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清明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教学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教学教案泸溪县浦市镇长坪完全小学毛湘儿教学目标:1.文化自信:通过阅读古诗《清明》,体会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节日习俗。
2.语言运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清明》。
3.思维能力: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
4.审美创造: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以及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清明》。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以及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传统节日的图片,如春节、中秋节等,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习俗。
教师引导:“传统节日离我们并不远,就在我们生活的身边。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描写清明节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清明》,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如扫墓、踏青等。
二、初读课文,探究初成1.作者简介:介绍诗人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强调其“小杜”之称及其诗歌特色。
2.初读古诗: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读,纠正发音,注意断句和节奏。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识记生字:学习古诗中的生字,如“欲”、“魂”、“借”等,通过音序、结构、部首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三、品读欣赏,质疑再探1.解诗意:前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引导学生理解“纷纷”形容春雨的特点,以及“欲断魂”所表达的伤感情绪。
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体会诗人在清明时节的心境。
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理解“借问”和“遥指”的含义,感受牧童的俏皮和画面的生动。
讨论诗人为何借酒消愁,以及“杏花村”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2.想象画面: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的场景,以及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画面。
分享个人想象,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意思
古诗赏析: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言:在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古诗三首——《清明》、《白日依山尽》、《登鹳雀楼》。
这些古诗不仅在语文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更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珍贵遗产。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情操。
本文将就这三首古诗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深入探讨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之美。
一、《清明》1. 《清明》古诗内容简介《清明》古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通过描绘清明节当日的风俗、风景和人情,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2. 《清明》古诗意境分析古诗描绘了春风送暖、绿树成荫的清明节气象,反衬了诗人内心对逝去亲人的眷恋之情。
诗中的“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赢得满腔风月恨。
”一段,既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展现了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哀婉之情。
3. 《清明》古诗诗意赏析杜牧以清新明媚的天气为背景,巧妙地塑造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留恋之情。
通过对清明节的细腻描绘和对逝去亲人的深情缅怀,展现了古诗的深远意蕴。
二、《白日依山尽》1. 《白日依山尽》古诗内容简介《白日依山尽》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无常的感慨。
2. 《白日依山尽》古诗意境分析古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宏伟壮美景色,通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表达了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真实意蕴。
3. 《白日依山尽》古诗诗意赏析王之涣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时光逝去的追怀之情。
诗歌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和感慨。
三、《登鹳雀楼》1. 《登鹳雀楼》古诗内容简介《登鹳雀楼》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观描写,探讨了人生的境界和哲理。
2. 《登鹳雀楼》古诗意境分析通过对登高远眺的景观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世间万象的洞察力和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
3. 《登鹳雀楼》古诗诗意赏析王之涣以高远的视角,描绘了大气磅礴的自然景象和人生的短暂,表达了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原文及赏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原文及赏析
《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1.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课文赏析
这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中国的三个重要节日:《元日》描写的是春节,《清明》描写的是清明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的是重阳节。
《元日》中,王安石用鲜明的意象和热烈的气氛,展现出了春节的喜庆和万象更新的气象。
“爆竹声中一岁除”,用爆竹的响声寓意旧的一年的结束,新的一年的开始。
“春风送暖入屠苏”,则表达了春风吹过,暖意袭来,人们欢饮屠苏酒的景象,寓意着新的希望和祝福。
《清明》中,杜牧借景抒情,用“清明时节雨纷纷”描绘出清明时节的凄清气氛,而“路上行人欲断魂”则生动地描绘出了行人悲伤的心情。
诗的后两句则带有一丝慰藉,通过询问酒家和牧童的指向,给人一种生活气息和希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在重阳节时思念家乡和亲人之作。
诗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和“每逢佳节倍思亲”,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在节日时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而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则通过想象兄弟们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这三首诗各具特色,但都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人情味。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三首》。
古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展现了古人的风貌和情感,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而在我们的教育中,《古诗三首》作为六年级上册的一课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和理解古诗,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感悟。
本文将从“古诗三首”这一主题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在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这一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教材选取了《清明》《夜泊牛渚怀古》《登鹳雀楼》这三首古诗。
这三首古诗作者各不相同,且体裁、题材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杰作,内涵丰富,情感真挚,能够唤起读者心中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向往和敬畏。
第一首《清明》,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这首诗写的是游子思乡,怀念家乡的情景。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唤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游子对家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其含义不仅仅是对家乡的眷恋,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思念,展现了作者的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首《夜泊牛渚怀古》,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继。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诗人在夜晚泊船的情景,借此怀古追思自己曾经的辉煌成就。
诗中描述了泊船的宁静,牛渚古迹的宏伟和壮观,以及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领悟和感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许。
