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物种进化、生物多样性以及个体间的遗传差异等方面。
本文将对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1. 遗传:指的是物种通过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遗传信息。
2. 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DNA分子组成,携带着生物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3.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的线状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携带着基因并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4. 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指的是个体遗传信息的表达,而表型是基因型在个体上可观察到的外部表现。
5. 遗传变异:指的是个体之间或物种之间的遗传特性差异。
二、基因的遗传方式1. 显性遗传:指的是在杂合子个体中,显性基因表达而隐性基因不表达。
2. 隐性遗传:指的是在杂合子个体中,隐性基因表达而显性基因不表达。
3. 酶促遗传:遗传信息的传递中,酶的参与和调控发挥重要作用。
4. 基因互作:多个基因共同作用,影响某个性状的表现。
5. 共显性遗传:在杂合子个体中,两个共显性基因同时表达。
三、遗传变异的原因1. 突变:指的是DNA分子中发生的某种变化,可能是由于复制错误、化学物质诱导等原因。
2. 随机进化:随机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合,对物种的遗传变异产生影响。
3. 杂交:不同物种或种群之间的交配,导致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异。
四、变异与进化1. 自然选择:环境因素对基因型和表型的选择,促使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2. 适应性进化:个体对环境适应的遗传差异累积,促使物种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上发生进化。
3. 随机漂变:随机性的基因频率改变,对遗传变异和进化起到重要作用。
五、应用与意义1. 遗传疾病:遗传基因异常导致的疾病,如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癌症等。
2. 改良育种:利用遗传变异来选择良好的性状,提高农作物和动物的产量和品质。
3. 进化研究:通过研究遗传变异和进化机制,了解物种的起源、发展和多样性。
4. 人类起源:通过研究人类的遗传差异,揭示人类进化的过程和人类起源的谜团。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遗传是指物种在繁殖过程中传递给后代的遗传信息,而变异是指个体在遗传信息的基础上发生的变化。
遗传和变异对物种的进化、适应环境和生存能力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的变异机制以及遗传与变异对生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遗传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一级遗传定律、二级遗传定律和三级遗传定律。
一级遗传定律是指自交保持纯合的个体之间的杂合子和纯合子的比例为3:1;二级遗传定律是指两对基因分离独立遗传;三级遗传定律是指一个基因对另一个基因的组合没有影响。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主要包括DNA和RNA。
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由若干个碱基对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包括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四种碱基;RNA是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的产物,包括mRNA、tRNA和rRNA等类型。
其次,遗传的变异机制主要包括突变、重组和杂交等。
突变是指遗传物质(DNA)发生的突发性改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类。
点突变是指存在于单一碱基序列中的基本突变,主要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无移动突变等;染色体突变是指染色体上的突变事件,包括基因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
重组是指在个体的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生杂交DNA重组,从而使得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基因分离独立不再适用。
杂交是指不同种类的个体之间产生的杂种,具有两者的特征,且往往比本身的亲本更适应生存环境。
最后,遗传和变异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遗传和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
遗传和变异使得物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具有了多样性,从而促进了物种的适应环境和生存能力。
其次,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在物种繁衍过程中,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通过自然选择来筛选,有助于适应环境和获得更大的生存优势。
再次,遗传和变异对个体的形态和功能具有直接的影响。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1、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
2、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4、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5、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性及行为方式等称为性状。
6、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并非都能遗传。
有些性状可见,有些性状难以观察到。
7、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8、转基因超级鼠的研究:被誉为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9、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10、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一些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
用此技术培育出来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的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或卵细胞传递。
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或卵细胞的细胞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其中一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
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生物遗传是关于遗传信息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学科,它探索了生物种群遗传变异的原因和机制。
通过了解生物遗传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
本文将对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因与染色体1. 基因是生物体内负责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它由DNA分子组成,位于染色体上。
2. 染色体是位于细胞核内的细长结构,其中包含了一条或多条DNA分子。
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二、遗传物质与遗传规律1. 遗传物质是指能够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在大多数生物体中为DNA分子。
2. 孟德尔遗传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同系合并定律,解释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表现方式。
3. 遗传物质的复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能够通过复制过程保证遗传信息的传递。
三、遗传变异与突变1. 遗传变异是指个体在遗传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的变化,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2. 基因突变是指遗传物质中某个基因的序列发生了改变,可导致基因表达的变化。
3.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如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倒位等。
四、遗传的基本模式1. 显性遗传:指一个基因表现在表型上的特征能够完全遮盖另一个对立基因。
2. 隐性遗传:指一个基因表型上的特征被另一个对立基因遮盖,只有当两个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其表型特征才能显现。
