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评价研究
新时期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会责任感,改变传统供应链管理思想,增强低碳环保观念,打造绿色品牌。
上下游企业团结协作,加大绿色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投入,实现绿色采购、绿色产品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配送[5]。
同时,加强绿色理念的宣传与技能培训,企业高层管理者、基层员工、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树立绿色环保目标,将低碳环保贯穿日常运营与管理,创造企业绿色文化,加快绿色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提升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技术研发,鼓励技术创新。
实现绿色供应链运营的有效途径就是绿色技术创新。
供应链中各个活动实现绿色转型都需有技术支持,因此,加强技术研发至关重要。
首先,要求企业不断深入研究绿色供应链发展的新领域,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绿色供应链运营系统,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其次,与具有绿色供应链实施技术的相关公司建立协作关系,引用其进行技术强化自身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力;最后,国家应该鼓励企业积极研究探索创新技术,提供相应政策扶持,提高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的积极性,进而有助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
(三)建设绿色数智化供应链系统平台。
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打造绿色数智化供应链系统平台。
绿色数智化供应链系统平台以大数据作为支撑,构建强大的智能网络系统,推动传统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增强企业间高效的协同合作,有效统筹配置资源,优化整合订单服务,降低碳排放与企业运作成本,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快速发展。
绿色数智化供应链系统平台集成供应链中所有企业活动,实现准确的市场需求预测、线上采购、订单整合、配送路径优化、绿色包装回收跟踪、高效协同生产,大幅提升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了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综上所述,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供应链的发展具有广阔空间。
有效解决当前绿色供应链运营存在的困境,建立完善绿色法律制度、突破绿色环保技术瓶颈,才能推动供应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此外,企业加快转变环境观念,培养绿色企业文化。
借助数字技术,打造绿色数智化供应链系统平台,加强企业间协同合作,提升资源利用率,避免浪费,实现绿色供应链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蓬勃发展。
铁路物流运输的现状及发展

铁路物流运输的现状及发展摘要: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改革货运管理体制,发展现代物流是铁路车务段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和必然选择。
本文在分析了现代物流与铁路运输的关系基础上,论述了铁路车务段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铁路车务段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铁路;车务段物流;发展策略一、物流业发展的机遇当前,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大生产、大流通的格局基本形成,社会物流量总规模日益增大,物流市场的需求不断上升。
这种物流市场需求的兴起,给发展现代物流业带来极好的机遇。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需要现代化物流业作保证。
在我国,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的40%左右,而在发达国家仅占15~25%之间。
由此可见,物流费用的潜力很大,要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必须要有现代物流业作保证。
(二)先进技术在流通领域中使用,催化了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高潮。
应该看到,随着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网络化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物流”距离大大缩短,效率大大提高。
现代物流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信息处理网络化,因此,网络化信息技术的推广,既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手段,又催化了发展物流业的高潮。
(三)经济结构优化、提升,需要我们在发展现代物流上大做文章。
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经济建设健康运行的保证。
尽管经过近几年的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取得很大的成绩。
但是,目前我们的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尤其是物流服务业显得特别落后。
二、现代物流与铁路运输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物流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物流业正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成为继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泉”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改革货运管理体制,是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
同时,随着生产力布局的调整,要改变车站布局不合理,生产站段管辖范围过小,站段数量多,管理人员比重大,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的问题。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
聚集经济效益的表现: 1、上、下游企业间的交通成本降低,交易成 本降低; 2、公用基础设施成本降低; 3、公共服务方便程度增加,企业减少这方面 的支出。 产业的聚集,往往伴随着人口和城市的聚集。
.
第二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
(2)“生长轴”理论 中心思想:随着连接各中心地重要交通干线的 建立,形成了新的有利区位,方便了人口流动, 降低了运输费用,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对地区开发具有促进作用的交通线被称为 “生长轴” 生长轴由增长极沿交通线的扩散而产生。
.
第二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 经济在空间上的扩散也称“渗漏”。 经济扩散的三种情况:扩张扩散、等级扩散和
布局扩散。
.
第二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
(3)点—轴—带开发理论 主要观点: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经济活动
的聚集点形成大小不等的城市,由于物质能量交 流频繁,导致新的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城市 区的交通干线逐渐成为产业带或发展轴。
当考虑聚集因素的作用时,被运输和劳动力决 定的工业区位会发生第二次“变形”,即由积聚 形成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使生产地点出现偏移。
.
第二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
2、改进区位论 种类:市场区边界区位理论、综合区位理论、
中心地理论、相互作用理论、分界点理论等。 特点:是从立足于单一的企业到立足于城市,
从着眼于成本最省发展为追求市场的扩大。提出 了以市场为中心、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 区位理论。
.
