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集中供热的发展

合集下载

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第一章绪论1.1 集中供暖旳发展概述集中供暖是在十九世纪末期, 随着经济旳发展和科学技术旳进步, 在集中供暖技术旳基本上发展起来旳, 它运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 由集中旳热源向一种都市或较大区域供应热能。

集中供暖不仅为都市提供稳定、可靠旳热源, 改善人民生活, 并且与老式旳分散供热相比, 能节省能源和减少污染, 具有明显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1 国外集中供暖发展概况集中供暖方式始于1877年, 当时在美国纽约, 建立了第一种区域锅炉房向附近14家顾客供热。

20世纪初期, 某些工业发达旳国家, 开始运用发电厂内汽轮机旳排气, 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热, 其后逐渐成为现代化旳热电厂。

在上世纪中, 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来, 西方某些发达国家旳城乡集中供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原苏联和东欧国家旳集中供暖事业长期以来是实行以积极发展热电厂为主旳发展政策。

原苏联集中供暖规模, 居世界首位。

地处寒冷气候旳北欧国家, 如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集中供暖事业发展迅速, 都市集中供暖普及率都较高。

据1982年资料, 如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 集中供暖普及率为35%;丹麦集中供暖系统遍及全国城乡, 向全国1/3以上旳居民供暖和热水供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废墟中进行重建工作, 为发展集中供暖提供了有力旳条件。

目前除柏林、汉堡、慕尼黑等都市已有规模较大旳集中供暖系统外, 在鲁尔地区和莱茵河下游, 还建立了联结几种都市旳城际供暖系统。

在某些工业发达较早旳国家中, 如美、英、法等国家, 初期多以锅炉房供暖来发展集中供暖事业, 锅炉房供暖占较大比例。

但是这些国家已非常注重发展热电联产旳集中供暖方式。

1.1.2 国内集中供暖发展概况国内都市集中供暖真正起步是在50年代开始旳, 党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来, 特别是国务院1986年下发《有关加强都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旳报告》, 对国内旳集中供暖事业旳发展起到了极大旳推动作用。

国内外集中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集中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集中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供热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国内外开始探索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这样的平台可以帮助监测供热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预警故障,优化能源利用,提高供热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的进步:国内外供热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得到了不断改进,从传统的人工采集与传输逐渐转向自动化和智能化。

采用传感器、仪表和远程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供热系统各种参数的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

与此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为数据传输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实现了远程数据共享和实时监控。

2. 算法与模型的应用:针对供热系统的数据,国内外开始应用各种算法和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

通过建立供热系统的模型,可以对供热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预测和优化控制。

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供热系统中的隐藏问题和优化潜力,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样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运行可靠性。

3. 平台建设与应用案例:国内外已经建立了一些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些平台通过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供热系统的管理和交互。

国内的“绿动力”平台通过对各个供热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提供了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能耗情况和设备运行故障等信息给用户。

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能源优化调度和故障预警。

在国外,美国和欧洲一些城市的供热系统也开始采用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进行管理,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

国内外集中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数据开放和共享的制度和机制还不完善,各个供热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实现有效共享,限制了平台的应用效果。

由于供热系统的复杂性和地域差异,平台建设需要面临一定的技术和管理难题。

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目前还存在一定的经济和技术门槛。

国内外集中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2019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新规范重点难点解析

2019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新规范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解析 空调冷负荷计算
空调冷负荷的计算是暖通 空调设备选型的基础,其准 确性对整个建筑的节能情况、 运行效果都影响很大; 一种准确、有效、合理的 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对于暖 通空调行业至关重要;
国内商业负 荷计算软件
计算软件 传递函数法
对比处理43个算 例及近千组数据
统一改进
完善
两家美国主 流商业软件
Logo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9) 编制情况简介
TJ 19-75
GBJ 19-87
GB50019-2019
GB 507362019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编制背景
在暖通空调行业中,我国历史上共发布过三本规范
1976年发行的《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 19-75); 1989年发行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9-87); 2019年发布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9)。
建筑房间类型
新风量
办公室
30
客房
30
大堂、四季厅
10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绿色建筑机电技术研发中心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重点解析 散热器供暖供回水温度
合理降低建筑物供暖系统的热媒参数,利于提高散热器供暖的舒适程度和节能。 近年来,国内已开始提倡低温连续供热,出现了降低热媒温度的趋势。 国外集中供热系统的二次网供回水设计参数存在向低温供热发展的趋势 丹麦、芬兰、德国、波兰和韩国等国家其纬度与中国北方供暖城市的纬度相近。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主要内容
共 计
36 条 强 制 性 条 文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

