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资料总结
【培训】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处方集培训总结
【关键字】培训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处方集培训总结篇一: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工作总结**县第二人民医院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工作总结按照黄卫函【XX】232号文件要求,我院业务院长、医务科主任和药剂科主任于12月10日在县卫生局参加了培训。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培训会议精神,提高我院和辖区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基本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顺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我们于XX年12月19日至20日对全院和辖区内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现总结如下:一、成立组织,确定内容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院成立了XX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医务科主任、药剂科主任、公共卫生科主任任成员,负责制定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落实上级布置的任务。
本次培训采用多媒体幻灯片授课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内容培训参考12月10日黄冈市组织的XX版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的多媒体视频专题讲座,主要包括:1、国家基本药物政策解读和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使参训人员了解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2、危急重症的基本药物治疗,包括常见急危重症的范畴、临床急症常用药物、心功能不全及其常用药物、心绞痛及其常用药物、高血压急症及其常用药物等内容。
二、强化措施,灵活培训我们以注重实效为原则,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组织学习培训。
1、根据文件精神,12月10日参加了县卫生局组织的前期培训工作;12月15日院办公室调试多媒体幻灯片设备,布置培训场地,做好全院和辖区内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
2、成立相关组织,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并认真落实。
组织召开院内医、药、护、技人员和全镇乡村医师培训会议,分两个班次集中学习XX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的相关内容。
着重培训了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及其他注意事项,掌握中成药临床用药指南原则,辩证用药,熟悉中成药的分类方法及各类品种的药物组成,功能主治,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事项及用法用量等方面的内容。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培训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培训1. 什么是抗菌药物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抗菌药物。
这可不是个高深莫测的话题,反而是咱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
首先,抗菌药物,简单来说,就是用来打击细菌的武器。
想象一下,细菌就像一群不速之客,抗菌药物就是那位英勇的保安,专门来把这些家伙请出去。
可别小看这些药物,它们可有自己的“个性”,有的针对特定细菌,有的则是广谱的,能打很多种细菌。
可是,打击细菌的武器也不是随便用的,得有讲究哦。
2. 为什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很重要2.1 乱用药的后果说到合理应用,咱们就得先聊聊乱用药的危害。
想象一下,假如你在派对上把每个饮料都倒进同一个杯子,最后你喝下去的就是一杯奇怪的混合物,绝对不是想要的味道。
抗菌药物也是一样,随便用药不仅不会治病,反而可能让细菌变得更强大,成为“超级细菌”。
这种情况就像在“反派”身上给他们加buff,让他们变得更难对付。
长此以往,我们的药物可能会失去效力,结果得不偿失。
2.2 抗药性问题更有意思的是,细菌抗药性的问题可真让人头疼。
你是不是听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用得当的药物可以让我们健康,乱用药物却可能让我们陷入更大的麻烦。
随着抗生素使用的增加,很多细菌开始学会抵抗这些药物,变得更难缠。
这就好比我们在打游戏的时候,敌人突然开启了无敌模式,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建议3.1 需要时再用那么,咱们该怎么合理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呢?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时再用”。
简单来说,就是有了问题再动手,而不是随便来一剂。
有时候感冒、发烧这些小毛病,根本不需要抗菌药物来救场。
这就像一个小孩不小心摔了一跤,父母不必立刻给他换上新鞋子,先看看他是不是需要就行。
3.2 听医生的话还有,就是一定要听医生的话。
医生可不是随便叫的,都是经过严谨训练的人。
他们能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你开出最合适的药方。
这就好比你去餐厅点菜,服务员会根据你的口味推荐最好吃的菜品。
别自己瞎猜,更别想着“反正有药就能好”。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总结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总结《篇一》抗菌药物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等。
因此,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了当今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一、基本情况我作为一名抗菌药物药师,主要从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工作。
在工作中,我深入了解了抗菌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等,同时,也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发展趋势等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二、工作重点我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3.开展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能力。
4.参与感染控制工作:与感染性疾病科、微生物科等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做好感染控制工作。
三、取得成绩和做法通过我的努力,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合理使用率逐年提高。
具体做法如下:1.制定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指南,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2.加强用药监督:对医生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他们按照指南要求使用抗菌药物。
3.开展多学科合作:与临床科室、微生物科等部门开展多学科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问题。
4.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积极参加各类抗菌药物相关的培训和学术活动,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四、经验教训及处理办法在工作中,我遇到过一些挑战和困难,但也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1.耐心沟通:在与医生沟通时,我深刻体会到耐心和细致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了解医生的需求和顾虑,才能更好地帮助和建议。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记录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记录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药物,它能够有效地抑制和杀灭细菌的生长繁殖,对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和增加,威胁到了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首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建立严格的入库审批制度,通过对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审查和管理,确保滥用和乱用的情况得到合理管理。
对于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应根据病原学和药敏学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结合临床症状、病情和患者的基本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应合理确定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和剂量。
对于不同类型的感染,应根据感染分级和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用药的时间和剂量。
一般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应控制在7-14天,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另外,应尽量避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因此,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尽量选择单一药物进行治疗。
只有在临床上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和需要时,才可以考虑使用联合抗菌药物。
使用联合抗菌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风险,并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合适的联合方案。
此外,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还应注意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性。
不同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的给药途径、吸收、分布和排泄特点。
