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新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专题突破练(A卷)【下载】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专题强化练(A卷)
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专题强化练(A卷)1.图中的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代表体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①②B.过敏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引起③中的液体减少C.若组织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并作用于下丘脑D.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最后经肝脏可再生为葡萄糖答案 C解析据图分析,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过敏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内液减少,B正确;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不能作用于下丘脑,C错误;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最后经肝脏可再生为葡萄糖,D正确。
2.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部分)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代表性激素,则b、c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B.若A代表人体记忆B细胞,a代表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抗体的形成C.若A代表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a代表失水过多,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D.若A代表玉米螟虫种群,a代表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密度降低答案 A解析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为: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性激素,同时性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代表性激素,则b、c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A错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记忆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若A代表人体记忆B细胞,a代表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抗体的形成,B正确;体内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若A代表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a代表失水过多,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C正确;诱捕雄虫可导致性别比例失调、出生率下降,进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若A代表玉米螟虫种群,a代表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密度降低,D正确。
【高考试卷】2020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考前抢分训练人体的稳态与调节
2020年高考冲刺试卷芳草香出品选择题考前抢分训练七人体的稳态与调节1.(2017全国Ⅰ理综)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
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2.(2017全国Ⅱ理综)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4.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
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酰胆碱和5-羟色氨酸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5.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6.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7.右图为人体某过程的变化曲线。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7-1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5)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机体血浆量会增
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2017·全国Ⅲ,4)( √ )
2.(2021·江苏·21)正常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肝脏生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都达 到高峰,伴随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机体全天血糖动态平衡,约50% 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黎明时处于高血糖水平,其余时间 血糖平稳),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 __肝__糖__原__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 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123456
2.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的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为 了维持脑和心脏最基础的氧气供应,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 泌随之关闭,体温失去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 超过40 ℃,进而导致器官系统损伤,这就是热射病。下列相关分析不正 确的是 A.夏季高温时,及时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 B.导致热射病患者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散热不畅
据图判断,葡萄糖进入细胞是从高 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GLUT2), 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葡萄 糖 进 入 细 胞 , 氧 化 生 成 AT P , ATP/ADP比率的上升使K+通道关 闭,进而引发Ca2+通道打开,此时 细胞膜内侧膜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 电位。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7-1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1.内环境及其稳态 (1)利用图示理解内环境及其稳态
(2)“四看”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组织水肿的原因
2.下丘脑参与的血糖、体温、 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
(1)血糖平衡调节 ①胰岛B(A)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升高)。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 ②神经—体液调节途径:血糖含量升高(降低)时→刺激下丘脑有关神经 细胞→胰岛B细胞(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肾上腺素和胰高血 糖素)→血糖含量降低(升高)。 ③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高血糖素;影响 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岛素。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七 人体的内环境与免疫调节(1)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七人体的内环境与免疫调节(1)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1、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3、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4、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 )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麦芽糖的水解C.碳酸氢盐的形成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5、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C.消化液属于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6、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7、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是( )A.淋巴和组织液中无蛋白质B.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C.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8、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9、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0、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B.氨基酸、DNA聚合酶、二氧化碳、钠离子C.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1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S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膜上载体HPO、葡萄糖、氨基酸D.Na+、2-41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13、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14、2015年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她的团队研发的治疗疟疾新药—青蒿素,每年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
2019生物精准提分二轮文档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2 含答案
考点22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1.兴奋产生的机制及传导(1)产生机制(2)兴奋的传导①形式: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②方向:膜外与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膜内则相同.③特点:可双向传导(在机体内反射弧中只单向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及5点提醒(1)递质可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如多巴胺),后者可以使负离子(如Cl-)进入突触后膜,从而强化“外正内负”的局面。
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2)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的是生物膜的流动性;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
(3)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去向有三种:迅速地被酶分解、重吸收到突触小泡、扩散离开突触间隙。
