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期间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问题简析美联储的案例及其启示
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及背后的逻辑

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及背后的逻辑一、2007年金融危机之前美国的货币政策演变(一)二战后至1970年代后期:凯恩斯主义“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二战结束后至1952年,美国一直实行钉住利率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引发严重通货膨胀,最终使钉住利率政策被放弃。
艾森豪威尔上台后,采取控制贴现率及政府公债等手段来实施货币政策,以稳定物价、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约翰逊时期,采用提高贴现率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等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采用降低贴现率和买进国库券等扩张性货币政策来治理衰退。
1969年尼克松执政后,采取提高贴现率来治理通胀,反而使经济陷入“滞胀”的泥潭。
为治理“滞胀”,又实施降低贴现率等扩张性货币政策,同时采取工资和物价管制。
卡特执政时期,将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从钉住联邦基金利率改为控制M1的增长速度,来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胀(秦嗣毅,2003)。
在这一时期,美国货币政策表现出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以稳定物价与降低失业率作为目标,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反周期特征;利率处于中心地位,美联储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来影响利率,而利率变动影响到总需求,从而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主要有两个变量指标:自由储备与短期利率,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再贴现率、联邦基金利率、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信贷量,以及通过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等;在货币政策效果方面,1960年代美联储进行的几次反周期的货币政策调整还颇有成效,但到1970年代中后期,美国进入“滞胀”状态,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效力则大打折扣,凯恩斯主义逐渐式微。
(二)80年代:货币主义“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并不直接影响利率水平,而是直接影响名义收入与支出水平,并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就业、产出与物价水平。
1981年里根政府接受了货币主义思想,改变了以利率作为中心地位的思想,转而以货币供应量(初期是M1,后期是M2)作为最核心的中介指标,后期又把储备金总量作为最重要的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失灵 案例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案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的案例分析】一、引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过程。
然而,并非所有的货币政策都能够如期发挥作用,有时会出现传导机制失灵的情况。
本文将通过分析案例,探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现象,并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二、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的典型案例。
在此次危机中,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通过大幅度降低利率和大规模的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具体来说,这是因为金融机构在低利率环境下进行了过度放贷,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三、日本失去二十年另一个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的案例是日本失去二十年。
自1990年代初以来,日本一直试图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然而,尽管日本央行多次降低利率并进行量化宽松政策,经济依然陷入停滞状态,通货紧缩问题也得不到有效改善。
这表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日本的情况出现了失灵,甚至因为长期的失效,导致了“失去二十年”的现象。
四、原因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依赖于市场的预期和信心,当市场预期与中央银行政策的预期不一致时,就会导致传导机制的失灵。
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容易导致传导机制的失灵,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传导通道更加错综复杂。
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配套也会影响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五、影响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会带来严重的宏观经济影响。
失灵的货币政策将无法有效地调控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容易导致经济波动和通货紧缩。
失灵的货币政策还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另外,货币政策失灵还会削弱中央银行的政策信誉和市场预期,影响货币政策的长期可持续性。
六、结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是一种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需要引起政府、中央银行和市场的高度重视。
金融危机中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分析

嚣
。
。
l
0 《
【 摘要 】随 着美国次贷危机 引起 的全球金 融危机 的爆发 , 各
国的 利 率都 几 乎 降为 零 点 附近 ,常 规 的 货 币政 策 传 导机 制 失 效 使 一 些 市 场失 灵 , 包括 美 国在 内的 各 国纷 纷 采 取 了非 常 规 货 币
性的条件给银行 , 包括修改 已有 的工具和 引入新 的机制 、 延长贷
款操作 的到期 日、 扩大 回购操作 的抵押品 清单等来应对市 场高 质量抵押品的缺失 。这些流动 I 生供给操作可分为 以下方面 。 ( ) 大合格抵押品清 单。央行提供 流动性通常需 要符合 1扩
美 国在危机初 期 ,美 联储 采取 了如降 低贴现 率和联 邦基 金利 率 、 公开市场 操作买 卖证 券等 常规货 币政策 ; 到了危机 不 用 但
动性 , 市场交易量削减 。这样 尽管政 策利率降低 了 , 但是货币市 场的混乱仍然破坏了利率传导渠道。 在这种环境下 , 央行采用措 施加强了金融流动性供给 。他们的初始反应是大量增加市场流 动 觇模 ,紧接着是扩大流动性操作范围和大量放松提供流动
自金融危机不 断恶化和加深后 , 了常 规的短期利 率工具 除 的使用 ,主要央 行还采取了~些 比常用工具 更有 风险的措施 。
场流动 陛的规模和范围 。
二 、 国 非 常 规 货 币 政 策 分 析 美
预期的低利率减少了银行 的资金成本 , 也减少 了投资者 的
借 贷成本 , 刺激了经济活动 。货 币市 场在危机开 始初期失去 了
功能, 加重了央行的债务。市场参与者面对未预料的不确定性
也开始 考虑风险 问题 , 流动性 需求减少 , 很多银 行开始 贮存 流
金融危机期间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问题简析——美联储的案例及其启示

A s a t F d rl eev ueu (R ) ci l co ea sw t A eia oen n ’ rsu b t c: e ea R sreB ra F B at ey o prt i m r n gv rmetS ec e r v e h c
币政 策 的退 紧缩 和金融危 机 的思考 。其 主要观 点
包括:
、
伯 南克有关 非 常规 货 币政 策 的学术观 点