3. 基因互作:指不同基因之间相互影响,导致表型特征的变化。
五、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个体表现出的某个特征。
通过研究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可以分析遗传与环境对某个特征的影响程度。
2. 环境的变化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和染色体的结构,进而改变遗传特征。
六、人类遗传病与遗传咨询1.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疾病。
通过遗传咨询和遗传测试,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遗传潜力和风险,为生活、生殖和治疗提供指导。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生物基因与性状传递规律以及遗传变异的发生和演化机制。
在高考生物中,遗传和变异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考点,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与变异基础概念1. 基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本单位,能够编码生物性状。
2. 染色体:基因的载体,存在于细胞核中,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
3. 基因型:一个个体在某一基因位点上的基因的组合。
4. 表现型:一个个体在性状上的表现。
5. 等位基因:存在于同一位点上,控制着相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6. 显性和隐性:显性基因决定个体的显性性状,隐性基因只在显性基因缺失或没有的情况下表现。
7. 一对杂合:一个个体所含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状态。
8. 纯合:一个个体所含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状态。
9. 遗传性状:与遗传有关的外显的性状。
二、遗传和变异的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一对配对基因对独立地分离和随机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组合。
2. 分离定律:个体的两对基因分离开来,并独立地进入不同的配子。
3. 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的基因对独立地分离和自由组合。
4. 互补定律:两对显性纯合子的复合子,其表型与一个配子的表型相同。
5. 独立分配定律:亲代的两对基因以各自的方式分配给子代。
三、单因素遗传1. 显性和隐性遗传:显性遗传是指显性基因决定的性状能够表现在杂合和纯合个体上,隐性遗传是指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只能在纯合个体上表现。
2. 过显性:过显性是指杂合个体的表型超过两种等位基因的效应之和。
3. 倒位:两对等位基因互换位置,导致显性和隐性状相反。
4. 可变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座上可以有多个等位基因,这些等位基因在自然界中随时变化。
5. 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性状改变。
四、多因素遗传1. 重叠性状:多对基因的叠加作用,由于每对基因只对性状的一部分贡献,导致连续性状的存在。
高三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高三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生物遗传与变异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它涉及到了生物体的遗传基础和变异现象,对于理解生物演化与适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基因、染色体、遗传规律、突变等方面进行讲解。
一、基因与染色体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础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由DNA组成。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从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确保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稳定。
二、遗传规律经过长期的研究,生物学家摸索出了一些遗传规律,其中包括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和硬连锁与柔连锁遗传规律。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主要包括基因的隐性和显性、各自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基因的分离等。
它帮助我们理解了生物遗传的本质和遗传特点。
硬连锁与柔连锁遗传规律则是指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硬连锁指的是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靠得很近,几乎同时遗传给后代,而柔连锁指的是基因在染色体上靠得较远,因此可能被断裂、重组等产生新的遗传组合。
三、突变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或改变,导致生物产生新的性状或特征。
突变可以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种。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变异。
它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或缺失突变等。
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产生新的特征,有时对生物的发育有重要影响。
染色体突变则是指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它可以是染色体片段的倒位、易位、缺失、加倍等变异。
染色体突变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不孕、遗传疾病等。
四、遗传变异的意义生物的遗传变异对于演化和适应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它能够增加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遗传变异在物种起源和进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变异和选择的双重作用,生物种群可以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特征和特性,从而增加生存竞争的优势。
对于人类而言,遗传变异的研究对于探讨人类起源、疾病的发生机理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非常关键的内容,它和生物的演化、适应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
通过对基因、染色体、遗传规律和突变等知识点的学习,我们能够深入理解生物遗传的本质和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生物学提供基础和参考。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点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点生物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基因的传承和变异规律,进而探究生物的进化演化过程。
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点。
一、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由DNA序列组成。
基因的功能是通过其编码的蛋白质调控细胞的生理过程,从而决定个体的表型特征。
每个细胞核中都有一组基因,称为基因组。
研究基因组组成和基因功能是遗传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二、遗传规律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连锁遗传规律、基因互作和基因表达等。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性状遗传推断中的基本规律,包括隐性和显性等;连锁遗传规律是指在某些物种中,某些基因处于同一染色体上时,其遗传规律的变化;基因互作是指多个基因共同影响某一性状遗传的现象;基因表达是指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中表达的差异。
三、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基因发生的变异导致了不同的表型表现,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浮游等。
基因突变是指某一基因序列发生了变异,包括点突变、大片段突变和基因重组等;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的数量或结构发生了变异,包括染色体缺失、重复、易位和多倍体等;基因浮游是指基因在不同种群中的分布和频率发生了变异。
四、人类遗传疾病人类遗传疾病是指由遗传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和复杂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单个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和血友病等;复杂遗传病是指由多个基因相互作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和癌症等。