热电联产
2. 70-80年代 热电联产呈下降趋势 在此 热电机组 占总装机 5% ,其中公用占29%, 自备热电站占71%。 3. 1981~1989年,计划安排从3000Kw~300Mw, 各种供热机组项目213个,总装机5800MW 到88年底按产建成2900MW,年发电能力120多亿度 实现供热能7000多百万大卡/小时,年节约标煤400万吨 4.1989年底我国的热电联产状况如下: 年供热量 51757百万千焦 平均供热厂用电率 6026度/百万千焦 供热标准煤耗 39.83公斤/百万千焦

QT
Qm
它是热电厂最主要的技术经济参数之一。这是由于供热 机组的安装容量和热电厂的燃料节约都取决于热化参数。
热化系数的意义:
a.热电厂最主要的技术经济参数,即汽轮机的安装容量 和热电厂所获得的燃料节约量取决于热化参数。
热电厂供热系统
例如 当型号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则会使热电厂安装容量增大 结果是 基础建设投资加大 但此时燃料节约加大 二者是矛盾的
热电联产
热电联产
热电联产: 既生产电力又生产热能的联合生产。
具体方式:利用汽轮机中做过功的蒸汽对外供热。例如,热电厂中
装背压机,调节抽气式汽轮机,冷凝采暖两用机等,利 用排式抽气供给热用户,就属于两种能量联合生产。
实现两种能量生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有热用户,而且要保证热能用户所需参数(压力,温度)和流量
g.对联合供热系统水力计算时,应分析各热源的投入顺序和工 况。计算不同状况的水力计算后选择最不利工况为设计依据。 h.提高供热系统自控水平是保证联合供热系统正常而又经济 运行的最重要措施。
§7-2 区域锅炉房
分类:
按燃料分 燃媒 热水锅炉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发展研究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发展研究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发展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集中供热供冷技术是指通过中央设备对建筑物进行供热和供冷的方法,是现代建筑节能环保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室内舒适度的需求不断提高,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在城市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背景介绍这一部分将主要从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起源于欧洲,在20世纪初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得到应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集中供热供冷技术也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不少大城市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集中供热供冷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室内环境。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在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在运行管理、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亟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背景介绍部分旨在为后续的技术概述、技术发展历程、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奠定基础,为读者全面了解集中供热供冷技术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1.2 研究意义集中供热供冷技术是现代能源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解决城市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意义。

研究该技术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能减排: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的能耗,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减缓气候变暖。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可以将环境中的余热余冷充分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传统的分散供暖方式往往会造成燃煤污染等问题,而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可以减少燃煤燃烧,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障市民的健康。

4.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集中供热供冷技术是城市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研究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意义在于推动能源清洁利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是当前能源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国内外集中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集中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集中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供热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社会生活秩序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集中供热行业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化和数据共享成为提升集中供热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供热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

在国内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许多集中供热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

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供热设备的智能监控和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这些举措将为集中供热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

尽管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在集中供热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如数据安全性、标准统一性以及系统互通互联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加强国内外集中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目的和意义目的和意义:集中供热是传统供热方式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是推动集中供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对供热系统运行状态、能耗情况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可以促进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升供热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国内外集中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也可以为其他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整个能源行业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的方向迈进。

深入研究和分析国内外集中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对于完善我国集中供热体系、推动能源革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 正文2.1 国内外集中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现状在国内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集中供热行业也逐渐向信息化和数据共享方向发展。

