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 叹赏 《人民记者穆青传记》背后的故事 压不倒语言的 …
穆青人物通讯赏析
穆青人物通讯赏析摘要:本文从穆青的任务通讯中研究分析其“勿忘人氏”的新闻思想。
关键词:新闻思想;穆青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80-01一、穆青“勿忘人民”新闻思想内涵穆青始终认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我们记者赖以成长的沃土,要做一个有成就的记者,必须熟悉我们的国情和民情,必须熟悉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政策,必须懂得基层社会、基层工作是怎么回事,必须懂得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自觉地建立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思想”。
穆青“勿忘人民”新闻思想主要内容包括,人民群众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泉;人民群众是检验、判断新闻报道质量的权威;关心百姓疾苦、反映群众呼声和愿望是新闻工作的神圣职责;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记者赖以成长的沃土。
二、“勿忘人民”新闻思想在穆青人物通讯中的体现穆青认为:“人民群众应当成为我们报道的主体。
我们的新闻人物是指那些在平凡岗位上经年累月做出了不同凡响的成绩,值得人民学习和敬仰,堪为楷模的人物。
”翻阅穆青的人物通讯,不难发现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英雄业绩,始终是穆青作品的主体。
如: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在大风大浪中百折不挠的普通农民“老坚决”潘从正,为改变贫穷面貌,带领人民群众开山修渠,累死在劳动第一线的党委书记孙钊等,都是穆青笔下着力报道的英雄人物。
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穆青写到,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年青人大风雪中为贫困户送救灾粮款,一个瞎眼老大娘问“你是谁呀?”,焦裕禄说“我是你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你老人家。
”在通讯中,穆青写了焦裕禄最后的遗言:“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滩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在《难忘那双手》中,通过对辉县拍石头乡艰苦条件的描述:“全境没有一块平川,也没有活水源,25道荒山野岭全是光秃秃的,13条大河沟乱石滚滚。
”“从公社所在地到张泗沟一带,40里高山陡坡羊肠路,空身走都很艰难。
一个有战略思想的记者——浅谈穆青精神的当代价值
个 国家 ,小到一个行业 ,甚 至一本书 、一份报 ,都需要有 定 的战 略思想来指 导行动。《 民记者— —穆青》那部片子 人
( ) 谁有远见谁养牛” 二 “
《 谁有远见谁养 牛》 是穆青等人 1 8 9 2年深入河南周 口市 扶沟采 写的作品 。相 比于一般 的新闻报 道 ,记者单纯就事论 所反 映出的穆青精神 中,即凝 聚着 一种战略 思想 ,一种时刻
今 传媒
2 1 年第 9 01 期
文 化传播 与 教 育
一
个有 战略 思想 的记 者
— —
浅谈穆青精神 的当代价值
许 方 方
( 天津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天津 3 0 7 ) 0 3 8
摘 要:2 1 年是 中国共产党建党 9 01 O周年, 总结我们党新 闻事业 的历史功绩 时, 出一大批 默默奉献 的新
文 化传播 与教 育
品很难具有较 大范围的影响力 。通过实践发现 ,穆青 的新闻 性 。 他说 :调查研究是我们业务建设上 的一个根本性 的问题 , ‘ 作 品能够着眼 于当前形势,将新闻事实生发 ,结合 国家 的方 也是记者重要的工作方法 。’ 几十年来 ,穆青那些名篇佳作 也 针政策进行战 略性报道 ,因而他的作品能够成为一个地 区经 正是他深人实际调查研究的丰硕成果 。 他常 常在给青年记者 ” 济发展的一个“ 向标” 风 ,能够 让他 的新闻标 题— ‘ 谁有远 见 题字时赫然写上“ 勿忘人 民” 的警句,他说 :“ 在近半个世纪 的 谁养牛” ,不仅被 当作新闻标题的话语 ,还被刷成标语 来指 导 记者生涯 中,我 结交了不少知心朋友 。工人 、农 民、战士、 当地农 民通过“ 养牛” 来提高 生活水平,甚至在未来 的十几 年 基层干部 、知识分子 ,各个阶层 的人都有。”我从他们那 儿 “
穆青散文式新闻写作风格的特点及成因
穆青散文式新闻写作风格的特点及成因作者:***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4年第01期纵观中国新闻史,涌现出许多名垂青史的记者,他们备具特色的写作风格成为历史的瑰宝。
其中,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记者穆青,以其开创性的散文式写作,成为中国新闻写作的一次重大创新。
这种散文式新闻成为穆青闻名中国新闻史的独特风格,贯穿其记者生涯的始终,这种风格的形成跟其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创新的写作手法,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这种关怀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习穆青的精神,用文字记录下这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散文式写作的概念散文式写作是一种灵活、自由的写作方式,它通常以第一人称为主,通过真实或虚构的故事,表达作者对生活、人生、自然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这种写作方式注重情感表达,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散文式写作中,作者通常会以自己的生活经历、见闻或想象为素材,通过对事物、人物的描绘和叙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这种写作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故事结构,可以自由地穿插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是穆青于上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
