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树林和草原 导学案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树林和草原这两种不同的生态系统。
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引入树林和草原的定义和特点。
讨论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和功能。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视频等视觉辅助材料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树林和草原的了解和观察。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的观察和想法,进行记录和反馈。
第二章:树林生态系统的探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组成。
培养学生对树林生态系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如生物多样性、食物链、物质循环等。
引导学生进行树林生态系统的观察和记录。
2.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假设。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地考察表现和观察记录。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假设,进行记录和反馈。
第三章:草原生态系统的探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组成。
培养学生对草原生态系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如生物多样性、食物链、物质循环等。
引导学生进行草原生态系统的观察和记录。
3.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假设。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地考察表现和观察记录。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假设,进行记录和反馈。
第四章:树林和草原的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保护意义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讨论树林和草原保护的重要性,如水源保护、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介绍树林和草原保护的方法,如植树造林、减少农药使用、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保护的具体实践。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树林和草原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导学案-12树林与草原
学生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整体把握文章。
精读课文,分组讨论,深入探究,激情投入,在相互启发和交流中形成集体智慧,展现自我风采,享受成功的快乐。
【综合探究】
1、优美的景物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景物,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赏析。
参考:(1)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参见【句段赏析】)
(2)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
①视觉:你的脚印在白露沾湿的草上留下绿色的痕迹。
②触觉:你用手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2)我最喜欢黄昏来临的时候。这个时间段持续比较短,但景色的变化却非常快,我觉得作者笔下的大自然实在太神奇了!先是“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接着“鲜红的光辉”在各种景物上投下的影子越拉越长,直至消失;然后,星星是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抖的闪光来”。读了这段文字,不禁使我想起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③嗅觉: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
④听觉:这时候一辆大车轧轧地响出;你后面传来镰刀的响亮的铿锵声。
2、课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和描写有什么作用?用“我”或“他”行不行?
(二)字词积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朗读课文,字词积累
(1)注音
濡湿()苦艾()荞麦()轧轧()
铿锵()蔓草()榛树()清澈()
朦胧()青苔()穹隆()贪婪()
草垛()头晕目眩()
(2)解释下列词语
濡湿:
蕴蓄:
语文:3.12《树林和草原》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3.12《树林和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了解写景的顺序;(二)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优美的语言。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领略了朱自清描绘的春景之美,欣赏过老舍济南冬天的诗情画意,走进那闲适、安静的竹林深处人家,大自然神奇的美通过作家的生花妙笔,涓涓滴滴沁入我们的心田,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俄国杰出作家屠格涅夫也是写景高手,他擅长于描写自然风景,今天我们就来读读他的《树林和草原》,去看看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
(二)整体感知1文学常识简介。
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杰出作家。
一生四十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特写、戏剧、诗歌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他因此被放逐。
课文节选自《猎人笔记》的最后一篇。
2朗读全文,体会文中写景的特色。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正音:榛(zhēn)树穹(qióng)隆蕴(yùn)蓄蘑(mó)菇)(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主要谈自己阅读后的整体感受)3回顾所学课文,总结写景文章的基本特点。
(特征突出、顺序清楚、描摹生动、情景交融)(由学生归纳概括,教师板书)4引导学生就写景文章的表现特点,结合本文谈自己的认识。
(引导学生注意思考问题的角度、表达意见的语言)(特征、顺序、语言、情感等方面)5朗读全文。
(注意朗读技巧的运用:停顿、重音、速度)(三)具体感知1根据对全文思路的把握,要求学生明确本文写景顺序。
时间顺序(要求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句——语言标志)(列表)2结合“思考与练习二”,体会作者善于抓住特征描写大自然的特点。
表示时间的语句景物特点黎明时候(草)) (清新、湿润)(树枝)在阳光底下(空气) (虽然凉爽,但炎热(橡树林……红光) 已经逼近) 太阳越升越高(草、空气、橡树、水(空气新鲜清爽,泡、丛林四周的一切) 景物欢快明亮) 黄昏来临了(晚霞、雾气、树木、(景色变换,丛林、干草垛、星) 空气清新) 夜幕降临了(丛林、月亮、灯火) (温馨)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写,并从中概括出景物特点,训练其理解概括能力。
《树林和草原》教案
《树林和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特点、生态环境以及动植物种类。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自然环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树林和草原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及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树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树林和草原的资料、图片。
(2)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树林和草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树林和草原的特点,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动植物种类。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树林和草原的美丽之处。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树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总结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