第二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
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可以分为 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在内部因素中又可以分为供给因素、需求因素 和区域的空间结构。
供给要素是指生产要素的供给,一般包括劳动 力、资金和技术;需求因素包括消费和投资;良 好的空间结构可以形成很好的经济活动分布。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交通运输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分析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城市化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展示了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我们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现状、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阐述。
随后,探讨了提高交通运输网络智能化水平和加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策略,以此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一、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有效的交通运输网络能够促进货物和人员的流动,加速资源要素的配置,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交通运输的便捷与发达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还扩大了市场规模,促进了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随着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资源和产业的优势互补性得以发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交通运输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愈发凸显。
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对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功能的完善至关重要。
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能够减少通勤时间,提高人员和物资的流动效率,促进资源要素的集聚与优化配置,有助于吸引人才和资本向城市集聚。
同时,便捷的交通运输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广阔的生活和工作空间,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2]。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交通压力的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三)交通运输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交通运输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物资供应、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便捷的交通运输能够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缩短通勤时间,减轻出行压力,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学习和娱乐。
同时,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保障了商品的流通,使得各地的物资供应更加充足和多样化[3]。
此外,交通运输还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选择,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优化铁路运输组织提高运输生产效率探讨

优化铁路运输组织提高运输生产效率探讨摘要: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发展迅速。
为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需求,铁路系统持续进行运输设备更新和动力改造,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需求。
但铁路运输实际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进而制约运输效率的提升。
因此,优化铁路运输组织进而提高运输生产效率是当前铁路运输工作中的重点。
本文旨在为优化铁路运输组织、提高运输生产效率提供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铁路运输;运输生产;方法措施引言在我国铁路系统快速发展进程中,全国各大主要铁路交通运输枢纽承受着巨大的运输压力,运输的任务也在逐年上升,而作为衡量铁路运输量的重要依据,比如货运发送量、周转量以及里程量等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虽然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铁路运输设备投入运行以及铁路设备的更新换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铁路运输压力。
但这些工作仍不能有效的解决铁路系统中由于货源分配不均衡、机车使用效率不高、运输秩序复杂以及货运司机超负荷工作等因素而导致的运输生产效率不高的现状。
因此铁路运输系统运输效率的提升,就需要分析制约铁路运输效率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优化运输组织。
1.影响铁路组织运输生产效率的问题1.1货源分配不均匀及竞争问题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的加快,促使南、北方城市轻重业发展、产品销售运输、生产力布局对铁路统筹指挥能力、运输组织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造成现阶段铁路系统在基础建设、设备设施配置使用等方面出现与实际运输需求不均衡、不适应的局面。
二是因铁路系统前期规划和实际发展的限制,铁路运输生产效率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随着国内物流行业及大型运输企业市场现代化发展,优质便捷的服务、机动灵活性等特点越发显现,与铁路系统之间竞争力和冲击力逐渐显现和放大。
1.2运输组织和客观问题造成积压一是车站对阶段性货运发送计划不掌控、与货主沟通联系不畅等造成现场工作车集中到达,不能及时进行编解和输送,易对运输组织畅通造成影响。
二是因受天气原因、机车动力、站内股道运用等影响,现场运输组织不利、各工种间没有做到紧密配合,易出现保有量过高、运输组织不畅、装卸车指标下滑的问题。
