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及其诗歌创作
三曹
•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而以三曹为核心。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代表作 《蒿里行》描写了军阀混战时期的惨景,《短歌行》更是脍炙人 口的名篇。
•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 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其所著《典论.论文》,是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 • 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共有100多 篇,如描绘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美女 篇》,《洛神赋》等,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 皆知的佳话。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学对 后世的深远影响。 • 汉末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同时也是创立者。 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 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丕诗的风格
• 曹丕诗有文士气,以文人深婉细腻的笔触,写出乱世中人的内 心世界,因而颇得《古诗十九首》的风致。《古诗源》:「子 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 情。」此语概括较为准确 • 曹丕的文与赋 辞赋现存26篇,建安文人中仅次於曹植。可分两 类:述军国大事;记个人情怀。 文章的成就不在诗赋之下,代 表作《典论》、《与吴质书》、《答繁钦书》等。《典论· 自叙》 叙写生平,通脱而生动。《与吴质书》叙朋友间生死离合之情, 兼有随感式的文学评论,是过去的书信之文所没有的;《答繁 钦书》描写美人舞乐,辞极绮丽,近於辞赋,即在曹丕文章中, 也是别具一格的 • 曹丕的文学地位与影响 诗体方面,曹丕《燕歌行》首创七言歌 行体,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诗韵方面,曹丕不 独已认识到诗歌当有音韵之美,而且在实践中还进行了多种有 益的尝试。 《燕歌行》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典论· 论文》, 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批评著作。
三曹诗歌创作内容
三曹诗歌创作内容三曹指的是曹操、曹丕和曹植,他们都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也是文学家和诗人。
三曹在文学方面的创作非常出色,他们的诗歌作品充满了辩证哲学、情感表达和政治抒发,给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
首先,曹操是三曹中最著名的一位,他的诗歌作品多以表达政治理念、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他的作品中常常体现出他对天下大势的洞察和对自身权力的渴望。
例如他的《短歌行》中写到:“对海而唱,兴味无穷,至于飞腾宇宙,声闻四海”,这表达了他的野心和对世界的掌控欲望。
另外,曹操在《观沧海》一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不可逆转的思考:“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种对生死的思考也是曹操诗歌作品的常见主题之一。
其次,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他的诗歌作品更多地表达了他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爱情的思考。
他的作品中常常充满了忧伤和悲凉的情绪。
例如他的《七步诗》中写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表达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爱情的伤感。
另外,曹丕在《燕歌行》中表达了对父亲曹操的思念之情:“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这种对亲情的表达也是曹丕诗歌作品的特点之一。
最后,曹植是曹操的次子,他的诗歌作品更多地偏向于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诗人对美的追求。
例如他的《洛神赋》中以个人情感为线索,描绘了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的独特感受。
另外,曹植的《白马篇》以赞美白马为主题,通过对白马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纯洁、美好事物的向往。
总之,三曹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政治、历史的抒发,也有个人情感、爱情的宣泄,同时也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他们的作品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诗歌创作特点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诗歌创作特点1.曹丕诗歌的内容及诗风创新之处。
答:魏文帝曹丕“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
据史书说,他“好文学,以著述为务”。
现存诗约四十首,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宴游诗。
多写游赏之乐,文词富丽,多用对偶,在我国山水诗的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代表作有《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等。
第二类是抒情言志之作。
主要写曹军南征之事,既描写行军的艰苦,更突出了“救民涂炭”的决心,代表作有《黎阳作诗》三首。
第三类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这一类诗体现了曹丕诗的水平。
最著名的作品是《燕歌行》,此诗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
同时.《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清人沈德潜说:“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
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曹丕诗风的新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
曹操是乱世英雄,所抒之情大都与历史命运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负有关,曹丕却更努力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他敏感而多情,在众宾欢坐的宴会上,他会突然体会到“乐极哀情来,寥亮摧肝心”;而日暖花开,谷水潺潺的自然景物,给他带来的却是“月盈则冲,华不再繁”的忧虑。
他对人生中凄凉情感的体验,可以说是超出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
二是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曹丕善于选用清词丽句,配以谐和的音韵,表达他纤丽的情思。
在艺术形式上,曹丕也勇于创新,他虽然仅存四十多首诗,却是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具备。