(4)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处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5)兴奋经突触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两种功能。
3.“两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1)看电流计两极连接的位置①甲图: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刺激后观察到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②乙图将神经电位测量仪的A、B电极均置于膜外,在箭头处施加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差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Ⅰ。
ab段——兴奋传至A电极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逐渐变为负电位,而B电极处仍为正电位.Ⅱ.bc段——兴奋传至AB两电极之间.Ⅲ。
cd段-—兴奋传至B电极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逐渐变为负电位,而A电位处恢复为正电位。
(2)看刺激能不能同时到达电流计两极①若电极两处同时兴奋,则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如刺激丁图中的c 点。
②若电极两处先后兴奋,则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刺激丁图中的a点和戊图中的b点.③若两电极只有一处兴奋,则电流计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刺激戊图中的c点。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实验探究(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探究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甲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乙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二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十二)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时间:45分钟、选择题1. (2019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一模)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错误的是A. 长期营养不良导致①渗透压减小,②增多B. 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T消化系统T A T①T②T组织细胞C. 若①中无机盐浓度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D.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①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血浆)渗透压减小,②(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项正确;钾离子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浆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即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T消化系统T A T①T②T组织细胞,B项正确;①(血浆)中无机盐离子浓度过高则①(血浆)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C项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①和②,D项错误。
2. (2019山东聊城二模)受体是一类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分为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
细胞表面受体转导的胞外信号可引发快反应和慢反应,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内受体识别和选择性结合的配体可能为脂溶性的信号分子B. 胰岛B细胞接受高浓度的血糖刺激,可通过慢反应过程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C. 快反应过程中功能被改变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可能未发生改变D. 慢反应过程可通过诱导反义基因的表达,合成相应的互补RNA使相关基因的转录过程受到抑制解析细胞内受体识别和选择性结合的配体可能为脂溶性的信号分子,因为脂溶性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内,A项正确;胰岛B细胞接受高浓度的血糖刺激,可通过慢反应过程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来降低血糖,B项正确;快反应过程中功能被改变的蛋白质,改变的可能是空间结构,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可能未发生改变,C项正确;慢反应过程可通过诱导反义基因的表达,合成相应的互补RNA使相关基因的翻译过程受到抑制,D项错误。
通用版2021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考点20
通用版2021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考点20考点20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1.内环境中的“存在与不存在”“发生与不发生” (1)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①小肠吸收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②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水、尿素等。
(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等。
②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等。
③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脂肪酶等。
(3)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④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4)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①细胞呼吸各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
②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
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中所发生的淀粉、脂质、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2.下丘脑参与下的血糖、体温、水盐的调节机制(1)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4个核心点①调节中枢:下丘脑。
②相关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其中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③相关器官:肝脏(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肌肉(葡萄糖合成肌糖原等)、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脏(肾小管、集合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和小肠(糖类的消化和吸收)等。
④调节途径:体液调节途径为血糖含量上升(下降)时→直接刺激胰岛B(A)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升高);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为“血糖含量降低(升高)时→刺激下丘脑有关神经→作用于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含量升高(降低)”。
(2)有关体温调节的4个核心点①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是以神经调节为主的神经―体液调节,而炎热环境下主要是神经调节。
②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
(课标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教材基础保分必背五个体稳态和调节讲义
五个体稳态和调节保分必背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反射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受到适宜强度的刺激。
3.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4.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反射弧中兴奋只能由感受器产生,然后传到效应器。
5.神经元的突起大大增加细胞膜面积的意义是有利于其接受多个刺激并远距离传导兴奋。
6.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到脑中高级中枢的调节。
7.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8.分级调节是指下丘脑通过控制垂体来控制相关腺体的分泌活动的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
9.可通过抽取血样检测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原因是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在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10.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的根本原因是促甲状腺激素对应的受体蛋白的基因只在甲状腺细胞中才表达。
11.渴感形成的具体过程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渴觉中枢→产生渴感。
12.寒冷时能使散热减少的反应是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13.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14.饭后血糖浓度经激素调节而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饭后经消化、吸收作用使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降低。
15.免疫系统的功能是防卫、监控和清除。
16.浆细胞的来源有两个,一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二由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
17.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18.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020届 二轮复习 人体的内环境与免疫调节(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作业 (全国通用)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七人体的内环境与免疫调节(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H2CO3/NaHCO3是维持血浆pH稳定的缓冲物质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2、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3、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血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4、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 )A.复合氨基酸B.血浆蛋白C.无机盐D.葡萄糖和维生素5、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pH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排出CO2B.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C.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pH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6、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
