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和草原 素材及教学案 打包3套 北师大版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四2教学设计《树林和草原》
《树林和草原》《树林和草原》是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节选自《屠格涅夫文集•猎人笔记》第一卷,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对这篇优美的写景散文的学习,我的教学设想是“避免面面俱到,力求突破一点”,也就是以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让学生学会品读优美语言,让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重在培养学生的个性体验与创新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细致品读文章语言,能够准确掌握作者运用各种修辞描写景物的手法及其作用;2.能够体会作者调动、运用多种感官来感受描写景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反复品读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能够自行分析其他写景片段运用各种修辞,调动各种感官等描写景物的手法;2.能够加以运用,从而让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课文精彩片段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够感受流淌在语言中的作者的真情实感,即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自己对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品读文章语言,展开联想,细致体会并学会运用作者通过各种手法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如何把本课所学的写景方法用于习作。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批注;3.本文生字词不多,语言也并不深奥枯涩,故学生可以借助词典轻松扫除文字障碍,整体理解感知课文;再者,本文篇幅较长,如果课上细读全文,将导致课堂前松后紧,因此将字词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放在课前的预习阶段。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名言导入。
由作者屠格涅夫的名言“明天,明天,还有明天,人们都在这样安慰自己,殊不知这个明天,就足以把他们送进坟墓。
”导入。
(学生谈对名言的理解——引出作者——导入新课)屠格涅夫他被列宁誉为“俄国语言大师”。
今天,我们将一起欣赏他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树林和草原》。
让我们走近语言大师,向大师学习驾驭语言的方法和艺术。
(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四《1.2树林和草原》教学课件
树林和草原
教学课件
屠格涅夫
俄国作家,其成名作是《猎人笔 记》。 《罗亭》、《前夜》、《父 与子》。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 家”。
《猎人笔记》
由二十五篇各自独立的随笔组成, 用清新浑厚的笔调,再现了十九世纪农 奴制下俄国农村生活中一个个具有鲜明 色彩的故事,歌颂了普通农民的高尚美 好的心灵,揭露鞭挞了农奴主的残暴和 自私。
银色的大水泡从水底升起
升
对面的丛林晒得火辣辣的,在
越
阳光底下好像色彩发黄了
高
狂风雨过去了,四周一切
多么愉快地闪烁着亮光
空气新 鲜清新, 景物轻 巧明亮。
黄
晚霞像火焰一样燃烧,太阳就要落下去
昏
空气清亮,远处覆盖着一片柔和的雾气,鲜红 的光辉散落在草地上
风景变换,
来 树上、丛林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
清晨时候 在阳光底下 太阳越升越高 傍晚来临了 夜幕降临了
黎 白露沾湿的草 明
时
候
濡湿的树枝
清新 湿润
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
在
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
阳
的甘香
光
茂盛的橡树林在阳光
靠近
草立刻干了
静止的空气中发散出火辣辣
太
的热气
阳
橡树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
越
太阳落下去了;一颗星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抖的闪 光来……
用正楷字摘抄你认为杰出的 句子(很多于三句)
动动手
老师寄语
期望你也做一个善于发觉、捕捉生活美的猎人,
并乐于与他人分享,具有一部属于自己的“猎人笔
记
”
!