收稿 日期 :0 0 0 21—2
注 : 中 内容 仅 代表 个 人 观 点 , 反 映供 职 单 位 的 意见 。 文 不 作 者简 介 : 戈 , , 士 , 研 究 员 , 伍 男 博 副 主要 研 究 宏 观 经济 和货 币 政 策 。
ve p i t o o o d a i u n y d f t n a d f a ca rss b f r n n i l c ii,t i iw o n n h w t e l w t c  ̄e c e a i n n n i l c i eo e f a ca rss h s h l o i i i p p r a ay e t e o s l mo e i a d r e ,a d ic s e t e oe t l n u n e n a e n l z s h p s i e b d ,t me n o d r n d s u s s h p t n i i f e c a d a l
me s r s a u e .W ih t e t b lzn ins o e o e y o l b l e o mis t h sa iii g sg f r c v r fg o a c no c ,dic s ins o wih r wa o s u so n td a l f i e u a p lc a e nc e sn i t e n e n to a s c ey Ba e o t r v e r g lr oi y r i r a i g n h i t r a i n l o it . s d n he e iw o Be na k S f r n e’
金融危机下的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讨论

金融危机下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讨论摘要:2007年3月12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的几家债权人致函新世纪公司,通知该公司违约,并且企业的财务出现危机。
受此影响,新世纪的金融公司的股价跌至87美分,被证交所正式停牌,美国新世纪公司频临破产。
正是这一很不起眼的事件招致了21世纪以来的第一场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对大部分人来说都不陌生,你走在大学校园里,随便找个游荡的学子都能简单的回答什么是金融危机?你走进繁华的商场,任意问个老板娘都能告诉你金融危机对她或多或少的影响!那么到底什么是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下有“世界央行”之称的美联储在干什么?关键字金融危机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一、先简单介绍金融危机1. 金融危机为何方神圣?在学术上,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很难置之于危机之外。
开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到次债危机,演变成2008年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巨大灾难,其影响时至今日还没完全消除。
二、美联储在干什么1.金融危机,当然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首当其冲,雷曼兄弟的破产保护,房地美,房利美受政府的干预!美国失业率升高等等。
一系列无可争辩的事实逼迫美联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抵抗这一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格林斯潘时代美联储的连续14次加息和进入伯南克时代的连续3次的加息必须马上叫停!然而停止加息还是不够的!为了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复苏,还必须采取降息,利率一降再降,利率从5.25%降到了1%的历史低位,还是没能取得惊人效果。
伯南克这位金融天才敏锐的意识到如果只靠降息这老套的常规手段就能这突如其来的危机的话,那么这危机也就没资格配得上百年一遇。
美联储必须采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开动印钞机那是必须的,但为了不招来恶性通货膨胀这条“饿狼”,必须不让它闻到腥味——所印的钞票直接作用于银行,企业,这部分美元没有流入市场。
金融危机背景下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操作

作 良好 。 随 着 危 机 的 蔓 延 和 加 剧 , 联 储 加 大 了 公 美 开 市 场 操 作 的 频 率 和 力 度 , 于 20 并 0 7年 9月 至
款 人 ” 角 色 , 取 大 量 激 进 、 常 规 的 货 币 政 策 的 采 非 措 施 , 过 创 设 一 系 列 新 融 资 工 具 , 信 贷 市 场 紧 通 向 急 输 出大 量 流 动 性 。
第3 2卷第 2期
21 0 0年 4月
上
海
管
理
科
学
Vo | 2 NO 2 l3 .
Ap . r 201 0
Sha gha a ge e inc n iM na m ntSce e
文 章 编 号 :0 5 9 7 ( 0 0 0 — 0 10 1 0 —6 9 2 1 ) 20 4 —4
( ) 开再贴现窗 口 二 放
一
直 以 来 , 国 贴 现 窗 口 的 地 位 远 不 如 公 开 美
市 场 业 务 重 要 。 美 联 储 认 为 商 业 银 行 应 该 从 市 场
筹 资 以 满 足 准 备 金 要 求 , 而 对 贴 现 对 象 的 要 求 因
家 庭 和 企 业 的 信 贷 供 给 , 包 括 旨 在 影 响 市 场 预 还
统 的 利 率 制 度 在 过 去 、 至 在 金 融 危 机 初 期 一 直 运 甚
在 联 邦 基 金 利 率 降 至 历 史 最 低 水 平 后 , 联 美 储 用 以 刺 激 经 济 增 长 的 传 统 手 段 已 基 本 耗 尽 。但 是 经 济 前 景 仍 旧 持 续 恶 化 , 融 市 场 信 用 利 差 大 金
后危机时代美联储刺激性货币政策的退出及其启示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7 4 9 (0 0 1 一 o 3 0 10 — 3 2 2 1 ) l 0 4 — 3
一
、
美联 储 应 对 金 融 危 机 的刺 激 性 货 币政 策
20 o 7年 8月美 国次 贷危机 爆 发 , 在 2 0 并 0 8年 9月演 变为 全球 金融 危 机 。在此 期 间 , 国的金 融体 系经 美
出战 略 本 文 在 阐述 关联 储 采 取 的 各 项 刺 激 性 政 策 的 基础 上 . 刺 激政 策 的 退 出展 开 分 析 。 此 为 中国 对 以
的刺 激 政 策 退 出提 供 借 鉴
关键词 : 美联储 : 激 性 货 币政 策 : 出 刺 退
中图分类号 :8 0 1 F 3. 9
重要 金融 市场恢 复正 常运 行 , 支危机 和经 济 衰退 , 为 美联 储 采取 了 高度 宽松 的刺 激性 货 币政 策 , 造 了一 系列 特 创
殊贷 款工具 . 用来 稳定 金融 市场 并鼓 励私 人信 贷重新 流 入实体 经 济部 门 。
二、 美联 储 退 出刺 激 性 货 币政 策 的 尝试
虽然 美联储 认 为美 国面 I 主要 危 险是通 货 紧缩而 非通 货膨 胀 .并继 续执 行量 化宽 松政 策 。扩大 流动 I 缶的
性 , 面对 由此 可能 引发严 重通 胀 的后果 也不 敢 怠慢 。2 0 但 0 9年 9月 至 2 1 0 0年 3月 , 美联 储 尝试 逐步 退 出量
20 0 7年 以来美 联 储采 取 了一 系列 “ 高度 宽 松 的刺 激性 货 币政 策 ” 向金 融市 场 和 经济 体 系注 人 大量 流 动性 . . 美 联储 的资 产负债 表 和基础 货 币供应 量均 比正 常时期 扩 张 了 1 以上 。具 体 政策措 施包 括 : 倍 第 一 . 联储 积极采 取 一系列 常规 性货 币政 策 。 0 7年 8月 1 美 20 7日美 联储 降低 贴现 率 5 0个基 点 。 9月 1 8 日下调联 邦基 金 目标利 率 5 0个基 点 。 止 2 0 截 0 8年 1 季度 , 率 已经下 调 了 3 5个 基点 。 0 8年 9月次 贷危 利 2 20 机 最终演 变 为全球 金融 危机 后 . 联储 在 1 美 0月 8日和 2 9日两次 下调 联邦 基金 目标 利率 10个 基点 . 0 使其 下 降至 1 1 %。 2月 1 6日 , 联储 决定再 次 把联邦 基 金 目标 利率 定在 0 02 %的 区间 。 美 —. 5 在短期 利率 降 至几乎 为零 之 后 , 邦公 开市 场 委员会 (eea O e re C mm t eF MC  ̄采 取 其他 货 币政 策刺 激措 施 . 联 F d rl p nMakt o ie 。O ) t 即通 过大 规 模购买 国债 、 机构 抵押 支持 债券 ( S和机构 债券来 刺 激经 济 。总体 上看 , MB ) 美联储 已购买 了 3 0 美元 的 0 0亿 国债 , 至 2 1 截 0 0年 3月底 , 共将 购买 1 5万亿 美元 的机构 MB 总 . 2 S和 大约 1 5 美元 的机 构债 券 。美联 储 7 0亿 的购买行 为 为银行 体 系注人 了大量 的 流动性 。目前 。 国商业 银行 在联 邦储 备银 行存 放 了超过 11 美 . 万亿 美元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运作及其启示

一、非常规货币政策概述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包括: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政策。
