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实验三、抗“O”和抗“H”血清的制备及效价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医学院教案

(专业课程)

课程名称临床免疫学

与检验

班级检本1008 专业,层次检验,本科

教师武永红专业技

术职务

讲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实习)

实验学时9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抗“O”和抗“H”血清的制备及效价测定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王兰兰,许化溪主编.临床免疫学检验.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刘辉.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实验指导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曹励民.免疫学检验实验指导.自编教材,2011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菌接种培养的操作能力,加强细菌性抗原免疫动物的实验操作能力,肥达氏反应的模拟操作及间接血凝实验测定细菌性抗体的效价,

2.熟悉:临床用于诊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凝集反应测定效价试验的原理。

教学内容:

1.细菌培养与免疫原的制备

2.“O”和抗“H”血清的制备

3.试管凝集试验测抗“O”和“H”血清效价

4.间接血凝试验测抗“O”和“H”血清效价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讲授重点内容。

教具:板书示教

教学重点、难点:

1. 间接血凝试验测抗“O”和“H”血清效价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时间分配

抗“O”和抗“H”血清的制备及效价测定

(一)细菌培养与免疫原的制备

(二)“O”和抗“H”血清的制备

(三)试管凝集试验测抗“O”和“H”血清效价

(四)间接血凝试验测抗“O”和“H”血清效价

(一)细菌培养与免疫原的制备

伤寒沙门菌标准菌株干粉→生理盐水溶解→接种肉汤培养基→接种普通平板→生理盐水菌液(100℃水浴制备O抗原,甲醛处理制备H抗原)

(二)“O”和抗“H”血清的制备

Ag伤寒沙门菌O和H抗原→分别免疫两组家兔→抗O血清和抗H血清

O/H抗原的免疫程序:

日序(天)免疫剂量(ml)免疫途径

1 1 皮内五点注射

8 1.5 耳静脉注射

15 1.5 耳静脉注射

22 1.5 耳静脉注射

放血方法:颈动脉采血

试血方法:试管凝集试验

(三)试管凝集试验测抗“O”和“H”血清效价

试管凝集试验的原理:在试管内,用已知颗粒性抗原作为诊断试剂,与一系列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混合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步骤和方法:

1.试管编号标记。

2.试管凝集操作程序(单位:ml)

管号 1 2 3 4 5 6 7 8 9(对照)

生理盐水0.9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1:10血清0.1 0.5 0.5 0.5 0.5 0.5 0.5 0.5 弃

0.5 诊断菌液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终稀释度1:20 1:40 1:80 1:160 1:320 1:640 1:1280 1:2560 -#讲解

20分

学生操作160分

讲解

20分

学生操作160分

摇匀置37℃2~4h,取出置室温过夜后观察结果。

结果和评价

判断凝集试验结果,要有良好的光源和黑暗的背景,先不振摇,观察试管底部凝集物和上清的浊度。然后轻轻摇动试管,逐一观察凝集颗粒的松软度、大小、均匀度等性状及液体的混浊程度。

1.先观察盐水对照管凝集现象,轻轻摇动试管,细菌分散均匀混浊。

2.伤寒沙门菌O抗原凝集物呈颗粒状沉于管底,轻摇时不易散开(H抗原凝集物呈絮状,疏松而大块地沉于管底,轻摇易离散)。凝集程度通常以“+”表示强弱。

“4+”很强,细菌全部凝集,凝块全沉于管底,液体澄清,凝块全沉于管底。。“3+”强,细菌大部分凝集,液体稍混浊。

“2+”中等强度,细菌约50%凝集沉于管底,液体较混浊。

“+”弱,仅少量细菌凝集,液体混浊。

“—”不凝集,液体混浊度与对照管相同。

3.只要待测血清管出现“2+”以上的反应现象,就可判断为阳性;以出现“2+”凝集的最大血清稀释度为待检血清的抗体效价。

4.本试验是一经典的定量凝集试验,敏感性不高,但操作方法简单,至今仍在使用。

注意事项

1.试管凝集试验只有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当时才能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一般情况下,随着血清浓度的逐渐稀释,凝集反应越来越弱,但在抗体浓度过高时,反无凝集现象出现,此为前带反应现象。出现该情况时,需加大抗体稀释度重新试验。

2.注意温度、电解质、振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抗原抗体加入后,要充分混匀,以增加抗原抗体的接触。

临床意义、方法评价:

外斐反应——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肥达试验——诊断伤寒、副伤寒

交叉配血

既能定性又能半定量,但特异性、敏感性不高。

(四)间接血凝试验测抗“O”和“H”血清效价

原理:

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大小均匀的载体颗粒表面,再与相应抗体在适宜条件下相互作用,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使颗粒被动的凝集,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这种方法称间接凝集试验。如将抗体吸附于颗粒表面用以检测抗原,则称为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方法和原理与前者相同。实验室常用的载体有红细胞、胶乳颗粒等。以红细胞为载体颗粒的间接凝集试验称为间接血凝试验。‘

讲解

20分

学生操作160分

技术要点:

1.致敏SRBC的制备取2%SRBC悬液(1滴压积SRBC+2ml生理盐水)与等量1:10伤寒沙门菌O(H)菌液混合,置37℃水浴2小时,其间应该每隔15分钟摇动一次,取出后离心,弃上清液,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最后用生理盐水配成2%的致敏SRBC悬液。

2.间接血凝试验操作程序(单位:ul)

管号 1 2 3 4 5 6 7

生理盐水25 25 25 25 25 25 25 1:10O(H)血清25 25 25 25 25 25 25 致敏SRBC 25 25 25 25 25 25 25 终血清稀释度1:40 1:80 1:160 1:320 1:640 1:1280 1:2560 3.结果观察:

-:细胞沉积于孔底。

+ :细胞沉积于孔底,周围有少量散在凝集。

++:细胞形成片层凝集,面积较小,边缘较松散。

+++:细胞形成片层凝集,面积略大于2+ 。

++++:细胞形成片层凝集,均匀布满孔底,或边缘皱缩如花边状。

4.方法评价:快速、敏感、操作简便且无需特殊实验设备。

临床应用:间接凝集试验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广泛,

(1)检测抗原

(2)检测抗体,如抗-HIV抗体、抗溶血素“O”抗体等,类风湿因子、抗DNA抗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和青霉素抗体等变态反应的抗体,主要用于检测抗病原生物抗体,如抗脑膜炎球菌、沙门菌、志贺菌、结核杆菌、肝炎病毒、流感病毒、血吸虫等病原体的抗体。

课程小结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称为直接凝集反应。在操作方法上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玻片法以已知诊断血清检测未知细菌颗粒性抗原为例;试管法以检测抗体效价为例。试管法倍比稀释,使抗血清浓度呈倍数关系逐步降低。

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大小均匀的载体颗粒表面,再与相应抗体在适宜条件下相互作用,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使颗粒被动的凝集,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这种方法称间接凝集试验。如将抗体吸附于颗粒表面用以检测抗原,则称为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方法和原理与前者相同。实验室常用的载体有红细胞、胶乳颗粒等。以红细胞为载体颗粒的间接凝集试验称为间接血凝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