优化结构把握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优化结构把握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一、扩大内需: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在经济体系中,交通运输是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产业,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杠杆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无视交通运输产业特征,将导致运输“瓶颈”和经济“扭曲”。
目前,我国整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落差,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交通运输也仍然受到“瓶颈”制约,总体运输能力长期不足,限制型运输状况比较严重;另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链很长,涉及到钢铁、7水泥、建筑、机械、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许多相关产业,其投资拉动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因此,作为与经济发展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重点行业,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振兴不可或缺的产业。
历史上看,大规模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危机来临时各国普遍采用的手段。
但增加投资在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概念完全不同,投资和扩大内需两个概念也是不能等同的。
西方发达国家走到今天,产业结构、需求结构都已相对定型,增加投资主要是用于增加财富,并试图通过这一手段促进一些先进技术转化为新产品,从而影响需求。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交通运输设施不只是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推动经济体制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的问题首当其冲是交通运输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比如我国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基本网络建设问题,根据国家的规划要求,总体上要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准,但我们现在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扎扎实实依据规划来实施。
一方面,利用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完成规划事项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仅靠这一两年的投资拉动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需要继续实施既有发展交通的方针、政策,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满足基本交通需求。
在基本网络还没有完善之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是必须的。
今天的扩大内需是为了长远的发展后劲。
目前运输能采用的是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和管道等五种方式,在现有交通方式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解决人和物的移动问题?人的问题包括城市交通、城际运输以及农村老百姓的出行、城乡间的交通问题等,还包括正常的业务交流,比如商务旅行、探亲访友,我国比较特殊的是季节性的交通需求变化,最突出的就是春运。
全面调整运输生产力布局 充分释放铁路运输生产力

源 使 用 效 率 的 要 求 , 适 应建 设 现 代 化 检 修 基 地 、 高设 备 质 量 的要 不 提 求 , 适 应 运 输 企业 减 员增 效 、 高劳 动生 产 率 的要 求 , 适 应 建 设 不 提 不 发达 铁路 网 、 现 铁路 跨 越 式 发展 的要 求 。 年 来 , 路 生 产 力 水平 实 近 铁 发展 较 快 , 为运 输 生 产 力布 局 调 整创 造 了更加 成 熟 的 条 件 。 输 生 产 运
~
过密 , 哈大 线 哈尔 滨一 沈 阳间 , 5 0 如 仅 0 多 k ,却 有哈 尔滨 南 、长春北 、四平 、 m 沈 阳 南 四个 编 组 站 ;京 沪 线 1 40 0多 k m,分布 丰 台西 、济 南 西 、徐州 北 、南
京 东 、南 翔 五 个 路 网 性 编 组 站 和 南 仓 一
3 相 14 原有的生产力布局 , . 不适应建 运力资源浪费 比较严重。究其原因, 很 每个中修台位每年中修机车3 台, 当 于一 个 台位 l 天才修 1 l 台车 。全路 有客 设发达 完善铁路 网 实现 铁路跨越 式 重 要 的就是 ,原有 的生 产力布 局 不适应
内涵扩 大再 生 产的要 求 , 约 了运 力 资 制 源使 用效率 的提 高 。从 编组 站 的布局 情
个 台位 一周 才修 不 到 1 车 。全 路 有 辆
货 车 车辆 段 1 0 , 中9 个 段 修段 的 0个 其 0 平均 间距 仅 为 3 6k 全 路 10 7 货 2 m; 7 个 车检 修 台位 , 散 配置 在 9 个 车辆 段 , 分 0
平 均 每 个 段 有 1 个 台 位 , 个 台 位 每 年 2 每
生产力。
前 推 进 , 得 了显 著 成 效 。目前 正 在 进 一 步优 化 新 增 资 源 的 生 产 力 布 取
基于SWOT分析法的我国铁路货运业现状分析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2015届题目基于SWOT分析法的我国铁路货运业现状分析专业物流管理学生姓名学号 11012608指导教师论文字数 14000完成日期2015年3月湖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印制目录中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我国铁路货运的现状分析 (1)引言 (1)一、我国铁路货运的相关介绍 (2)(一)铁路运输的概念 (2)(二)我国铁路货运的特点 (2)二、我国铁路货运的发展综述 (4)(一)我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4)(二)我国铁路货运的现状分析 (4)(三)铁路运输在运输体系中的重要性 (4)三、SWOT介绍 (5)(一)SWOT分析法 (5)(二)我国铁路货运的优势(S) (5)(三)我国铁路货运的劣势(W) (6)(四)我国铁路货运面临的外部机会(0) (6)(五)我国铁路货运面临的外部威胁(T) (6)四、我国铁路货运目前存在的问题 (6)五、铁路货运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8)(一)加速我国铁路货运的现代化脚步 (8)(二)加速我国铁路货运体制改革 (8)(三)完善铁路货运营销体系 (8)(四)铁路货运向现代化物流拓展 (9)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1)致谢辞 (12)我国铁路货运的现状分析11012608吴崎摘要:就我国这些年的发展现况来看,经济正在迅速发展,相应的也使我国现代货运市场的需求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和发展的新机会。