央行通过传统的货币政策调节短期名义利率,使宏观经济运行稳定。
由于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它已逐渐成为现阶段央行调整的首选方法。
以央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
首先,中央银行率先公布夜间银行同业拆借的短期利率,然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有价证券以释放流动性,导致市场利率下降。
公开市场操作要求交易对手提供符合相关条件的抵押品,并要求交易对手具备更好的货币政策执行能力。
非常规货币政策基于传统的货币政策,即当名义利率无限接近零时,也就是说,如果传统的货币政策无效,央行将改变资产负债表结构,扩大资产负债表的规模。
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并从另一个角度使传统货币政策无法传导的渠道得以疏通,从而降低通货紧缩的压力、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刺激经济增长。
近年来,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货币政策的应用空间变得越来越窄。
例如,如果存款储备制度发生改变,略有变化就会对经济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不利于日常操作。
再贴现政策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限制,因为名义基准利率与再贴现率之间的差距连续缩小,只有少数商行有权贴现。
随着市场短期政府债券的减少,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也将受到影响。
在传统货币政策实施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的现状下,各国有必要将货币政策非常规化。
二、外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背景,手段和效果1.日本自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日本中央银行实施了与前一个不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
(1)重启零利率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08年到2012年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从2008年第二季度便持续性呈现了负增长,全年经济增速为-1%,同时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同比增长率也从2009年2月持续为负,日本经济正面临下行和通缩。
为了防止经济继续下滑,日本央行通过利率货币政策工具不断降息。
在2008年10月将银行同业间隔夜拆借利率从百分之0.5调低到百分之0.3,接着在12月19日早日本货币当局再次降低隔夜拆借利率到百分之0.1。
从08年金融危机看美联储货币政策新趋势

从08年金融危机看美联储货币政策新趋势黄冬冬1065147110 金融10-1 伯南克开创性提出的金融加速理论,即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完全对称导致金融市场在经济周期衰退时加速拖累实体经济,对策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降低资金成本,稳定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打破金融市场在经济周期衰退时的加速收缩的恶性循坏。
为08年的金融危机伯南克曾说过:如有必要,可用飞机撒钱。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他“撒钱”的新趋势。
一、货币政策由常规向非常规的转变:央行可采取压低货币价格(利率)和增加货币数量来实施宽松货币政策。
美联储用14个月的时间将07年7月5.25%的联邦基准利率下调到08年12月的0到25个基点的目标区间,而美国在09年面临零利率、10%的失业率、2.5%的核心通胀(扣除能源、食品、资源以后的通胀率),以传统理论,此时美联储该大幅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利用公开市场业务释放流动性,但此时美联储弃准备金而选择资产购买计划,即QE,通过3轮QE大规模印钞买入政府和企业债券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刺激借贷、消费和出口,实现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但QE的正面效果是有限的,短期可以大幅度提高流动性,信贷市场的发展取决于实体经济,若信心不足,则达不到促进增长及就业的目的;但负面效果却相当明显,恶性通胀!美联储敢启用QE,是与美元作为世界最大储备货币和流动性最广的交易货币分不开的,可以使全世界承担美国的通胀!若对应二八法则,80%的世界其他人口为20%美国人提供服务。
二、货币政策操作领域由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转变:对房利美、房地美的债务支持及其担保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支持,以及扭曲操作(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这些都表明美联储最终目的是直接为房地产产业和问题金融机构融资,通过压低长期利率刺激企业扩大资本支出,直接干预实体经济。
这些已经脱离的了传统的货币主义的政策范畴,走进了隐形的财政政策的灰色地带。
三、货币政策内容由“有限”向“无限”转变:主要为两个方面:货币供给量从传统的事先确定转向事先不确定;实施期限从传统的有明确退出期限的政策转向不规定明确退出时间。
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货币政策操作美联储的若干工具创新及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货币政策操作美联储的若干工具创新及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一、概述在金融危机管理中,货币政策的操作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中,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应对更是对稳定金融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经济体系健康运行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中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创新性以及国际协调的重要性,并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为例,分析其在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操作及其创新工具的运用。
金融危机常常伴随着信贷扩张、资产价格泡沫等现象,这些现象与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密切相关。
在经济繁荣时期,货币政策往往过于宽松,导致信贷过度扩张和资产价格膨胀,进而产生金融失衡。
当这种失衡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金融危机就会爆发,导致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在金融危机中,货币政策的操作不仅需要快速、准确,还需要具备创新性和灵活性。
美联储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零利率政策、前瞻性指引等,以提供流动性支持、稳定金融市场和恢复经济增长。
这些创新工具的运用,不仅缓解了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也为未来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操作还需要加强国际协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单一国家的货币政策操作往往难以独善其身,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例如,美联储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进行了广泛的货币互换和协调一致的货币政策操作,以提供跨国界的流动性支持和稳定全球金融市场。
这种国际协调的货币政策操作有助于增强全球经济的稳定性和韧性。
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货币政策操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以美联储为例,详细分析其在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操作及其创新工具的运用,并探讨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案例和经验教训,我们可以为未来的金融危机管理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建议。