因此,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浓度能够到达感染部位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
最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还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教育宣传。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知识和应用技巧的培训,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能力。
患者也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的正确理解和使用,避免擅自停药或过量使用,以免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
总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保护患者利益,防止抗菌药物耐药性增加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注意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关注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性以及加强医患教育,可以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乱用,进一步推动细菌耐药性的控制和治疗的有效性。
2024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
按照制定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并持续关注学员的反馈和临床 实践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培训计划。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培训成果总结
系统梳理了抗菌药物知识
培训涵盖了抗菌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适应症和不良反 应等方面,使学员全面了解了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
提高了合理用药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学员深刻认识到合理用 药的重要性,增强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自觉性。
设计涵盖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等方面 的满意度调问卷。
学员满意度调查
在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学 员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结果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学员对培 训的满意度和改进方向。
临床实践中改进举措跟踪
改进举措制定
根据学员的反馈和测试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举措,如优化培 训内容、增加实践环节等。
排除禁忌症
对于存在禁忌症的患者, 应避免使用相应的抗菌药 物,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 不良反应。
谨慎超说明书用药
在特殊情况下,如需超说 明书用药,应充分评估风 险与收益,并取得患者或 家属的知情同意。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考虑患者因素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 的年龄、性别、生理病理状态等因素 对药物代谢和药效的影响。
临床实践跟踪
对学员在临床实践中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改进举措 的实施效果。
跟踪结果分析
对跟踪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改进举措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下一步 培训计划提供参考。
下一步培训计划安排
培训需求调研
对学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需求调研,了解学员在抗菌药物使用方 面的新需求和关注点。
培训计划制定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小结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小结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的小结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点:1. 培训目的和重要性:-强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以减少抗药性的发展和传播。
-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优化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2. 抗菌药物的分类与机制:-回顾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理解不同药物对不同类型细菌的作用差异。
3.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选择:-讨论如何根据感染类型、病原体、患者状况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强调细菌培养和药敏测试的重要性,以指导抗菌药物的选用。
4. 抗菌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解释如何确定抗菌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长度。
-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年龄、体重等因素。
5.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预防:-介绍常见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管理措施。
-讨论如何平衡治疗效果和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
6. 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讨论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现状、原因和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强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推广感染控制措施和监测耐药性的重要性。
7. 案例分析和讨论:-分析具体的临床案例,讨论抗菌药物选择和使用的合理性。
-通过案例讨论加深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8. 未来展望和行动计划:-讨论未来面临的挑战,如新的耐药机制、新药物的开发等。
-制定行动计划,包括教育、监督和研究,以持续改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通过这样的培训小结,参与者应能够更好地理解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知识来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降低耐药性的风险。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总结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总结抗菌药物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
在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可以避免药物滥用、耐药性的发展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总结:1. 严格遵循医疗指南:医疗指南是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制定的,对于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具有指导作用。
医生应该参考医疗指南,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
2.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种常用的抗菌药物。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该注意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医生应该根据细菌的敏感性,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同时,剂量和用药时间也非常重要,应该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来确定。
3.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是导致耐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生和患者应该避免未经医生指导随意使用抗菌药物。
如果没有细菌感染的证据,不应该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此外,不应该过早停药或未按照医生嘱咐的方式使用抗菌药物。
4. 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医生和患者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非常重要。
医生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成果。
同时,医生也应该向患者进行相关教育,让患者了解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多学科合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医生、药师和微生物学家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努力。
他们可以互相交流和协作,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抗菌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举措。
医生和患者都应该共同努力,遵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80页】
25
常用青霉素类药物的抗菌活性
病原菌
金黄葡萄球菌
G+ 化脓性链球菌 球 菌 肺炎链球菌
粪肠球菌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肠杆菌属
G- 粘质沙雷氏菌 细 菌 铜绿假单胞菌
流感嗜血杆菌 奈瑟淋球菌 脆弱类杆菌
氨苄 西林
- ++ ++ ++ + - - - - + + -
35
氨基糖苷类药物
❖ 来自链霉属: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核糖霉素等。
❖ 来自小单胞菌属:庆大霉素、西索霉素。 ❖ 半合成:阿米卡星(卡那霉素衍生物),奈替米星
(西索米星的衍生物)
36
作用特点
