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早癌内镜下诊断要点

合集下载

消化道早癌的诊断

消化道早癌的诊断

invasive cancer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NBI imaging of a lesion of IPCL type III.
regional atrophic mucosa or 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NBI imaging of a lesion of IPCL type IV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Tis
arrow: T1b or deeper).
精品PPT
V: microvascular pattern • Subepithelial capillary (SEC) • Collecting venule (CV) • Pathological microvessels (MV)
S: microsurface pattern • Marginal crypt epithelium (MCE) • Crypt opening (CO) • Intervening part (IP) between crypts
精品PPT
Conventional white light imaging
Indigo carmine chromoendoscopy
精品PPT
Indigo carmine
精品PPT
白光内镜:7mm 扁平息肉样隆起
结晶紫:结构 消失,侵及黏 膜下层。
Indigo carmine
靛胭脂:中央凹陷
submucosa; PM, proper muscle; M1, cancer is limited epithelium; M2, cancer invades

白光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的技巧(干货满满)

白光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的技巧(干货满满)

白光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的技巧(干货满满)教你如何发现和诊断早期胃癌。

来源丨消化道早期癌内镜诊断技巧图谱(修订版)内容已获出版社授权发布)我国的胃癌发病率与日本和韩国相近,但是,当前我国胃镜检出的早期胃癌仅占全部胃癌的10% 左右,远低于日本约70%)和韩国(约50% )的水平。

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差异,除了无症状人群筛查率的不同外,与内镜医师的早癌诊断能力也有很大关系。

由于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相比,内镜下形态有明显的不同,内镜医师如果对早期胃癌的认识不足,就容易造成漏诊(图2-3-1 )。

图2-3-1 早期胃癌漏诊病例A. 病例1,初次胃镜检查,胃角小弯可见一凹陷型病灶,高度可疑早期癌,但内镜医师未注意到该病灶,未取活检;B. 病例1,3 年后该患者复查胃镜,发现胃角小弯进展期癌,活检病理示低分化腺癌;C. 病例2,初次胃镜检查,胃窦后壁可见一发白的凹陷型病灶,可疑早期癌,活检病理示轻度异型增生,但未密切随诊;D. 病例2,2 年后复查胃镜,初次胃镜检查,幽门口8 点钟方向可见一发红的浅凹陷,但内镜医师未注意到该病灶,未活检;F. 病例3,2 年后复胃窦后壁可见进展期癌,活检病理示印戒细胞癌; E. 病例3,查胃镜,可见幽门口7〜8点钟方向进展期癌,活检病理示印戒细胞癌白光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的技巧胃镜下检出早期胃癌包括发现病灶和诊断病灶两个步骤。

发现病灶,即在内镜下“找到”可疑的病灶;诊断病灶,即通过对可疑病灶的内镜下形态分析,包括普通白光内镜、染色内镜、放大内镜、NBI 等方法,大致判定该病灶为良性或可疑恶性,然后对可疑恶性的病灶行活检,最终通过病理确诊。

因此,在内镜下发现可疑病灶是诊断早期胃癌最重要的第步。

首先是规范化的胃镜操作,要尽可能地看到全部的胃黏膜区域,不能留有视野上的“盲区” 。

如果根本就没有看到病灶,是不可能诊断早期胃癌的。

胃镜检查前,需要常规提前服用去泡剂和去黏液剂。

泡沫和黏液的附着会极大地影响病灶的检出,对染色和NBI 放大观察也有不利的影响(图2-3-2)。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消化内镜的发展消化内镜从硬质内镜到纤维内镜最后发展到电子内镜。

目前电子内镜新技术层出不穷。

超声内镜系统。

1980年美国首次报道应用超声与普通内镜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开创了超声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此后超声内镜器械不断发展和完善。

目前,超声内镜检查以及镜下介入治疗是消化内镜领域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胶囊内镜。