1. 金融危机背景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作为一种金融体系中的系统性风险,常常源自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如经济衰退、金融市场波动、资产价格下跌等。
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美联储(Federal Reserve)是美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在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实施了一系列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如大规模资产购买,降低利率等,旨在刺激经济复苏。
随着美国经济逐渐恢复,美联储已经开始逐步退出这些非常规货币政策,引发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会导致全球流动性的收紧。
大规模资产购买政策是美联储采取的一项量化宽松政策,通过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增加银行的储备,推动信贷流动。
这一政策导致了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情况,资本涌入新兴市场和其他高收益的投资目标。
随着美联储逐步退出资产购买,投资者对高收益资产的需求减少,国际资本流动逐渐收紧。
这可能导致一些新兴市场国家面临金融市场动荡和货币贬值的压力。
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可能引发国际市场利率的上升。
美联储通过购买大量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推动了债券价格上涨,利率下降。
这种债券收益率下降的情况导致一些投资者将资金转移到其他地区寻求更高的收益。
随着美联储退出资产购买,债券价格可能会下跌,利率可能会上升,使得投资者对美国债券的需求下降,从而对全球债市产生冲击。
国际市场利率的上升可能导致一些国家的信用风险上升,加剧了全球市场的不稳定性。
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还可能引发外汇市场的波动。
美联储购买大量的国债和其他资产,直接影响了美元的供应和需求。
随着美联储退出资产购买,美元的供应减少,可能导致美元升值。
这可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那些依赖出口的国家。
资本流动的减少也可能导致一些国家的货币贬值,从而增加了外汇市场的波动。
外汇市场的波动可能会增加交易成本,对跨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产生负面影响。
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一方面刺激了美国经济复苏,另一方面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正面影响。
随着美联储退出这些政策,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可能减弱。
金融危机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特点及效果分析

金融危机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特点及效果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回顾未击中美联储实施的常规性及非常规性货币政策措施及其特点,然后阐述了这些措施产生的效果的分析。
最后,得出提高中央银行应对危机能力和完善货币政策操作的启示。
在分析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对如何增强我国反金融危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旨在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美联储货币政策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2007年3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申请破产保护,标志着次贷危机爆发。
危机进一步蔓延,2008年9月14日,美国第四大独立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些事件标志着次贷危机已经演化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恶化。
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各国政府和央行都开展了大规模的行动降低金融危机产生的破坏性影响。
美联储也同样大刀阔斧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突破了以往的政策框架,在常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创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和手段,美联储实施了以“信贷宽松”为特征的货币政策,并创新了一系列政策工具。
一、美国主要采用的常规货币政策工具1.下调利率。
从2007年9月开始到2008年12月底为止,美联储连续9次降息,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5.25%下调至0.25%,利率调整政策力度之大,十分罕见。
降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但是其作用尚不足以解决金融体系流动性严重短缺和信贷过度紧缩的问题。
2.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和存款准备金率三大政策工具来实施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初期,美联储主要通过隔夜操作向市场提供流动性。
2007年11月,又增加了43天的回购操作。
2008年,美联储进行了多次28天期限的回购操作。
2008年,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向市场注入了8600多亿美元的流动性,目的是为缓解信贷紧缩状况。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运作及其启示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运作及其启示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国际货币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变。
除了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外,许多国家开始探索非常规或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探讨其背后的逻辑和实施方法,并提出一些启示。
一、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宽松是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其核心是央行购买国债等资产,使市场流动性增加和利率下降。
其本质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刺激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本工具最早由日本央行在2001年推出,随后被美联储等许多国家采用。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采取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购买了大量的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其目的是恢复信贷市场的流动并降低长期利率。
而在欧元区危机期间,欧洲央行也开始采取量化宽松,以稳定市场和促进经济增长。
量化宽松政策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的风险,因此需要注意政策的限度和监管。
此外,量化宽松的效果也受到周边经济环境、市场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二、负利率政策(Negative Interest Rate Policy)负利率政策是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其核心是将利率下降到负值,即银行存款会产生收取利息的费用。
其目的是通过刺激消费和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
负利率政策最早由瑞典央行在2009年推出,而在近年来,欧洲和日本央行也开始采取负利率政策进行调控。