如《大墙上蒿行》,长达七十五句,三百六十余字,三字至九字句都有.极尽纵横开阖之能事。
三是曹丕诗代表了民歌的文人化与文人诗的民歌化之间的交互作用。
曹丕诗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既努力摆脱民歌的束缚,又学习民歌的优长;既向文人诗迈进,又保留有民歌的某些特征,清丽自然,代表作品有《上留田行》等。
三曹诗
曹操诗———155-220 曹操诗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 念桥 念桥)县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念桥 县(今安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徽)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 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 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统一北方。 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统一北方。 后封魏王。谥号魏武帝。 后封魏王。谥号魏武帝。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 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 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 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 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 其文亦清峻通脱。 其文亦清峻通脱。
第48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回 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 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平 风静浪。操令: 之上, 风静浪。操令:“置酒设乐于大船 之上,吾今 夕欲会诸将。 夕欲会诸将。 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 操见南 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 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 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心中 欢喜, 欢喜, 谓众官曰: 吾自起义兵以来, 谓众官曰:“吾自起义兵以来,与国家除凶去 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 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 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 也。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 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后,天下无事, 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后,天下无事,与诸公共 享富贵,以乐太平。 享富贵,以乐太平。” 文武皆起谢曰: 愿得早奏凯歌! 文武皆起谢曰:“愿得早奏凯歌!我等终身皆 赖丞相福荫。 命左右行酒。 赖丞相福荫。”操大 喜,命左右行酒。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回
【精品】三曹在诗歌创作上的异同教材
浅析“三曹”人生及其诗歌创作摘要:汉末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打破了东汉末年诗坛上的沉闷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由于他们都共同经历了汉末离乱的痛苦生活,所以能自觉继承汉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在诗中通过叙述丧乱及感叹身世,吐露建功立业的抱负,具有慷慨悲凉、明朗刚健的独特风格。
人们把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
“三曹”即汉、魏间诗人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
他们政治地位显赫,文学成就很高,成为当时文坛领袖,是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
关键词:三曹建安风骨刚健婉约慷慨建安时期,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是一个转变时期,此时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它已经完全摆脱了汉代诗歌“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功利主义诗歌思想,完全归之于抒一己情怀,但写此心,而不虑及其余。
曹氏父子是建安诗歌的集大成者,引领一代文坛。
“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邈英逸,故俊才云蒸”(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正是曹氏父子的诗歌创作为建安文学的兴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耀眼的明珠并光照后世。
曹氏父子虽出自一家,但由于人生境遇的不同使这三人的思想感情大不相同,体现在文学创作中便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形成迥异的文学内涵和艺术风格。
一建安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这为想建功立业之人提供了可能,激发了士人追求功业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了事事多变,人生无常的深沉感叹。
这种环境为士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凉的情境,从而形成了诗歌慷慨悲凉的独特格调,“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刘勰《文心雕龙》)。
曹氏父子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他们的诗歌中更是充满了“高古之骨,苍凉之气”(钟惺《古诗归》),但由于性格、际遇的不同,这种慷慨悲凉之气亦各有不同。
三曹五言诗
三曹五言诗一、原文:《杂诗·其一》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二、衍生注释:1. “悲风”:这里指凄厉的风。
通常让人感觉忧伤、肃杀的风被诗人称为悲风。
2. “之子”:那个人,这里指所思念牵挂的人。
3. “迥”:遥远的意思。
江湖遥远又深广,表示距离的阻隔。
4. “方舟”:两船相并。
这里说即使是方舟也难以到达思念之人所在的远方。
5. “离思”:离别的思念之情。
“难任”就是难以承受。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
情感是一种深切的思念远方之人的惆怅与哀伤。
表现手法上,首先诗人以景起兴,“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描绘出一种肃杀且孤寂的场景。
高台之上,风吹过来感觉十分悲凉,早晨的阳光照着北面的树林,透着一种清冷。
然后,作者直叙思念之人远在万里之外,中间隔着重重大江和深深的湖水,距离无比遥远,即便是并舟共行想要到达那里也不可能,所以这思念的感情难以承受。
接下来,诗人用孤雁南飞的意象,孤雁飞过庭院时发出哀伤的鸣叫,他希望孤雁能够为他传达思念之情,可是孤雁形影消失不见,让诗人更加伤心。