4. 实践活动:(1)学生动手制作关于树林和草原的手抄报。
(2)学生代表展示手抄报,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
5.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收获,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五、课后作业:1. 观察周围的生态环境,写一篇关于保护树林和草原的短文。
2. 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共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讨论、完成作业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分享意识等。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践活动成果,给予客观、全面的评价。
【精品】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12-树林和草原
12.树林和草原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濡.湿()荞.麦()头晕目眩.()kēng qiāng____榛.树()贪婪.()穹.隆()2.读准多音字(1)苦艾.: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2)头晕.: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3)轧.轧: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4)蔓.草: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5)青苔.: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二、重要词语1.濡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蕴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头晕目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铿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贪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穹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黑糊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朦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走近作者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树林和草原》导学案
12《树林和草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的写景顺序。
2.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3.领略夏日里俄罗斯乡间的独特风光,接受美的熏陶。
二、学习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三、学习难点领略夏日里俄罗斯乡间的独特风光,接受美的熏陶。
四、新课导引本文按时间顺序,有层次地描写了从清晨到夜晚树林和草原的各种景物及其变化;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角度展示了一幅夏日里俄罗斯乡间的自然风景画,令人向往、陶醉。
五、教材精华1、夏天七月的早晨!除了猎人,有谁体会过黎明时候在灌木丛中散步的乐趣?你的脚印在白露沾①湿的草上留下绿色的痕迹。
你用手拨开濡湿②的树枝,夜里蕴蓄③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④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远处有一片茂密的橡树林,在阳光底下发出闪闪的红光;天气还凉爽,但是已经觉得炎热逼近了。
过多的芬芳之气使得你头晕目眩⑤。
灌木丛没有尽头……只是远处某些地方有一片黄灿灿的成熟了的黑麦,一条条狭长的粉红色的荞麦田。
这时候一辆大车轧轧⑥地响出;一个农人缓步走来,把他的马预先牵到阴凉的地方……你同他打个招呼,就走开了;你后面传来镰刀的响亮的铿锵⑦声。
太阳越升越高。
草立刻干了。
瞧,已经开始热起来了。
过了一个钟头,又一个钟头……天边变得暗沉沉的;静止的空气中发散出火辣辣⑧的热气。
【句解】文章以问句开篇,引起读者注意。
既点明时间----七月早晨,地点----灌木丛,又融合着猎人欢畅的体验。
从不同角度,以简洁、细腻、清新的笔触写出在七月灌木丛中散步的乐趣,寓情于景。
真实生活场景的写照富有地域特点。
以夸张的写法,烘托烈日之毒。
“火辣辣”是对夏日炎热的直接描写。
2、你穿过缠着蔓草⑩的茂密的榛树○11丛,走到山谷底下。
果然,断崖的下面隐藏着泉水;泉水上面,一棵橡树贪婪○12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银色的大水泡摇摇摆摆地从长满细致柔滑的青苔○13的水底升起。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特点。
学习树林和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观察力。
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3 教学内容树林和草原的定义和特点。
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树林和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章:树林生态环境2.1 教学目标了解树林的生态环境和特点。
学习树林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3 教学内容树林的定义和特点。
树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树林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草原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了解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特点。
学习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3.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3 教学内容草原的定义和特点。
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章:树林中的动植物种类4.1 教学目标学习树林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4.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3 教学内容树林中的植物种类及其特点。
树林中的动物种类及其特点。
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章: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5.1 教学目标学习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5.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5.3 教学内容草原中的植物种类及其特点。
草原中的动物种类及其特点。
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树林和草原的protection6.1 教学目标了解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
学习保护树林和草原的方法和措施。
6.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6.3 教学内容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如森林砍伐、草原过度放牧等。
保护树林和草原的方法和措施,如植树造林、合理规划草原利用等。
第七章:树林和草原的可持续利用7.1 教学目标了解树林和草原的可持续利用方式。
12树林和草原导学案.doc
赐山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2.树林和草原班级姓名组名编号备课教师:王灿时间:2013、11、21导学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屠格涅夫及相关文学常识,扎实掌握“濡湿、铿锵、颤抖、头晕目眩”等重点词语。
2.掌握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朗读和分析,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4.激情投入,全力以赴,让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第一课时Ⅰ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