高中语文 北师大版 必修四
非常感谢收看
《探寻大自然——树林和草原教案》
《探寻大自然——树林和草原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评估方式第二章:树林生态2.1 树林概述2.2 树林植被2.3 树林动物2.4 树林环境第三章:草原生态3.1 草原概述3.2 草原植被3.3 草原动物3.4 草原环境第四章:树林和草原的比较4.1 植被比较4.2 动物比较4.3 环境比较4.4 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五章:保护大自然5.1 保护意识5.2 保护措施5.3 保护行动5.4 保护成果第六章:树林中的生物多样性6.1 生物多样性概述6.2 树林生物种类介绍6.3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6.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策略第七章:草原的生物多样性7.1 草原生物多样性概述7.2 草原生物种类介绍7.3 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7.4 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第八章: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系统服务8.1 生态系统服务概念8.2 树林的生态系统服务8.3 草原的生态系统服务8.4 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第九章:人类活动对树林和草原的影响9.1 农业活动的影响9.2 林业管理的影响9.3 城市化对草原的影响9.4 气候变化的挑战第十章:未来挑战与机遇10.1 生态环境面临的威胁10.2 可持续发展策略10.3 科技创新的角色10.4 学生行动指南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背景与目标补充和说明:本课程背景需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态教育的角度进行深化,让学生明白自然的重要性。
课程目标要明确,涵盖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维度。
二、教学方法补充和说明:教学方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实地考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三、树林生态补充和说明: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树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四、草原生态补充和说明:草原生态系统的独特性,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需让学生充分理解。
五、树林和草原的比较补充和说明:通过比较,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两种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树林和草原》教案
《树林和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特点、生态环境以及动植物种类。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自然环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树林和草原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及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树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树林和草原的资料、图片。
(2)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树林和草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树林和草原的特点,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动植物种类。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树林和草原的美丽之处。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树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总结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
4. 实践活动:(1)学生动手制作关于树林和草原的手抄报。
(2)学生代表展示手抄报,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
5.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收获,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五、课后作业:1. 观察周围的生态环境,写一篇关于保护树林和草原的短文。
2. 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共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讨论、完成作业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分享意识等。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践活动成果,给予客观、全面的评价。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树林和草原的自然风光。
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树林和草原的定义、特点和分布。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树林和草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美丽。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树林和草原的特点和保护方法。
第二章:树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的结构、生态功能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树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树林的结构:树种、树龄、树冠等。
讲解树林的生态功能:净化空气、保持水源、减缓气候变化等。
探讨树林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供木材、旅游资源等。
2.3 教学方法:视频播放:播放树林的结构和生态功能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案例分析:分析树林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章:草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的生态特点、物种多样性和保护意义。
培养学生对草原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草原的生态特点:植被、土壤、气候等。
讲解草原的物种多样性:动植物种类和生态位。
探讨草原的保护意义:食物链、水源保护、碳汇等。
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草原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生态特点和物种多样性。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草原的保护方法和生态价值。
第四章:树林和草原的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和保护措施。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保护行动的意愿。
4.2 教学内容:分析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砍伐、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等。
讲解保护树林和草原的措施:植树造林、草原恢复、法律法规等。
4.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讨论树林和草原保护的行动和策略。
小组分享:各小组分享保护树林和草原的具体措施和行动计划。
5.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持续关注和行动。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特点。
学习树林和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观察力。
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3 教学内容树林和草原的定义和特点。
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树林和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章:树林生态环境2.1 教学目标了解树林的生态环境和特点。
学习树林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3 教学内容树林的定义和特点。
树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树林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草原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了解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特点。
学习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3.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3 教学内容草原的定义和特点。
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章:树林中的动植物种类4.1 教学目标学习树林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4.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3 教学内容树林中的植物种类及其特点。
树林中的动物种类及其特点。
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章: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5.1 教学目标学习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5.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5.3 教学内容草原中的植物种类及其特点。
草原中的动物种类及其特点。
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树林和草原的protection6.1 教学目标了解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
学习保护树林和草原的方法和措施。
6.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6.3 教学内容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如森林砍伐、草原过度放牧等。
保护树林和草原的方法和措施,如植树造林、合理规划草原利用等。
第七章:树林和草原的可持续利用7.1 教学目标了解树林和草原的可持续利用方式。
必修课文《树林和草原》教案