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
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 )A.寄生虫感染B.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C.肾小球发炎D.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7、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
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8、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
[高考总复习资料]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5 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考点25 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依纲联想1.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与“产生途径”(1)“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而B细胞和记忆细胞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是浆细胞,只负责合成和分泌抗体;具有识别但不是特异性识别的是吞噬细胞,但能识别“非己”成分,这与糖蛋白有关。
(2)浆细胞的三大产生途径: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浆细胞;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
(3)效应T细胞的二大产生途径: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T细胞→效应T细胞;抗原→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
2.免疫功能针对对象的差异防卫是针对外来抗原,而监控和清除是针对自身体内衰老、癌变的组织细胞。
3.图解记忆细胞的二次免疫(1)结构基础:记忆细胞。
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2)过程: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的患病程度很低或不患病的原因是二次免疫反应快而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4.“三看法”判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一看抗原的种类(2)二看免疫细胞的种类(3)三看免疫的结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细胞免疫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体液免疫1.判断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1)人体免疫过程中,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而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2014·江苏,21AB和2014·大纲,3D)( ×)(2)灭活病毒注入机体,机体中的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再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从而使靶细胞裂解(2009·重庆,4A和2013·四川,2C改编)( ×)(3)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 考点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讲义(通用版)
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1.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解读3.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后果归纳4.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5.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2021·湖南,4)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形曲线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 B解析早期食草动物进入草原生态系统,由于空间、资源充足,又不受其他生物的制约,所以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的增长大致呈“J”形曲线,A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而图中a点的纵坐标对应的数量为该食草动物的最大数量,所以环境容纳量应小于a点的纵坐标值,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食草动物过多会导致植物数量的下降,食草动物数量的下降又会导致植物数量的增多,属于典型的负反馈调节,C正确;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过度放牧使得草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致使草原退化,会降低其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2.(2021·北京,15)随着改革实践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对我国所有地区、各个领域的长期要求,生态保护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以下所列不属于生态保护措施的是()A.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计划B.出台地方性控制吸烟法规C.试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D.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答案 B思维延伸——判断与填充(1)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2015·全国Ⅱ,4)(×)(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经典高考题)(×) (3)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遗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2016·江苏,20)(√) (4)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Word版含解析
1.本专题与人体健康、生活实践联系密切,五年的高考题中均有涉及。
命题主要分布在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的实例和免疫调节。
其中对于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的能力考查尤为突出。
2.内环境稳态的考查多以选择题为主,侧重考查考生对机体各项理化指标对稳态影响的理解;血糖调节主要考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的作用及关系;对免疫调节的考查,侧重于对免疫过程的考查,题型多样,借助实验或结合具体实例或借助图形等。
3.备考时,利用图解认识内环境组成并进行三种细胞外液的分析。
列表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异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
借助实例构建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的模型。
【知识网络】一、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维持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稳态3.内环境的物质成分归纳(1)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2)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3)细胞的代谢产物CO2、水、尿素等。
4.发生于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总结(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5.内环境维持稳态的基本途径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1)组织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然后经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与物质交换相关的器官有皮肤,系统有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四大系统。
(3)参与调节的系统有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
二、神经体液调节在稳定内环境稳态作用中的实例1.血糖平衡调节2.体温调节过程3.水盐调节过程4.血糖平衡调节的分析(1)血糖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多种激素共同起作用,其中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是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之间是协同作用。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三第七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12-
网络梳理——填一 填
高考必背——记一 记
易混易错——判一 判
1.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
) 2.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都以局部电流形式进行传导。( √ ) 3.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 √
) 4.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
10.艾滋病的流行 和预防Ⅱ
2018 卷Ⅱ·T5
体的实验分析为切入点,考 查激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 将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亮
点。
-3-
第七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2 34
1.(2019全国Ⅰ理综,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
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
易混易错——判一
填
记
判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静息电位表
现为内负外正,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3.在突触部位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由于神
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冲动在神
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要 由肾求上考腺生素能间从接简调单节情,C境项中正确获。取肾有上效腺信素息又并叫结“应合激所激学素知”,其识分来泌分增析加作,会 答 提高。动本物题的带警有觉浓性厚,使的其日呼常吸生频活率和气心息率,尤都其加是快选,D项项“错D误”的。体验式设置, 关闭 可D 以激发学生了解生命的热情,增强关爱生命的责任意识。
解-析5-
答案
12 34
2.(2018全国Ⅲ理综,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7 生命活动的调节(原卷版)