整个诗于情景交融之中,将思念之情表达得细腻而深刻。
四、作者介绍:此诗的作者是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
曹植一生可以说是经历坎坷,年少的时候就才华出众,他的文章被曹操所赞赏,一度被视为接班人的人选。
可是后期因为卷入了政治斗争,继位失之交臂并且被哥哥曹丕所猜忌、打压。
但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相当高,诗歌创作上风格多样,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五、运用片段:1. 比如说有个小伙子小明,他的女朋友去了远方的城市工作。
小明站在高楼大厦间,看着远方的天空,他觉得自己特别孤独。
这时候他就想起了曹植的“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简直觉得自己和曹植一样,思念着远方的她,而之间的距离像隔开他们的江湖一样遥远。
建安诗歌选讲
《三国志》: 及邺城破,绍妻及后共坐皇堂上。文帝入绍 舍,见绍妻及后,后怖,以头伏姑膝上,绍妻 两手自搏。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此?令 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 颜色非凡,称叹之。太祖闻其意,遂为迎娶。 《三国志》: 植初得淳甚喜,延入坐,不先与谈。时天 暑热,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纷。 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
曹丕(187-226)
魏文帝 诗歌特点:1、描写男女爱 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 较多较好;2、形式多样。 四、五、六、七、杂言无 所不有,数五言与七言成 就较高。 《典论· 论文》开文学批评 风气的重要论文。
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 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 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 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 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语言清丽、情致委婉、音节和谐,缠绵悱恻, 凄婉动人。
明代胡应麟:“子恒《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 (《诗薮》内编卷三) 清代王夫之:“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 两。‛(《船山古诗评选》) 《燕歌行》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曹植(192-232)《诗品》称“建安之
杰”
《文心雕龙· 时序》: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 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 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 慨,气韵沉雄,古直悲凉。这种充满激情诗歌 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 “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 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 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 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 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
(完整word)【精品】三曹在诗歌创作上的异同教材
浅析“三曹”人生及其诗歌创作摘要:汉末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打破了东汉末年诗坛上的沉闷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由于他们都共同经历了汉末离乱的痛苦生活,所以能自觉继承汉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在诗中通过叙述丧乱及感叹身世,吐露建功立业的抱负,具有慷慨悲凉、明朗刚健的独特风格.人们把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
“三曹"即汉、魏间诗人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
他们政治地位显赫,文学成就很高,成为当时文坛领袖,是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
关键词:三曹建安风骨刚健婉约慷慨建安时期,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是一个转变时期,此时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它已经完全摆脱了汉代诗歌“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功利主义诗歌思想,完全归之于抒一己情怀,但写此心,而不虑及其余。
曹氏父子是建安诗歌的集大成者,引领一代文坛。
“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 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邈英逸,故俊才云蒸”(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正是曹氏父子的诗歌创作为建安文学的兴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耀眼的明珠并光照后世。
曹氏父子虽出自一家,但由于人生境遇的不同使这三人的思想感情大不相同,体现在文学创作中便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形成迥异的文学内涵和艺术风格.一建安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这为想建功立业之人提供了可能,激发了士人追求功业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了事事多变,人生无常的深沉感叹。
这种环境为士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凉的情境,从而形成了诗歌慷慨悲凉的独特格调,“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刘勰《文心雕龙》)。
曹氏父子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他们的诗歌中更是充满了“高古之骨,苍凉之气”(钟惺《古诗归》),但由于性格、际遇的不同,这种慷慨悲凉之气亦各有不同。
古代诗歌鉴赏-简析“三曹”在诗歌创作上的各自特点
简析“三曹”在诗歌创作上的各自特点摘要:汉末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三曹”,即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在他们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这三人在各自创作上又各具特点。
关键词:三曹苍劲有力清丽婉转悲凉豪迈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
在他的诗歌中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有军事家的豪迈壮阔,“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有文学家的深邃思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的诗歌多半是反映社会的重大问题,诗歌的主要风格是慷慨悲凉、雄劲、质朴和古直。
