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生产力布局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力新论

5生产力研究6No.10.2005

贵阳市生产力布局研究

陈文福1,梁贵钢2

(1.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4;2.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喀斯特地区城市生产力布局渐趋合理。然而,该地区的城市生产力布局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西南喀斯特地区的重要城市)))贵阳市为例,阐述该地区城市生产力布局的现状、问题及调整途径。

=关键词>西南喀斯特地区;贵阳市;生产力布局;调整

=中图分类号>F014.1;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05)10)0087)05

城市生产力布局是指生产力各种要素在城市的空间配置或组合形式,也指各个产业、企业的空间分布状态。从城市总体布局形态看,包括生产力布局在内的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是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工程技术与工艺的综合反映。由于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基础、产业特点以及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功能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形态。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产力布局也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生产力布局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城市对内外部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影响城市经济的提升和扩张。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城市生产力布局有自己特有的形态、演变规律和发展方向。本文以贵阳市为例,利用生产力布局学和城市经济学基本原理,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中心城市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和全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考察其布局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提出布局调整思路。

一、生产力布局现状

(一)生产力布局的演变过程

随着国家和贵州重点建设的进行,贵阳市的市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全市生产力布局逐步展开并得到相应的调整,走向优化。其演变过程大体分为如下3个阶段。

1.1949年~1978年,以工业为重点的布局阶段。贵州解放后,以建立国营经济、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为目标,在贵阳建设了一批地方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其他服务行业网点,贵阳也积极发展市域经济,生产力布局以工业为重点逐步展开。20世纪50年代后期,一批煤炭、电力、黑色冶金、有色金属、化工、建筑材料、机电、纺织、造纸、印刷、食品等工业企业落户贵阳,使贵阳地区工业总产值占了全省的一半以上。接着,国家在贵州进行的三线建设,在贵阳布局了新天精密光学仪器公司、贵阳仪器仪表工业公司、铁道部贵阳车辆工厂、第三砂轮厂、第七砂轮厂、贵州柴油机厂、贵阳工具厂、贵阳电线厂等一大批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和一批国防科技工业企业,而且开展了以铁路为重点的交通建设,使贵阳成了全省乃至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由于三线建设的带动,贵阳的生产力布局又有了新变化。在工业、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同时,与之相配套、相关联的服务业、农业也发展起来。1958年~1965年,市域内相继出现了甘荫塘、小河、中曹司、马王庙、烂泥沟、白云、清镇、开阳等工矿区。到1978年,全市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服务业相配套的生产力布局大体形成,贵阳市已成为贵州生产力布局的中心。

2.1979年~1993年,三次产业走向协调发展的布局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坚持省、市结合以市为主,行政管理与市场导向结合,以市场导向为主,贵阳生产力布局作了较大调整。调整的结果,除原有工业企业素质得到提高外,还从1988年组建贵州红星拖拉机工业集团、贵州黔春酒集团等起,组建了多个企业集团,增强了贵阳市的综合实力。以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的调整搬迁到贵阳落户为支撑,分别于1992年、1993年建立了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在省内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极。同时,市属和区街工业企业大多在城区进行了布局。1992年贵阳成为内陆开放城市后,越来越多的/三资0企业在贵阳落户,1993年其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9%。全市工业在市中心区、近中心区和郊区3个地带均有布局,其中,市中心区以食品、轻防工业等为主。旅游、通信、计算机服务、市场中介服务等服务业在城区大量涌现和扩展。在/服务城市、富裕农村、城乡一体、协调发展0的方针指引下,农业和农村生产力布局有了较大变化,先后形成了蔬菜、水果、牛奶、水产品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各种万亩基地实现了生产专业化。乡镇企业广为分布,1993年其总产值已占全市工农业

=收稿日期>2004-09-29

=作者简介>陈文福(1968-),男,贵州省普定县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梁贵钢(1955-),男,贵州省思南县人,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经济发展和政策咨询。

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和的9.3%。三次产业的布局开始走向协调。

3.1994年~2003年,城乡生产力走向合理配置的布局阶段。以1994年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退二进三0的战略方针为标志,大体按中心城区、城区和郊区、外围农区3大地带强化了/三、二、一0产业的生产力布局。优化、美化了市区环境,使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协调起来。从1994年开始,把原布局在中心城区的工业企业大量向郊区搬迁,不但使各类工业企业合理集聚,专业化分工得到增强,位于郊区的开发区、工业小区的发展及作用也得到增强,并且还成了贵阳市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有力支撑。市中心城区服务业的空间得到扩展后,市区内修公路、建市场、办商场,出现了多个大型商贸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服务企业、金融服务企业等,形成了多头并进、城区领先、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格局,提高了市区土地的利用率,使市区土地得到增殖,促进了全市生产力布局的优化。1996年实行市带县体制后,清镇、修文、息烽、开阳一市三县为全市优化布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连同白云、乌当、小河等城区共同承接了一些从市区转移出的企业,共同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业的市场化、基地化、专业化生产布局,在农区广为展开。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开展,使农村生产力布局发生深刻变化。蔬菜、优质稻米、中药材、水果、烤烟、茶叶、商品猪等生产基地日益完善,一批食品、医药等龙头企业促进了农业生产布局的调整。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实施的旨在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推动了全市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一批工业企业从市区向郊区的工业区和开发区转移和整合,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中心城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百盛、肯德基、北京华联、诺马特、沃尔玛等国内外知名的大型流通企业落户贵阳,多条综合性的市场带和多个专业性的市场得到完善。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各类特色农产品基地继续扩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壮大,中心城区与城区、城郊和外围区的联系更加密切,生产力布局的层次性更加显现,布局效益得到提高。