国外集中供热的发展

国外集中供热的发展

国外集中供热的发展北欧国家以其高度发达的区域供热基础设施及能源效率高而闻名.丹麦的区域供热有其著名,该国家的集中供热热化率已达到60%(整个国家区域)。

同时,区域供热的效率高,在整个热力生产中余热资源和热电联产的利用率达到了90%。

1热源目前国外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仍以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为主。

热电厂带基本负荷,约占总热负荷的50~60%,锅炉房约占总热负荷的40~50%。

在国外,由于燃料结构与中国有所不同,清洁燃料(油、天然气)所占的比例比中国高,所以近几十年燃气轮机在国外发展迅速。

发达国家对燃煤热电厂的烟气排放要求很严,几乎所有的烟气在排放前都要经过静电除尘或布袋除尘,并对SO2、NO X和CO2等有害气体进行处理,脱硫、脱氮的技术很成熟,并普遍地应用。

此外,各国在大力发展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的同时,充分重视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多种热源供热。

如:丹麦利用麦秸等为热源,瑞典利用水电和核电资源,并广泛采用热泵,冰岛、意大利等先后建立了地热水供热系统.国外工业发达的国家,如: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已有成熟的垃圾焚烧技术,为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使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用于热电联产。

在法国巴黎城市供热中,47%的负荷是靠焚烧废弃物供应的.既解决了城市垃圾处理难题,又为城市提供一部分热量,节约了石化燃料,改善了大气环境。

另外,丹麦、瑞典、芬兰、法国等国家在热电厂内设置储热罐。

储热罐可以提高热电厂的调峰能力,在夜间电力负荷较低时蓄热,在白天电力负荷较大时,向外供热,这样可增加发电量,还可在事故情况下,作为管网应急的水源。

总之,21世纪的供热热源,会走向多元化,但21世纪上半叶,仍以大型CFB 燃煤热电厂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为主,区域锅炉房为辅,其他热源竞相发展的局面.2 输配管网随着大型热电厂和核电站的建设,热能输送的距离越来越远,管道的管径也越来越大,因此,各国都采取如下主要办法来提高热能输送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2024年集中供热促进会上的讲话(3篇)

2024年集中供热促进会上的讲话(3篇)

2024年集中供热促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刚才,____局长就县城集中供热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____局长宣读了____县人民政府关于拆除县城常压锅炉的决定,我完全同意。

几个采暖单位作了表态发言,表明了纳入集中供热管网的态度。

一会儿,____还要做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从各自的本职工作出发,全力以赴,推动集中供热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工程如期竣工。

下面,我讲两方面的意见: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城区集中供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集中供热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之一,更是落实____,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城市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市民的工作、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味和功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一工作既是省、市下达我县的任务,又是我们改善空气质量,创优发展环境决心的具体体现,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尤其是各位领导,一定要把集中供热工程的相关工作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来认识,那就是集中供热就是改善环境,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经济。

目前,集中供热己进行了天,1(进展情况)而我们的后绪工作还很多,比如管道试水与维修、常压锅炉的拆除、入网费用的征缴等等,还有无法预见的种种困难等待我们去克服。

可以说,工作千头万绪,时间却是非常有限。

要在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一民心工程,就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形成共识,以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事业心,以分秒必争的过硬工作作风,把这一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

这样,工作才能抓出实效,我们才能向老百姓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加强领导,落实措施,确保工程如期竣工目前,工程进展情况不尽人意,按照这样的进度,如期供暖实在是令人堪忧。

就____的气候来说,每到农历____月中旬,天气就渐趋寒冷,取暖也就是近在眼前的事了,特别是老百姓大多是平房,一冷一热尤其明显,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不能光挂在嘴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上。

国内外采暖方式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采暖方式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采暖方式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近些年,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舒适健康的采暖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需求。

文章通过我国现有的采暖方式与国外各国的采暖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的建筑采暖設计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标签:国外;采暖方式;现状;发展趋势;新风系统引言不同的国家地区,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能源资源,经济水平的不同而采用各不相同的采暖方式。