穆青说:“在写作中,应该根据内容来决定形式,不要受形式的束缚……在不违反新闻原则的前提下,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它们。
有些新闻,也是可以突破原有的形式的。
”穆青的这个观点,主要是指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应该“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
他提出了新闻写作应在写作手法和语言文字上具有散文化倾向。
把散文讲究意境、讲究文采的特点融会于其中,以增加新闻作品的意境和现场感,使之鲜活、生动、可读性强。
在散文式新闻写作中,新闻记者通常会借鉴散文的形象感,通过描述细节、刻画人物、描绘场景等方式,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事件。
勿忘人民求真务实做合格的党的新闻工作者——学习穆青作品的点滴体会
4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稳定转型进入“转型期”。
作为省级主流媒体,更应该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那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的新闻工作者呢?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穆青,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学习了他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人们在谈说着赵占魁》、《十个共产党员》等多篇报道作品之后,我的这种感受更加强烈。
作为一代名记者,穆青很少题词,在他仅有的几次题词中,写的都是“勿忘人民”,穆青同志为什么要反复题写“勿忘人民”呢?1991年3月,穆青在《记者应该建立调查研究的“生活基地”》一文中写道:“几十年来,人民群众为我们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他们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穆青始终认为“没有人民群众,哪有我们的今天!哪有革命的胜利!”正是这样的深情厚意,使穆青一生将“勿忘人民”奉为座右铭,这是他几十年新闻实践的宝贵结晶,也是他能够刻画出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等一个个光彩照人的共产党员形象的“秘诀”。
然而,勿忘人民,真的要实行起来,并非易事。
毋庸讳言,当下在我们的新闻队伍中,有的人并不是时时将此记在心中的,一些媒体的“贵族化”、“精英化”,正在远离“勿忘人民”的新闻取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勿忘人民”,又应该如何学习穆青精神呢?一、坚持理论学习 牢固大局观念向穆青同志学习,首先要学习他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在任何情况下都忠于党的新闻事业,忠实履行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回首沧桑岁月,穆青写到:清凉山上的这段岁月,虽然充满了艰难困苦,但给了我思想和业务方面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使我认识到了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和党报记者的神圣职责……通过我们的新闻报道,来引导、鼓舞、组织浩浩荡荡的革命队伍前进,实现党制定的伟大目标。
有些记者说,为什么我就找不到典型的事例和人物?为什么有些选题就容易获奖?其实这都与平时的政治理论素养有关。
穆青人物作品的特色
穆青⼈物作品的特⾊2019-10-26原新华社社长、著名记者穆青同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催⼈奋进的新闻作品问世,这些作品不但具有⾼度的思想性,⽽且具有很⾼的艺术性,其中以⼈物通讯最为突出。
他的⼈物通讯作品思想内容丰富,写作特⾊鲜明,值得我们这些新闻后⽣好好学习和效仿。
⼀、主题思想深刻,时代特⾊鲜明。
穆青曾经说过:⼀篇好的⼈物通讯,往往会起到⼈物的某⼀段传记、时代的某种记录的作⽤。
综观穆青⼈物通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能在把握社会关注点,把握群众愿望呼声的基础上,紧扣时代脉搏,精⼼选择出具有⾼度典型性的时代⼈物。
穆青⼈物通讯中写的虽然都是普普通通、各⾏各业的⼈物,但是他笔下的凡⼈却都闪烁着⾮凡的光彩,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油⼯⼈王进喜、植树⽼⼈潘从正、改⾰⼤潮中的⽼⽀书阎建章等等。
他的⼈物通讯,打动读者的固然是通讯主⼈公的感⼈事迹,但更主要的还是⼈物⾝上⾼尚的品质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
如上世纪60年代,在当时三年困难时期的历史背景下,时代需要树⽴⼀个有着硬⾻头精神、在困难⾯前能挺⾝⽽出带领群众前进的好⼲部形象,他就根据这⼀时代需要深⼊基层采访,抓住了县委书记焦裕禄这个典型,为党的⼲部树⽴了光辉的榜样,有⼒地⿎舞了⼈民⼤众勇于向⼀切困难挑战的坚强⽃志。