了解人类遗传疾病的遗传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对临床和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人类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一个领域,涵盖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规律、遗传变异、人类遗传疾病等多个方面。
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了解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和生理调节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掌握这些知识点也有助于预防人类遗传疾病和改善生物质量。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延续和进化的重要基础,也是生物学中的核心概念。
以下将对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体通过生殖过程将自身的基因传递给子代,使子代在性状上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特征。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由脱氧核苷酸组成。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
人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其中22 对是常染色体,1 对是性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会减半,这保证了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受精作用则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与体细胞相同,从而维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
该定律指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例如,对于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对相对性状,假设控制高茎的基因是D,控制矮茎的基因是d。
纯合高茎(DD)和纯合矮茎(dd)杂交,子一代(F1)均为高茎(Dd)。
F1 自交产生的 F2 中,基因型有 DD、Dd、dd,比例为 1:2:1,表现型为高茎和矮茎,比例为 3:1。
(二)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还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该定律指出,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比如,同时考虑豌豆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
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杂交,F1 为黄色圆粒(YyRr)。
F1 自交产生的 F2 中,表现型有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为 9:3:3:1。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遗传是指性状或特征在后代中传递的过程,而变异则是指个体间或种群中出现新的性状或特征的过程。
本文将从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变异的类型以及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遗传的基本原理1.核酸是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核酸物质。
2.基因是遗传单位: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定序列,携带着确定个体性状的信息。
3.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离:DNA通过复制过程产生新的DNA分子,并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传递给下一代。
4.遗传物质的表达:遗传物质中的信息通过基因表达得以转化成蛋白质,进而影响个体性状。
二、遗传变异的类型2.核型变异:核型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如染色体片段重排、缺失或增加、多倍体等。
3.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的发生,使得组合不同的基因片段产生新的组合,从而形成多样化的后代。
4.随机分配:随机分配是指每个个体在有性繁殖过程中所传递的基因组的组合是随机的,进一步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三、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1.稳定性保障:遗传和变异使得物种能够在环境变化中保持稳定。
个体间的遗传差异使得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从而确保了种群的存活和繁衍。
2.适应性进化:遗传和变异为物种的适应性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适应性进化是指在环境选择压力下,物种逐渐适应环境的过程。
通过基因的变异和选择,物种能够逐渐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特征和新优势。
3.物种形成:遗传和变异是个体间遗传差异产生的基础,当遗传差异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个体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进而形成了新的物种。
综上所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为个体和种群的存在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探究生物多样性、适应性进化以及物种形成等方面,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要点
1、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
传给后代。
2、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
3、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4、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5、基因突变
①类型:包括形态突变、生化突变和致死突变。
②特点: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⑤实例: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
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
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
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6、基因重组:指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
现象或过程。
①类型: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②意义: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1、遗传的概念: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遗传的本质:亲代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
2、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水生绿藻,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
伞藻嫁接实验说明:伞帽的形状是由含细胞核内的假根部分控制的。
伞藻嫁接实验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4、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具有重要作用。
5.染色体特点: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数目相同、形态相似的染色体。
6.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和DNA。
7. 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8.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9. 细胞核中有多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通常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10.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12.一般情况下,每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恒定的,保证了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信息。
第二节性状的遗传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如:双眼皮属于形态特征,血型属于生理特征。
2 . 基因控制性状。