下面将对国外几个国家的供暖方式进行分析对比,结合我国采暖现状,提出可供借鉴改进之处。

1 国外各国的供暖概况1.1 各国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采暖方式环保节能舒适是发达国家所追求的采暖方式,加拿大水电资源丰富,主要采用电采暖方式;美国南部主要是以空调采暖,北部大部分地区则用燃油或者燃气采暖,中部地区主要是以电采暖为主。

北欧国家的丹麦、芬兰、瑞典等采暖方式世界领先,主要是以热电联采暖为主。

以丹麦为例,几十年来致力于热电联产,其天然气、再生能源及热电联产满足全国四分之三的采暖需求。

西欧的国家法国采用电采暖,英国主要采取集中供热。

南欧的意大利、葡萄牙全年气候温暖,通常采用空调采暖。

东欧国家俄罗斯冬季严寒,通常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

亚洲的韩国日本与我国气候相似,通常采用地板辐射热采暖方式供暖。

在我国,主要采用市政热力管网、小区内锅炉集中供暖、中央空调系统供暖、地热采暖等供暖方式。

1.2 以各国为例,详细阐述不同采暖方式的优势1.2.1 德国——天然气供暖,节能环保供暖方式:德国通常采用的供热方式是独立供暖,一户或几个住户共同使用一个锅炉进行采暖,供暖的日期不固定。

连接在室内的暖气装置通常设置成4个档位,可以通过调节暖气的档位来控制室内温度。

除此之外,在每幢住宅楼的地下室都装有天然气锅炉,以供全楼的采暖与热水供应。

能源结构:在德国,冬季主要是以天然气与燃油供暖,除此之外还有少部分的住宅采取远距离供热、用电或烧煤等方式供暖。

随着近些年天然气普遍的使用,德国75%的新住宅已使用天然气供暖。

国外集中供暖发展现状

国外集中供暖发展现状

国外集中供暖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外集中供暖发展迅速。

在许多发达国家,集中供暖已经成为人们冬季生活的必需品。

这种供暖方式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还能够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在国外,集中供暖通常由城市或地区的供热公司负责运营和管理。

这些公司会建设一系列的供热设施,例如锅炉房、热力站等,然后通过管道将热能输送到各个用户的家庭或办公楼。

这种集中供暖的方式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势。

集中供暖能够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

供热公司通常会选择高效的锅炉设备,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热能,并利用热力站将热能输送到用户端。

相比于分散供暖,集中供暖能够更好地控制热量的传输和分配,避免能源的浪费。

集中供暖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供热公司通常会选择清洁能源或高效能源作为热源,例如天然气、生物质能等。

与传统的燃煤锅炉相比,这些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对环境更加友好。

集中供暖还能够提高供热的安全性。

供热设备和管道一般由专业的运维人员进行监控和维护,确保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而对于用户来说,不需要在家中使用燃气或电暖器等个体供暖设备,减少了火灾和电器故障的风险。

国外集中供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法规和政策,鼓励居民和企业使用集中供暖,推动能源的节约和环保。

同时,政府还通过补贴和减税等措施,降低了居民使用集中供暖的成本,提高了普及率。

总的来说,国外集中供暖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供热安全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不断完善,相信集中供暖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希望我国也能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大集中供暖的推广力度,为人民创造更加舒适、安全、环保的生活环境。

关于集中供热二次网节能控制方法

关于集中供热二次网节能控制方法

关于集中供热二次网节能控制方法综上所述,本文设计了集中供热二次网节能控制方法,解决了在加热的过程中操作困难的调整造成的强耦合,能源浪费的问题,可以实现二级网络的集中供暖系统供应和回归水温度的解耦控制,并实现节能。

标签:集中供热;二次网;节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能源的节约以及环保目前已经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有些发达国家与中国气候相似,而我国目前的集中供热系统单位建筑面积的能源消耗量是它们的三倍多。

由此可见,集中供热系统控制得当,节能潜力也是非常可观的。

有效的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以及提出有效的节能措施是目前我国集中供热系统发展的关键。

1集中供热系统国外发展现状国外集中供热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管理阶段、基础建设阶段、综合发展阶段以及自动化控制阶段。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国外一些国家都因地制宜,开发各种能源进行集中供热,比如天然气、垃圾、燃料油等等。

