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考试题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生态适应生物为了适应环境,从形态、生理及生化机制上作出有利于生存的改变。生态适应是生物处于特定环境条件(特别是极端环境)之下时发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的改变,这种改变有利于生物在新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适应有短期适应和长期适应两类。
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生物种群在一定的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内禀增长率在无限制环境条件下,种群增长率决定于年龄组成和各年龄群的特殊增长率。对于某一种群来说,不同的年龄构成表现出不同的增长率,当建立了稳定的年龄分布时,其
稳定的相对增长率称为内禀增长率(r m)又称为生物潜能
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边缘效应(Edge effect)
群落演替随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内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群落的演替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员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食物营养关系将彼此联系起来的链条叫食物链。
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利用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环境变化的反应来判定环境质量。
顶级群落:演替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是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称为顶极群落。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简答
森林生态系统的效应土壤生物的生态效应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调节气候,增加降雨。
(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净化空气,防治污染。
(5)减低噪音,美化景观。(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
(1)促进成土作用。(2)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
(3)提高了土壤质量。(4)对土壤覆盖层的影响。
系统分析的4个阶段
第一阶段:定性分析阶段包括明确问题及研究目标;划分系统边界、确定系统组分、分析系统层次。
第二阶段:定量研究阶段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系统结构有序性分析,包括定量研究各组分之间的定量影响关系,建立系统数学模型。
第三阶段:模型分析阶段是在系统组分及基本量化关系认识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模型的参数,进行模型试验,分析系统要素的动态关系。
第四阶段:系统结构优化阶段是通过模拟分析,优化系统结构,实行系统调控,使系统具有系统功能整合特性,实现优化的系统功能。
种群调节理论
(1)气候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他们的观点认为,种群参数受天气条件强烈影响,(2)生物学派。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生物过程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
(3)食物因素。强调食物因素的学者也可归入生物学派。
(4)自动调节学说。上述学说的研究焦点都集中于外源性因子,主张自动调节的学者则将研究焦点放在动物种群内部。自动调节学说又分为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和遗传调节等。行为调节:种内划分社群等级和领域,限制了种群不利因素的过度增长,并且这种反馈作用随种群密度本身的升降而改变其调节作用的强弱。
内分泌调节:种群增长因生理反馈机制而得到抑制或停止,从而又降低了种群压力。
遗传调节:
生态对策 R对策 K对策比较
演替的特征
(1) 群落演替是有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的,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
(2)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
(3)物理环境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演替的类型、方向和速度,但演替是群落本身所控制的
(4) 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顶点食物链食物网的意义
食物链环节受损,食物网关键环节破坏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各类食物链总是协同作用的。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食性复杂,一种生物是多种生物的食物;一种生物以多种生物为食。
食物链、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及其特点
地质大循环指化合物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然后生物有机体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经过五大自然圈循环后,再被生物利用的过程。
特点:时间长,范围广,是闭合式的循环。
生物小循环生态系统环境中的元素或化合物被生物利用后返回环境,不经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又相继被生物利用的过程。
特点: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式的循环。
物质循环的特点
物质不灭,循环往复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物质循环的生物富集
没有生物则难于循环
生态系统对物质循环有一定调节能力
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论述
种间关系类型及其生态学意义
原始合作指两个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彼此都有所得,但二者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利用不同生活型植物的间作和套种,有时可以相互利用对方造成的有利环境条件等,相得益彰。
偏利共生指共生的两种植物,一方得利,而对另一方无害。偏利共生可以分长期性的和暂时性的。
互利共生指两个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互相得益。共生的结果使得两个种群都发展得更好,互利共生常出现在生活需要极不相同的生物之间
竞争竞争指两个或多个种群争夺同一对象的相互作用
捕食捕食从广义的概念看,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害低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种间关系。
寄生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的体液、组织或己消化物质获取营养并造成对宿主危害,称为寄生。更严格地说,寄生物从较大的宿主组织中摄取营养物,是一种弱者依附于强者的情况。偏害化感作用:植物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产生抑制他感作用:植物对植物他毒作用:植物对动物抗毒作用:植物对微生物
协同进化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过程。
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群落演替的过程
在演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各种过渡性群落所出现的时期,称为系列期群落演替的过程也是物种不断入侵、定居、进化或灭亡的过程。就某一物种而言,一般在演替中的相互关系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互不干扰阶段:这是群落演替中从无到有的最初阶段,也是入侵阶段,此时物种数目少,种群密度低,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没有什么竟争。
(2)?相互干扰阶段:这主要是指物种间的竟争。在竟争中的物种入侵后,能定居下来进行繁殖,而另一些物种则被排斥而趋于消失,所以也称定居阶段。(3)?共摊阶段:在这个阶段那些能很好利用自然资源而又能在物种相互作用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得到发展,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利用共摊自然资源,也称发展阶段.
(4)?进化阶段:物种的协同进化使自然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和有效,群落结构更趋合理,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