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所以,性状并不是都能遗传的。
3.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4. 基因与性状:(区分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A、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相对性状一般也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B、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则表现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两个隐性基因。
C、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一样,都能独立遗传给后代。
5.人的受精卵中成对的基因(或成对的染色体),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6.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子代的性状表现。
(遗传的是基因,表现的是性状)7.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两个亲本;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一个亲本。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1.遗传物质:生物的遗传信息存储在遗传物质中。
在细菌和植物细胞中,遗传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而在动物细胞中,遗传物质是DNA和RNA(核糖核酸)。
2.DNA结构:DNA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以双螺旋结构排列而成。
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了遗传信息。
3.基因:基因是DNA上的一段特殊序列,它编码着生物体内特定的蛋白质。
每个生物体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它们决定了生物体的特征,如外貌、性别、生理功能和病症。
4.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通过基因的传递传播给后代。
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基因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相互组合,形成新的组合,并传递给后代。
5.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可以是显性的(表现出来)或隐性的(不表现出来)。
显性基因会通过表现的形状影响表型,而隐性基因只有在两个相同隐性基因都存在时才会表现出来。
6.纯合子和杂合子:如果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副本是相同的,它就是纯合子;如果两个基因副本是不同的,它就是杂合子。
纯合子的个体的所有后代都将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而杂合子的个体的后代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
7.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个体之间基因型和表型的不同。
遗传变异可以是突然变异或渐进变异。
突变是DNA序列突然改变的结果,而渐进变异是由于基因组稳定性的改变而导致的。
9.环境对遗传变异的影响:环境可以对基因表达产生影响。
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因素以及其他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诱导突变、选择或遗传重组,对个体的基因组进行调控。
10.遗传变异的重要性: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之一、它使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应对外界压力,增加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总结起来,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基因的传递,我们可以了解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
而研究遗传变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内部和种群之间的表型差异和适应性演化。
这些知识点对于揭示和理解生物多样性以及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和变异是高考生物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涉及了生物的进化、多样性以及人类的遗传疾病等内容。
下面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点的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通过基因在代际之间传递和表达的生物性状的变化。
2. 遗传的因素:遗传的因素包括基因、染色体、DNA等。
3. 遗传的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总结了遗传定律,包括单因素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染色体遗传定律:染色体是载体基因的结构,染色体的亲子传递和分离规律决定了基因的遗传方式。
(3) 表现型的遗传规律: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多基因遗传、多基因互制、多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等。
二、基因突变与变异1. 基因突变的定义: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造成新的表型出现的遗传变异。
2. 基因突变的分类:(1) 点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等。
(2) 基因重组:包括染色体交换、交配型重组和基因重组等。
(3) 缺失、插入与倒位:染色体上的片段缺失、插入或倒位引起的遗传变异。
3. 变异的类型:(1) 无性变异:通过染色体的重组来增加遗传多样性。
(2) 同源变异:同一种或相近物种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
(3) 多态性:包括形态多态性、生态多态性和生殖多态性等。
三、基因的亲缘关系和基因图谱1. 基因的亲缘关系:通过研究基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判断基因之间的亲缘关系。
亲缘关系可以用基因相似指数和系统发育树来表示。
2. 基因图谱:基因图谱是将基因按照位置在染色体上进行排序和标记的图表。
它可以揭示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和基因的分布规律,为遗传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人类的遗传和变异1. 人类的染色体: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
2. 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基因突变是人类遗传疾病的重要原因。
常见的遗传疾病包括遗传性疾病、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等。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1.遗传与遗传物质:(1)遗传是指生物个体或种群在后代间传递性状的现象。
(2)传递性状的遗传物质是基因。
2.染色体与基因:(1)染色体是生物细胞中可见的染色质聚集物,携带了遗传信息。
(2)基因是染色体上的功能单位,是操纵个体性状的遗传物质。
3.遗传的分类:(1)单基因遗传:受一个基因控制的性状,可分为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2)多基因遗传:受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性状,呈连续分布的现象。
4.遗传的规律:(1)孟德尔遗传定律:-第一定律:同一性法则,同一种纯合子的后代性状相同。
-第二定律:分离法则,同一杂合子的后代存在隐性性状。
-第三定律:再组合法则,两个基因的组合方式影响后代性状。
(2)随意分离定律: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配子的分离是随意的。
5.基因型与表型:(1)基因型是一个个体所拥有的基因种类及其组合方式。
(2)表型是基因型在外部环境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功能等。
6.基因突变与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发生变异,可分为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2)变异是指个体或种群表型的差异,包括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
7.自由联会和连锁不平衡:(1)自由联会是指处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以非孟德尔方式联合遗传。
(2)连锁不平衡是指处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自由联会而不平衡地遗传。
8.性别遗传:(1)人类的性别遗传是由X和Y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为XY型,女性为XX型。