在负利率政策下,银行的贷款利率也会下降,从而刺激贷款需求和投资。
同时,负利率也可以降低汇率,增加出口的竞争力。
负利率政策可能会导致市场预期不稳定和银行盈利减少等负面影响,需要监管和控制。
同时,央行也需要考虑利率已经降到了负数,可能对未来经济政策产生限制。
三、货币政策协调(Monetary Policy Coordination)货币政策协调是指多个国家央行之间通过协调货币政策,共同应对国际经济的挑战和变化。
其目的是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和稳定性。
国际金融风险案例解析

国际金融风险案例解析国际金融风险案例解析:美国次贷危机引言:美国次贷危机是自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崩溃。
这一危机的爆发源于美国的住房市场和金融体系的问题,但其影响却波及了整个全球。
本文将对这一金融风险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一、主要风险因素1. 信用货币政策宽松次贷危机的爆发存在着美国内部的结构性因素,其中一项重要因素是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实施的过于宽松的信用货币政策。
此举导致银行大量借贷,将大量资金置于房地产市场,刺激房价上升,并向不具备偿还能力的个人和家庭提供大量贷款。
2. 住房泡沫和贷款制度问题在贷款市场方面,次贷危机中贷款制度存在明显的缺陷。
住房贷款市场以次贷形式蓬勃发展,所谓次贷即对信用记录较差、偿还能力不足的借款人发放的贷款。
贷款人往往无法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导致大量的次贷发生违约情况。
3. 金融创新和衍生品交易另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是金融创新和衍生品交易。
次贷危机中,金融机构通过对贷款债务的转让和衍生品的交易,将高风险的次贷转化为看似低风险的证券产品,并向全球投资者销售。
然而,这些产品实际上缺乏透明度和风险披露,使得投资者无法真正了解产品的价值和风险。
二、风险案例分析1. 市场崩溃和金融机构破产次贷危机的主要后果之一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和金融机构的破产。
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导致无法偿还的贷款激增,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遭受重大损失。
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如雷曼兄弟等宣布破产或陷入严重危机,这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紧张局势。
2. 全球性金融动荡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超越了美国国内,波及了全球范围。
投资者对次贷市场的恐慌蔓延到其他金融市场,导致股票市场下跌、资产价格下降和信贷紧缩。
此外,一些欧元区国家如希腊、爱尔兰和西班牙等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进一步加剧了金融风险。
3. 经济衰退和失业激增次贷危机也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融危机导致了经济衰退,GDP下降,企业倒闭,失业率激增。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美联储货币政策简析

5 斗 现代 商业 MODE RN B USI NE S S
金融视线 f F i n a n c i a t Vi e w
气 的恢复 , 也是 一项 利好 。
修正 值 7 . 8 %。从 图4中可 以看 出 , 虽 然 外界 一 再 批评 美 联 储
总体 来 看 , 美 联储 在2 0 0 8 年1 1 月至 次年 3 月 、2 0 1 0 年l 1 月 的量 化宽 松政 策 没有 让失 业 现象有 较大 程度 的改善 , 但是 , 需 到2 0 1 1 年第 二季度 先 后启 动 了两轮 量化 宽松 ( QE1 和 QE 2 ) , 通 注意 的 是 , 自从失 业率 在 2 0 1 0 年触 及 1 0 %左右 的高 位 后 , 一 直
机 的研 究 。
与 日本 央行 有所 不 同 , 美 联 储 的 量 化 宽松 主要 放 眼 在 增 加信贷和购买债券 , 例 如 政 府 公债 和M B S ( 抵 押 贷 款 支 持 债
书 中 曾经 讲 道 :“ 尽管部分事后诸葛亮认为 , 在2 0 0 8 年9 月
Li o yd B. Tho ma s 在 ( ( 金 融 危 机 和 美 联 储 政 策 一 券 ) 等 。 因此 准 确 来 说 , 伯 南 克 治 下 的 美 联 储 政 策 可 以称 为 “ 信 贷宽 松 ”( B e r n a n k e , 2 0 0 9 ) 。美联 储将 目标锁 定 在购 买
过 购 买抵 押 贷 款支 持 证 券 和 国债 等方 式 扩 充 资产 负 债表 , 向 呈缓 慢 下 滑 的态 势 , 且 基 本没 有 反 弹现 象 。这 可 以证 明经 济 市场 分 别注 入 了 1 . 5 9 万亿 美 元和 近6 , 0 0 0 亿 美元 。在 2 0 1 2 年 在 逐 步 回升 , 也 印证 了伯南 克近 期坚称 的 “ 缓慢 复苏 ” 。 总 而言 之 , 金融 危机 迄 今 已有 约五 年之 久 , 尽管 期 间不 断 9 月1 3 日, 美 联储 宣布将 每 月至 少购 买4 0 0 亿抵 押贷 款 债券 , 直 但 毋庸 置 疑 的是 美联 储 在 危难 时刻 采 到 就业 市 场有 明确 改善 , 也 就是 QE 3 。值 得 注 意 的是 , 与 前 两 面 临批 评 人 士 的指 责 , 次QE 决策不同 , 这 是一 项 开放 式 的操 作 , 并 没有 设 定 具体 日 取 了一系 列措 施 来 防止金 融系 统崩 溃 ; 并且到 目前为 止 , 美联 期 。美 联 储 在 当天 的会议 声 明中表 示 , 近 几 个 月经 济 持 续慢 储在 大 量增 加 货 币供 给 的 同时 , 仍 能相 对 稳定 地 控 制 了通 胀 速恢 复 , 但失 业 率仍 然 高 企 。为 加 快 经济 增 长 和让 通 胀率 保 率 ( 2 0 0 9 年 迄 今未 曾超 过2 . 5 %) 。不 过 , 由于 政策 传 导存 在 滞 持在 目标 水 平 , 美 国联 邦公开 市场 委 员会 ( F 0Mc) 做 出 了QE 3 后效 应 , 加 之联 储第 四轮量 化 宽松在 2 0 1 2 年1 2 月 底 刚刚推 出 , 的决 定 。不 难看 出 , 美 联 储还 是 希 望为 经 济 再注 入 一颗 强 心 暂 时 很难 判 断 后 期量 化 宽 松政 策 的 中 长期 效 果 。 同时 , 经济
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可能是复杂和深远的。
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下滑和金融危机,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
这些政策包括低利率政策和量化宽松政策,实质上通过购买大量国债和债券来增加货币供应量。
随着经济逐渐复苏和通胀逐步增加,美联储已经开始讨论退出这些非常规货币政策。
这种退出可能会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几方面的影响。
美联储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美国国内利率上升,这可能会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举例来说,如果美国国内利率上升,那么国外投资者可能会更愿意将资金投资到美国市场,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这可能导致国际资本流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其经济和金融稳定构成挑战。
美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可能会增加,因为高利率可能会引起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兴趣。
美联储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全球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影响国际货币市场。
一方面,这可能导致全球流动性紧缩和资金供应下降,这可能给全球市场带来一定的挑战。
特别是对于那些高度依赖外国资金的国家来说,可能面临资金不足和债务危机的风险。
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美元升值,这可能会给出口依赖型国家带来竞争压力。
一些国家可能不得不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经济,包括货币贬值、出口补贴等。
美联储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还可能对商品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全球市场产生影响。
在量化宽松政策期间,由于美元的贬值和国际资本的流入,一些商品的价格上涨,包括金属、能源和粮食等。