❖ 口服不吸收,须静脉或肌肉注射,但严禁静推 ❖ 同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性。 ❖ 蛋白结合率低。 ❖ 可透过胎盘屏障,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大部分以原形由
➢ 头霉素类:对各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包括 ESBLs),抗菌谱广;对厌氧菌有一定效果;对MRSA有 一定作用;对肠杆菌科的常见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具有 较好的药动学特点,血浓度高,组织渗透性好,半衰期较 长约1.4小时。 适用于需氧、厌氧混合感染,如盆腔、腹 腔、妇科感染。
34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DNA 合成抑制
喹诺酮类
RNA 合成抑制
利福霉素类
核酸合成抑制
2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3
青霉素类
❖ 本类药物是由青霉菌分泌物中分离而得的杀菌剂。 ❖ 青霉素和苄星青霉素的特点:
①窄谱:革兰阳性球菌、嗜血杆菌属和致病螺旋体; ②不耐酸、不耐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
抗菌药物培训总结
抗菌药物培训总结抗菌药物培训总结抗菌药物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有效地抑制和杀灭病原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然而,抗菌药物的不适当使用和滥用已经导致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包括耐药菌株的出现和抗生素失效。
因此,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深入了解抗菌药物的正确用法和使用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在抗菌药物培训中,我们学习到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1. 抗菌药物的分类和机制:抗菌药物根据其作用方式和目标病原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我们了解了不同类别抗菌药物的特点和使用范围,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细菌生长和复制的。
2. 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和机制:我们学习到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原因,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传递,以及耐药菌株如何通过这些机制逃避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
3.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我们认识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防止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措施。
合理使用要求医务人员在选择抗菌药物时,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病原菌的敏感性和预期的治疗效果。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和剂量,以及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的策略。
4. 防控感染的重要性:我们强调了感染控制措施的重要性,以减少病原菌在医院环境中的传播。
这包括正确的手卫生和消毒程序,严格的隔离措施,合理的使用医疗设备和遵守医疗废物处理规范。
5. 抗菌药物相关政策和指南:我们了解到国家和国际上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指南,旨在监管抗菌药物的使用和减少抗药性问题。
我们被告知要遵循这些政策和指南,并定期更新我们的知识。
通过这次抗菌药物培训,我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和耐药性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意识到抗菌药物的不适当使用已经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也给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有责任确保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并积极参与预防和控制耐药性的活动。
我会将这次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的日常工作实践中。
我将严格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充分考虑患者的情况和病原菌的敏感性,并定期更新自己关于抗菌药物的知识。
医院抗菌药物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我院始终高度重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
现将本年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1. 组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本年度,我院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参加了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深入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规和文件。
通过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增强了合理用药意识。
2.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用药行为(1)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级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使用权限和处方要求。
(2)加强抗菌药物采购管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品种数量,确保供应充足、质量可靠。
(3)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体系,定期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3. 强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点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1)成立抗菌药物点评小组,对临床医师的处方进行点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案例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合理用药的认识。
4. 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使用策略本年度,我院积极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二、工作成效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明显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保障。
2. 抗菌药物使用结构得到优化,部分品种使用量明显下降。
3. 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不合理使用现象明显减少。
4. 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得到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得到加强。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部分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认识不足,存在过度依赖抗菌药物的现象。
改进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
2. 部分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存在滥用现象。
改进措施:加强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体系有待完善。
改进措施: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培训总结
马庄卫生院院内感染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总结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3〕37号 ,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尤其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9月18日9点,由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务科、院感办、药剂科、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共同牵头组织了以院内感染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主题的培训会。
会议由高院长主持。
培训前,郭院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本次培训会的重要性。
郭院长指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关系到能否提高感染治愈率、降低病人死亡率、缩短病程、降低费用及减少耐药菌发生的关键,因此,抗菌药物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是长期的、艰巨的、持久的,事关全院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相信全院医务人员有这个能力和信心把这项工作做好。
培训会上,高院长对我国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和细菌耐药现状做了简单介绍,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意义和滥用结果做了细致分析,对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做了详细讲解,对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关系做了重点阐述,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包括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联合应用基本原则、预防性应用基本原则做了重点解读。
同时再次强调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管理制度,对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出了殷切希望。