(2)X染色体和Y染色体携带了不同的性别决定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9.染色体与基因工程:(1)染色体工程是通过改变个体或种群的染色体结构来实现其中一种目的的技术。
10.生物技术与遗传病:(1)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等,对生物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可遗传给后代。
以上是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的主要知识点,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加深对遗传与变异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遗传病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生命延续和进化的基础,也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如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方式等,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遗传物质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由两条长链相互缠绕形成双螺旋结构。
DNA 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着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孟德尔的遗传规律1、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在杂种一代(F1)中,显性性状得以表现,而隐性性状被掩盖。
在杂种二代(F2)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会出现,且比例约为 3:1。
这就是分离定律,即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相互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2、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还发现,当同时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自由组合。
例如,当研究豌豆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杂交时,F2 中会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约为 9:3:3:1。
(二)连锁与交换定律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发现,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往往会一起遗传,这就是连锁现象。
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有时会发生交换,导致连锁基因的重新组合。
三、遗传物质的传递(一)细胞分裂与遗传1、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证了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从而维持了细胞的遗传稳定性。
2、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和交换,然后分离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但染色体数目减半。
通过减数分裂,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子结合,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水平,保证了物种遗传物质的稳定传递。
(二)遗传物质的复制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新合成的 DNA 分子中,一条链是原来的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
生物的遗传和遗传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遗传变异遗传是指物质和信息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
遗传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基础,也是生物个体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来源。
本文将介绍生物的遗传原理、遗传变异的形成以及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一、遗传原理1.1 DNA与基因生物体内遗传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而基因则是指控制一定特点的遗传单位。
基因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1.2 遗传物质传递遗传物质在生物体内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进行传递。
有丝分裂是细胞的增殖和生长过程,使得基因组的复制并均匀分配给子代。
无丝分裂是生殖细胞的形成,将半数染色体分配给子代。
二、遗传变异2.1 突变突变是指基因发生的突然变异,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方式之一。
突变可以是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改变。
突变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结构突变。
2.2 环境诱导的遗传变异环境因素的作用可以诱导遗传变异的发生。
例如,辐射和化学物质可以导致基因的改变,从而引起物种在短时间内的遗传变异。
2.3 遗传重组遗传重组是指基因在性繁殖过程中的重新组合。
通过遗传重组,不同个体的基因组合可以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三、遗传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3.1 适应性进化遗传变异为物种的适应性进化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变异导致了物种内的差异,使得某些个体在环境中具备更好的适应性,从而生存下来,并向下一代传递有利的遗传特征。
3.2 物种形成遗传变异还是物种形成的基础。
在适应不同环境的压力下,遗传变异可以导致物种的演化和分化,从而形成新的物种。
3.3 遗传疾病某些遗传变异可能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
遗传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对生物个体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四、结语通过对生物遗传和遗传变异的了解,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生物的进化和形成,以及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
遗传变异为生物的适应性进化和物种的形成提供了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之一。
(完整版)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15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梳理】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定义:遗传是指后代与亲代的相似现象。
2.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因为控制遗传现象的遗传信息储存在遗传物质(DNA)中,这些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染色体、DNA、基因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1)染色体是指利用染色技术对正在分裂的细胞进行染色,可以看到细胞内存在着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DNA(主要的遗传物质)。
(2)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状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3)基因是指DNA上许多与遗传相关的片段。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4)三者间的关系:正常情况下,在体细胞内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分子也是成对的,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携带遗传信息的DNA的片段)。
即:基因位于DNA 上,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4.意义:一般情况下,同种生物所含有的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因此,细胞内所包含的基因也是相对稳定的,从而保证了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稳定的遗传信息。
如:果蝇4对染色体,豌豆7对,玉米10对,水稻12对,人23对。
二、人的性状和遗传1.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如:鸡冠的性状,花的颜色,眼皮的单和双等。
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小麦的高茎与矮茎,子叶的黄色与绿色,种子的圆滑与皱缩。