国外对于供热产生的废渣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极其重视,国外西方的多个国家都实现了集中供热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监测。

政府对于其发展也给予大力的支持,世界上的很多发达国家对供热系统节能技术的开发非常重视。

对供热机组采用节能技术的同时,也对供热管网、采暖系统、居民住宅等应用节能技术。

通过研究管网隔热保温技术达到管网节能的目的,而对于采暖系统,通常选用双管系统,流量自动调节阀等各种设备使用户依据自身的要求对室温进行合理的设置。

几十年以来,国外发达国家对于节能标准的定制也相当的严格,节能标准也在逐渐提高。

2集中供热系统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城市集中供热企业也逐步发展,电力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在我国也迅速增加,为了满足生产用热,很多热电厂在吉林、辽宁、哈尔滨和北京和其他城市在中国迅速建立。

改革开放后,中央供暖企业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其发展速度突飞猛进。

3管网的节能措施针对我国供热管网现状,需要逐渐实施供热管网的改造工程。

通过分析技术经济,对技术方案进行优化、对系统资源进行整合,最后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以及供热专项规划来制定节能措施。

集中供热与供冷技术

集中供热与供冷技术

集中供热与供冷技术调研集中供热技术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热力管网供给一个城市或部分区域生产、采暖和说或所需的热量方式。

集中供热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公用事业的一项重要设施。

热网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和支线组成,其布局主要根据城市热负荷分布情况、街区状况、发展规划及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一般布置成枝状,敷设在地下。

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烘干、蒸煮、清洗、溶化、致冷、汽锤和汽泵等操作。

我国的集中供热事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有58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总供热面积达110766万平方米,“三北”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已超过25%;全国供热企业拥有供热管道43748千米,其中蒸汽供热管道7963千米,热水供热管道35785千米。

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 3 部分。

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工业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蒸汽锅炉,民用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热水锅炉),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有的国家已广泛利用垃圾作燃料。

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热源。

核能供热有节约大量矿物燃料,减轻运输压力等优点。

下面介绍几种目前比较先进的供热技术。

一、热电联产供热技术热电联产是指在单一过程中同时生产电力和有用的热,而电和热的用户同时又是能的生产者,它是电能和以低压蒸汽和热水形式出现的热能这两种能量的联合生产。

热电联产已被公认为一种成熟的节能技术,它是将火力发电厂汽轮机中已作完一部分功的蒸汽从汽轮机汽缸中部抽出来供给热用户,是本应排至凝汽器中放弃的蒸汽凝结热转供给用热户而不舍弃至大气中。

目前发展的热电联产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于蒸汽轮机的常规热电联产技术只要能将汽轮机发电机做完一部分功的蒸汽抽出或不废弃排汽的凝结热而加以利用,做到既发电又供热,都认为是热电联产。

汽轮机热电联产的方式有好几种,目前火力发电厂热电联产的机组型式主要有两类,即背压机组及抽汽供热机组,而抽汽供热机组又可分为调整抽凝式、凝抽式及纯凝汽打孔式。

新能源技术的国内外研究与进展

新能源技术的国内外研究与进展

新能源技术的国内外研究与进展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和政府部门的重要关注领域。

本文将对新能源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与进展进行探讨和总结,旨在了解全球新能源技术的最新动态,为我国的能源转型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技术是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能量转换的技术,被广泛认为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外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进展。

1. 太阳能电池技术太阳能电池作为太阳能利用的核心技术,其研究和发展进展迅猛。

国际上主要研究方向为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例如,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特点,成为国际上研究热点之一。

同时,我国也在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不断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2.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热电、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热水等。

国内外在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我国大规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建设和利用不断扩大,有效地满足了民众生活热水的需求。

同时,国外一些地区也在利用太阳能进行集中供热和供暖。

二、风能技术风能技术是指利用风的动力进行能源转换的技术。

风能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其研究和发展也取得了突破进展。

1. 风力发电技术风力发电作为风能利用的主要方式,其技术研究和应用方兴未艾。

目前,全球各地都建设了大量的风力发电场,其中海上风电发展速度最快。

技术方面,风力发电的风机设计、风电场规划与建设以及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 风能储能技术风能储能技术是解决风力发电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国内外针对风能储能技术开展了多种研究,如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等。