此外,作为我国现代经济下的运输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也作为我国在以后经济飞速发展的道路上重要的一步,已经和其他运输方式呈现出一种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格局。
但是,铁路货运在发展过程中必将遇到一些问题,所以解决当前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阐述了我国铁路货运的从之前到现在的发展情况,也对铁路货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本文运用了swot分析法,为了更好的分析出我国铁路在现在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让我国铁路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少走弯路,让我国铁路货运找到适合我国国情且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并且对我国目前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适当且浅层次的建议。
我国生产力布局历史演进、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摘 要: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条件下,合理布局生产力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议题。
文章总结回要顾了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再到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历史演进过程、发展现状,同时对未来的生产力布局进行了展望,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生产力布局需要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生产力布局;历史演进;未来展望关键词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DOIDOI:10.19881/ki.1006-3676.2021.04.04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Future Prospect of Productivity DistributionTheory in ChinaChen Wenhui Wang Jingqian(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Beijing,100029)Abstract: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 conditions,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productivity is an important issue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review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hina's productivity distribution theory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1978,and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in the current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problem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the key points of productivity distribution theory in China.Key words:Productivity layout;Historical evolution;Future prospectKey words作者简介:陈文晖,男,1969年生,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时尚经济。
谈铁路运输的现状与意义

谈铁路运输的现状与意义摘要:本文着重分析国内外铁路在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中的差异性。
以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主线,以正在大规模兴建的客运专线为主题,围绕今后客运专线与既有铁路的关系问题,提出客运专线与既有铁路一体化管理的问题构想。
分析了实施该战略的必要性,并从客运营销、运输组织、生产力布局三个侧面诊释了其主要涵义及具体任务。
关键词:分析内部经营管理客运营销改革开放以来,铁路改革取得一定进展,昔日的垄断地位已经被打破,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促使铁路运输业采取了一系列的竞争措施,使运输效率有所提高。
但是在铁路运输业内部,竞争仍然十分有限,主要表现在向铁道部和路局争运输能力和政策,并非属于市场化的竞争;即使是在十分有限的直接竞争中,无序竞争现象十分严重。
规范有效的竞争机制亟待建立。
为此,一种流行的观点是铁路改革必须引入内部竞争,办法就是对铁路采取各种形式的拆分。
通过对铁路规模经济和竞争效果的分析,该文提出以兼顾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有效竞争作为铁路重组的目标导向。
文章结合铁路运输业的行业特性,从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经济绩效三个方面提出了铁路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并从宏观上给出了实现有效竞争的几点建议,试图为分析研究铁路运输业的产业组织政策提供参考。
一、中国铁路改革必须走分解道路该论文主要根据规模经济、密度经济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参照世界各国铁路改革的经验,首先得出中国铁路改革必须走分解道路这一基本观点。
在对分解模式的选择上,该论文所持观点是:尽管“网运分离”是铁路改革的目标模式,从理论上讲最有利于公平展开竞争,但目前中国尚不具备直接实行“网运分离”的成熟条件;为了实现路局制与“网运分离”模式的顺利对接,首先应该采取“区域分割”的过渡模式,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政企分开”之后,再逐步进行“网运分离”从而论文提出了“区域分割”的改革模式。
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铁路改革的文献资料,参加了一些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活动,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了未来铁路行业发展的方向。