《⼀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穆青在谈到《为了的嘱托》和《⼀篇没有写完的报道》时曾说:“在‘’的⼗年中,⼈民同、‘’进⾏了⼀场你死我活的尖锐⽃争,这场⽃争决定着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粉碎‘’以后,⼈民迫切需要澄清被、‘’搞得混乱不堪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团结⼀致向前进,⽽吴吉昌和‘⽼坚决’(《⼀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中的主⼈公)⾝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格和精神⾯貌,正可以回答这些重⼤问题,⿎舞⼈民继续奋勇前进。
”⼆、材料选取典型,⼈物形象⽣动。
⼀般来说,采访中我们会收集到很多的事实和材料,为了更好地表现通讯的主题,⾯对这众多的事实和材料,如何选、选哪些是我们⾸先应该考虑清楚的。
第十讲 情系人民的杰出新闻记者——穆青
之力,得本部管库差事,全部财政出纳之权,实 在其手,而厨子实间接以供刀殂上之肉,又稍以 其余沥沾溉司员中有势力者而为之垫款焉,或小 借款焉,司员中或预支薪水,厨子之子奉承父命, 无不为之周转。故各司员中之无耻者,则待厨子 以丈人之礼,称为老伯。见厨子鞠躬如也,汪大 燮氏自外部司员厉跻侍郎,未尝受此厨子分文馈 进,故厨子稍惮也。一旦汪赴贺庆望之宴,方及 门,遥见厨子方辉煌翎顶,与众客沧济与一堂, 谔然不能举步。厨子见汪大人来,
余乃借武英?奇怪之北京社会?厨子与前清西太后及恭亲二王及李鸿章之关系?狗窑之外务部?陆子欣君子太功绩目前清恭王管理总理衙门时代至于今日之民国外务部其间易若干管部亲王易若干尚书侍郎部其间易若干管部亲王易若干尚书侍郎易若干司员至于今日又将易若干总长而始终未脱关系者则余厨子其人也而已
人文科学系新闻教研室
第十讲 情系人民的杰 出新闻记者—— 穆青
穆 青 作 品
穆老已驾仙鹤去,天地有情泪纷飞。留在身后的是《县委书 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总理的嘱托》、《铁人王 进喜》等新闻作品名篇,以及12万字的《十个共产党员》、40万 字的《新闻散论》、30万字的《彩色的世界》和一些尚待整理成 集的在战争年代散佚的文稿。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铁人王进喜、 植棉模范吴吉昌、绿化荒沙的“老坚决”潘从正、红旗渠特等劳 模任羊成……当一个个满溢着英雄气概的人物被社会所知时,人 们也记住了记者穆青的名字。 作为新华社前社长、部级领导干部,穆青的朋友大多是农民。 “他不能在北京待的时间长了,隔几个月就得下农村,像当地的 老农一样蹲在田间地头,和他们拉家常,他就像他们中的一分 子。”穆青的秘书陈二厚说。穆青和他笔下的人物有着近乎生死 之交的情谊,吴吉昌的一尊塑像每日与他相伴,焦裕禄的儿子每 来北京必登门,“老坚决”潘从正的孙子常来看爷爷的
读懂穆青弘扬穆青精神——学习《人民记者穆青传记》中穆青名言的启示
《荀子·荣辱》有云:“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穆青就是这样一个新闻工作者,他在“人民记者”的终生实践中,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总结概括成为许多闪光的名言警句,并身体力行之。
这些体现穆青精神的名言,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全国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新闻界持续推进“走转改”活动的今天,重读穆青作品,重温穆青故事,品味穆青名言,给我们以无限的启迪、无尽的力量。
笔者最近再次阅读了张惠芳、王昉所著的新版《人民记者穆青传记》,该书系统翔实地记述了新闻工作者的楷模穆青伟大、精彩的人生。
书中穆青的名言警句很多,结合穆青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联系当前的新闻宣传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和体会穆青名言的思想精髓。
一、“人民至上”:贯穿一生的赤子情怀这种“人民至上”的情怀,承载了穆青一生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并在工作中化为贯穿其一生的目标和理想,成为他一切新闻实践活动的评价准则和工作路线。
(一)“勿忘人民”:人民之子的最高信仰“勿忘人民”[1]305,这是穆青与青年记者交谈或赠言题写最多的一句话。
穆青和焦裕禄精神的契合点,就在“人民的儿子”上,正是因为自觉定位于“人民的儿子”,他才会把人民看得“比天还大”,终生不忘。
“勿忘人民”不仅是一种人生情怀,更是一种职业信仰,既是情系人民、魂系人民,也是倡导要扎根人民、服务人民。
“勿忘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穆青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是穆青追求终生的“最高信仰”。
穆青一生满怀对人民群众的一腔挚爱,从心底发出“勿忘人民”的呼声,并在60余年的新闻实践中力行、阐释和表达着他对“勿忘人民”丰富理念和内涵的理解。
“勿忘人民”是一种人生情怀,是一种职业信仰,也应该成为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理念和政治品格。
这也是我们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的关键。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勿忘人民”也是党性的表现。
让年轻记者脱颖而出——从穆青的新闻人才观说起
要有 坚定的信 仰 , 任何风浪 面前不动摇 。穆青从事新 闻生
涯 6 年 , 出了《 O 写 县委 书记 的榜样—— 焦裕禄》 《 了周 总理 、为 的嘱托 》《 、 一篇 没有 写完的报道》 等一大批 著名新闻作品, 激情
是 第一位的 , 成才是 第二位 的。 如果连人都做 不好 , 还谈什 么成
才 !即使 成 了‘ ’也 是 ‘ 才 ’ ” 才 , 歪 。