最早由以色列开发研制,形如胶囊,属一次性用品,含有闪光装置和摄像传感器。

吞服后通过整个消化道,所拍摄的图像经腹部的遥控接收器存于电脑加以分析。

胶囊内镜则随粪便排出。

胶囊内镜对小肠检查价值较大,患者痛苦少,由中国学者发明的磁控胶囊内镜,可以实现全消化道的观察、诊断。

放大内镜。

1990年代,日本Olypus公司和Fujinon公司先后开发出放大内镜。

其工作原理是在内镜头端接近目镜的地方安装可以移动的凸镜,能将局部病变黏膜放大10~100倍,可观察到胃小凹和结肠黏膜腺管开口的形态特征。

放大内镜结合色素内镜技术,更有助于提高小癌灶、微小癌灶及异型增生的检出率。

其他还有例如小肠内镜、磁控胶囊内镜、放大内镜等;不管是哪一种内镜,其主要的诊断价值在于:提高消化道早癌诊断率:放大内镜、色素内镜、共聚焦内镜等。

消化道肿瘤及早癌临床定义是指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或局限于黏膜层的消化道肿瘤,包括大肠癌,胃癌,食道癌,早期的这些肿瘤。

对于不同的消化道早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早期的食道癌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在内镜下进行一个微创的切除,在内镜下把黏膜切除,从而避免切伤患者的食道,创伤比较小,也可以重建上消化道,这是早癌的处理方法。

上消化道内镜的检查:术前准备很重要,术前常用药有:祛粘剂:得佑(链霉蛋白酶颗粒),比较贵。

一般用2支糜蛋白酶加5ml西甲硅油加1克碳酸氢钠配成50ml,检查前15-30分钟口服加在床上不停地变换体位,比德佑便宜,效果很好。

也可以用来检查中冲洗。

局麻除泡剂:达克罗宁。

上消化道早癌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上消化道早癌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上消化道早癌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分析上消化道早癌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内的早期恶性肿瘤。

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诊断是早期癌症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手段。

本文对上消化道早癌的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

内镜检查是一种通过直视或放大的方法观察上消化道黏膜的情况。

通过内镜检查,可以发现早期上消化道癌症的表面结构、形状、颜色、纹理和变异等特征,以及肿瘤的大小、位置、深度、浸润范围等信息。

内镜检查的优势是可以直接观察病变部位,精确判断是否存在癌变。

但内镜检查不能确定癌肿的组织学类型、分级和浸润程度等信息,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来确定。

而临床病理诊断是通过对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确定是否存在癌变,以及癌肿的组织学类型、分级、浸润深度等信息。

病理学判断是诊断早期癌症和确定治疗方案的关键。

临床病理诊断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组织学及浸润程度的信息,并通过进一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确定癌肿的分子特征,从而指导治疗决策。

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诊断是相辅相成的。

内镜检查是病理检查的前置步骤,通过观察病变的形态特征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

临床病理诊断是根据病理学特征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诊断的结果互相验证,可以提高对早期癌症的诊断准确性。

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诊断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内镜检查受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影响,不同医生可能有不同的检查结果。

病理学判断也受到标本获取的完整性和质量的限制。

一些早期癌症的病变可能较小或表面改变不明显,难以通过内镜检查或病理学检查进行准确诊断。

上消化道早癌的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诊断是早期癌症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手段。

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病变部位,病理学检查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组织学及浸润程度的信息,两者相互验证可以提高对早期癌症的诊断准确性。

这两种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综合考虑并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来进行确诊。

内镜下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内镜下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内镜下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刘正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100020)H o t Su b je c t热点论题消化道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近几十年来,日本等国家在胃癌方面、欧美等国家在大肠癌方面的早诊、早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由于仪器设备、技术条件以及重视程度不够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方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近年,用于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的新仪器设备和先进技术不断涌现,尤其是新型内镜及附属器具层出不穷,如何较快地掌握和利用他们,把我国的水平提高上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内镜下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由于早期消化道肿瘤镜下的表现隐匿,特征并不十分明显,加之检查者缺乏足够的经验,使得诊断非常困难。

新型内镜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对早期肿瘤发现和确诊(定性和定量)的可能性和便捷性。

下面介绍几种用于诊断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内镜及相关的技术方法。

1.1普通内镜(Endos copy)——发现可疑病变,目前最常用普通内镜在诊断消化道早期肿瘤方面主要起筛查的作用(如图1~3)。

利用它,可以较快地检查消化道,明确正常与异常,发现早期肿瘤的可疑病变处。

检查过程中,做到以下两点很重要:(1)保证筛查没有盲点;(2)保证检查视野清晰可辨。

为此,检查应遵循内镜操作的技术规范,同时要帮助患者作好检查前的充分准备。

1.2色素内镜(Chr om oen dos c opy)——确定病变的大小、形状、边缘和范围色素内镜在诊断消化道早期肿瘤方面不但有一定的定性作用,更主要的是有对肿瘤的大小、形状、边缘和范围进行比较准确的定量作用(如图~6)。

