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现代高等教育体制比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3 卷 第 9 期 2012 年 9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良, 鲁定元
(湖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一和第二大国,两国 从远古到现在,在很多方面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中印都把发展教育特别是高 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本文以教育 体制理论为依据,分析了中印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 异同,探讨了中印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 题,并试图寻求一些有利于两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的思路。
摘 要:本文以教育体制理论为基础,从管理体制和学校体制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和印度两国 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异同。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了中印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求两国高等教 育体制改革的一些思路,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关键词:中印高等教育;教育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9-0237-03
综上所述,印度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比较显著 的合作制,但是,参与高等教育管理的部门众多,形 成了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状况[4]。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显著的中央集权制。中央通过 纵向分级方式,由上至下以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通过行政组织的规章管理高校。中央设教育部,各 省、直辖市设教育厅,各市、县设教育局。中央政府 管理高等教育可谓事无巨细。宏观上,主要负责高 等教育的布局、发展规模、高等教育层次和结构、高 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等;微观上细化到管理高等学 校的规格、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财务、招生等,就连 学校更名等这些极为细致的事情也要监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1 年度专项资助重点课题“中印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制度与人才培养模 式的比较研究”(2011A123)成果之一。
- 237 -
学实施控制。中央政府为大学拨款委员会提供经 费,通过拨款委员会对大学的发展进行监督、指导 和促进。
印度高等学校主要包括大学和学院。印度有三 种形式的大学,即附属性大学、单一性大学和联合 大学。印度邦立大学及其附属学院是高等教育的主 体。印度宪法授予了各邦管理本邦教育的权力,所 以邦政府是各邦高等教育管理的主体。邦政府对大 学的管理权限有:建立邦立大学和学院;制定邦立 大学法案,使邦政府的干预合法化;为邦立大学及 附属学院提供办学经费;设立专门管理高等教育的 机构,指导、管理和促进邦立大学的发展等[3]。
一、教育体制理论 华中师范大学孙绵涛教授在其所著《教育行政 学》一书中精辟地论述了“教育体制”,并全面概况 提炼出了教育体制理论。该理论对教育体制的表述 为: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 一体。教育机构指的是教育实施机构和教育管理机 构。教育实施机构包括家庭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 构和社区教育机构。教育管理机构指的是教育行政 机构和学校内部的管理机构。教育规范指的是建立 并维持教育机构正常运转的规章制度[1]。该理论的 提出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体制提供了方便。教育 体制就是一定的教育机构或者组织与一定的教育 制度的结合。教育体制有两个基本要素,即教育机 构(组织)和教育规范(制度);教育体制又有两大子 体制,即学校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 在此理论基础上,我们能清晰地把握高等教育 体制的含义。高等教育体制是由高等教育机构和高
等教育制度完整结合的统一体。高等教育体制包括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本文主要 对比分析了中印两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高等学 校教育体制的异同,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供参 考。
二、中印高等教育体制比较 (一)中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各项事业实行中央政府和 邦政府合作管理,并通过宪法及立法规定相应的管 理权限。印度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权在人力资源开发 部。1986 年,印度组建人力资源开发部(由原教育 部、妇女和儿童部等几个部门合并),下设中等和高 等教育司、初等教育和识字司、妇女和儿童发展司。 中等和高等教育司以及初等教育和识字司下设各 类教育局,并设有多种直属机构,如直属办公室、中 央直属大学、国立重点理工学院、高等教育和科研 机构等。 中央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权限主要有:制定高等 教育发展规划;协调和决定高等院校的标准;组织 实施高等教育发展的计划;通过财政控制手段提高 教育质量;推动大学和校际中心开展科学研究;进 行高等教育有关方面的改革与提高;批准和管理中 央直属大学、理工学院和研究机构;建立和保持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机构和基金会的联系等 等[2]。印度中央政府主要通过大学拨款委员会对大
(二)中印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比较 从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看,印度高校一般分为大 学和学院,大致可分为综合大学、准大学(绝大多数 为国家级研究所)、国家重点学院和综合大学附属 学院。印度的大学均为公立大学。大学中少数为单 一性大学,与其他国家大学类似,由大学本部、院和 系三级构成;而更多的是附属型大学或学院,90% 以上的大学生在附属型大学学习。印度附属学院办 学水平较低,因而印度政府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就呼吁对附属制改革,但收效甚微。至今,改制而成 的自治学院只有 100 余所。20 实世纪 80 年代以 来,印度高等教育的主体— ——学院开始走向私有 化。到 2007 年,印度全国 17000 余所学院中,4300 所为政府公办,5750 所为受助私立学院,7540 所为 自筹经费学院[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曾广泛实行部 门办学体制,一方面,这是全面学习前苏联老大哥
的结果,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教育传统因素也起着重 要作用。如今,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仍大致划归为中 央部委所属高校(或高等教育机构)、地方高校(或 高等教育机构)以及民办高校三大类。按照教育部 2010 年教育统计数据,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总数为 4356 个,其中中央部委所属高等教育机构共 499 所,地方所属 2345 所,民办 1512 所[6]。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良, 鲁定元