以慷慨、雄劲为主,出以深沉,偏胜于阳刚,在诗中直陈其慨、直抒胸臆,有一种雄浑壮阔的悲壮美。
《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二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以简练形象的语言,大幅度的勾画出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富有深意。
曾有人评价此诗:“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同时,全诗充满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言简意赅,悲慨深刻。
曹操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富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政治家。
在《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则表现了他对人才的渴求,渴慕贤才,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实现统一天下的雄心。
诗句深切的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实现统一大业的雄心。
《观沧海》中对波涛水阔、海岛耸立、草木繁盛、气象万千的描写有吞吐宇宙之势,豪迈纵横、气韵沉雄,苍劲雄浑,鲜明地体现了“建安风骨”的特色。
曹操的是个在形式上主要用四言为主的乐府古题,抒写全新的时代感受。
内容上主要有二:一是用乐府记时事,二是用乐府抒壮怀。
风格上苍劲有力,慷慨悲凉。
三曹诗歌的异同
三曹诗歌的异同三曹诗歌的异同:“三曹”指汉魏时期的曹操、曹丕与曹植父子,他们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
曹操的诗歌今存约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
曹操继承了《诗经》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
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
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带有明显政治家的气魄。
如《步出夏门行》中《观沧海》一诗,气势磅礴,格调雄放,寥寥数笔,不加润饰,即能状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了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
曹操还有一些诗歌把汉末动乱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深刻地反映出来,因而被称为“汉末实录”。
例如他的《薤露行》、《蒿里行》等。
他的诗作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这一时期诗歌慷慨悲凉的特色,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曹丕的诗歌今存约40首,绝大多数是乐府。
如《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夏日诗》、《黎阳作》《燕歌行》、《杂诗》等。
曹丕的诗歌多模仿民歌来叙事抒情,善于取材闾间小事。
他的诗歌笔致细腻,语言流畅,偏重抒情,格调清新。
特别是一些以游子、思妇为题材的作品,一般都写得凄婉动人。
如他的《燕歌行》,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写景与抒情巧妙交融。
曹丕诗语言平白,倾向民歌化,具有与《古诗十九首》类似的风格与艺术境界。
曹植现存诗80多首,他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登基)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品主要有三类,一类感时伤乱,如《送应氏》二首写洛阳荒芜残破景象,《泰山梁甫吟》写边海人民极端贫苦的生活,都流露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另一类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
如《白马篇》借英姿飒爽、急赴国难的游侠儿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迈感情。
再者就是表现贵公子的优游生活,如《斗鸡》、《公宴》等。
后期主要抒写自己遭遣被弃的悲愤。
他的诗歌很重视从汉乐府民歌中汲取创作养料,他善于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往往在诗歌开篇就能传达出某种浓郁的情绪,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三曹诗译释
三曹诗译释
三曹诗是古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绝唱”。
它是中国古代三大诗人屈原、柳宗元和曹植所创作的诗歌,也是古代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其中,屈原篇章高超,曹植更具有逻辑思维,柳宗元则以明晰的视角展示诗歌的哲学。
屈原的诗歌以其鲜明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著称于中国文学史。
他把山清水秀、天山脉脉的壮丽景象写入古典诗歌,把一抹清新的江南风情点缀其中,与美妙的乐曲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歌风格。
两篇《江南》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尤其出众,被评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
柳宗元的诗歌作品多以抒情为主,但也饱含深刻的思想哲学,他利用诗歌来表达他自己的思考,以此来让人们反思众生的生命本质。
他的《游春》《凉州词》等作品无不表现出智慧、励志的理念,把美好的宇宙意识落实到文学作品中,从而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清代思想文学大家”。
曹植的诗歌以严谨的逻辑思维著称,其《饮酒》诗中联系古典思想精辟地把握了人生的短暂和欢乐,而《离思》诗中以深刻的文字勾勒出折磨人苦情的景象,令人唏嘘不已。
同时,他在诗中运用简练的句子结构,层层叠叠,展现出一种流露出来的诗意,充满张力,令人着迷。
三曹诗的译释由古老的文学传统和现代语境相互融合,既传承了古典文学的精神,又伴随着现代的影响,引领着当代的文学发展。
它
蕴含着古老传统的精髓,但又能适应现代语境,通过解读它的美和智慧,让古代的文学浪潮继续发扬光大。
三曹诗承载着历史的精髓,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给我们追求自我、自由自在,更加懂得审视自己、尊重他人,支离破碎而又能够坚强面对,走出广阔的人生旅途。
三曹诗歌艺术风格方面的差异
三曹诗歌艺术风格方面的差异
曹操、曹丕和曹植,三人皆活跃于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特殊的时期——汉末三国。
他们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更是杰出的文学家。
三人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风格各有千秋,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曹操,字孟德,他的诗歌风格朴实无华,不尚藻饰。
曹操的诗歌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他的诗歌情调以慷慨悲凉为特色,这种情感基调在建安文学中尤为突出。
曹操的乐府诗并不完全照搬汉乐府的成规,而是有所创新和发展。
例如,《薤露行》、《蒿里行》等诗,在曹操的笔下,这些原本是挽歌的旧题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