这些技术的研究旨在提高风能利用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三、生物质能技术生物质能技术是指利用植物生物质等可再生生物资源进行能源转换的技术。

浅谈城市集中供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城市集中供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城市集中供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集中供热发展的现状,然后提出了集中供热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推进我国集中供热事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分析了城市集中供热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集中供热;问题;对策引言: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以其特有的优势和国情适应性,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呈现加速发展势头,特别是近些年来集中供热发展迅速,对城市的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的改进、环境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起点较低、技术和资金的欠缺,供热管网存在的问题较多,情况较复杂。

随着供热体制改革的推进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将迎来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也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

因此,深入分析现状情况,抓住问题实质,在实施改造的过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改造方案,对提高管网改造的技术层次和经济性,改善供热运行,加快供热行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国内外的集中供热状况东欧较多国家夏季凉爽,冬季寒冷,他们主要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

集中供暖始于前苏联,目前俄罗斯也是世界上集中供热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其城市集中供热占总热量需求的86%,其中热电厂供热占36%,大型及超大型锅炉房占46%。

据俄罗斯有关专家报告在2003 年俄罗斯已经有供热汽轮机工作压力24 与13MPa的热电厂162 座,供热汽轮机工作压力小于13MPa 的热电厂大约450 座,各种单机容量的锅炉房188700 座,其中含83000 座工业锅炉房,热网干线和分配管线大约257000Km。

尽管俄罗斯的燃料资源很丰富,平均人口指标高于中国,但是他们仍然将发展集中供热作为节能的战略,改善设备机动性能,对热电厂进行改造、改装和技术革新,广泛应用国产高效热力管道结构对热网进行保温处理。

不断地提高现代大型热电系统效益,降低发电燃料消耗量的比例.在我国,集中供热近年来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我国有15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等采暖地区132 个地级以上的城市都有城市集中供热设施。

国内外集中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集中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集中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国内外集中供热信息化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国内,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供热信息化平台。

这些平台通过搭建数字化、智能化的供热管理系统,能够实现集中供热全过程的监测、控制和优化。

一些城市还建设了供热数据共享平台,通过数据共享和开放,实现供热企业、用户和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协同,提高供热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供热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已经相当成熟,如瑞典、芬兰等国家的供热网络遥测系统已经实现全面覆盖,能够实时监测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控制优化供热能源的利用效率。

国内外集中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供热行业的信息化基础薄弱,在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供热系统分布广泛且复杂,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面临着网络覆盖不全、设备不兼容等问题。

供热数据的共享和开放程度较低,不同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数据孤岛现象比较严重。

这导致信息孤立和信息重复,不利于供热服务的整体优化和协同管理。

供热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面临一定的挑战。

供热数据涉及用户的隐私和供热企业的商业秘密,在数据共享和开放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供热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这包括优化供热设备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加强网络覆盖和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加强供热数据的共享和开放,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实现不同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共享。

加强数据管理和治理,保护用户的隐私和企业的商业秘密,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促进供热数据的开放和创新应用,鼓励各方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实现供热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供热服务的优化。

国内外集中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共享和开放,以及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可以促进供热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十大看点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十大看点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10月1日就要开始执行了,以下是此次规范的十大看点。

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对于负荷计算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

在《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发布之前,大部分暖通行业人员使用的是1987年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中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计算参数已不适用于当前的负荷计算。

为保证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准确性和节能性,本次规范编制所使用的原始数据来自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

规范编制初期是2009年,还没有2010年的基础数据,由于气象部门建议最好选用整十年的气象参数作为基础计算数据,因此编制组选用1971年~2000年的数据整理计算形成了附录A。