必修课文《树林和草原》教案北师大版必修课文《树林和草原》教案必修课文《树林和草原》教案篇1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2. 学习写景的语言特色。
3. 学习写景顺序。
重点难点::重点:课文写景语言的特色难点:课文写景顺序的特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内容:这是一篇自读课,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
在学生自学前提下,结合“思考与练习”理清景物描写的顺序及景物的特点,品味语言,并把握一些生词及多音字。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 作家作品简介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教师补充:《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它是一部形式独特的写集。
其第一部写《霍里和卡利内奇》最初发表于《现代人》杂志,1852年,作者将先后刊出的21篇特写汇编在一起,外加一篇未曾发表的新作《两地主》,以《猎人笔记》为名出版,本文选自最后一篇。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3. 基础知识训练。
4. 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与练习二、赏析课文1.品味语言作者以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
请你把你认为精彩的修辞句子从文中找出来。
2.课文采取第二人称写法,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导:可拉近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作者不必现身说法,却能使读者在一组组电影镜头似的画面中达到与主人公沟通的目的,具有身临其境的独特感受。
3.找出描写草原的句子A.“沾满了露珠的发白的草原B.“草地很快变干了”C.“青草、灌木丛,周围一切顿时变暗”——描写角度:以时间为顺序4.学生质疑,合作解答A.“这是怎么的呀?”有何作用?B.“二十开外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狗在黑暗中隐隐发白。
”三、作业必修课文《树林和草原》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作品的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渲染氛围,在品读语言中学会写作散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树林和草原这两种不同的生态系统。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引入课程主题,展示树林和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简要介绍树林和草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1.3 教学活动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树林和草原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如何保护这些生态系统。
第二章:树林生态系统的探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如生物多样性、食物链、水源保护等。
分析树林生态系统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树林观察活动,记录树林中的生物种类和环境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树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草原生态系统的探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如草食动物、草本植物、水土保持等。
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草原观察活动,记录草原中的生物种类和环境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树林和草原的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保护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4.2 教学内容介绍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和保护措施。
讨论人类如何参与保护树林和草原。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保护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参与保护活动,如植树、宣传保护意识等。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总结所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树林和草原的特点、生态系统功能以及保护措施。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5.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树林和草原的特点和保护措施。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进行反思和总结。
高中语文2树林和草原学案北师大版必修4
树林和草原学习H标1. 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2. 朗读课文,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3. 激发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重点: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硕习导学---- 不沽不餅............................. ..1•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818 —1883),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其代表作有《巴拉莎》《猎人笔记》《父与子》等。
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还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r □濡)湿目xu a n眩)zh e n榛)树qi o ng(穹)隆贪I a n (婪)3. 解释句中的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积蓄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
(2)过多的芬芳之气使得你头晕目眩.。
指花香浓郁使人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4.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
(比喻)(2)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银色的大水泡摇摇摆摆地从长满细致柔滑的青苔的水底升起。
(拟人)5. 本文以第二人称的视角来写,文中主要人物身份是猎人,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草原上的景物的。
伶作探究------- 不说干钳'kiir-........................................................ 少抄铿qi a ng锵)问题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时间段景物特点黎明时候清新、湿润在阳光底下虽然凉爽, 但炎热已经逼近太阳越升越高空气新鲜清爽,景物欢快明亮黄昏来临了景色变换, 空气清新夜幕降临了温馨问题二: 作者是怎样把草原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的?(提示: 可从本文语言特点来谈)示例:(1) 形象而准确的描写如: 成熟的黑麦“黄灿灿的”。
“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2.树林和草原-北师大版必修4语文教案
2. 树林和草原-北师大版必修4语文教案教材背景《北师大版必修4语文》是国家教育部推荐使用的高中语文教材,本教案将以书中的第二篇文章《树林和草原》为教学对象。
该篇文章作者是著名的作家、民间文化专家阿欧,以亲自采访所得的材料为基础,生动地描绘了草原和森林的风貌,以及人们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了解草原和森林的生态环境与风貌,了解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看法。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阅读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所描述的草原和森林的特点和生态环境以及地区文化,然后1-2人小组讨论并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或者写下自己的“感悟”、“心得”。
2. 分析1.文章的主题:研究文章的主题,并找出文中关于草原和森林一段或数段来支持观点。
2.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出文章的主题、内容、情节、样式等,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文章的语言:分析文章的语言,找出词汇、句法、修辞、形象等等,并解释其表达的意义和作用。
3. 创作请学生选择草原或森林作为创作的主题,用一个短篇小说、随笔或诗歌的形式来进行创作。
要求学生尽量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自己对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的思考和理解。
教学方法1. 阅读朗诵法请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段落,先自己朗读,再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学生轮流朗读。
2. 图片分析法请老师准备一些草原和森林的图片,通过对比和分析图片的不同之处,引出学生对于环境和文化的看法和体验。
3. 探究法请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探究自己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4. 执笔法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的草原或森林创作,学生顺序上前,自己的作品交给旁边的同学,由其朗读。
读完后,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教学建议1. 关注生态文明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让他们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树林和草原》教案
《树林和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特点;(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并总结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特点;(2)运用观察、描述的方法,描绘树林和草原的美丽景色。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特点;(2)描绘树林和草原的美丽景色。
2. 教学难点:(1)树林和草原生态特点的深入理解;(2)描绘景色时的创意和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树林和草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准备调查表和描绘景色的素材。
