林成活率下降和幼林生长不正常的现象。
致使针叶人工林长期生长力受阻,严重地影响到针叶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1.2 林地土壤肥力下降由于针叶人工林纯林对土壤肥力要求高、耗肥大,造成土壤中氮素供应不足,引起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中氮、磷转化不平衡,土壤黏粒含量逐次降低,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养分贮量减少,林地生物活性降低,营养物质转化变缓,林地生态失调,土壤肥力下降,地力衰退。
针叶树和阔叶树混交技术分析
针叶树和阔叶树混交技术分析廖丹丹(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六里分场,广西南宁530000)摘要:为分析针叶树和阔叶树混交技术及其应用效果,总结实践经验,对混交林营造的优点以及针阔叶树种混交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针叶树和阔叶树混交营林方案设计与相关技术,制定了具体的营林方案,综合应用立地选择、科学整地、规格挖坎、苗木选择、造林密度、土壤管理、抚育管理等营林技术。
验证多树种混交模式的实际营林效果,以期为混交营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交林;针叶树;阔叶树;技术中图分类号:S7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3)20-0130-031问题的提出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积极发展林业事业,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经营质量,不仅可以为社会建设提供优质木材、能源和林副产品,而且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促进林业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1]。
如何提高林木平均单位产材量,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优质木材,一直是人们的重点研究方向。
营林技术是控制建立与组成森林,保证森林质量与健康,以满足不同价值与需求的方式。
营林种植与抚育森林应充分掌握森林情况,选择最佳方式,提高林木生长质量。
传统营林模式下,大多采用纯林模式。
此种模式涉及的树木种类相对单一,对林地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偏低,整体生态功能偏低,综合效益较差。
在纯林营造模式,也极易导致土壤质量的下降,影响到树木的生长状态[2]。
混交林是一种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树种进行混合种植的营林模式,具备诸多优势。
近年来,混交林营造技术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混交林营造概述2.1营造混交林的优点与常见的春林营造模式相比较,混交林的整体结构十分立体、丰富,可以更好的对林地空间和光照、水土资源等予以利用,并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出更为理想的效果。
通过营造混交林有利于加快森林资源结构调整进程,优化树种配置[3]。
同时,在混交营林模式下,所种植的植物类型十分丰富,可以为多种生物的生存、繁殖等提供理想的环境条件,进而逐步形成完整、复杂的食物链,不断提升森林生物的多样化水平。
营造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技术的探讨
营造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技术的探讨【摘要】营造混交林,对抵抗病虫害、火灾,改善土壤环境,充分利用环境条件,提高林木生长量都具有良好的效果,营造落叶松混交林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比生态优势和经济效益优势分析,总结出营造针阔混交林优于针、阔叶纯林的结论。
【关键词】落叶松;混交林;培育目标;培育技术;针阔混交林;生态优势近年来,人工林在森林资源中所中比重不断增大,人工林经营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由于以往森林经营主导思想片面追求木材生产,而忽略了森林综合生产力的提高和永续利用。
营造人工林,以针叶纯林为主,亦是片面追求速生丰产和蓄积量的增加,没有考虑到人工针叶纯林林分结构单纯、树种单一,违背了自然界中多样动、植物并存的规律,因此,在生长过程中相继出现生长率低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退、病虫害发生率上升、林地综合生产力降低的必然结果,丧失了森林应有的多种功能。
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认识上的飞跃,森林具有能提供众多再生资源和发挥公益效能的双重作用,林业是人类社会公益性事业的观点已被人们所接受。
改变以往营造人工林以针叶纯林为主,向营造针阔混交林转变,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和促进人工林树种的多样化,模拟自然状况,发展生态林业,走高效协调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林业整体最优效益。
为了更好地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提高林分的抗逆性和稳定性,大量营造混交林是人工林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通过和人工针叶纯林对比来阐述营造针阔混交林的优势。