2020年高考生物冲刺提分必刷题专题07生命活动的调节1.(2020•全国高三一模)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依靠激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来维持B.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存在物质交换,二者的渗透压变化会互相影响C.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升高,主要通过血细胞吸收乳酸来保持血浆pH相对稳定D.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仅体现了分级调节2.(2020•山东省高三月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中存在多种信息分子,如胰岛素、神经递质、CO2等B.病毒侵入机体后可寄生在人体内环境中并进行增殖C.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受下丘脑细胞中基因的控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D.寒冷环境中,在神经—体液调节下会使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3.(2019•山西省高三月考)如图表示细胞膜上3 种膜蛋白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模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蛋白A 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则该蛋白可能是胰岛素的受体B.若蛋白B 具有运输功能,氧气的运输可能与其有关C.若蛋白C 具有催化功能,则其作用的实质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D.蛋白A、B、C 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4.(2020•四川省高三二模)动物细胞内高尔基体与某些物质的合成和运输有关,下列依据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表面一定有葡萄糖受体B.若为消化酶,则该物质将会在细胞外液中发挥作用C.若为抗体,则该细胞质中的抗体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D.若为神经递质,则该细胞一定会出现核膜与核仁的周期性变化5.(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月考)HIV入侵细胞除了需要CD4分子外,CCR5也是所需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
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CR5 △32缺失(CCR5基因的第32个碱基缺失)的个体拥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并且对HIV的感染表现出显著的抵御能力,因此,作用于CCR5的抑制剂将可能有效阻断HIV感染。
专题八 人体的稳态及免疫调节-备战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通用版)
专题八人体的稳态及免疫调节第一篇:回归教材【基础回扣】1.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血浆中水的主要来源:________。
3.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是________。
4.“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________。
“血泡”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还含有________。
5.人输液时使用的生理盐水是________,其与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________。
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________,从而不能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6.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7.持续发热会使体液减少,通常通过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来矫正,这两种溶液的共同作用是________。
8.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________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
9.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三部分。
免疫细胞主要指________;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________等。
10.艾滋病人的直接死亡原因是________。
11.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___借助________回流而组成的。
12.体液免疫过程中,________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________,进而被________细胞吞噬消化。
13.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分化形成________细胞,进而与________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14.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乙肝病毒侵染机体时,人体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第二篇 第一部分 七、个体稳态与调节-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学(新教材)
七、个体稳态与调节1.内环境及其稳态(1)体液和内环境的关系(2)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水、无机盐、营养成分(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尿酸、尿素等)、气体(O2、CO2)、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细胞因子、血浆蛋白等)。
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在成分上的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及细胞内液的关系(如图所示)(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参与的四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5)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①渗透压: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c.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
②酸碱度:a.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b.稳定原因:与HCO-3、H2CO3等物质有关。
③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6)与物质有关的3种渗透压:①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主要是NaCl)和血浆蛋白。
②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有关。
③K+主要分布于细胞内,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有关。
(7)内环境异常举例: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8)稳态概念的发展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2)外周神经系统①按连接分类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②按功能分类包括感觉神经(传入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判断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组成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热点二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综合题专练含解析
突破热点二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综合题[对接高考题揭秘预测][2018 •全国卷H, 29]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①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B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 。
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__________ 激素和__________ 激素。
解析:本题采用切除法,以“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为情境,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由题意准确把握实验目的(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进而明辨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围绕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以及垂体分泌的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等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1)依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垂体的有无,因变量是通过检测幼龄大鼠的体重变化来反映其生长发育的状况,其他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
据此结合题意所示的实验方法(切除法)、不完善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可知,①A 组(对照组)手术但不切除垂体,B组(实验组)要切除垂体;③的内容为“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两组大鼠的体重”。
(2)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都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但前者主要促进生长,后者主要促进发育,二者共同协调,机体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专题突破练(A卷)一、选择题1.图中的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代表体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①②B.过敏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引起③中的液体减少C.若组织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并作用于下丘脑D.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最后经肝脏可再生为葡萄糖答案 C解析据图分析,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过敏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内液减少,B正确;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不能作用于下丘脑,C错误;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最后经肝脏可再生为葡萄糖,D正确。
2.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部分)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代表性激素,则b、c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B.若A代表人体记忆B细胞,a代表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抗体的形成C.若A代表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a代表失水过多,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D.若A代表玉米螟虫种群,a代表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密度降低答案 A解析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为: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性激素,同时性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代表性激素,则b、c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A错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记忆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若A代表人体记忆B细胞,a代表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抗体的形成,B正确;体内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若A代表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a代表失水过多,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C正确;诱捕雄虫可导致性别比例失调、出生率下降,进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若A代表玉米螟虫种群,a代表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密度降低,D正确。