他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特写、戏剧、诗歌等。
他的小说语言纯净优美,结构严密,擅长描写自然风景,作品充满诗意的氛围和淡淡的哀愁,给人无尽的回味。
代表作有《父与子》《前夜》《猎人笔记》等,他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
《猎人笔记》是他的成名作品,《树林和草原》是其中的最后一篇。
二、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语段,反复品味语言。
朗读的基本要求:⑴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⑵态度要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⑶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读出喜爱之情。
2、找出你喜欢的句段,反复品味,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3、通过朗读,你认为文章主要描绘了什么季节哪两个地方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再次诵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表示时间、景物及其特点的语句,概括地填到下列5.请你用简洁的文字谈谈你初读文章的感受。
三、预习自测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濡.湿()苦艾.()荞.麦()轧.轧()铿锵..()()蔓.草()榛.树()清澈.()朦胧..()( ) 青苔.()穹.窿()贪婪.()草垛.()头晕目眩.()2.给下面的多音字主要并组词。
颤:读音时,可组词。
读音时可组词。
3.选词填空。
⑴蕴蓄蕴藏夜里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点拨: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蓄积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的意思。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树林和草原这两种不同的生态系统。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引入课程主题,展示树林和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简要介绍树林和草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1.3 教学活动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树林和草原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如何保护这些生态系统。
第二章:树林生态系统的探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如生物多样性、食物链、水源保护等。
分析树林生态系统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树林观察活动,记录树林中的生物种类和环境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树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草原生态系统的探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如草食动物、草本植物、水土保持等。
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草原观察活动,记录草原中的生物种类和环境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树林和草原的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保护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4.2 教学内容介绍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和保护措施。
讨论人类如何参与保护树林和草原。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保护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参与保护活动,如植树、宣传保护意识等。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总结所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树林和草原的特点、生态系统功能以及保护措施。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5.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树林和草原的特点和保护措施。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进行反思和总结。
(语文版)《树林和草原》学案
(语文版)《树林和草原》学案本方案以变更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动身点,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潜力,力求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子;同时摆正老师的位置: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
课堂学习目标明确,注意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重在培育学生的特性体验与创新实力。
学习目标1.培育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积累几个重点词语。
3.学会一点赏析:感受文章美丽的景物描写,注意学生阅读的特性体验。
4.探究一点规律:引导学生领悟写景胜利的要领。
5.追求一点创新: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
学习活动过程一.老师导入课堂学习的关键在于合作与沟通,包括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同学与文本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但合作与沟通胜利的前提是个人的自主学习,只有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的合作和沟通才有意义。
请同学们展示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展示、沟通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
①积累字词: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老师强调三个词语(铿锵、穹隆、头晕目眩),让学生结合详细语境说明意义。
②主要内容与情感基调:学生用一句话归纳本文主要内容,明确:本文写盛夏树林草原一天中的景色。
情感基调:宠爱大自然。
(老师引导: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三.赏析美丽的景物描写,体验文章情感。
①自由朗读自己最宠爱的语段。
②说说你最宠爱的景物描写,谈谈你的感受。
(老师引导:可以从语言、情感、画面以及给你的联想等方面去分析。
)③小组合作沟通,并形成合作学习记录,小组代表发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赐予激励)。
④配乐朗读文章末段,再一次感受美丽的景物描写。
(老师引导:通过同学们的赏析和配乐朗读,我们的确感受到作者笔下美丽的景色。
屠格涅夫是位擅长描写自然景色的宏大作家,难怪俄国宏大作家托尔斯泰赞扬说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芳香的气息。
请同学们结合文章探究作者写景胜利的密诀是什么?)4.探究写景胜利的要领。
树林和草原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树林和草原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2、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渲染氛围,在品读语言中学会写作散文的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生分析】学生已有前三篇写景文章的学习基础,对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学习要点、学习方法等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文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宜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重点难点】(一)、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二)、通过朗读和分析,品味作品优美的语言(三)、领悟写景成功的要领。