判断:狗的黄毛与卷毛(×)(不是同一性状)狗的黄毛与牛的黑毛(×)(不是同种生物)2.基因与性状(1)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所以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2)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3)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如a)。
AA或Aa控制的性状为显性性状,aa控制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因此,性状表现为隐性性状的概率低,表现为显性性状的概率高;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后代性状表现。
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知识点
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知识点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涉及到生物种群的演化、基因的传递和遗传物质的变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变异的类型以及其在进化和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中个体或群体在繁殖过程中将自身的特征传递给下一代的现象。
而遗传变异则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重新组合、突变等原因引起的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化。
二、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物质主要是指DNA(脱氧核糖核酸),它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分子之一。
DNA分子由若干个核苷酸单元经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而核苷酸又由碱基、糖和磷酸组成。
DNA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遗传特征等。
三、遗传变异的类型遗传变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次性突变,即由于突变引起的一次性遗传变异,如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另一类是遗传多样性,即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遗传多样性,如基因重组、交配系统和群体结构的变化等。
四、遗传与变异在进化和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1. 进化: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为物种的适应性进化和新物种的产生提供了遗传基础。
2. 适应性:遗传与变异使物种具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通过基因的转移和突变,物种可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3. 生物多样性:遗传与变异导致了物种间的遗传差异,进而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
综上所述,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至关重要的研究方向,涉及到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进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通过对遗传与变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命起源和演化过程,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开展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1. 遗传:指生物个体所具有的一些性状和特征在后代中得以保留并传递的现象。
2. 变异:指生物个体在遗传过程中产生的性状和特征的差异。
3. 遗传物质: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因素遗传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二基因遗传规律。
2. 补体遗传规律:交配时两个亲本的基因在一起配对形成一个染色体对,分离后形成四种不同的组合。
三、基因的结构和功能1. 基因:指导生物体形成和发育的遗传物质单位。
2. DNA的结构:由核苷酸组成,包括磷酸、五碳糖和氮碱基。
3. RNA的结构:类似DNA,但糖是核糖,碱基中没有胸腺嘧啶,而是尿嘧啶。
四、基因的表达1. DNA复制:DNA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进行复制,形成两条完全一致的新DNA分子。
2. 转录:DNA的一部分信息转移到RNA上。
3. 翻译:在细胞质中,mRNA通过核糖体的作用,在氨基酸的参与下,合成蛋白质。
五、基因突变1. 突变:指遗传物质中的基因发生改变。
2. 突变的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倒位突变和重组等。
六、染色体的结构和变异1. 染色体的结构:包括着丝粒、着丝粒间隔、染色单体、腺带、间相等带和A-T富集区等。
2. 染色体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多倍体等。
七、DNA的复制和修复1. DNA的复制:复制起始点是一个起始复制复合体,由DNA聚合酶和其他辅助酶组成。
在复制过程中,存在主链合成和链延伸等步骤。
2. DNA的修复:包括自我修复机制、错配修复机制、核酸切除修复机制和重组修复机制等。
八、生物的遗传变异1. 快速繁殖和遗传变异:快速繁殖的有利因素会加速遗传变异的积累。
2. 多样性与适应性:生物种群的遗传变异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提供了可能性。
九、遗传病的诊断和防治1. 遗传病的分类: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等。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学研究遗传特征在后代之间传递的规律和机制。
-人类的遗传特征由DNA分子携带,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表达实现。
2.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携带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转化为蛋白质,实现基因表达。
3.染色体和基因-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携带着基因。
-基因是一段DNA序列,编码了特定的蛋白质。
4.遗传变异的类型和机制-突变是遗传变异的基本形式,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缺失或倒位。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缺失、倒位、重复和易位。
-遗传重组是两个染色体间的DNA交换。
5.自然选择和进化-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指的是适应环境的有利特征或基因在繁殖中的逐渐累积和传递。
-进化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长期过程,通过一代代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实现。
6.基因频率和遗传平衡-基因频率指的是群体中特定等位基因的比例。
-遗传平衡指的是群体处于定点突变、重组和自然选择的动态平衡状态。
7.遗传病和遗传性状-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可以是单基因遗传病或多基因遗传病。
-遗传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与个体特征相关的特征。
8.血型和人类遗传-血型是人类常见的遗传性状之一,由基因决定。
-人类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具有不同的遗传模式和相应的基因型。
9.遗传变异和多样性-遗传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使得个体在遗传水平上存在差异。
-遗传变异对个体适应环境和物种进化起到重要作用。
10.遗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遗传工程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生物进行基因的改造和转移。
-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用于改变其性状或增强其特定功能。
总结: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DNA结构和功能、基因和染色体、遗传变异的类型和机制、生物进化和多样性等。
了解遗传和变异知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多样性,也可以应用于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农业生产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1、遗传的概念: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遗传的本质:亲代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
2、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水生绿藻,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
伞藻嫁接实验说明:伞帽的形状是由含细胞核内的假根部分控制的。
