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稳态的三大调节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又是相对的,
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中。
细 胞 通 过 内 环 境 与 外 界 进 行 物 质 交 换
几个病理的概念
抽搐是低血钙或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严重干扰了神经细胞的
正常功能,使其兴奋性增高,容易在微弱刺激下发生放电,从而出 现抽搐。 尿毒症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 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是有害物质积累引起的中毒和肾脏激素减
细胞代谢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影响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
人体和高等动物的行为典型调节 调节方式 调节过程 举例 人进食后血糖升 高,引起胰岛B细 胞分泌胰岛素,对 血糖的调节作用 狗吃食分泌唾液 的反射过程 刺激动物的摄食 中枢,会引起动物 的血糖浓度降低 冬季鸡舍中每天 用较强的光线照射 14 h以上,能促进 母鸡产蛋
小脑 (有维持身 体平衡的中 枢中枢)
脊髓 (调节机体 运动的低级 中枢)
脑干 (有调节呼吸、心 血管运动等维持生 命必要的中枢)
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书写性 言语区
(write)
视觉性 言语区
(vision)
运动性 言语区
(speak)
听觉性 言语区
(hear)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膜内受体
体液调节
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分析 (1)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胶体渗透 压升高,水分由血管进入细胞液,发生水肿。 (2)淋巴回流受阻。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引起水肿, 如丝虫病时,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阻塞,引起下肢和阴囊的慢性水肿。 (3)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减 少,导致组织水肿。 (4)过敏性物质引起。过敏反应产生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血浆 蛋白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引起水肿。 (5)营养不良引起。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 水分进入组织液。
2.内环境概念的理解 (1)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胞角度看就是 细胞外液,从人体角度看就是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 一概念,具有相同的内涵和外延。 (2)注意区分三种环境(极易混淆,重点记忆)
内环境的物质组成
水和无机盐 血浆蛋白:如纤维蛋白原、抗体等 (1)血浆消化吸收后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细胞代谢产生的物质:如尿素、CO2等 经血液运送的各种激素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 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元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图示 神 经 过程 方向
刺激→使膜两侧产 双向传导, 生电位差→形成局 且传导方向

维 上
部电流→局部电流 与膜内局部
回路(兴奋区 未兴奋区) 突触小泡释放神经 递质→突触(突触 单向传递, 前膜→突触间隙→ 只能由突触 突触后膜)→下一 前膜→突触 电流方向相 同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成分的比较 ①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 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②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③淋巴循环有回收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的作用。
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不断更新,主要依赖于人体的消化系 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机体不断地从外界获得 营养物质,又不断排出代谢废物,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实例
1.水盐平衡调节
(1)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释放。 (2)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2.体温调节
[易错易混点] 1.来源: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 量。 2.体温调节方式既有生理性体温调节,也有行为性体温调节如 采取保温、降温措施。 3.体温与酶的关系:人体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其中直 肠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正常的体温对于保持酶的最适活性 、维持代谢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4.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也就是 说产热量多,散的也多,产热量少,散的也少。 5.调节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和冷觉感受 器,温度感觉在大脑皮层中形成; 6.相关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7.相关的组织或器官是皮肤、毛细血管、汗腺、肌肉等; 8.体温主要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机体的代谢速率。
专题十稳态的三大调节机制
JLSSY BYH
解读内环境及相关知识
体液与内环境的关系 体液:人体内的全部液体,统称为体液,其组成如下: 1 血浆 5 1 细胞外液约占3组织液约4内环境 5 体液 淋巴 很少 2 细胞内液约占3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内 的基质、核液等
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 该系统的工作。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可以反过 来抑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同时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
素,从而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负)反馈调节。
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也 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血糖平衡调节以激素调节为 主,但也存在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非条件反射) 神经-体液 简单调节 神经-体液 复杂调节
神经调节
反射弧的结构 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方向
图注:
1—感受器
2 —传入神经 3 —神经中枢
4 —传出神经
5 —效应器 6—神经节(细胞体 聚焦在一起构成)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 经组织、肌肉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 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神 经 元 间
神经元细胞体或树 后膜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局部电流。 (2)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 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4)静息电位维持和产
生的主要原因是K+ 的外流,动作电位产 生的主要原因是Na+ 的内流。Na+的内流、 K+的外流是协助扩 散;Na+的外流、K+