【导学方法】教师适当引导点拨,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地品味、感悟、思考。
【导学过程】一、文学常识:(课前预习查阅)你知道俄国19世纪杰出作家屠格涅夫的情况吗?你看过他的《猎人笔记》吗?跟同学们介绍介绍。
二、整体感知:1、自学生字、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感情基调3、结合思考与练习二,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景物及特点的语句。
三、解读欣赏文本:1、《树林和草原》这篇散文描写了俄罗斯草原上从黎明到夜幕降临之后的美丽的景色,可以说在屠格涅夫的笔下,每个时间段都是那么地吸引人。
当然“一千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就请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时间段的景色吧?2、托尔斯泰称屠格涅夫说:“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
”请你找出你最有感受,或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请从可以从语言、情感、画面以及给你的联想等方面加以品味赏析!3、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觉得眼前的景很美,就比如说我们的校园吧,但当我们把它写下来,却连自己都感觉不到美。
那为什么屠格涅夫却能写得如此逼真,引人入胜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吧!四、质疑:至此,你对文章内容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呢?提出来交流。
五、想像拓展:任选一个描写片段,展开想像,把你能想到的、作者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要求用描写性的句子,比一比,看谁写得更生动(可以根据课文前面描写的景物进行补充)。
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树林和草原》导学案
12. 树林和草原设计:燕学鹏 审核:肖芳 尚道龙 肖华一、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写景的顺序。
2、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
二、重点难点写景的顺序。
三、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一课时一 课前检测:抽测内容:回顾所学课文,总结写景文章的基本特点。
评改者签名:二、定向自学:(教材76页——79页)(一)字词清障。
[温馨提示]字词的学习可用下列方法。
A 、借助文下注释、工具书或参考资料;B 、结合语境(上下文);C 、记下疑难内容,求助同学或老师。
1、注音:濡.湿( ) 铿锵..( ) 穹窿..( ) 榛.树( ) 头晕.目眩.( ) 2、释义:濡湿:铿锵:穹窿:头晕目眩:(二)课文理解1、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大自然,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称赞道:“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体会这一特点。
2、、将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句子用正楷摘录下来,并说说你认为精彩的理由。
三、归纳总结:四、巩固提升: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此文。
秋雨张爱玲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
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
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
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
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
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
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
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
12、《树林和草原》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树林和草原》导学案雨母山中学主备人:陈永军课型:预+展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______ 小主人姓名______ 编号________第一课时【情景导入】农民的幸福是耕耘,工人的幸福是生产,画家的幸福是绘画,猎人的幸福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树木和草原》,看猎人的幸福是什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2、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渲染氛围,在品读语言中学会写作散文的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快乐链接】1.【作家作品】屠格涅夫,俄国作家。
出身贵族。
1847——1852年创作《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杰出作家。
他一生四十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戏剧、散文诗等各样体裁的作品,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俄国文学的宝库,为俄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写作背景】19世纪三四年代,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俄国农村中农奴制的存在已成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严重阻碍,因此,农奴制的改革被提上了日程,成了当时社会最关注的迫切问题。
屠格涅夫的母亲是一位残暴的农奴主,屠格涅夫自幼目睹了地主阶段的残暴,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深表同情。
1843年,屠格涅夫结识了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在他的影响下,坚定了与农奴制为中心思想的第一部重要作品。
本文就节选自《猎人笔记》。
3、【知识构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要了解写景的顺序,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品味作品优美传神的语言,通过文中的省略号,展开想象补充景物描写,培养想象力。
【讲一讲,背一背】1、屠格涅夫2、写作背景【读一读,听一听】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2、分组朗读: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读出感情,其他组员可帮助他指出其中不足的地方。
《树林和草原》教案
《树林和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特点和生物种类;(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2)运用多媒体展示,提高学生对树林和草原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和谐共生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树林的生态环境和特点(1)树林的类型及分布;(2)树林的生态功能;(3)树林中的生物种类。
2. 第二课时: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特点(1)草原的类型及分布;(2)草原的生态功能;(3)草原中的生物种类。
3. 第三课时:树林和草原的对比分析(1)比较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2)分析树林和草原的生物种类;(3)探讨树林和草原的生态价值。
4. 第四课时:保护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1)人类活动对树林和草原的影响;(2)保护树林和草原的措施;(3)倡导珍惜资源、和谐共生。
5. 第五课时:实践探究——走进树林和草原(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树林和草原;(2)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环境;三、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树林和草原的图片;2. 视频素材: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视频;3. 参考书籍:关于树林和草原的科普读物;4. 网络资源:相关网址和文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树林和草原的认识程度;2. 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的表现;3. 学生实地考察报告的质量;4. 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和意识。