1.混交树种落叶松是一个强阳性速生树种,对立地条件的要求范围非常广泛,它的混交树种应选择耐荫的,生长速度比落叶松较慢的,并且对立地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的树种。
在我省可以与落叶松混交树种有:云杉、红松、黄菠萝、胡桃楸、水曲柳、椴树、樟子松。
混交造林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保存率也达到了85%。
生态优势:混交林生态环境优于纯林:营造针阔混交林,根据适地适树原则,科学、合理的选择造林树种,针阔叶比例和混交方式,使各树种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对生态环境选择和种间竞争而形成最佳林分组合。
2023年新高考地理小题必练含答案9植被
小题必练9:植被植被与环境,森林,草原与荒漠。
(2020·山东高考)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
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
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A.垂直分布高差大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2.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A.山体陡峭B.水分充足C.土壤肥沃D.热量充足3.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条件不同B.水热组合不同C.耕作技术不同D.耕种历史不同【答案】1.B2.A3.B【解析】1.读图可知,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在低海拔地区没有分布,因此太行山区针叶林的垂直分布高差小,AC错误。
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的总分布面积占比较小,B正确。
黔桂喀斯特山区针叶林面积占比最大处的海拔为600-800米,而太行山区针叶林面积占比最大处的海拔为2200-2400米,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高,D错误。
故选B。
2.黔桂喀斯特山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分、热量充足,较低海拔地区本应该为阔叶林,但是由于该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山体异常陡峭,导致水土流失快,水、土、热等条件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A正确,BD错误。
黔桂喀斯特山区土层浅薄、土壤贫瘠,C错误。
故选A。
3.读图可知,黔桂喀斯特山区的农田分布上限较高,可以到达海拔2800米左右,而太行山区的农田分布上限较低,只能到达海拔2000米左右,主要原因是黔桂喀斯特山区所处的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海拔较高处水热条件依然较为充足,可以进行农田耕作,而太行山区所处的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以海拔较高处水热条件较差,不能进行农田耕作,B正确。
问题5 土壤肥力收支(热点题型狂练)-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直击
收支类问题5土壤肥力收支(真题回顾·提分干货·热点狂练)真题统计考点分布考情分析/热点解读2023年重庆卷第12~13题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植被、土壤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
高考对土壤肥力收支的考查,常以植被群落的分布及生长特征、土壤剖面图、土壤的理化特征统计图等为材料,设置地理实践情境,考查土壤肥力高或低的原因。
掌握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含量的收支分析角度,即可轻松破解此类试题。
2022年浙江卷第13~14题人类活动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2022年湖南卷第18题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差异2020年浙江卷第3~4题地形对土壤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2022·浙江卷·13~14题)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
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B.交通C.市场D.劳动力2.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B.减弱土壤通气性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答案】1.A 2.C【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项目主要依靠养殖场废弃物以及农田秸秆等为原料,产出电力和肥料等,原料的运输成本更高,所以其布局应该靠近原料产地,A选项正确;交通、市场、劳动力对其布局影响较小,BCD选项错误,所以选A。
2.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是农田的优质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透气性,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所以选C。