穆青 心 中生根 发 芽,信仰 , 都有所追求。 信仰是人 的精神 支柱 , 也是 人前进的灯塔 。 人生有 了信仰 , 生命之树才会 常青 。 青出生于 穆 黑暗的旧中国, 目睹 了共和 国的诞 生, 受党的培 养多年 , 波澜壮
阔的 历 史 洪流 使 他 坚定 了爱 党 、 党 、 着 党 走 的信 念 。 信 跟
许 多长期做记者工作的 同志都有这样一个体会 : 采访决定
写作。 采访 是 第 一位 的 , 写作 是 第二 位 的 , 果 你根 本 没有 采 访 如
到 东西 , 没有接触到 实际, 没有到群 众中间去 , 只是 闭门造 车, 你是永远 也写不出好稿来的。2 0 00年 1 0月, 青在《 穆 反映现 实
正是在这样 的人 生信仰 支撑 下, 穆青把 自己的人生价值与 党和人 民的事业紧紧联 系在 一起 。无论顺境逆境 , 他都能泰然 处之 , 无怨无悔。 他为党尽忠、 国分忧、 民奔波 , 为 为 直到生命 的
最后 一刻 。
要及 时准确》 一文 中强调 :采访决定写作 , “ 多思才有 深度 , 文章 要 靠事实和真理服 人 , 肯下功夫才能出精 品。”
浅论穆青人物通讯的报道特色
浅论穆青人物通讯的报道特色作者:任祎寒付靖芸来源:《今传媒》2018年第07期摘要:穆青及其人物通讯常被作为新闻学界的研究对象和业界的学习范本,既有大胆独特的尝试,也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本文以穆青人物通讯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策划、采访与写作三个方面探讨穆青人物通讯的报道特色,对当下的人物通讯报道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穆青;人物通讯;焦裕禄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7-0147-02在新闻学界和业界,穆青(1921-2003)被公认为当代“新闻巨擘”和“人民记者”。
从东北日报社记者到新华社社长,从解放前到解放后,穆青六十余年的报人生涯给我们留下了众多新闻实务思想。
穆青在长篇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写作上独树一帜,其代表作《工人的旗帜赵占魁》(1948年)、《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966年)、《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1978年)等,均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和黄金范文。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穆青人物通讯中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佳作,被誉为“从建国到1966年的17 年中,写先进人物的压卷之作”。
这篇由穆青、冯健、周原合作而成的长篇通讯,生动还原了时任兰考县县委书记的焦裕禄,带领干部和群众团结抵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的艰苦过程,将焦裕禄亲民爱民、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的先进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成功塑造了“党的好干部”和“人民的好公仆”典型形象。
1966年2月7日,经齐越之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一、策划:百姓与时代间的胆与识1.以典型人物揭示时代背景,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建国后,基于国家建设和生产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要,典型报道曾在我国新闻事业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引导群众学先进,凝聚民心、鼓舞士气、推动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穆青的人物通讯也多以典型人物报道的形式出现,其笔下的典型人物如赵占魁、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等,都是经过实地考察、精挑细选而产生的,都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与社会风貌。
“大爱无疆,政治为纲;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穆青传》看中国新闻记者的指导思想
“大爱无疆,政治为纲;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穆青传》看中国新闻记者的指导思想宋曦曦拿到《穆青传》这本书以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穆青老人饱经沧桑,却又善良慈祥的一张脸。
毫无疑问,“饱经沧桑”是因为他在年轻时跟随着共产党到处奔波,筚路蓝缕的拼出了一片天地,踏着历史的尘埃走进现实;而经历了和敌人残酷的斗争之后,本应该“苦大仇深”的脸上,这“善良慈祥”又从何而来呢?很快的,我在卷首语中找到了答案:“‘爱’是他幼年生命里就已经呈现出的一种特质,这是他人后中小的家庭给予的,他在不自觉中传承了它。
”显然,一个“爱”字就已经胜过千言万语。
中国有一句俗语:人是挂相儿的。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格能从他的相貌上反映出来。
还有一句古语:相由心生。
指的是人的外相和表情是由他的内心状态所衍生出来的。
我一直认为,这两句话用最简单的方式完美的诠释了“人”这种生物,相辅相成,互作补充。
而对于穆青来说,从小就有的“仁爱”思想深刻的植入了他的内心,并且决定了他的一生。
读到这里我不禁疑惑:作为中共党报的记者,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样纯粹的“爱”,会不会令他心慈手软,畏葸不前?这位伟大的新闻工作者,他成功的指导思想又是什么?而现在的记者与那时又有多少不同?怀着这些思考,我想到了本文的题目:“从《穆青传》看中国记者的指导思想”。