2. 学生准备:(1)观察身边的树林和草原,了解其生态特点;(2)准备描绘景色的画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树林和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邀请学生分享对树林和草原的观察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树林或草原进行调查;(2)学生填写调查表,总结树林或草原的生态特点。
3. 合作交流:(1)各组汇报调查结果,全班交流讨论;(2)引导学生总结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特点。
4. 实践操作:(1)学生选择一个树林或草原,运用观察、描述的方法,描绘其美丽景色;(2)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表现树林和草原的特色。
五、作业设计:1. 学生完成描绘树林和草原的景色作品;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六、教学延伸:1. 开展户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去树林和草原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特点。
2. 邀请环保专家或摄影师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保护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以及拍摄树林和草原的技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特点。
《树林和草原》教案
《树林和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特点和生物种类;(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2)运用多媒体展示,提高学生对树林和草原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和谐共生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树林的生态环境和特点(1)树林的类型及分布;(2)树林的生态功能;(3)树林中的生物种类。
2. 第二课时: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特点(1)草原的类型及分布;(2)草原的生态功能;(3)草原中的生物种类。
3. 第三课时:树林和草原的对比分析(1)比较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2)分析树林和草原的生物种类;(3)探讨树林和草原的生态价值。
4. 第四课时:保护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1)人类活动对树林和草原的影响;(2)保护树林和草原的措施;(3)倡导珍惜资源、和谐共生。
5. 第五课时:实践探究——走进树林和草原(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树林和草原;(2)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环境;三、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树林和草原的图片;2. 视频素材: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视频;3. 参考书籍:关于树林和草原的科普读物;4. 网络资源:相关网址和文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树林和草原的认识程度;2. 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的表现;3. 学生实地考察报告的质量;4. 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和意识。
五、教学建议1.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树林和草原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直观感受;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3.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树林和草原的美丽与价值,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树林和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2.树林和草原-北师大版必修4语文教案
2. 树林和草原-北师大版必修4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描述的树林和草原的景象,感受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力量。
2.掌握本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语,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环境的敬畏之心,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4.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加强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1.文章主旨和表达方式。
2.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在阅读中逐步提高词汇量。
3.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对环境的敬畏之心,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力量。
2.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教学方法1.听读交替法:让学生先听读全文,再分段读,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
2.互动式阅读: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结构,重点词汇和句式。
3.讨论式教学:根据文章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树林和草原的视频,带领学生了解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力量。
2.引导学生讨论树林和草原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环境的敬畏之心。
第二步:听读课文1.让学生先闭目听读全文,感受文章的意境和氛围。
2.分段读,逐步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和要点。
3.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重点词汇和句式。
第三步:讨论和思考1.根据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讨论自然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形成短文或文章。
第四步: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文,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
2.要求学生写下关于自然和环境保护的观点和感悟,形成短文或文章。
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认知。
2.通过学生的短文或文章,检查学生对语言和表达能力的掌握和提高。
总结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感受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力量,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加强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
《探寻大自然——树林和草原教案》
《探寻大自然——树林和草原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树林和草原的定义。
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图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大自然有什么印象?”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树林和草原的了解。
1.4.2 讲解讲解树林和草原的定义。
强调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
1.4.3 展示图片向学生展示树林和草原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景象。
1.4.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1.5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树林和草原重要性的短文。
第二章:树林生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的生态特点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树林生态的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树林的生态特点。
树林的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图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向学生提问:“你们对树林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树林的印象。
2.4.2 讲解讲解树林的生态特点。
强调树林的重要性。
2.4.3 展示图片向学生展示树林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景象。
2.4.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树林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2.5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树林重要性的短文。
第三章:草原生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的生态特点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草原生态的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草原的生态特点。
草原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图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话题向学生提问:“你们对草原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草原的印象。
3.4.2 讲解讲解草原的生态特点。
强调草原的重要性。
3.4.3 展示图片向学生展示草原的图片。
树林和草原教案-最新公开课
3、谈感受
1、自学生字、生词
2、有感情练读课文,把握课文感情基调
3、结合思考与练习2,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景物特点的语句。
在朗读不同时间景物时,品味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
学生谈学习收获(知识、内容、写法、感情等)
想象片断练习
你生活的周围,哪个地方的景色给你印象最深?