2010年底,规范编制进入末期,为了能使设计参数更具时效性,编制组又联合气象部门计算整理了以1981年~2010年为基础数据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经过对比,1981年~2010年的供暖计算温度、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上升较为明显,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等夏季计算参数也有小幅上升,以北京为例,供暖计算温度为-6.9℃,已经突破了-7℃。

考虑到近两年来冬季气温较往年同期有所下降,如果选用1981年~2010年的计算参数,与原数据相比跨越较大,对工程设计,尤其是供暖系统的设计影响较大,为使数据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编制组在广泛征求行业内部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决定选用1971年~2000年作为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统计期。

2 舒适与节能的室内设计参数随着我国对节约能源意识的不断加强,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只有制定合理的室内设计参数,才能科学的计算冷、热负荷,选择经济合理的供冷及供热设备,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室内计算参数主要是指建筑室内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新风量等,这些参数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室内的热环境以及建筑的能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集中供热的发展
北欧国家以其高度发达的区域供热基础设施及能源效率高而闻名。

丹麦的区域供热有其著名,该国家的集中供热热化率已达到60%(整个国家区域)。

同时,区域供热的效率高,在整个热力生产中余热资源和热电联产的利用率达到了90%。

1热源
目前国外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仍以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为主。

热电厂带基本负荷,约占总热负荷的50~60%,锅炉房约占总热负荷的40~50%。

在国外,由于燃料结构与中国有所不同,清洁燃料(油、天然气)所占的比例比中国高,所以近几十年燃气轮机在国外发展迅速。

发达国家对燃煤热电厂的烟气排放要求很严,几乎所有的烟气在排放前都要经过静电除尘或布袋除尘,并对SO2、NO X和CO2等有害气体进行处理,脱硫、脱氮的技术很成熟,并普遍地应用。

此外,各国在大力发展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的同时,充分重视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多种热源供热。

如:丹麦利用麦秸等为热源,瑞典利用水电和核电资源,并广泛采用热泵,冰岛、意大利等先后建立了地热水供热系统。

国外工业发达的国家,如: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已有成熟的垃圾焚烧技术,为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使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用于热电联产。

在法国巴黎城市供热中,47%的负荷是靠焚烧废弃物供应的。

既解决了城市垃圾处理难题,又为城市提供一部分热量,节约了石化燃料,改善了大气环境。

另外,丹麦、瑞典、芬兰、法国等国家在热电厂内设置储热罐。

储热罐可以提高热电厂的调峰能力,在夜间电力负荷较低时蓄热,在白天电力负荷较大时,向外供热,这样可增加发电量,还可在事故情况下,作为管网应急的水源。

总之,21世纪的供热热源,会走向多元化,但21世纪上半叶,仍以大型CFB燃煤热电厂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为主,区域锅炉房为辅,其他热源竞相发展的局面。

2 输配管网
随着大型热电厂和核电站的建设,热能输送的距离越来越远,管道的管径
也越来越大,因此,各国都采取如下主要办法来提高热能输送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主要表现在:
——大规模采用间接供热系统;
——长距离输送管线采用高温度循环水;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大部分采用直埋敷设;
在欧洲一些国家已建成多热源的联合运行系统,达到互为备用。

如:德国的柏林集中供热系统,已建成一个包括7个热电厂在内的联合管网运行系统。

丹麦大哥本哈根地区已建成一个包括热电厂、垃圾焚烧厂和尖峰锅炉房在内的联合管网的运行系统,以上两个系统都建立了监控中心,统一补水和定压,通过设在电厂及中继泵站的调速泵以及电厂和线路上的控制阀门,根据全系统及地区热量和流量的变化,合理地调度各热源厂的负荷,改变管线上的水流量或方向,维持管网末端需要的供回水压力,实现了热量和流量的合理分配,提高了热电联产的经济性。

3用户
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建筑节能,制定相应的房屋建筑耗能范围,用提高供暖和采暖设备的效率,控制建筑结构的热损失。

欧盟国家早在1993年就发布了节能指令,要求欧盟各国实施热计量收费。

原联邦德国在1981年公布了热计量收费条例,两德合并后,又规定前东德地区应在1995年12月31日前实施热计量收费,此条例为在德国强制推行热计量收费的法律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