五、教学建议1.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树林和草原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直观感受;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3.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树林和草原的美丽与价值,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树林和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第12课《树林和草原》教案1(语文版七年级)
语文:第12课《树林和草原》教案1(语文版七年级)第一篇:语文:第12课《树林和草原》教案1(语文版七年级) 第12课《树林和草原》[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写景的顺序。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学习文章寓情于景的写法。
[学法点悟]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学生在理解文章写景的顺序时,可以采用圈点勾画法;在品味作品语言时,可以通过讨论的方法。
[整体感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什么地方,哪个季节的风光?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这些景物的,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这就是我们在学习作品的时候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质疑:文章描绘了什么地方,哪个季节的风光?解惑:文章描绘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
质疑: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这些景物的,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解惑: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有层次地写出各种景物从清晨到夜晚的变化。
在早晨是“沾满露珠”,这令人欢畅;在阳光照耀下,尚还凉爽,但炎热迫近;当“太阳越升越高时”,天气热了起来,雷雨过后,空气清新,一切都欢快明亮;黄昏来临了,空气清澈;夜幕降临,非常温馨。
质疑: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本文语言上的特点是什么?解惑:这篇文章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准确而且生动。
[语言揣摩]1、“您的脚在沾满露珠的发白的草上踩出绿色的脚印。
”这句话准确地描写了猎人清晨漫步时的情景,语言清新,再融合着猎人“欢畅”的体验,这脚印如诗行般呈现在读者面前。
2、“您拨开湿漉漉的灌木,聚积起来的温暖夜气一下子向您扑面而来;空气中到处洋溢着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香甜;远处有密密的一片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闪着红红的亮光;天气尚还凉爽,但已可觉出炎热的迫近。
“这段文字以简洁、细腻、清新的笔触写出七月灌木丛中散步的乐趣,寓情于景。
3、“……不,这是月亮要升起来了。
在下边的右方已经闪耀着村里的灯火……终于见到了您寄宿的农舍。
您通过那小窗子可看到铺着白桌布的桌子,点着的蜡烛,菜饭……这是夜幕降临时的景物描写。
《树林和草原》导学案2
第12课树林和草原导学案班级姓名编写:陈持妍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写景的顺序。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学习文章寓情于景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掌握下列字音词形rúyūn xuàn yà濡湿头晕目眩轧轧kēng qiāng chèméng lóng铿锵清澈朦胧zhēn qióng lóng榛树穹隆走近作者:屠格涅夫俄国作家,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父与子》。
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
他的小说语言纯净优美,结构简洁严密,擅长自然风景描写,常用隐蔽手法描写人物心理。
作品充满诗意的氛围和淡淡的哀愁,给人无尽回味。
二.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词、句。
三、讨论探究,交流展示1、文章主要描绘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描绘了盛夏树林和草原一天中的景色。
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找出有关的词句。
时间顺序:黎明时候在阳光底下太阳越升越高黄昏来临夜暮降临1、说出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词句,并把理由告诉给大家。
请用“我认为____________最精彩,精彩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引导:可以从语言、情感、画面以及给你的联想等方面去分析。
)2、齐读文章末段,再一次感受优美的景物描写。
(教师引导:通过同学们的赏析和朗读,我们确实感受到作者笔下优美的景色。
屠格涅夫是位善于描写自然景色的伟大作家,难怪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称赞说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
请同学们结合文章探究作者写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3.探究写景成功的要领。
a、善于观察,抓住景特征。
b、准确生动的语言。
(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c、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
巩固练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
rú湿màn 草清 chèchàn 抖青tái草duò头晕目xuàn 2.本文的作者是,他是国作家。
树林和草原课文学习方案设计
树林和草原课文学习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树林和草原的自然环境、植被、动物及地理位置特征,理解树林和草原的作用和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树林和草原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树林的特征和作用。
2、草原的特征和作用。
3、树林和草原的生态保护。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自然界的美丽景观,询问学生对树林和草原的看法、认识和体会。
2、知识讲解(3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介绍树林和草原的特征、植被、动物及地理位置特征,并分析树林和草原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3、互动探究(40分钟)通过小组分组、调查采访、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采访和调研活动,了解当地或附近的树林和草原的生态情况,比较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生态系统的差异和变化。
4、案例分析(30分钟)通过案例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树林和草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保护的知识,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5、总结讲解(10分钟)通过总结讲解,让学生对树林和草原的特点、作用和保护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情境式教学。
2、小组合作学习。
3、案例教学法。
4、实践活动。
五、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包括教师日常记录和学生学习情况跟踪,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等。
2、总评价: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测试、课堂表现等综合考评,评价学生对树林和草原学习的掌握情况和能力发展。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
2、图片、视频、实地考察等教具。
3、教材《小学自然》中有关树林和草原的课文及生态保护。