认真观察,学会赞美。
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主体融合点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师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朗读方法。
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收集能体现俄罗斯风土人情的资料。
教具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培养目标
时间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解 读
欣 赏
文 本
小 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档案
设计者
科目
语文
课题
树林和草原
时间
课型
新课
教
学
维
度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2、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渲染氛围,在品读语言中学会写作散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放图片
检查
巡视
引导、点拨
激励性评价
启发、引导
欣赏
板书、读文
回 答
解 疑
质 疑
展示自我
领悟能力
10`
掌握基础
叙述、概括能力
树林和草原教案
《树林和草原》教案【教学目标】㈠积累掌握本文里的重点词语:濡湿、铿锵、穹隆、朦胧、颤动等。
㈢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体会其中的丰富情感。
㈣把握本文按时间变化顺序来描写景物的特色。
【重点】品味文章优美语言,了解写景顺序。
【难点】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点拨法质疑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不管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景之美,还是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的诗情画意,甚或是黄蒙田先生笔下安静、闲适的竹林深处人家,神奇的大自然之美都已经沁入了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
其实,还有一位写景的高手必须介绍给大家,他来自俄国,他擅长自然风景的描写,今天我们就走进屠格涅夫,跟他去看看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
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朗读全文,体会文中写景的特色。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读完后,每人说一句话:猎人的幸福是,他看见了的美丽景色。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主要谈自己阅读后的整体感受。
学生说话时,允许其他学生质疑,若有异议,就让学生读课文,互相探讨。
)三、具体感知1、根据对全文思路的把握,要求学生明确本文写景顺序-------时间顺序。
(要求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句---------语言标志)2、结合“思考与练习二”,体会作者善于抓住特征描写大自然的特点。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写,并从中概括出景物特点,训练其理解概括能力。
)四、讨论“思考与练习三”(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所出现的省略号的含义,发挥想象力,补充省略的内容。
)1、省略号在文中有何作用?(学生交流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要点提示:表示类似内容的省略;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舒缓语气等作用。
)2、任选一个描写片断,展开想象,把你能想到的、作者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要求用描写性的句子,比比谁写得更生动。
3、成果展示,学生自由点评。
五、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①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
《探寻大自然——树林和草原教案》
《探寻大自然——树林和草原教案》第一章:认识树林和草原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定义、特点和分布。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2 教学内容:树林和草原的定义:树林是指由树木组成的自然景观,而草原是指主要由草类植物组成的自然景观。
树林和草原的特点:树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提供栖息地给各种动物;草原具有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草类资源。
树林和草原的分布:树林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而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1.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树林和草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树林和草原的定义和特点,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地图探索: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出树林和草原的分布区域,并讨论其分布的原因。