用于色素内镜的染料有很多种类,但并不是任何色素或染料都能用于内镜检查,符合下列条件者才可应用:(1)对身体无毒无害;(2)与消化道黏膜的颜色能形成较强的对比,能把细微变化显示清楚;(3)溶液的配制、稀释、保存和应用都比较方便;(4)价格合理。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消化道早癌是指发生于消化道黏膜上的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如果及时发现并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都较高。

内镜诊断和治疗是消化道早癌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将对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进行科普介绍。

一、消化道早癌的分类和分布消化道早癌包括食管早癌、胃早癌和结直肠早癌,其中以胃早癌最为常见。

根据组织学类型,消化道早癌可分为腺癌、粘液癌、平滑肌瘤等。

根据病变形态,消化道早癌可分为隆起型、扁平型和凹陷型。

不同形态的早癌治疗方案也略有不同。

二、内镜诊断消化道早癌内镜检查是消化道早癌的首选诊断方法。

内镜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深度,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组织学类型和分级。

内镜检查还可以同时进行活检、黏膜下层剥离术(ESD)等治疗操作,一次检查既可以明确病变,又可以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内镜检查前的准备内镜检查前,患者应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是空腹检查,患者应在检查前6小时内禁食,并在检查前2小时内禁止饮水。

其次是肠道准备,如果是结肠镜检查,需要进行肠道准备,一般是采用口服泻剂或灌肠液进行清洗。

最后是心理准备,内镜检查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感,患者应做好心理准备。

2.内镜检查操作步骤内镜检查包括进口镜检查和出口镜检查,进口镜检查是通过口腔进入食管、胃、十二指肠进行检查,出口镜检查是通过肛门进入直肠和结肠进行检查。

下面以胃镜检查为例介绍内镜检查的操作步骤。

(1)患者取坐位或左侧卧位。

(2)给患者喉部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喷雾,减轻喉咙疼痛感。

(3)将内镜插入口腔,顺着食管进入胃部。

(4)检查胃黏膜表面,观察病变形态、大小、位置、边界和颜色等。

(5)如发现疑似病变,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6)根据病变的形态和位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三、内镜治疗消化道早癌内镜治疗是消化道早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切除术(ESR)等。

消化道早癌内镜下诊断ppt参考课件

消化道早癌内镜下诊断ppt参考课件

40
4/4/2020
41
4/4/2020
42
早癌内镜诊断步骤
第一步是找病变 第二步是区别病变的浸润深度 第三步是区别肿瘤、非肿瘤
4/4/2020
43
32
胃早癌内镜下诊断小结
病变可见分界线 病变里面可见异常血管 病变里面可见异常腺管开口 不能判别早癌浸润的深度
4/4/2020
33
大肠早癌内镜下诊断
3/6/2020
34
4/4/2020
35
4/4/2020
36
4/4/2020
37
4/4/2020
38
4/4/2020
39
4/4/2020
4/4/2020
19
胃早癌内镜下诊断
3/6/2020
20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4/4/2020
21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3/6/2020
变细都是早期11 癌的表现
血管密度不高,活检病理提示乳头状瘤
3/6/2020
所以是非肿12 瘤
血管密度高,直径变粗,是早期癌
3/6/2020
13
井上分类,血管不同形态,病变处
于不同浸润深度
3/6/2020
14
有马分类,A型非肿瘤,B型肿瘤
3/6/2020
15
病变血管扩张、密度很高、有扭曲
4/4/2020
22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 ppt课件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 ppt课件
0.1-0.2%美蓝(亚甲蓝):吸收性,常用于腺瘤。
0.05%结晶紫(龙胆紫):吸收性,常用于侵 袭性病变染色。在病变表面滴数滳,然后再用 温水冲洗。最好用链霉蛋白酶。
5
ppt课件
6
ppt课件
Conventional white light imaging
பைடு நூலகம்
Indigo carmine chromoendoscopy
vessel caliber between IPCL-V3 (small white arrow) and VN (large white
arrow: T1b or deeper).
20
ppt课件
V: microvascular pattern • Subepithelial capillary (SEC) • Collecting venule (CV) • Pathological microvessels (MV)
marginal crypt epithelium;
(D)Atrophic gastritis.
collecting volume
Yao K.22Ann Gastroenterol. 2013;26(1):11-22. ppt课件
(A) C-WLI :erosion (B) M-NBI: a regular microvascular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
1
ppt课件
诊断
概述
治疗
2
ppt课件
发现早癌的内镜诊断技术
白光内镜检查。
染色内镜检查。
白光放大(ME)。 染色+放大。 ME+NBI (magnified
endoscopy)。 活检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李强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李强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李强发布时间:2023-06-12T06:06:22.321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4期作者:李强[导读]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李强(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中医医院;四川眉山620500)消化道早期癌症是指癌细胞侵袭黏膜和亚黏膜层的癌症,通常病变范围仅限于黏膜和亚黏膜层,没有浸润到肌层和淋巴结,是消化道癌症中最早期、最有机会治愈的阶段。