4、录音笔、照相机等教育工具。
七、教学体会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互动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特征、作用及生态保护,并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2《树林和草原》教学案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2《树林和草原》教学案语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重点词语。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写景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了解写景的顺序,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习文章寓情于景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探究作者写景成功的要领。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有顺序地描写景物的。
2、了解怎样才能把景物写美写活【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领略了朱自清描绘的春景之美,欣赏过老舍济南冬天的诗情画意,走进那闲适、安静的竹林深处人家,大自然神奇的美通过作家的生花妙笔,涓涓滴滴沁人我们的心田,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俄国杰出作家屠格涅夫也是写景高手,他擅长于描写自然风景,今天我们就来读读他的《树林和草原》,去看看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
二、走进作者: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杰出作家。
——生四十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特写、戏剧、诗歌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他因此被放逐。
课文节选自《猎人笔记》的最后一篇。
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濡.湿()榛.树()穹.隆()铿锵.()贪婪.()清澈.()苦艾.()荞.麦()镰.刀()青苔.()2、解释下列词语。
濡湿:穹隆:铿锵:朦胧:头晕目眩:3、请在括号内至少填上一个形容词来描述。
例:(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微微润湿的)空气(稀稀疏疏的)房屋()花朵()树木()夜晚()春天()冬天()竹林()夏天()秋天()晚霞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感情基调2、结合思考与练习二,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景物及特点的语句。
五、合作探究:1、《树林和草原》这篇散文描写了俄罗斯草原上从黎明到夜幕降临之后的美丽的景色,可以说在屠格涅夫的笔下,每个时间段都是那么地吸引人。
《探寻大自然——树林和草原教案》
《探寻大自然——树林和草原教案》第一章:认识树林和草原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定义、特点和分布。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2 教学内容:树林和草原的定义:树林是指由树木组成的自然景观,而草原是指主要由草类植物组成的自然景观。
树林和草原的特点:树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提供栖息地给各种动物;草原具有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草类资源。
树林和草原的分布:树林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而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1.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树林和草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树林和草原的定义和特点,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地图探索: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出树林和草原的分布区域,并讨论其分布的原因。
第二章:树林和草原的生物多样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并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树林和草原的生物多样性:树林和草原都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各种植物和动物。
保护大自然:保护树林和草原的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的重要任务。
2.3 教学活动:观察活动:组织学生前往树林和草原,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注意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特定的生物种类,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制作展示板分享自己的发现。
保护意识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树林和草原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三章:树林和草原的生态功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生态功能,认识到它们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树林和草原的生态功能:树林和草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调节气候、保持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
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人类依赖于树林和草原提供的资源和生态服务,应该珍惜和保护它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日期:2011年11 月8 日七年级设计人田伟科目语文上课日期月日学生姓名厚德博学
课题12. 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重点)
2.品味有没的语言,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3.领略夏日里俄罗斯乡间的独特风光,接受美的熏陶。
备注学习过程
一、预习设置
1、作家作品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家。
他的小说为俄国语言的规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代表作《父与子》《前
夜》《罗亭》等,他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
本文选自《》,问题由连个名词组成,也是自然界中的两种景观,是本文描写的两个主要对象:“树
林”、“草原”,但是它们不是中国的,而是俄罗斯夏日的树林和
草原。
2.初读课文,将有困难的生字词标注出来。
3.结合课文下注释,借助工具书,将下列生字初音,生词释
义。
①.生字注音
濡湿榛树穹窿轧轧铿锵朦胧
②.生词释义
穹窿:
铿锵:
濡湿:
朦胧:
蕴蓄:
轧轧:
笼罩:
头晕目眩:
4.再读课文,试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二、合作探究
1.归纳文章主题
主题归纳:
备注
备注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作者曾说过:“纵然你并不生来就是猎人,但你总是爱好
自然和自由的,因此你也就不能不羡慕我们猎人”。
在反复朗读
课文的基础上,仔细品味课后练习第一题里的两段文字所蕴含
的思想感情。
并说说你的体会。
4.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二、三题。
(第二题做在书上,第三
题写在导学案上面)
①.暴风雨过去了;你走出来。
我的天啊,四周一切多么
愉快地闪动着亮光,空气多么新鲜、清爽,草莓和蘑菇多么芬
芳!······
②.太阳落下去了;一颗星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抖的闪
光来······三、检测反馈
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四、学海拾贝
作者擅长描写自然风景。
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的笔下无不显
得诗趣盎然,情趣无穷。
难怪托尔斯泰会这样称赞他:“两三笔一
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
备注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