第二章:树林和草原的生物多样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并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树林和草原的生物多样性:树林和草原都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各种植物和动物。
保护大自然:保护树林和草原的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的重要任务。
2.3 教学活动:观察活动:组织学生前往树林和草原,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注意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特定的生物种类,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制作展示板分享自己的发现。
保护意识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树林和草原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三章:树林和草原的生态功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生态功能,认识到它们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树林和草原的生态功能:树林和草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调节气候、保持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
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人类依赖于树林和草原提供的资源和生态服务,应该珍惜和保护它们。
高中语文 2 树林和草原素材 北师大版必修4
树林和草原素材屠格涅夫作为文学大师的三绝第一绝油画般的写景能力屠格涅夫对于景色的描写看似不经意,但却处处显得那么真实而富于动感:夜气未散的森林清晨,星空穹隆的沉默草原,空气中饱合苦艾的新鲜苦味和荞麦甘香,桦树笔直金黄,白色尖顶教堂,小屋里闪着燃烧柴火的红光,门后传出带着睡意的人声……难怪托尔斯泰会说:“只要他描上三笔两笔,自然景物就会冒出芬芳,以至于他以后,没有人敢下手碰这样的对象—大自然。
”在作家的笔下,俄罗斯的乡村,“缓坡小丘的长长坡面上,葱茏的黑麦正轻轻地泛着涟漪,几片云朵投下的淡淡阴影在它上面缓缓地移动着。
远处森林郁郁苍苍,池塘波光潋滟,村庄橙黄闪亮,成百的云雀忽地飞起,歌唱着,又急速落下来,伸长脖子,停在土堆上……”这才是真正的俄罗斯,任是由人们怎样的添改或者美化丑化,历史可以改变,黑白可以颠倒,唯独风景实实在在,它不声不响,就在那里。
第二绝独特的视角:从小人物出发的深厚人文关怀精神《猎人笔记》以第一人称写就,主人公是一位开明的贵族地主,背着猎枪游走于俄罗斯乡间,接触的人当中既有尊贵的地主、管家,也有中间阶层的仆人,部分已经赎回自由的农人,但更多的是处于人身不自由状态的农奴。
(19世纪中叶的俄罗斯仍旧实行着封建农奴制。
一旦为奴隶,子孙世代几乎都逃脱不了奴隶的身份。
没有自由,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地主。
甚至连农奴死了之后还可以被地主将他们的灵魂出卖挣钱(通过钻制度的空子),果戈里的《死灵魂》写的就是这种罪恶。
)我印象极为深刻的一篇是《利戈夫村》,作品中主要刻画了弗拉季米尔(管家)与苏乔克(农奴)两个人。
佛拉基米尔深受当时社会风气毒害,对上层阶级奉承献媚,歧视下层人民,对不如他的人讽刺挖苦,是一个可怜而又可悲的人物。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苏乔克,他出场已是六十左右的老人,“光着脚丫,衣衫褴褛,蓬头乱发,外表像丢了饭碗的家仆”,声音“疲惫而微弱”,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他的生活经历早已教会了他服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林和草原素材屠格涅夫作为文学大师的三绝第一绝油画般的写景能力屠格涅夫对于景色的描写看似不经意,但却处处显得那么真实而富于动感:夜气未散的森林清晨,星空穹隆的沉默草原,空气中饱合苦艾的新鲜苦味和荞麦甘香,桦树笔直金黄,白色尖顶教堂,小屋里闪着燃烧柴火的红光,门后传出带着睡意的人声……难怪托尔斯泰会说:“只要他描上三笔两笔,自然景物就会冒出芬芳,以至于他以后,没有人敢下手碰这样的对象—大自然。
”在作家的笔下,俄罗斯的乡村,“缓坡小丘的长长坡面上,葱茏的黑麦正轻轻地泛着涟漪,几片云朵投下的淡淡阴影在它上面缓缓地移动着。
远处森林郁郁苍苍,池塘波光潋滟,村庄橙黄闪亮,成百的云雀忽地飞起,歌唱着,又急速落下来,伸长脖子,停在土堆上……”这才是真正的俄罗斯,任是由人们怎样的添改或者美化丑化,历史可以改变,黑白可以颠倒,唯独风景实实在在,它不声不响,就在那里。
第二绝独特的视角:从小人物出发的深厚人文关怀精神《猎人笔记》以第一人称写就,主人公是一位开明的贵族地主,背着猎枪游走于俄罗斯乡间,接触的人当中既有尊贵的地主、管家,也有中间阶层的仆人,部分已经赎回自由的农人,但更多的是处于人身不自由状态的农奴。
(19世纪中叶的俄罗斯仍旧实行着封建农奴制。
一旦为奴隶,子孙世代几乎都逃脱不了奴隶的身份。
没有自由,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地主。
甚至连农奴死了之后还可以被地主将他们的灵魂出卖挣钱(通过钻制度的空子),果戈里的《死灵魂》写的就是这种罪恶。
)我印象极为深刻的一篇是《利戈夫村》,作品中主要刻画了弗拉季米尔(管家)与苏乔克(农奴)两个人。