因为消化道癌症发展得比较缓慢,且病变范围有限,所以被称为早期癌症。

早期消化道癌症往往没有症状,很难被发现,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逐渐扩散到深层组织,甚至转移至其他器官。

内镜诊断与治疗是早期消化道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1、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断内镜检查是发现早期消化道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

内镜检查可以通过观察黏膜表面的变化,检查癌症的位置、大小、形态、颜色等信息,可以同时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病变的良性或恶性。

1.1胃镜胃镜是检查胃部病变的主要方法。

医生会在患者服用轻度麻醉药物后,通过口腔将一根柔软的内镜插入胃内,观察胃壁的变化。

在胃镜检查中,医生还可以进行黏膜活检,以确定病变的性质。

1.2结肠镜结肠镜是检查结肠病变的主要方法。

医生会将一根柔软的内镜插入肛门,进入结肠,观察结肠壁的变化。

结肠镜也可以进行黏膜活检。

1.3食管食管是检查食管病变的主要方法。

医生会将一根柔软的内镜插入口腔,进入食管,观察食管壁的变化。

食管镜也可以进行黏膜活检。

除了内镜检查外,还可以进行X线造影、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辅助诊断。

2、消化道早癌治疗消化道早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等。

其中,内镜治疗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好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早期消化道癌症的治疗。

2.1内镜治疗2.1.1EMREMR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内镜治疗方法,适用于病变面积小于2cm的浅表性病变。

该方法通过内镜将注射针插入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使黏膜隆起,然后用电切刀或剪切器将病变的黏膜切除,最后将切除的组织用夹子取出,进行组织学检查。

上消化道早癌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上消化道早癌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上消化道早癌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分析上消化道早癌是指肿瘤仅累及黏膜、黏膜下层或黏膜肌层,尚未穿透肌层的恶性肿瘤。

早期发现和诊断上消化道早癌对于治疗和预后都有着重要意义。

内镜检查是目前早期发现上消化道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优点在于可以观察黏膜细微的病变并进行活组织检查。

本文将对上消化道早癌的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

内镜检查是早期发现上消化道早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包括胃镜和食管镜。

通过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上消化道黏膜的情况,包括颜色、形态、毛糙度等。

对于可疑病变,可以进行活检,以获得组织学诊断。

临床病理诊断是通过对组织标本进行切片后染色观察,进而得出病理诊断的过程。

在上消化道早癌的病理诊断中,主要观察黏膜的形态、细胞的变化以及组织的内在结构。

形态变化包括颜色、形状、表面状况等;细胞变化包括细胞形态学的异常以及细胞排列的改变等;组织结构的变化包括细胞核的变化、间质的反应以及浸润的程度等。

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在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过程中相互关联,互为补充。

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病变的颜色、形态等特征,并进行活检以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

而临床病理诊断则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确定病变的类型、程度以及浸润的情况。

两者结合可以提高对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准确性和精确度。

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内镜检查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操作并熟悉病变的特点,否则很容易忽略一些微小的病变。

临床病理诊断则需要有熟练的技术人员进行组织切片和染色,并准确解读切片结果。

如果操作不当或解读不准确,都可能导致诊断的误差。

上消化道早癌的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分析可以提高对早期癌变的诊断准确性和精确度,从而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诊断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和解读。

最终的诊断结果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消化道早癌的诊断(课堂PPT)

消化道早癌的诊断(课堂PPT)