曹操的这种创作手法,不仅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丕,字子桓,他的诗歌风格则与曹操有所不同。
曹丕的诗歌委婉含蓄,秀美且细腻。
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宁静、柔和的美感,这种美感被后人称为“便娟婉约”。
曹丕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更为内敛,但却同样能触动人心。
曹植,字子建,是三人中文学成就最高的。
他的诗歌乐观开朗,昂扬豪迈,展现出一种清刚健美的特质。
曹植的词采华茂,情感丰富,既有雅怨之愁,又有文质
之体。
但值得注意的是,曹植的后期作品出现了隐曲深沉的特点,甚至流露出哀伤忧愤的情绪。
这可能与他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
曹操、曹丕和曹植三人的诗歌艺术风格各有千秋。
曹操的朴实无华与慷慨悲凉、曹丕的委婉含蓄与秀美细腻、以及曹植的乐观豪迈与深沉哀伤,都展现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才华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这些差异不仅使他们的作品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宝库。
三曹诗歌
三曹诗歌
“三曹”,即历史上的汉魏之交的曹操及其两个儿子曹丕、曹植。曹氏父子三个因诗文上的成就,开当时一代之风气,故有“建安三曹”之说。
曹操的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曹操,字孟德,既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一部分诗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苦难。如《蒿里行》记录了汉末董卓之乱前后最黑暗混乱的一段历史,描绘了军阀争权夺势所造成的悲惨现实:“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另一部分诗抒发了他的人生抱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大志。如《观沧海》写登临碣石眺望大海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作者吞吐宇宙的气概和宽广博大的胸怀;《龟虽寿》抒写了年命有尽而老当益壮的积极进取精神;《短歌行》抒发了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曹操不仅用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曹植,字子建,为曹操第四子,天资聪颖,才华过人。他的作品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其前期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感时伤乱,如《送应氏》二首写洛阳荒芜残破景象,《泰山梁甫吟》写边海人民极端贫苦的生活,都流露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另一类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如《白马篇》借英姿飒爽、急赴国难的幽并游侠儿的形象,表达了
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
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有哪些呢?曹植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操:曹操诗歌的总特点是慷慨悲凉,古直沉雄。
诗中表现了汉末的时代苦难和诗人的理想、怀抱以及内心苦闷。
语言质朴自然,苍劲有力,感情深沉,气象雄浑。
曹操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清峻、通脱,表现了他的思想和人格。
他那些与政治无大关系的文章笔锋常带感情。
曹操诗歌创作及成就:以相王之尊,重视爱好文学,延揽文士,为建安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开学习乐府风气,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富于创新精神。
(3)多以四言诗写汉末动乱,抒发理想和壮志,使四言诗重放光辉,开创“建安风骨”新诗风。
(4)开创“清峻”、“通脱”的散文新风气。
曹丕:曹丕诗歌的特点是抒情性强,体物入微。
曹丕善于通过环境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气氛,造成凄婉悲凉的抒情氛围。
同时又善于揣摩他人心理,通过行为动作的刻画和直接抒情,细致逼真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辞藻华美,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朴茂。
它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艺术风格的转变。
曹丕的散文特点是自然通脱而趋向于平易,笔锋常带感情。
曹丕还有一些描写日常生活的作品。
它们不仅具有抒情化、世俗化的特点,而且善于叙述和描写,笔触生动,颇富情趣。
曹丕诗歌创作及成就:(1)是建安文学的组织者与倡导者。
(2)《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自觉的先声。
(3)对古代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钟嵘《诗品》称曹植为“建安之杰”,其称其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曹植的诗歌个性突出,感情浓烈,气力遒劲。
其早期作品慷慨豪迈,带有奔逸之气,体现了卓尔不群的个性。
后期作品慷慨悲凉,深沉哀怨,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
三曹的名词解释
三曹的名词解释
“三曹”指汉魏时期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
一、曹操
1. 生平
- 曹操(155 - 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曹操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曹魏政权的基础。
2. 文学成就
- 诗歌风格
- 文学创新
- 在文学上,曹操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他用乐府旧题写时事,为乐府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二、曹丕
1. 生平
- 曹丕(187 - 226年),字子桓,曹操次子。
他于公元220年代汉称帝,建立魏朝,是为魏文帝。
曹丕在位期间,推行九品中正制等一系列政治制度,巩固了曹魏政权。
2. 文学成就
- 诗歌创作
- 文学理论贡献
三、曹植
1. 生平
- 曹植(192 - 232年),字子建,曹操之子。
他才华横溢,自幼深得曹操喜爱,一度被立为太子候选人。
但后来由于他任性而行,饮酒无节等原因,逐渐失宠。
曹植的后半生在曹丕父子的猜忌和迫害下度过,多次被贬爵徙封。
2. 文学成就
- 诗歌创作
- 诗歌艺术特色
- 曹植的诗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的诗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善用比兴手法。
他的诗歌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浅谈“三曹”诗歌比较
浅谈“三曹”诗歌比较唐朝诗人曹雪芹、曹丕、曹操被誉为“三曹”,对于中国文学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他们的作品主要是以诗歌形式表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三曹”诗歌的比较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文学成就和风格特点。
