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腺样体肥大
T2 高信号
T1 腺样体
• 4 腺样囊性癌
• 小涎腺广泛分布在口咽腔,以硬腭最多见,也可见于舌、 唇及颊粘膜,偶然可见咽旁间隙及鼻腔。鼻咽部的腺样囊 性癌与鼻咽癌的影像表现有时无法鉴别,但腺样囊性癌密 度多不均匀,可有囊性低密度区,且有沿神经播散蔓延的 倾向。
涎腺癌(腺样囊性癌)
T2
鉴别诊断
• 1 鼻咽血管纤维瘤 a 常见于男性青少年,有多次鼻出血病史,影像检查见鼻咽
部软组织肿块,多伴有骨质改变,有时与鼻咽癌相似。 b 鼻咽血管纤维瘤为压迫性骨吸收破坏,多有骨质变形
鼻咽癌为侵蚀性骨质破坏、消失。 c 增强扫描时:
鼻咽血管纤维瘤明显强化,MRI扫描T2WI肿瘤呈高信号, 内部可掺杂低信号,呈椒盐征,与鼻咽癌不同 鼻咽癌仅轻、中度强化。 椒盐征:瘤体内部可见点状或条状的血管流空影。
• 本病好发于鼻咽隐窝和顶壁。 • 鼻咽癌发展可分为:
上行型:向上侵及颅底骨质及脑神经 下行型:淋巴结转移 上下行型:兼有颅底、脑神经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 局限型:局限于鼻咽部
转移
• 蔓延: 1 向前蔓延侵及鼻腔,经蝶腭孔侵犯翼腭窝,经眶下裂侵及
眶尖,经眶上裂进入海绵窦; 2 向外侧蔓延主要侵犯咽旁间隙; 3 向后外方蔓延至茎突后间隙并可使IX~XII对脑神经受难; 4 向后侵犯椎前肌肉及筋膜; 5 向下蔓延侵及口腔; 6 向上蔓延侵及颅底或经卵圆孔、破裂孔进入海绵窦、经颈
• 2 颅底骨质破坏:表现为低信号的骨皮质不完整或髓质高 信号脂肪消失。MRI显示茎突、翼板等小的骨结构破坏不 及CT,但显示斜坡、岩骨尖等骨松质改变优于CT。
• 3 颅内侵犯:MRI冠状面最易显示肿瘤自鼻咽部向颅内侵 犯情况。增强扫描后颅内病灶强化较明显,更易显示颅内 侵犯范围。
• 4 颈部淋巴结转移:在T1WI为低或略低信号,T2WI为高 信号,中央液化坏死灶信号更高,MRI可显示CT不能发现 的咽后外侧淋巴结。
向下
软硬腭、悬雍垂、扁桃体
咽鼓管咽口
翼内肌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 头长肌
正常鼻咽部CT解剖
翼外板
咽旁间隙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
咽旁间隙
鼻咽部正常影像表现
CT(骨窗)
颈静脉孔
眶下裂 骨性咽鼓管
破裂孔
舌下神经孔 卵圆孔
棘孔
颈动脉管
翼上颌间 隙
斜坡
重点
影像学表现
• x线:常用的检查有鼻咽侧位片及颅底摄片。
4 颅底骨质破坏:鼻咽癌可沿神经、血管周围间隙蔓延,致 使颅底骨性孔、道扩大或破坏,好发于卵圆孔、破裂孔、 颈动脉管、蝶骨大翼等,向后发展可破坏颈静脉孔,向颈 部发展可破坏斜坡、蝶骨等。
• 5 颅内侵犯:常累及海绵窦、蝶叶、桥小脑角等处。冠状 面增强扫描显示较好。
• 6 增强扫描:肿块可见不同程度的强化,多为轻、中度强 化,密度不均匀,可帮助与正常组织区分。
咽隐窝,咽隐窝变浅、消失
软组织肿块
右侧颅底骨质破坏
侵犯周围
肿大淋巴结
淋巴结
增强扫描
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延迟期
MRI
• 1 肿瘤的信号:肿瘤在T1WI多呈低中信号,T2WI呈中、 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或明显强化,肿 块大者,信号可不均匀,中间见坏死灶。增强检查有利于 显示病灶范围、侵犯程度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可清楚 显示粘膜下肿瘤并有助于鉴别诊断。
静脉孔进入颅后窝
• 转移以淋巴道多见,先到咽喉壁淋巴结,然后至颈深上淋 巴结及其他淋巴结;也可沿血行转移至肝、骨等处。
肿瘤在鼻咽部发生后侵犯:
向前正侧 后鼻孔、鼻中隔以
及翼突
向上方
蝶骨底、蝶窦、 蝶鞍、海绵窦
向后外方
动脉鞘区
向前上方
筛窦、眼眶及 球后
肿块
向后上方
枕骨斜坡 后颅窝
向外侧 茎突前间隙、翼内外肌、 上颌窦、咬肌、颞颌窝 等
• 如能在肿块的表面看到粘膜线,则需注意淋巴瘤的可能。
鼻咽淋巴瘤
• 3 腺样体肥大
• 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顶部的淋巴组织,腺样体肥表现大鼻咽 顶壁和后壁软组织对称性增厚,病变密度均匀,咽隐窝受 压变窄,不累及下方肌肉,亦无骨质破坏。CT和MRI的 T1WI不能鉴别淋巴样组织及其下方肌肉,T2WI淋巴组织 呈高信号,肌肉呈低信号,对比明显,易于鉴别。
wenku.baidu.com T1
T2
T2横断面
肿瘤侵犯咽旁组织
T1 T2
咽旁淋巴结肿大
增强
T1
T2
增强
诊断
• X线平片鼻咽癌诊断价值不大,已被CT、MRI取代。 • MRI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由于其组织分辨率高,显示肿
瘤侵犯范围及病变沿神经和软组织的延伸情况要优于CT。 MRI在鼻咽癌颅底骨髓浸润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CT 显示骨的细小结构优于MRI及平片,如观察颅底骨质结构 的有无破坏应首选CT。