3.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多肽,下图为该激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
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与神经递质不可能作用于同一细胞B.过量饮酒可导致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D.一种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激素答案 C解析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可以和神经递质作用于同一细胞,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过量饮酒会抑制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从而导致尿量增加,B错误;根据流程图可以看出抗利尿激素能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C正确;某些细胞可识别多种激素,如垂体细胞既能够识别甲状腺激素,又能够识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错误。
4.(2018·红桥区一模)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部分化学能储存在ATP中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被动运输方式释放胰岛素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减少胰岛素释放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答案 B解析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储存在ATP中,A正确;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能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根据图示,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B错误;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所以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抑制胰岛素释放,C正确;根据图示,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
5.寒冬中某健康人在28 ℃的空调室内补充足量米饭和饮用水后休息10分钟即进入零下5 ℃的环境中工作。
如图表示该人体内生理指标的相对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可表示血糖含量变化,P点时胰岛素含量较Q点增加B.曲线可表示人体体温变化,P点时毛细血管中血流量较Q点增加C.曲线可表示血浆渗透压变化,P点时抗利尿激素含量较Q点减少D.曲线可表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P点时骨骼肌产热量小于Q点答案 A解析饭后血糖含量升高,P点时胰岛素含量较Q点增加,A正确;人体体温在寒冷环境中通过调节变化不大,P点时毛细血管中血流量较Q点减少,B错误;饮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P点时抗利尿激素含量较Q点减少,C错误;进入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将增加,P点时骨骼肌产热量多于Q点,D错误。
6.如图为人体内某种信息传递机制模式图。
符合该模型的是( )A.若物质A是抗利尿激素,则细胞B是垂体细胞B.若物质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细胞B是甲状腺细胞C.若物质A是神经递质,则并非经血液循环运送到细胞B传出神经元D.若物质A是促性腺激素,则细胞B是卵巢或睾丸细胞答案 C解析若物质A是抗利尿激素,其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A错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神经递质不经过血液循环运输,而是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经扩散作用到达下一神经元或组织细胞,C正确;促性腺激素是由垂体细胞分泌的,D错误。
7.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与突触的结构类似)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ch属于神经递质,其合成发生在突触小泡中B.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处,不会导致突触前膜电位变化C.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后,Na+、Cl-同时内流D.该结构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后可引起肌肉收缩答案 D解析Ach属于神经递质,其合成后在突触小泡中暂时储存,A错误;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处,引起突触前膜电位变化,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B错误;Ach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Ach受体结合,导致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进而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C错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据此并依题意可知,该结构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后可引起肌肉收缩,D正确。
8.(2018·烟台期末)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B.去甲肾上腺素和不同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C.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D.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在一定的浓度下维持相对稳定答案 B解析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所以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A正确;去甲肾上腺素和不同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是不同的,B错误;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属于反馈调节,C正确;因为存在反馈调节机制,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在一定的浓度下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
9.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
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
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在第一次注射鸡群的基础上扩大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久置的霍乱病原菌已经失去了抗原性B.第二次注射存活的鸡中,绝大多数接受过第一次注射C.如果继续对存活的鸡注射新鲜病原菌,结果是仅有少部分鸡存活D.第一次注射时,鸡体内没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因此只能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答案 B解析第二次注射病原菌时,结果有部分鸡存活,说明第一次注射的久置的霍乱病原菌仍然具有抗原性,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及记忆细胞。
第一次注射时鸡全部存活的原因是久置的病原菌毒性减弱或失去毒性,A、D错误;第二次注射存活的鸡中,绝大多数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且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与记忆细胞,致使第二次注射病原菌时鸡发生二次免疫反应,能快速、高效地产生大量抗体,将抗原清除,B正确;如果继续对存活的鸡注射新鲜病原菌,由于存活的鸡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及记忆细胞,鸡会发生二次免疫反应,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将抗原清除,结果大部分鸡都能存活,C错误。
10.2018年1月美国学术期刊《免疫》报道,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下图是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记忆T细胞是由T细胞或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B.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C.实验鼠B不患病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D.仅图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移植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答案 B解析抗原刺激T细胞可以使其增殖分化为记忆T细胞或效应T细胞,同时记忆T细胞本身也可以增殖分化为记忆T细胞,A正确;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不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否则,其体内会产生相应的记忆T细胞,干扰实验结果,B错误;实验鼠B不患病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仅图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移植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 细胞,还应该做相应的对照实验,D正确。
二、非选择题11.5%葡萄糖的渗透压与血浆基本相同,有利于体内细胞正常形态的维持。
医疗上常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来缓解一些不能正常进食的人自身脂肪的大量消耗。
已知酮体是脂肪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酮体的浓度影响内环境稳态。
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__;不能正常进食的人往往容易出现组织水肿,主要与血浆中的__________含量减少有关。
(2)注射5%葡萄糖血糖会升高,在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作用下,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该激素作用后对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有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3)当不能正常进食的人代谢出现紊乱时,血浆和尿液中均有一定量的酮体,其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和Cl-蛋白质(2)胰岛素抑制(3)葡萄糖供应不足,脂肪被大量氧化分解生成酮体解析(1)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不能正常进食的人血浆蛋白减少,组织液的吸水力相对增大,所以容易出现组织水肿。
(2)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