浅析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适应性.doc

浅析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适应性-1 引言铁路运输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担负着货物运输及人员输送职责,且缓解了交通运输短板问题。
但为了推进当代社会经济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政府部门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应全面掌控铁路运输发展状况,同时针对铁路运输系统特点,优化交通运输方式,由此提升整体铁路运输能力。
以下就对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适应性进行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2 铁路运输特点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铁路运输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性,即铁路运输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不受气流、海啸等因素的影响,仅受气候的制约,因而与航空运输等领域相比,铁路运输呈现出相对安全性的特点,同时可贯穿于各个地区。
2)运输量大,即铁路运输与汽车运输等运输方式相比,呈现出运输量大的特点,即可达到1000t/次的运输效果,同时就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铁路运输是所有交通运输方式中耗能最低的,因而当代社会经济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扩大对铁路运输方式的推广力度,由此来满足货物运输需求,达到最佳的运输状态。
3)污染小,铁路运输方式在货物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较小,同时维修工作较为简单。
即铁路运输弥补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非均衡性问题,为此,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拓展铁路运输领域的发展,最终增强我国竞争实力。
3 铁路运输系统分析铁路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其运输速度相对较快,即随着铁路网建设工作的逐步开展,高速客运专线运输速度已达200~350km/h;另外,与公路交通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运输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受天气、路况、车辆等因素制约的优势特点,同时与运输速度为120km/h 的货车相比,运输效果更佳。
因而,在货物运输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强调对铁路运输方式的应用。
同时,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货物运输需求,将铁路运输量提升至3000~5000t,而京沪、京广等干线甚至达到了5000~6000t,即以运输量较大的优势满足了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货物运输需求。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XXX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课题名称湖北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的关系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发展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
建设综合运输体系,要针对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工业等生产力布局,遵循交通运输发展规律,合理规划运输设施的空间布局,优化运输资源配置,调整运输结构,强化枢纽衔接和集疏运配套,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比较优势,促进运输一体化,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要把综合运输大通道和枢纽建设,尽快形成完善的网络骨架,作为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与协调发展的主要手段。
同时,要继续扩大基础网络,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开放运输市场,加快集约化和专业化步伐,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在设施网络、运输组织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进而提高整体效能和服务效率。
遂提出“湖北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的关系”这一课题。
3.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3.1课题研究的背景经过建国50多年的发展,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仍然呈现滞后状态。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表现得日益显著,区域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开始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但是受我国综合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交通运输自身发展等制约,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目前仍只能按地区、有重点、分阶段地逐步促进。
如何依照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规律制定有用的区域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则有赖于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因果干系的准确掌控。
3.2课题研究的目的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区域发展条件差异很大、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适应性分析

v e l o p me n t ,b u t a l s o 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 l e v e l o f ma n a g e me n t a n d s t r u c t u r e o f r a i l w a y t r a n s p o t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s h o u l d