伞藻嫁接实验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4、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具有重要作用。
5.染色体特点: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数目相同、形态相似的染色体。
6.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和DNA。
7. 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8.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9. 细胞核中有多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通常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10.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12.一般情况下,每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恒定的,保证了生物的子
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信息。
第二节性状的遗传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如:双眼皮属于形态特征,血型属于生理特征。
2 . 基因控制性状。
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所以,性状并不是都能遗传的。
3.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4. 基因与性状:(区分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A、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相对性状一般也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B、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则表现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两个隐性基因。
C、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一样,都能独立遗传给后代。
5.人的受精卵中成对的基因(或成对的染色体),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6.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子代的性状表现。
(遗传的是基因,表现的是性状)
7.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两个亲本;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一个亲本。
第三节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1. 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男XY女 XX。
女性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男性产生两种数量相等含X或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机会相同。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2. 体细胞内染色体的表示方法男性: 22对+XY(或44条+XY)
女性:22对+XX(或44条+XX)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表示方法精子:22条+X 或 22条+Y
卵细胞:22条+X
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当解答染色体问题时,不要忘记常染色体
3. 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
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含有23条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受精卵中含有23对染色体,因此受精卵是体细胞。
4.性状的遗传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体细胞:染色体和基因成对存在。
一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会随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生殖细胞:染色体和基因不成对且染色体数减半。
(成对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
3. 生男生女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的类型。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
变异: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根据产生的原因分为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能够遗传给子代
不可遗传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导致,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遗传给子代。
根据对生物个体的意义分为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3.变异意义: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
各种有利的变异通过遗传不断积累和加强,更加适应环境,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
(可遗传的有利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
4.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培育优良品种——育种。
(1)杂交育种:通过杂交,使亲本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子代,再从中挑选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类型进行育种。
(2)诱变育种:利用人工方法对生物进行适当处理,诱导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或基因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变异个体,从中选择人们需要的变异类型进行培育,获得新品种。
5.变异是随机的,有利突变少。
第五节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
1.遗传病是由于基因或染色体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1)染色体遗传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发生改变。
如先天性愚型是由于染色体数多了一条。
2)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控制。
①显性致病基因控制显性遗传病。
如并指、多指。
②隐性致病基因控制隐性遗传病。
如白化病、血友病、色盲、苯丙酮尿症等。
2.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为了减少遗传病发病几率。
原因:近亲的双方来自与同一个祖先,所以含有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
所以生下来的子女中患有遗传病的几率高于正常夫妇生下来的子女。
3.开展优生工作的措施主要有: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4.人类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人类基因组。
5.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解人类的遗传密码,解决人类健康问题
1)1999年9月,我国科学家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全部基因序列的1% 。
2)2000年6月26日,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等国的科学家宣布,
“人类基因组框架草图”的绘制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6.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的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上的基因序列。
要以生物自身的生存为标准
最主要的手段
最有效的方法重要措施
1、果皮和种皮的基因组成完全由母本决定。
2、胚和胚乳的基因组成由父本和母本共同决定。
3、嫁接时子代的基因组成和接穗完全相同。
4、(1)当亲代只有一种性状,子代有两种性状时,亲代基因组成为Aa×Aa,亲代的表现性即为显性性状。
子代的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无中生有)
(2)当亲代有两种性状,子代只有一种性状时,亲代基因组成为AA×aa,子代的表现性即为显性性状。
(有中生无)(3)当亲代和子代都有两种性状时,亲代基因组成为Aa×aa,无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子代的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
基因组成判断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