首先是曹雪芹,他是清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他的代表作品《红楼梦》是中华文学的经典之作。
他的诗歌作品体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曹雪芹的诗歌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追求,他渴望寻找到最为真实的情感表现,并通过诗歌来描绘出自己心中所感受到的那份深情。
在诗歌的表现手法上,曹雪芹善于采用典故来加以铺陈,同时他的诗歌中常常伴随着对于历史的考察和思考,这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历史意义。
其次是曹丕,他是魏国的皇帝,被誉为三国时期文坛名士。
他的诗歌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曹丕的诗歌极富韵律感和节奏感,他在创作中常常采用音韵美的手法来加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并且,曹丕的诗歌作品还具有丰富的心灵表现,他深刻地反映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他认为人生如梦,唯有心中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传达人生的意义。
这种情感的表现方式使得曹丕十分受到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最后是曹操,被誉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作品中体现出了他深厚的思想情感和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能力。
曹操的诗歌作品有很强的战士风范,他常常将自己宏大的抱负、澎湃的情感与磅礴的气势结合在一起,通过诗歌的形式鲜明地表达出来。
同时,曹操的诗歌作品还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广泛的知识储备,他常常采用典故引用、古文经典等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理念和情感表达。
综上所述,“三曹”诗歌作品各有千秋,在思想与感情的表现、艺术风格、情感深度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独特之处。
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中华文学的历史脉络和各个时代的文学风貌,也为我们今后的创作和欣赏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生智慧。
三曹诗歌创作内容
三曹诗歌创作内容
三曹指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曹操、曹丕、曹植,他们都是东汉末年的重要人物。
在中国文学史上,三曹被誉为'曹氏三才子',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有所成就,还在文学创作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词作品从中体现出了他的智慧和胆略。
他的作品多以政治、军事为主题,形式上以乐府诗为主。
曹操的诗歌富有雄壮的气势和豪迈的情感,通过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政治抱负。
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也是三曹中最早开始文学创作的一位。
他的诗歌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为主题,风格上多以豪放洒脱、浪漫抒情为主。
曹丕的诗歌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而著名,他在文学上的贡献被后人称为'曹氏文学'。
曹植是曹操的三子,也是三曹中最多产的一位。
他的诗歌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为主题,形式上多以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为主。
曹植的诗歌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而著称,他在文学上的创新和突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曹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政治抱负和国家命运的思考,又有对个人情感和人生哲理的探索。
他们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
和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同时,他们的作品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详细资料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请一、曹操(一)生平、思想: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
曹操二十岁举孝廉为郎〄后在汉末大乱中聚集兵马〄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武装。
建安元年〄受封为丞相〄官渡一战击败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
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他为武帝〄史称魏武帝。
2、儒法兼取、礼刑互用的思想曹操出身微贱〄对两汉以来重视家世、经术的传统〄并不一味默守。
於政教军事〄颇杂刑名;取用人才〄不拘资限〄甚至不拘品行。
史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可参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举贤勿拘品行令》。
但另一方面〄曹操亦不愿以汉相之尊〄承担篡逆的罪名。
为制约诸侯〄协调本集团内部的等级关系〄曹操更无法全然否定儒家的伦理纲常与道德规范。
因此〄他对儒学、礼志又有一定的认同。
在进取天下的同时〄曹操目睹汉室的倾颓、生民的不幸、命运的无常、人生的短促〄又常怀感慨与惆怅。
因此〄王霸并用、思接庄玄〄也构成曹操思想矛盾的一个方面。
3、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一方面〄曹操在经学方面有较深造诣。
其据有二:光和年间因家人被诛杀〄坐免官〄「后以能明古学〄复征拜议郎。
」其今存著述〄引用《诗经》《论语》《尚书》《楚辞》等典籍的情况并不稀见〄仅《诗经》即不下数十处。
另一方面〄对书法、音乐、围棋等都相当精通〄可谓多才多艺。
王沈《魏书》云其「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还曾收罗人才〄对几乎失传的汉代音乐、歌舞进行了整理。
或许正因如此〄他才能延揽天下文士於其幕下。
(二)曹操的诗1、曹操乐府诗概述。
曹操诗今存22首〄包括作者存疑的3首。
全部是乐府诗。
乐府诗进入到文人乐府诗的阶段〄曹操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曹操诗歌的题材内容A纪事: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
三曹诗
七哀 曹植
明月照高楼, 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 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 言是荡子妻。 君行逾十年, 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 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 回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 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 贱妾当何依。