(二)生产力布局现状

1.初步形成了一区多轴的生产力总体布局。以云岩、南明为中心区,沿着320国道、210国道、贵昆铁路、川黔铁路、贵黄公路、贵遵公路、贵毕公路、贵新公路、贵罗公路、贵开公路等多条交通主干线分别布局了各类产业,相应的产业配套系统已有一定规模。

2.初步形成了三、二、一产业环状布局的形态。三产主要布局在包括南明区、云岩区在内的中心城区;二产主要布局在包括花溪区、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在内的其他城区;能源原材料工业和农业主要布局在包括花溪区、乌当区和白云区的部分地区以及清镇市、息烽县、修文县和开阳县的大部分地区。

3.初步形成了园、片、带等产业集聚形态。对生产力布局不断调整后,工业、市场和特色农业以园、片、带等多种形态集聚。初步形成了以医药、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为主的国家级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的国家级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铝及铝加工产业为主的省级白云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型产业集聚形态。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中心城区片区;以都市农业为主的花溪)))乌当)))白云片区、以常规农业为主体的清镇)))开阳)))息烽片区等片型产业集聚形态。形成了以销售汽车、工程机械为主的贵溪大道市场带、以销售农副产品为主的三桥)))改茶)))阳关市场带等带状产业集聚形态。

4.初步形成了星状、组团式的城镇布局体系。城镇是生产力布局的主要载体。贵阳市的城镇布局,以城区为中心,沿320国道、210国道、贵昆铁路、川黔铁路以及贵黄公路、贵遵义公路和贵毕公路、贵新公路、贵开公路和贵罗公路等重要交通主干线展开,形成了城区、卫星城、中心城镇、一般城镇等不同层次的城镇空间等级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级为中心区(云岩区、南明区和金阳新区);第二级,即城镇圈,包括小河、白云、新添寨镇、花溪镇、清镇市城区、修文县扎佐镇、开阳县城等卫星城;第三级,即外围地区的中心城镇和一般城镇。主要特征是,城区附近城镇分布密集,外围地区城镇分布数量呈梯度递减,初步形成近密远疏、星状、组团式的城镇布局体系。

5.初步形成了开放型的生产力布局体系。按照省会城市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对生产力进行开发式的布局,逐步形成了与周边地区、与全省以及与外省经济的对接,不断拓展生产力布局的空间。例如,邻近的龙里县谷脚镇成为贵阳市实施/退二进三0战略二产转移的承接点,并且作为神奇制药企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罗甸县成为贵阳市的蔬菜生产基地;遵义县虾子镇、织金县等也成为贵阳辣椒制品企业的辣椒生产基地;惠水、平坝、瓮安等县也参与贵阳的产业分工合作。/西电东送0工程、泛珠江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南贵昆经济区分工合作的启动,加强了与周边地区、东部省区的经贸往来,合作领域扩大,产业配置空间扩大,跨区分工合作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了开放型的生产力布局体系。

6.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布局配套系统和服务体系。围绕生产力布局,以城区为中心,形成放射状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主要交通网络;以各大银行、证券和保险以及电信行业在贵阳的分支机构为核心的金融、电信等服务网络;以城区为中心,包括综合市场带、各级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的市场体系;以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创新机构为主体的城市科技创新体系。

二、生产力布局的成效、问题

(一)生产力布局的成效

经过多年对生产力布局进行的调整、优化,特别是/退二进三0、/进郊优二0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1.促进贵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按当年价计算,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80.92亿元,是1996年的22

2.5%,是2000年的14

3.9%。2003年GDP增长率为13.0%,/十五0期间前三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8%。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增幅较快, 2003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962元,是1996年的197.2%,是2000年的138.4%。

2.促进贵阳市经济结构的优化。一产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逐年下降,2003年比1996年降低4.51个百分点,比2000年低1. 6百分点;二产所占比重升中有降,但升降幅度较小,2003年比1996年高0.4个百分点,比2000年低0.5个百分点;三产所占比重提高较快,2003年比1996年高4.2个百分点,比2000年高2. 04个百分点。/二、三、一0发展格局正在向/三、二、一0转变。2003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59.3%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