3.(2022·湖南卷·第18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
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
针阔混交林植被类型代表
针阔混交林植被类型代表针阔混交林是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
它既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垂直地带性。
它主要发育于我国东部湿润或半湿润的山地和丘陵。
在其他地区也有广泛的分布,而且还随着地势、坡向、土壤、土壤质地和海拔高度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它们是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的混合体,树种组成丰富多样,而且各树种间相互渗透,形成一个稳定的生物群落,这对于调节地方小气候,减轻风雨危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复杂,不仅能为人类提供木材,并且可以就地取材,利用率较高。
目前,全世界天然林中大约60%的面积为针阔混交林,可见针阔混交林是天然林的主体。
在林业生产中,对混交林的利用已成为普遍的做法。
在自然界中,天然针阔混交林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类型。
不同的地形和水热条件,形成了针阔混交林的不同类型。
因此,我们在森林资源的研究和林业生产时,首先要搞清楚各地针阔混交林的主要类型及其所在的位置和分布规律。
当我们知道了这些类型的情况后,就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有计划地进行经营,使之达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最常见的类型:我国从东北到西南都有分布。
在山地垂直带谱中,位于山脊以上的阳坡称之为“阳坡”,阴坡称之为“阴坡”,沟谷中则以“阳坡”、“阴坡”交替排列。
由于受地形和水热条件影响,各种森林类型的纬度变化,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垂直带谱,分别为暖温带针叶林带(海拔1000~1400米)、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海拔1400~1800米)、中山温带针叶林带(海拔1800~2000米)、中山寒温带针叶林带(海拔2000~3500米)、高山亚寒带针叶林带(海拔3500米以上)、高山寒带针叶林带(海拔4500米以上)、高山亚寒带灌木丛林带(海拔4500米以上)等。
针叶林类型的垂直分布一般具有随海拔增高而增加的趋势。
在暖温带海拔1500米以下为暗针叶林带,由冷杉、落叶松、云杉、桦树等组成。
成熟的森林群落结构完整,林冠郁闭度高,适于林内更新和生物演替。
4.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4.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专题训练)A.针叶林B.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灌木林4.随海拔升高,该区森林的碳密度()A.逐渐降低B.逐渐升高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5.森林碳储量集中分布在陡、急、险坡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A.降水丰富B.热量条件好C.风化层深厚D.人类活动少【答案】3.D 4.C 5.D【解析】3.利用表格中每种森林的碳储量除以其碳密度,就可以得到森林面积。
据此可计算得知灌木林的面积是最大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根据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随海拔升高,该区森林的分布依次是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灌木林。
结合表格中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密度,可以判断出,随海拔升高,该区森林的碳密度先升高后降低。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陡、急、险坡处,人类活动难以到达,森林植被多保持自然状态,生物量大,且枯枝落叶层厚,森林碳储量分布集中。
因此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人类活动少,D正确;陡、急、险坡降水不一定丰富,A错误;热量条件主要与海拔有关,B错误;陡坡风化层往往较薄,C错误。
故选D。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成土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是影响我国土地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如图示意河北省土壤侵蚀类型与土壤侵蚀强度存在差异的甲、乙、丙、丁四地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土壤侵蚀以风力侵蚀为主的是()A.甲B.乙C.丙D.丁7.图中丁地土壤遭受水力侵蚀比较微弱,其主要原因是()A.土壤深厚,植被茂密B.地处平原,河流流速慢C.土壤紧实,质地粘重D.聚落密集,土壤硬面化【答案】6.A 7.B【解析】6.根据图示可知,该图为河北省,甲位于河北省西北部,200mm等降水量线以西,属于半干旱区,且甲更加靠近冬季风源头,风力侵蚀明显,A正确;乙位于燕山南坡,属于冬季风的背风坡与夏季风的迎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风坡,处于半湿润区,土壤以流水侵蚀为主,B错误;并所在为太行山东侧,冬季风背风坡,夏季风迎风坡,处于半湿润区,土壤以流水侵蚀为主,C错误;丁位于华北平原,土壤以流水侵蚀为主,D错误。