本次培训会深入浅出,参会人员都感到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通过培训,大家充分认识到全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和要求,培训对提升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院要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促进医疗质量的秩序改进和提高。
马庄卫生院二〇一四年九月十九日。
抗菌药物培训计划总结
抗菌药物培训计划总结一、培训计划概述本次抗菌药物培训计划是针对医院医护人员进行的,旨在加强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管理,并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培训,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合理使用和滥用,降低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相关的风险,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医疗成本,优化医院资源。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耐药机制及预防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二、培训内容详细介绍1. 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培训将介绍抗菌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等基本知识,帮助医务人员深入理解抗菌药物的特点和用途。
2.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培训将重点介绍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包括适应症、禁忌症、用药剂量、用药途径、疗程等内容,帮助医务人员正确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合理使用和滥用。
3.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培训将介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包括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及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和处理方法。
4. 抗生素耐药机制及预防策略培训将重点介绍抗生素耐药的机制和影响,以及预防和控制抗生素耐药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医务人员认识到抗菌药物耐药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5. 知识测试和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将进行知识测试和培训考核,测试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培训效果。
三、培训计划执行过程1. 制定培训计划和安排在培训开始前,我们将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安排,确定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和培训人员等信息,确保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
2. 专业讲师授课培训采用邀请专业的医学教育专家进行讲解和授课,讲师将结合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成果,分享抗菌药物的最新发展和应用经验,提高医务人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互动和案例分析培训过程中我们将增加互动环节,积极引导医务人员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习的深入和交流,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抗菌药物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总结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总结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培训中我们需要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 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培训中应当明确指出抗菌药物只适用于细菌感染,不适用于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疾病。
同时,还要教授医生如何正确判断感染类型以及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此外,还要强调根据细菌的敏感性测试结果来调整使用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2. 多学科合作:在培训中应当强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医生、临床药师、微生物学家和感染科医生等都应当参与其中,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基于科学的依据和全面的评估。
3. 监测和评估:培训中还要教授医生如何进行抗菌药物的监测和评估。
包括对患者病情的监测、药物疗效的评估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等。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问题,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的情况。
4. 教育患者:最后,还要强调医生对患者的教育。
患者需要了解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疗程的重要性以及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的问题。
医生应当向患者充分解释,确保患者能够正确理解和遵守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培训,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
应用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滥用和不当使用的情况,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菌药物培训计划和总结
抗菌药物培训计划和总结一、培训目的本次培训旨在加强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管理,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二、培训对象医院内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相关人员。
三、培训内容1. 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介绍抗菌药物的定义、作用机制、分类和常用药物- 讲解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和适用病原体2.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强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包括遵医嘱用药、严格控制用药适应症等- 解释多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南和禁忌症3.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预防- 分析常见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肠道菌群紊乱等- 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4.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预防- 解析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危害和原因- 提出预防耐药性的措施和管理要点5. 抗菌药物的管理- 强调抗菌药物的管理要求和标准- 讲解抗菌药物的存放、配制、使用和处置规范6.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案例分享及讨论- 邀请临床专家分享真实的抗菌药物应用案例- 开展案例讨论,总结经验和教训,促进医护人员的共识与理解四、培训形式1. 理论授课- 通过专题讲座、PPT演示等形式,向医护人员介绍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 临床案例讨论- 针对实际临床案例,组织临床专家和医护人员共同参与讨论,分享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中的经验和教训3. 角色扮演-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医护人员扮演相关角色,提高其抗菌药物应用的应变能力4. 互动问答- 设置专题问答环节,让医护人员主动参与讨论,增加学习的参与度和深度五、培训时间和地点时间:预计为期2天地点:医院内部指定场所六、培训效果评估1. 组织学习小结- 要求每位参与培训的医护人员撰写学习小结,总结培训内容和心得体会2. 抗菌药物应用考核- 通过答题、实际操作等形式,对医护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应用的考核3. 问卷调查- 设计匿名问卷,对医护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培训效果的反馈意见七、培训总结本次抗菌药物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得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管理有了全面的了解,提高了其应对各种抗菌药物应用问题和挑战的能力。
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培训总结
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培训总结
一、培训目的
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培训的目的是加强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使用规范,有效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的问题。
二、培训内容
1.抗菌药物的定义和作用
2.抗菌药物的分类及特点
3.抗菌药物管理的重要性和现状
4.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5.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6.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
7.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8.抗菌药物的存储和处置方法
三、培训效果
通过本次培训,参与者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和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警惕性和规范性。
参与者表示将严格按照培训内容要求执行,不滥用抗菌药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四、培训建议