(湖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一和第二大国,两国 从远古到现在,在很多方面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中印都把发展教育特别是高 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本文以教育 体制理论为依据,分析了中印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 异同,探讨了中印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 题,并试图寻求一些有利于两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的思路。
摘 要:本文以教育体制理论为基础,从管理体制和学校体制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和印度两国 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异同。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了中印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求两国高等教 育体制改革的一些思路,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关键词:中印高等教育;教育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9-0237-03
综上所述,印度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比较显著 的合作制,但是,参与高等教育管理的部门众多,形 成了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状况[4]。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显著的中央集权制。中央通过 纵向分级方式,由上至下以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通过行政组织的规章管理高校。中央设教育部,各 省、直辖市设教育厅,各市、县设教育局。中央政府 管理高等教育可谓事无巨细。宏观上,主要负责高 等教育的布局、发展规模、高等教育层次和结构、高 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等;微观上细化到管理高等学 校的规格、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财务、招生等,就连 学校更名等这些极为细致的事情也要监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1 年度专项资助重点课题“中印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制度与人才培养模 式的比较研究”(2011A123)成果之一。
- 237 -
学实施控制。中央政府为大学拨款委员会提供经 费,通过拨款委员会对大学的发展进行监督、指导 和促进。
印度高等学校主要包括大学和学院。印度有三 种形式的大学,即附属性大学、单一性大学和联合 大学。印度邦立大学及其附属学院是高等教育的主 体。印度宪法授予了各邦管理本邦教育的权力,所 以邦政府是各邦高等教育管理的主体。邦政府对大 学的管理权限有:建立邦立大学和学院;制定邦立 大学法案,使邦政府的干预合法化;为邦立大学及 附属学院提供办学经费;设立专门管理高等教育的 机构,指导、管理和促进邦立大学的发展等[3]。
一、教育体制理论 华中师范大学孙绵涛教授在其所著《教育行政 学》一书中精辟地论述了“教育体制”,并全面概况 提炼出了教育体制理论。该理论对教育体制的表述 为: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 一体。教育机构指的是教育实施机构和教育管理机 构。教育实施机构包括家庭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 构和社区教育机构。教育管理机构指的是教育行政 机构和学校内部的管理机构。教育规范指的是建立 并维持教育机构正常运转的规章制度[1]。该理论的 提出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体制提供了方便。教育 体制就是一定的教育机构或者组织与一定的教育 制度的结合。教育体制有两个基本要素,即教育机 构(组织)和教育规范(制度);教育体制又有两大子 体制,即学校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 在此理论基础上,我们能清晰地把握高等教育 体制的含义。高等教育体制是由高等教育机构和高
等教育制度完整结合的统一体。高等教育体制包括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本文主要 对比分析了中印两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高等学 校教育体制的异同,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供参 考。
二、中印高等教育体制比较 (一)中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各项事业实行中央政府和 邦政府合作管理,并通过宪法及立法规定相应的管 理权限。印度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权在人力资源开发 部。1986 年,印度组建人力资源开发部(由原教育 部、妇女和儿童部等几个部门合并),下设中等和高 等教育司、初等教育和识字司、妇女和儿童发展司。 中等和高等教育司以及初等教育和识字司下设各 类教育局,并设有多种直属机构,如直属办公室、中 央直属大学、国立重点理工学院、高等教育和科研 机构等。 中央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权限主要有:制定高等 教育发展规划;协调和决定高等院校的标准;组织 实施高等教育发展的计划;通过财政控制手段提高 教育质量;推动大学和校际中心开展科学研究;进 行高等教育有关方面的改革与提高;批准和管理中 央直属大学、理工学院和研究机构;建立和保持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机构和基金会的联系等 等[2]。印度中央政府主要通过大学拨款委员会对大
(二)中印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比较 从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看,印度高校一般分为大 学和学院,大致可分为综合大学、准大学(绝大多数 为国家级研究所)、国家重点学院和综合大学附属 学院。印度的大学均为公立大学。大学中少数为单 一性大学,与其他国家大学类似,由大学本部、院和 系三级构成;而更多的是附属型大学或学院,90% 以上的大学生在附属型大学学习。印度附属学院办 学水平较低,因而印度政府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就呼吁对附属制改革,但收效甚微。至今,改制而成 的自治学院只有 100 余所。20 实世纪 80 年代以 来,印度高等教育的主体— ——学院开始走向私有 化。到 2007 年,印度全国 17000 余所学院中,4300 所为政府公办,5750 所为受助私立学院,7540 所为 自筹经费学院[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曾广泛实行部 门办学体制,一方面,这是全面学习前苏联老大哥
的结果,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教育传统因素也起着重 要作用。如今,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仍大致划归为中 央部委所属高校(或高等教育机构)、地方高校(或 高等教育机构)以及民办高校三大类。按照教育部 2010 年教育统计数据,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总数为 4356 个,其中中央部委所属高等教育机构共 499 所,地方所属 2345 所,民办 1512 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