第三首《登鹳雀楼》,作者唐代诗人王之涣。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的景色,以及对过往名士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沧桑的感慨。
诗中所展现的豪迈和深沉,以及对历史的缅怀,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历史的敬畏。
"古诗三首"这一主题的教学内容涉及的不仅仅是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更是对文化传承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更可以开拓视野,提高情感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也能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个人观点和理解方面,我认为通过学习《古诗三首》这一课程内容,学生可以不仅仅尊重古人,更应该继承和发扬古人的文化遗产。
18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18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第一首:《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二首:《凉州词》
白居易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第三首:《蝶恋花·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课堂笔记:
《清明》这首古诗充分体现出作者对清明季节的思念,强调了人生路
上美好的回忆,以及对过去日子的怀恋,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春
天的热爱。
《凉州词》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古老的沙场,勾起了一种满怀敬畏之情,作者也在暗示读者,勇于冒险,要像那些古老的冒险家们一样,不要
害怕失败。
《蝶恋花·春晓》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春晨的景象,用此来表达作者
对大自然的敬畏。
同时,作者也通过此诗传达了一种生活的态度,即
要懂得欣赏自然美,要在恬静中感知生活的美好。
三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之清明》教案
三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之清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魂、酒”等7个生字,会写“欲、魂”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清明》这首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清明时节的氛围,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清明氛围。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清明时节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赏析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清明时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说说对清明节的印象。
谈话导入:同学们,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扫墓、踏青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起感受清明时节的氛围。
板书课题:清明。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指名读诗,检查朗读情况。
3.精读古诗,理解诗意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理解“雨纷纷”“欲断魂”的含义,感受清明时节的忧伤氛围。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体会诗人的问路和牧童的回应,感受画面感。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4.赏析古诗,体会情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从雨纷纷的景象和行人的状态中体会诗人的忧伤、惆怅。
从寻找酒家的情节中感受诗人在忧伤中的一丝希望。
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等。
5.诵读古诗,感悟文化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出清明时节的氛围和诗人的情感。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个人读、小组读、配乐读等。
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如扫墓、踏青、插柳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拓展延伸介绍其他描写清明节的古诗,如韩翃的《寒食》等,让学生对比赏析。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清明节的经历和感受。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清明》这首古诗,感受到了清明时节的氛围和诗人的情感。
古诗《清明》教案
古诗《清明》教案篇一:古诗《清明》教案教材分析:这首古诗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清明》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行旅之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诗情推向全篇高潮,使诗中行人的愁苦思绪一下转换为继续抖擞前行的奋争心态,景中言情,意蕴深远,语言清新,朗朗上口,有利于积累和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掌握运用“欲、魂、借、酒、牧” 5 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吟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吟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清明》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同学们,前个星期我们放了清明假,那么谁来说说清明假你是怎样过的?2、你了解清明节吗?清明节:,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3、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吧!4、板书课题;5、了解作者;杜牧(公元 803-约 852 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
古诗三首《清明》ppt课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
古诗
作 者 传统节日 过节时间 描写画面 诗人心情 节日习俗
《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
漫读好时光
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
师
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
生
墓游春”。
共
——丰子恺《清明》
创意写作坊
二月过清明,家家户户都提着香火去上坟茔,有的坟头上塌 亲
了一块土,有的坟头上陷了几个洞,相观之下,感慨唏嘘,烧香 子 点酒。若有近亲的人如子女父母之类,往往且哭上一场;那哭的语 共 句,数数落落,无异是在做一篇文章或者是在诵一篇长诗。歌诵 读 读
清明
创作背景
杜牧文武双全,却遭到了当朝宰 相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在安徽池 州做刺史的这年清明,他看到人们纷 纷为祖先扫墓,自己却远离家乡,不 能亲自为亲人扫墓,祭奠祖先,愁绪 万千。孤身在外的杜牧在雨中触景伤 情,写下了《清明》这首诗。
杜牧
杜牧(803一约852),字牧之,号樊 川居士,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散文 家。诗、赋、古文都负有盛名,后人 为了区别杜甫,称其为“小杜”。与 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这首诗首句点题,交代时间和天气。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清明节已积淀为情感“哀伤”的 代名词。就在这令人悲伤的日子里,偏偏有绵绵的细雨纷纷而下,心便和春天一起,变得湿漉漉
的。“欲断魂”更是把内心的凄恻、哀伤之情写到极致。 杜牧的一生,大多在外地做官,行旅天涯,饱尝思亲怀远之苦。由于
统编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内嵌朗读音频)-9.古诗三首-清明 (共15张PPT)
我会认
hún
魂
jiǔ
mù
酒牧
我会写 yù
欲
生字“欲”的左半部分 “谷”中间部分的捺画变 点画,且要注意与右半部分 避让;
hún
魂
“魂”左边的“云”下面的 撇折向上提,右边“鬼”的 撇画恰好托住左朗读指导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自主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的读音。
2.再度古诗,看看自己能否借助对 字词的理解来试着串讲诗句的意思。
词语解析
清明
纷纷
欲断魂
词语解析
【清明】 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纷纷】 形容雨特别多。 【欲断魂】 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句段精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语文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清 明
杜 牧
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第二首古 诗《清明》。
谈话引入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 《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 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 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了 魂一样迷乱凄凉。
句段精析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向人询问哪里有酒馆,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
课后思考
在这样细雨纷纷、行人欲断魂的情景之下,诗人的 心情是怎样的呢?