(4)递质: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使物质,对有相 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 ①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②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③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 上的蛋白质。 ④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⑤种类:分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 ⑥递质的释放是消耗能量的外排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 关。 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立即被酶降解或被 突触前膜重吸收,若因某种原因递质没有被降解或重吸收, 则突触后神经元会发生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⑧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易错易混点] 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方向的判断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 奋部位。在膜外,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局部 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传到兴奋部位;在膜内,兴奋的传导
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都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在反射弧中的 传导是单向的。
少发生的病,
血浆中的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的,血浆 与组织液之间的渗透压差主要取决于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蛋白质分 子的浓度差,如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 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 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
(3)传递特点: ①单向传递。递质只存在 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与 递质结合的受体只存在于突触 后膜上。 ②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 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 元,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 图28-3 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0.5 ms),这段时间就叫做突触延搁。 ③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突触对内环境的变化非常敏 感,缺氧、二氧化碳增加或酸碱度的改变等,都可以改变突 触部位的传递活动。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 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 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
综上所述,凡能引起组织液蛋白质浓度升高或血浆蛋白浓度降低的因素, 都能引起组织水肿。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引起生命体的变化。
[易错易混点] (1)稳态不是绝对的稳定而是相对稳定。 (2)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理化性质如pH、温度、各化学物质的含
量、渗透压等保持动态的稳定状态。
(3)实质: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状态。 (4)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稳态变化的原因
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作为信息分子,只是使靶器官的功能加强或减弱及改变物质
代谢反应的强度和速度,而不能产生新的过程并使靶器官出现原先所没有的活动。 (2)激素在血液中的生理浓度很低,但却对机体机能及代谢产生强大的效应。 (3)激素的分泌有一定的节律,并随生理和病理的情况变化而变化。
(4)激素在体内不断地失活,并不断地被排出体外。当激素灭活或排出有障碍时,
脊椎动物激素的作用机制
激素分子周游全身,与各种细胞接触,但只能识别它们的靶细 胞。这是因为只有靶细胞带有能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有些激素
的靶细胞,表面带有受体,另一些激素的靶细胞,受体不在表面而
在细胞内部。这两类激素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1)受体在靶细胞内部的激素(如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2)受体在靶细胞膜表面的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胰高血 糖素的过程)
1.激素是化学物质,按化学结构大体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
第二类为胺类(氨基酸衍生物),有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等 第三类激素的结构为肽与蛋白质,如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 第四类为脂肪酸衍生物,如前列腺素。
2.激素的作用特点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激素是调节生理及代谢的物质,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
图28-2
的内流是主动运输。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类型: ①从结构上来看,常见类型有:轴突—胞体,轴突—树突。 ②从功能上来看: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突触前神经元电信号通过突触传递,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 活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的突触称兴奋性突触;使突触后膜 发生抑制的突触称抑制性突触。突触的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 于神经递质的种类,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其受体的类型。 (2)传递过程: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过程。
则可表现出某种激素增多的症状。 (5)激素作用有一定特异性,不同的组织细胞对不同的激素反应不同,大多数激 素均有其固定的靶细胞。 (6)各种激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的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有的 激素之间互相拮抗作用,有的激素又是其他激素起生理效应的必要条件。
脊椎动物激素的作用机制 激素分子周游全身,与各种细胞接触,但只能识别它 们的靶细胞。这是因为只有靶细胞带有能和激素分子结合 的受体。有些激素的靶细胞,表面带有受体,另一些激素 的靶细胞,受体不在表面而在细胞内部。这两类激素的作 用机制有所不同。
激素和特定受体分子相结合,影响核的遗传物质, 而引起某些基因转录出一些特异的mRNA,从而发 生特异蛋白质的合成,并且大多是能影响生物体的 组织分化和发育的。
(1)受体在靶细胞内部的激素
(2)受体在靶细胞膜表面的激素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当外界环境调节改变时,中枢神经系统可以直接控制某些 内分泌腺的分泌,也可通过下丘脑、垂体间接控制某些内分泌 腺的分泌。
感觉
脊髓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传导功能,除头部的感觉 之外,身体的大部分感觉
是经脊髓传导到脑的;脑
的许多神经冲动也经脊髓 到达运动神经元。 脑(感觉)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 最高级中枢) 下丘脑 (调节体温、 水盐平衡和内 分泌的中枢, 与生物节律的 控制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