其他运输方式 相比 .铁路运输 系统具有如下优势。
1 . 1 铁 路 的 运 输 速 度 相 对 比 较 快
我 国铁路 在经 过几次 连续 的提 速 之后 .速 度 已
样一 个 人 口大 国 .交通 运输 业 的 发展 对促进 社 会经
济 发展 具有 非常 重要 的作 用
1 铁 路 运 输 系统 分 析
到1 2 0 k m / h 左右l 1 1 .比海 上运输速度 高很 多 。
Abs t r a c t : As a n i mpo r t a n t p a t r o f t r a f f i c s y s t e m o f Chi n a ,r a i l wa y t r a ns p o r t a t i o n h a s s i g ni f i c a nt p r o mo t i o n e f f e c t o n Ch i n a S e c o no my .Th e r e q ui r e me n t o n r a i l wa y t r a ns po r t a t i o n i s c h a n g i n g i n v a r y i ng s t a g e s o f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me n t .No t o n l y t h e s c a l e a nd s p e e d o f r a i l wa y t r a ns p o r t a t i o n mu s t me e t t h e r e q u i r e me n t o f e c o n o mi c d e -
南昌铁路局货运站布局优化及发展规划研究

南昌铁路局货运站布局优化及发展规划研究陈亚军【摘要】介绍当前南昌铁路局货运站布局的基本情况,针对南昌铁路局的货物运输特点,分析南昌铁路局货物运输存在的不足,根据目前的货运站整合优化情况,提出南昌铁路局货运站合理布局的建议;加强货运枢纽的运输能力;发展区域货物运输;整合货运营业站的货运业务;利用保价资金,改善货运设备.【期刊名称】《铁道货运》【年(卷),期】2011(029)006【总页数】5页(P24-28)【关键词】南昌铁路局;货运;布局;优化;规划;建议【作者】陈亚军【作者单位】南昌铁路局货运处,江西,南昌,3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1.5+1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力布局分散,公路运输发展水平低及铁路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等原因,造成南昌铁路局货运营业站的布局不合理。
这也造成了摘挂列车等低档次列车数量过多,铁路运输生产效率低下,影响运输能力。
为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铁路货物运输需求,有必要对货运站布局和配置进行优化。
1 当前南昌铁路局货运站布局基本情况南昌铁路局管辖范围跨江西、福建、湖南3省,营业里程为 4152.1 km,管内主要有京九线、沪昆线、鹰厦线、外福线 (外洋—福州)、武九线、皖赣线、峰福线(横峰—福州)、赣龙线(赣州—龙岩)、铜九线及多条支线铁路,代管武夷山、泉州、龙岩3个合资铁路公司。
管内直属站7个,车务段7个,合资公司3个,支线综合段1个,现有货运营业站195个,货场150 个,专用线(含专用铁路) 390 条。
货运营业站平均分布密度为 21.29 km,各线营业里程及营业站分布如表1所示。
其中,零担办理站5个,集装箱办理站 39 个,危险货物办理站 74 个,仅办理专用线货运业务的车站 45 个。
按车站等级分:特等站 1个,一等站9个,二等站21 个,三等站 56 个,四等站 102 个,五等站2个,未划分等级车站4个。
2 货物运输特点及设备设施现状2.1 货物运输特点(1)货物发送与到达量不平衡,到达量大于发送量。
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适应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适应性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铁路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交通方式,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逐渐显现。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的适应性,为有效发挥铁路运输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适应性的关系,探讨铁路运输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为我国铁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理论基础。
三、研究内容1. 铁路运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在本部分,将对我国铁路运输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2. 社会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在本部分,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3. 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的适应性分析在本部分,将分析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的适应性,探讨铁路运输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4. 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的互动作用机制分析在本部分,将深入挖掘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的互动作用机制,明确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5. 政策建议与实践指导根据以上研究内容,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实践指导,有针对性地推动铁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结合数据分析、统计学方法等手段,全面深入地探讨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的适应性。
五、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究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联系,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维护铁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做出贡献。