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系统的培训和考核,确保规范使用
抗菌药物。
2.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切实落实抗菌
药物管理责任。
3.强化抗菌药物信息沟通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认知水平。
五、结语
抗菌药物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管理培训,可以有效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带来的危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提升抗菌药物管理水平,让医疗卫生工作更规范、更高效。
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
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第一篇: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为了更好的使用抗菌素,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针对抗菌素的使用对中心内的全部医务药剂人员进行了抗菌药物使用的专项培训,到座率达到医技人员总人数的50%,争取第二期也完成此到座率,总计达到100%。
主要针对以下方面做了细致的培训:一、抗菌药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鉴于此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安全性和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需对药物临床适应证或适用人群加以限制,价格相对较非限制类略高。
3.特殊使用:包括某些用以治疗高度耐药菌感染的药物,一旦细菌对其出现耐药,后果严重,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者,以及新上市的抗菌药,后者的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尚不多,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相对较高。
二、抗菌药分级管理办法1.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对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监管。
2.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病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该类药物适应证或适应人群使用,并应受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的监督检查,有相关记录和签名。
3.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经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会诊同意,经具有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并应有相关记录。
4.紧急情况下根据药物适应证或适应人群,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如需继续使用,必须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各项指标大部分均已达标,但仍有抗菌药物静脉给药率还未达标,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病人偏好输液的意识还未转变、夏季静脉输液病人较多以及经济效益(药品零差率无利润,输液还可收取输液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下一步要重点加强抗菌药物静脉给药的控制,使其逐步达标,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真正取得实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中心将会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医务人员对药品的了解和使用,更好的为就医患者服务。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总结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总结随着医学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抗生素的使用在医疗领域中越来越常见。
然而,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视也与日俱增。
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已经引发了严重的抗生素耐药问题。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总结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首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
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应严格遵循临床指南和药物使用的规定。
他们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了解和体格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基于感染的类型、严重程度和致病微生物的敏感性等因素,而不是简单地满足患者的要求。
此外,医生还应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进行监测,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其次,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也应充分理解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
他们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包括剂量、用药频率和疗程。
同时,患者也要密切关注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适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此外,患者还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擅自停药。
这是因为过短的疗程可能导致感染得不到根治,从而增加耐药菌株的风险。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公众和医护人员的教育,提高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
公众应该了解到,并非每次感冒或发热都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感冒常常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菌药物对病毒无效。
在此背景下,公众应该加强自身的免疫力,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缓解症状,并且遵从医生的建议。
此外,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更新抗菌药物知识,以提高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限制抗菌药物的滥用,还需要推动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
抗菌药物的研发远远滞后于抗菌耐药的快速发展。
因此,科学家们需要不断努力,寻找新的抗菌药物,以应对日益增多的耐药菌株。
同时,医学界也应鼓励开展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研究,推广有效的抗菌药物使用策略。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总结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总结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它们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保护患者免受感染,以及降低医疗费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总结,以期提高人们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减少滥用现象的发生。
首先,对于患者来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意味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严格按照医嘱完成用药过程。
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用药。
同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不应随意更换或中断药物,以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其次,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也应严格遵守用药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合理规定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医生在用药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以免引起药物耐药性的发展。
另外,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也应该向患者详细解释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患者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
此外,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的现象。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减少滥用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保护患者免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医生和医疗机构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减少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发生,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能够引起人们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视,共同维护人们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药品管理法》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二)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三)变质的;(四)被污染的;(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2.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一)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二)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三)超过有效期的;(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五)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六)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3.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辅料:是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所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