洛神赋 节选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 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曹植诗歌艺术的特色
1、状貌生动,有声有势; 2、清峻雄奇,风骨自见; 3、善用比兴,抒情性强; 4、沉郁顿挫,韵律谐美; 5、工于起调,且多警句。 他创造了一种雅与怨、文与质、风与骨、刚与 柔完美统一的诗歌美。 钟嵘《诗品》评其诗曰:“骨气奇高,词采华 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并由此誉之为 “建安之杰”。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叙 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 语言清丽,感情缠绵。 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 融。诗歌的开头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 萧瑟, 草木零落, 白露为霜,候鸟南飞 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 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色 来渲染深闺的寂寞,以牵牛星与织女星的 “ 限河梁 ” 来表现思妇的哀怒,都获得 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曹植
曹植(192——232 )字子建,曹丕之弟。 他是建安时 代成就最大的作家,梁钟嵘的 《诗品》赞为“建安之杰”。 他所处时 代,和曹丕相同。他自小以才华为 父亲曹操赏识,操曾想立他为太子 ,后因他 “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才使 曹操改变主意。 父亲死后,曹丕和曹睿多方迫害他,他虽是 王侯,四十一岁时却在忧 郁中死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曹及其诗歌创作—亳州历史名人随笔之十四朱海东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父子三人同登文学殿堂的不多,能同领风骚的则更少。
值得称道的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不但同登文学殿堂,而且以其辉煌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文学。
本文试就三曹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创作成就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出身微贱,少时任侠放荡,好权术,喜“刑名之学”,为人简易无威重。
年轻时曾被当时名士许劭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曾随袁绍伐董卓,后迎献帝迁都许昌,自任大将军和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
曹操多才多艺,对书法、音乐、围棋都相当精通。
于戎马倥偬之馀,不废吟咏,创作了不少出色的诗歌。
王沈《魏书》说他“文武并施,御军三十馀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他曾收罗人才,对几乎失传的汉代音乐、歌舞进行了整理。
曹操的诗,现存二十馀首,都是乐府诗,其内容和写作方法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一脉相承。
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蒿里行》就如实地描写了初平元年(190)关东义军联合讨伐董卓的历史事件,对袁绍等将领各怀私心、畏葸不前之态进行了揭露和批评。
诗末六句对长期的战乱给社会和百姓造成的灾难、痛苦,深表关怀和同情。
其中也体现了曹操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欲整治国家、统一疆土的胸怀和抱负。
这些诗歌,由于反映现实深刻真实,因而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 。
曹操的另一部分乐府诗则表现了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这类诗悲歌慷慨,具有更浓厚的抒情气氛。
《短歌行》是其中的代表。
全诗共八解,开头两解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接着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他爱贤若渴的心情。
末解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他搜览人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宏伟怀抱。
这首诗经过几个低昂回旋,把诗人起伏不平的心情,复杂多端的感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此外,他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老当益壮的战士情怀。
《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通过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游仙诗也是曹操诗歌的重要级成部分。
在这类诗中,曹操展开绮丽的想象,吟咏了与仙人遨游天地、宴饮等宏大场面,这些诗从表面看有脱离现实的一面,然而,当曹操以质朴的语言、绮丽的想象折射现实时,对士人朝不保夕的忧生意识有曲折的反映。
曹操的诗不仅对建安文学有开风气的作用,由于创造性较大,对后代文学也有重要的影响。
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法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的启示。
从他这种旧题新事乐府到杜甫的“即事名篇”的新题新事乐府,再到白居易等到人掀起的新乐府运动,可以清晰地看出一肪相承的发展。
另外,《诗经》以后,四言诗很少佳篇,曹操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抒情传统,创造出一些动人的篇章,使四言诗再一次放出光彩。
后来嵇康、陶渊明等人有成就的四言诗都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
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
于公元220年代汉自立,是为魏文帝。
现存诗歌四十首,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宴游诗,这些诗多写游赏之乐,模山范水比较细致,文词富丽,常用对偶,在我国山水诗的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
第二类是抒情言志之作。
如《黎阳作诗》三首,写曹军南征之事,既描写行军的艰苦,更突出了“救民涂炭”和志在“靖乱”的决心。
第三类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体现了曹丕诗的水平。
如《于清河县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代刘勋妻王氏杂诗》、《杂诗》二首等。
最著名的作品是《燕歌行》(其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此诗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
《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清人沈德潜说:“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
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曹丕的新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