2020/4/11
(A) C-WLI :erosion (B) M-NBI: a regular microvascular
pattern and a regular microsurface pattern with light blue crest. (C) chronic gastritis with intestinal metaplasia
SECN, RAC, CO, MCE, CV,
2020/4/11
subepithelial capillary network;
regular arrangement of collecting venules; (A, B) Normal gastric body mucosa.
crypt-opening;
2020/4/11
25
26
血管袢(CP,sano)分型(佐野分型)
CP分型分为I, II, III型,其中III型又分为A和B两亚型。NBI加放大能有效识别低级别上 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浸润性癌。能有效预测病变的组织学类型。
2020/4/11
27
Modified 3-step strategy of NBI colonoscopy.
临床应用
非角化上皮结合碘 深棕色
a) 正常食管磷状上皮着色。 b) 食管磷状细胞癌黏膜、Barrett食管黏膜、柱状上皮和食
管炎黏膜均不着色。
亚甲蓝
肠道上皮细胞,肠化上皮 细胞
吸收入上皮细胞内
蓝色
甲苯胺蓝
胃或肠内的柱状上皮细胞 胞核差色
自由扩散入细胞
蓝色
a) 食管和胃的肠化上皮、早期胃癌上皮和正常肠道上皮着 色。
T4a: resectable tumor invading the pleur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结肠镜: • 结肠镜一定要完善肠道准备,检查前一天少渣饮 食,检查前6小时口服泻药,检查过程中肠腔内如 果残存粪质和泡沫,尽量用生理盐水及消泡剂冲 洗干净。检查方式推荐单人操作,退镜观察时充 分注气,遇到弯曲时缓慢通过,必要时对同一部 位反复进镜、退镜观察,退镜观察时间不少于6分 钟。 • 发现病变时应取活检,如病变较小,进镜时发现 可立即取活检,如病变较大,表面不平整,应该 从凹陷及隆起处分别取活检,尽量取到病变最严 重的部位。
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断要点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 思想上重视:任何受检者都有可能存在早 癌;同一受检者可能存在多处早癌 • 转变工作理念: 争取数量和质量的平衡 • 提高内镜检查水平: 肠道准备、消泡剂、去粘液 剂、解痉药物、麻醉 • 操作手法: 规范、安全、全面、准确、快 速
• 照片的质量控制 : 胃镜至少要采集35张白光照片,包括口咽部1张、食 管4张、贲门胃底4张、胃体14张、胃角3张、胃窦5张、 十二指肠球部2张、降段2张、取活检部位2张。具有NBI 功能胃镜加咽部及食管5张。 如果有可疑早癌病变,病变的远景、近景、直视、侧 视、充气状态、吸气后都要留取照片,这对判断病变性 质、范围、浸润深度是十分必要的。 结肠镜照片数量无严格限制,但应该在20张以上, 对每段结肠都应留取照片,如回肠末端、阑尾开口、回 盲瓣、回盲部远景、升结肠、肝曲、横结肠、脾区、降 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及直肠倒镜。 照片图像要求清晰,而且主要显示部位位于图像中 央,内镜前端与观察部位距离适当。
• 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断报告: 病变部位 病变大体形态,巴黎标准 病变类型 病变TMN分期,结合超声内镜及超声小探 头
• 靛胭脂为非黏膜吸收染色剂,其采用力学 原理,即低凹部位色素潴留,较为凸起的 部分色素消退较快来进行对比,观察其在 黏膜间隙的分布情况显示黏膜微细变化和 病灶立体结构,补充肉眼观察的不足。 • 用直喷式喷洒管对准病变缓慢喷洒,如病 变边缘不清要扩大喷洒范围,后吸气,等 待2-3分钟后充气观察。
• 冰醋酸刺激黏膜血管收缩,喷洒后黏膜变 白,腺管结构更加清晰,肿瘤组织由于血 管丰富,会比正常黏膜更早恢复血供而比 周围组织发红,内镜下容易识别。 • 用直喷式喷洒管对准病变缓慢喷洒,如病 变边缘不清要扩大喷洒范围,喷洒时记录 喷洒时间,持续观察病变处3分钟左右,记 录病变颜色变化及时间。