2023年-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方法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方法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某声音的声压为0.05Pa,则其声压级为()。
A.63dB.65dBC.68dBD.70dB【答案】 C2、以下选项中,关于补充地面气象观测要求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评价范围内设立地面气象站,站点设置应符合相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B.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C.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2个月以上D.补充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不能作为当地长期气象条件参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答案】 D3、下列烟气脱硫方法中,不产生废水的方法是()。
A.氨法B.海水法C.烟气循环流化床工艺D.石灰石/石灰—石膏法4、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是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标志,应采用()进行测定。
A.样地调查收割法B.随机抽样法C.收集资料法D.系统分析法【答案】 A5、生态影响预测评价方法中,()是指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依照生态学原理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
A.指数法B.生产力评价法C.生态机理分析法D.综合指数法【答案】 C6、某燃煤锅炉烟气采用碱性水膜除尘器处理。
已知燃煤量2000kg/h,燃煤含硫量1.5%,进入灰渣硫量6kg/h,除尘器脱硫率为60%,则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量为()。
A.4.8kg/hB.9.6kg/hC.19.2kg/hD.28.8kg/h7、某燃煤锅炉SO2现状排放量90.0t/a。
拟对锅炉增设脱硫设施,脱硫效率由现状的50%增至80%。
项目技改后,SO2现状排放总量为()。
A.90.0t/AB.45.0t/AC.36.0t/AD.18.0t/A【答案】 C8、()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中最常用的预处理工艺。
A.固体废物的压实B.破碎处理C.分选D.浮选【答案】 B9、水质评价方法通常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推荐采用()。
论针阔混交林的优势
2 0 1 3 年 第7 期I 科技创新与应用
论针 阔混交林 的优势 场 , 辽宁 本 溪 1 1 7 1 0 0 ) 摘 要: 与 营 造人 工针 叶 纯 林 对 比 ( 现造林 , 以针 叶 纯 林 为 主 ) , 培 育针 阔混 交林 , 对 快 速 恢复 森 林 的 生 态环 境 性 能 , 营养 空 间 的 利 用, 立地 条 件 的 改善 , 生长 率 的提 高 , 产 品的 多样化 , 防护 效 益 的发 挥 , 抗御 灾 害能 力 , 社会 效 益 方 面都 有 明显 优 势 , 同时还 可 以 为 市场提供 多样化 、 多种类的木材产品 , 构筑具有 高生态、 经济 、 社会效益的多功能生态体 系。 从生态效益、 防护效益 、 经济效益等方 面, 对针 阔混 交林 的 优 势进 行 了详 细的 分析 探 讨 。 关键 词 : 针 阔混 交林 ; 纯林 ; 水 土保 持 ; 病 虫害 ; 经济 效 益
1生 态效 益 1 . 1混 交 林 生态 环 境 明显 优 于纯 林
根据森林经营 的实际情况 , 营造 、 人工诱导是形成针 阔混 交林 的重要途径。并在经营活动 中有 目的地保留阔叶树种 , 可 以很好地 保持和增加森林生态系统 的多样性 。 这种 多样性的水平不仅表现在 物种遗失相对减少 ,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阴性和 中庸性树种在系统中 2 . 3 防止 火灾 蔓 延 优 势 的增 加 , 系 统 的种 群 结 构变 得更 加 稳 定 , 种 间关 系 趋 于协 调 。 如 般火灾 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可燃物 、 空气 ( 氧) 、 和一定 此 针 阔混 交 林 中 , 林分 内灌 木 、 草 本植 物 较 纯 林 丰 富 , 森林 水 平 垂 直 温度 。由于针 阔混交林 中直射光较少 , 气温低 、 相对湿度也较大 , 形 层次结构较为合理 , 几乎能够达到 自然林状态。 另外 , 针 阔混 交 林 中灌 木 不同树种在生长培育过程 中对光照的要求也存在差异 ,例如 : 成 了 不 利 于火 灾 发 生 与 蔓 延 的 森林 环境 ; 可以提高林 内底层空间的相对湿度 红 松 其 幼年 较 耐 荫 , 可在 林 份 条件 较 好 的 天然 次 生 林 中进 行 生 态 疏 和草本植物其覆盖度通常较高 , 增加地表枯落物 中的含水量 , 这样就形成 中 伐或择伐 , 在林 冠下 营造红松 , 同时保 留林冠下有培育前途的阔叶 和降低林 内环境温度 , 幼树 , 如: 蒙古栎 、 水曲柳 、 黄檗 、 紫椴 、 色木槭等阔叶树种。 