在李彬老师您的课上我们接触过有关中国报业的历史。
就近代来看,尤其是20世纪初,报纸更多的是作为党政论战或是文人泼墨的平台展现在世人面前。
而对于穆青所在的《解放日报》和新华社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共产党报”。
作为爱好文学,而并未怀揣记者梦的穆青来说,缺乏经验是可怕的。
而为党报著文章,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更可怕的。
就像是穆青当时被指派报道延安誓师大会,稿子写得非常失败,博古在批评之余,还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们似乎不懂政治,不懂政治就不懂新闻。
”看到这里,才觉得似曾相识:原来李彬老师您也说过类似的话:“新闻的核心和本质是政治”。
大气磅礴的穆青传记
穆青,是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盛名的新闻记者。
人民记者,是穆青的无上光荣;新闻界的焦裕禄,是穆青的崇高荣誉。
穆青以精湛的新闻名作、深厚的新闻理论、卓越的新闻实践,成为当代中国新闻史上的一座丰碑。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兰考,在与兰考干部群众座谈时说,1966年2月学习穆青等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深受震撼。
穆青为什么能够写出这样的扛鼎之作?穆青一系列新闻作品为什么能历久弥新?读完张惠芳、王昉著的《人民记者穆青传记》(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这些问题不仅豁然得解,更领略了穆青风雨兼程的奋进之旅。
一尧五彩斑斓的人生画卷作为穆青传记,这是一部目前记述最完整、内容最全面的传记,也是穆青审阅过的最具权威性的传记。
穆青一向严格自律和谦虚谨慎,生前不允许出版他的传记。
他的新闻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但读者对其成长道路、工作经历知之甚少。
本书自穆青的少年时代写起,系统地记述了穆青一生奋斗的历程。
全面展示穆青以如椽之笔记录时代走势。
穆青所处的时代,波澜壮阔,跌宕起伏。
他以众多“中国的脊梁”为主线,描摹了中国社会发展大势和人民奋勇挺进的步伐,绘成时代风云的长轴画卷。
无论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还是植棉劳模吴吉昌、植树劳模“老坚决”潘从正、红旗渠劳模任羊成,都代表着“中国的脊梁”。
这些人物通讯的背后,既有穆青深厚的思想积累,又有将社会实践当作源头活水的新闻理念,更有对人民的浓浓情感。
作者对穆青每个时代的代表作产生的过程都进行了细腻深刻的剖析,记录了穆青采写这些英模人物的丰富历史细节,成功地塑造了穆青人民记者的生动形象。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作者如实记录了穆青在广袤大地上奔走的足迹。
从反映科技兴农的《抢财神》到《潮涌中州》,从《风帆起珠江》到反映城镇化的《苏南农村第三波》,都凸显了穆青的科学预见,展示了穆青高瞻远瞩的新闻洞察力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细致摹写穆青杰出的新闻发展艺术。
他不仅是党培养的第一代新闻人的杰出代表,还是卓越的新闻领军人物。
你也希望和主人公的心跳同步
你也希望,和主人公的心跳同步青锋有一个故事深深地植根于我的内心深处,不论经过了多少岁月,历经多少艰难困苦,她都挥之不去。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原新华社社长穆青。
故事讲的是,当年河南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时,穆青采访了一位修建红旗渠的青年劳动模范任羊成,因为特殊的原因,穆青没有把采访任羊成的稿件见诸报端。
几十年后,穆青带着未了的愿望在林县(现为林州市)宣传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在一个深山小村见到了阔别多年的任羊成。
当年意气风发的任羊成已经成为了一个老人,当年他冒着生命危险和许许多多的林县人民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使林县大多数人吃上了漳河水,但他却回到了缺水少粮的家——一个远离红旗渠的深山小村。
为了解决吃水难,几十年间,他带领乡亲打了三口深水井,但都无功而返。
回访当中,赶上午饭时间,任羊成以捞面条款待穆青一行。
穆青端着碗吃捞面条的时候,发现任羊成一家都坐在那里,就再三催促任羊成一家一起吃饭,看任羊成一再搪塞,穆青就跑到任羊成家的灶房去,揭开锅盖方才发现,任羊成款待他们捞面条,而留给自己一家人的却是漂浮在水面的白菜叶,穆青不由地留下了热泪。
一个为了其他人能吃上水、过上好日子的人,结果却因为自己所在的村庄没有水,在款待客人吃碗捞面条后,自己却连碗面条都吃不上。
此后的春节,穆青专门邀请任羊成到北京过年,临走时,穆青送给任羊成一袋白面、一袋大米,一再嘱咐,回去后要让当年和任羊成一起修建红旗渠的劳模们吃顿饺子。
当年的我只是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却并不十分明白这个故事传递给我们的寓意。
而就在不久之前,我随着一批党员干部再赴兰考,听开封市委党校一个叫李永成的教授讲述焦裕禄的有关故事的时候,我似乎对这个故事有了应有的诠释。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句话是穆青评价焦裕禄的,事实上也是对穆青自己一生新闻工作的映照。
穆青一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作品,而最打动人、影响最大的作品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或许有人会说,那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但李永成教授说,那是焦裕禄的思想境界和穆青的思想境界达到了同一个高度、引起了穆青的共鸣,从而才有了这个作品,才使得这个典型能够在全国引起反响、历经几十年而不被湮没。
中断,哭声,震撼!