• 5 MRI对放疗后的评价:放射治疗是鼻咽癌行之有效的治 疗方法。对颅底和颅内侵犯能作出清楚的显示,对放疗后 纤维化组织和肿瘤残留、复发的鉴别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MRI对鉴别肿瘤复发有重要价值,正确率可达80%以上。 肿瘤T2WI高信号,而纤维化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前者 呈轻中度强化,而后者无强化。此外,MRI检查对于了解 鼻咽癌放疗后的脑损伤有很大帮助。
• 7 淋巴结转移:鼻咽癌早期即可有淋巴结转移,咽后组淋 巴结外组是首站转移淋巴结,其他常见转移部位为颈深及 颈后三角区淋巴结等,多呈等密度,增强扫描轻、中度强 化,内部密度多均匀,可有小低密度区。
• 8 继发表现:由于癌肿侵及咽鼓管咽口,使中耳腔压力降 低,腔内积液,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当癌肿导致鼻窦引流 不畅时,可伴发鼻窦炎症或积液。
鼻咽癌
09影像 汪爱阳
鼻咽癌
• 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明显 地域分布特性,我国广东、广西、 湖南、福建、江西为世界鼻咽癌高 发区。鼻咽癌最常发生于中年人, 男性较多见,男女比例约为2.5:1。 已知的发病因素有种族、遗传、 EB病毒感染及环境致癌因素。
临床表现
• 本病早期症状较隐匿,中晚期因肿物的侵 犯范围不同而表现各异。患者在就诊时往 往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其他的临床 症状有:回缩性血涕、鼻塞、鼻出血、等 鼻部症状,晚期可有耳鸣、单侧听力减退 或丧失等耳部症状。肿瘤侵犯神经可引起 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咽喉部症状,以及 头痛、面麻、舌偏斜、眼脸下垂、复视等 神经症状。
• 鼻咽侧位片可见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气道变窄。颅底 片可见鼻咽侧壁增厚,咽腔不对称,可同时观察颅底骨质 的破坏,多为卵圆孔、棘孔开大,骨皮质白线消失,岩椎 尖部骨质侵蚀破坏及破裂孔开大,有利于对鼻咽癌的分期、 制定放射治疗计划、随访患者和评价预后。体层照片对显 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有一定诊断价值,亦能发现骨质 破坏情况。
T1
T1
• 5 鼻咽邻近结构的肿瘤
• 如鼻窦及鼻腔的恶性肿瘤、脊索瘤及咽旁间隙肿瘤等,明 确肿瘤部位及相关肿瘤特点,通常诊断不难。
• 鼻咽癌侵犯咽旁间隙的内后份,使咽旁间隙的脂肪受压向 外前方推移,颈动脉鞘无明显移位。此征象有助于与其他 咽旁间隙的肿瘤鉴别。
谢谢!
• 鼻咽镜下活检可获得明确病理诊断。
• 影像学检查目的:了解肿物向深部浸润的范围,明确肿瘤 分期及协助制定治疗计划。
颅底骨质破坏比较
• CT:观察骨皮质敏感
– 表现:骨质密度减低或致密
• MRI:
– 优缺点:观察骨皮质敏感性较差,但观察骨松质破坏 敏感,可以早期发现
– 骨松质破坏 • 敏感序列:T1WI平扫 • 表现:T1WI脂肪高信号降低
鼻咽血管纤维瘤
• 2 鼻咽部恶性淋巴瘤
• 正常鼻咽部有淋巴组织,鼻咽部淋巴瘤常为全身淋巴瘤的 一部分,以青壮年多见。鼻咽癌和鼻咽部淋巴瘤单从肿瘤 形态上很难鉴别,但淋巴瘤侵犯范围广泛,常侵犯鼻腔及 口咽,病变多为软组织弥漫性增厚,颅骨破坏少见。颈部 淋巴结受侵区域同鼻咽癌相仿,但受侵淋巴结边缘多规则, 内部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多呈轻度强化。MRI扫描肿块 信号较均匀,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
鼻咽癌的病理学及临床概要
肿瘤 侵犯鼻咽侧壁 咽鼓管口阻塞 渗出性中耳炎 听力 耳鸣
破裂孔或蝶骨 海绵窦、视神经孔、眶上裂区 II III IV V VI 即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头痛、面部麻木、突眼
颈静脉孔区及舌下神经孔区骨质 IX X XI
分类:
• 鼻咽癌绝大多数起源于呼吸道柱状上皮,组织学上分为鳞 癌、腺癌、泡状核细胞癌和未分化癌,东方人以未分化癌 最为常见。
CT:表现依肿瘤大小及其侵及范围而异。
1 咽隐窝变浅、消失:鼻咽癌最好发生于咽隐窝,早期在粘 膜生长,可引起咽隐窝变浅、闭塞,失去正常的对称外观。
2 鼻咽侧壁增厚:肿瘤向粘膜下浸润生长致粘膜增厚,包括 咽鼓管圆枕增厚、僵直、表面不光整,咽鼓管咽口狭宅或 闭塞。
3 鼻咽腔内软组织肿块:中、晚期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平 扫多为等密度,以咽隐窝为中心突入鼻咽腔,致鼻咽腔不 对称、狭窄或闭塞。肿物与颈部肌肉密度大致相仿,一般 无钙化或囊变,多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