一旦美联储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并开始加息,全球资本可能会流出美国市场,这可能导致一些商品价格下跌。
这可能给那些依赖出口商品的国家带来经济压力。
除了这些直接的影响之外,美联储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还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
市场对美联储的政策走向和时间表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市场波动和投资者恐慌。
这可能会导致资本流动的迅速变化和市场的不稳定。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运作及其启示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运作及其启示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是指一些国家在面对经济困境或金融危机时,采取的不同于传统货币政策的措施。
这些非常规政策包括量化宽松政策、负利率政策和直接货币融资等,旨在对冲经济下行风险,恢复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
量化宽松政策是一种通过大规模购买国债或其他金融资产,增加流动性来刺激经济增长的策略。
这种政策的核心是央行通过购买国债等资产,在市场上注入大量的货币,以降低长期利率,推动经济活动和通胀。
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后,美国经济逐渐复苏,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负利率政策是一种央行将存款利率设置为负数的政策,以鼓励银行推动贷款和经济投资。
负利率政策通过对存款收费来刺激银行贷款,提高借贷活动,增加消费和投资。
瑞典和日本等国家最早采用了负利率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直接货币融资是央行直接向政府或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政策。
在此政策下,央行直接向政府或企业购买债券,从而提供融资支持。
这种政策可以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但也有可能导致通胀和债务问题。
日本在面对经济困境时,通过直接货币融资支持经济发展。
这些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我国央行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采用量化宽松政策,通过购买国债等手段,增加流动性,推动经济增长。
我国央行可以在需要时考虑采取负利率政策,鼓励银行提供贷款和推动经济投资。
我国可以在必要时考虑直接货币融资,支持重要项目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非常规货币政策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量化宽松政策容易导致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负利率政策可能会对银行利润和金融稳定造成压力,直接货币融资可能会增加债务风险和通胀预期。
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运作中,需要权衡利弊,掌握好政策的力度和时机,以确保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近年来,美联储通过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如量化宽松政策(QE)和负利率政策,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退出这些非常规货币政策同样将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种影响。
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美元升值。
之前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导致了大量美元的流入,使得美元供应量增加。
一旦美联储开始减少货币供应,市场上美元的需求可能会超过供应,导致美元升值。
美元的升值将导致其他国家货币贬值,从而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出可能加剧。
通过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美联储促使美国经济复苏,并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流入美国市场。
一旦美联储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投资者可能会感到风险增加,进而将资本流出美国。
这种资本流出可能导致其他国家经济面临金融危机和外汇市场动荡,进而影响国际经济稳定。
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全球利率上升。
通过非常规货币政策,美联储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以刺激经济增长。
一旦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利率可能会重新上升。
全球利率上升将使得资金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而削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需要依赖外来资本来推动经济增长。
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震荡。
近年来,由于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相对稳定的时期。
一旦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市场预期可能会引发投资者的恐慌和不确定性,导致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大幅波动。
这种市场动荡可能会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负面影响,并且会延伸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可能引发全球金融监管的改变。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监管强化。
一旦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监管机构可能会重新评估监管措施的必要性和适当性。
这可能会导致监管政策的变化,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自由程度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美联储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重大影响。
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及其启示

经济导刊222010 / 08金 融在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过程中,美国、欧洲各国政府均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金融救助计划。
除了备受瞩目的对金融机构注资、国有化和给存款人提供担保外,美联储危机管理的货币政策操作随着金融危机演变而不断变化和创新。
美联储认为金融危机时积极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减低金融市场对金融产品估值的不确定性和宏观经济风险,作用比平时更为显著。
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一般性货币政策操作第一,下调联邦基金利率并开展公开市场业务。
次贷危机爆发初期,由于金融机构资产损失严重,美国出现了信贷紧缩现象,货币市场上联邦基金利率升至6 %左右,超出了美联储原定的5.25%的目标水平。
为了降低市场利率,美联储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入国债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目的是使联邦基金利率回到目标水平。
2007年9月18日,美联储决定降息50个基点,此后美联储持续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至2008年12月16日,联邦基金利率已降至0-0.25 %的低位,实际上启动了零利率政策。
而公开市场业务也连续操作,2008 年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向市场注入了8600多亿美元的流动性,旨在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缓解信贷紧缩。
第二,运用再贴现政策增加流动性。