中断,哭声,震撼!作者:王雯静来源:《时代报告》2013年第10期广播里传来“老焦”的事迹1966年2月7日,天已经透亮。
冬日的气息将尽,然而春意尚未萌动,苍白的阳光隐略显现着自己的弧印,凛冽的寒风依旧抽打着光秃秃的树枝。
豫东大地的一方小县城——兰考,一如往常地欣欣然在这样的气息里睡醒过来。
一天的工作即将开始。
位于北街小学附近的人们刚刚起床,他们穿着厚实的冬装,呵着白气,跺着脚,排队等待洗漱。
有的百无聊赖,吐纳着一夜的腌臜之气;有的前后扭着脸,窃窃私语着各家的鸡零狗碎;有的就抻直了脖子竖起耳朵,听到要紧处也凑上几句;也有的嘟囔着前面洗漱得太慢……就在一片喧闹之中,人们身后不远处的大喇叭突然响了起来:“现在播送《人民日报》记者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大伙一听这中央人民广播里说的竟是“老焦”,便纷纷停止交谈,伫立在原地,伸着耳朵听起广播……录音室里的中断时间退回到这日的清晨。
北京。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录音室里,气氛有些异常。
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上午就要播出了,可是录音制作却遇到了“大麻烦”:稿子还没念到一半,中国“头牌”播音员齐越已经泣不成声……中断。
中断。
录音一次次地被迫中断。
到后来连录音编辑都挺不住了,趴在操作台上哭起来……闻讯赶来的几十位播音员、电台干部肃立在录音室的窗外,静静地看、默默地听、悄悄地擦眼泪……终于,齐越念到了最后:“焦裕禄同志,……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电波发出,一个伟大的名字迅速传遍了全国。
那苍劲有力、饱含激情的声音传遍了千家万户,震撼了亿万人民的心灵……哭声弥漫的兰考街头1966年2月7日这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新华社供稿,署名作者为穆青、冯健、周原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时通过电波,用1小时20分钟向全国诵播。
“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
穆青:焦裕禄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读《人民记者穆青传记》
作者: 陈智英
作者机构: 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物刊名: 中国图书评论
页码: 117-11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焦裕禄精神;中国人民;名记者;穆青;传记;传播者;行者;1937年
摘要:穆青是中国当代著名记者。
他的作品记录了中国人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前进步伐,震撼着几代人的心灵。
《人民记者穆青传记》从1937年穆青16岁参军抗日写起,直到2003年10月11日患病去世,翔实、准确、全面地描绘了穆青正气浩然、胸怀若谷、质朴无华的人生轨迹,浓墨重彩地展现了穆青发掘、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壮丽画卷。
穆青--人民记者的榜样
穆青--人民记者的榜样
文有仁
【期刊名称】《新闻实践》
【年(卷),期】2003(000)012
【摘要】@@ 穆青同志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在这些日子里,我脑海里一直翻腾着他的形象.我同穆青接触不多,但从亲身感受到的几件事已给我留下一个印象:穆青是人民记者的榜样.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文有仁
【作者单位】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原所长、高级编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穆青:焦裕禄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读《人民记者穆青传记》 [J], 陈智英
2.读懂穆青弘扬穆青精神--学习《人民记者穆青传记》中穆青名言的启示 [J], 赵铁军
3.觅迹寻踪说穆青--采写《人民记者穆青》的故事之一 [J], 张惠芳;王昉
4.穆青——人民记者的榜样 [J], 文有仁;
5.穆青——人民记者的榜样 [J], 文有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独特的阅读体验——读《穆青传》有感
独特的阅读体验——读《穆青传》有感冯志云读毕张严平老师用春夏秋冬一个轮回著成的《穆青传》,轻轻掩卷,注视着封面上穆青老人丘壑纵横却温暖坚定的脸,任泪水慢慢滑落。
心中有弦铮然作响,感动与思考牵引着难平的心潮……严平老师在《穆青传》的“后记”中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历史的内核,归结到底都是一段或长或短的心灵旅程。
这部《穆青传》执意告诉读者的正是关于中国新闻界一位旗舰式人物的心灵历史。
”从《穆青传》中,我触摸到一个背着小布包仓促离家的16少年滚烫的革命之心,一个奔走在东北茫茫雪原上的小记者受民恩惠之后的感激之心,一位新华社副社长、经过战火洗礼的共产党员与另一位和平建设时期为人民呕心沥血的共产党员灵魂碰撞之后喷薄的感动之心……随着严平老师大气、诗性的笔触,我在阅读中走过了穆老的一生,目睹了这位“中国新闻界的脊梁和良心”的坎坷却精彩的心灵之旅。
读毕,灵魂震颤。
《穆青传》带给我的阅读体验是从前少有的。
这种少有的体验,首先体现在文字上。
在我的阅读生活中,许是出于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我喜欢沈从文那一脉明朗舒隽、意境深远的文字,并且一直认为用淡淡笔触写出悠悠思绪的文章才是上品。
而人物传记是一个人一生的盖棺论定,更应当用平和冷静的笔触去剖析传主的是非功过。
因此初读《穆青传》,严平老师感情丰盈、气势磅礴的文字风格让我一时难以接受。
不知为何,阅读《穆青传》前,我总是觉得这样风格的文字属于狂飙突进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属于与那些自命的时代代言人喷涌的感情黏合成胶状物的文字。
一个传者,怎么会在记述传主人生经历时用如此不加节制的笔触?带着这样的疑问阅读全书,泪水滑落的瞬间,我知道自己错了。
穆青老人的一生,若不用这样史诗般大气磅礴的语言,实在难以道尽他那为党为国为民的拳拳之心与朗日般生辉的高洁人格;甚至读到最后,我觉得这样的文字还不够,还应当再大气一点,再激越一点,方能让心中翻腾的感动与崇敬在文字之中找到寄寓之所。
而掩卷瞬间,我也清楚地认识到,《穆青传》并非前80年代不加节制的呼号文章;我清晰地感觉到,向来热情的严平老师,是怎样压抑着她心中涌动的敬佩感动,对这位新华社一生热情的老社长进行了真实而质朴的描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穆青还曾为她的人物特写集《崇高的爱》 止。幸好脑震荡没留下太严重的后遗症,医生
廉 洁 自 律 ,堂 堂 正 正 做 人 ,是 他 为 新 闻 队 伍
穆 青 作 品 都 曾 触 及 人 们 心 灵 的 震 撼 点 , 题 写 书 名 ,对 先 进 模 范 人 物 的 崇 敬 和 深 厚 的 和家人都说是奇迹。
影 像
守 望
马 德 钦
况味
树在 山在 大地在 岁月在 我在
记 得 是 读 小 学 三 年 级 时 ,我 偶 然 生 病 ,不
有一年,和丈夫带着一团的年轻人到美国
读书,也是一种“在”。
能去上学,于是抱膝坐在床上,望着窗外寂寂 和欧洲去表演,我坚持选崔颢的《长干曲》作为
有 一 年 ,到 图 书 馆 去 ,翻 一 本《春 在 堂 笔
核 心 就 是“ 勿 忘 人 民 ”。“ 让 人 民 过 上 幸 福 的 1993 年 11 月 19 日 在 安 阳 宾 馆 会 见 红 旗 渠 劳 础上,经穆青认可,才决定由她担此重任。
躺 在 医 院 ,昏 迷 多 日 ,醒 来 后 想 到 的 第 一 件 事
生 活 ”是 他 一 生 奋 斗 的 目 标 ;与 人 民 同 呼 吸 模 ,穆 青 拉 着 除 险 队 长 任 羊 成 的 手 ,像 多 年
“古来圣贤皆寂寞”啊!心念一动,便把书借回
为 什 么 痛 呢 ? 现 在 才 懂 ,只 因 你 知 道 ,你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去。书在,春在,但也要读者在才行啊!