如此可使 火灾抑制环境 ,其发生火灾的概率相对于纯林而言也会大大降低 ; 红松等针叶树种含没脂量较高 , 在干旱时节易燃烧 , 且 各树种在 阳光营养空间方面得到协调结合 , 相互补偿 , 通过人工营 又 由于落叶 、 而水 曲柳 、 核桃楸 、 槭树 、 黄波罗等 阔叶树种 因为枝条粗 造 复层林冠 , 林地单 位面积上 的叶量可 以得到增加 , 可 以提高对光 不易扑灭 , 大, 枝 叶 含有 大 量 的水 分 , 不 易着 火 , 因此 针 叶树 种 与 阔 叶树 种 混 交 能 的综合利用效率。 可减轻了火灾的危险程度和发生率 。 1 . 2混交林林冠截持 降雨率要多于纯林 3经 济 效益 针阔混交林通常由两种及 以上树种相互混交组成 , 多树种 间多 3 . 1提高木材质量 层林冠呈现垂直封闭协调特性 , 降水在经过混交林树冠层 时 , 通过 通过 合 理 的树 种 混 交 , 可 以营 造 良好 的 生 长环 境 , 提 高 林 地 的 树冠层的层层拦截 , 可以有效延缓降水下落至地 面过程 中的速度和 利 用各 树 种 间 生态 学 的匹 配形 成 的 增 加 雨 水 流经 树 冠 的 时 间。 通 常情 况 下树 冠 大约 可 以截 留降 雨 量 的 综 合 生产 力 。在 针 阔 混交 林 中 , 1 5 % 4 0 %, 树冠截持降雨率的大小主要决定树种组成、 密度 、 年龄等 诸多优势 ,其单株生长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较纯林均有很大 的优 针 阔混交林 中各树种的树干形质指标较 因素 。 而 针 阔 混交 树 中 , 其树 种 组 成通 常 较 为复 杂 , 树冠 层 层 问 密度 势 。据实践工作经验可知 , 也较大 , 因此 在 同样 的降雨 强 度 和 年龄 条 件 下 针 阔混 交 林 的 树 冠层 相 应 环境 的纯林 而言 要 高 , 其木 材 质量 要好 。 3 . 2 防 护费 用 低 层 截 持 降 雨 率要 明显 多 于纯 林 。 针阔混交林其火灾和病虫害发生率较纯林低 、含水量较纯林 1 - 3混交林涵养水源及水土保持能力要强于纯林 针 阔混交林通过不 同树种间的合理搭配 , 其具有较好的水分调 高, 其综合防护费用较纯林通常较低 , 经济效益较纯林好 。 据资料表 仅就病虫 害防治费用一项 , 混交林就比纯约减少 5 0 %。 节性能和防腐功能 。从大量实践工作经验可知, 针阔混交林其枯枝 明, 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纯林要厚 , 即: 针阔混交林 比纯林枯落物其 总 3 - 3混交林林地综合生产力得到提高 针 阔混 交林 可 以利用 不 同树种 的生 态 学 特性 , 充 分 利 用林 地 的 厚度平均增 加约 5 8 %,腐烂物 厚度增加约 1 2 1 %,风干重增加约 如光照 、 土壤 、 水分 、 养分等均较纯林高 , 其综合生 1 3 4 %, 持水率增加约 3 7 %, 持水量增加约 2 2 6 %。 通过不同树种中的 地下和地上空间 , 1 O 年生人工针阔混交林和纯 合理搭配 , 林地土壤 的质地较为疏松 、 营养空间结构较为 良好 、 吸水 产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根据有关资料 , 混交林 中红松总平均 3 . 6 c m, 对 照红松纯林为 2 . 5 e a, r 前 者 力持水量得到增强 , 进而增加了降水 向林地深层渗入量 , 有效 减少 林 对 比 , 4 4 %, 混交 林 中红 松 总 平 均 高 为 2 . 9 3 m, 对 照 红 松 纯林 总平 地 表径 流 和 表 土 流失 量 。 针 阔混交 林 比常规 纯 林 在截 持 水 、 理水 、 涵 为后 者 1 均胸 径 为 6 . 6 c m, 前者为后者 1 0 6 . 0 %, 混 交 林 中落 叶松 总 平 均 高 为 水 以及 防蚀 等 方 面均 具 有较 大 的提 高 。 7 . 5 1 m, 对 照 落 叶公 纯 林 总 平均 高 为 7 . 4 6 m, 前 者 为后 者 1 0 0 . 7 %。 混 1 . 4 生产 力 更 高 在提高林 区生态环境 、 改善林 区 阔叶树种的凋落物量大 , 含养分较丰富, 且分解率高 , 归还给森 交林 通过树种 间竞争和优势互补 , 林死地被物 的大部分养分在短期内就能参与流通 , 养分循环速率和 营养结构 、 增加林 分质量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优势 , 进 而使林 区生 经济 、 社 会 效 益得 到 大 大 的提 高 , 有 利 于林 区 的建设 发 展 。 森林生产力就会上升。 而针叶树种的凋落物量小 , 养分少 , 分解速率 态 、 4 结束 语 慢, 森 林 生 产力 就 会 下 降 , 营造 针 阔混 交 林 能 很 好 的 解 决 针 叶 纯 林 森林系统是一个集树木 、 光照、 土壤 、 水分等 因素为一体的复杂 的这 个难 题 。 系统 , 通 过 合 理 的生 态 、 环 境 系统 的 搭 配调 控 , 可 以有 效增 加 林 区 的 2 防护 效 益 综合效益。 在针 阔混交林培育过程中 , 要结合林区的实际特性 , 合理 2 . 1防风 固沙 性 能优 越 混交结构和混交模式 , 形成科学合理的森林 生态环 针 阔混 交 林 中混 交 树种 层 层 搭 配林 冠 较 为 浓 密 , 且深 根 浅 根 交 选择混交树种 、 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力 , 有效提高林 区光照 、 土壤 、 养分等 错深广 、 枯枝落叶较 为丰富, 因此在 防风 固沙 、 防止水土流失 、 涵养 境体系 , 水源等方面均较纯林要好。2 0 1 2 年 台风布拉万登陆辽东半 岛, 我场 资源的综 合利用效益 , 提高混交林 的生态 、 经济 、 社会效益 , 确保林 5 O 林班 8 、 9小班共二百多亩 1 3本落叶松纯林( 林龄为 2 5 年) 经过几 场在市场大环境 中的竞争力。 