结肠早癌内镜下诊断要点
• 白光内镜下主要表现为息肉,少数为LST或浅凹陷性病变 ,单次结肠镜检查<5MM息肉的漏诊率为20%左右 • 靛胭脂及结晶紫染色可以清楚的显现pit pattern分型,进 而判断病变性质 • NBI通过Sano分型及NICE分型可以简单、准确的区分增 生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和腺癌),结合放大内 镜可以进一步准确区分腺瘤和腺癌 • 由于恶变息肉多数较大,且同一息肉可同时存在不同病理 类型病变,内镜观察范围受限,内镜下明确诊断并不容易 • 内镜下切除息肉标本处理要认真、规范,对切缘要单独标 记、固定,对患者治疗效果判定至关重要
胃早癌内镜下诊断要点
• 白光胃镜下主要特点: 1.病变有明确边界 2.病变有色泽及表面微细结构变化,发红者多为高分化腺 癌,发白者多为低分化腺癌 3.多数早癌合并明显的萎缩和肠化生 • 靛胭脂和冰醋酸染色可以更加清楚的显现病变的范围、表 现微细结构 • 单纯NBI对早期胃癌诊断并无多大帮助,不能增加早期胃 癌的发现率。NBI结合放大胃镜对早期胃癌诊断帮助很大 ,通过MS、MV、DL,可以准确判断早期胃癌的范围及 病理类型,但对于浸润深度的判断帮助不大 • 超声胃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往往过深
食管早癌内镜下诊断要点
• 白光胃镜下主要表现为色泽改变,多数发红,少 数发白,部分表现为厚白苔,形态不规则,可伴 有表面粗糙、糜烂等,如出现隆起、凹陷、溃疡 等表明往往病变浸润较深。 • 碘染会明确显现病变范围,但存在假阳性,不能 判断浸润深度。 • 高清内镜结合NBI对食管早癌定性诊断足够,可 以替代碘染,结合放大内镜,应用IPCL分型(井 上、由马、日本食管学会新分型),可准确进行 定量诊断(范围、浸润深度)。 • 超声胃镜对食管早癌浸润深度判断往往过深,准 确性(80%)低于NBI加放大胃镜(90%)。
特殊内镜检查技术
• 染色内镜指应用特殊染料使黏膜结构更加 清晰,加强病变部位与周围黏膜的对比。 常用染色剂有:靛胭脂,浓度0.5%;亚甲 蓝(美蓝),浓度0.5%;复方碘(卢戈氏液), 浓度1.5%;冰醋酸,浓度1.5%。
• 复方碘在染色内镜中主要用于对食管黏膜 的染色。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中糖原丰 富,遇碘呈棕色,当黏膜发生恶变时,其 中糖原的含量发生变化,使染色后食管呈 现深着色、浅着色、不着色等情况。 • 染色前冲洗掉食管表面粘液,用花洒式喷 洒管沿齿状线喷洒至距门齿20CM,立即吸 引抽出食管腔内残留碘剂,后用少量生理 盐水冲洗食管,胃镜进入胃内吸引抽出胃 底残余碘剂,后退镜观察。
• 胃镜: • 患者禁饮食6-8小时以上,检查前有条件的口服消泡剂( 二甲基硅油)及去粘液剂(链霉蛋白酶),如无上述产品 检查时如有泡沫、粘液一定要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如有 NBI功能,用NBI进镜,观察咽部、食管,至贲门调为白 光。胃镜检查时充分注气,展开皱襞,手法轻柔、到位, 避免盲区,尤其是贲门粘膜嵴、胃体上部小弯近贲门处、 胃角前后壁等。 • 胃镜检查如除外患者有急性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出凝血 功能障碍、口服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时应尽量取活检,慢 性胃炎本身就是病理诊断,尤其是发现可疑病变时,对病 变位置及病变边缘分别取活检,分管送病理科并标明病变 取材位置。对于典型早癌病变,活检块数应尽量少,如取 一块,应取病变与周围组织边缘偏向病变处。
• 电子染色内镜如NBI、FICE、I-SCAN等通 过一键切换改变内镜光源特性,从而能够 突显胃肠粘膜微细结构及微血管结构,操 作简便,不增加患者痛苦,对消化道早癌 诊断有很大帮助。 • 放大内镜、显微内镜可以在内镜下直接对 胃肠道表面结构进行放大、显微观察,有 利于判断病变性质。
• 消化道早癌诊断的基础设备是白光胃镜, 但因为消化道早癌在内镜下多数不易发现 和诊断,因此推荐使用高清内镜、电子染 色内镜、放大内镜等新型内镜设备来提高 消化道早癌内镜下诊断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