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夜》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吴荪甫——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族 资产阶级一个失败的典型。是20世界中国 小说史上一个悲剧人物的典型。体现了30 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征,和30年代 中国特殊环境下生存的复杂个性,美德与恶 德集于一身,是一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失败 的悲剧英雄。
1、吴荪甫出生于封建家庭,同时接受
财喜,秀生,秀生娘子
茅盾与《子夜》
1933年《子夜》(原 名《夕阳》)由开明书店 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的一件大事,《子夜》 的出版是中国文学在“细 微的声音都没有”的情况 下的惊天怒吼,震动了中 国,瞿秋白称1933年为 子夜年。是白色的都市和 赤色的农村的交响曲。 《子夜》显示了左联文学 的创作实绩,显示了无产 阶级文学的成熟。
阶级是软弱的,就是由此而来的。这样资产阶级
就被否定了,而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就被突出
茅盾创作《子夜》实际上是用小说参与了 这场讨论,他用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来进行社 会重大问题的思考。茅盾说:
“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 了。”
解题:
“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 时至凌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作者以此作 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 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子夜》小说梗概 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上海。它以民族工业 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 斗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 貌。 开始,赵伯韬拉扰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 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 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产生了矛盾。赵伯 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 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工人怠工、 罢工,尽管吴荪甫和同伙竭尽全力,拼命挣扎, 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
多多头:勤劳朴实、豪爽、热情、乐观,更有独 立见解。对本阶级富有同情心。 他对本阶级的命运有着朦胧的认识,但不能 用科学规律来分析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恩恩 怨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单靠勤俭工作,即使做到脊背折断也是 不能推翻身的。“
《林家铺子》以一九三二年‘一二 八’上海战争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 那时外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经济侵 略;内有国民党官吏的敲诈,地主高利 贷的剥削,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小说 透过林家铺子的倒闭,反映了民族商业 破产的厄运。
他所经营的范围也迅速扩大,除了丝织工业外还有灯泡、
热水瓶、玻璃、橡胶、阳伞、肥皂、赛璐珞等。当他的野 心逐步得到实现时,他对未来充满着憧憬:“高大的烟囱 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 他不由得微微笑了。”即使在他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时, 他的野心仍然不死,还想尽一切办法与赵伯韬斗争。
茅盾的文学主张
1、“文学为人生”的艺术观。
2、文学的社会化。 《现在文艺家的责任是什么》中提出这一 观点。文学创作上追求“大规模地描写中国 社会现象”的目标。
3、文学家应该作历史代言人。 文学家应该“担当起唤起民众从而给他们 力量的重大责任”,文学家要以历史代言人 的姿态进入创作,注重文学的时代表现。 4、文学的政治功利性。 “我们是功利主义者”,“我们的作品一 定不能仅仅是一支吗啡针,给工农大众一时 的兴奋刺激,我们的作品一定要成为工农大 众的教科书”。
《子夜》的创作背景(成因)
当时学术界正在展开关于中国社会性质 的论战,茅盾将亲自看到的社会现象同论战 中一些理论对照,这就增加了他写作《子夜》 的兴趣,决定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回 答托派散播的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
“我写这部小说,就是想用形象的表现来回答托 派和资产阶级学者: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 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阶级 的压迫下,是更加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了。中国民族 资产阶级中虽有些如法国资产阶级性格的人,但在 193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同于18世纪的法国,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前途是十分黯淡的,他们软弱 而且动摇。当时,他们的出路只有两条:投向帝国 主义,走向买办化,或者与封建势力妥协。”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
冬》)
(3)1937-1949年,是文艺性、政 治性紧密结合时期,创作又一个丰收期,作 品有:《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 《走上岗位》,剧本《清明前后》,散文 《风景谈》、《白杨礼赞》等。题材不断扩 大。 转化主要体现在逐步流露出作家敏锐 的主观感受,创作的视点(视野)在发生变 化,《子夜》是俯视图,是全景图;《腐蚀》 则浓缩了、集中了,是解剖图。
到东京》)
前一种更多秉承着传统的妇女理想人格 的内质,含蓄、羞涩、腼腆,但也多少有点 忧郁与阴鸷。后一种则更多接受了西方现代 文化的熏陶,既对传统道德观念大胆叛逆, 又追逐着时代浪潮的新奇。她们以活泼开朗, 甚至还带点强悍和粗犷的个性爆发出迷人的 光彩,以她们的青春和美丽嘲弄着男性世界; 但也容易陷入偏激与颓废之中。
茅盾的小说创作
一、茅盾生平
茅盾:(1896—1981),原名沈 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 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生于浙江 桐乡乌镇一个开明的封建地主书香门第家庭 1914年进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辍学 入商务印书馆工作,1920年曾主持《小说 月报》“小说新潮”编务,后主编《小说月 报》,是新文学运动的积极拥护和参与者, 提倡“文学为人生”的艺术主张。是现代文 学第二个十年(3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 家。
“对于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从来是限制和镇压。 他们自己大卖日货,勒索小商人,或没收他们的 日货,转手之间,勾通了大商户,又把日货充作 国货大卖而特卖。国民党的腐败已到了这步田地! 这就是《林家铺子》的主题。“
矛盾:《〈春蚕〉、〈林家铺子〉及农村 题材的作品》,《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1期
林家铺子剧照