参考 文 献 次 的抚育林 内的阔叶树已所剩无 已, 致使两小班 3 / 2的树木在此次 1 】 赵 晨, 韩冰, 康 君. 混 交 林 的 研 究 进展 分 析 [ J 】 _ 森林工程, 2 0 0 9 , 2 5 ( 2 ) : 台风 中风倒 、 撅根 、 倾斜 ; 而在其附近的 5 0 / 6小班 ( 林龄为 2 4年 ) 因 【 8 — 21 . 其林 内跳石 窖多 , 经人工诱导 已形成 了针阔混交林 , 其在此次 的台 1 [ 2 ] 娄胜 德 . 谈 混 交林 优 点及 营造 原 则 [ J ] . 林 业勘 查设 计 , 2 0 0 9 , 1 4 9 ( 0 1 ) : 风中则安然无恙 。可见针阔混交林防风效果明显强于针叶纯林 。 23 - 24 . 2 . 2减少病虫害发生机率 针 阔混交林其在生长培育过程 中, 生态 环境 较为优越 , 生长特 『 3 1 吴耀先, 卢正茂, 吴振铎 等. 人工针 阔混交林的综合效益[ J ] . 吉林林
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生产 条件 气候 条件
具体表现
影响
自 然 条 件
森林 资源
草场 资源
渔业 资源
雨热同期,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 气候适宜,大部分 的生长需求;热量南北差异大,降 属温带湿润、半湿 水东西差异大,有利于发展农业多 润季风气候 种经营 林地面积大,森林 为发展森林工业奠定了基础,并有 资源蕴藏量大 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现有草原面积占全 国草原面积的9.3%, 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基础 多为森林草甸草原 海岸线长,滩涂面 水产资源丰富,淡水渔业有一定的 积广大;有许多淡 发展潜力 水湖泊和水库
肥力差,秸秆还田保肥力,植树治坡防冲刷。
3.顺口溜记忆林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超采过伐森林减,营林伐育要保护。 4.概括法记忆湿地的作用与保护 两种作用(生态作用、经济作用),三种措施(停围垦、建保护 区、还湿地)。
1.自然环境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 内蒙古自治区 东
部。 (2)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地貌:呈 半环状 ,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 丘陵,内侧是平原。
贝尔盟东部等地。
(2)东北地区的荒地有什么优势?
提示:这里的荒地有两个优势:一是土壤的自然肥
力高,二是集中连片分布,荒地地势平坦、便于开垦。 (3)为保护陆地生态系统,对东北地区的荒地应采取 什么措施? 提示:禁止开垦,已开垦的荒地逐步还林、还草、 还湿地。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供应举足轻重,东北平原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供应基地,其发展农业具有 优越的区位条件,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针阔混交林的形成原因
针阔混交林的形成原因针阔叶混合林是寒温带针叶林和夏绿阔叶林间的过渡类型。
通常由栎属、槭属、椴属等阔叶树种与云杉、冷杉、松属的一些种类混合组成。
分布范围针阔混合林是介于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之间的过渡性类型,在欧洲、北美和远东地区有分布,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存在差异。
分布地区在北美主要分布于五大湖地区和阿巴拉契亚山地,在中国针阔混合林分布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及长白山脉等地区。
在树种组成上,以红松占明显优势,混生有云杉、冷杉、柏、桦、椴、槭、白蜡、樱桃、黄柏等属的树种。
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针阔混合林是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同时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由于夏季风的影响,针阔混合林群落的种类组成较欧洲的混交林丰富,群落的结构亦较复杂。
形成因素气候在远东,其分布区的气候具有明显的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七月均温多在20℃以上,一月均温多在-10℃以下,冬季长达5个月以上,年降水量在450-600mm 之间。
在欧洲,温度变化相对比较缓和,一月均温为-5℃~-14℃,七月均温为10℃~22℃。
土壤针阔混合林分布区的土壤为暗棕壤。
种群组成寒温带针叶林和夏绿阔叶林间的过渡类型。
通常由栎属(Quercus)、槭属(Acer)、椴属(Tillia)等阔叶树种与云杉(Picea)、冷杉(Abies),松属(Pinus)的一些种类混合组成。
在欧亚大陆的中高纬度形成一条不连续的混合林带[2] 。
针阔混合林是一种过渡性的植被类型,受不同地区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种类组成不同的影响,针阔混合林的种类组成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别:在欧洲,针叶树有德国云杉(Picea excelsa)、西伯利亚冷杉(Abies sibirica)、白冷杉(A. alba)、欧洲落叶松(Larix decidua);阔叶树有欧栎(Quercus robur)、欧山毛榉(Fagus sylvatica)等;在亚洲,针叶树主要有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沙冷杉(Abies holophylla)等,阔叶树主要有紫椴(Tilia amurensis)、糠椴(Tilia manshurica)、水曲柳(Fraxinus manshurica)、裂叶榆(Ulmus laciniata)等;在北美洲,针叶树主要有坚松(Pinus rigida)、弗吉尼亚桧(Juniperus virginiana)、弗吉尼亚松(Pinus virginiana)、加拿大铁杉(Tsuga canadensis)等,阔叶树主要是栎属的一些种类。