古诗三首《清明》
《古诗三首·清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清明》,并背诵全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清明时节的景象。
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诗人的描绘,感受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把握诗中描绘的清明时节的景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2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诗人通过清明时节景物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其能够描绘诗中的画面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清明节这个节日,并简要介绍清明节的习俗和意义。
•引出课题《清明》,介绍诗人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3.2 预习检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了诗的大致内容和诗人的基本信息。
•针对预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
3.3 朗读古诗•教师范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跟读、自由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3.4 讲解古诗•分句讲解古诗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讨论诗人如何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慨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3.5 深入理解•小组讨论:清明时节,你通常会做些什么?诗中的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清明节的氛围?•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3.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与清明节相关的古诗词或文章,分享并交流。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绘清明节景象的小诗,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古诗《清明》。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眼中的清明节,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古诗中的意境进行创作。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清明》,通过朗读、讲解和讨论,我们感受到了诗中描绘的清明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
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和意义。
部编三年级级语文下册《9 古诗三首之清明》2-课件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谢谢观看
数阅
学读
使使
人人
精充
细实
;;
博会
物谈
使使
人人
深敏
沉捷
;;
伦写
理作
使与
人笔
庄记
重使
;人
逻精
You made my day!
辑确 与; 修史
辞鉴
使使
人人
善明
辩智
。;
诗
歌
诵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
明
( )杜牧
______________雨纷纷,
______________欲断魂。
借问酒家_____________?
牧童遥指_____________。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三首 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 赵蕃《端午三首》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古诗三首《清明》(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科书某章节,主要围绕古诗三首《清明》进行深入解析和学习。《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及诗人的情感。教学内容包括:
1.《清明》原文阅读与解析:对古诗进行逐句解读,分析诗句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
2.诗句关键词汇解析:详细讲解诗句中的生僻字词、古今异义词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意境的体会和生僻字词的掌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清明》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中的生僻字词、诗句的意境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以《清明》为蓝本,尝试创作一首描绘清明节景象的小诗。
五、教学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提出与清明节相关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对某些知识点的讲解不够细致。
在讲授《清明》的基本概念时,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解释,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然而,我发现在讲解生僻字词时,部分学生仍然难以掌握。为此,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上台演示、分组讨论等,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举例: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找与《清明》相关的其他古诗,并对比分析。
(5)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举例:分组讨论《清明》诗句中的意境描绘,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教学流程
语文三(下)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语文三(下)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知识点我会写:旧jiù(怀旧、旧事、念旧)符fú(符号、相符、音符)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ú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何hé(何时、何地、何苦)牧mù(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独dú(单独、独自、独立)异yì(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书写指导:“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
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课后习题答案: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 古诗三首 清明-人教部编版2(共14张PPT)
生活有时候就是你百口莫辩的懦 弱,它 的存在 会让你 学习善 良的背 后是碌 碌无为 的过一 生。生 活有时 候也是 你欲言 又止的 解释, 它的存 在会让 你明白 不说不 问不念 的背后 是被误 解之后 说不清 道不明 的缠绵 悱恻。 于是, 你失去 了奋不 顾身的 力气, 于是你 继续迷 茫,继 续年复 一年, 日复一 日的活 着,只 是活着 。
今天从早到晚都在看手机上的滚动新 闻,几 乎都是 关于传 染病的 ,微信 群里发 的信息 更多, 也不知 道有些 人从什 么地方 搞来的 信息, 非常及 时,让 我更快 地看到 了各种 消息。 越看越 觉得有 点气愤 ,好像 这种传 染病原 本可以 控制在 当地, 可是被 贻误了 时机。 这种事 我们不 可忘加 评论, 很多是 非曲折 只能存 在心里 ,但是 不说不 等于心 不明眼 不亮, 亲朋好 友在一 起,也 不由地 义愤填 膺。 传染病如狂风一般席卷全国,如阴霾 一般笼 罩人心 ,这真 是一件 令人闹 心的事 ,病源 地的武 汉就别 提了, 惶惶恐 恐凄凄 惨惨忧 忧怨怨 哀哀怜 怜,令 举世瞩 目令国 人牵挂 。别的 地方我 不清楚 ,反正 北京又 一次陷 入与上 一次传 染病流 行时颇 为相同 的处境 ,只是 还没有 封城。 好在也 许这次 举措得 当,疫 情不会 蔓延, 愿天佑 北京, 天佑武 汉,天 佑国人 ,天佑 中国。
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读准字音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读好节奏
在这惠风和畅,气清景明的日子里,人们 去上坟,扫墓,他们在扫墓的过程中都会做些什么呢?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件-古诗三首《清明》PPT课件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 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 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5、借问――请问
诗意:
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 行人心情更加愁闷。问一声牧童哪 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 小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 时间:______ 天气:______ ❖ 地点:______ ❖ 行人(心情):______________ ❖ 牧童(动作):______________
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 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 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 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 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 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 “小杜”有才华,有抱负,写 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 政治见解。他有不少描写山 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 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部编 人教版 小学语文教学课件
清明
杜牧
清明:
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 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 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 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 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 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 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 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 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 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
古诗三首《清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清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清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正确朗读并背诵《清明》,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2. 技能目标:学生能描述清明节的景象,学会使用“纷纷"、“断魂”等词语。
3. 情感目标:学生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雨纷纷"和“欲断魂”的意境,感受清明时节的氛围。
2. 通过问答和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难点1. 描述“雨纷纷"的景象,理解春雨的特点。
2. 分析“欲断魂”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哀愁。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1)了解清明①通过多媒体展示清明节的图片,如扫墓、踏青的场景。
②提问学生:清明节有哪些习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
2. (2)朗读体验①师有感情地朗读《清明》,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②学生跟读,老师注意纠正字音,强调“纷纷"、“断魂”的读音和情感。
3. (3)初步感知①提问学生:从诗句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氛围?②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雨纷纷"和“欲断魂”的感觉,如“凄凉"、“孤独”等。
(一)导入新课1. (1)故事引入①讲述关于清明节的小故事,如寒食节的由来。
②与学生互动:你们在清明节有什么特别的回忆吗?2. (2)音韵感知①老师示范朗读,强调“雨纷纷"和“欲断魂”的韵脚。
②学生分组,每组尝试用不同的节奏朗读,体会诗的韵律。
3. (3)情境构建①请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描述诗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②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心中的“清明”,如“细雨绵绵”、“行人匆匆"等。
(一)导入新课1. (1)节日导入①介绍清明节的日期和意义,如纪念祖先、春耕的开始等。
②课堂小测验:关于清明节的常识问答,如“清明节又叫什么?”。
2. (2)诵读感知①老师示范诵读,学生模仿,注意“纷纷"、“断魂”的重音。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九课9《古诗三首》诗意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九课9《古诗三首》诗
意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元日》译文:
在阵阵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迎来新的一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年春节,人们总要拿新的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诗人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理想和乐观自信的感情。
《清明》译文: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的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哪里可以买酒消愁,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时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
我一个人客居他乡,每次遇到重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时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他们都插带着茱萸,只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元成才路
纷纷扬扬的春雨,路上的
状元成才路
行人心情更加愁闷,好像
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 向牧童询问哪里
有酒家可以歇脚,他 指了指远处杏花盛开 的小村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情景交融:“雨纷纷”写的是当时春雨 淅沥的意境。清明节是与亲友游玩踏青或扫 墓的日子,可是诗人却孤身独行,触景伤怀, 复杂的情感可想而知。诗歌借景抒情,情景 交融,用“雨纷纷”形容雨中行路人复杂的 心情。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俏皮的一指,抹 去诗状元成才路人心中的阴云,使全 状元成才路 诗的气氛豁然开朗。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凄迷感伤
路上行人欲断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借问酒家何处有?
状元成才路
牧童遥指杏花村。
状元成才路
鲜明生动
先抑后扬, 对比交错, 相映成趣。
清明
清明——雨纷纷 触景 行人——欲断魂 伤怀
酒家——何处有 借酒 牧童——杏花村 消愁
排解愁闷 振作精神
这首诗写得清丽可人,语言通俗易懂, 意境含蓄优美,写雨中行人的忧愁,笼罩 着淡淡的情思,又不令人消沉,千百年来 一直被人们传诵。
1.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读准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2.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清明
清 明/时 节/雨 纷 纷,
hú
路 上/行 人/欲 断 魂n。
jiǔ
状元成才路
/ /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状元成才路
mù 牧
童/遥
指/杏
花
村。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雨密而杂乱地下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
【唐】杜牧
清明节: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
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 日子。我国古代在清明节这天除扫墓祭祖 外,还有荡秋千、踏青游春、放风筝、蹴 鞠等习俗。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 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 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江南春》《泊秦淮》《清 明》《山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