美联储认为商业银行应该从市场获得资金以满足准备金要求,所以不鼓励商业银行从贴现窗口获得资金,商业银行也很少利用贴现窗口融资。
次贷危机改变了美联储的做法,不仅鼓励商业银行从贴现窗口获得资金,还缩小了再贴现率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差幅。
2007年8月17日,美联储宣布把再贴现率从6.25%降至5.75% ,此后,美联储在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的同时一再下调再贴现率,贴现贷款的期限也由过去的30天延长至90天。
到2008年底再贴现率降至0.15%的水平。
第三,启动对存款准备金付息手段。
次贷危机发生后,存款机构大多都紧缩了贷款投放,这直接降低了对准备金的需求,对联邦基金利率产生了下行的压力,如果不采取稳定性措施,联邦基金利率就可能一路下滑到零,这意味着利率工具的失效。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与启示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与启示近年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仅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更直接影响到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在我们探讨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启示前,首先来回顾一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一、美联储货币政策概述美联储是美国最高行政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美国货币政策的稳定。
美国货币政策的核心是货币政策利率,控制货币政策利率被视为调节整个美国经济的关键手段之一。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央行利率,增发货币,并与其他国家协商汇率,影响美元价值并促进美国经济增长。
2019年,为稳定美国经济,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1.5%-1.75%的区间。
事实上,此时美联储已连续三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从2.25%将到1.75%。
不过,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加剧、美国市场多头行情的不断发展和通胀、经济增长增强的预期,美联储则开始纷纷收紧货币政策。
自2021年3月以来,美联储再次加息三次,将利率上调至2%-2.25%的区间。
而到2022年,美联储再次降息,为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使基准利率降至0%-0.25%之间。
二、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1、影响美国政府债券收益率和汇率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会对美国政府债券收益率和汇率造成重大影响。
当美联储降息时,美元的汇率通常下降,因为这会减少美元信任和流动性。
然而,当美国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下降时,投资者往往会寻求其他资产,例如股票和企业债券。
当美联储加息时,美元的汇率通常上升,因为这会增加美元信任和资本流入。
当美国政府债券收益率上升时,因为债券变得更具吸引力,这将减少股票和企业债券的投资。
2、影响全球经济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
当美联储加息时,这会令美元变得更加吸引投资者。
这通常导致其他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会对全球资本流动造成损失。
事实上,2013年,美国宣布将货币政策调整,这导致世界各地出现股票、货币和债券市场的剧烈波动。
另外,美联储货币政策还会影响与美国密切关联的加拿大、墨西哥、欧元区等金融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期间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问题简析 ——美联储的案例及其启示(伍 戈)1摘 要:为应对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美联储积极配合美国政府的救援计划,采取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非常规措施。
随着近期全球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国际社会对非常规政策何时退出问题的讨论日益增多。
本文在回顾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危机前有关应对通货紧缩和金融危机的重要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对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可能方式、时机、顺序等进行分析,并探讨“退出”政策的潜在影响及其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 美联储 货币政策 退出策略2008年9月以来,为应对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美联储采取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手段,对危机的缓解和市场信心的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期全球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国际社会对非常规政策何时退出问题的讨论日益增多。
本文将在回顾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危机前有关学术观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方式、时机、潜在影响等。
一、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有关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学术观点在谈及美联储政策“退出”政策之前,我们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危机前有关应对通货紧缩和金融危机的重要学术观点。
伯南克被视为“反通缩的鹰派人物”,而对通胀则相对宽容。
许多媒体引述一篇“旧文”作为佐证,这就是在他当选美联储理事后不久后,2002年11月21日在美国经济学家俱乐部所作的一篇著名演讲《确保通缩不在这里发生》,全面阐述了其对通货紧缩和金融危机的思考。
其主要观点包括:一是由危机引发的持续通缩会对现代经济将造成高度的破坏,应当坚决抗击。
如果通缩严重到使名义利率接近零,这就给经济和政策提出了特殊的难题。
1原文发表于《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4期。
作者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
文中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反映供职单位的意见。
首先,当名义利率已经降低至零,借入者付出的真实利率将等于预期通缩率,在严重通缩期间,借款的真实成本变得高得惊人。
这使得资本投资、新房购买和其他形式的支出进一步下降,经济下滑更趋恶化。
其次,零利率还引发了另一个担忧,即它给常规的货币政策设置了限制,当短期利率触零后,央行再也不能靠降低其通常的利率目标来放松其政策。
二是在纸币制度下,果断的政府总是能够制造出更高的支出和随之而来的正通胀,甚至在短期名义利率为零时也是这样。
美政府拥有印刷技术(Printing Press),这允许它几乎不付什么成本,便能想造多少美元就造多少美元。
通过增加流通中美元,美政府就能够降低以商品、服务计量的美元价值,这与提高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以美元计量的价格是等效的。
印刷美元所蕴含的逻辑肯定能显示威力的,足够的货币注入最终总能扭转通缩。
伯南克认为,有人断言当央行的政策利率降为零后,这已达到其操作的底线,货币政策就丧失了进一步刺激总需求和经济的能力。
他认为,这个结论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
三是货币注入经济的方式往往是通过美联储购买资产来完成。
当短期利率为零后,为了刺激总支出,美联储会扩大资产购买的规模,如有可能,还要扩展其所购买资产的范围。
美联储还能找到其他注入货币的方法,如向银行提供低息贷款,或获得财政部门的配合。
美国决策者拥有所需的多种工具,有能力预防和治理通缩性衰退。
美联储和其他经济决策部门面对通缩绝不是束手无策的,哪怕联邦基金利率已经为零。
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发生严重通缩的几率极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经济的基础力量,但也归功于美联储的决心和其他决策部门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应对通缩压力。