佛拉基米尔深受当时社会风气毒害,对上层阶级奉承献媚,歧视下层人民,对不如他的人讽刺挖苦,是一个可怜而又可悲的人物。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苏乔克,他出场已是六十左右的老人,“光着脚丫,衣衫褴褛,蓬头乱发,外表像丢了饭碗的家仆”,声音“疲惫而微弱”,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他的生活经历早已教会了他服从。
一生被卖六七次,仅仅是作为土地的附带品而被卖出或被继承。
职业是不由他选择的,厨师、车夫、戏子、船夫……一切只能随着主人的好恶而定。
面对主人公的问话,苏乔克回答毕恭毕敬。
丑恶的一切已把他对生活的期望值挤压到了动物的层次“有口饭吃,就谢天谢地了”。
更别提别的“人”权了。
怪癖的女主人终身未婚,她就不允许所有人结婚。
可怜又善良的他却祝她“进天堂”。
屠格涅夫通篇都没有直接鞭挞主人的恶行,相反还将整个过程写得“婉转超然“和”通情达理”,但读者读下来,心里只剩下对主人的痛恨,对于苏乔克遭遇的莫大同情。
这里,作者“点到为止”的功力十分了得,却也事出有因,因为当时为了避开审查,只能这么写,不过后来受到好评后,当局也看出了作品的真意,不但负责审查的官员被撤职,屠格涅夫也因此被沙皇政府流放。
第三绝描写之细腻,堪称写实手法巅峰《猎人日记》不仅描绘出一幅充溢油画质感的俄罗斯风情画卷,展示大自然的深邃与伟大的安息,永久和无穷的生命;同时作为故事讲述者的屠格涅夫,老练甚至超然,用不多的人物、简单的情节,刻画出俄国独特而敦厚的世情民风,为读者打开极为辽阔的视野,同时使人感到深久的感动与悲哀。
作者写景功力深厚,短短几笔挥就,但在需要强调或者着力描写的地方,作者是不惜笔墨的,其描写之细腻,堪称一流。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歌手》中关于一位获奖歌手歌声的描述。
(开个玩笑:如果当今哪位记者采访“我是歌手”大赛冠军后不知如何写稿,完全可以借鉴屠格涅夫的写法。
:-))作者在听到了这位歌手(后来获得比赛胜利)的歌声时这么写道:“他深深地透了一口气,然后唱歌了。
他最初唱出的一个音微弱而不平稳,似乎不是从他的胸中发出,而是从远处传来,仿佛是偶然飞进房间里来的。
这颤抖的、银铃般的音,对于我们所有的人都产生奇怪的作用。
我们大家面面相觑,尼古拉·伊凡内奇的妻子竟挺直了身子。
”“在这第一个音唱出之后,第二个音就跟上来,这个音比较坚定而悠长,但是还是颤抖的,仿佛弦线突然被手指用力一拨而响出之后终于急速地静息下去时的震动声;在第二个音之后,又来第三个,然后渐渐地激昂起来,扩张起来,流出凄凉的歌声。
”“我实在难得听到这样的声音:它稍稍有些破碎,仿佛零珠碎玉的碰响;开头甚至还带有一种病态的感觉,但是其中真挚而深切的热情,有青春,有力量,有甘美的情味,有一种销魂而广漠的哀愁。
”“俄罗斯的真实而热烈的灵魂在这里流露着,它紧紧地抓住了你的心,歌声飞扬起来,散布开来。
这是一种不很显著的,内在的,像箭一般刺入听者心中的热情的颤抖,这声音不断地剧烈起来,坚强起来,扩大起来。
”“记得有一天傍晚,退潮的时候,海水的波涛在远处威严而沉重地汹涌着,我在海岸的平沙上看见一只很大的白鸥,它那丝绸一般的胸脯映着晚霞的红光,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只是偶尔对着熟悉的海,对着深红色的落日,慢慢地展开它那长长的翅膀——我听了雅科夫的歌声,就想起这只白鸥。
”“他唱着,完全忘记了他的竞争对手和我们所有的人,但显然是凭着我们的沉默而热烈的同情的支援,像勇敢的游泳手凭着波浪的支援一样。
他唱着,他的歌声的每一个音都给人一种亲切和无限广大的感觉,仿佛熟悉的草原一望无际地展开在你面前一样。
我觉得泪水在心中沸腾,从眼睛里涌出。
”。
后面还有很多,由于篇幅关系,请原谅我就引用到此吧。
看不见摸不着的歌声竟能被如此形容和重塑,读着读着我不由想到自己喜欢的那首“夜空中最亮的星”,张杰在“我是歌手”中的演绎……读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这次我特意找了丰子恺先生的译本,被他的早期白话文风格所深深打动和陶醉其中,仿佛获得了双重享受。
树林和草原1.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2.朗读课文,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3.激发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重点: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1.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其代表作有《巴拉莎》《猎人笔记》《父与子》等。
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还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2.根据拼音写汉字。
rú(濡)湿目xuàn(眩) 铿qiāng(锵)zhēn(榛)树qióng(穹)隆贪lán (婪)3.解释句中的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积蓄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
(2)过多的芬芳之气使得你头晕目眩....。
指花香浓郁使人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
(比喻)(2)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银色的大水泡摇摇摆摆地从长满细致柔滑的青苔的水底升起。
(拟人)5.本文以第二人称的视角来写,文中主要人物身份是猎人,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草原上的景物的。
问题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时间段景物特点黎明时候清新、湿润在阳光底下虽然凉爽,但炎热已经逼近太阳越升越高空气新鲜清爽,景物欢快明亮黄昏来临了景色变换,空气清新夜幕降临了温馨问题二:作者是怎样把草原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的?(提示:可从本文语言特点来谈)示例:(1)形象而准确的描写如:成熟的黑麦“黄灿灿的”。