【高频热点、考点突破】《灌草丛》
高频考点310灌草丛11. 灌草丛(shrub herbosa)在森林植被反复遭到破坏之后,所形成的以中生型或旱中生型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混生一定数量灌木和丛生乔木的次生植被类型。
但在某种特殊生境下,(如海滨)亦可出现原生类型。
土壤瘠薄干旱;土类通常与该地的地带性森林植被相一致。
灌草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森林地带,其群落成分复杂,种类多样。
按照其所在地区的热量和大气湿度条件,可分为4类:(1)暖温性半湿润型灌草丛:分布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代表植物种:草本为大油芒、白羊草、黄背草、野古草等,木本为荆条、酸枣、胡枝子等;土壤为棕壤与褐土。
(2)暖热性湿润型灌草丛:分布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和常绿阔叶林区。
代表植物种:草本为五节芒、芒、白茅、金茅、旱茅、刺芒野古草等,木本为马尾松、栎类、桃金娘、继木、火棘等。
土壤为黄棕壤、黄壤和红壤。
(3)热性湿润型灌草丛:分布在南亚热带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和热带的季雨林、雨林区。
代表性植物种:草本为青香茅、纤毛鸭嘴草、蜈蚣草等,木本为刺葵、坡柳、野牡丹等;土壤为砖红壤和赤红壤。
(4)热性干旱型稀树灌草丛:分布于热带较干燥的地区或亚热带的干热河谷。
代表植物种:草本为扭黄茅、华三芒等,木本为虾子花、番石榴、厚皮树、木棉、银柴等。
土壤为燥红土。
分布在我国云南高原干热河谷底部的稀树灌草丛及美国、墨西哥的卡帕拉(Chaprral)常绿硬叶灌草丛属于此类,但有的学者将其划为热带稀树草原植被。
【拓展提升】下表示意某区域部分植被亚型分布相关统计数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植被亚型面积(km2)占植被总面积比例(%)热带雨林及季雨林4929.13 1.77季风常绿阔叶林35395.1512.68热性灌草丛及灌丛18098.66 6.49暖温性针叶林90300.0432.36高山、亚高山草甸、沼泽草甸1407.620.51积雪2052.040.74干热河谷常绿硬叶林63.290.021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D.地形地势2.干热河谷常绿硬叶林最可能出现在()A.横断山B.南岭C.秦岭D.武夷山【答案】1.D 2.A【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此地植被类型丰富,有雨林、阔叶林、硬叶林、针叶林,还有积雪存在,体现了植被的垂直分异规律,可知该地植被亚型丰富是因为地形地势,D正确。
2024届江苏省苏南四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材料二下表为“2021 年四县(市)人口与经济指标统计表”。
项目
江阴市
灌云县
昆山市
沭阳县
户籍人口(万人)
126.96
101.96
114.33
198.36
常住人口(万人)
178.20
71.94
211.18
167.92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4580.33
424.02
4748.06
1162.10
第一产业产值(亿元)
19.深圳市实际服务人口系数最高,反映出深圳( )
A.户籍人口数量多
B.常住人口数量多
C.城市职能等级高
D.经济水平最发达
20.35 个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系数在空间上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 )
A.胡焕庸线以东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系数大于西部
B.胡焕庸线两侧服务人口规模差异小于常住人口
C.实际服务人口规模与城市群级别吻合度比较高
答案第 1页,共 9页
6. 构造运动、流水作用在岱崮地貌形成的早期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岱崮地貌形成过程中,风 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崮体表面的风蚀破坏,特别是对易风化泥岩层的破坏作用更明显。重力 作用主要是对崮体后期的破坏、崮体的退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崮顶的厚层石灰岩多发育 节理裂隙,特别是由于其下的泥岩被强烈侵蚀到内凹时,崮顶灰岩的边缘容易在重力作用下 因悬空失稳而发生崩塌,长期持续的崩塌就会使得崮体顶部石灰岩的面积逐渐变小,从而使 崮体逐渐萎缩,所以岱崮地貌萎缩期受到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重力崩塌,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点睛】岱崮地貌是以寒武纪海相沉积地层为基础,经过构造作用和流水侵蚀、风化剥蚀以 及重力崩塌等多种地质作用形成的顶部灰岩平坦开阔、四周峭壁如削,之下坡度由陡到缓的 “崮”状的构造-侵蚀地貌,以山东蒙阴岱崮镇为代表,故命名为岱崮地貌。 7.C 8.B 9.D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考点剖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考点20:植被与土壤(1—9题,25题)考点2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0—17题,26题)考点2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8—24题,27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达荷美景观带是西非两热带雨林间的稀树草原带,降水集中于3~10月。