的 好 朋 友 都 在 那 里 ,而 你 偏 不 在 ,于 是 你 痴 痴
渺 渺 烟 波 里 ,只 因 擦 肩 而 过 ,只 因 你 在 清
律 ,用 英 雄 和 先 进 人 物 的 榜 样 力 量 推 动 时 不 止 。 我 们 此 后 写 到 这 情 景 又 止 不 住 热 泪 题 。 她 托 人 请 穆 青 为 该 书 作 序 ,穆 青 欣 然 答 脑带进病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泪流不
代 前 进 ,是 他 新 闻 工 作 最 宝 贵 的 经 验 ;清 正 盈眶。”
料 ,之 后 又 研 究 修 订 了 10 多 年 。 作 者 说 , 泪 ,可 以 说 ,流 泪 最 多 的 是 作 者 。“ 我 们 跟 随
当时穆青临近离休,新华社党组决定为穆 上班,车子还未扎稳,一辆铲车开了过来,猛地
我 们 就 是 为 了 弘 扬 穆 青 精 神 。 穆 青 精 神 的 穆 青 采 访 ,经 历 了 许 多 感 动 落 泪 的 场 景 。 如 青立传,并在河南物色作者,在深入考察的基 把她扫倒,她后脑勺着地,一下晕了过去。她
何 炼 成 的 ? 穆 青 是 如 何 从 文 学 青 年 成 长 为 对真实,不能合理想象。二要朴实准确,不要 出:“我愿意!我当然愿意!”
以继日、废寝忘食。1998 年春节期间,发生了
蔡 新 闻 大 家 的 ? 张 惠 芳 和 女 儿 王 昉 采 访 穆 花里胡哨。三要用事实说话,不要多加评论。
好好的,小脸还没有开始脏,小手还没有汗湿,
我 不 是 先 知 ,却 喜 欢 让 自 己 是 一 个“ 紧 急
老师说:“XXX!”我们回答:“在!”
“1996 年,河南日报社派我们参加新华社举
22 盒采访录音磁带、13 个修改稿软盘、两张穆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穆青的名言 冲突中塑造人物个性”等。
行 的 穆 青 作 品 研 讨 会 ,给 了 我 们 采 访 的 机 会 。
青照片光盘。同时,河南人民出版社向穆青研 “勿忘人民”作为“院训”,穆青研究中心把“勿
2014 年 4 月 1 日刊发一位评论家的文章说,作
“穆青对我们说:‘要当一个好记者,千条 动因。
这 本 传 记 ,实 际 上 是 穆 青 老 师 用 自 己 的 生 命
陈 者淌着泪水读完了这部书。
万 条 ,最 根 本 的 一 条 就 是 勿 忘 人 民 ,就 是 要 对
1992 年 初 春 ,河 南 日 报 社 文 艺 部 编 辑 张 写就的,我们不过是整理者而已。”
智
提 起 穆 青 ,人 们 就 会 想 到 焦 裕 禄 。《县 人民群众有真感情,有深厚的感情。’”
惠 芳 ,突 然 接 到 新 华 社 河 南 分 社 社 长 赵 德 润
当然,她们也为此付出了很多。白天正常
英 委 书 记 的 榜 样 —— 焦 裕 禄》这 篇 通 讯 是 如
穆青还对她们的写作“约法三章”:一要绝 的电话,问她愿不愿意写穆青传记,她脱口而 上班,晚上写作,节假日更是难得休息,她们夜
2003 年 12 月 11 日,中宣部作出全国新闻 读者的心灵。
采访的基地,七返兰考,八下扶沟,十上辉县, 卷,也是对穆青老师的一个交代。”④6
中国梦
主题新创作歌曲
走在通往中国梦的路上
作词 张和平 作曲 舒 楠 演唱 戴玉强 王 莉
(合)走在路上 走在路上 走在通往中国梦的路上 没有后退 只有向前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这里再扬帆 (女)我们用热烈的鲜血 将复兴的原野浇灌 (男)我们用滚烫的汗水 把希望和理想实现 (女)我们用万众的力量 书写出光辉与灿烂 (男)我们用无穷的智慧 让春天永驻人间 (女)走在路上 走在路上 走在通往中国梦的路上 (男)脚踏实地 不尚空谈 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定实现 (女)走在路上 走在路上 走在通往中国梦的路上 (男)没有后退 只有向前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这里再扬帆
入 群 众 ,与 老 百 姓 保 持 深 厚 的 友 谊 ,反 映 人 去 世 的 事 ,穆 青 泣 不 成 声 ,说 :‘ 我 没 把 你 们 出 版《生 命 圈 危 机》,是 关 于 环 保 问 题 的 散 文 安慰她好好养病。她放下电话,失声大哭,她