“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泉水上面,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银色的大水泡摇摇摆摆地从长满细致柔滑的青苔的水底升起。
”“树木、丛林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2)修辞的恰当运用比喻:“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
” “附近的空气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
”拟人:“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
”(3)口语化的语言如:“然而这是什么呀?”“赶快跑!”“我的天啊”“这是什么,火灾吗?”问题三:写法和情感把握。
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
太阳就要落下去。
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远处笼罩着一片柔和的雾气,看上去是温暖的;鲜红的光辉随着露水散落在不久以前还洒满了淡金色光线的林边草地上;树木、丛林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此段是如何写景的?仔细品读,体会文字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远到近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意境优美的黄昏图。
蕴涵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的关系,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和陶醉其中的心情。
问题四: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描写一下夏景。
(不超过100个字)示例:七月的天气,简直让人难以忍受。
毒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槐树无精打采地,热浪在田间滚动,处处憋闷,处处烫手,人也几乎喘不过气来。
树林和草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查找、整理信息资料,总结屠格涅夫写景作品创作风格。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具有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感受屠格涅夫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人物遭遇及主题思想,对他们的情操能有所陶冶,在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能有一些积极的思想影响来他们。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查找、整理信息资料,总结屠格涅夫写景作品创作风格。
教学用具课件标签树林和草原教学过程一、导语农民的幸福是耕耘,工人的幸福是生产,画家的幸福是绘画,猎人的幸福是什么?(让学生自由作答,不必提示)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树林和草原》看猎人的幸福是什么?二、散读l、读完后,每人说一句话:猎人的幸福是,他看见了的美丽景色(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鼓励学生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归纳,不要求全,只要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都给予肯定)。
学生说话时,允许其他学生质疑,若有质疑,要让学生读课文,互相探讨。
(要点提示:猎人的幸福,自由自在;走进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美。
他看见,濡湿的树枝、粘着白露的草叶、芳香的空气……火焰般燃烧的晚霞、傍晚的雾霭等美景)2、猎人是什么时候看到这些美景的?(学生交流,找出表现时间的词句:黎明的时候、在阳光底下、太阳越升越高、黄昏来临了、夜幕降临了,明确作者写景的顺序时间顺序)3、小结:猎人的幸福不是打猎,猎人的幸福是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那濡湿的树枝,粘着白露的草叶?充满植物芳香清新的空气,像火焰般燃烧的晚霞,傍晚的雾霭,颤抖的星星,甚至森林中的雷电和暴风雨,都让猎人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三、选读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1、以“我最欣赏的语段或句子”为话题说几句话。
(1)要求说出欣赏的理由,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品味语言的妙处。
(2)学生朗读中,注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小结: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让我们闻着大自然芬芳的气息,充满感情朗读课文(教师范读第1段,其他段落学生齐读)。
四、创读课文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点特别,你发现了吗?l、省略号在文中有何作用?(学生交流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要点提示:(1)表示省略(2)留给读者想像的空间(舒缓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