曹操是乱世英雄,所抒之情大都与历史命运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负有关,曹丕却更努力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他著名的作品《杂诗》,采用了《古诗十九首》的题材,然而他那“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的体验,甚至超过了汉末游子自身的切肤之痛。
他对人生中凄凉情感的体验,是超出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
二是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曹丕善于选用清词丽句,配以谐和的音韵,表达他纤丽的情思。
在艺术形式上,曹丕也勇于创新,他虽然仅存四十余首诗,却是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具备。
其中长篇杂言歌行《大墙上蒿行》,长达75句,三百六十馀字,三字至九字句都有,极尽纵横开阖之能事。
曹植,字子建,曹丕弟。
生于乱世,幼年即随曹操四方征战。
他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在时代的熏陶和曹操的影响下,树立雄心,以“戮力上国,流惠下民”自期。
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赏爱,几乎被立为太子。
但他恃才傲物,任性而行,不自雕励,终于失宠。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病逝,曹丕继任魏王后,诛杀曹植心腹丁仪、丁廙兄弟。
曹植位为藩侯,实同囚徒,汲汲无欢,终于在忧愤中死去。
曹植最后一任徙封陈王,卒后谥为“思”,故后人又称之为陈思王。
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白马篇》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这首诗紧扣追求建功立业的主旋律,抒写了曹植以身报国的人生理想。
诗从描绘白马少年入笔,先写“幽并游侠儿”超人的武艺,后写其勇赴国难、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诗风豪迈、慷慨激昂,从中可触摸到曹植要求建功立业的脉搏。
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其内容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
这方面的典型作品则是《赠白马王彪》。
当时诗人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都去京城朝会。
任城王到京后不明不白地死去,诗人与白马王回返封地时,又为有司年阻,不能同行,于是诗人愤而成篇,写下了这首赠诗。
全诗共分七章,以感情活动为线索,集中抒发了诗人数年来屡受迫害而积压在心头的愤慨。
诗中痛斥小人挑拨曹丕与他们的手足之情,对任城王的暴卒,表示深切地悼念。
这首诗在抒情中穿插以叙事、写景,将诗人后期备受迫害的感受凝聚起来,鲜明感人,是文学史上有名的长篇抒情诗。
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
如《浮萍篇》、《美女篇》、《七哀诗》、《种葛篇》、《杂诗》(“西北有织妇”、“南国有佳人”)等。
这类诗歌或叹盛年无偶,或自述无辜被弃,其主旨在于抒发自己的失意。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六十三评《美妇篇》云:“美女者,以喻君子。
言君子有美行,愿得明君而事之。
若不遇时,虽见征求,终不屈也。
”《七哀诗》也很有代表性。
刘履评此诗曰:“子建与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异势,不相亲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虑之也。
”此诗命意曲折,感情凄婉,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第三类是述志诗。
曹植用世之心,在黄初以后屡屡诉诸诗赋,《杂诗》(“仆夫早严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诗中说:“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
”表示愿为伐吴效力,但报国无门:“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诗末说:“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充满慷慨之音。
第四类是游仙诗。
曹植在现实世界中处处碰壁,深感时常流逝,功业无成,幻想在神仙世界中得到解脱,于是写下了许多游仙诗,如《仙人篇》、《五游咏》、《游仙诗》、《远游篇》、《升天行》等。
诗中所描绘的神仙境界,皆明净、高洁,实际上是诗人理想世界的象征。
曹植对神仙之事一直持否定态度,其《辨道论》即说“不信之矣”;《赠白马王彪》也说:“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可见曹植的游仙诗,实际上是其忧生之心、忧患之词。
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
他的诗歌虽然也脱胎于汉乐府,但同时也吸收了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努力在艺术上加上创造和发展。
建安诗歌从乐府出来逐渐文人化,到了曹植手里就具有明显的文人诗的面目了。
如《美女篇》模仿汉乐府的《陌上桑》,但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与《陌上桑》迥异其趣,正表现了这种倾向。
曹植的这种努力造成成了他的“词采华丰”的一面。
他的诗善用比喻,不只多而贴切,并且常常以全篇为比如以少年救黄雀喻解救受难者,以转蓬飘荡哈流徙生活等。
他的诗又注意对偶、炼字和声色。
此外他的诗还工于起调,善为警句,如“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它们或在篇首,或在篇中,都使全诗增色。
曹植也写了不少抒情小赋,《洛神赋》是他赋中的名篇。
这篇赋接受了《神女赋》的影响。
它熔铸福州题材,通过梦幻境界,描写了一个人神恋爱的悲剧。
赋中先用大量篇幅描写洛神宓妃的容貌、姿态和装束,然后写到诗人的爱慕之情和洛神的感动。
通过这些动作的描绘把洛神多情的性格也刻划的十分突出。
最后写到人神之道貌岸然殊,洛神含恨赠铛而去,和诗人失意追恋的心情,有浓厚的悲剧气氛。
这篇赋象丰富,描写细腻,词采流丽,抒情意味和神话色彩很浓,艺术的魅力很大。
曹植的其它散文,不论议论或叙事,都富于感情,骈散结合,气势充沛,《与吴质书》、《与杨祖德书》、《求自试表》等,都是为人传诵的名篇。
由于曹植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后人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钟嵘《诗品》说:“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
”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宋无名氏《释常谈》卷中引)张戒《岁寒堂诗话》说:“韩退之之文,曹子建、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曹植五言诗对后世诗坛影响很大,诚如胡应鳞指出的那样:子建“《虾 旦篇》、太冲《咏史》所自出也;《远游篇》,景纯《游仙》所自出也;‘南国有佳人’等篇,嗣宗诸作之祖;‘公子敬爱客’等篇,士衡群制之宗。
诸子皆六朝巨擘,无能出其范围。
”三曹的诗歌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是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亲身的经历、目睹的现实“借古乐府写时事”,创作许多揭露战乱罪恶,抨击军阀混战,同情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作品,被后世称之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