研究M湖及沿海沉积物发现,距今8400~4500年间,该景观带以森林为主:距今4500~3400年间,受几内亚湾北部湿季上升补偿流增强影响,稀树草原逐渐取代了森林;如今,当地耕地和种植园广布,M湖的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
图示意达荷美景观带及调查地位置。
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8400~4500年间,达荷美景观带森林适应干季的方式最可能是()A.季节性的落叶B.叶片退化成刺C.枝干呈匍匐状D.根系侧向伸展2.距今4500~3400年间,达荷美景观带森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年干旱少雨B.湿季出现短暂干旱C.干季干旱加重D.年内光照时间缩短3.目前该湖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主要得益于()①全年热量充足②河流纵贯南北③植被演化复杂④周边植被破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林地土壤的蓄水作用主要取决于毛管孔隙的贮水能力,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
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林地类型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吨公顷总孔隙毛管孔针阔叶混交林5945 4.62503常绿阔叶林6347 3.18648楠竹林5240 2.08312灌木林73567.7918334.最不适合作为该山地水土保持林的是()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楠竹林D.灌木林5.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地表径流出现时间最晚的是()A.针阔混交林B.楠竹林C.常绿阔叶林D.灌木林6.当地灌木林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A.根系较浅B.枯枝落叶多C.地表径流少D.岩石风化速度快贺兰山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西坡约75%的区域坡度<15°,东城近半区域的坡度>15°,最大坡度达76°。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作业学号姓名单位一、判断题1、2-3个因子划分立地的方法叫主导因子法。
()2、薪炭林不能算一个单独的林种。
()3、改地适树是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
()4、整地深度是所有整地技术规格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5、春季造林的成活率检查验收应在当年夏季进行。
()6、造林地一切自然因子的综合称为立地条件。
()7、阳性树种多具有抗旱能力。
()8、母树林属于经济林。
()9、较差立地树木生长不良不宜营造混交林。
()10、行间混交适用于种间矛盾较大的主要树种和主要树种混交。
()11、营造高生产力的森林应普遍采用播种造林。
()12、选择造林树种时,首先应考虑社会需求。
()13、伴生树种的树高不能超过主要树种。
()14、营造速生丰产林必须选择同时具备速生丰产优质性的树种。
()15、立地条件好,林木生长快,造林密度宜大。
()16、单纯林比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的立地条件。
()17、种子园属于特种用途林。
()18、决定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土壤。
()19、播种造林技术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宜在任何造林地采用。
()20、林地上林木的上层树高称为立地指数。
()21、薪炭林与煤炭石油相比,是一种污染少、无限量、能再生的能源。
()22、两个配合和谐的树种混交时,其种间各生长阶段变化少,没有矛盾。
()23、沙地造林,最好提前整地。
()24、水土保持林属于特种用途林。
()25、决定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26、与天然林相比,我国的人工林普遍生长快、产量高和林分稳定。
()27、薪炭林不能算一个单独的林种。
()28、合理的结构既能提高人工林的产量,又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减少成本。
()29、土壤深厚、肥沃、湿润的造林地有利于林木生长,造林密度应大,反之密度应小。
()30、采用长方形配置,行的方向应与等高线垂直。
()31、较差立地树木生长不良不宜营造混交林。
()32、混交林中树种间生态要求一致有利于混交成功。
()33、春季造林的成活率检查验收应在当年夏季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