吴荪甫被茅盾誉为“二十世纪机械工 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 果敢、自信、敢作敢为、刚愎自用。 有魄力、有学识、铁碗、野性集于一身,
于此同时,吴荪甫性格当中也有凶 狠、残酷的一面。
当家乡双桥镇的农民起来暴动时,他除了动用地方武装外,
还打电报请政府火速调动保安队前去镇压。当他把自身的 危机转嫁到工入身上工人起来斗争时,他气得“脸上的紫 疱一个一个都冒出热气来”。为了镇压工人,他施展各种 阴谋诡计:收买“忠实”总管,收买黄色工会;在工人中 安插工贼;并动用大批军警宪特等。在对待那些实力不如 自己的同业小厂时,他摆出一副“正要攫食的狮子的姿态;
托派选择的是欧美资本主义模式。托派 认为中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实际上就是 主张2次革命。什么叫2次革命?就是无产 阶级先不必革命,先要发展资本主义,应该 等着资本主义成熟了,无产阶级再搞社会主 义革命。这也就是说,中国当下应该进行资 本主义革命,而不能够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当时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就被取消了。共 产党的现实合理性也就被消解了。
了西方文明的熏陶,他既具备经营实业 的本领,也养成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志向。 他会‚用一只眼睛望着政治‛;而‚用 另一只眼睛注视着经济上的事‛。
他不仅在家乡双桥镇经营电厂、米厂、油坊、当铺、钱
庄,希图建成一个“双桥王国”,而且在上海开办了裕华 丝厂、组织益中信托公司、兼营公债市场上的投机生意。 益中公司成立后,便毫不迟疑当即吞并了八个小厂,并接 办了朱吟秋的丝厂和陈君宜的绸厂。在其资产大大增加后,
林老板:谙熟生意经、老实本分、精 明而不强悍、能干而又懦弱,目光短浅 残酷无情。
破产原因:以城镇为中心的社会经 济因素剖析 (战乱 ,钱庄催债 —— 农村凋敝,生意萧条 —— 同行竞争, 落井下石——官吏讹诈,军队勒索)
《水藻行》 主题:描写中国农民的积极生存状态,反对封建 伦常,崇尚健康的自然两性关系,弘扬扶助羸弱 之民风的可贵。
茅盾小说创作阶段
(1)、正式开始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1927 -30年代初),创作《蚀》三部曲,《野蔷薇》, 初步显示出现实主义风格特色。
《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1927-1929年)、 《虹》(1930)
(2)成熟期和高峰的到来(30年代-抗战爆 发),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农村 三部曲》。
茅盾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 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 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 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
茅盾理论探索时期(1916-1926), 作为初期新文学运动的一个重要的倡导者和 推动者,主要是从事理论批评和译介外国文 学作品。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他的政 治思想和文学思想的基本方面。同时,思想 受到左拉、托尔斯泰的影响,在五•四新文 化运动和新文学主张的感召下,参加革命活 动,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蚀》三部曲 《蚀》三部曲表现了大革命前后部 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即 革命到来之前的昂奋和革命既到的幻灭, 革命斗争剧烈的动摇和革命失败后不甘 寂寞的追求,从而构成大革命前后部分 革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史。
《蚀》三部曲女性形象的塑造
茅盾说:《蚀》中“女子虽然很多,
我所着力描写的,却只有二型:静女士、 方太太,属于同型;慧女士、孙舞阳、 章秋柳,属于又一的同型。”(《从牯岭
代表作品:茅盾《子夜》、《农 村三部曲》《林家铺子》、吴组缃 《天下太平》 、沙汀《法律外的航 线》 等。
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
《农村三部曲》写的是30年代农村‚丰收 成灾‛的力作。小说揭示了帝国主义入侵, 国内政治腐败是农村经济凋敝的原因。寻找 的是中国的发展出路以及农民的觉醒、反抗 过程。
“谷贱伤农、丰收成灾”
丰收成灾:以农村为中心的社会经济因素 剖析( 帝国主义经济倾轧 ——民族资本家 压低茧价 ——农村高利贷的盘剥)
新旧文化思想交碰中的两代农民形象:
老通宝:受封建旧意识毒害很深的老 一代农民形象。他勤劳俭朴,忠厚老实, 具有中国农民对生活的那种韧性和忍受 精神。 于此同时,他因循守旧,生活在 一个僵化封闭的封建意识的王国里。
(茅盾:《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 《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四期)
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化界展开一场 大讨论。讨论的焦点是中国社会性质的问题。中 国当时究竟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封建主义社会。 作为一种思想讨论,当然有各种各样的观点。但 是,最有影响的是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当时托 罗斯基派支持的“机械派”认为中国社会已经是 资本主义社会,封建主义的东西只是一种残余。 当时的左翼力量《新思潮》派则认为,当时中国 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这种对中国社会性质认识,在当时绝不 仅仅是纯粹学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究竟 往何处去的问题。也就是中国现代化的道路 问题。中国究竟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够成为 现代化的民族国家?那么,当时托派和新思 潮派对中国社会性质的不同的认识,意味着 不同的现代化道路的冲突。欧美资本主义模 式,还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新思潮派选择的是苏联模式。他们认为中国社
会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就把无产阶级革命当
作了中国社会的方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就
否定了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可能性。半殖民地,
意味着中国资产阶级总是要受帝国主义的压制, 缺乏独立性;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又受到封建 力量的压制,所以,它无法充分发展自己,没有 领导中国革命的力量。我们总是说中国民族资产
社会剖析小说
社会剖析小说: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 其特点是:表现时代斗争的重大题材,在创 作一开始就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 对社 会生活进行理性的分析,以开拓形象思维的 深广度,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尤其是 塑造时代性格,在戏剧冲突强烈的情节中描 述人物的性格成长史或凸出人物性格的一瞬。 在左翼内部,跟随茅盾如此创作的,有沙汀、 吴组缃等人。这种小说模式逐渐成为"左翼" 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远。
“《子夜》即半夜,既已半夜,快天亮了。” ——茅盾
名家对《子夜》的评论: 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 而其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 贵。 ——吴宓 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 说。……1933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 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瞿秋白 《〈子夜〉与国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