六、论文结构安排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内容1.4 研究方法1.5 研究意义第二章铁路运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1 铁路运输的现状分析2.2 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预测第三章社会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3.1 社会经济的现状分析3.2 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预测第四章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的适应性分析4.1 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的适应性概述4.2 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的适应性分析第五章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的互动作用机制分析5.1 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的互动作用机制概述5.2 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的互动作用机制分析第六章政策建议与实践指导6.1 基于研究结果的政策建议6.2 基于研究结果的实践指导第七章结论与展望7.1 研究结论7.2 研究展望七、参考文献八、致谢以上为本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如有需要,可以进行适当修改。
何华武:铁路投资提速拉动经济增长

何华武:铁路投资提速拉动经济增长何华武现任铁道部总工程师、铁道部技术委员会主任、客运专线(高速铁路)总设计师、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主任,兼任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铁路工程建设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铁道学会理事会理事等职。
曾主持几十项铁路枢纽、铁路干线的勘察设计、咨询评审、十项决策;策划了铁路客站与其他交通方式间的“零距离”换乘方式,形成以站为中心的立体化城市综合交通拟纽的客站新模式;主持了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工程;组织了铁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及体统继集成整体优化,取得突破,为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__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不断加大,我国目前也在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最大化减小危机的影响,而扩大内需、增加固定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认为,铁路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比如铁路基建对钢材、水泥有巨大的需求,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不仅需要大量的钢材,还会带动电子电器行业、橡胶、玻璃、铝等有色行业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就业问题。
10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了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决定加快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度。
这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铁路投资被认为是拉动内需的“火车头”。
加快铁路发展势在必行目前我国人均占有铁路里程仅有6厘米。
从1980年末至20__年末的22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净增2.21万公里,年递增1.68%;但同是这22年,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GDP年递增16.06%左右,可以看出,中国铁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比,严重滞后。
审视中国铁路网现状,铁路运输能力远远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路网整体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主要干线、部分地区限制型运输矛盾突出,季节性运能十分紧张,而且还在不断加剧。
尽管铁路采用强力措施,运输密度为世界之最,但“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现象依然随处可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车 日 量 产
经济发展指标 ( 产出指标 )
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产业产值 铁路客运周转 全社会客运周转量 铁路货运周转彭 全社会货运周转量 亍 业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三 、 国铁 路 运 输 生产 力布 局 与经 济 发 展 的 适 应 我
8
布局 与经济发展 的适应性进 行评价 。D A方 法 中决 策单元 输 E , 实际上该 可变输 入分量值 为 , 两者之 比 入输 出的权重为变量 ,避 免了通过主观方法确定 指标权重 ; 同 到 X = ∈ J J 时, 不必 确定输入 输 出指标 间复 杂 的关 系及其表 达式 ; 其输 出 X / , 为 的输入 利用率 。若 < , 明该 指标 的投 入 已经 ix 称 O 1说 结果不 仅能反映决策单元 的相对效率 , 还能反映输入 指标 利用 超 前于 经济发展 的需求 ; 哦 l说 明该 指标 尚不 能满足 经济 若 >, 率 , 以为铁路 运输 生产 力布 局调 整提 出有 针对 性 的改进 意 可 发展的要求 , 还有待提高 ; 若 = , 1 则表 明该 指标能够较 好地 与 见。 经济发展 的要求 相适 应 , 资源的投入和利用是 比较合理 的。 表 1 铁 路运输生产力布局 与经济发展 的适应 性评价指标
权。
对 应于一组权 系数 = V, , ),= u,2…, 。 ( 2… u ( u, Ⅱ) 每
个决策单元都有相应的 效率 评价指数:=% % ∑“ u/ = v
,= 1
r= 1
∑ 。 2模 及 偶规 如 C 型 其对 划 下: R
m一 ,
慢, 是国 民经济发 展的 “ 瓶颈 ” 0 3年 以来 , 。2 0 运输生产力 布局 调整改革加大 了以高速铁路为主 的路 网施 建设 力度 , 提升 了技 术 装备 现代化 水平 , 在高速 、 提速 、 载等众 多技 术领 域 达到 重 世界先进水平 , 并通过优化运力 资源管理和运输组 织方式有效 提高 了行业运行 效率和管理效率 , 初步适应 了经济发展对运能 充足 、 先进高 效 、 安全可 靠的铁路 运输 的要求 。铁路运 输生产 力 布 局 与经 济 发展 的适 应 程 度 也逐 步提 高 ,0 9年 达 到 了 20