四是每种将货币注入经济的方法都有利有弊,但预防通缩胜于被迫治理通缩。
由于缺乏这种政策的实施经验,难以衡量非常规注入货币方法的经济后果,操作上得十分小心。
美联储购买外国政府的债券将对几大金融市场产生潜在影响,尤其是外汇市场。
在美国,是财政部而不是美联储负责制定美元汇率政策,财政部长已经表达过其观点:美元币值应交由自由市场的力量来决定。
尽管干预美元汇率不在今日视野之内,但有必要注意,汇率政策曾数次成为与通缩作战的有力武器。
美国历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1933 年到1934 年,罗斯福政府通过购买黄金、国内投放货币,使得美元兑黄金贬值40%,但这令人惊讶地迅速结束了通缩,实现经济强劲增长。
事实上, 1932 年美国通胀率为-10.3%,1933 年为-5.1%,而1934 年则为3.4%。
二、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可能方式为抵制金融危机,美联储在过去两年里不仅下调了利率,还大肆扩张资产负债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称之为“信贷放松”政策)。
为了降低利率(特别是抵押贷款利率),美联储对证券进行了收购,还创造了针对性的放贷工具以缓解问题市场的压力。
这随着经济的复苏,美联储将需要决定如何以及何时来收回这些额外的刺激措施。
此次美联储在危机救助过程发挥的作用及其可能退出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伯南克前期的学术思想。
美联储退出策略的实质是收回危机期间通过各种非常规资产负债工具释放的大量流动性,因而与其资产负债管理密切相关。
分析退出策略,也需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入手。
正是遵循这一逻辑,2009年4月3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里士满联储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的演讲,介绍了美联储当前非常规货币政策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简述了经济复苏时退出的可能选择。
2009年7月21日,伯南克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美联储的退出策略》并在国会听证会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正式阐述。
从目前公布的退出策略来看,美联储主要有两类退出方式:表1.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简表资 产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国 债 流通中的货币机构债 逆回购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银行准备金贴现窗口贷款 财政部存款一级交易商信贷 财政部补充融资计划 短期资产担保证券贷款工具 其他负债和资本账户短期拍卖信贷商业票据融资工具对AIG的贷款央行间外汇互换黄金和特别提款权来源:根据美联储网站资料整理。
(一)主要针对资产方,利用现有资产工具的自行收缩机制首先是工具规模的自动收缩。
随着信贷市场的复苏和经济逐步企稳,出于成本考虑,各类金融机构对美联储提供的各类资产工具的需求会自然减小,在美联储账户上的准备金规模将自动收缩,最终出现无超额头寸的情况。
以短期拍卖工具(TAF)为例,目前申购比率已降至0.38,申购额仅为美联储拍卖额的1/3;而备受美联储重视的短期资产担保证券贷款工具(TALF),即向持有“AAA”评级资产抵押证券的金融机构提供最多1万亿美元的无追索权贷款,目前也已经大幅萎缩。
其次是时间和品种的选择性收缩。
由于美联储提供的资产工具的期限大多在三到六个月之间,美联储可在到期前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这就为在必要时迅速缩小工具规模或停止使用提供了较大灵活性。
在此,美联储可以根据市场反应,通过相应贷款和政策工具到期和退出,实现资产规模的自动收缩。
2009年6月25日,美联储公布了对现有资产负债工具期限和规模的首次调整计划,被各界认为是退出计划的第一步:首先,延长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工具(AMLF)、商业票据融资工具(CPFF)、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PDCF)和短期证券借贷工具(TSLF)的有效期至2010年2月;其次,不再延长短期资产担保证券贷款工具(TALF)的有效期,任其在12月31日自动到期;最后,削减部分临时性流动性措施:从7月1日起,中止短期证券借贷工具(TSLF)第1期和TSLF期权计划,将TSLF第2期的拍卖频率从每两周一次减至每四周一次,规模从1500亿美元减至750亿美元;从7月13日起,将两周一次的短期拍卖工具(TAF)资金拍卖规模从1500亿美元减至1250亿美元。
(二)主要针对负债方,上调整准备金利率等首先,上调准备金利率。
该方法仅针对存款类金融机构。
由于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通常不会在货币市场以低于超额准备金利率的利息放贷,并尽可能从私人市场上以低于超额准备金利率的渠道借入资金,赚取无风险利差,这就使得美联储制定的超额准备金利率成为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包括联邦基金利率)的底线。
当需要收紧货币政策时,美联储可在上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的同时上调准备金利率,以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伯南克早在2009年7月对国会作证时就表示提高准备金利率“将是最重要的货币紧缩工具”之一。
图1:超额准备金在高位徘徊,潜在“乘数效应”一旦发挥可助长通胀风险资料来源:美联储、中金公司研究部。
其次,降低准备金水平。
美联储可考虑采取措施直接从市场上收回流动性,伯南克正式提到的有四种途径:一是与金融市场参与者(如银行、政府支持企业及其他机构)安排大规模逆回购协议来削减银行准备金和回笼过剩流动性。
该方法的特点是对于非存款类机构,如“两房”等政府支持企业、货币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同样适用。
由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无存款准备金要求且持有大量流动性,因此,美联储将通过回购协议向上述政府支持企业支付利息、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作为抵押向上述企业借款并支付利息或设立特别准备金账户等,以保持准备金利率作为利率下限的调节功能。
二是财政部可出售债券,然后将收益存放在联储。
当购买者支付证券购买款项时,财政部在美联储的账户规模增加,银行准备金余额下降。
三是利用国会授予的向银行支付准备金利息的权力,向银行提供定期存款(类似于银行向其客户提供的大额存单),以美联储定期存款形式持有的银行资金将不会流向联邦基金市场。
四是如果有必要,美联储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出售其持有的部分长期债券来减少银行准备金。
除上述措施外,降低准备金水平的另一可能途径是将准备金转为另外一种负债,如央行票据。
发行短期计息的联储票据可以吸收准备金,英格兰银行也曾采取这种方法来吸收通过数量放松创造的大量准备金。
但这种办法面临法律障碍,即联储目前无权发行票据,要采取该做法必须事先获得国会批准。
图2. 美联储的资产 图3. 美联储的负债数据来源:美联储,野村全球经济。
数据来源:美联储,野村全球经济。
三、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可能时机和顺序在目前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的背景下,各国货币政策已逐步转向中性,越来越少的国家继续减息,而澳大利亚也已成为G20 中的首个加息国,但主要发达国家从经济刺激政策中全面退出以及收紧货币政策的条件尚不成熟。
(一)近期美联储已明显削弱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力度自2009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大规模收回其在危机期间的量化宽松措施,并将其资产负债表规模维持在 2 万亿左右,资产构成已发生了明显变化。
各种迹象表明,目前美联储已明显削弱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力度。
8月12日,美联储表示,美国经济正在企稳,金融市场状况进一步改善,预计通货膨胀将保持在较低水平,在继续维持现行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和年底以前购买1.25万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2000亿美元的机构债券的同时,决定逐步放缓购买国债速度,将3000亿美元国债购买计划从9月底展期至10月底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