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舞课堂教学的创作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民间舞课堂教学的创造性

陈静

内容摘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是起引导的作用,而学习的主体则是学生自身。由教师抓住要点给学生教授示范,然后由学生自己独立地思考练习。由注入式改为启发式。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师只是鼓励、启发学生进行创造的引导者。让每个学生的个性、专长、兴趣都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以次为基点,不断强化、深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键词:创造性; 口传身教;主动参与.

“创造性”是我国民间舞主要的表现形式特点之一。“民间舞蹈”在《辞海》的释意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民间舞蹈是一切创作舞蹈之母,既古老,又年轻,情贯古今。民间舞蹈的参加者即是表演者,在舞蹈表演中进行相互学习,即兴创作。人们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一方面感受本民族歌舞的独特风格,熟悉和运用本民族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传统方式;一方面通过提炼,使本民族的民间舞蹈更加的完整统一,并通过节目、祭礼、聚会等集体活动,使之一辈辈流传下来。“创造性”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它作为我国民间舞蹈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在舞蹈活动中用以展示才华、传情达意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而且也是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我国的舞蹈教育发展至今,由于受传统的舞蹈传承方式的影响和舞蹈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占主导地位。较为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创造力与个性的发挥。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多以教师的视角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舞蹈老师一般只要求孩子跟着自己练,跟着自己跳就可以了,在创排节目时,更是以学生的反复演练与记忆为主。有时许多学生临上台前,就知道自己该站哪儿,该跳什么动作,至于这个舞蹈是跳什么的,说明什么的,这些根本性的因素他们却是模模糊糊或干脆就不知道。这种“为了跳舞而跳舞”的非启发式教学方法实际上严重限制了学生艺术想象能力的培养,使处于长智力、开视野阶段的学生们错失了接受“真正艺术启蒙”的最佳时期。我们的舞蹈老师必须明白,我们教学生,不应该只满足于教会了学生跳多少个舞蹈,摆多少个造型,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舞蹈中舞出他们自己的个性,舞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

一方面,“口传身教”的教学方法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过分的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的强调了教师的权威性,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辨别能

力和创新意识。舞蹈教学的方式,总是围绕着教师的动作示范,示范----讲解----训练,周而复始.教师的要求就是“圣旨”不容置疑.久而久之,学生的心智堵塞,思维停滞,不动脑,不发问,没有思想,完全成了被动的接受和传达他人思想的舞蹈工具.另一方面,舞蹈课本严重的制约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整日拥挤在一个群体空间里,只吸收,不处理;只接受,不投入,难能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更谈不上去展开创造性的翅膀了.而我们舞蹈教师也只能按部就班的培养“千人一面”的学生.许多有着艺术天分的孩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好苗子”往往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其艺术个性的独特往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其创造性的一种反映。人类在幼儿期的时候,就会对欢快的舞蹈音乐做出反应,先是报以微笑和手脚的舞动,以后则逐渐具有比较明确的反应,随着幼儿发音器官的形成、听觉的发展及动作协调性的增强,幼儿的音乐接受能力、音乐听觉、节奏感、音乐记忆等音乐才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幼儿的动作表达能力也不断提高。他们对音乐、舞蹈有了强烈的兴趣和新的尝试,他们希望独立地同自己的同龄人一起或是个人独自演唱适合他们水平的歌曲。他们总想在音乐游戏和合唱中加进自己的想象,编排或创造舞蹈动作,对音乐作品和自己同伴的表演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表明,他们已在舞蹈上表现出了独立性、自主性和独特性。爱护儿童的创造热情,积极开发儿童的创造能力,就意味着要尊重儿童的创造个性。

在教学中,老师为了便于管理,往往喜欢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这种一致性的要求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思维的一致性诱导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舞蹈动作与语汇的统一要求上。其结果是,舞台上、荧屏上的学生千人一面,统一的动作、统一的语言甚至统一的笑容,其僵硬和死板令人觉得毫无生气与活力,当然更没有丝毫的个性可言了。我们总能在许多舞蹈中发现老师的刻意,而极少看到学生的自然。也许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整齐,是我们对学生舞蹈最重视的一点,手摆在哪、眼看在哪,甚至心理是怎么想的都要求一样。不管是姓王的、姓张的、姓李的、姓赵的,大家都要求一样的笑貌。可是每个学生的心理、身体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终究会是千差万别的。当然我并不是说只要个性,不要共性。

我想,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我们每一个从事舞蹈教育的老师必须关注的事情。而对学生艺术个性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因材施教,做一个“真伯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最大的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艺术潜能。学生的艺术个性千差万别,这就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式和发展倾向。作为一名艺术教育的老师,必须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的这种差异性,并帮助学生确认某种发展的方式以使其艺术个性及智力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展。

根据教育学的理论,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方活动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从无

知到有知、从少知到多知,并把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观念、行为的过程。在此当中,教师主要是起引导的作用,而学习的主体则是学生自身。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教学实践,我认为舞蹈课的教学方式,可以借鉴一些其他科的教学方式,。比如像琴法课、美术课等的教学方式,由教师抓住要点给学生教授示范,然后由学生自己独立地思考练习。由注入式改为启发式。再指导学生练习所教动作,针对练习情况,指出在完成教材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提出注意事项。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即兴舞蹈创作。著名表演艺术家贾作光说过“即兴时所产生的新的舞蹈动作和技巧,可以是精彩的、新颖的,那是表演者自己也无从知道的精彩舞姿,那是心灵和肉体、情绪与动作相结合的完美创造”。例如:在课堂上随时激发灵感,都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舞蹈的表演与创作中来。

在课堂上必然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民间舞课堂教学把富有生命感受的民间舞学习仅视为揭示动作技术理性教学规律的学科,应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只有一味的模仿,没有取得真正的主体地位,而成为被动的接受的容器。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渐渐形成以他人为榜样的学习表演习惯,使学生的创造力枯萎,表演灵气日渐萎缩等等。我们所说的“以学生为中心”,不是说不要教师教,而是要把教立足于向学转化上,不断摆脱对教的依赖,不断走向独立和创新。试想,如果由老师上课讲解了动作的正确要领及练习方法之后,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去练习,然后由老师再次上课检查练习的情况,对出现问题加以指正。这种教学方法使老师少说了废话,而学生却多学了东西,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想象力和理解力,独立地解决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会大大提高其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牢记学生是探索者,而教师只是鼓励、启发学生进行创造的引导者。比如,引导学生如何从自身的情感、自身成长经历出发去理解音乐、选择动作,如何有个性的表现,最大限度的创造空间。让每个学生的个性、专长、兴趣都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以次为基点,不断强化、深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样不仅教与学的质量提高了,还能促进学生在休息日期间练习的自觉性,学习效果则不言而喻。新的舞蹈教学方式,它加强教师与学生的配合,更加强了学生对良好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共同去感受其中的苦与乐、成功与新的舞蹈教学方式,它加强教师与学生的配合,更加强了学生对良好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共同去感受其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通过不断的努力而获取好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如何在舞蹈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他们的创造生思维呢?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情绪对舞蹈教学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舞蹈课的开始部分尤为重要,开端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效果,所以只有调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