【 摘 要 】 为适应 经济社会发展对铁路运 输的要求 ,20 年 以来我 国对铁路运 输生产力布局实施优化调 整改革 , 03 取得 了显著成效。 文章在 系统分析铁路运输 生产 力布 局与经济发展 的适应 性基础上 , 选取评价指标 , 用数据包络分 析 运 方法及 CR模型构建 了评价模 型, Z 并结合铁路 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 的改革实践进行 了验证 , 同时对铁路 营业里程、 总换 算 周转量和劳动 生产 率 3项指 标 的输入利用率进行 了分 析。 【 键 词 】 运输 生产力布局 ; 适应性 ; 关 经济 数据包络分析 ; 输入利用 率 【 中图分类号 】 52 F 3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4 26(020—0 80 10—782 1 ) 00—2 2
性 实证 分 析
本文 以历年我 国铁路运 输生产 力布局 调整和 经济 发展情 况作 为决 策单元 , 采用 表 1指标 , 应用 CR模 型进 行测 算 , 结
果 如 表 2所 示 。
表 2 我国铁路运输 生产 力布局与经济发 展的适应性 评价值
年盼  ̄ 5 e' -t 值 2o 2 0 20 20 20 2 0 20 20 20 2o 00 01 02 03 04 05 (6 3 07 08 09 07 0 5 . 0 7 O 8 0 0 7 . 0 4 0 5 8 8 . 09 8 00 8 . O9 09 9 1 . 3 9 9 3 l I 8 4 1 6 3 4 7 4 7 1 2 5 2 3 6
一
方 面是指铁路基础设施 的规划建设 、 术装备的更新 改造满 技 足经 济发展 的总体需要 , 与经济 发展 水平相适 应 , 硬 件 ” 即“ 相 适应 ; 一方面 是指铁 路运 力资 源管理模 式 、 另 运输 组织方 式及 管 理 体 制 等 与 经 济 发 展 的要 求 相适 应 , “ 件 ” 适 应 。 即 软 相 ( ) 部适应与整 体适应 : 2局 即各运输子 系统也 要与社会 经 济发
铁 路运输 生产力布局决 定着运力资源 配置 、 运输综合 能力 和企 业劳 动组织 , 是铁 路运 输质 量 、 率 和效 益 的基 础性 、 效 源 头性 问题 。『 1 】 为适应 客运高速 、 速 , 快 货运快 捷 、 载以及 技术 重 装备 现代 化 的发 展趋 势 ,0 3年 以来实 施 的运输 生产 力布 局 20 调整改革 ,使 我 国铁路 网结 构进一 步完 善 ,高速铁 路迅速 发 展 , 术装 备水 平快速 提升 , 技 运行 效率 、 务水 平 与保 障能 力 服 显 著 提高 , 路运 输业 对 国 民经 济发 展 的“ 颈 ” 约得 到 有 铁 瓶 制 效 缓解 。瞄 铁路 运输生产 力布局 调整 , 投资 巨大 , 务艰 巨 , 任 不 仅 决定着 铁路行 业 的可持续 发展 ,而且对 国民经济 的快速 健 康 发展具 有深刻 影响 。系统分 析铁 路运输 生产 力布局 与经 济 发展是否 协调适 应 ,能够 为科学制 定铁 路运输 深化 调整 的战 略决策提供参 考依据 。
一
展相适 应 , 同满足经 济发展 的要求 ; 国民经济发 展 的整体 共 从 出发 , 就要 求运 力资源 的布局 、 配置及 其服务 能力在 全 国范 围 内达 到优化 和协调 。( ) 3 低层 次适应 与高层 次适应 : 同的经 不 济发展水 平下 , 国家对铁 路运输 生产 力 的布 局 、 结构 和功 能的 要求不 同 , 铁路运 输服务 的运 能 、 对 高效性 、 捷性 、 适性 等 便 舒 方面 的要 求也是有差异 的 ; 济发展水平 的提高 , 要现代化 、 经 需 智能化 、 高效 的铁路运输生产 力系统与之相适 应。
明铁 路运输 生产 力布 局与 经济 发展处 于初步适 应 的状 态 ; 若 ( ) 存在最优 解 , , 足 > , 0, 满 0 > 且最优值 = , 1 则称 D j 为 D A有效 ,表明铁路 运输生与经 济发展是基 本适应 MU。 E 的, 两者之 间形 成了相互促进 、 相互协调 的关 系。 2输入利 用率分析。输人利用率是 反映铁路运输生产 投人 . 合理 性 、 有效性 的指 标 。 】 规划 ( )设为 问题 ) 对偶 D ( 中输
析
从不 同的分析角度 出发 , 铁路运输 生产力布局 与经济发展 的适 应 性有 以下 内涵 : 1 “ ( ) 硬件 ” 适应 性 与“ 软件 ” 适应 性 : 这
( ) 价 方 法 的 选 择 二 评
本 文拟采用数 据包络分析 ( E 方 法 , D A) 对铁路运输 生产 力
【 收稿 日期 】 0 1O— 1 2 1- 12 【 作者简 介 】刘奕( 92 )女 , 石河子人 , 1 8一 , 新疆 交通运 输部规划研 究院工程师 , 北京大 学光华管理学 院博士后 , 究方 向: 规划与管理 、 研 交通 运 输 经济 ; 贾元华 ( 9 2 ) 男 , 1 6 一 , 山西广 灵人 , 京交通 大学交 通运输 学院教授 、 士生导 师 , 究方 向 : 通运输 系统 工程 、 合 交通规 划 ; 常峰 北 博 研 交 综 税 ( 9 1 )男 , 1 8 一 , 四川 宜宾人, 北京交通大 学交通运输学院博 士研 究生。
直通旅客发送量 总换算周转量 煤炭运输量 劳动生产率 运输 总 收入
1 2 . K模型 。设有 n个决策单元 ,根据建立 的评价指标体 C 系, 每个决策单元有 m种输入及 s 种输 出。%表示第 J个 D MU
对评价 结果进行分析 :
对第 i 种输入 的投入量 ,> ; 表示第 个 D U对第 r x OY o q M 种输 出 () 1 铁路 实行运 输生产 力布局 调整改革 以来 , 经济发 展 与 的产 出量 , 0 表示第 i 输入 的权 ; > 种 t 表示第 r t 种输 出的 的适应 程度逐 步提 高 。长期 以来 , 国铁路 行业 建设 发展 缓 我
、
铁 路 运输 生产 力布 局 与经 济 发 展 的 适 应 性 分
二 、 价 指 标 的建 立 与评 价 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研 究 评
( ) 价指标的选取 一 评 铁路运 输生 产力布 局与经 济发展 的适 应性表 现 为两 系统 铁 路运输生产 力布局与经 济发展 的适应 性 , 体现为铁路 运 协调发展 的程度 。本文拟通过对 铁路运输 与经 输 与经济 发展之 间数量 、 质量 、 结构 上 的适 应性 以及 发展 时序 间的相互适 应 、 以铁 路运输生产力 布局调整 的相 上 的协调性 ,是 由经 济发展 的 阶段 性特点 和产 业结 构对铁 路 济系统之 间的投入产 出关 系 , 以经济发展 的相 关指标 为输 出指标 , 其 对 运输 的依赖程 度所决定 的。工业化 以来 , 社会 化大生产要依 靠 关指标 为输入指 标 , 3 _ 可操作 性 、 强 大 的运输 系统提 高生产 、 消费环 节 的效率 , 解生产 要素 空 适应性进 行评价 。【 根 据评价指 标选取 的系统性 、 缓 独立 性等 原则 , 本文 从运 力 资源 配置 、 运输 组织 与 管 间分 布对经济运行 的制约 。工业化初期 , 铁路运输 与经济发 展 动态性 、 运量与收入 、 运输 服务 4个方面 出发 , 选取 了表征铁路运 输 的适应性 主要体 现在 数量规 模上 的适应 ,是一 种粗 放式 的协 理 、 O项指标 ,以及与铁路生产 紧密相 关 同模 式 。随着经 济全球化进 程加快 , 国产业结 构的调整 以及 生产力布局 调整效果 的 2 我 以降低指 标 经 济增 长 方式 的转变 , 这种 模式 已经 演 化为 数量 、 质量 、 务 的国 民经 济发展 的 8项指标 作为备选指 标。同时 , 服 客观反映实际情况 为原则 , 采用 20 - 2 0 0 0 0 9年 保 障能力 以及效率 、 效益等 方面 的综合 协 同适 应 , 要求 铁路 行 相关性和全 面 、 运用相 关性分 析和 主成分 分析法 , 筛选 出累计 贡献率 ≥ 业通 过生 产力布局 深化调 整 , 优化 运力 资源配 置 , 高行业 现 数 据 , 提 9 %的指 标 , 5 如表 1 所示 。 代化 水平和发展效 益 , 全面适应经 济发展 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