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不良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影响及教育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不良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影响及教育对策

摘要:本论文在汲取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结构不良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影响的表现、影响途径及教育对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构不良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结构不良家庭子女存在着自卑、自责、冷漠孤独、人际焦虑、冲动等心理问题。家庭结构的变化所引起教养方式的失当、亲子关系的失调、个体对家庭缺损这一挫折情境的适应困难等是造成结构不良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原因。结构不良家庭子女心理辅导的措施包括:建立心理素质档案;加强爱的教育,以师爱来补偿学生爱的缺失;对监护者进行辅导,改善其亲子关系和教养方式;辅导方式应多样化;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结构不良家庭心理健康问题心理辅导

一、问题的提出

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对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情感的重视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另一方面,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又带来了剧烈的竟争。这种外部的竟争和人们内心的冲突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造成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

当我们面对压力时,家庭可以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来自家庭成员的社会支持。对于结构不良家庭的孩子来说,家庭的缺损意味着社会支持的减少,这必将引起个体焦虑感的产生,极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多元化观念的出现,离婚率的不断增高,以及车祸等意外事故的增多,单亲家庭的数量也日益增多。所谓单亲家庭是指“由丈夫或妻子一方带领未婚子女的家庭”。[1]还有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原本完整的家庭结构变得支离破碎。家庭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震荡,而受到冲击最大的则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孩子。他们生活在不良家庭结构的阴影之下,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结构不良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必然应是心理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家庭的缺损到底会给儿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影响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在国外,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已由学校心理学开始研究,但在我国的研究却开始得较晚,1988年开始,由林崇德教授承担的“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特点及其对策的研究”这一课题开始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展开研究。围绕这一课题,许多人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以往的研究没有区分不同类型的结构不良家庭,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的认识较为笼统,解释力有限;人们认识到结构不良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影响,但着力于对现状[1]刘晓明主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的描述,较少关注结构不良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对如何对结构不良家庭子女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导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拟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研究结构不良家庭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试图找出他们心理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调适,最终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二、结构不良家庭对子女心理影响的表现

所谓结构不良家庭,即指与一般家庭有别,家庭成员构成特殊,缺少健全机制的家庭。如:父/母角色缺席、家庭经济极其困难、父母间有长期的冲突、父/母再婚等。具体说来,结构不良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结构不良家庭使子女的孤独倾向严重

结构不良家庭子女与完整家庭子女在这一方面有异常显著的差异,结构不良家庭子女的孤独倾向表现得非常突出。这些学生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他们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缺乏积极从事交往活动的勇气,离群索居,自我封闭。许多学生对人对事无动于衷,缺乏应有的热情,好像一个用壳封闭的海螺,总是一副冰冷的表情。

(二)结构不良家庭使子女的自责倾向突出

自责倾向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从而自我责备、自我鄙视、自我轻蔑,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结构不良家庭子女在自责倾向上与完整家庭子女有着显著差异。这部分学生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他们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许多结构不良家庭子女受到批评后,总认为是自己不好,在别人笑自己的时候,总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

(三)结构不良家庭子女存在明显的对人焦虑

对人焦虑是调查与他人接触时,对困难和失败的预感程度的指标。经有关人士调查发现:在对人焦虑方面,结构不良家庭子女与完整家庭子女有着异常显著的差异。很多孩子在他们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攻击,学习到的是讨价还价、相互敌视。因此,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心,他们的监护人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绪失调,极易把这种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胆中,

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家庭破碎后的家庭关系,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所以,他们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结交伙伴时总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被人说了什么总是不开心,在对人关系上具有退缩、焦虑的特点。

(四)结构不良家庭使子女的冲动倾向严重

结构不良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由于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出来,能量也就越大,极易产生极端行为。有许多结构不良家庭的学生表示他们有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有很多学生曾经有过想离家出走或想死的念头。

三、结构不良家庭对子女心理影响的途径

家庭结构的稳定状况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可以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来自家庭成员的社会支持,而社会支持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所谓“社会支持”是一种相互依存的人际关系,是人在人际交往中获得信任和安全、获得有效心理帮助的可靠的人际关系。家庭是社会支持最重要的方面。它既是我们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支持对我们呈现意义的重要方面。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当遇到重大的生活压力或心理压力的时候,除了凭借“应付技能”和自信心来作抵御之外,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寻求“社会支持”了。家庭结构的破损,意味着社会支持的减少,必将导致个体焦虑感的产生,使孩子产生孤独与无助。家庭结构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通过一些中介因素如亲子关系、教养方式等产生作用。因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讨结构不良家庭对子女心理影响的途径。

(一)监护者教养方式的失当

教养方式与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许多研究都表明: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是造成子女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前苏联、捷克等国家的一些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后,指出:“家庭教育方式对保持和巩固心理健康有最为直接的关系,不正确的家教方式——这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学和教育学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医学问题。因为由此而引起的一些个性品质(如易激动、情绪不德定、内倾性格等)往往会导致病态的个性和神经官能症,而这正是引起许多其它神经——心理障碍的基本原因。”家庭结构不良给人们的心理不同程度地带来痛苦和无奈。在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在较大的生活、心理和经济的压力之下,结构不良家庭子女的抚养者容易在抚养方式上走向偏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