民 的 呼 声 ,是 他 一 贯 的 作 风 ;弘 扬 新 闻 主 旋 给 写 出 来 ,我 欠 了 你 们 的 债 !’这 时 全 场 流 泪 集。上世纪 90 年代初,这是一个很前瞻的话 怕完不成任务。身体刚恢复,她就让王昉把电
青山、迟迟春日,心里竟有一份巨大幽沉至今 开幕曲,在一站又一站的陌生城市里,舞台上碧 记》,那是俞樾先生的集子,红绸精装的封面,
犹不能忘的凄凉。当时因为小,无法对自己说 色绸子抖出来粼粼水波,唐人乐府悠然导出: 打开封底一看,竟然从来也没人借阅过,真是
清楚那番因由,但那份痛,却是记得的。
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
正 是 这 个 承 诺 ,让 她 此 后 的 生 命 轨 迹 与 这 样 一 件 事 :张 惠 芳 连 续 三 天 通 宵 熬 夜 写 稿
瑛
青 10 年 之 久 ,拥 有 大 量 的 第 一 手 感 人 材
穆 青 与 人 民 群 众 的 深 厚 感 情 让 读 者 流 穆青的人生历程融合在一起。
子 ,大 年 初 四 一 早 ,她 又 骑 着 自 行 车 赶 到 报 社
文 学 评 论 家 孙 荪 称 赞 此 书“ 以 穆 青 的 方 他的新闻名作大多是关于河南的人与事。穆
学共建的穆青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人民记 “ 新 闻 界 的 焦 裕 禄 ”。 他 是 一 面 旗 帜 、一 面 镜 式写穆青”。她们学习穆青,并引入文学的精 青采访过的地方,张惠芳大多都去采访过,这
《人民记者穆青传记》作者以典型的情节 我们有幸听他讲自己的故事,故事生动深刻,录
究中心捐赠了《人民记者穆青传记》。
忘 人 民 ”作 为 座 右 铭 。 穆 青 有 一 部 新 闻 名 篇 和细节,生动形象地塑造人物,通篇采用朴素 下来就是好文章。能上一堂这样面对面的人生、
一种精神 一面镜子
《人民呼唤焦裕禄》,其实,人民也在呼唤更多 自 然 的 白 描 手 法 ,但 最 关 键 的 是 投 入 真 情 实 新闻业务辅导课,对我们来说真是幸事。我们有
树立的典范。
她们抓住这些震撼点去写穆青。这些震撼点 语言功力,是该书获得穆青认可的原因。
在 穆 青 研 究 中 心 揭 牌 前 ,张 惠 芳 给 新 华
穆 青 给 青 年 记 者 留 下 三 句 话 :“ 掌 握 大 就 是 思 想 感 情 的 强 烈 共 鸣 ,如 穆 青 听 到 焦 裕
而 张 惠 芳 一 直 堂 堂 正 正 做 人 、踏 实 细 心 社 原 总 编 辑 南 振 中 送 了 两 本 书 ,南 振 中 曾 代
者穆青传记》作者张惠芳捐赠了穆青肺癌晚期 子、一把尺子,是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灵 ,调 动 了 多 种 文 学 手 法 塑 造 人 物 形 象 ,如 为她此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蘸着心血一字一句修改审定的书稿原件,还有 的生动教材。
“ 用 典 型 环 境 描 写 典 型 性 格 ”,“ 在 激 烈 的 矛 盾
12 2014 年 6 月 25 日 星期三
投稿信箱:hnrbzyf@
HENAN DAILY
《人民记者穆青传记》背后的故事
中原风
责任编辑 冻凤秋
时代
叹赏
生命之沉重
压不倒语言的花朵
□ □
□ □
2014 年 6 月 24 日上午,在新华社与郑州大 宣 传 战 线 向 穆 青 学 习 的 决 定 ,读 者 称 穆 青 是
共圆中国梦
作词 李 勤 作曲 汤子星 演唱 王丽达
五千年的黄河水 流淌着一个梦 河两岸上的五色土 长出了梦中景 一辈辈的薪火相传 不变的是笑容 听着滚滚春潮 举起澎湃的心声 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家家享太平 放飞希望 你和我都能出彩 咱用劳动和汗水 共圆中国梦 一百年的路悠长 浩荡荡染雄风 勤劳勇敢的好儿女 耕耘着梦中情 千万里的山川秀美 歌飞大地长空 看这缤纷的世界 凝聚共同的心声 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家家享太平 放飞希望 你和我都能出彩 咱用劳动和汗水 共圆中国梦④6
是好是歹,我想跟他们在一起啊!一起挨骂挨 的 籍 贯 ,问 一 问 昔 日 所 生 、他 年 所 葬 的 故 里 。‘吾不识青天高,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