二、《处方管理办法》1.处方——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2. 处方的书写。
处方内容包括“前记、正文、后记”。
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一)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二)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三)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四)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五)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六)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七)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八)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九)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十)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十一)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十二)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3.处方权的获得。
授予医师处方权的条件:是经注册的执业医师;有明确的执业地点;有明确的执业类别与执业范围;执业地点签名留样或留专用签章式样。
授予医师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和药师调剂资格的条件:培训,考核合格。
4. 处方的开具。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
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
因特殊诊疗需要使用其他剂型和剂量规格药品的情况除外。
第十七条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
(药品通用名称是国家药典或药品标准采用的法定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是指原研的,在中国享有专利保护的药品专利名称。
)处方开具的时效。
第十八条处方开具当日有效。
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处方量的规定。
第十九条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用量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麻精药品处方的开具。
第二十二条除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第二十三条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第二十五条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
(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6.处方的调剂:(1)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药师应当凭医师处方调剂处方药品,非经医师处方不得调剂。
(2)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一)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二)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三)剂量、用法的正确性;(四)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五)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六)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七)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3)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7.处方的监督管理。
(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2)超常预警的主要内容:无正当理由大处方(药品品种多、数量大);无正当理由用高价药;无适应证用药;根据患者点药开具处方,而患者疾病又无治疗需求的;其他人情处方和无正当理由的严重不当用药;特别是与个人或科室经济利益挂钩的处方用药物,当属超常预警范畴。
(3)超常处方的监督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我院规定: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及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暂停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3个月,并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恢复其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恢复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及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4)处方保存年限: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
(5)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开具管理: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开具情况,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规格对其消耗量进行专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发药日期、患者姓名、用药数量。
专册保存期限为3年。
三、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与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
2.临床药学:是药学与临床相结合,直接面向患者,以病人为中心,研究与实践临床药物治疗,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的综合性应用学。
3.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对医疗机构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用药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
4.临床药师:是以系统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并具有一定医学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直接参与临床用药,促进药物合理应用和保护患者用药安全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5.用药错误:是指药物在临床使用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不当。
药品损害:是指由于药品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造成的对患者的损害。
四、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1.抗感染药物:系指对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等病原体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天然、半合成或合成的药物,包括抗微生物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两大类。
2.抗微生物药物:系指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包括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
3.抗菌药物:系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包括:抗生素、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抗真菌药、抗结核药、抗麻风病药、植物来源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4.抗生素:系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
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酰胺醇类、糖肽类、四环素类、磷霉素类等。
5.药品不良反应(ADR):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物治疗错误(Medication Error,ME):指合格药品在处方、抄录、调剂及使用等环节中出现的错误,由此引发药品不良事件或潜在的药品不良事件。
根据当代医药学知识,此类事件均属可防范事件,是导致临床药源性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药品质量事故(Drug Quality Accident,DQA):质量不合格的药品(假药、劣药)给病人造成的伤害。
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DID):由药物诱发而出现的人体某个或几个组织器官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损害,并且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亦称其为药物诱发性疾病。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ADRM):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药物警戒(Pharmacovi gi l ance,PV):是有关药物不良作用或任何其它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发现、评估、理解和防范的科学研究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